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讀書有感

教師讀書有感1

開卷有益!讀書中,我愈來愈深的體會到這一點。

曾幾何時,年少輕狂的我也愛書如命;曾幾何時,柴米油鹽的鎖事將讀書時間一點點蠶食待盡。驀然回首,才發覺遠離讀書的日子是那麼的空虛乏味,整個人也變得愚蠢、淺薄極了,在平時的工作中,也真正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而今,我來到了一個新的學校,新的環境,全新的一切,使我馬上融入到這全新的校園生活,面對這眼前如此美好的的讀書時光,我似乎變得年輕了,我如飢似渴地啃食著一本本,一摞摞!……日子終於有了充實的感覺。

每讀完一篇文章,我都會掩卷深思,佩服作者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思路。有的文章使我茅塞頓開;有的文章使我忍俊不禁,有的文章使我熱淚盈眶;有的文章使我蕩氣迴腸……。自我感覺讀了這些書後,心底很敞蕩,思路也開闊了,精神也更充實了,尤其是看了《教師博覽》和《國小教學參考》後,手總癢癢,老想寫些什麼,於是兩篇不成熟的拙作——小論文便產生了。還別說,放假前,學校讓交論文,剛好用上,雖說是僥倖,但這也是讀書所獲得的淺薄體會。

隨著讀書的增多,感到自己越來越渺小,越來越淺薄,所掌握的知識也感到越來越不夠用,心也越來越虛了,然而卻越來越清晰地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內心卻感到很充實。教師-——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更要不斷學習,多讀書,才能更新觀念,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我本愚蠢,就更要多讀書,多學習。現在,學校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優雅的圖書室,種類繁多的書,濃厚的讀書氛圍,我一定要珍惜機會,多多讀書。

教師讀書有感2

不管是學校要求,還是職業原因,要求我們多讀書。閒暇時經常捧起書有意無意地讀,可以說是沒有壓力的閱讀,一本書經常二個月沒有看完。最近閱讀了上海虹口區教育局局長常生龍先生《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用一週的時間閱讀完成,被文中的事例吸引。書中收錄了作者對50本書閱讀後闡發的感受。作者10年來堅持每週閱讀一本書並寫一篇讀後感,是在閱讀500多本書後500多篇讀後感中挑選出來的。分為五大塊內容,分別是“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讓我感受到作為教師,我們真的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在資訊網路發達的今天更新我們的觀念;才能引領學生更好的閱讀;才能促進學生髮展。閱讀完了這本書,頗有感觸。

一、教師閱讀書目推薦

教師離不開閱讀,讀什麼書也很重要。作者推薦了50本閱讀書目,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書。比如在“教學即創造”中,作者選取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師的奇蹟: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雷夫是一位建設相互信任的教室文化的教師。20多年,他一直堅守在這所學校的56號教室裡,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一個夢想——讓每一個走進這間教室的學生都能找到這間教室的“信任”。儘管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社會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絡,成績差的不可想象,但只要教師自己不放棄,堅信每一個孩子心裡都是渴望學習的,都願意為自己的成長付出艱辛的努力,那麼也可以在自己的教室裡創造教育的奇蹟。再如《教室裡的電影院》是課程開發和拓展層面的,等等多角度闡釋了“教學即創造”的現代教學觀。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作為教師選擇怎樣的書籍來閱讀,是我們每個人願望。如果有心,認真閱讀每一輯的書目,圍繞對應主題,相信一定收穫多多。

二、如何閱讀

看書,誰都會,閱讀,並不是人人都會。常生龍先生的閱讀態度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學習的,定時讀一本書,讀完一本都有讀後感,有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我們應有這種態度,有壓力的去閱讀,漸漸形成一種習慣,就體會到讀書的美妙。

還有閱讀面要廣,能讓我們視野開闊。作為教師,不僅僅停留在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包羅永珍的書籍都要讀。現在的學生通過網路、電視得到的資訊量很多,在平時教育教學中學生有些的問題稀奇古怪,如果沒有接觸到的一些問題真不知如何回答。

土耳其小說家歐漢·帕姆克在《白色城堡》一書中寫道:“人生猶如單趟車旅,一旦結束,你就不能重來一次了。但是假如你有一卷在握,不管那本書是多麼複雜和艱澀,假如你願意的話,當你讀完它時,你可以回到開頭處,再讀一遍,如此一來就可以對艱澀之處有進一步瞭解,也會對生命有進一步的領悟。”讓我們都捧起書來,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營養。熱愛讀書,知識不會老化。留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的性情。作為一名教師,更要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才能為我們的教育服務。

教師讀書有感3

以前讀書時,只是象走馬觀花一樣看過去就忘了,通過書寫讀書筆記以後,許多東西在寫的過程中就得到了學習,受到了教育。如《談教學過程中對幼兒教育的隨機評價》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各種行為的隨機評價,將對他們多方面潛能的發揮及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和提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班教學活動《認識蝸牛》,其中一個教學片段:老師端著盤子走進教室,孩子們一下子圍了上來想看個究竟。老師分給每個孩子一隻蝸牛,讓他們自己觀察、自己發現,甚至在觀察中出現的小問題,都是幼兒之間自己想辦法解決,在整個的課堂上,老師始終抱以微笑和尊重的態度,這些對我都是很大的觸動。

還有就是知道了怎樣才能“讀懂幼兒的體態”,幼兒的體態如同一本書,內涵豐富,千姿百態。可以說幼兒的每一種體態,都是他們特定的心理反映,教師必須仔細觀察,恰當分析,讀懂幼兒的體態。因此,教師要進行幼兒體態的觀察記錄、分類,以提高教師關注幼兒體態的意識,正確解讀幼兒體態語言及進行恰當互動的能力。創造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從矇昧走向智慧高遠的第一動力。而今,當一個孩子,在他的生命之旅剛剛啟程的時候,伴他成長、促他發展與成功的仍舊是創造。為此,在讀書中我還學到了如何挖掘孩子創造的教育潛能,一是要抓住教育契機,體現是天天創造之時。幼兒園教育中從來就不缺少創造和創造教育的契機,而教師所需要的只是發現。每一天,在孩子們的周圍都有許多事情發生,周圍的動物、人物、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以及國際國內發生的事件,都是引發孩子創造、拓展孩子知識經驗的契機。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敏感的捕捉教育契機,挖掘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鼓勵幼兒自主地進行探索學習。二是優化教育環境,體現處處是創造之地,環境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此我們無論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的創造,都力求為孩子提供更大的創造空間。不管是在戶外環境還是在室內的活動區域內,教師都要為幼兒提供安全、豐富的活動材料,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徑進行探究,使每個孩子在環境中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己喜歡的地方,使每個孩子都有探索和表現的機會,並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合作、創造的能力,與教師和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動。

教師讀書有感4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讀著《致我們敬愛的教師》,聆聽著一位位名師講述一個個生活中愛的故事,有笑有淚。而充溢於心中的,是濃濃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款款而來的幸福。

我一直都是一個追尋幸福的人,仍記得去年的演講比賽中,我信誓旦旦的告訴所有人,我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師,我要追求我的幸福三境。接下來這一年我都試圖在這教育的慢慢途中尋找幸福的捷徑,但似乎仍未有頭緒,如今一頁頁的讀著手上這本書中的字句,我欣喜的發現一篇篇樸素的文字背後,那看似平淡的故事之中,竟都隱隱透出這樣的一種啟迪:幸福教育,源自於愛!

愛是默默地付出,是無言地體貼。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一種體驗。沒有愛的付出,又如何談得上幸福的感覺呢。雖然我只是一名工作剛滿一年的新教師,但我也曾感受過教師的美麗與榮耀,而且也體驗到教師的辛苦與酸楚,但是我仍然堅信,教育其實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享受職業幸福,關鍵就在於找對人生的座標,默默地付出,幸福自會款款而來。

也許職場競爭,工作壓力,十年一日,再加上學生的調皮搗蛋,屢教不改,都曾讓我們產生“職業倦怠”,但我相信心中常懷愛永遠將是我們幸福的祕密武器。

心中常懷愛,首先就要做到愛自己。愛護自己的身體。有了健康的身體,就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就能時時精神抖擻的應對學生的各類問題。愛護自己的專業。要不斷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得失,總結經驗,下筆成文。

心中常懷愛,其次要愛學校。愛護學校的榮譽,愛護學校的同事。

心中常懷愛,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愛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但是我們卻常常是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於是就出現了不問青紅皁白的斥責,甚至打罵學生的現象,而在學生這方面,除了對老師產生害怕心理之外,還產生了對立甚至“仇恨”情緒。作為教師,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在塑造學生的靈魂,我們不希望我們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愛的作品是畸形的,醜陋的,我們希望他們光彩奪目,所以我們只強調“有好心”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重視和研究教育的藝術,以便藝術地教育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的感受到教師的愛,也許只需要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幽默的小故事,這都將比簡單粗暴的斥責要有效的多。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我們的老師很平凡,卻很執著。當我們看著孩子們在自己的關愛下一天天成長,他們的眼睛裡逐漸展露智慧的光芒時,那是怎樣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那是怎樣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呀!

教育的世界是美麗的,為了我從事的這一份神聖的事業,我慶幸著;為了我所擁有的那一份愛心,我快樂著;為了能與孩子們為友,我幸福著。願大家都能靜靜地品味這平凡中的幸福。

教師讀書有感5

早就讀過陶公的專著《灑落教苑的思索》,從中啟發很大。今天又有幸聆聽了陶公的《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的報告,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和啟迪。

陶老師說:“唯有讀書才能促成教師生命的成長”“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尤其是對於發展教師層次的思考,豁然開朗。

要做讀書型教師。教育呼喚讀書型教師,教師要把讀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能力,用讀書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提高綜合能力。一直以為在多瀏覽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雜誌方面做的不錯,原來始終沒有領會讀書要“取法乎上”的真諦!陶公說過:“讀書不是一時的事情,也不單單是為了教學,還為了終生的幸福。如果不讀書,就沒有精神寄託,就不能給自己精神定位,不能給自己的靈魂定位。”我很欣賞這句話,做到也很不容易呀!

要做反思型教師。超越傳統的經驗型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反思課堂教學成功之彩,反思課堂教學失敗之痛,反思課堂教學機智之筆,反思與學生相處之樂,反思教育生活之美,反思差生閃光之點等。哎,反思常有,能夠如此精細、超越卻相差甚遠。

要做作家型教師。作為教師都應該堅持寫作,把教育教學的過程與思考的智慧火花進行歸納總結,撰寫成文,從中受益,水到渠成。

教師讀書有感6

開啟常生龍編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第一輯"教學即創造",就被書中介紹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這一輯一共介紹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們無論在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創造。教學工作是最有創造性的工作,是我讀完這一輯後最深的感悟。

在教學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本上,不會有錯,但如何把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讓孩子們喜歡上你的,卻需要老師的創造性。

學生為何喜歡多才多藝的老師?因多才多藝的老師的堂是豐富的,是靈動的,老師自身的知識的博大和自身素養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欣賞博學多才的老師,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記得讀師範時,"選與寫作"是比較枯燥的,而那位老師,每節都是很快講完本上的知識,就會給我們講他心中的《紅樓夢》,講細節,講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就是因老師的講解,才讓我用心去讀這部經典鉅作,注重書中的細節部分,甚至跑到圖書室尋找關於解讀《紅樓夢》的一些刊物和。看評論,會讓我讀得更深一些。寫作成了我的最愛,我喜歡老師的博學,期待他能給我們介紹更多的名著經典。

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那些沒有多少吸引力。這位老師把選上得豐富多彩,激發了我們去讀經典名著的熱情。也是從那時起,我才深深地愛上閱讀與寫作。

第一輯中寫到夏昆老師,他不甘於每天對字詞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態化的教學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於學生人素養提升的程內容。於是他開始了語、詩歌鑑賞、音樂鑑賞、電影鑑賞等四門程的教學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學科學習任務之中,給學生們送上了一份份心靈雞湯。看似夏老師在不務正業,其實如果學生學會了鑑賞,從電影中,從歌曲中,從詩歌中體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素養,學生們的語素養自然提升,我相信語成績也會自然提高的.。

特別是語教學工作,如果僅僅抱著本在教,那孩子們不會走得高遠,也不過是做題的機器而已。如果從多方面入手,逐步培養孩子們的讀寫習慣,看似老師在做與教學無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階段,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無用"變得那麼"有用",甚至讓孩子的語素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學工作的創造性至關重要,它會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堂上,老師的引領和發散思維,會讓孩子們看到更廣袤的世界。我喜歡多彩的堂,喜歡看似天馬行空,實則老師把手中的線收放自如,讓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上翱翔的堂。堂雖小,但我們的思維不能狹隘。老師在堂上的創造性就尤為重要了。

在剛剛接觸孤獨症譜系的孩子後,我有一段時間很是迷茫,後因閱讀了一些理論專著,我突然領悟到,他們更需要靈動的堂。雖然是個訓,他們也需要豐富一些的語言訓練。本身孩子們就有刻板行為,如果僅僅運用ABA訓練方式,孩子們更是呆板。但運用VB進行語言訓練,就靈動了許多。每一節的個訓,我都設定了多方面的訓練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這一個環節,我也要設定多方面的訓練內容,既有身體部位識別,也有繪畫和粗大動作訓練。特別是手指謠,邊做動作邊填詞,孩子們很是喜歡。有時會根據孩子的情緒,調整程,只有讓孩子喜歡上我的個訓,我才能給予最佳的康復。

我們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史沃普這位童書作家,僅僅是輔導孩子十天的寫作後,就愛上了孩子們,堅持為孩子輔導寫作,陪伴國小畢業。他用滿腔的熱情對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成就。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愛,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創造性。麥考特、雷夫、鍾傑就是這樣的老師。麥考特能讓最調皮搗蛋的孩子認可是最好的老師,雷夫能讓6號教室裡的每個孩子愛上閱讀,並在教室裡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經濟體,讓每個孩子學會遠足前做好準備。雷夫的6號教室充滿了魔力,我很早就買過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從中獲得了許多的啟發,佩服雷夫的創造性教學模式。(fsir)鍾傑在轉化問題生上有自己獨創的方法,僅僅靠愛是不夠的,關鍵是老師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才會讓愛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吉諾特所說的這句話,對老師而言是一定要牢記心中的:"語言既能使人明,也能詩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常言說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最為老師,說話的方式尤為重要,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常見的表現方式,侵犯隱私是語言暴力的一種體現,但質問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原我們教聾孩子,因手語的限制,可能老師的話語不能完全傳遞給學生,即便是有語言暴力,學生僅從表情和動作上也感受不那麼真切。而如今我們學校已經轉型,面對新的群體,我們真的要在說話藝術上下點功夫,如何把話說好,讓孩子們接納,讓家長們接受,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們需要我們鼓勵,家長們需要我們去傾聽。鼓勵,讓孩子們更加自信;傾聽,讓我們理解家長們的內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納,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他們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們。

"當教育不是發自內心的時候,當教育的語言不帶著為善的情感的時候,教師那偽善的眼神和牽強的微笑就會很快被學生感受到。"這句話是不是在提醒我們,老師的語言至關重要?

老師的認可,是一縷陽光,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會催孩子們上進。我們都從孩童走過,回想過去的時光,能讓我們深記心中的老師,往往是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關愛的老師。特別是那真誠的善意的話語,讓人牢記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學工作是更需要有創造性的工作,一堂,不再是單一的程,需要多方面訓練融合在一起,語中融合著動作康復,體育中也滲透著語言康復。孩子們千差萬別,對孩子的要求也變得有梯度,需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要,設計程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最適合的康復教育。

教師讀書有感7

通過讀書學習,知道了在幼兒園管理中,制度約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過多、過密、過細、過嚴,單純靠“制度壓人”實施管理,就會把教職工統得過死,限制教職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所以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中要滲透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使每個教師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所以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在用人方面除了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等策略外,還要做到:1、提高用人的互補度,每個人的能力、知識、水平都是不同的,用人的互補度就是利用個人的優勢,去彌補個人或是組織以及他人的不足。2、提高用人的認可度,這裡所講的認可度,既包括管理者的認可,也包括被管理者的認可,用人出效果的基礎是雙認可的。作為管理者,我們隨時關心、瞭解員工對我們的評價及其認可情況,他們反饋的有關資訊,可以幫助我們逐步提高工作水平,不斷提高教職工對我們的認可度。3、培養人是幼兒園人力管理的核心任務,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和學歷培訓,並且還要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增強教育教研工作的活力。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彼此間建立真誠、接納、平等、信任關係、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總之,在讀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知道了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不僅對工作要充滿熱情,而且還要經常“充電”,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新的教育觀念,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新形勢,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才能真正成為新世紀的幼教工作者,才能為以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讀書有感8

張曉鳳在文章結尾的一句話“世界 啊 , 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陷入沉思:是啊,一個人的成長曆程是多麼漫長,而他在校園裡的成長是多麼重要,需要教師付出怎樣的勞動,付出多少的艱辛?

在礁頭國小的第一個年頭,1998年11月份,我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細雨濛濛的早晨,我很早就來到學校,甚至比學校的黃茂生教導來得早。走上臺階時,我愕然發現,校門口坐著一位婦女。看到我到來了,她顯的十分興奮。她這招呼我:“林老師,你好。”我開了鐵門,她隨我走進了辦公廳。“我想看看我兒子的作業,這孩子最近真令我失望,單元考試竟然低於90分。”我下意識感到陣陣驚喜,一位早出晚歸滿忙於農耕的農村婦女,竟會這樣關注孩子的學業。翻開學生的作業,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優”“真棒”“真了不起”,這位母親臉色忽然拉下來,輕聲對我說:“老師,你能否在作業裡多一些責問的語言,少一些褒揚的評語?”“這孩子平日裡被他爸慣壞了,變得有些嬌氣。”我愕然,後點頭稱是。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懂得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的責任,懂得教育一個人應當事無鉅細。而我呢,自己不覺臉有點熱。不是嗎?在批改作業時,我忽視了學生的弱點,因為作為孩子,如果他每天都在鮮花和掌聲中度過,不知道他將來遇上挫折,如何正確面對?

“為什麼考不上90分讓你失望?”我發問。“在我眼中,同你一樣,我的孩子是優秀的,我想讓他永遠鶴立雞群,讓他永遠是我的驕傲,我不想讓他失去危機感,這可能會影響他的學業。”……

在屈膝長談中,不知不覺早讀課鐘聲已經響起,那位母親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學校,臨走時仍不忘囑咐我:“要正確對待孩子。”我想,這位勤勞的母親,如此關注教育,如此懂得教育,是多麼令人振奮!

我感覺,我的教育責任一下子沉重起來,這位母親把孩子送來學校,我們還給她一個怎樣的人,我們該還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應當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因為關注每一個生命,才會讓教育更加真實。

教師讀書有感9

在上海等地採訪時發現,一些中國小教師課外閱讀非常缺乏,幾乎處於“不讀書不看報”的境地。針對這一現象,《江南時報》發表了雷鍾哲的評論文章《不看書不讀報中國的教師為何不讀書?》,分析了這一現象產生的三個原因:一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二是書價昂貴的自然結局,三是多元選擇的客觀影響。讀後頗有感慨,隨手寫下下面的文字。

教師,過去稱“教書先生”。“教書”是職業內容,“先生”乃尊崇之稱。

“教書”者必以“讀書”為前提,不讀書便不能教書。讀書之程度不同,教書之水平必異。俗語所謂“秀才不怕衣裳破,就怕肚裡沒有貨”,詩句則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斯一義也。

才學高者被譽為“八斗五車”,才學劣者被叫做“冬烘先生”。

嚴謹方正的壽敬吾給少年魯迅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功底,自己也成為一方名師;故作斯文的孔乙己也想教酒館夥計識字,一生終不免潦倒街頭。

新式學堂興起,課程分科教授。教師經專業培養,且多享國家薪俸。散兵遊勇成整編之師,教師行業乃蔚為大觀。

農耕經濟時代,知識積累緩慢,為師者治一經可終身受用;工業經濟時代,知識劃分趨細,為師者研一科尚應付裕如。知識經濟時代,資訊呈爆炸之勢,為師者須終身學習。“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曾被奉為至理名言。今日觀之,猶有不然。如果教師所有乃一捅死水,非學生所需之水,多又何足喜?少又何必優?

教師之水,應為活水,猶如江河,連線湖海。不慮枯竭,不憂敗腐。則惠賜學生者,必新鮮而充沛。欲擁有活水,需廣開泉源。泉源何在?書報中也。

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言語無味。”今當曰:“為師者一日不讀書,則思維艱澀,不知然否。”

然遍觀今日同儕,手邊唯教材教參,架上僅資料試卷,堂前持陳年舊案,筆下無鮮活文章;夙興夜寐,精疲力竭,心無旁騖,唯分是求。雖苟合於世俗,卻落後於時代。悲夫!

應徜徉於書海,卻掙扎于山崖;本乃天下之樂事,竟成難卸之苦差!是何故也?蓋應試體制,已登峰造極,升學競爭,愈演愈烈。今日之學子,不思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唯謀職業飯碗;今日之學校,不思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只求政績名利。今日之社會,急功近利,無以復加;短期行為,大行其道。遂捨本以逐末,且變本而加利矣。

憂從中來,莫能釋懷。唯思物極兮必反,亟盼改弦以更張。爾同學少年,應風流倜儻;我教師同行,當含英咀華。吾泱泱大國,必勃起復興,則皇皇華夏,定傲視環球。

教師讀書有感10

我以前寫的鋼筆字很不好,寫出來的字看起來總是扭扭捏捏,橫不象橫、豎不象豎的,總象少了什麼似的,惹的同伴都笑我,說我寫的字缺胳膊少腿。通過記讀書筆記以後,同伴說我寫的字比以前好看了,我以為他們在取笑我,但有一次我寫著寫著,停下來往前一翻,發現我的鋼筆字真的比以前好多了,這一發現真是太讓我高興了,我還真得謝謝中心學校的領導。

教師讀書有感11

當我看到《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時,我覺得這裡都是一些空話。尤其是看編者的話:什麼理念創新、提升教師教育能力、注重實踐等的。我就更覺得與實踐毫無聯絡,空洞乏味,但當真正去讀這本書時,我改變了想法。

我首先看的是序言。其中開頭“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是一位母親,在四樓的陽臺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後,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向歷史,說出了這句人類所有的母親都會發自內心的問話。當我讀到這裡,我就似乎能看見這位母親的眼神,滿懷希望、又充滿疑慮的眼神。這眼神穿透茫茫天宇、穿過千百萬年間的時空,盯著你、凝視著我,追問著我們每一位肩負教育重任的教師。是啊,我們這些教師能否不辜負這位母親的期望,還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一個熱愛智慧、勇於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青年?我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期望,更能體諒這位母親的疑慮,我們這些教師是“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在今天,我不敢肯定說一定會是前者而不是後者。當我看到我們的許多教師以“教育”的名義摧殘、奴役、束縛、禁錮、愚弄、欺騙、矇蔽學生的時候,當我看到我們的學校在為考試的分數而剝奪學生的自由時間和空間的時候,我為那位母親擔心,也為人類的未來擔心,也為我自己擔心,時常內心矛盾,會不會有崩潰的一天……我看到這段文字,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情不自禁地心驚肉跳,作為一名教師,做到了對教育的理解沒有偏差嗎?做到了真正的有思想嗎?作為教師我也每天接受著全班孩子母親的這殷殷希望和疑慮,教師的工作是繁瑣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辛苦的,但也是偉大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天真、單純的孩子,我們是它們離開父母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思想、言行都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雖然我兢兢業業,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著班裡的每一個孩子,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孩子們,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但僅有這些夠了嗎?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離不開教育教學思想。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對教育教學有認識、有獨創見解並能自成體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會思考的教師。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人因思想而偉大。”的確,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利。不必苛求自己成為思想家,但至少你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考者。

要做有思想的教師,我們應該做到:樂於學習,博覽群書;善於思考,崇尚創新;敢於懷疑,追求真理。因此,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必須有不斷學習更新的能力,必須有科學求真的意識,必須有懷疑批判的精神,必須有自我反省深思的品質;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必須是一個站得高望得遠的人,是一個辨得清方向的人,是一個有獨立判斷力的人,是一個“不跪著教書”的人。讀完這本書,作為新教師的我有了自己奮鬥的方向,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教師讀書有感12

以前,孩子在課堂上都是被動學習,就是老師說,幼兒聽;老師教,孩子做;幼兒的任務就是服從,通過學習,知道了幼兒在學習中,應是積極的參與者,教師應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即教師應與幼兒共同成長。通過學習,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懂得如何與幼兒溝通,要引導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讓教育目標變成幼兒發展的要求,支援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環境,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學習材料、地點和共同學習的夥伴,使幼兒很投入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並且還要努力創造和提供有利於幼兒自主學習的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樑,因此,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支援、啟發、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