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6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

這段時間閱讀了《給數學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這些建議給所有的新、老教師及時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該得到的幫助和培訓:為“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為新教師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促進新教師和教師指導者之間更多的探討和互動;為老教師提供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案例;為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教師提供了素材。這些建議和一些觀點,對於當前的數學教育者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幫助。數學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國小甚至幼兒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追求什麼?

《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數學課堂教學增添了很多活力,帶來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這些都是適應時代發展和需求的,但是,我們卻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課堂紀律都似乎變差了,學習成績也下降了。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到底應該追求什麼呢?文章作者說到:"把複雜的數學知識教得非常簡單明瞭,讓數學課散發數學特有的魅力才是數學教學所應該追求的境界。因此,數學課只有追求更高層次的簡約求實的境界才會徹底解放學生,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個性,為學生的教學學習提供持續的動力"。

我想,數學教學內容首先要精簡和目的明確。一節課40分鐘,學生的學習精力是有限的,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特別是抓住課的本質內容,就會顯得既精又簡。以高一級的《函式的概念》為例,這節課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讓學生系統理解函式的概,瞭解函式的三要素,能夠運用函式概念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把握好關鍵點,也就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課堂內容就相當清爽、簡潔。

其次,教學過程要簡化。數學學習本來應該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有些教師的課堂設計使許多原來簡單的課堂變得紛繁複雜。有些教師為了"作秀",特意設計一些障礙與陷阱,搞到學生大半天摸不著頭腦,反而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應該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再次,使用教學媒體要適當。起初,多媒體的使用很流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實踐證明,過多使用多媒體會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還會削弱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和利用。多媒體課件不是萬能的。我們還是要以常規媒體為主,多媒體為補。有些教師過分的依賴多媒體,到了沒有多媒體就上不好課的思想,這是不合乎教育教學規範的。其實只要我們吃透教材,把握好學生,課堂教學照樣可以很成功。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引入和形成過程;3、聽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聽好課後小結。

“思”指學生思維

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2、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

“記”是指學生的課堂筆記

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2、記要點、記疑點、記解題思路和方法;3、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

作為知識的數學,學生走出校門不到幾年就忘記了,唯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思想、研究方法等,這些卻隨時發生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正是讓學生有目的地領悟數學的精髓。改造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讓課堂飄蕩著研究性學習的芬芳,讓學生成為主角,教師成為配角。這樣絕不是否定教師的作用,恰恰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或者說是一個挑戰,他需要教師具有更先進的教學思想,更高度的教學責任心,更深厚的教學功底,更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要順應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調整教學,不能根據設計好的教案教條地執行。

“用愛去懲罰學生”也是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最大感悟之一。懲罰要講究策略,不能採取粗暴的手段;倡導自我懲罰——讓學生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口頭說教是理論,懲罰是實踐,而教育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給學生制定了很多規則,實際上不妨讓學生自己去制定各種制度,罰的內容和形式也由學生自己制定,慢慢的讓學生形成共識:人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獎勵性懲罰——讓美的心情到永遠,獎勵懲罰並不是遷就,而是走曲線培養學生知錯必改的精神,其目的是告訴學生,做事,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懲罰要注意時效性,及時的懲罰能使學生的不安、內疚等體驗更深,能使他們更清楚地看到錯誤造成的後果。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忌提“懲罰”,因為它極易被誤認為“體罰”。但適當的懲罰的確是幫助學生克服和杜絕不良行為的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是應該講究懲罰的藝術,要用愛去懲罰學生。在“懲罰”學生方面,有時候覺得很困惑,不知道什麼樣的懲罰才能收到預想中的效果,才能讓學生“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去嘗試,去改進。

總之,任何學科的教學,我們都應該先認真想想,我們的教學應該追求什麼?然後將各種知識有機整合,把內容更為經濟、更為活力、更為簡約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易於掌握,以低成本取得高收益。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2

在讀蘇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我對其中的兩條建議感觸很深,下面結合我自身的教育經驗談一談我的一些做法。第一條建議:“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學中,教師對於學生課堂上所講的新知識點掌握度要善於隨機捕捉,在巡視過程中要對學困生適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對於有進步的學生不要吝嗇表揚。如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教師讓學生利用小組內的小棒通過動手操作來編8的乘法口訣,有的同學會把小棒分排排隊擺好(每排8個),然後列出加法算式,每個小組成員說一說加法所表示的意思。然後再分別列出乘法算式,根據加法算出的結果求積,乘法口訣很快就被編出來了。

但針對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不同,有的同學對於所擺小棒個數一目不忘,有的同學稍停片刻再問反應很慢,針對這部分同學,我採用瞭如下的方法:在小組內打亂順序問一問8的乘法口訣,如有同學答不出來可讓他再擺一擺小棒,說一說是怎麼算出來的結果。漸漸的這些同學會由加法想起口訣,可由一個口訣推算出下一句口訣的結果。給這些“三分”的同學多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儘可能地能達到“五分”,教師此時可以選一些代表上臺進行演示他的推導口訣的過程,並對他們的推導過程作出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第六十一條建議:“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好鑽研的、創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維的人,我認為童年正是培養思維的時期,而教師是悉心地造就學生的機體和精神世界的人。”“必須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否則他們就會單純地使用記憶,就會呆讀死記,那樣就會使頭腦變得更加遲鈍了。”俗話說:“腦越用越靈,越閒越惰。”在國小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的思維轉動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周密的考慮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裡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如何能把一個四邊形剪成一個五邊形?”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畫一畫,剪一剪,並讓學生說出理由。對於這個問題,如果學生經過思考,會發現會有幾種剪(畫)法。如果不去思考,也許只會想到一種方法,接著教師可讓學生展示一下他的結果,在展示過程中讓其他學生要注意傾聽,對於沒有想到的地方給予補充。總之,要讓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並能讓學生說出他們思考的過程,真正地能把知識學生牢固,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愉快地學習數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3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4

今天,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作為教師的我們經常覺得上班時間很緊,幾乎從早忙到晚,回家後還要處理一些工作。

而書中有的一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裡,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後一位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課?”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段話使我從中獲益匪淺,教師的時間問題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5

最近正好有機會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靜下心來細細品位,在那些樸實無華的文字背後蘊涵的是如涓涓細流般的教學理念和反思。我是第一次承擔一、二年級的教學任務,之前我一直認為現在的一、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上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有良好的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作後盾,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得心應手的,但是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徹底改變了我一有的想法,學生的基礎差異之大、反應速度之大都是令我驚訝的。有時候我甚至在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是否出現了問題。就在這時候我接觸到了這本書,裡面有關介紹兒童特點和後進生的文章對我啟發很大,看了後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88至94頁中作者給教一年級的老師提出了一些建議,還提出了要研究孩子們的思維特點。蘇霍姆林斯基提到,醫生在對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首先是細心地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一個人的思維有兩種型別:一種是邏輯思維,一種是形象思維。這兩種思維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我們的學生對學科的偏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作為老師首先應該承認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平靜地接受他們的一些“落後”。但是更重要更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做的是,怎樣平衡學生這種片面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深思熟慮地、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智力發展、情感發展和道德發展的情況,找出他們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

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去努力:

一、教會他們閱讀。國家教育總督柳斌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象只是微微開啟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視窗,而把某些東西有意的留下來講,學生看見了越過必修的大綱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勵著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讀那些書,這也就是閱讀的興趣。是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中領悟到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的空間,讓學生通過上網或從課外書籍中尋找閱讀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資料、背景;在課堂學習中也要選取適當的時機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提高自學能力,這也是一種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二、要教會他們思考。很多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是因為不願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使。“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歡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作為老師,要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幫助,創造一些思考上的“樓梯”,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

三、珍視他們的好奇心。人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我們要特別珍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於我們成年人不斷地把物品、事物、現象展示在兒童面前,我們在兒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現象越多,他應付產生越來越多的疑問,他就越加感到驚奇和高興。”

四、給於他們學習的自信。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有時候一個無意的動作就會給他們的心靈烙上深刻的烙印,一句簡單的表揚都會在他們的心理激起層層漣漪。以前班上有個學習很困難的小女孩,就因為我讓她每天幫我收作業本從此數學課就成了她最盼望上的課了,她和媽媽的交流更是震撼了我的心靈,她說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了,這是她第一次有機會幫老師做事情。看著她每天那麼負責地收著作業、上課時那麼端正地坐著、那麼認真地聽著,我的心裡真有些說不出的滋味,這個柔弱的小女孩用她的天真、執著觸碰著我心靈最柔軟的角落,我開始思考是什麼讓我變得冷漠?是我自己還是這個繁雜的社會?我是否能堅守住這片柔軟的角落?讓我們努力地去做吧:在批評時注意點方式方法,在責問時多點耐心傾聽,多給他們學習的信心!

那麼是不是做到了上面這些就一定能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變得好起呢,不一定吧,應該說,一個孩子的變化遠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快,它需要時間的考驗,需要我們教育者以極大的耐心去澆灌這些剛剛萌醒的智慧的幼苗。多點耐心、多點希望!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6

多少位普普通通的教師都是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又有多少位名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會講述從這位大師身上汲取的教育智慧。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勳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勳章和1枚紅星勳章等。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立志從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好的學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學而明確的教育思想。校長不應該是“行政幹部”,而應該成為教育思想家和教學論研究家,是全校教師的“教育科學和教育實踐之間的中介人”。他認為,教育思想應該以“如何促進人的發展”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應該來源於實踐,在充分吸收的基礎上再次加工創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一個優秀的學校領導必須是先進教育思想的創造者和教學工作的榜樣。他在學校管理上堅持民主的原則,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將在教學和教務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彙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討論,將結果凝練成學校的意志,再推廣到每一個學校工作者身上,成為他們身體力行的嚮導和學校認同感的一部分。恰如他所倡導的那樣,“領導普通學校的藝術就在於:用統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級的教師團結在一起,使他們共同關心學生的學習,使每個教師的個人創造像一條條永不枯竭的溪流,彙集成集體技巧、集體經驗的巨流。”

每每細讀書中的段落,大師的教育智慧,都給我以深刻的啟迪。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喚醒人,賦予人自我學習的能力。真正合格的大學生,不是從學校裡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掌握了持續學習的有效方法。富蘭克林發現,培養一個人的自我學習能力。基本能力與知識的訓練至關重要。這些能力與知識,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於公眾場合,大大方方站出來,口齒伶俐而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不插話不打岔,精確捕捉住對方話語的要點。

二是閱讀能力,會讀書而不死讀書。富蘭克林認為,書本上的文字,並不能夠表達撰寫者的思想,真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要能夠讀出文字背後的人性邏輯。

三是嫻熟的寫作能力,能夠敏捷的組織文字,疏理自我,表達自己的思考及智慧。

四是認知世界抽象法則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數學能力。能夠把現實的問題數學化、數字化,發現日常思維無法看到的真相。

五是掌握現實的物理法則,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確定的,但不確定中卻隱含著確定性,把握住這種確定性,人才能夠獲得自由。綜上五點,構成大學學習的基礎。

構成一個人基本的能力,構成一個人知識結構的廣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書中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人常說:一個人沒有知識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可見,作為一個人,這三樣哪樣也不能夠缺,但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道德行為了。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很強壯的體魄,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現在的社會,由於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的侵襲,以及電視網路等多種媒體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沒形成,極易受到暴力、金錢等不良思想的誘惑和侵蝕。再加上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小時侯了,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他們在物質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但精神世界卻極度空虛——沒有理想、目標,缺少責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獨尊,尤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為上的嚴重缺失,既少尊師重教的意識,也缺少愛父母、友同學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緩,責任重大。

教育要做的,就是給教師和學生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個開闊無垠的精神視野,讓他們對人的內心複雜性有更為深切的體驗,不但要了解生命的偉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豐富與人性的豐厚。感謝經典,感謝大師,正是在與經典的對話中我找到了身為教師的發展方向,在與大師的交流中找到了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之路。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7

利用一段時間閱讀了這本書之後感觸頗多,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值得我們教師不斷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感觸:

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 。

教師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來講,怎麼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啟發,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

二、要關愛學生 ,首先要關心學生的思想。

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其次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地,耐心細緻地輔導。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物件,更不是等待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因此,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盡力去改變自己教學中這種狀況。

三、做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

真正的學習需要藉助有效的表達和傾聽,要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不斷的學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能從錯誤中學習。我認為,其實,並不是我們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只要我們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就是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

四、做一個有情趣的教師。

工作後覺得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主要因為自己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在工作之餘要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人生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一個有情趣的老師,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以上是閱讀後的一些簡單想法,希望通過實踐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

早就聽說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資料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下頭就簡單地談談自我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第二條提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僅有二十四小時”中,蘇霍姆林斯基提議我們要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應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看到這條提議,我回想一下自身,畢業後參加工作到此刻,自我真正讀過幾本書呢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其他的書能夠說是屈指可數。

在第三條提議裡,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學會觀察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他說,觀察對學生來說的重要就像空氣、陽光、水分對於植物生長一樣不可或缺,他說觀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還形象的將觀察比作是思考知識和識記知識之母。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發現,個別學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別人,就是缺乏觀察或者不會觀察的緣故。比如我們的物理,很多的題目就來源於生活實際,如果每個學生都學會留心觀察,注意思考,那麼很多題目就會顯得十分簡單,而恰恰在這方面,許多學生過不了關。那裡面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還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實際上樂於觀察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能夠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我們許多成年人沒有看到的細節,他們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後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可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卻逐漸失去了這種興趣。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善於觀察,注意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條提議“興趣的祕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教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明白,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此刻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我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那裡,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提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趣味,何為趣味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我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說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那裡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我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那裡面我引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那裡,我想到這一條提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堅持對知識的興趣,並且有強烈的職責感,僅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

第二十二條提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僅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很多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那裡,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提議,他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期望教師們去爭取自我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當有“你自我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異常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我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採取要善於動腦筋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堅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

但不管怎樣說,我們總會碰到在教學中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經常會聽到老教師講這樣的話: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

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僅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作為教師碰到這樣的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麼促使學生變成了這個樣貌。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在那裡,蘇霍姆林斯基提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要使一個人最終有一天發現自我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感和規律性的心境。

第三十三條提議是寫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歸納一下大概有三點:

1、必須點滴地積累起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養自我有一顆敏感的心靈。

3、要積累起必須的習題集。

這條提議蘇霍姆林斯基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異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在這條提議裡,他又提出了讀書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意義。他提議大家每個月要買三本書,一種是關於自我學科的,一種是關於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三種書對於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買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讀,那麼讀又是為了什麼呢,除了充實自我的精神生活之處,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我的智力大廈。讀到那裡,我有些慚愧,也有些後悔,參加工作以後我買了幾本書,又真正讀了幾本書呢如果從參加工作以來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那樣去做的話,那麼,此刻我的書架上也應當有近百本的書了。

第四十三條提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個問題不論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是其它教師都是應當掌握的。在那裡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當像哪些教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景下,應當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十分好的提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裡能夠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

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可是,作為我們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我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我的特色也構成不了。我們要清楚別人取得那樣的成績,取得那樣的效果,絕不單單是靠簡單的行為所能到達的。“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一項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實際上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幾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物件相距很遠的,甚至沒有直接聯絡的因素決定的。”

第三點,提高教學技巧,關鍵的一點是要提高自我的思想修養和學術水平。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我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在那裡,蘇霍姆林斯基異常強調了自我認識、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許這對於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條:關於教師日記的提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寫教育日記,因為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他用很多的自我和別人事例來說明記教育日記的好處,它能夠使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去全面瞭解一件事情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這是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素質的十分重要的一種手段。在上次學校要求班主任寫德育案例的時候我就覺得無從下筆,當時真後悔在平時沒有養成記日記的習慣,經過記日記的方式把平時發生在班級裡或某個學生身上的事情記錄下來。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我真的是獲益匪淺,它教會我作為教師應當如何去閱讀,如何去學習,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爭取學生熱愛自我的學科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

《給教師的推薦》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專門為中國小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書的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這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就像與教師應對面一樣,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穫和體驗。

翻開書,一百條推薦之首便是作者在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一樣的個體,在學校裡,教師不就應“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必須要提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

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向困繞我的問題:為什麼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差生等級?

為什麼同時教授,有的學生能夠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麼也學不會,此刻我最後明白原先我沒有在備課中思考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麼,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資料,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

原先就因為我這種欠缺思考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推薦:那就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我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推薦,突然很懊惱自我的消極,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以前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我,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

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是知識的源泉,聰明的殿堂!它會給人氣力,讀書能夠改變人生。讀完了《給教師的推薦》,我不時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應用在自我的教學實踐中。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

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質,這是作為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1

最近正好有機會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靜下心來細細品位,在那些樸實無華的文字背後蘊涵的是如涓涓細流般的教學理念和反思。我是第一次承擔一、二年級的教學任務,之前我一直認為現在的一、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上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有良好的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作後盾,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得心應手的,但是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徹底改變了我一有的想法,學生的基礎差異之大、反應速度之大都是令我驚訝的。有時候我甚至在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是否出現了問題。就在這時候我接觸到了這本書,裡面有關介紹兒童特點和後進生的文章對我啟發很大,看了後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88至94頁中作者給教一年級的老師提出了一些建議,還提出了要研究孩子們的思維特點。蘇霍姆林斯基提到,醫生在對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首先是細心地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一個人的思維有兩種型別:一種是邏輯思維,一種是形象思維。這兩種思維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我們的學生對學科的偏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作為老師首先應該承認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平靜地接受他們的一些“落後”。但是更重要更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做的是,怎樣平衡學生這種片面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深思熟慮地、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智力發展、情感發展和道德發展的情況,找出他們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

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去努力:

一、教會他們閱讀。國家教育總督柳斌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象只是微微開啟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視窗,而把某些東西有意的留下來講,學生看見了越過必修的大綱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勵著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讀那些書,這也就是閱讀的興趣。是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中領悟到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的空間,讓學生通過上網或從課外書籍中尋找閱讀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資料、背景;在課堂學習中也要選取適當的時機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提高自學能力,這也是一種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二、要教會他們思考。很多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是因為不願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使。“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歡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作為老師,要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幫助,創造一些思考上的“樓梯”,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

三、珍視他們的好奇心。人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我們要特別珍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於我們成年人不斷地把物品、事物、現象展示在兒童面前,我們在兒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現象越多,他應付產生越來越多的疑問,他就越加感到驚奇和高興。”

四、給於他們學習的自信。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有時候一個無意的動作就會給他們的心靈烙上深刻的烙印,一句簡單的表揚都會在他們的心理激起層層漣漪。以前班上有個學習很困難的小女孩,就因為我讓她每天幫我收作業本從此數學課就成了她最盼望上的課了,她和媽媽的交流更是震撼了我的心靈,她說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了,這是她第一次有機會幫老師做事情。看著她每天那麼負責地收著作業、上課時那麼端正地坐著、那麼認真地聽著,我的心裡真有些說不出的滋味,這個柔弱的小女孩用她的天真、執著觸碰著我心靈最柔軟的角落,我開始思考是什麼讓我變得冷漠?是我自己還是這個繁雜的社會?我是否能堅守住這片柔軟的角落?讓我們努力地去做吧:在批評時注意點方式方法,在責問時多點耐心傾聽,多給他們學習的信心!

那麼是不是做到了上面這些就一定能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變得好起呢,不一定吧,應該說,一個孩子的變化遠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快,它需要時間的考驗,需要我們教育者以極大的耐心去澆灌這些剛剛萌醒的智慧的幼苗。多點耐心、多點希望!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2

今天,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4條“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 。國小教師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構築一個牢固的知識地基。一個堅實的地基對學生今後進一步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譬如你正準備教一年級,那就請你看看四年級語文數學的教學大綱,也看看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大綱。請你看看閱讀課本里有關歷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級的這些學科的教學大綱。請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比較一下。要使學生在升入中高年級順利地進行學習,那麼你現在教的他要掌握到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了作為一個教師,不能將視線僅僅侷限在自己正在教的這個年級,這門學科上,而應對這門學科整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要求都有所瞭解,並心中有數,還要對其它學科的教材有所關注。對於正在做低年級教學工作的老師,不僅要鑽研本年級的教科書及教參,還要廣泛涉及高年級的教科書,同時要關注歷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識。這也是教師的素質的重要部分,它不僅要求老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素質,還要求老師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因為科學知識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學科之間都與緊密地聯絡。老師只有不斷的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多方面發展的學生。同時,對於教師自己也是一種學習與提高。

但是我們現在有多少教師能做到這一點呢?不談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就自己教的那門學科你是否對整套教材體系很瞭解呢?我想這條建議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我們也應該這樣去做。

有位名人說過:“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事實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一條建議,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為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想每一位教師都該終身拜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3

這篇短文是針對學生差異的問題,也正是我們現在新課程理念提倡的: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P1:“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即是了不起的成就。”

P2:“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大綱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範圍的真實,而沒有包含活生生的兒童。”

我們思想品德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兒童的道德水平,他們不僅要知道更高的道德表現是什麼,知道為什麼應該那樣做,更應該知道他自身怎樣才能達到那個水平。他目前在哪個水平上,要發展到更高的一個水平,它需要轉換怎樣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也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自我診斷,並且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為我們教師對學生道德發展階段的診斷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

每個學生髮展是需要不同地生活來促發的,那麼,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什麼?我們進行的教學設計主要是為哪些學生的?在我們教師的腦海裡,有沒有哪些學生在生活中的具體的行為表現作為我們教學設計的支撐點?需要我們教師用什麼樣的方法、態度來對待他們?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細緻地、具體地瞭解和調研。沒有對於學生的充分地瞭解和調研,很難做到對學生進行有差異的教學。

整篇文章使我最難忘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麼這堂課對他來說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是啊,想想自己平時的課堂,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了嗎?自己總是在用一個標準來要求無論從認知還是心理上都不一樣的孩子。甚至,當一個認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沒有達到自己所謂的標準的時候,有時候自己會像民工工頭一樣,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待。自己雖然從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發洩,可是,我們可憐的孩子呢?

又想到了平時的公開課,為了課堂結構的緊湊和學習的深度,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我們眼裡總盯著那一部分好學生,對於學困生來說,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嗎?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孩子們啊,你們站在底下是怎樣無奈的抬頭望啊……

美國的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強調:“老師規定給學生的學習任務,應該是他們易於達到的,不應該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階梯狀的。要讓兒童一步一步去實現,並能從中得到收穫與樂趣。”

是的,以後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再指定統一的目標讓不同的孩子去達到。我們應該動腦思考,怎樣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讓孩子切身感受到進步的樂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哪怕他們的進步是微小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4

我作為一名教師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為自己學,為教育事業而學。從成為教師的那一刻開始,這就成為了我們的使命、我們的責任。《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有位專家這樣評論:這是一本用愛和經驗寫出的書,相信你讀了之後會感覺到既親切又實用。作為經驗缺乏的新教師,我急需這樣的專業書籍給予我指導,因此,走進它,簡單樸實的話語,真切寫實的案例,給了我以下一些啟發:

上海特級教師應彩雲說:“閱讀可以使人領略到現實生活中可能無法企及的事物。閱讀使我們超越了空間、時間和物質條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無所不及的廣闊的生活。”可想而知,閱讀對於這樣的一位名師來說是多麼地重要,不僅成就了她的專業,還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愛閱讀,可如今,參加工作後,卻發現自己很少去閱讀了。有時候明明深有感觸的東西,卻不能很好地去表達出來,其實這正需要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對教學技能知識的掌握以及寫作的水平。同時,好問的孩子們總是向我們提出疑問,天文地理無所不及,想我也總是被他們問蒙掉,不經常讀書,怎麼能自如應對呢。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會有的,所以,與書為友,相信我們會獲得更大的收穫。

另外,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經驗、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師不瞭解孩子之間的差異,那麼教學活動肯定就會產生差異,導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認為還需要擠一點時間來觀察

觀察也是需要方法的,並不是盲目地隨便亂看,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觀察重點,持之以恆,再結合“聽”、“問”,走進孩子,慢慢積累,經驗就會隨之增長。所以,多些時間來觀察孩子,你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發現。

不積小流,無以成海。要做個會擠時間的老師,擠一點時間來學習、來充實自己,你的教育經歷也會隨之有意義。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5

我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不禁思想豁然開朗,更感嘆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讓我們終於找到了基礎教育的源頭。他生活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們來說,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乾渴的靈魂,像與我們面對面交談,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他的書不愧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我慶幸自己擁有它,猶如一杯濃茶,品一口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我想他會一直是我教學中的良師,工作上的摯友。下面我就談談感觸最深的幾點:

第十八條: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該學會激發學生對閱讀書刊的興趣。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學習方式。一個人要學會學習,並且能夠終身學習,首要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學會閱讀。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習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當然,閱讀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葉聖陶所說:“閱讀達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經過練習的……惟有在閱讀各種檔案或書籍報刊中練習。”國小是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重要階段,要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學習,不待教師教,自己能讀。

第五十三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掌握知識和獲得實際技巧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複雜的認識活動。強烈的學習願望、掌握知識的願望,是這一活動的重要動因。回顧我們的教學,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學習各種生活和社會經驗,學會學習。學習,在現代社會中不僅意味著教室裡的書本和學科知識的學習,也包括情感、態度和生活技能的學習。教師不再是知識和真理權威的傳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提供幫助的專業人員。在現代社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學什麼、怎麼學和什麼時候學方面,應該擁有更多的自由和責任,教師或外界的過分干預,會使學生的內在的快樂、衝動、情感產生混亂,削弱他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見,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第七十五條建議中《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尊嚴感:我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在家是個好孩子。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打叉,請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如果學生做錯,我就在題目旁邊打上問號,並告訴學生:“你試一試重做一遍,只要下點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現在還沒給你打分,你再努力點,一定得高分。”學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錯誤,還想出了正確答案,那種自豪感是從來沒有過的。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是啊,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期望被鼓舞,被鼓勵的願望,學生更是如此。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我們可以發現,越是成績差的學生,他們所需要的關心度就更大,這可能會變成他們向前進的動力。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於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藉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為只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