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9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

根據《關於做好我區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調研工作的通知》(桂教師範[20xx]15號)檔案,我們中心學校成立了以藍江平校長為組長的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調研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廣泛聽取了學校、部分教師代表及當地部分鄉村幹部意見,認真調研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現狀、成績、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為上級對義務教育決策時提供意見參考。調查情況如下:

一、學區國小教師基本情況

我鄉現有1所中心國小,4所村級學校,2個教學點,現有在校學生1674人,教師編制101人,實有教師85人,其中:在編教師74人,安置的特崗教師11人。這些教師中大學學歷21人,佔總人數24.7%;大專學歷38人,佔總人數44.7%;中專學歷17人,佔總人數20%;高中學歷以下的9人,佔總人數10.6%。

從年齡結構上看,50歲以上教師31人,佔總人數的36.5%,30-49歲的教師36人,佔總人數的42.4%,30歲以下教師18人,佔總人數的21.2%。

二、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後取得的成績

1.在職稱評聘方面,政策向農村學校傾斜。20年教齡的鄉村教師可以不受單位崗位設定限制申報高一級職稱,實行評聘結合。同時鄉村國小也設定了副高階職稱,極大的調動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教師編制實行城鄉統一編制標準,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教師緊缺的壓力。

3.鄉村教師待遇不斷提高。《鄉村教師支援計劃》實施3年來,通過發放教師績效工資增量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鄉村教師的待遇有所提高。

4.鄉村教師不斷得到補充。通過特崗計劃招聘和國小全科教師培養,近兩年來,國小教師隊伍得到了補充,為山區農村教育輸送了新鮮血液。

三、國小教師隊伍目前存在的'問題

1.鄉村教師存在普遍“下不去”的問題。全鄉4個村小和2個教學點教師都非常緊缺,而每年分配下來的年輕教師都不願意到村小或教學點工作,即使通過增加期末績效工資獎勵也不願意下去交流,導致村小和教學點教師超負荷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

2.鄉村教師存在普遍“留不住”的問題。鄉村教師“留不住”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教師流失嚴重。近年來,通過特崗計劃招錄的師範院校畢業生,由於缺少對鄉村環境的心理準備和認識,有的工作幾個月就離開了。有的教師雖留下了,但他們從進校之初就把農村學校當成他們職業生涯的跳板,等到時機成熟了,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地離開農村學校去鄉鎮或縣城學校任教,甚至有的教師“逃離”教師隊伍,轉任他職,導致農村學校教師年年補充,年年缺編。如:我鄉20xx年雖通過國小全科安置補充了6個老師,但卻有3個特崗教師通過事業單位應聘考試考入了南寧市學校,有4個老師調到其他鄉鎮或縣城學校,有3個老師調到國中任教,有3位老師退休,教師補充出現了負增長。教師的這種單向流失與流動,直接損害了鄉村學生與學校的利益,甚至有時候使鄉村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陷入了僵局。

3.鄉村教師結構普遍不合理。在村小50歲以上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原民辦轉正教師,知識結構陳舊,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國小英語、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學科專業教師嚴重不足,為了實現義教均衡,學校讓教師‘中途改行’或兼課,難以滿足當前素質教育開全課程的要求。

4.鄉村教師年齡結構普遍老齡化。由於目前村級學校學生數比較少,按照學生數測算編制,教師很難得到補充,有的教師在村小一教就是30年,出現了“爺爺奶奶教國小”現象。而因為年齡普遍偏大,思想相對保守,加上培訓內容和培訓模式缺乏針對性,許多農村教師講的還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內容,根本沒有時間培養學術興趣,教育效能特別低下。

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拓展教師的補充渠道,加大教師的本土化培養。

加大教師的本土化培養,使鄉村教師“下得去”。要想讓教師紮根農村,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就必須對鄉村教師進行本土化培養,錄取本地資源,進行定向培養。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掌握本縣的教師徵聘、教師調動等權力,按照鄉村教育的發展狀況,對鄉村教師的補充實行定向錄取本地生源、給定培養院校、培養後分配到相應的鄉村學校,使鄉村教師資源源源不斷,真正實現鄉村教師“下得去”。

2.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地位

提高教師待遇。解決教師“留不住”的問題,第一步是:實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提高鄉村教師收入,改善鄉村教師的生活,減輕鄉村教師的生活壓力,以消除鄉村教師的後顧之憂。目前,與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相比,教師的工資水平處於中下等;與城裡的教師相比,鄉村教師的工資低於他們。因此,有關部門應該按照《鄉村教師支援計劃》的有關政策要求,將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平均工資的法律性承諾真正落到實處。

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除了對鄉村教師進行物質上的獎勵之外,還應對其進行精神上的鼓勵。對於一些紮根農村教育、為偏遠山區教育事業做出特殊貢獻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給予精神上的獎勵。針對鄉村地區的教師,每年進行評選“最美鄉村教師”活動,使這些優秀鄉村教師的事蹟能夠為更多的人所瞭解,使他們這種自願紮根鄉村、奉獻鄉村的精神為更多的教師所傳承。通過實行鄉村教師榮譽制度,讓鄉村教師成為一個既令人羨慕又受人尊重的職業。

3.提供符合鄉村教育的培訓

鄉村教師結構的不合理和師資隊伍的老齡化,要求教育培訓機構不僅要為他們提供各種級別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各種培訓應符合鄉村教育的實際,使培訓能夠真正解決鄉村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現階段,鄉村教師也參加了許多培訓,但對鄉村教師的幫助卻不大,有的培訓反而使鄉村教師越培訓越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教學,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培訓並沒有充分考慮到鄉村教育的獨特性。要實施符合鄉村教育實際的教師培訓,這就要求:培訓者必須要走進鄉村教育教學實踐,尤其是一些連片特困地區的學校。要親自體驗鄉村教育教學的相關情境,通過與教師、校長的深入交流,具體瞭解鄉村教師的願望與實際需求,以設計出符合鄉村教師與鄉村教育實際情況的培訓方案。同時,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要注重鄉村教師的親身體驗,多進行體驗式、參與式培訓,強調教師們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使教師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培訓中。培訓結束後,培訓者要深入到鄉村學校的教學現場進行示範與指導,進而提高培訓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2

根據縣教體局通知要求,我們依據問卷調研提綱,就我校教師隊伍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國小教師隊伍基本情況:實有在編教師83人,現在在崗教師為78人,借出2人,3人因病不在崗,學歷達標百100%。

1、目前,我校現有2名教師個人自行借調到了**縣進修學校,三名教師因病不在崗。我們對下一步清理整頓佔編不在崗的教師的問題建議為:儘快歸崗。對暢通教師“出口”問題建議為:一是儘快補齊學校編制,二是嚴把借調關口。

2.在編專任教師中,沒有人是由原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

3.現在教學崗臨時聘用人員為29人,佔專任教師人數的比例40%;臨聘人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編,對於徹底解決臨聘人員問題有何建議為:一是壓縮招生,二是縣裡統一配備教師,三是現在借調出的教師儘快歸還原單位本崗位。

4.中國小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設定比例是97%;現在編教師中有81人取得了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職稱)人數,國小高階、中學高階職稱存在比較嚴重的已評待聘情況;目前中國小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體制機制存在不合理因素:一是入口多,評上的多,聘任的少,二是魚龍混雜,不具備相應職稱級別的資格能力。現執行的評審條件、辦法和程式科學合理。有效評價每一位教師的水平、能力和業績成果建議為:一是提高評價教師能力標準,二是給每一位教師創造機會,三是上級部門不能亂干預。

5.沒有設立農村牧區教師崗位津貼、生活補貼、交通補助或專項獎金。對於吸引和引進優秀教師到農村牧區學校任教的建議為:一是提高生活方面的待遇,二是提高政治方面的待遇,三是提高職稱方面的待遇。

6.目前,本校主要是通過政府統招,統一開支為主渠道補充新教師。對於今後規範新教師招聘工作建議為:如果由學校招聘,由學校來解決新教師的工資開支,學校壓力極大,還是採取政府統招,統一開支的渠道補充新教師的.方式效果好。也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師回校任教。

7.目前,本地區中國小校長是由組織考核任命選拔任用的。實現了歸口管理。現行的中國小校長選拔任用體制下產生的校長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個人素質較差。對於下一步校長交流工作的建議為:民主推薦,競聘上崗。

8.地方財政未設有教師培訓專項經費,而是由學校出資校總經費的3%給進修校作為本校老師的培訓經費。對自治區組織的各類教師、校長培訓工作建議為:求實務實,不能通過虛擬的網路形式培訓,應該以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培訓方式為主要的培訓方式。

9.就促進本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校長)資源均衡配置採取的措施為:積極傳達、落實主管局對此項工作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效果較好。下一步的規劃為:一是充分學習貫徹落實縣教體局的指示精神,二是=進一步做好輿論宣傳工作。我校已經建立了縣域內中國小教師、校長交流機制。並且已經啟動了教師、校長交流工作。我校有四名教師已交流到農村學校工作。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交通生活等後顧之憂影響校長教師的交流,二是大部分校長教師對原有學校有較強的歸宿感,存在不願交流的情緒,年齡較大的教師習慣於在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工作,不願意去新的環境生活和工作。對於有效推進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實施的建議為:一是交通等配套保障措施要到位。二是可以以鎮、片或一定的行政區域設定學區,試行學區管理,發揮優質校的輻射引領作用並帶動校長教師的自然流動。

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3

一、調研目的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建立和諧校園,打造xx學區教育品牌,需要高水平的教育,而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支撐。日前,結合第三批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部署安排,學區黨支部開展了以《如何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主題的調研活動。目的在於通過調研活動,瞭解我學區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進一步提高我學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對策探討,為我學區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推動科學發展服務。

二、基本狀況

(一)在調研中,受訪者普遍認為,我學區教師隊伍整

體素質比較高,隊伍構成也較合理,基本上能滿足教育發展的要求。

1、政治思想素質較好,師德水平較高。

我學區歷來重視教師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加強思想理論學習。藉助暑期教師學習和平時的教師例會,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心組織好黨內活動和教職工的政治學習。尤其是通過開展“學習阮文發同志的先進事蹟”等活動,各類先進的評選,以及在黨員教師中開展“向我看,跟我幹,我的崗位是模範崗”的主題實踐活動,使教師經常不斷地接受來自身邊的先進人物的教育,從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對待工作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全學區絕大多數教師都在“用心、用力、用愛”努力踐行教育理念:讓每個學生成才,讓每位教師成功,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2、教育教學業務素質較高

我學區教師計92人,35週歲以下38人,佔39%,女教師13人,佔14%。學區歷來重視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培訓和函授、進修學習等,促使我學區教師學歷層次不斷提高。目前我學區教師基本上都是合格學歷,國中教師專科率以上達到了93。5%,全學區教師專科率以上80%,較好地提升了我學區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同時,我學區歷來重視課堂教學研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我學區會考在生源不是較理想的情況下能長時間保持全縣的較好領先地位,這與國中教師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業務素質是分不開的。

(二)我學區教師隊伍建設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矛盾。

隴西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教育作為一項事關隴西人民福祉和未來發展的先導性和全區性事業,必須堅持優先發展,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一定要站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隴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用戰略的前瞻的眼光看待隴西教育事業的發展,要著眼打造“隴西強縣”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全力推進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優先發展,科學發展。要實現這些目標和要求,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做保證。目前,我學區教師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1、少數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淡漠,進取精神不強,業務水平較不適應新課改要求。他們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方法、創新意識和能力都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這些教師仍然用傳統的授課方法,機械呆板,不夠形象生動,影響了教育的整體水平。

2、部分教師業務水平提升不快,個別學科(如英語)教師超工作量工作,多數教師平日忙於教學工作,較少參加學習進修提高培訓或自我“充電”,影響了教師隊伍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3、教師壓力較大。不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超負荷地工作,身心壓力很大。

(4)骨幹教師隊伍現狀與學區教育實現“領先”目標還有距離。各級骨幹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與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

三、成因分析

1、少數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不足,未能充分認識教師職業的光榮感、自豪感和責任感,受社會上不良思想影響,盲目攀比,心理不平衡,導致對教育工作缺乏激情,缺乏高度的責任心。

2、部分教師思想觀念較落後。

我們不少教師有當個好教師思想,卻很少有當“家”的想法,他們除了上好課外,很少進行研究和學習,對新思想、新觀念常常持懷疑、觀望的態度,而不是學習、思考和選擇,教學缺少創新。由於思想觀念落後以及有效的管理未能完全到位,教學研究基本上處於較低狀態。不少教師單兵作戰,團隊精神不足,沒有形成濃厚的教研氣氛,缺乏爭取當科研型的骨幹教師、老師的進取心,認為難度大,力不從心,而且沒有大的突破,能代表學校拿得出手的示範課題還很少。

3、由於社會對教育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強,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和兄弟校的日趨激烈的競爭,少數教師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4、教師培訓針對性不夠強,影響了培訓效果。

四、對策探討

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學

校發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新課程的實施,使我們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我們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確保我學區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抓師德教育,激勵教師愛崗敬業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

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新課程需要全新的教師,但更需要“師德高尚”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教師。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是既教書又育人。教師的立場觀點、政治態度、思想境界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和發展。因此,始終要把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放在首要的位置,多途徑、多渠道地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

1、要提高師德水平,認真做好《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

範(20xx年修訂)》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將師德教育活動貫穿於隊伍建設的全過程並納入學校的文化建設、作風建設。通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全體教師要牢固樹立兩種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揚兩種精神——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認真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日常行為規範》。每一位教師要強化學校整體意識和工作規範意識,認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鑄就良好的師德師風,贏得學校的肯定、同事的信賴、社會和家長的好評、學生的愛戴,從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實現學校教育環境的最優化。

2、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應用電化教育,介紹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先進教師的感人事蹟,表揚教師為了做好教育工

作敬業奉獻、無怨無悔、默默無聞的先進事蹟和閃光點,樹立學習榜樣,激勵上進。

3、在全體教師中大力開展“愛我母校、校興我榮、校衰

我恥”、“做學生喜愛的老師”等活動,增強主人翁意識,以做“母校人”為榮,加強教師集體主義教育,增強教師歸屬感,深入開展“熱心愛教、文明執教、優質施教、廉潔從教”四項承諾活動,以學為人師、行為師範為準則,全面關心學生成長,為學生的.發展盡心盡力。

(二)搭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建立學習型學校,要求教師要樹終身學習的理念,走專業化成長之路,必須要不斷地學習,汲取新知識增長新才幹,這也是學校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加強教師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促進教師掌握

現代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廣大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開展創新教育實踐的自覺性和能力水平。應充分利用現代遠端教育網路,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全員繼續教育工作,鼓勵教師積極自主參加相關的培訓學習,提高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能力,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提高適應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與發展要求的能力。

2、加大教師“走出去”教研交流學習力度。

近年來,我學區參加縣教研室組織的觀摩課教學合作平臺,取得很好的成效。骨幹教師如教研組長、到友校參加教研、交流等活動,普遍反映收穫不小,看到與名校骨幹教師的差距,學到了先進理念,彌補了不足。但多數老師出外交流機會偏少,學校應充分運用教研室搭建的平臺,每年都有計劃逐步增加選派教師外出學習、考察、參加學術交流研討會,讓教師開闊視野,吸納新知,增強科研意識。

3、加強教研力度,成立由專人負責的“教研組”,組織

開展教研工作。如通過業務學習,集體備課說課,上研究課,個人反思,開展“最滿意的一節課”和優秀論文評選等,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更廣闊、多層次平臺,實現專業發展。

4、認真實施“優師工程”和“名師工程”,全面打造優

質教師隊伍。要分別利用講授示範課、觀摩課、教研、座談等方式,開展了學科培訓和業務輔導工作,讓新教師早入門,早日提高教學能力,大力培養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通過建立新老教師結隊幫助等操作機制,加強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強化傳幫帶,加強備課組集體備課的督查與指導,實現共同提高,積極引領廣大教師和新課程共同成長。青年教師要虛心向名師、骨幹教師學習,誠懇接受意見,勇於反思,積極探索,認真學習課標、研讀教材、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發揮骨幹教師示範作用。進一步加強骨幹教師的培訓、考核和管理工作,為骨幹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師德表率、育人模範、業務骨幹”的作用。骨幹教師要嚴於律己,積極進取,向名師學習,勇於改革,勤於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成為名師,成為學科帶頭人。

5、要鼓勵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夯實基礎。積極開展教師

讀書學習活動,有重點地認真學習教育書,認真做好讀書筆記,開展“讀好書、學名師、做高素質教師”的活動。還要更多地學習使用網路上的教學資源,經常上網,瞭解教學資訊,向同行和名師學習。通過自主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構建符合時代發展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學校要積極支援教師學歷達標。支援和鼓勵未學歷達標的教師通過多種形式進修,鼓勵思想素質好、業務素質較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研修研究生課程。

6、倡導教育研究之風,教育科研與常規教研相結合,培

養科研型學者型教師。學校應牢固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思想,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教研為基礎,科研促進教研,教研促質量的原則,大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實驗。應該採取激勵舉措讓教師們勇於、樂於承擔研究任務,給他們壓擔子,使他們在研究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自我。實施鼓勵措施,在有條件的任課教師中開展“三個一”活動,即自選一項研究課題、寫一份實驗研究方案、上交一篇教改研究論文,對評選出的優秀成果,在總結大會上給予獎勵。以研究促發展,有助於使教師不斷學習、反思、實踐、改進、提高,逐漸從原來的墨守成規、憑經驗教學的教書匠轉變成積極開拓、勇於創新的科研型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三)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多關注教師的生活。

1、部分教師有的偏頗教育言行往往反映教師的不健康的

心理狀況。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教師急功近利的思想日益嚴重,精神壓力也比較大,因此,學校必須關注教師的精神健康。定期進行心理輔導,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緩解教師身上的壓力。

2、以人為本,關懷激勵。在工作安排上,學校任人唯賢,用人之“長”,發揮教師的優勢,讓教師們感到學校對他們負責任,幫助他們進步。在生活上,對教師體貼入微,對生病的教師,學校領導親自探望,捎去大家的問候,學校要為教師排優解難,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關心、愛護方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適應新形勢要求,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開展“教師素質提高年”活動,著力提升xx學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開創xx學區教育事業新局面。

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4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今年年初出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專門針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檔案。為貫徹落實好中央檔案精神,加快推進我省教師隊伍建設,結合省委“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的有關部署,前段時間,調研組先後赴溫嶺市、淳安縣開展蹲點調研,深入剖析兩地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溫嶺、淳安兩地教育工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溫嶺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990.4億元,居全省第9位,但教育事業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淳安是省重點扶持的加快發展縣,是我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市、區),但經濟總量和教育資源總量都不大。選擇這兩個市、縣作為調研物件,可以以點帶面進行分析研究,有利於更好地推動解決我省教師隊伍建設的共性問題。

一、現狀和問題

(一)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近年來,溫嶺市、淳安縣都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堅持黨管教育、黨管人才,以黨建促師德,積極開展學校黨建工作,有效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教師師德師風考核,將考核結果與業績考核、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掛鉤,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強化榜樣示範引領作用,開展學習優秀教師、師德群體創優、爭做教育鐵軍等專題實踐活動,組織評選表彰先進教育工作者、師德楷模、師德標兵、十大“感動教育”人物(群體)等。

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把好教師進口關,嚴格執行教師准入制度,實行逢進必考、好中選優。重視教師的專業研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訓制度,強化新招錄教師的職前培訓,選送骨幹教師赴海外研修。溫嶺市規定新招錄教師統一參加“4+1”模式培訓,培訓不合格不予轉正。淳安縣規定教師出國培訓不受“三公”經費指標限制。統籌推進名師名校長等骨幹人才梯度培養,引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淳安縣每年投入1300萬元專項經費,開展名師名校長培養。

教師收入逐年增長。兩地在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同時,持續提高教師收入待遇。溫嶺市從20xx年開始設立48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一線教師的績效考核獎勵;20xx年提高到9600萬元,20xx—20xx年全市在編教師年人均收入(含五險一金)分別為11.49萬元、12.62萬元、14.15萬元。淳安縣20xx—20xx年在編教師年人均收入(含五險一金)分別為9.85萬元、11.97萬元、13.52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調研中發現,兩地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總體表現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數量不足。數量不足既有絕對數量的不足,也有結構性的短缺。

首先是絕對數量不足。我省教師配備在數量上基本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近年來,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各地小班化教學成為常態,即使在學生總數不變的情況下,由於班級增多,配備的教師勢必要增加。同時,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城市化的推進,學齡兒童也在逐年增加,而且不斷往城市集聚。為此,各地都新建、擴建了一批幼兒園、中國小校,教師數量不足問題隨之凸顯。如淳安縣近2年計劃新建、擴建5所學校,但是沒有足夠的教師可供調配,教師缺口達100多人。溫嶺市也面臨新建公辦學校沒有足夠的教師可供調配的問題。另外,由於我省山區、海島較多,再加上農村人口大量流出,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小規模中國小校。這些學校由於學生數量少,不能按一般的師生比來配備教師,往往出現既缺教師又“超編”的情況,從而進一步加劇教師數量不足問題。

其次是結構性短缺。結構性短缺主要表現為性別結構的矛盾。目前全省中國小教師中女教師佔72.84%,其中34週歲以下育齡女教師佔女教師總數的55.63%。學段越低,女教師比例越高。在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女教師生育請假導致的教師臨時性短缺問題更加突出。此外,我省實施大學聯考綜合改革試點後,不同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物理教師普遍富餘,地理、技術等科目教師則出現不足。

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是工作積極性問題。受社會價值多元、職業榮譽感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把教書僅僅看作一份謀生的職業,教育理想缺失,責任意識淡薄,缺少長遠的目標,從教熱情有所下降。其次是專業素養問題。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地區的教學質量。從調研瞭解的情況看,目前教師在教學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普遍不高。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但有些教師還是老觀念、老辦法,滿足於原有的知識儲備,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教學創新能力不足、專業知識“老化”的現象,影響了改革的成效。從區域差異來看,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明顯低於城市教師,水平不高問題更加突出。農村骨幹教師不斷流失,讓農村教師隊伍陷入低質徘徊的“怪圈”。2014年至20xx年,全省從農村學校調到城區學校的教師佔調離人數的34.5%。

二、原因分析

當前中國小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既有教師隊伍建設內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從內部原因分析,在招生環節,優秀學生報考師範院校的主觀意願不強。當然,這也與師範類高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有關。在培養環節,主要存在重知識輕素質、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一些師範生對教育事業缺少責任感、使命感。教學實習只有短短8周時間,真正能夠站上講臺給學生上課的實踐機會很少,教學實踐經驗明顯不足。在准入環節,教師行業的准入門檻不高,教師招聘普遍允許非師範生報考,非師範生通過考試獲取教師資格證並不難,師範生培養與教師招錄脫節、錯位的現象比較嚴重。淳安縣最近一批招錄的160名教師,師範生只有60人,而非師範生為100人。大量師範生最終沒有成為教師,造成了師範教育資源的浪費。在使用環節,普遍反映教師的職業並不輕鬆,除正常教育教學任務之外,額外的工作名目繁多,佔用時間和精力很大。據溫嶺市一所國小的校長反映,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間,上級組織學校開展的示範建立等各類各級達標、評比、檢查達20餘項,老師們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去應付。在培訓環節,教師在職培訓形式單一、工學矛盾導致學時不足、遠端學習監管不嚴、培訓機構敷衍塞責等問題也比較突出,不能很好滿足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

從外部環境分析,首先是教師地位待遇偏低導致職業吸引力下降。法律法規和中央有關檔案明文規定“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近年來,各地教師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但由於公務員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情況不同,最終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擴大,這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職業吸引力和工作積極性。其次是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在弱化。教師的社會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教師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下降。再次是新時代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從而也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老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難度越來越高。四是城鄉差距加劇了農村學校的進人難、留人難。城鄉二元結構帶來城鄉不均衡發展,城市生活便利性、人文環境、職業發展機會、子女教育資源明顯優於農村,這些因素都在促使農村教師流向城區學校。定向生從教、農村特崗教師等成為大多數人的“臨時安頓”,而非真正的“職業終點”。農村師資隊伍不穩定又造成農村地區適齡學童流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惡性迴圈。

三、對策和建議

這次調研發現的問題,有些由來已久,有些則是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解決難點問題,加快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整合教育資源,做好“增量”文章。進一步優化各地學校佈局,確保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分佈狀況、生育水平和城鎮化程序等相適應,改變校點分散、辦學規模小、辦學效益低的局面。對偏遠農村的極小規模教學班、教學點,也要審慎佈局,科學安排教與學,力求在質量和覆蓋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結合新時期新特徵,綜合考慮城市化程序、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統籌區域內現有編制存量,適當向教育系統傾斜。同時,要嚴肅清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直屬事業單位擠佔的教師編制,加強公辦學校在編教師到民辦中國小校任職任教管理,清理被非教學崗位擠佔的教師編制,為教學崗位騰出更多編制。推動教育系統“員額制”管理改革。鼓勵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社會力量購買教學資源或管理服務等,緩解編制壓力。

優化管理機制,激發“存量”活力。全面推進“縣管校聘”改革試點,盤活現有教師編制存量,突破試點中出現的瓶頸,抓住“管”“聘”關鍵環節,引導各地公開公平公正地配置每所學校的教師編制和崗位結構比例,解決結構性短缺和區域性矛盾,有序推進教師合理流動。逐步推進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推進校長任期制、校長任期目標考核制、校長年薪制,加強校長專業化隊伍建設。擴大學校在教師職稱評審方面的自主權,將中級及以下職稱評審權下放給有條件的學校,在高階職稱評審中進一步提高學校對教師評價的話語權,實現使用人與評價人相統一,讓一線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得到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

做強師範教育,把好師資“源頭”水準。大幅度增加現有師範院校的經費投入,支援師範院校辦好師範類專業,提高教師培養水平。適度加大農村學校教師定向培養力度,引導立志紮根教師行業、服務鄉村教育的優秀青年進入教師隊伍。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開設師範專業。選擇部分師範學校開展“一專多能”(複合型)教師的培養試點,適應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需求和大學聯考改革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

提升培訓質量,拓寬職業發展“空間”。以師德師風建設、知識技能強化和專業素質提升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青年教師入職常規培訓、中年教師價值認同、骨幹教師轉型升級等常規培訓,優化線上線下多元化教師培訓模式,提供開放共享的選單式培訓,不斷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基層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敬業又專業的教師隊伍。推動省、市、縣優質培訓資源重心下移,建立送培訓下鄉入校制度,對基層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經常性定期指導,達到科學引領、雪中送炭的效果。完善中職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學校與企業實質性的產學互動,提高中職教師培訓的適用性和先進性。鼓勵高校、教育研究機構和培訓機構針對一線教師教學需求,研發針對性強、特色鮮明的專題培訓專案與課程。

落實教師待遇,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按照《教師法》和中央檔案有關規定,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中國小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明確“不低於”的標準和統計口徑,切實保障中國小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統籌整合現有的農村教師任教津貼、農村教師特崗津貼、鄉鎮工作人員補貼等政策,按照越是邊遠艱苦待遇越高的思路,優化農村教師待遇保障。研究改進績效工資分配辦法,指導學校合理運用考核評價結果,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突出教育教學實績,適當拉開收入差距,體現“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干與不幹不一樣”,真正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

加強人文關懷,創造教師樂教“環境”。當前,社會對學校教育期望值越來越高,教師群體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諸多方面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要切實為教師“減負”,從物質上、情感上、心理上予以關心、理解和支援,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典型事蹟,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健全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避免簡單地把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儘量減少教師從事與教學無關的超負荷工作量,精簡優化各類檢查評比達標活動,讓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為教師創造寬鬆的工作環境。要切實關心農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鼓勵農村學校利用自有土地或校網布局調整後的閒置校舍,建設集體宿舍,解決廣大農村教師的住房問題,為他們長期紮根農村教育提供堅實的保障。

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5

按照市政府xx市長關於“全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調研的委託和要求,市政協首先開展了我市農村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採取聽取彙報、查閱資料、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方式進行。通過對棋盤、馬陵山、窯灣、時集、合溝等8個鎮10所國小的調查走訪,初步掌握了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農村國小94所,教學班1244個,在校國小生80568人,在編農村國小教職工3294人,其中專任教師3011人,教輔及工勤人員等283人,師生比為1:24.5(標準師生比應為1:21),今年9月份開學後,師生比將達到約1:30。因年高體弱、患重大疾病或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擔任教學工作的近100人,借調到其他行業工作的57人。專任教師平均年齡42、7歲,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1761人,佔58.5%,專科以上學歷2569人,佔85.3%。總的來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比以往有所提高,但總體數量嚴重不足,年齡、性別、學歷及學科等結構均不盡合理。

二、突出問題

(一)“缺”,即教師數量不足,缺口較大。近年來,我市學齡兒童數量急劇增長,給全市國小帶來沉重的壓力。20xx年9月份,國小一年級即將入學新生23000多人,六年級畢業約6000人,國小在校生淨增17000多人,其中,農村淨增xx000人。20xx年末,全市農村在校學生將達到95000人,按照基本的師資配比1:21計算,國小將缺教師1200餘人;預計20xx年在校學生將達111800人,將缺國小教師20xx餘人。20xx年,全市退休國小教師180多人,其中,農村退休105人,但今年農村僅招錄新教師30人,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只好聘用大量的臨代教師。臨代教師素質良莠不齊,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據統計,20xx年,時集鎮國小教師缺口135人,臨代71人;高流鎮國小教師缺口97人,臨代65人。雙塘鎮國小教師缺口96人,臨代70人;合溝鎮國小教師缺口55人,臨代40人。

(二)“老”,即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嚴重。目前,全市農村學校50歲以上的教師共1042名,佔總數的31.6%,30歲以下的教師只有627名,佔總數的19%。村級國小更為嚴重,在一線教學的多是50歲以上的教師,出現了“爺爺奶奶教國小”的普遍現象。我們走訪的八個鄉鎮中,窯灣、合溝、新店、高流等鎮50歲以上的教師比例達到40%左右。馬陵山鎮廣玉國小教師平均年齡超過53歲,已經連續7年沒有進一位年輕教師。儘管近年來我市也先後招聘了部分年輕教師,但面對激增的國小生源和已經老齡化的教師隊伍,無疑是杯水車薪。這些年齡偏大的教師無論從精力、知識構成還是教育思想來說,面對教育發展和新課程改革都顯得力不從心,絕大部分老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不會製作課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落後,教育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國小生正處於好奇和探究的時期,老齡化的教師很難與他們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們不願與他們親近,不利於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城區教師老齡化現象雖然比鄉鎮略好,但也不容樂觀。新安國小、新華國小等學校10多年來沒有招錄新教師,教師平均年齡均超過40歲。

(三)“偏”,即教師性別結構不合理,女教師偏多。從最近幾年我市招收的新教師來看,女性佔85%以上。我們走訪的農村國小,女教師均達到70%左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國小生處在性格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來自兩種性別的教育和滋養,如果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甚至大學都在單性的氛圍中成長,顯然不利於他的全面發展。棋盤鎮中心國小的金蒙老師說:“在現代家庭中,因為父親多數忙於事業,孩子和母親相處的時間相對多一些;在學校裡,又是女教師多,孩子一直在女性多的環境中成長,可能會造成他們‘陰柔有餘,剛強不足’。”外地女教師因鄉村國小生活不便,許多人想方設法考走,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四)“兼”,即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大多身兼多門課程。據統計,全市農村國小音樂教師55人,美術66人,資訊科技31人,勞動技術僅有2人。按照課程設定等相關規定,音樂應為223人,美術應為223人,資訊科技應為112人,勞動技術應為112人。教師學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大多數教師並非固定教授某一學科,據統計,在農村國小,專業對口的教師只有46、8%,學非所教、教非所學現象非常普遍。棋盤鎮有10所國小,5748名國小生,但是全鎮只有一位專業的國小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大多數的音樂課只能由非專業老師兼任,教非所長,質量受影響。王樓國小全校只有一位教師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其餘都是經過培訓以後轉行教英語的,他們的專業素養無法與專業的英語教師相比,存在發音錯誤、讀寫、翻譯能力欠缺等問題。有的村小一、二年級均長期實行包班教學,包班教師一般要教國小語文、數學、思品、科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多門課程,長年累月一副面孔貫穿始終,造成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現象,這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更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五)“弱”,教師初始學歷較低,名優教師偏少。按照目前有關要求,國小教師應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但是,全市國小教師初始學歷是大專的750人,佔總數的19.1%,其中,農村國小教師初始學歷為大專的'僅為605人,佔總數的18.6%;大部分教師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招錄民辦教師轉正的,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我市教師進修校培訓的,雖然許多教師按要求進修了大專或以上學歷,但大部分是短期培訓或選學文科等易考專業,學非所教,僅是為了拿個文憑。

目前全市國小教師中,特級教師7人,農村僅有1人;徐州市級以上名師、骨幹教師共有26人,農村6人;獲得新沂市級以上優質課和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的有208人,農村65人。此外,由於各種原因,農村優秀教師流失嚴重。熱門思想彙報“我們每培養一批優秀骨幹教師,要麼被市裡的學校選拔走了,要麼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借調走,留不住人,我們也很無奈。”某鎮中心國小負責人告訴我們。城鄉師資失衡造成農村教學質量與城區差距越來越大,這不僅帶來城區學校生源的爆炸性增長,更嚴重打擊了鄉鎮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形成了惡性迴圈。

三、建議及對策

如何立足現狀,優化我市農村國小師資結構,努力建設一支數量適宜、分佈均衡、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具有專業化水準的農村國小教師隊伍,是百姓十分關心、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針對本次調查情況,結合教師專業化的內容和要求,我們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儘快完善教師補充機制。一是及時補充缺編教師。鑑於農村教師總數每年2-3%的自然減員實際和生源暴增的情況,要定期核定編制,實行“定編定員定崗”,有計劃有步驟地充實教師隊伍,對年老體弱的教師,酌情辦理提前退休,保持教師隊伍良好的梯次結構,逐步改變老齡化現狀。二是適當加大男教師招收比例。借鑑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教師招聘時可以探索試行男女生分別劃線。比如,南京六城區每年教師招考時,為了平衡男女教師的比例,工作總結女生的合格線要比男生高一些。實踐證明,雖然很多男教師筆試成績低於女教師,但進入教學崗位後,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遠遠優於女教師,很多人迅速成長為骨幹或者教學能手。三是加大薄弱學科教師的招收比例。近幾年的教師招考中,主要偏重語、數、外教師的招錄,音、體、美等藝術學科教師招錄較少,建議根據農村國小實際情況,適當增添補充“小科”專業教師,讓農村孩子享受與城裡孩子同樣的教育教學條件,陶冶藝術情操。四是穩定臨代教師隊伍。目前,全市臨代教師已達1100人。有的人已經代課十多年,長期的低待遇,無編制,導致很多代課教師心生怨氣,紛紛轉崗,存在很大的不穩定因素;學校因長期負擔代課教師的工資,往往不堪重負。建議採取切實措施,穩定臨代教師隊伍,財政承擔臨代教師工資,切實減輕學校負擔。

(二)切實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一是提高教師學歷層次。制定農村國小在崗教師學歷提高計劃,鼓勵、安排學歷不達標的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情況下參加函授學習、自學考試等學歷提高教育,並給予一定的政策、經濟支援;教育部門可將學歷達標情況,納入申報職稱和年終考核評價體系,增強教師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加強教師業務培訓。建議教育部門把培訓工作重點放在農村,本著“面向全員,注重農村,按需培訓”的原則,依據“全面指導,重點幫扶”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訓力度,採取脫產學習、研討班、觀摩會等多種培訓形式,積極探索適應農村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讓他們在學習中開闊視野,交流提高,增強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農村師資整體素質,縮小城鄉教師的差距,促進教師資源的均衡發展。三是注重名優教師培養。成立名師工作室,精心培育一批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含特級教師)等,定期進行名優教師評選活動,形成名優教師培養評選長效機制。適當調整我市名優教師津貼制度,在考核的基礎上發放一定金額的政府津貼,在精神上、物質上給予教師全方位的鼓勵和支援。逐步形成一支隊伍強大、富有活力、多種層次的名優教師隊伍。

(三)加快優化現有教師資源。一是借用國中教師資源。目前,各國中大都有富餘師資,可以把各鎮五、六年級國小生調到就近的國中就學,讓國中暫時“閒置”的教學資源“動起來”,緩解國小師資壓力。二是安排國中教師迴流。將當年國小教師富餘時流向國中的國小教師,適當安排調回國小,緩解國小師資不足的壓力。三是優化環境。政府、財政、教育等部門要在資金投入上向農村學校傾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優先實施農村教師安居工程,重點解決新招的外地教師居住問題;對因家境、身體等原因出現生活困難的農村教師,應給予應有的關懷和救助,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四)適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一是建議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專項資金,獎勵長期紮根農村且成績優秀的教師;定期調整農村班主任津貼,且隨工資按月發放。二是評優樹先上向農村教師傾斜。先進典型、職稱評定等,同等條件下,農村教師要優先,比例也要提高。三是建議設立農村教師交通津貼制度。以距離縣城遠近公里數的班車費用為依據,制定統一的發放額度,切實減輕農村教師負擔,提高他們紮根農村教育的熱情。真正做到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

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6

近年來,農村國小教師教非所學、年齡老化現象,“民轉公”教師正值退休高峰;教學點分散,班額小,農村國小“超編與缺編問題並存”和“實質缺編導致教師工作負擔重”的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下面以XX國小為例:

一、基本情況

XX國小下轄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徑10公里。學校現有7個教學班,81名學生,教職工11人。是所規模較小的完全國小。從教師隊伍來看,有四個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30歲以下教師2人(20xx年9月新進的特崗教師),佔教師總數的18.2%;30-45歲教師2人,佔18.2%;45歲以上教師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將退休),佔63.6%。

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工作量過大。

教師學歷全部達到中師以上,中師學歷2人,佔18.18%;大專學歷5人,佔45.45%;本科學歷4人,佔36.36%。

從資料上看,81.82%的教師在合格學歷的基礎上提升了學歷層次,但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專業學科發展不平衡。按《安徽義務教育實驗課程設定安排表》“開齊開足開好課程”的要求,國小各個年級必須開齊音樂、體育、美術和社會實踐活動課,國小三年級以上必須開設英語、計算機課,這些學科都需要專業對口的教師執教。現有教師中體育專業教師1人,英語專業教師1人(均為20xx年新補充的特崗教師)。七個教學班共有每週共有210課時,人均19.1課時,每天近4節課,還要備課、批改作業、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負荷。由於教師缺乏,教非所學、學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現象不可避免。另農村教師多是“半邊戶”,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餘還要回家幹農活,由於長時間超負荷運轉,使得教師疲憊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負擔沉重。

三是現有教師編制不適應學校發展需要。

根據中央編辦發[20xx]72號(中央編辦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統一城鄉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規定的師生比例核編,只能配備4名教師,嚴重超編。

四是教師培訓機制難以形成,培訓效果不佳。一是教師少,教研、培訓學習氛圍難以形成;二是工作量過大,教研、培訓時間難以保障,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少;三是“蘿蔔煮蘿蔔式”的教研模式,重實踐輕理論,缺乏針對,缺乏專業引領,不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探索並改革教師補充機制。

現有的教師補充機制已在逐步解決農村教師隊伍逐步解決師資在年齡、來源、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新補充留用難度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議”順應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其中“教師都回本大隊工作”對當下農村教師“補充易,留住難”的現狀有借鑑意義,大力實施教師本土化培訓。要加大優秀師範畢業生的儲備,對學校核定編制時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後備師資儲備編制,實施定向培訓,吸引本地優秀大中專畢業從教。同時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活動中向農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農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改革農村學校教師編制標準。

我鄉農村國小何家坊國小、XX國小、教學點師生比分別是1∶11.94、1∶7.36、1∶4.9、1∶7.85,師生比遠高1∶19。班師比分別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師比分別1:2:43、1:157、1:1.67雖然中央編辦發[20xx]72號等檔案沒有對農村國小的班師比作出明確規定,但班師比明顯偏低,農村國小教師實際卻屬缺編。

受現行的編制依據師生比影響,農村中國小教師雖超編,但其工作量重(每週19.1節課)。教學點班多學生少,多以複式教學,以師生比或班師比都不能很好解決解決這一矛盾。建議配置師資時應該考慮班師比、師生比、教師課時數等多個指標,充分考慮到了學校在校生數、班級數(年級數)、課程數、教師課前課後工作量等影響因素。綜合考慮教師工作量來配置師資能夠做到因校而異,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師編制的動態管理。

(三)要加大培訓和支教的執行力度。

一是農村國小教師培訓應儘可能安排在節假日進行,以便解決工學矛盾。二是加強農村中國小緊缺學科老師培訓,針對農村國小存在學科薄弱的特點,開展針對性培訓,培訓一專多能型教師,滿足農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為載體,著力培養骨幹教師,並向農村傾斜,使其成為新一輪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力量,發揮其專業引領作用。四是加強遠端培訓管理測。網路學習平臺應開發移動裝置(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應用程式,既解決培訓硬體條件不足問題,又能隨時隨地開展學習,較好地解決工學矛盾。施訓單位、地方教師培訓機構與受訓教師任職單位之間的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對參訓教師採取多方參與的全程綜合測評考核,提高培訓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