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教師教學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9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課教師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政治課教師教學隨筆

高中政治課教師教學隨筆1

本學期,我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都聰明靈活,想象力豐富,上課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學習成績比較理想。但也有少數幾個基礎比較薄弱,作業髒亂,思考速度慢、書寫速度慢、對新知的理解也比較慢。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的具體要求,現將本人對這學期教學工作的一點思考小結如下:

一、夯實基礎,努力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這句話看似矛盾,其實蘊藏真理:一個學生如果大部分時間都被作業塞滿,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沒有了智力活動的時間,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學生負擔過重、學業落後的可能性就越大,過重的學業負擔是對孩子的智力和體力的摧殘。正因為如此“減負”的警鐘一直長鳴!但在國小低段教學中,計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對孩子的後期學習非常重要,如何讓孩子既能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又不會負擔過重呢?本學期,我作了一下幾點嘗試:

第一、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每節新授課都做到“有備而來”,認真閱讀教材、教參,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每個知識點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與前後相關知識聯絡和銜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溝壑。觀看優秀課例,積極徵求同組老師意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起點,確定每節課的重難點,思考應該選擇什麼樣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設計完備的教學預案。其次是努力增強教學技能,做到每堂課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加強師生交流,充分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最後,每節新授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事先準備好小黑板、作業紙等,注重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爭取每節課都留有一定的時間供學生練習鞏固,驗證教學效果,發現問題當堂解決。

第二、及時鞏固與定期複習相結合。每節課新授知識都會在當時當天及時鞏固,第二天進行適當複習,一段時間後進行第二次複習,提高複習效率。為了幫助孩子提高計算速度,每節課課前花1分鐘時間讓學生誦讀乘法口訣和20以內進位加與退位減口算題,通過一學年的堅持,效果顯著。

第三、作業佈置與批改。本學期我準備了多套教輔資料,精選練習,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佈置作業,力求使每一次練習起到最大的效果。對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認真及時地批改,並做好錯題記錄和分析,針對不同的錯誤分別採取個別輔導和集體評講的方式及時補救,根據錯題記錄和分析,制定階段複習計劃和期末複習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二、關注全體,儘可能兼顧學優生的培優和差生的輔導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我們這樣的大班教學中,最難兼顧的是學優生的培優和差生的輔導。因此,我努力在課堂教學和課後輔導中關注他們的成長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差生創造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為學優生提供思考空間;在課堂練習中,對學優生提出有挑戰性的要求的同時,加強個別輔導,不讓差生掉隊。

(二)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加大對後進生的輔導,不僅是知識上補缺補差,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提高差生的成績,首先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意義;其次是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增強學習自信心,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有句話說的好:“教是為了不教。”不能讓補習伴隨孩子成長!

(三)加強家校聯絡,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讓家長成為個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援。

三、邊教邊研,取得較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本學期,我們班每天的數學作業,中等學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鐘完成(期末複習時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輕鬆地獨立完成。在作業批改中,很少有集體性錯誤,每天的31份作業中,全對作業一般都在20份到25份之間。

(二)在課後輔導時發現,幾個差生學習成績進步很大,如一個插班生,進來時測試成績總在60分邊上,現在每次測試都在80分左右。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增長,學習越來越輕鬆,上學期遇到他們學習上出現問題進行輔導時,總是費盡脣舌,啟而不發,本學期基本上都是一點就通,差生輔導一般都在課間幾分鐘內完成,很少留到放學後。

(三)班上近一半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思維活躍,善於思考,學習成績優異,學習狀態穩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實現專業成長

(一)繼續堅持並優化本學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上解決所有的學習問題,課後只做適當的鞏固,控制好課後作業分量;

(二)加大家校之間的聯絡,抽出更多的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爭取家長更多的支援,致力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給自己設定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在新知學完後,間隔多長時間安排二次複習鞏固,以什麼方式進行復習鞏固效果最好?針對不同的內容,努力尋求比較好的二次複習時間和複習方式。

高中政治課教師教學隨筆2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高中思想政治本身內容的“枯燥”,尤其針對政治學科在會考中遇到的學生不喜歡學的“尷尬”情況,就決定了在政治會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

根據我在政治課教學上的摸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逐漸摸索出了,在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就能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一、巧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優化課堂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新課的匯入是每節課的先導。成功的新課的匯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新課匯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的聯絡,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就必須注重匯入這一重要的環節。利用鄉土資源匯入新課,能從與學生聯絡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能力、志趣、品德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

第二、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在這方面,我主要採用適時應用鄉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鄉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絡,優化問題情境,啟用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時,我們用了一個梨、一個蘋果、一串香蕉,演繹了一個“買水果”的小品故事,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梨、蘋果、香蕉與水果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梨、蘋果、香蕉這些個體無論怎樣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為共性的“水果”,也離不開“梨”、“蘋果”、“香蕉”等個體。這些鄉土實物的運用,不僅加深了學生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親近自然、熱愛鄉土的樸素感情。在學習高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時,我們準備了一個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一些細沙、一杯水。先用石頭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時,還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還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時,還可以再充進其他氣體……看似“滿”了不能再裝的容器,其容量的潛力原來如此驚人。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員工的潛力,讓石頭、砂子、水、空氣都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也有利於同學們形成“潛能無限”的觀念,樹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第三、理論聯絡實際,優化學習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教育部制訂)》也明確要求,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政治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一組研究資料顯示不同方式對學習掌握知識的不同效果:講課5%,閱讀10%,視聽20%,演示30%,小組討論50%,實際操作75%,教會學生立即應用所學知識90%。這組資料表明,學生聽課及閱讀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討論、實踐和應用有利於理解和鞏固知識,鍛鍊能力,需要突出實踐應用。這就需要轉變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可以借鑑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式。通過對政治課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有助於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政治課教學的內容來選擇探究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

總之,鄉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材料,它能切實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地優化學習方式,啟用學生思維,對於課堂教學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入鄉土資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走出校園、迴歸自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政治課教學獲得新的活力、生命力。政治課教學也最終會走入學生的心中。

高中政治課教師教學隨筆3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影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資訊科技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從事教學工作已經兩年多了,一直以來擔任我校試驗部的地理課。由於我本人不是地理專業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裡被冠以“副科”這一不太好聽的名字,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著。

1.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儘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此我每次力爭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我們的課本背下來,讓他們在心裡敬佩老師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功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作為現今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興趣,積極去探索,去學習。在地理課中,我始終把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八年級“水資源”一節中,課文提到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上課時,我又引導學生回顧“我國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一節中的圖文材料3.3“水資源危機”,結果學生觸動很大。因為,在學生的意識中,水龍頭一開,自來水就來。土地龜裂、河道斷流,人們飲水成為困難。對他們而言,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生存環境。我及時利用這組圖片給學生帶來的觸動,讓學生分別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實地反映自己的行為。同學們都很積極,在短時間的議論之後,有的表演用水龍頭衝腳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還有兩位同學表演用水打鬧的,也有表演用水後不關水龍頭的,當然也有表演節約用水的。我沒有對學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為而批評他們。相反,表演浪費水資源的同學,他們大膽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實行為,說明了他們已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表演之後,請學生分組討論今後我們應如何合理使用水資源,然後各組推選代表發言。活動結束後,我注意觀察學生日常生活用水情況,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能夠做到節約用水。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比如在講述《陸地和海洋》一課時,正好是我國的“神舟六號”宇宙飛船上天,結合時事,既有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學生對現實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2.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髮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於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係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為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於回答的精神,並儘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為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為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3.發揮課代表優勢,學生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為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鍊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八(3)班的趙瑞傑,是一個讓老師家長都頗為頭疼的學生,但是自從擔任地理課代表一職以來,協助老師嚴格要求班內學生,認真及時收發作業,自習課佈置作業、讀背聽寫,著實成了老師的好幫手。

4.親身體驗教師角色,激發聽課興趣

上課老師講,學生聽,天長日久,相當單調、枯燥。在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時,我嘗試讓學生講,我來聽,結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學生自己或身邊同學上去講課,無論好壞,對於他們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講的用心,聽的專心。②.“我”是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同學,他的學習使命感、責任感無形之中就會增強。感覺要教好別人,首先要自己學好。③讓他們相信:地理的知識點,只要學生肯學,真的就能自己學會。通過當老師講課,體會老師講課的辛苦,增強學習信心,感覺地理知識不難學。④.扮演老師,站在講臺之上,當然更激發了興趣,即使個別知識點沒有處理好,沒講清楚,也覺得沒什麼。甚至有的同學自己覺得講的不滿意,要求在講一次。⑤體驗課堂,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上課時學生如果不認真聽講故意搗亂該怎麼辦。七(3)班的高仁在講課中,就提出“孔燕同學上課太調皮,不專心聽講”。這樣在以後的課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約束了。

5.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於地理不是本人專業,對於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不能專心致志地鑽研教材,因此在教學時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藝術。同時對於怎麼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多背死記,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裡,我還僅僅是一名新兵,我以我滿腔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永遠不滿足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於實踐,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為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為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