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6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

我們班有一個“氣包子”——天樂,只要有一件事情大家做得不合他意了,他就馬上發脾氣,當然他不敢朝著老師發火,更多時候就是跟我們生悶氣,不參加我們的活動。家長對他的這點也很關注,常常與我們進行交流。通過平時的接送、溝通情況來看,其實天樂這種壞毛病,完全是家裡人管教過於放任、太過寵溺形成的。比如上次奶奶來接他回家,他在與同伴玩耍,覺得自己還沒玩得夠,就是不走,奶奶一直在旁邊催他快走,沒用,我們老師採取了強制手段,他就覺得是奶奶讓老師這麼對他的,就朝奶奶發火,還打奶奶,奶奶卻只是對我們說這孩子就這樣,一定要順著他才行。

在我們看來,孩子的好多壞毛病,跟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我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愛孩子,只會使孩子頑劣,亂髮脾氣,他們的慾望也永遠得不到滿足。現在的家庭中通常只有一個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整天圍著一個小寶貝轉,他們對孩子關愛備至,有時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從不拒絕。在天樂媽媽的聯絡本上也跟我們交流到,他們認為就這麼一個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所以平時都順著他,不讓孩子受半點委屈。他們以為這樣做,孩子幼小的心靈就受不到任何傷害,孩子就會很健康地成長。卻想不到結果卻是讓孩子對大人這樣沒有權威,亂髮脾氣,這點也讓他們很頭疼。不可否認,疼愛自己的孩子,是家長的本能和職責。但是如果一味地縱容孩子,就會使孩子養成亂髮脾氣的壞習慣,從而影響孩子成長。我們通過與家長的良好溝通,讓家裡人做到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時,要採取忽視,必要時可以採取一些懲罰策略,同時對他的好的講理行為進行鼓勵和表揚,但不能只採取物質獎勵的方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2

本次我開展的教學內容是:藝術活動《刺蝟》,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泥塑刺蝟,討論並說出刺蝟的外形特徵。如:身體是橢圓形的,一頭尖一頭圓,尖的一頭是刺蝟的頭,背部長滿了刺。其次通過語言:刺蝟媽媽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來幫助她好嗎?我們一起用橡皮泥來製作很多的刺蝟寶寶送給刺蝟媽媽。以此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活動前,我就預想到小朋友們對使用輔助工具進行泥工製作很感興趣。果然,在活動中,每個小朋友都能認真地搓圓球,期待著刺蝟的身體成形後可以幫助小刺蝟安上一根根的“刺”。在往小刺蝟的背上插牙籤時,特別地開心,一邊插牙籤一邊數數呢!泥工活動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之一,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動力,小朋友們有了濃厚的興趣,做出來的刺蝟才更生動形象。從孩子們喜愛的泥巴入手,加強泥工教學,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也大大鍛鍊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這對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今後的泥工活動中我們可以多投放一些輔助材料供幼兒使用,幫助和引導幼兒發現各種物品的特點和用途,從而逐步來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3

12月12日上午,我們在實驗幼兒園相聚,與上海名師張紅老師面對面交流探討教學的真諦,感受上海名師的風采!來自XX市的名師張紅老師為我們帶了兩個精彩的教學活動,分別是小班科學活動《糖果屋》和大班的科學活動《身邊的筷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紅老師的在課前的熟悉,那精彩的語句,師:聰明的小二班在哪裡?幼:在這裡!師:聰明的小二班,來,過來碰碰我!(把手張開)不要太高嘍!師:能不能用好聽的聲音問老師們好?幼:老師好!師:舉起雙手,打招呼,和老師們比比誰舉的高!大班的孩子則更幽默老師和孩子們約定:還記得之前和你們的約定嗎?檢查自己所帶來的東西,今天我們要做到“聰明、乾脆、有力”。師:舉起首長的手,首長是誰?幼:……師:XX市市長是誰?幼……是XX市市長師:對啊,怎麼說成是XX市市長拉(隨意答辯)幼:客人老師好!師:客人老師好,客人老師辛苦拉!……為教育服務!……這樣的開場,是對孩子們的要求,這樣風趣的話語讓在場的所有老師們在歡笑中意猶未盡。

第一個活動開始了是小班的《糖果屋》,整合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糖果的形狀、味道,言語表達能力等等,為了讓孩子喜歡說、願意說、大膽說,張紅老師加重了語氣,放慢了速度,教會了幼兒學會傾聽能力,從而培養了幼兒敢說、大膽說的能力。在課中每個環節孩子都與糖果接觸,但是老師必須知道孩子愛吃,要讓他接觸到糖但不能吃,一定要到最後環節才能讓他拿到手,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保護何能很多,孩子就有可能想到保護就是把糖放進他們的嘴巴里,這樣老師就可以自然過渡到剝開了,嘗一嘗!體會到了潤物細無聲、教學了無痕!

第二個活動就是大班的科學活動關於我們熟悉的筷子,以遊戲的方式匯入,在觀察比較中進行筷子配對;在遊戲比較中掌握不同的筷子顏色、長短、功能;在分享交流中瞭解筷子的種類及用途,張紅老師對活動中老師和同伴進行交流,又有同伴間的合作、讚賞、交流;會思考的孩子能對同樣的答案用不同方式來表達,能在活動中關注到聽老師的要求,關注同伴在說什麼,張紅老師提升著孩子原有的知識經驗。活動現場,孩子天真的話語引來全體老師的歡笑,孩子們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和他們獨特的表達,更讓我感悟到張紅老師所比喻到的教師的引導就像一味恰如其分的調味料。

兩個教學活動之後,張紅老師又與我們進行了互動交流,結合兩個活動闡述了教學背後的理念與思考。張老師說一個好的活動一定要抓住3個關鍵詞:一要吃得透,就是對教材要有透徹的理解、把握與分析;二要點得準,即點準每一個環節的要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迴應也只要抓住環節的中心點即可;三要抓得妙,根據不同的班級,設計不同的提問方式,根據孩子的現場表現,給予有效的迴應。這幾個關鍵詞在張老師的兩個活動中體現地淋漓盡致。那天雖然本是休息日但是讓我比休息更快樂,更帶勁,讓我豐厚、積累自身的教學實踐,體味著真“潤物細無聲、教學了無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豐厚底蘊。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4

今天上午我班進行家長開放日活動,第一個教學活動是我的繪本教學《狐狸爸爸鴨兒子》。在選擇這個活動時,我看了較多的繪本作品。唯獨對《狐狸爸爸鴨兒子》感觸很深。在看到這個繪本的時候,先是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而後是深深的感動。故事裡,狐狸從想吃鴨蛋還是肥嘟嘟的小鴨的思想鬥爭中,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可孵蛋的過程是很辛苦的,狐狸的心情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憧憬、狼狽、惱火、無奈、驚喜等等,可當肥嘟嘟的小鴨來到了嘴邊,狐狸卻捨不得吃了,竟然做起了狐狸爸爸,並給了小鴨無盡的愛。

本次活動的定位是激發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首先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在活動的設計中藉助放大的繪本圖片,讓孩子自由猜測講述狐狸接下來會幹什麼?是怎樣照顧小鴨子的?讓他們再看看,猜猜,說說,體驗中欣賞、理解、感受圖畫書的情節,從中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同時激發出閱讀繪本的興趣,和感受閱讀繪本的樂趣。也只有爸爸媽媽才能對他們無怨無悔的做到。

活動後,我感覺活動過程比較流暢,因為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透著靈氣,觀察仔細,思維敏捷,這些都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孩子們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能很好的理解了狐狸孵蛋的辛苦,也能通過我的引導感受到狐狸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護和關心。但是我更應該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孩子付出的本身就是快樂,所以最後要是我讓幼兒再說說你們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愛護你的?從中由狐狸爸爸愛鴨兒子的真摯感情遷移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無私的愛,那可能更有意義。

以往我總覺得早期閱讀就是看著圖片讓幼兒自由講述,但通過我園這兩年來對早期閱讀的多次研討。我從中感到要真正發揮閱讀的優勢卻是需要老師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探索、首先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材料、其次尋求孩子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最後教師自身的語言也是開展好早期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

正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研討中讓我感受了早期閱讀的魅力。所以說早期閱讀的世界應該是無條件的有趣、快樂!充滿魅力!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5

水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讓孩子們去入廁,我總能發現她們沒有擰緊水龍頭,本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學會節約用水,保護、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實驗活動,初步認識水的特徵及對人類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熟悉環境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探索慾望。

為了讓孩子瞭解水的重要性,能夠節約用水,所以我選擇《來玩水》來開展這次活動。以下是我通過這次活動的幾點反思,首先在活動目標上,我制定三點:

1、在遊戲中感知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及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2、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所看到的現象。

3、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在活動中這三點目標基本達到,感覺還是比較好。

其次在活動準備上,我準備了裝水大臉盆1個,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種小石子、小玩具。這些玩具都是來自孩子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幼兒很感興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備一個大臉盆,擔心多個看不過來,可只有一個大盆,全班幼兒太擁擠了,場面有點混亂,有的小朋友只顧自己看,所以這點沒有考慮好。

最後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了幾點優缺點:

1、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瞭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歡玩水,對水特別感興趣。讓幼兒在玩中學,幼兒興趣很高。

2、我在讓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時候,有水灑在地上,而我沒有急於干涉,只是在觀察,給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時間,這樣才能使幼兒自主探索動性時欲得到滿足。

3、在引導孩子感知水的流動性時,我把一個杯子裡的水向空杯子裡倒,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孩子們都能很快的說出水是動的,他們不會說水是流動的。語言表達能力上還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達出來。在以後多注意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6

到了週五又是孩子們帶玩具的時間了,小豆帶了遙控汽車玩具,並興奮的和我說:“樑老師,這個玩具可好玩了!”吃完中飯,小朋友圍在了豆豆身邊,研究起豆豆的玩具。可是玩具動了幾下,就不爭氣的停了下來,這個時候小韜急壞了,“糟了糟了,電動汽車壞掉了!”孩子們研究起壞掉的原因:福福說是因為電動玩具裡面的零件出問題了,所以才不會動;飛飛覺得玩具遙控器上的電池沒有電了,所以才停止不動,因為她家裡以前有個玩具也發生過同樣的情況。於是小朋友提議檢查電池,並換上新的電池。我支援孩子們的想法,併為他們找來了新的電池,在孩子們裝電池的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裝多少,如何裝等等,這時我突發奇想在科學區開一個“電池總動員”,讓孩子探索根據電池的大小裝電池,並進行記錄。

實錄一: 到底用哪種電池呢?昊昊很喜歡電動玩具,因此他經常光顧“電池總動員”這個區角。看,他拿起一個小型電風扇,拆開蓋子看看,然後用7號電池比一比,太鬆了吧!昊昊摸了摸腦袋,再用5號試試,很快區角里傳出這樣的歡呼聲:“快來看啊,我把電風扇裝好了,它能轉了!”拿起電扇昊昊興奮的大叫,小臉上笑開了花!

實錄二:咦,裝了電池怎麼也不會動啊?這個區角不僅是男孩子的小樂園,許多女孩子也喜歡參與。我們的雪帆就是其中的一位,不過她碰到的難題也不少。好不容易找到蓋子開啟來,很快找到了匹配的電池,但是,怎麼裝也不會轉,她急的連拍了幾下電動小玩具,還是不會轉,眉頭都皺在了一起。在經歷了幾次的失敗之後,她求助於旁邊的小朋友,魏來一把拿過去,幫雪帆三兩下的裝好了,可是雪帆還是很著急,“樑老師,這個電動玩具為什麼我怎麼裝也裝不好啊?”我請雪帆觀察電池,發現了圓頭與扁頭的祕密,鼓勵她看看成功的電動玩具圓頭與扁頭的位置。

實錄三:我學會記錄我們的成功實驗啦!玩過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們逐漸會根據電池的形狀、大小,尋找正確的正負極進行裝置。這時,我增加了新的難度,讓孩子在裝好之後記錄根據電池型號記錄電池的節數。這時,孩子們又有了新的挑戰!看,福福經歷幾次失敗之後,再次裝好電動娃娃的電池,一實驗,亮了!於是立即檢視電池節數,1、2、3、4,在看看小娃娃的編號,是8號!於是在8號處記錄下電池的節數,完成之後,福福高興的把電動娃娃放在了展示吧上!

實錄四:我們是環保小衛士!在這個區角,也發生出了這樣的聲音。這次是歆歆和飛飛的困惑。事情是這樣的,當他們將電池裝進音樂小人時,發現小人沒有任何反應,飛飛檢查了一下,發現裝的方法都是正確的,這時歆歆說,“電池沒點了,我們快去告訴老師吧!”立即歆歆把他們的困惑告訴了我,我提供了兩節新的電池,他們裝好後發現音樂小人馬上跳起了舞蹈,他們也高興的直拍手,這時新的問題出現了,飛飛說:“我爸爸說廢電池是不能亂扔的!因為裡面有壞的東西!”於是我們延伸了孩子的疑慮,在集體活動中將用好的電池和蘋果心子一起埋在土裡,過了一段時間去看看土裡的電池和蘋果心子,發現電池完好無缺,但是蘋果心子卻不見了!這說明廢電池裡面有有害物質,它是不被腐爛的,還會破壞我們的環境呢!我們要將他們收集好,然後放到專用的回收筒裡,在這個活動中,中六班的小朋友成了“環保小衛士!”

分析和反思:這個活動是發生在我們班的真實案例,它引發了我多種層面的思考和反思。

一、區域活動也可以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而生成。有些時候,我往往會被開展什麼樣的區域活動而苦惱,好不容易絞盡腦汁想出了一種區域,並提供了材料,接下來卻為如何繼續開展和生成而苦惱萬分。通過這個區域活動折射給我的資訊,我覺得開展區域活動也可以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就如案例中所說孩子在一次玩具分享的時候對電池產生了興趣,那我何不將這個興趣點點亮,並將它延續呢?!其實,在接下來的電池總動員中,發現正負極,記錄電池節數和做一個電池的環保小衛士,都不是教師強加生成的活動,而是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生成的,這說明教師要成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需要,並能提供一定的條件滿足孩子的需要。

二、支援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孩子在探索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孩子碰到的困難,需要孩子解決;有些是下一個活動延伸的預兆,需要教師留心。無論如何,當孩子碰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作為教師,應當支援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比如在案例中,一開始,我發動家長收集了很多的電動玩具,家長帶來了電筒、小型電風扇和裝電池的玩具,這些玩具需要電池的大小和形狀都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匹配,所以第一個環節我們就讓孩子自己根據玩具電池的大小進行匹配。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孩子發現根據大小裝好之後,如果有圓頭與扁頭的兩端裝反了之後,電動玩具是不會動的,一開始,孩子們只能以各種方式試探著裝,當成功的時候,小朋友總會很興奮。這時我會提醒孩子看看裡面的正負極,讓孩子自己探索其中的規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提供了記錄表,先記錄電池的節數,一段時間之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以圓頭和扁頭記錄電池正負極,這樣便於孩子發現正負極的祕密。那麼如果教師一開始就告知幼兒怎樣的是正極、怎樣的是負極,那麼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缺少了探究的動力,活動中,孩子雖然不知道什麼叫正極、什麼叫負極,但是他們能擺弄和操作,並且興趣濃濃,這樣就夠了。當他們想知道圓圓頭和扁扁頭名字的時候,教師再告知於他們,我想這樣也不晚啊。所以,我認為支援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是教師在區域觀察指導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

三、支援幼兒新的嘗試,生成主題活動,增長新的經驗。這個案例的結尾環節,可以說是我沒有預設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對前面的活動有了較多的經驗後,他們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什麼這些電池不能隨便亂扔。”“他們到底怎麼不環保了?”其實,這是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新的需要,這時教師及時開展了對比實驗,讓事實告訴孩子答案,其實這是讓孩子通過新的嘗試,增長了新的經驗。尾聲:當然,這個區域活動在我們班裡開設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啟發:科學區域到底怎麼開設、科學區域的材料到底怎樣投放、科學區域的活動到底如何延伸。這些問題我都有一定的思考,並獲得了一定的反思。我想無論如何,教師在開設科學區域時,要時刻注意著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並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恰到好處的傳還給他們!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7

小敏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心裡都明白,但是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願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但是她又不內向,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她就會跟幾個好朋友嘰嘰喳喳聊起來,在家更是又會表演,又是指揮家長做遊戲。家長和許多老師都覺得只要鼓勵小敏多發言就可以了,但是老師嘗試過很多方法,幾乎沒有效果。考慮到小敏其他方面的表現,是不是可以忽略她的這個問題呢?如果您遇到這樣的幼兒會怎麼辦呢?

為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空間

表達與表現是人類不可忽略的社會性行為。知道而不願表述,那是沒有表達的慾望。小敏能在家庭、同伴中表現,卻不能在老師和集體面前表現,那是缺少信心和勇氣。對此,老師不僅要鼓勵,還要為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環境、氛圍和空間。

寬鬆的環境――幼兒園像我家。從情感上拉近距離,以老師的行為感染幼兒,使其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依戀感、信任感,讓幼兒在幼兒園有如同在家一樣的安全感、溫馨感、自由感。有了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其感到和老師在一起是歡樂和愉快的,她才會有情不自禁的表達和不由自主的表現。

溫馨的氛圍――由結伴到獨立。以自由活動的形式,讓喜歡錶達的幼兒與小敏結伴,老師給予恰當的鼓勵和表揚,使小敏充分體驗到在老師面前表達的自豪與快樂,而逐漸過渡到願意獨立地表現。

激勵的空間――變被動為主動。在孩子為是否回答問題和表達想法而猶豫不決時,老師示以鼓舞性的語言和體態語,孩子會有“老師支援我”、“我能行”的喜悅與自豪感,最終跨過猶豫、徘徊的門檻而主動地表達自己。

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

小敏不愛舉手回答問題可能有這樣的原因:不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問題太簡單,懶得舉手回答;答案可能不夠準確,自己沒有十分的把握;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看到小敏,我就像看到了兒時的自己。如今,我也當了老師,常常會想: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各自不同的氣質、性格,為什麼要強求他們每一個人都一樣熱情、大方,一樣出類拔萃,一樣愛自我表現呢?既然舉手發言只是幼兒積極表現的一種手段,是老師瞭解幼兒的一個途徑,那我們大可不必讓孩子們為了舉手而舉手。老師過分的關注也許會引起幼兒的不安與焦慮,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對其今後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如讓我們帶著一顆寬容的心,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期待她在其他方面的精彩。

小敏的問題不是行為問題,而只是個性發展的弱項,所以,我認為對於她不願在老師面前回答問題的事情可以忽略。

家長和老師對小敏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十全十美、全面發展對於成人都很難做到,而將成人眼中的完美強加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可取。小敏個性發展中的弱項並沒有影響她與小朋友的交流和她身心的健康發展。我認為對於這種個體差異、個性發展的問題,不需要過多幹涉,而應更多關注她的身心能否繼續健康發展。作為教師要做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除了適當的關注,還需要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認識世界和學習的機會。對小敏的發展,順其自然遠勝於“揠苗助長”。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小敏不願意在集體前發言的問題,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解決。

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比如,自由活動時老師應該聽聽孩子們在討論什麼,觀察一下小敏是怎麼與小夥伴交流的,在全班的談話活動中,請小敏說他們的話題。

循序漸進,由少到多。開始時,老師可以允許小敏少說,並在簡短的回答後給予她積極的肯定,讓她下次還有在大家面前發言的慾望,然後再將談話的內容逐漸豐富、擴充。

適時採納孩子們的好的意見和建議。如,確定班級活動的主題時,讓像小敏一樣的孩子參與進來,使他們感到自己的意見是寶貴的,能為班級和小夥伴帶來好處。

走進孩子的心靈

幼兒園工作事無鉅細,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小敏總是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不容忽視的大事,也許這正是小敏有了心理障礙的表現。老師可採取以下的措施。

①親近孩子,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像小敏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非常敏感。不願意回答問題,可能是因為她對環境和老師不熟悉。這時老師要主動與她交流、談心,增進彼此的感情,使其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消除緊張感和陌生感。

②勇於創新,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雖小,欣賞水平可不低。孩子在家都有電視、電腦、vcd,接觸到各種媒體,對舊的教學模式可能不喜歡。作為老師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變化教學模式,用各種方法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③積極評價,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越是敏感、自尊的孩子,越怕在同伴面前說錯話。老師要經常積極地評價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增強積極的自我暗示。

④熱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也許老師表揚或批評其他孩子的時候,無意中傷害了她;也許是孩子看到有些小朋友總和老師有說有笑,因而斷定老師可能不喜歡自己。老師要認真觀察、關注每一個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同樣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溫暖。

總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進孩子的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愉快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的孩子就是脾氣倔強,不喜歡順從和循規蹈矩,小敏就屬於這種情況。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不能勉強,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還要善於引導、啟發、等待,否則,會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她更不願意發言。

小敏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錯,這可以從小敏與好朋友聊天和在家的表現中看出來。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在集體面前發表意見是其中的一種,但不是唯一一種,所以教師和家長不必為小敏的語言發展和表現能力擔憂。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表達習慣和情感需要,鼓勵孩子在非正式場合盡情表達自己的見解。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8

前一陣,我們在大三班已經上過聽大樹唱歌這個活動了,因為有了一次經驗,我們覺得,這個活動可以在進行一次,於是今天我們就在大五班再次上《聽大樹唱歌》,根據在大三班課後的反思,我請許老師幫我剪輯音樂,以便使節奏變換更加明顯。同時準備了舊畫報、塑料袋、積木等。

活動的開始,我仍舊是直奔主題,請孩子們說說“大樹會怎樣唱歌”。第二個環節,我故作神祕地把手伸進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包包裡,用手將畫報揮動,發出“嘩嘩譁”的聲音,請孩子說說這像大樹什麼時候唱的歌?接著,我分別用塑料袋、積木、沙球模擬出大樹唱歌的聲音,要求孩子說出這是大樹在什麼時候唱出的歌?

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完整地欣賞音樂,為了能全神貫注地傾聽音樂,我要求他們閉上眼睛,認真聆聽,聽完說說大樹是怎樣唱歌的?聽到了什麼?有個別孩子能聽出音樂中節奏的變換,於是,我再次讓孩子傾聽音樂,並邊進行講述,並b段的講述改成,“突然間,颳起了大風,小鳥嚇得躲進了窩,大樹的樹枝也在不停地搖晃,樹葉飛舞,但是大樹不怕大風和大雨,使勁地挺直了腰。風漸漸地停了,大樹又靜靜地睡著了”。第三遍欣賞音樂時,我讓每個孩子都扮演大樹,邊聽音樂邊進行表演。

第四個環節,是用各種物品根據音樂模擬演奏。我先將準備好的畫報、袋子等發給孩子,請部分孩子示範表演,第二遍,我要求每個孩子在教室內找一個可以模仿大樹唱歌的物品,進行演奏,當我從一數到十,所有的孩子都找到了一樣可以發出聲響的東西,全班孩子跟著音樂進行演奏,一遍下來,意猶未盡,於是讓他們重新再找一件物品,再次演奏。

反思:

1.這節課將用物品模擬大樹的聲音這個環節提前,這樣可以為孩子後面的演奏打下基礎。

2.將音樂重新剪輯後,故事內容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使得音樂形象更加鮮明,更適合孩子。

3.讓幼兒自己尋找物品進行模擬演奏,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想像和創造空間,有孩子出人意料地找來了文具盒,用鐵皮文具盒不停地開關發出聲音來模擬樹枝唱歌,讓我大開眼界,相信孩子,給孩子空間,孩子會給我們精彩。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9

前兩天,去聽了馬老師的繪本課,於是,我寫下了這篇教學反思。馬老師選擇的《我的連衣裙》這本有趣的繪本,深得孩子們的喜歡。繪本的繪畫形式非常兒童化,主題又貼近幼兒的生活。通過閱讀這本有趣的圖畫書,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美,還自然而然地激發了想象,獲得了快樂的體驗。不僅瞭解了花紋與色彩是服裝美的重要構成因素,還能運用自己熟悉的圖形為小兔設計連衣裙,語言能力也有了提高。此次教學活動的亮點是擺脫了傳統美術教學的枯燥模仿,以繪本為載體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創造興趣。

在教學中,馬老師採用了猜謎語作為引出本次活動的主人公——小白兔,採用小白兔穿著它的白色連衣裙出門去玩時所發生的有趣的事情來貫穿整個的活動,繪本中的花裙子、雨裙子、草籽裙等,都是一幅幅圖案重複的範例,通過繪本的閱讀和引導,讓幼兒體會和發現圖案重複設計使小白兔的連衣裙變得更加的漂亮。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馬老師又採用讓幼兒看看猜猜,發現美就在生活中的方法,讓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遷移,與他們的'生活聯絡起來進行想象具有重複圖案的連衣裙,並採用遊戲的形式,瞭解有的花布設計就是運用了圖案重複的設計,讓花布變得更加的漂亮為接下來的設計圖案打開了思路。在第三部分的幼兒動手創作設計連衣裙的圖案活動中,老師給予了幼兒一些幫助與提升,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其中。並且馬老師在巡迴指導時及時地發現亮點,對孩子們的創作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和讚賞。最後一個部分,挑選花布,在展示中交流分享這個環節中,老師採用了把小白兔的裙子鏤空,讓幼兒設計的花布貼上到小白兔的鏤空裙子裡進行展示自己設計的花布,效果非常的好。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0

從上週開始我們大班進入了《拜訪大樹》這個主題,因此每次帶孩子們出去散步時,他們都喜愛把玩葉子。有些孩子揀拾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葉子,有些孩子拿葉子當面具,有些孩子用葉子玩拉力遊戲……

在遊戲中,我們感受到大自然有奇妙的魅力,使我們的孩子們陶醉其中。因此,我們在實施這個主題的過程中,覺得樹葉隨手可得,很容易收集,家長也非常積極地參與進來,利用雙休,帶孩子到戶外走一走,找一找不同的葉子,還讓孩子把採摘的葉子帶來和同伴們一起分享。同時,我們區域遊戲也增設了茶館遊戲, 在茶葉店裡,琳琅滿目的茶葉讓孩子們大開眼界,他們知道了茶葉是一種葉子,茶有許多種,顏色、外形、味道和功用都各有不同,茶是中國人愛喝的飲料。每當遊戲開始時,我為他們衝上一壺茶,讓他們看看茶葉舒展的樣子,品嚐一種茶的味道,當然每到這時茶館遊戲也是最熱鬧的。小顧客們還說:下次再給他們品嚐其它的茶葉。

我們和孩子開展的活動就更豐富了,在聆聽了《葉子鳥》的故事以後,孩子們展開想象,創作出不同姿態、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葉子鳥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們還將孩子的作品放在作品袋裡,孩子們不時地圍在那裡看看講講,指指點點,看看自己的作品同時也欣賞一下同伴的作品;在和孩子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樹葉以後,一起製作了樹葉貼上畫、樹葉拓印畫;一起演唱了《小樹葉》、《大樹媽媽》等歌曲,還能聽著音樂用身體來表現葉子飄動和小種子成長的過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相信我們的孩子們會收穫更多,也能更深地領會到大自然中植物與人的密切關係。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

羅辰是我班的小朋友,可他看起來就像一位小小班的孩子:個小、好動,上課似聽非聽,叫他回答問題只會搖搖頭或點點頭,好像什麼都不懂,這樣的孩子會討人喜歡嗎?真讓我們老師感到頭疼。

一次,我正帶領幼兒在戶外做操,發現羅辰和幾名“調皮搗蛋鬼”又在那東張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非常生氣,大聲地要求他們把操重做一遍。於是,在我帶領下,這幾名調皮鬼只能乖乖做操,我驚奇地發現,羅辰做操時動作協調,很有節奏感,在這幾人中很是出眾。“嗯,羅辰小朋友做得非常好,以後也要這樣,知道嗎?”我隨口表揚了一句。

第二天放學時,羅辰媽媽興奮地對我說:“辰辰昨天很高興,對我們說老師表揚他做操好,這孩子從沒看到他這樣高興。”辰辰媽媽還很有興趣地對我講了許多有關辰辰的趣事。想不到我隨口的一句表揚竟使羅辰和他的媽媽如此高興,這不禁使我陷入深思。是呀,我平時表揚過羅辰嗎?我有沒有仔細挖掘過他值得表揚的一面?不僅是羅辰,還有許多像羅辰一樣的調皮鬼,我有沒有去追尋他們的閃光點?一連串問題的答案,是我沒有。對這些孩子,我給的更多的是否定。我深深地自責,為什麼對他們如此吝嗇地給予讚美呢?

翻閱書籍,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來自他人的鼓勵和信任。”是呀,一個人能感到別人對他的接納喜歡,他會充滿快樂,充滿自信。反之,他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孩子不也同樣如此嗎?領悟這個道理,我將努力發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慷慨地把讚美施於他們,無論聰明或愚笨,無論乖巧或頑劣,讓他們感受老師公平的愛。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瞭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為中速,,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遊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對立學習音樂小朋友們都喜歡,不過遊戲他們就更喜歡了,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掌握,那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做一個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反覆做幾次,交換順序。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麼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著老師說合攏放開。遊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接著老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著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為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表演演唱使聽眾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遊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3

晚飯後,小朋友們先去漱口,然後回到活動區玩玩具。只聽見盧蕭急匆匆地走到我跟前說:“周老師,張婉迎哭了。”我找到張婉迎,發現她正在廁所裡哭呢。原來她尿褲子了。只見張婉迎紅著臉,低著頭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我走到她身邊輕聲地問:“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她抬起頭看了看我說:“周老師,我……我尿褲子了。”“這一次是怎麼了?”她說:“剛才上廁所時,我的褲子帶兒太緊了,脫不下來,所以……”聽了孩子的一番話,我向她笑了笑,說:“沒關係的,別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老師幫你保密,咱們不跟別人說。”她一聽我這麼說,馬上點了點頭。

孩子把褲子尿溼了,一定很難受,我馬上把她帶到寢室,幫她把褲子換下來,蓋上被子,並陪她等著她爸爸來接她。

我看她的表情很不自然,便問她:“張婉迎,你在家幫媽媽幹活嗎?”“我有時幫媽媽幹活兒,有時媽媽不讓我幹。媽媽總誇我是好孩子。”我說:“你是個好孩子,老師喜歡你,爸媽也喜歡你。這次雖然尿褲子了,但是我們不會怪你的,你也別難過、害羞了。老師小的時候還尿過床呢!”她忙問:“周老師,你也尿過床?”“對呀!那時候周老師還很小,自控能力差,還不如你呢!”我這麼一說,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老師,咱們拉鉤兒,這件事不對其他人講,好嗎?”“好吧!”我看到孩子臉上露出的笑容是那樣的真誠。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應該關心她,幫助她,而不應責備她,羞辱她。要尊重她的人格,讓她處處感受到老師對她的愛,讓她感受到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

評析

幼兒把大、小便弄到褲子上並不是罕見的事。然而,處理此類事情的態度卻各不相同。有的人從成人角度出發:“怎麼這麼大了還尿褲子,拉褲子!”問幼兒的語言就帶著責備,再加上厭惡處理此事給自己帶來的髒、臭、累等麻煩,斥責孩子也就不足為奇了。也有的人一句話沒說,幫孩子把褲子換了。孩子是有情感的,看見老師不理自己,只管做事,以為老師生氣了,第二天說怕老師,不愛來幼兒園了。有人想:當老師也太難了,難道還讓我們滿面笑容地去表揚孩子尿褲子不成?其實不然,事情很簡單、只需我們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他現在的需要,就知道老師――作為孩子成長的促進者、幫助者應該怎麼做了。周老師首先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一句“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把主動權留給了孩子,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指責、命令。她從張婉迎小朋友的行為、表情上看到了孩子的緊張、羞愧.看到孩子現在需要老,幣的理解、諒解:“是褲帶太緊,脫不下來,才尿的褲子。”需要老師幫她維護自尊:“這件事不對其他人講。在此,周老師巧妙地利用主動關心、輕聲詢問、親切安慰、滿足需求、聊家常等方法使孩子放下一顆緊張的心,特別是通過“我小時候還尿過床呢”、通過拉鉤兒使孩子從心底露出了真誠的笑容。老師這樣敏感而細心的關心、照料,會使孩子在感受愛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

在開展主題活動“小兔乖乖”的過程中,我嘗試將教學目標“按照物體的一個特徵進行分婁”融入主置區角材料中,並以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設計了“小免分蘿蔔”的藪學具。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特意選擇了色彩鮮豔、安全柔軟的布作為製作教學具的主要材料,並整臺《生活》教材中的內容——練習用搭扣,讓幼兒在遊戒中擺弄蘿蔔,再根據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擺放。

蘿蔔房裡有兩個籃子,一共有6個蘿蔔(3個白蘿蔔、3個紅蘿蔔),其中3十大的,3十小的。蘿蔔背後有搭扣,幼兒可以隨意扣上或取下。

起初,我為教學具設計了兩種玩法:玩法一,讓幼兒嘗試用搭搭扣的方法把蘿蔔放到籃子裡,鍛鍊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玩法二,讓幼兒在裝蘿蔔前先按蘿蔔的大小、顏色等特徵分蘿蔔,再用措措扣的方法把蘿蔔放到籃子裡,主要目的是學習按黑物體的一種特徵進行分類。

遊戲一經推出,教研組的同事就指出這個遊殪的目標指向太過單一,幼兒玩幾次後就會失去興趣,不能體現操作材料的有效性。教研活動時許多同事紛紛給出了建議,如加入其他教學學習的目標,加入其他生活技能的操作元素等。經過思考,我對材料進行了調整。

首先,最將教學具的名稱改成了“兔媽媽的蘿蔔園”,並在此基礎上豐富遊戲的玩法,希望在遊戲中多途徑地幫助幼兒積累數數、一一對應、分類和排序等數學經驗。

經過調整,幼兒能在小兔分蘿蔔的情境中愉快地操作材料、進行遊戲。這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而且能夠一物多玩,不僅豐富了教學具的遊戲性,還提高了幼兒對教學具的興趣。調整後教學具有了四種玩法,蘿蔔房子的各個空間也都被充分利用,幼兒能多維度地操作遊戲材科,且有機地將生活經驗與教學學習整合,讓幼兒獲得數數、一一對比、分類和捧序等多種教學經驗。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

孩子剛來園時,由於家庭的包辦,致使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師的幫忙,那個階段,每當孩子們來求助時,我們的要求是:請你有禮貌地對老師說,老師,請你幫幫我。到現在,他們的這句話已經說得很順口了,但我卻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孩子們自己能做的事,也習慣性地要求得到老師的幫助,有時候很多孩子圍著你,等著你一個個地為他們捲袖子、整理衣服。我思索著:必須逐漸改變孩子對老師的依賴,他們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首先,我要讓孩子認同同伴的能力,懂得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好朋友,都願意、也能夠幫助我們。於是,我處處留心孩子們求助的資訊,並及時地發出訊號:凱凱的拉鍊不會拉,哪位本領大的朋友願意來幫助他?誰來幫鑫鑫穿大衣?被求助者的物件有了變換,於是,“老師,請你幫幫我”被取而代之的是:好朋友,請你幫幫我,孩子也非常踴躍地去幫助需要幫忙的朋友。在午睡前後的穿脫衣服時,我們還引導能力強的孩子,去關心周圍的朋友,由此,我們會聽到這部分孩子們熱情地詢問聲:誰要幫忙?我來幫助你。在孩子們的互動中,增強了他們的交往能力,也讓他們體驗到了互相關愛與協作的快樂。

對孩子們不能取代的事情,老師則仍然會歡迎他們對我說:“老師,請你幫幫我”。但,我對他們有了新的要求:首先,我要求小朋友說清楚,你需要老師幫你做什麼,這樣,可以發展孩子對事情的敘述、表達的能力;其次,在幫忙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方法,從老師的幫忙,逐漸轉換為協助,既而讓孩子自己練習。

孩子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不斷地發出挑戰,才會給予孩子更大繁榮發展空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