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8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5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

花了整整1個半月的時間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如果真要細細地品味和解讀每一段的收穫可能寫上幾萬字也寫不完。以下僅圍繞與我們自身教學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談自己的收穫。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能夠有幸讀到李老師這本書,無疑是雪中送炭,從教5年來,坎坎坷坷,遇到的許多問題能夠在李老師的文字中得到解讀。

一、樹立威信,是教師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威信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年輕教師,因為初上崗位,學識和內涵都欠穩重,又對自己情緒的把控能力不完善,加上淺薄的教學經驗,年輕教師都很容易走上一個誤區——學生對老師沒有敬畏感,只有娛樂感。一個沒有威信的教師,很難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保持一貫的認真態度。學生天真爛漫,當他們把講臺上的老師完全當做一個同輩分的玩伴時,老師的話和引導就會慢慢失去權威性,從而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

這裡引用自己3年前的一個教學例項:羅某,國小五年級學生,天資聰明,反應靈敏,活潑好動,學習成績一般,上課基本不聽課,各科成績在班上中下水平,該生上課影響其他同學,不服老師管教。一開始接觸該生,他會討好老師,和老師保持親密關係,可是上課老師的話一個字都不願意聽。原本這個學生可以發展到更高的層次,卻因為教師對學生失去威信,而導致了教育的失效。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何在一開始就樹立起教師的威信,而又能和孩子們保持和諧關係,平等溝通?如何讓學生能夠接受老師的教育,又能夠信服老師?成為我一直以來潛藏在心中的困惑。

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後,我理清了思路,找到了符合自己實際的答案和今後的自我成長道路:鍛造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提升教師的威信度。當代的學生思想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更新,他們心目中理想教師絕不僅僅是隻會教給他們課本知識的教師,而是能讓他們感到快樂,感到追求,感到幸福的教師。一個教師應該在精神上征服學生,首先必須讓自己的人格魅力足夠強大。李老師的這個觀點闡述得很好:“那種人格魅力絕不是個人崇拜,而是以善良正直真誠的心讓學生佩服。”一個具備優秀人格魅力的教師總是以欣賞的眼光甚至感動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學生,這樣的教師認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僅教師自己對生活,對未來抱有希望,同時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會影響自己的學生,讓他們積極,陽光,上進。

曾經有一位學生對某老師說道:“老師,為什麼你每天上完課就在辦公室淘寶呢?你沒有別的愛好嗎?”這位老師真實地告訴孩子:“因為老師可以在淘寶購物中尋找到生活的期盼。”每個人都有對生活的態度,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教師也是人,只是面對著一群群還沒有踏入社會的莘莘學子來說,身上肩負著社會的責任和使命。在學生面前,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展現自己積極向上,對社會貢獻,實現自身價值的一面,而消極的行動和言論都應該避開這些單純、潔白的孩子。

還記得以前共事過的一位計算機教師,學生都非常喜歡他,只要這位老師一經過走廊就會有很多學生隨行,我一直在思考,這位老師的人格魅力真的如此大嗎?然後我好奇的問了幾個特別喜歡他的學生:你為什麼喜歡這位老師?他們的回答是:他經常給我們自由時間在計算機課上玩遊戲,上網;他的網路遊戲打的真是太好了;他上課很幽默,都是用的網路上的一些有趣詞彙,比如“你是個極品”……,三年過去了,那些追隨著這位老師的學生們都有了網癮,一到放假就成天泡在電腦上。這確實是很多老師在提升人格魅力的誤區,很多老師為了讓學生聽自己的話,而利用學生一些不良愛好討好學生,無形中連自己自身的優秀品格都失掉了。

一個品德高尚的教師應該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斷提高個人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要將自己的生命融於人類和民族的發展程序,不斷磨練意志。其次,教師要具有修身意識,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要處處嚴於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風範,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以求真、至善、達美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事事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以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豁達樂觀的胸懷,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業精神,堅強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學生心靈的震撼。

二、後進生也有明天,也許他們的未來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在我們這樣的私立學校,後進生的培養無疑是我們所有工作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後進生們雖然沒有優秀生的光輝和光彩,但是老師陪伴最多的一定是後進生。從書上,我第一次完整地瞭解了後進生產生的原因,心得總結如下:

1,家庭的教育方法不當,家長自身的行為不正,父母離異丟孩子產生的心理想法。

2,教師的歧視;教師在教學上的失誤;多次失敗後而產生的自卑感。

3,不良朋友的結交;身體狀況的原因;智力天生方面的問題。

從事工作這麼多年,遇到的後進生很多,卻從沒認真去了解過後進生學習能力差的原因,讀完李老師的書後,對後進生產生的原因有了一個全面系統的瞭解。確實不瞭解後進生產生的.原因,就不能對陣下藥,真正做到新課標要求的因材施教。還記得自己曾經教過的一位李同學,他沉默寡言,上課不舉手,課後作業錯誤率很高,為此我一直利用課餘時間給這位後進生補課,幫助他完成課本上的基本知識,但是一到期末檢測,這位同學成績依然不理想。教師的時間花了,在教課的過程中該孩子似乎都懂,可是一到考試知識卻無法應用,說明孩子並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因此可以說這樣的教育是無效的。

經過和該孩子奶奶的一次溝通,認真地瞭解了李同學父母的情況後,每次下課我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心,讓李同學正確和理性地認識父母離異的事實,然後在生活中、學習中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也引導其他孩子來幫助他,鼓勵他。沒想到,李同學的學習成績和性格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並且成為了班上比較優秀的代表。從這個事例中,我也能深感李老師對於後進生產生原因分析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表現的情況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後進學生”看作思想品德壞、學習成績差的群體,而應該視為一個一個具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精神世界的“個體”。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在同一時間內,達到思想道德、文化學習的同一標準,這是許多“後進生”根本沒有幸福和充實精神生活的主要原因。平時上課老是坐不住的周同學,每天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因此其他同學對他都冷眼相看,而越是這種偏見,他越是反感周圍的孩子,長期這樣的惡性迴圈,根源都在於周同學內心的精神世界出現了極端。我們作為教師,這個時候就一定要站出來,我讓周同學每天很早來到教室,陪他一起打掃教室,並且告訴全體同學,周同學每天在幫助大家打掃教室,大家的掌聲給了周同學無限的支援和動力,他也從內心裡轉變了對同學的態度。後進生的轉變更多需要我們教師關注的可能不是課本知識主體,而是後進生精神世界的療傷和修正。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2

前階段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裡,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裡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敢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就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對學生評價過高,過於信任他們的控制能力。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還很遠。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3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裡,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裡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4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師提出的“民主教育”。民主教育首要表現在教育方式方法的民主,也就是教師要對學生講民主,對真理的認識不能硬灌輸,千萬不要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即認為教科書、老師的話都是對的,不可違抗的,跟教科書、老師的話不一致的就是謬誤。

如果學生有這樣的習慣,說明我們的教育和教師是不民主的;班級管理要民主,要學會讓學生自治,教給他們選舉班長、組長的方法。新的課程標準比原來有了很大進步,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新,就要有適合創新精神的土壤和空氣

其次是李老師提出的“在平等中培養平等”。這是一個既普通又真實的`故事:課間休息,一女生到辦公室借杯子,李老師指了指角落的書櫃,讓學生自己拿。學生拿了杯子後向老師說聲“謝謝”。而李老師闡述了當自己在教室裡向學生借紅筆時,學生都是爭先恐後地拿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筆伸向我們,有的甚至跑到面前給我們。但我們往深處想,為什麼學生向我們借杯子,我想都沒有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他或倒好水呢?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要求校園裡師生相逢學生都能熱情地打招呼,面對學生的熱情,我們也應該熱情地回禮,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向我,我也跟平時一樣回了禮,只聽這位學生說:“還是這位老師好,哪像有的老師都不迴應。”我想:假如是我們老師先看見學生,或認識的學生,是否應該我們先打招呼呢?基礎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即老師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要讓我們的學生意識到,同在藍天下,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相等的。

這就是李老師所說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5

我是一名新教師,踏上工作崗位之初,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大陀螺,不停的在原地旋轉旋轉,卻找不到方向。這種感覺讓我一度懷疑,這還是我踏上教師崗位的初衷嗎?正因為這份迷茫,讓我一拿到劉勝峰老師的《做最好的新教師》便愛不釋手。

書分五章,直面24個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章章有新意,節節接地氣。全書“術”中有“道”,“道”中有“術”,且“道”且“術”,作者劉勝峰將自己的經驗和盤托出,為新教師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引導我在被動的旋轉中努力尋找自己的方向。

作者劉勝峰老師本身對我就是極大的激勵。查了劉勝峰老師的資料,他的出生年月讓我自慚形穢。他是19xx年出生的,比我只大5歲,幾乎可以稱之為同齡人,而劉老師已經是教師界的翹楚,我才剛剛邁入這個行列。或許只有更努力的學習、奔跑,才能無愧於光陰,無愧於青春!

多換幾種形式,提高德育的興奮點

書中講了一個這樣的事例:20xx年的10月1日,廈門市教育局選派作者班級的30名學生作為國小生代表參加國慶的升旗儀式。10月1是國慶假期的第一天,升旗要起得很早,這是許多同學不願意的。作者並沒有採取強制的方法,一開始的號召失敗後,依然沒有放棄,而是換了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到活動的光榮進而補報;補報後沒有馬上允諾,而是觀察一天;報名的人數夠了,作者又思考如何讓學生把這份熱情一直持續下去,進而繼續製作獎狀,公佈第二批入選名單、提出要求。結果,活動當天沒有一個孩子遲到,升旗的2個多小時中沒有一個不是筆直的站著,沒有一個人的眼神顯出不情願。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的強迫,卻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熱情,正是因為作者肯動腦筋花心思,用多種形式來提高孩子的興奮點。

這一點給我的觸動特別大,在我原來的概念裡,小孩子用規定最見效,他們年齡太小,道理聽不明白,即使能聽明白也不一定會積極配合。所以對於他們,直接強制性的佈置任務就行,要求的越嚴格,效果就越好。但是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我發現我要求的都十分嚴格,可孩子們就是做的不是很好。是他們真的做不好嗎?不是!是他們不願意去做!我沒有考慮他們的意願,誰都不願意被別人強迫,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讀完這一小節以後,我試著去給孩子們一些興奮點。比如以前說:你的字真醜,不好好寫,我就罰你!現在我試著去說:你認真寫的字真好看!

班主任要行走在牽手和放手之間

班主任的管理行為猶如一把多刃劍,是一個糅合了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的工作。首先要強化責任,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由於國小生認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因此,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個反覆的過程。牽手是指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放手是指在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方法、途徑上充分的放手,通過故事明理,操練導行,責任強化,來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我的班級,我給學生制定了許多規定,告訴他們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但是這些並沒有成為習慣,甚至只要不提醒或者不嚴格要求,一切都會恢復原樣,感覺自己力不從心,併為之苦惱,一天天下來自己很累,孩子們的日常習慣卻沒有什麼變化。現在看來,是因為我過分的插手而沒有牽手和放手。首先沒有讓孩子們意識到好習慣的重要性,即使說了也是以一種大道理的方式去說的,孩子根本就不感興趣也沒有真正理解,應該學著作者用故事去代表擺道理,畢竟故事更適合二年級的孩子。另外要給孩子做事的機會,讓孩子在做事中養成責任意識,包括家裡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學習作者的崗位輪流制,比如值日小班長等,注意班級中的細節,從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同時與學生之間要有一段距離,並不是時時刻刻跟在學生身邊就是最好。

思考在前靜能生慧

書中作者在講述這一點時,先講了一個動物園管理員由於動物跑出,而不斷加高籠子,卻始終忘記了關門。告訴讀者之所以要靜下來就是因為要捉住本,而非本末倒置。

作為一名新老師,對學校的每一項任務都不熟悉,一開始感覺自己整天焦頭爛額,被各種各樣的任務追著走。但是看看周圍的老教師,他們身上的擔子不比我們少,甚至有些比我們還要多,為什麼他們那麼從容。讀了書上的這點,讓我恍然大悟。我大多時候,接到任務為了更快的完成,稍加詢問和思索就開始佈置,很多工都不能一次成功,需要返工好幾次,這樣時間浪費了、孩子們迷糊了、我也累壞了,事倍功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靜下來!比如在制定班級規定時,我一開始認為必須快速的制定規章才能使班級有凝聚力,所以大概思考和請教老教師之後便佈置下去了,結果由於沒有結合本班的特點,規章並不適用,班級的日常長時間沒有走上正軌。

靜能生慧,靜了,才能嚼出味;靜了,心才會恬然;靜了,才會有長久的積累。積累了,才會有底蘊,有了底蘊才能有靈氣。綜觀名師成長之路,但凡能靜者,沒有一個不是飽讀詩書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這便是我的方向,我要堅持讀書,堅持寫讀書心得,讓書幫助我一點一點的靜下來。

課堂上教師的眼睛要看哪裡

上課的時候我有一種這樣的感覺,我不知道什麼樣的問題,應該提問什麼樣的學生,總是會大面積的提問,導致時間浪費了許多,效果卻一般。作者指出課堂上老師要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看群體。根據作者的分享,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弄清楚在什麼樣的環節應該提問什麼樣的學生?認字環節列舉2-3個學生,瞭解全班掌握情況;組詞環節列舉5-6名學生用以檢查效果;句子環節1-2名拋磚引玉,3-4名檢驗;內容理解,檢查4-5名,測試我設定的難度係數,適當調整難度係數,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更好的引導學生。

如何向學生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會在南京舉行時,有學者問蘇霍姆林斯基卡婭:“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為什麼能不斷髮展呢?”卡婭回答:“因為學生,一代一代的學生,因為蘇霍姆林斯基不斷的向學生學習”

首先從讀懂學生開始,不僅要研究在課堂上的表現,而且要研究學生在課堂表現背後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起點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把握好課堂上的三講三不講。作者用到了訪談問卷、課中調查、課後測試等前中後的分析來讀懂學生。學習作者的方法,針對二年級語文識字量增大,課堂上無法講解所有生字等特點,我制定了自己的小方法:在上課前先採取檢查生字詞的方式,對於把握較好的'生字就可以略講,這樣針對性比較強;課中觀察要及時記錄,從多次的記錄中總結經驗;課後測驗,採取堂堂結、週週結、月月結的方式,不斷的總結、過篩子,保證學生基礎知識全部過關。

其次是捕捉學生的精彩。大多數時候教師是在根據自己的預設來完成授課,而由於師生之間的經驗以及成長差異的不同,理解和溝通很容易出現偏差,而這種偏差也會很大的降低課堂效率。這就要求我們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作者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以為語文老師在講《長征》一課時,跟學生說紅軍過草地時,最後沒有吃的了,只能把皮帶解下來煮著吃......,一個學生問:“那他們的褲子不是都掉下來了嗎?”。老師覺得學生在諷刺紅軍長征,學生卻覺得,自己是最認真投入學習的,已經把自己的當成了紅軍。這就是老師和學生沒有一起、沒有溝通導致的。這提醒我們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自己想法的獨立個體,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能為了知識而講知識,一定要把知識和學生結合起來。

反思悟道

在書的後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反思,我也知道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書中作者提到了三度反思:一度反思:課堂教學有哪些心得?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好?可能會潛伏哪些問題?

二度反思: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成績進行評估,列出解決重點問題的議程。

三度反思:課標為什麼沒有達成?原因何在?解決問題和改進質量應當建立怎樣的策略系統與方法系統?

這樣的三度反思,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不一定能準確把握,但是有了方向,就有了奮鬥的目標。以後的日子裡,我要做一個更加有心的人,用心反思,用心記錄,一點一點的盤點自己、盤點工作,在反思中進步。

教師是一個良心活兒,要做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而經驗是最讓人敬畏的,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用心行走的人,讓讀書、反思、書寫成為一種習慣。把必須做的事變成喜歡做的事,每天都要生活在喜悅中!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6

近一個月以來,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李老師從十個章節來講述他的教育故事,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中,李老師把教育態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融入其中,發人深省。閱讀此書,我收穫了許多,它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

該書第一章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中講到:“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回想自己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段時間,心中滿是新鮮感,對於上課對於學生都富有激情。但是,一個月過後,我就感到疲憊,高一歷史一星期雖然只有三節課,可是擔任五個班的歷史,一節課的內容要重複講五遍,再加上班級多,課程安排較亂較分散,基本上每天都有課,每個半天都必須到學校上一兩節課,每天都在回家和去學校的路上往返五六次,導致我備課時間嚴重不足,所以我倍感疲憊,我就在這樣的疲憊狀態下過了一個月。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去做一個富有人情味富有愛的老師呢?

在讀到李老師“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節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十月份的一次教學經歷。在國慶節補課期間,一個高中同學,現在也是一位老師,回到學校,聽了我的一節課,聽完後,這位教師朋友對我說,講的很亂,沒有條理,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新老師的課堂,難怪有學生會睡覺,我當時還很自然地回答說,他上課經常睡覺的。我知道,這是朋友聽完課後的真實感受,我也很虛心聽取了。這時候,我才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在想,學生上課睡覺,聽課沒勁,原來,跟自己的教學設計,跟自己的教學方法大有關係。我想,當時的我,沒有真正地關心學生,就是沒有做到真正的愛學生,沒有做到在平等中培養平等。都說“教學相長”,我們總是說,當走進教室,看到學生昏昏欲睡,上課沒有激情,對你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學生迴應你時,你會嘮叨,都是學生影響了我,看到學生沒有激情,我也就沒有激情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使學生會想睡覺呢?這時候,我想,老師的原因是主要的。老師上課時,應該多鼓勵學生,設計新穎有趣與教學內容有關係的教學步驟,多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參與進來,體會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想要的課堂。

“在平等中培養平等”,“讓後進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關愛給後進生”,是讀完李老師的書之後,給我感受最深的。聽完教師朋友的評價,我開始有所改變,對於上課愛睡覺的那位郭同學,在後面一次課堂上,我特地關注了他,他上課沒有睡覺,我感覺很欣慰,當時,我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鼓勵他,“郭同學這節課有非常大的進步,大家說是嗎?

來,掌聲鼓勵一下”,這時,我從他的表情上看到了暗自的欣喜。就這樣,他後來歷史課,都沒有再打瞌睡,有一次,我還特地找他回答了一個問題,他回答正確了,又來了鼓勵的掌聲。在一次檢查作業當中,我看到他的作業都完成了,我私下跟他說,很不錯哦,他說:“老師,不要表揚我了,我會驕傲的”。在一次期會考試中,他有了很大的進步,那次考試比較難,很多同學都不及格,其實我也沒有想到他能考到及格的,他竟然及格了,我在班上鼓勵他說,“郭同學都考到及格了”,他倒是說了句“低調低調”,引得全班都笑了。在晚自習下班輔導中,他還會私下問我問題,還問我怎麼學習英語,我想,這就是“後進生”的進步。看到他的進步,我感到非常開心,我想,這就是在“平等中培養平等”吧,教師給他多少關心多少愛,他就會用幾分努力來回報你。

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理,也是指學生的心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感染、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回想自己這幾個月的工作,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學生既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老師。在一次課堂上,我讓學生上講臺講題目,學生的表現讓我很震驚,有些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講解地非常清楚,甚至超過了老師。在一次課後,一個學生跑過來問我,老師,能不能給我一節課,我專門講一位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我說,當然可以啊。後來,我把一節晚自習的時間“讓”給了他。

在講臺上,他準備非常充分,脫稿講了一節課,講的內容是“慈禧太后”,學生們都很感興趣,課後,其他學生還紛紛向他詢問有關慈禧太后的事情。我想,作為老師,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這也不斷激發著我要不斷進步,才能hold住學生,才能不被學生難“倒”。沒課的時候我會經常去聽前輩教師的課,經常和曾校長以及“青藍結隊工程的師傅王婉君老師”交流,同時,他們都非常熱心,為了幫助我成長,也會去聽我的課,給我許多教學的指導意見和建議,我在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作為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我來說,是根本無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與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更貼近學生,更適合我的學生,我今天在課堂上的發揮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駕馭課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靈活,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李鎮西的教育態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教育故事深深地鼓舞著我,激勵著我不斷進步。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每當我在教學中遇到難題時,我都會捧著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來給自己充電,給自己找尋方向和道路,讓自己早日成為“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7

最近,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裡,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裡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8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最近在閒暇之餘,我認真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

在十多年的執教生涯中,我有幸聽過很多大師級教師的精彩講課,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受到了老師的關注、欣賞和鼓勵,因此每個孩子都興致高昂,積極活躍。當時我想,能如此善於發掘孩子們的潛力,欣賞和激勵孩子們,如此平易親切,如此的有創意,如此富於激情而又執著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他嗎!能不學好他的課嗎!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法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很受啟發,電影講述的是一群住在號稱“池塘底”教養所的問題兒童和新來的老師的故事,他們在新老師馬修的引導下,把原來整天尋釁鬧事的問題兒童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在音樂的薰陶和新老師耐心的堅持下,重拾自信,並懂得感激,從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這樣一個故事。我教學工作已經十多年頭,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放牛班的春天》的主人公馬修老師做得很好:他從來不會因為哪一個學生“名聲不好”就看輕他,相反,他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

閱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又有新的收穫。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使缺點的雜草最後無立足之地。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物件,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與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更貼近學生,更適合我的學生,我今天在課堂上的發揮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駕馭課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靈活,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9

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後,有這樣的一段話讓我感觸特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裡最好的那一個!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物件,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寢室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

總之,我們應該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0

作為一名教師,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讀到了這本<<做最好的教師>>,讓我浮躁的心得以洗禮,字裡行間我感受到一名有智慧,有責任的教師在講述她與青春,堅強,激情,理想的故事,有人說,真正的成功,是點亮更多人的人生,這一點,高老師當之無愧。

高老師和她所帶領的巨集志班的成功,也讓我一個努力的青年教師看到了一種真實存在的成功的可能性-----一個人,即使沒有任何背景,靠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努力,學會感恩,也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更讓我欽佩的是,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風光無限的時候,高老師體現出了真正的社會責任感,不只關注自身教育,還將相當多的精力投向如何幫助周圍的孩子獲得自信,自尊,自愛以及他愛,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當然不僅僅體現於社會地位,名聲,真正的成功,是點亮更多人的人生。

合起書本,有太多的高老師的話值得我去實踐,學習。感想頗多,總言之,就是先努力做未來最好的自己。

教師需要的是一股靜氣

靜,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心靜則實,心靜則容。

如今社會,我常把大把時間耗在手機上,刷微博,刷朋友圈,逛淘寶,用太多時間接受了太多自己不太需要的資訊,卻很難真正的快樂,高老師對於靜的描述,讓我頓感慚愧,她說“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備每節課,靜下心來跟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認真反思,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而最終的受益者是教師自己。”

所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必須讓自己的心真正的靜下來,必須培養堅持的習慣,買書容易看書難,寫讀後感更是難上加難,回顧上學期的教學,我通常會給班級裡精神狀態不太好的同學買勵志書,卻很少自己看,所以也談不上交流心得,見效也不太好。而我常常用九年級工作太忙搪塞自己,在日復一日中,拖拉中沒讀過幾本好書。暑假裡給自己買了很多書,可是真正安靜用心讀的少之又少,必須重新給自己定下嚴格的讀書計劃,並把自己逼一把。讀過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書後,我用斷舍離的.生活態度儘量多從心靈淨化自己。

魅力是一種先聲奪人的風範

高老師認為,一名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在1。時時處處要剋制和規範自己。3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

她講述了巨集志班兩個高三女生晚自習時洗澡,由於原因是認為下晚自習洗澡水涼了,高老師讓家長領回去,倆人的家距離學校100多裡遠,由於兩個女生家長多不放心,決定租一間地下室,月租兩千,經過一番勞命傷財,兩個女生在地下室住了十天,才最終解放。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關於自制自律,我們總是停留在口頭,卻很少下狠心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後果,對於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但高老師的一句話深深震撼到我:你不自制自律將受制於人,失去你本來應該享受的很多的權利,在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上陽光的味道與嚴格的管理不矛盾。

在平時的教學中,當學生出現不符合班規的行為,有時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就減少折騰,其實短暫的放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這一點,必須逼自己去找麻煩,因為此時的麻煩是今後的省事和成長必經過程。

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於要求同學自己必須做到自律和規範自己,對於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必須把自己先做到最好。

高老師是一個智慧的博學的老師,她不僅是一名優秀的物理老師,更是研讀各種心理書籍並很好恰當得實踐,心理學的知識幫助她成為一位瞭解學生,為他們開啟心靈枷鎖的人並贏得家長的信任。巨集志班的班訓給我留下特別的印象:“特別有禮貌,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有志氣,特別有作為”三個層次的精神核心從外塑形象,內強素質,再到精神昇華,高老師說因為家長們無錢無權,將來孩子靠的是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來立足社會。其實對於對於作為教師的我們,何嘗不是一種修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我真的不夠,可是這卻是一個人成功很重要的素質,有時,在特別困難的時候,我們才學會告訴自己,如果這你都能承受,以後還有什麼不能受呢?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教導人要學會找苦吃,體驗艱難。基督教、佛教都有一定的齋戒行為,讓人在物慾橫流時不要迷失自己。為了磨練自己整個暑假在最熱的高溫裡,每天堅持跑5公里,找苦的過程其實是塑造自己的過程,這段經歷留給我的是自信和快樂,以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工作其實是一項繁瑣和艱苦的工作,必須自己儲備好受苦經歷,才能真正感受收穫的快樂。

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做別人看不上的小事,做那些沒有報酬的事,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

高老師堅信;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只取決於他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他的非智力因素。

高老師舉了很多該不該擦黑板,老師的碗該不該刷等小事,告訴我們如何用心良苦,巧妙讓學生體驗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一個班主任教育學生做人做事對一個孩子是多麼重要。我們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時刻為抓教育而準備,有教育的敏銳性,善於利用身邊的教育材料。讓他們成為愉快、有感染力和創造力的年輕人。

在〈〈做最好的老師〉〉裡,記憶最深刻的是高老師講述的“我是誰”的故事,在公交車上,被公交司機開口大罵,作為巨集志班的班主任,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的她肯定接受不了,讓她很氣憤,一度想不通。突然他丈夫的一句“你是誰啊?挨句罵怎麼了?本來你不是堵在在門口了嗎”?深深擊中她的心,她反思自己自我膨脹,每天生活在無數讚美聲中,全然不知道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很多時候作為老師我們常常接受不了粗魯的漫罵,覺得是對自己的侮辱,但回憶過去的成長,誰沒有被罵過?為什麼此刻接受不了,很多時候,我們要冷靜分析自己是誰,或許生活中只是普通塵埃,被罵和指責都是常事,高老師如此優秀的老師都在自我反省,我呢。一個普通的班主任更該時候反省自己,我是誰?

高老師說得沒錯,教育就是一場個人的修行,在教育別人的同時反省自己,警醒自己,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努力,我們有什麼理由放棄修煉自己?有人說最好的社交是做最好的自己,我的感悟是,做優秀的教師,先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1

走進書店,在"教育名著"附近停留了片刻,望眼過去,一下子被"做最好的老師"幾個字所吸引,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拿下這本書,一看作者李鎮西,我想起了這些年教育界流行的一個說法:"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能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書,真是欣喜若狂。讀完了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對教育的執著,他對學生的熱愛讓我震撼,我時時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有這樣的一段話讓我感觸特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裡最好的那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幫我詮釋了"愛學生"的最高境界。在剛畢業的那一年,我承擔了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那時的我熱情滿懷,躊躇滿志,對學生也充滿了愛心,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當初的熱情減少了很多,而且還抱怨這,抱怨那,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怨天尤人,這種心情有時也影響自己的`教學。李老師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李老師又提供了方法: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這幾年我一直比較困擾猶豫,對那些調皮搗蛋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為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做最好的老師。坦然地說,在我們學校我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努力更好,使得自己向更高的人生境界邁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2

近段時間,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認真地閱讀了中國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著實眼界大開、受益匪淺。

“要讓我們的學生意識到,同在藍天下,都是大寫的人!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才能、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家庭經濟狀況等等存在著客觀差異,但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絕對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這是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最好的老師的標準是什麼?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李老師在這本書裡,以他獨特的視角,25年教學的精華給我們做了以下的詮釋。

一、熱愛教育

“熱愛教育”這一詞語,在教育界司空見慣,在我們的各類總結、報表中,它似乎已成了思想政治的敷衍,但在李鎮西老師這裡,他絕不僅僅是一種虛構的精神外衣。他是如此地摯愛他的教育事業,愛的紮實愛的深入,對教育的愛真真切切地表現在他對學生的愛上。他愛學生沒有師道尊嚴常以兄長自居;他愛學生不分休息日常與學生同樂;他愛學生尊重每個人轉化後進生不遺餘力;他愛學生持之以恆教育日誌層出不窮。李鎮西老師25年的教育耕耘一步一個腳印,他的每一個教育細節都折射著他對教育事業的博大無私的愛。他說教師不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而且是地球上最光輝的事業,這是李老師用自己的愛換來學生真情回報之後所發出的感慨。

記得自己曾經撰文《守望幸福》,面對這個自己要終生堅守的職業,難道我們不應該用幸福的心態去面對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將它經營得風生水起、愜意瀟灑嗎?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職業?這難道不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嗎?是疲於應付還是真誠地付出?這不僅關係到我們的教育事業,也關係到個人的職業幸福生命指數。

 二、不斷創新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生涯是辛勤跋涉、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正是一個個創新試驗、一次次大膽實踐才讓李老師的教育生命迸發出耀眼的火花。他吸納了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等大教育家的教育精華,又在工作中因地制宜形成獨特的班級管理模式。他實行輪流執政的幹部制度,採用易於競賽的小組結構,發展個性的興趣社團,創立陶冶心靈的口琴樂團,學生填寫在校表現卡,給班級取名字……一切管理方法的運用都在集體教育這片肥沃的土壤中開展,所以他的教育之花才開得燦爛奪目。即使他去開會的日子班級依舊井然有序,學生成績斐然,發展全面。這,不得不說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結晶。

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一個人的四維空間有多大,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熱愛教育事業,不斷思考,不懈追求是李老師一切創新活動的源泉。在他所執教的樂山中學,他大膽設立“後進班”,並且身兼“優等班”和“後進班”兩個班的班主任。在繁重而複雜的工作中,他堅持寫教育日誌,特殊的學生非但沒有成為他的負擔,反而給他帶來了寫作的靈感,提供了改革創新的方便。他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挖掘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也成就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教育科研。

讀李老師的教育手記,常常令我熱血沸騰、感慨萬千。正如他所說,很多老師都熱衷於教學科研,對於班主任不屑一顧,對其工作也是被動敷衍,這是一個教育誤區。細細思之,在我的工作中,雖稱不上敷衍,但撞鐘似的心態多少還是存在的。讀《做最好的老師》,思如何做最好的老師,我漸漸明白:沒有對學生的激情,便終究不會有一切,包括自我的幸福。

三、直面自我

閒時翻看教育書籍,看到的大多數教育隨筆和教育手記都是記錄對學生的教育軌跡,其過程曲折,但真理總是掌握在老師手中,最後差生也好,另類也罷,縱然你七十二變,也終究逃不過“如來佛”的手掌,最終都被老師制服。而從《最好的教師》裡,我讀到了一個真實的李鎮西,他從不隱瞞他在教育工作中的遺憾和失誤。

讀著他長篇大段的教育事實和那些剖析內心、自我反省的`文字,起初我也不理解,甚至認為這樣的教育家名不符實,但是隨著深入的閱讀和思考,我漸漸明白這才是真實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對我們有切實的指導意義。吹慣了素質教育的號子,便不敢把學生當作人而是看作神,那麼老師自然升格為“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當賞識教育的泛濫僅僅成為一支麻醉劑的時候,形形色色的問題便令人無從下手。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明確指出老師不是神,教育學生首先要把他們看成一個完整的人。素質教育不需要體罰,但不能缺少懲罰,它是在建立一套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基礎上的,學生自我警示自我鞭策的一種教育行為。模糊的教育觀念造成許多老師談“罰”變色,稍“懲”便錯,導致班級工作癱瘓疲軟,老師工作積極性大減。李鎮西老師說:“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罰應當充滿現代民主精神。這樣的教育懲罰是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學生與班主任享有一樣的權利,班主任與學生具有同等的義務。”簡短的一番話,不僅糾正了錯誤觀念,也深化了民主的程度,明確了教師的責任,暗示了一套嚴格細緻的管理制度在班級工作中的重要性。

正因為教師是人而非神,所以,他在工作中也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只要我們反思我們自己並勇於認錯改錯,與“民”同“罪”。我們就一定能減少錯誤,完善自我,最終成為學生心中的“神”。相反,如果我們在學生面前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文過飾非,那隻能自行墮落,恐怕在學生心中想當“人”都難了。

做最好的教師,我佩服李鎮西老師直面自我的勇氣,有了這樣的勇氣,才會有深刻的反思,才會有更大的改進,才會有前所未有的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3

我從朋友家借來一本名為《做最好的老師》的書,這本書是 李鎮西老師 寫的,當時我真真地閱讀完了,收穫很多,受益匪淺。我想讀完一本書一定要留下讀書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澱些東西。於是當時我隨筆記下了自己的感想。

讀這本書中李老師寫的總序,我更進一步瞭解了李老師,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對教育的滿腔熱愛外,更主要的是因為他曾經的文學夢。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不止一次地慶幸我是一個教師,因為與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遠年輕;而且我特別慶幸我是語文老師,因為這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

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心靈追求,乃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快樂”;讀這本書我認識到了榜樣力量的偉大,李老師因為一直“追隨蘇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

讀這本書,我通過李老師的誠摯的介紹我認識或者說了解了當今教育屆的名師,如,吳非,朱永新,洪鎮濤,蔣自立,程紅兵等等。我知道自己想更多地瞭解和學習這些名師必須購買他們的書籍,食取他們給同行釀製的最豐富的營養大餐。

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用行動追尋教育理想”,我們應該通過“閱讀提升生命的品格”,我們應該多讀一些“觸動心靈的書”。即使不讀書而看電影或電視也應細細地“品味”,認認真真地“揣摩”裡面的“人生百態”。

這本書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於思考。其實一個合格的老師除了必不可少的閱讀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維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師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離不開這兩方面的,一個就是善於閱讀,另一個自然是善於思考。其實李老師的成功的祕訣無非是“實踐、思考並記錄”。

我讀完這本書,記住了李老師的這句話,“對普通的一線中國小老師來說,只要堅持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實踐,三年五年,一定會成為教育專家的!”

我已經開始記錄我和學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為教育專家,而是渴望自己尋到教育的真諦,從而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更好的培養遇到我的每一個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4

近日,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師務必具備童心、愛心、職責心,具有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情懷,需要自己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每一天上好一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等要求。

名師的成長經歷,讓我看到了差距在哪裡;名師的經驗體會,開啟了我智慧之門;名師的獨到見解,引發起我的認識與反思。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就應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

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往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想當年,自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那時的我熱情滿懷,立志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上課激情飛揚,下課跟著他們一齊做遊戲。休息天,我會帶他們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園拍照、划船。在他們生日時,我也不忘送上一張小書籤,那時,每個孩子收到禮物是那麼開心。當我聲音嘶啞的時候,孩子們偷偷地將“金嗓子”放在講臺上。

多麼純真的.孩子們,我用童心換來了孩子的童心,換來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那一刻,我是那麼的幸福。而此刻,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已好久沒寫祝福語給學生,也沒再帶學生去我家玩,也沒……而學生也早已不稀罕這種小卡片了,他們對於我,更多的則是一份敬重!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能夠和孩子一齊過年,一齊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

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必須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職責把欣賞與期盼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齊憂傷、一齊欣喜”。

愛,不僅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僅僅僅是對自己所直接教的學生的愛,還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級的、甚至外校的學生的愛”。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職責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完美的開端。

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5

做最好的老師,就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能量,讓自己全速運轉,不浪費一點點有價值的東西,不漏掉一絲絲潛在的價值,個人夢想+社會理想=成功。李老師的成長過程,再次讓我看到一個事實,一個成功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是把自己的夢想與社會理想融合,與回饋社會緊密連線。李老師正是具備了這樣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的。人的潛能也只有在大的理想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遇到困難和挫折才不至於灰心失望放棄。最簡單的最樸實的想法是做最好的自己。帶給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給社會以好的奉獻,社會也認可了他的作為。這種小我融入大我的心態,成就了偉大出自平凡的神話!

傷春懷遠幾時窮,小雨纖纖風細細

我知道自己是中國千千萬中國小教師中的一員,我所做的能改變什麼?所以自己總是傷逝。李老師的成就就是如他所說——“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讀著,反思著自己教育教學感覺真的事相差太懸殊了。那就像李老師說的,不比,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的,每天還會有讓自己讓孩子讓同事感到遺憾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每天都堅持和自己比一比,堅持不懈(我就是沒有這個韌勁吧),我想我也會不斷向“最好的教師”靠近了。

同事們對我的評價大多。是啊,現在想想自己不是一直在傷春懷遠嗎?沒有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細節追問,審視,推敲,質疑……卻恰恰在懷疑別人對自己是不賞識的,這樣的自己怎麼可能是個好老師呢?時時刻刻為汲取名利而困擾的自己真的太渺小了。做最好的老師,不是有好多大事和大業績的,我們總是在對學生進行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身為教師的自己更應該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個性全面的發展,那樣我們才有資格說自己在對學生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教育過程是繁瑣細碎的,每個細節都不容忽視的,而我們做教師的就是要帶著自己所有的感情投入到這些細節之中,以研究的心態對待我們每個學生,在工作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那樣才會每一階段都由創新和超越。

暖時微波盪漾,炎時蒸騰九霄,寒時冰心守節。李老師如水,性情謙和,充滿智慧。李老師就是這樣在任何時候就儘可能的在自己的事業中達到自己能力所恩那個達到的最好的程度。而人常說女人是水做的,我想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能如李老師所說的做個反思型的教師,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這樣堅持不懈地注意注重自己的.教育細節,定會“無風仍脈脈,不雨亦瀟瀟”。

今天再一次鄭重的告訴自己,傷春懷遠是沒有道路的,像春風細雨一樣真正潤物細無聲,只有不停的前行,做個會閱讀,會實踐,會思考,會寫作的老師。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落花已做風前舞”,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成績永遠只能證明過去,不代表未來。李老師就是這樣不斷超越自己,才不斷有新的業績新的成就。我所以平凡,就是沒有這樣的心胸吧。既然決定要做個超越自己的老師,我知道光有志向還不行,更重要的事有行動力。

如花——讀書讓自己內外俱美

花的美麗各有千秋,女人如花,總會逝去芳華的,如何保鮮自己的美麗,讓自己與眾不同,那就是讀書吧。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自古至今不變的。作為老師更應該這樣吧,資訊社會不斷更新與進步,讓我們目不暇接,如果不豐富自己更新自己,真的可能要被淘汰了。那就要不斷地不停的閱讀,如李鎮西老師所說,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身體力行者,做最好的教師更是要閱讀,不但要閱讀教育名著教學專著等專業性書籍更要閱讀與教育“無關”的如文學歷史哲學等類的書,因為讀書令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讀書令我們憧憬未來,讀書令我們感悟世界。

心靈的清香,最沁人心脾,讓人回味悠長吧。讀書,讓自己甘美清香。

如玉——科研讓自己溫潤堅貞

玉之光澤從不鋒芒畢露,是柔潤的溫和的;玉更是恆常的,不會因為外界的炎涼而變;玉更是石的精髓,不會因為泥土的浸染而汙。怎麼能成為特別的自己,怎麼能成為千萬普通教師中最好的一個,那就以玉做榜樣吧。我們現在就是一塊璞玉,我們自己的潛質我們要自己去發現,那就是搞教科研吧。每天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投入到學生中,紮實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同時跟要把學生單做研究物件,蘇霍姆林斯基就是一個17歲就走上教師之路的我們中的一員,可是他用他的一生來研究學生,他經常在深夜靜悄悄的伏案寫作,思考和記錄教育問題,就是這樣一直堅持不懈的做著教育科研,成就偉大的教育家,讓我們有了教育思想。李鎮西老師也是這樣的吧,不但要投入到教育教學中,還有忙於學校事務,還要到處做講學,還在各大教育網上有論壇有交流……相比之下,我們的工作真的事小巫見大巫了。如今學校倡導我們做教科研,更為我們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我們真的要踏踏實實的做好教科研工作。雖然有好多我們現在做的科研課題前輩們都已經做過了。可是我們針對的學生儘管同樣是學生,但是他們仍然是不同的人,所以我不會再如以前那樣“都研究過了,還研究什麼”再不會有這樣的思想,一定要真正的和自己現在的學生一起學習研究,寫好每天的教學點滴,把寫作養成習慣。我們有研究的精神,就是缺少玉這樣的精神,一定做個如玉樣的教師,堅韌,恆常,堅持……因為只要我們堅持著自己想做的,一定會有收穫。不能名垂青史,也會成為平凡中做得最好的哪一個。

最後,還是李老師那句話說得最有道理,做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