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精華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57K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1

對待學生要有愛心,輔導學生要有耐心,教育學生要有誠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個學生,才會在教育教學上喜獲豐收。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精華5篇)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歲月卻是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多年來為人師表,在講壇上不斷地上演著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許多都已隨著時日的流逝而漸漸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樹根一樣深深地紮在了我的心上。雖不曾驚天動地,但仍歷歷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20xx年的秋季,學校給我安排了七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七年級的學生,初來乍到,對任何事情都有著新奇感,在任何老師的課上都表現積極,惟恐自己在老師那兒沒有留下什麼好的印象。尤其在我這個既是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面前,同學們可以說表現是相當活躍的。也正因為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學生哪些上課愛思考問題,哪些在學習上很用功,哪些上課喜歡調皮等基本情況。其中有一個學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彬,分班時在班上她的成績是中上等。對於一個上課不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一般是不會去在意的,更何況一個成績也不十分突出的學生。彬就是這樣一個學生,上課是很少很少去回答問題。我估計,她在其他老師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兩件事情,她讓我不得不去注意了。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寫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別人去了解,去幫助。可她明明是寫給我看的'呀,我思忖著。另一件事情是學校組織春遊活動。一路上,同學們排著長長的隊伍有說有笑,唱著歌兒興高采烈地行進,歌聲傳遍了山谷。而唯有彬獨自遠遠地落在隊伍的後面,既不和同學們談笑,也不唱歌。

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從我從教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學生一定有什麼心結,她的心裡一定隱藏著許多東西,如果不開啟這個心結,對她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我試著慢慢接近她,上課間隙時,我問一問她是否聽懂,有時候我也把她叫到辦公室問問她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聲,偶爾笑一笑罷了。後來,她對我有了一些瞭解,於是,態度有了一些轉變。我抓住契機,適時的和她交談著心裡話。原來,她確實是有心結的。她說了她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醫生,也因此導致成績下滑。而她國小的班主任卻不理解她,有時還當著全班學生挖苦她,打擊她。所以在同學面前,她覺得抬不起頭,在老師眼裡她又覺得自己沒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說話了,也就養成了獨來獨往,不願再和任何人交流溝通,把自己封閉了起來。

聽了彬述說,我半開玩笑地對她說:“你覺得我是不是也像你原來的班主任?”

彬想了想,搖了搖頭說:“你不像,如果你也是那樣的老師,我一定不告訴你這些。”

“是的,那你現在感覺怎樣?”

“好多了,我會記住你的話,我也一定會去和同學搞好關係,相信我,我會把成績趕上來的。”

我肯定的點了點頭說:“不需要懷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

是啊,又有誰會對別人的關心而棄之於不顧呢?彬同學可以說是認同了我對她的關心,也因為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堅冰,才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後來彬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年級第八名的好成績。

教育學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坦誠地和他交流,學生是能夠接受的。

例如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叫阿文,平時上課下課很愛調皮搗蛋,上課時不是身子動過來扭過去,就是嘴巴說個不停。第一次找他談話,他就很直爽的告訴我,他也想好好學習,但就是坐不住。這時,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績,首要的是解決他的思想問題,改變他的壞習慣。但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和習慣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於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談話,只要他犯了錯誤,我就找他談。次數多了,他也被我的誠心所感動,努力嘗試改變壞習慣。後來,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師積極配合上好課了。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尺講臺,道不盡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寫不完人生風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猶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責任,教師的責任就是點亮學生心中的燈。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光榮,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只有勇於進取,不斷創新,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績。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只有愛自己的學生,像愛自己的孩子,盡情欣賞學生的創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2

說起教育故事,一般都認為語文教師或班主任會滔滔不絕,其實,我們數學教師的心中也有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閃光的珍珠點綴著我們數學教師繁忙而充實的教學生活,使我們平凡的生涯充滿了欣喜和感動。

記得波利亞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討厭數學的數學教師教會了學生如何討厭數學。每當想起這句話就會情不自禁地感嘆:那麼熱愛數學的教師呢?他不僅要讓學生學好數學,而且要讓他們熱愛數學。而我,就是成千上萬個數學教師中想讓孩子熱愛數學的普通一員。熱愛數學首先要讓孩子對數字產生興趣。《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國小低年級,要使學生“感受數的含義,初步建立數感。因此,在每段認數教學中,我都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找一找、猜一猜,使學生在豐富的呈現形式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我也經常創設情境,讓孩子們一步步走進變幻無窮的神祕的數學王國,在這個王國裡採摘甜蜜的果實。一次,我將事先準備好的10個紙蘋果貼在黑板上,然後請兩位同學當助手,送給第一個孩子3個,又送給第二個孩子5個,還剩幾個?請學生解決這個問題,並說出算式。大家都說得很好,現在我想表同學上臺來自己拿蘋果,想拿幾個就拿幾個,然後用算式表示出來。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演員選好後,自編自演還自己配音解說,最後將算式和結果寫在黑板上。“老師,編個連加算式行嗎?”“可以,只要是10以內的都可以。”“老師,我想編加減混合算式。”“行。”這樣一次次選上來的算式各不相同,教室裡一片歡笑,一片驚喜,一片播種,一片收穫。天才教育家塞德茲建議我們說,不要胡亂給孩子灌輸術語和公式,而要誘導他們自由地發揮出天才潛在的能力。孩子們在增加和拿走蘋果的過程中,愉快地理解了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等術語,品味到了數學的樂趣,這不正是我們數學想看到的嗎?

現在我心中正孕育著一個美好的夢想,希望實小的每位學生都能紮紮實實地學好數學知識,更希望他們能成為明天的數學人才。我要探索,我要奮鬥,我要真正成為一個讓學生熱愛數學的人!我知道這條路上灑滿春天的花瓣,我也有信心迎接秋日的嚴霜和冬日的冰雪。我自豪,因為前進的路上有無數的同行!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3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學生,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的過錯,不要大動肝火或簡單懲戒,要用敏感、細膩的心去關注孩子,關注他們犯錯背後的原因,用真情去打動,用愛心去呼喚。

“上課”,“起立”……像往常一樣,我和學生們相互行完禮,示意同學們坐下時,發現靠後牆邊依然固執地站著一個男同學,定睛一看,原來又是小民,我心裡已經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錯了。為了儘快恢復課堂的平靜,我輕描淡寫地說:“小民,站著幹嗎?快回座位去。”

“不行”,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叫道,我故作驚訝:“為什麼?”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他的週記又沒寫,老師罰他站著反思!”“他上課故意擠我的桌子,干擾我聽講,他應該站著!”“下課後我們跳繩,他故意搗亂……”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數落個不停,小民紅著臉,低著頭,有口難辯,只好“認罪受罰”。

看著可憐的小民,我清了清嗓門說:“這樣吧,小民的錯誤等老師瞭解後再處理,現在已經上課了,我想讓我的.每個學生都坐著上課,可以嗎?”天真的孩子們齊答道:“可以。”我徑直走到小民身邊,拍了拍他的肩告訴他上位坐好,他怯生生地看著我,疑惑地向座位走去……

這節課,我感覺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始終注視著我,聽講十分認真,當我問道:你們知道生活中的農諺嗎?小民也緩緩地舉起了手,我立即示意他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說:“穀雨種甘蔗,立夏栽棉花。”還沒等他說完,有的同學就叫起來:“老師,他說的是書上的。”“能記住就是自己的了,這說明小民作了充分的預習準備,這種學習方法很好啊,若堅持下去,定有很大的收穫!今天老師要特別獎勵你一枚學習星。”教室裡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民的臉又一次紅了,不過頭抬起來了,神情也舒展了許多。

課後,我把他帶到辦公室,問他為什麼不交週記,他說爸媽都外出打工去了,他跟奶奶生活,奶奶不識字,檢查不了作業,有時一貪玩就忘記寫作業了,我肯定了他是個誠實的好孩子,跟他一起分析了不做作業的危害,並和他約定好了,每到週六、週日給他打兩次電話,提醒他好好完成作業,平時遇到難題用電話或QQ與我聯絡,他很驚訝,報以羞澀一笑。說到做到,每到週六、週日,我不忘給他電話,詢問他完成作業的情況……兩個星期後的一天,我在辦公室批改作業,小民不知什麼時候站在我身邊了,我問他有什麼事,他很有禮貌地說:“王老師,以後您不用再打電話催我作業了,電話費很貴的,我一定會先完成作業再去玩的,一定的!謝謝您的提醒!”然後恭恭敬敬地給我行了個禮,多麼細心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啊,看著那燦爛的笑臉和自信的神情,我好欣慰!

就這樣,他的作業再也沒落過一次,課堂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許多。

李鎮西老師說過:“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只有深入學生心靈,打動學生心靈,教育才會有成效,特別是面對犯錯的學生,我們更應當用耐心去引導,用細心去澆灌,用愛心去喚醒,努力發掘他們靈魂深處的美好品德,熱情加以培養,促其健康成長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4

回顧我們以前的教育,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有老師”和“只有書”的現象更加嚴重。個性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一切,擁抱一切,不允許學生踏出雷池。如果學生有一個獨特的方式或有一個奇妙的想法,這似乎是一個偉大的叛國。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抑制了人格的發展。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在《領導者》一書中評論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大眾帶來良好的教育,但它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過分強調每個人都是好的',一切都是統一的。他們從小就被訓練得非常溫順。他們從小就被灌輸要聽大人說話的思想。他們不允許有獨立的意見,更不要說像愛因斯坦那樣的“離經叛道”了。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專業的人才。這並不是說它是我們教育中積累的劣勢和悲哀。

在第一種情況下,如果福特出生在一個只會看課本、只會少問少答的當代中國家庭和學校,他早就被稱為“淘氣大王”,甚至遭遇“群龍無首”的不幸。那時,天才也將在搖籃裡被扼殺;從第二個案例可以看出,西方教育注重的是刺激學生產生問題,培養創新精神。但我們把多元化思維統一到“隨波逐流”的標準,把學生培養成不會犯錯、不會打雷的普通人。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差距嗎?

許多事實證明,分數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素質。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魏索康先生進行了一項很好的調查。在100位諾貝爾獎得主中,45%的人在國小和中學,其中6位在國小和中學很差,比如愛因斯坦。調查顯示,創新潛力與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和中國小生成績有關,但不是主要因素。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5

這個老師不僅丟掉了一張牌,也丟掉了作為老師的誠意。教師拋棄了真誠,也就拋棄了學生的尊重與愛;當學生開始懷疑他們的老師時,他們就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完美和完整。這只是一個例子,不是普遍的。然而,教師在課堂上離開學生的情況並不少見:一些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選擇學習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或選擇教師設定的材料。有些老師讓學生“提問”,但希望學生的問題“在正中間”。因此,一些學生總是思考老師的思想:“什麼問題可以滿足老師的意思?”當一些老師表揚學生時,他們並不是真心的。他們說,你是如此偉大,你可以成為一個文學家,當你長大了。因為某人很聰明,所以將來成為科學家是可以的……這種教導是不真誠的,更談不上真誠。

“興趣與好奇”是培養學生創新潛能的原動力

案例1:世界“汽車之父”福特的傳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福特出生在一個小農民家庭,從小就對擺弄機械有著非凡的興趣,他還痴迷於拆卸家裡的鐘錶。他的姐姐說我們的福特鍾“一看到亨利(福特)來就發抖。”福特從小就很好奇。他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當他看到木頭爐子上的茶壺開水在冒熱氣時,他就把壺口堵住了。結果,茶壺爆炸了,幾乎造成了傷害事故。他在學校裡製造了一個蒸汽渦輪機,把學校的牆壁撞成一個大洞。然而,正是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氛圍,一個真正的學習氛圍,使世界成為一個天才。

案例2:《文匯報》中有一篇關於上海某重點中學高三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報道,其思路和步驟是正確的。然而,因為他不喜歡複雜的計算,他總是犯些小錯誤,大學聯考被幾分拒絕。他的家人把他送到了西方一所著名的大學。老師總是被學生沒完沒了的問題弄得語無倫次,經常要全班同學為他鼓掌。第二年,這個學生成為了這所著名大學的助理教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