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育隨筆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2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的教育隨筆通用15篇

教師的教育隨筆1

學會分享

分享是孩子們在交流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行為,但有時孩子們不願意與他人分享,因為他們認為分享是一種損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明白,分享是有趣的,適當的,適當的引導,讓每個人都感到快樂和溫暖。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建築區的孩子們正在用自己的積木進行建築。這時,劉瑞陽和浩浩的孩子們正在爭奪一塊積木。他們倆都不謙虛,也不放手。然後我走過去,開始問他們這件事的原因。才知道原來的積木是在外國孩子的盒子裡,浩浩孩子需要那個,但是他們沒有跟他打招呼就把它拿走了,於是兩人搶了積木。此時,我引導他們說:“我會;你現在不需要這個積木。浩浩的孩子們需要你先借,好吧這時,浩浩對楊陽說,“我要你先借。”;謝謝你楊洋把積木給了浩浩,兩人玩得很開心。我告訴他們,他們應該學會在區域活動中與同齡人合作和分享,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每個人的'愛。

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許多事情只有一份或幾份副本,需要孩子們分享。有些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願意和別人一起玩。即使他們不玩,當別人需要時,他們也不願意分享。這時,孩子之間出現了矛盾,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他們學會了與同齡人合作和分享。在分享的同時,你也很快樂。特別是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分享和交流,讓他們積極交換玩具,這對培養他們的分享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的教育隨筆2

在我任教的五(1)班裡,有一個叫的陳明月同學,她是一個似乎沒有什麼特色的學生。很長時間,我幾乎沒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她自己。那是一個上午,我站在教室門口等著上課,無意中發現走廊裡不知哪班撒了一些垃圾,許多同學說著笑著繞著而過,這時,陳明月走了過來,告訴大家不要踩了垃圾,然後急忙跑回教室拿來清掃工具,將垃圾掃淨,又用拖把拖了一遍。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回教室後,立刻在班級對陳明月同學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好行為提出了表揚。

此後,我又從幾件小事裡發現陳明月性格中閃光的地方,並及時給予表揚。漸漸地,我發現她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尤其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讚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

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讚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讚美吧,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讚美之中。

教師的教育隨筆3

網路這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的德育工作造成諸多麻煩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網路教育所擁有的資訊的豐富性、傳播的便捷化、表現的多樣化、交流的互動性、時空的無限制性和虛擬化等特點,都為德育的深化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關鍵是我們如何用好這把“劍”當前,隨著網路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網民。有的青少年由於從網上接觸了黃色、反動的資訊,誤入歧途,道德失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於是,有人驚呼“網狼”來了,有人提出強制青少年遠離網路。網路真的那麼可怕嗎?網路技術難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嗎?如果我們進行深入研究,會發現,在德育工作中,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造成諸多麻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或者說,網路不僅僅對德育提出了挑戰,它還具有一種潛在的促進功能。網路教育所擁有的資訊的豐富性、傳播的便捷化、表現的多樣化、交流的互動性、時空的無限制性和虛擬化等特點,都為德育的深化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關鍵是我們如何用好這把“劍”下面試舉一例,加以簡析。
  運用“E-mail”實現師生之間平等真實的對話。
  傳統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師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師,也不可能使學生知無不言,因此,教師“受蔽”是常事。這也是傳統德育的致命弱點。但是,如果運用網路中的“E-mail”功能,則可彌補傳統德育中的這一弱點。由於“E-mail”的匿名、隱蔽的特點,能充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教師職業所賦予的權威給學生帶來的威壓感,學生可以大膽地各抒己見,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案例】開學第一課,我給學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後深情地說:“天底下最難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份快樂;你把憂愁告訴一個朋友,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我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能夠成為可以共享快樂,共擔憂愁的朋友。”(掌聲響起)
  我接著說:“因為咱們還不太熟悉,同學們還不瞭解我,還不一定敢當著我的面說心裡話,因此我公佈我辦公室的電子信箱地址,歡迎大家隨時隨地給我發?伊妹兒?”(歡笑聲響起)
  我的話立竿見影,第二天我的電子信箱便被塞得滿滿的:
  ——老師,您的頭髮長了一點,請注意為人師表。
  ——老師,您說話很風趣,但有時候嚴肅不足。第三天,火藥味漸濃,第四天,我就有點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犯上作亂”的“伊妹兒”終於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當眾質問道:“今天的?伊妹兒?是誰發的?”
  眾學生如驚弓之鳥,默不作聲。我威嚴地掃視了一下全班同學,希望能從他們的臉色中找到蛛絲馬跡。但我失望了:學生的眼神、臉色基本保持一致。我原以為接下去會收到更出格的“伊妹兒”,但是我錯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還是空的,我感到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正在拉大。終於,我向學生作了誠懇的檢討,希望同學們不計前嫌,繼續把我當朋友,給我發什麼“伊妹兒”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兩封“伊妹兒”:
  ——希望葉公好龍的故事不要發生在我們可愛的老師身上。
  ——老師,那天的“伊妹兒”是我發的`,事後我也很後悔。因為我的粗魯的語言,不只傷害了老師的自尊心,更說明我還不是一個合格的東中人。
  反思:我為了及時瞭解新生,加強與新生的溝通,在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演說”後,把自己的電子信箱公諸於眾,從而激發學生與教師接近的興趣,並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主心理。然而,當有學生接連不斷地向自己“發難”時,我未能正確處理,居然破起案來,這是德育的大忌,結果學生噤聲不語,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就此中斷。好在我及時向學生作檢討,才重新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那兩封伊妹兒,一封希望我能夠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能夠真正虛心地聽取學生的批評意見,而另一封則說明學生已折服於老師的人格魅力,作了認真的自我批評。

教師的教育隨筆4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誇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這是在我剛工作的兩年裡給我觸動最大的一點。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八種智慧,每個孩子的優勢智慧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學習方式的差異是由其優勢智慧決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語言智慧突出,有的孩子空間視覺智慧突出,有的運動智慧突出,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通過鼓勵、表揚、引導克服不足,盡力彌補他的短處。

剛接受我們班級時,我和搭班老師都很快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男孩子——不敢看著老師的眼睛說話;當老師一靠近他時他的全身就會緊張,特別是在學習新操的時候,老師糾正他的動作時他的身體硬到掰到掰不動的地步;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美術、音樂、語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兒發展的要慢一些……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們都很心疼。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他,我們已無從去追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他新的.教育,新的起點。於是,我們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希望捕捉到他的亮點和進步的地方,給他鼓勵,給他讚美,給他希望。當我們發現他在運動方面很出色時,就在全體孩子前面表揚他,並讓他做示範。當他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抹抹他的頭,給他一個讚許的微笑;當他在老師的要求下能簡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給他鼓勵的掌聲以及一個小粘紙……在這些不同的讚許、鼓勵下,他漸漸大方起來,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視老師了,這些進步就是簡簡單單的鼓勵與誇獎就能改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誇誇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誇出來。

教師的教育隨筆5

雨兒是這學期才轉學到我班來的,所以我會特別關注她。性格開朗的雨兒卻沒有一丁點兒初來乍到的生澀,她喜歡和男孩子們湊在一起,眉飛色舞地講去鄉下釣魚的趣事,也熱衷於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遊戲……在短短的幾天裡,雨兒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兒能這麼快融入新的集體,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平時對她的關注也變少了。

有一天,孩子們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準備。不知什麼時候,雨兒悄悄來到了我身邊,冷不丁地問我:“老師,咱們過一會兒幹什麼?”我只顧整理活動材料,敷衍著她:“一會兒你就知道了。”雨兒看著我手中的材料,話匣子一下打開了:“老師,這些東西都是什麼?”“老師,我家也有這種管子。”……說得高興,雨兒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來,只見她將塑料管繞成一圈,興奮地對我說:“老師快看,我會變蝸牛哦!”雨兒的行為讓忙亂中的我有些不耐煩了,便不由分說拽著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請你別煩我,你就在這兒等我一會兒!”就在我折回來的時候,雨兒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來,一瞬間,我有些失控了:“雨兒,你就不能學學別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會兒嗎?”我這高八度的一嗓子顯然是嚇著雨兒了,只見她愣在原地一言不發,眼淚瞬間就湧了出來,兩隻手不知所措地拉扯著衣角。意識到自己的急躁後,我的'語氣緩和了許多:“雨兒,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師呢,你也坐那兒等我好嗎?”雨兒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這樣一句話來:“老師,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說說話。”雨兒的一字一句刺進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將雨兒攬進懷裡,淚水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為我的急躁而自責,也為對雨兒的不理解而內疚,我隨即附在雨兒的耳邊和她約定:“每天午飯後我們好好說說話!”聽我這麼說,雨兒將信將疑。我伸出手指頭鄭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兒這才破涕為笑,撒腿跑開了,臨走還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騙人是小狗。”

以後每天午餐後,我都會遵守和雨兒的約定,我倆漸漸成了好朋友。在雨兒心裡。我和別的小朋友沒有什麼兩樣,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是她想要結識的新朋友。

雨兒的事讓我反省,作為老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會兒”早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因為要設計活動方案,要準備遊戲材料,要研究教學有效性,要寫論文……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這絕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時候我們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讓我們不再以忙為藉口,不再吝惜自己的愛,走近每一個孩子,聽他們說說心裡話,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教師的教育隨筆6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為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立刻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並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視無睹。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由於幼兒吃飯比較慢,冬天飯菜沒有吃完就已經冰涼。加之教師不停督促讓幼兒吃乾淨,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頓涼飯。所以我從那時起堅持每個中午晚回家一個小時,對平常吃飯慢的幼兒直接進行餵食。

我以為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了孩子,是個優秀的教師就應做的。殊不知,由於我的餵食而剝奪了幼兒自己進食技能的培養。代勞不是幫忙幼兒。

我們老師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是關心幼兒吃飯的多少,快慢、挑食等問題。很少思考到幼兒進食時的情緒,胃口等。這樣一味的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所以才會出現催食、餵食等現象。有時,教師在反覆催食,或著特殊強調照顧時,也會給幼兒小留意靈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更加恐懼甚至厭惡吃飯。

對待吃飯慢的,能夠先給幼兒少盛,循序漸進。不要刻意的強調或者批評幼兒吃飯慢,少。或者直接代勞,拿過碗勺餵飯。但是我絕不讓幼兒吃涼了的飯菜。飯前食慾的調動,舒適進餐環境的培養,及時的表揚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會有利於幼兒的進食。看似無所為,其實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們的監督者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著我叫“老師”。“哎”我心裡高興的應著。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著我說:“鄧老師昨日才說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說:“不好意思,我昨日沒來聽課,但是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必須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說過的話都記著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裡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著,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此刻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為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但是不明白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為孩子帶給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多給孩子講故事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說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潛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一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用心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潛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注每一位幼兒

這天剛走進活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掉在地上的兩幅畫。透過我的仔細觀察,屬人為破壞。

“必須是維鎮乾的。”我心想。

維鎮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活潑聰明又調皮,類似的事件他幹過不止一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維鎮來園後,我把它摟在懷裡說:“告訴老師,你昨日干了什麼?”“我跟媽媽去姨媽家,跟妹妹玩了。”我這才記起維鎮昨日沒來園。

“老師,這是寒寒弄下來的。”鑫源大聲喊道。

怎樣可能呢?寒寒是個愛靜的孩子,說話聲音也很小,經常讓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來的嗎?”我問寒寒。她笑眯眯的看著我沒有辯解。“是不是你看到畫太陳舊了,想換張新的?”“不是,我想讓老師叫我的名字。”

原先是這麼回事,每一天老師都會表揚很多優秀的孩子,鼓勵一些表現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優秀,也不頑皮,所以老師極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這種方法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件事給了我不小的啟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照顧,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教師的教育隨筆7

記得有一本書上這樣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因為學生心理的發展很容易受周圍的人際關係的影響,其中不一樣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明顯。長期以來受“師道尊嚴”的影響,大多數老師都在有意無意中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應對自我的學生,造成了學生“敢思不敢言”“有話不願說”的局面,師生心靈間缺乏交流和理解,學生畏懼老師,有心裡話不敢或不願向老師傾訴,老師不瞭解學生的內心需要,不知學生內心的喜怒哀樂,老師與學生的這種心靈阻隔既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我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都終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覺得,師生之間心靈彩橋的建立,要求教師不僅僅應是知識的傳授者,智慧的啟迪者,更應如慈愛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為這種多元主角,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不應侷限於課堂上與學生隔著課桌的學習問題“問答”式的交流,而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中的表現,瞭解學生的思想、興趣;聊就是透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內心世界、愛好和語言。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語言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樑。透過這兩種方法,讓我對每個學生有了必須的瞭解,而我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也從不把自我當成老師,而是以一個大朋友、一個傾聽者的`身份去真誠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也拉近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距離感,願意跟你說真心話,願意讓你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然後我將這種瞭解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就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師生的配合也就十分地的默契,從而完成了教學目的。比如跳繩活動,當學生看到老師也參與到他們之中,他們的用心性也就極大的被調動起來了,在自由活動的時候,學生們就自動地、創造性地活動起來,有的跳花樣、有的雙人跳、有的編成小組跳追人,而我這時候也下放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一齊活動,一齊探討其它的花樣,一節課的教學資料十分順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於我的這種真心相對,真誠地與學生交朋友,既縮小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讓我從容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到達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教師的教育隨筆8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在不知不覺中我以度過了半年的特崗生活。回味往事,有喜有悲,有歡有笑,但現在想想還是笑容遠遠大於哭泣,收穫遠遠大於失去……

20xx年9月,帶著幾分憧憬和希望,我帶著行李來到了息縣小茴鎮中心校,在這裡經過在分配,我被分配到陳伍莊國小,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

特崗,這個光榮而神聖的名稱,對於我們這些剛剛畢業的師範生來說,有了特殊的意義。它是我們半年辛勤複習準備的成果。人們都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此,我為自己終能成為一名教師而慶幸不已。的確,從事這一職業,讓我如同穿行於春天的百花園中,快樂著,憧憬著,收穫著,陶醉著。教育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當學生用甜美的聲音喊我們“老師好”的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一種甜美的感覺,當下課後學生們圍繞在我身邊給我們講他們生活中的趣事,又會勾起我們兒時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那種精神上的愉悅是他人不能體會的。我想這也是當初我為什麼選擇上師範學院最終選擇成為一名老師的原因吧。步入教師隊伍伊始,我對這個職業瞭解頗淺,之所以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完父母及社會現實的影響,他們讓我覺得有一份穩定偉大而相對輕鬆的職業是多麼的不容易。作為教師,教書是我們的天職,怎樣做才不至於誤人子弟,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能學到東西。對我來說,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學校裡學習的理論知識畢竟不能代替教學的經驗,於是我抓住機會聽學校幾位老教師的課,同時每當中心校來聽公開課的時候,也請各位教師加以指導。在每一堂課上都做到有備而來,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幫助自己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點及難點,在課後做到節節有反思,課課有總結。另外,做到虛心好學,不斷進取。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既要自信,又要自省。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特別是今天,我們面臨知識劇增的時代,大量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如潮水般湧來。加之資訊傳播速度、廣度的加快,學生接觸這些知識非常容易,這需要我們老師及時、自覺、自主地順應時代的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觀念、知識、理論結構,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課堂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充滿信心,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

陳伍莊國小不僅是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鍛鍊年輕人的地方,在這裡不僅有著一群誨人不倦,孜孜辛勤的老師們,還有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學生們。在工作上,我向他們學習教學經驗,在生活上,他們也很照顧我,我很感謝學校的老師們。身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不僅有那些資歷頗深的老教師,更有一些年輕教師無論是在教學方面還是班級工作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同時也對他們非常崇敬,我也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三年的特崗教師考核期內,必須要快速的成長起來,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班級管理技能都要有很大的提高。但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剛來得時候我很不適應這的生活,習慣了在大學裡面排隊打飯的生活,來到這裡什麼也都得靠自己,心裡確實有些失落,但是感謝學校的老師們,剛來的時候,學校的李會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慢慢的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學會了自己做飯,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好歹使自己辛勤動手的成果,很有一番成就感。每當星期天休息的時候,閒來無事的我也開始種植學校分配給我的一塊小菜地,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我也學會了種下一些時下的蔬菜,既經濟又衛生,同時也能享受一番農活的樂趣,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作為特崗教師中的一份子,我深知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我們應該把無愧於事業,無愧於學生,激勵我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上。努力拼搏,在自己的特崗生活中譜寫精彩的人生。

教師的教育隨筆9

新教育是什麼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忙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

新教育認為,教育生活應當是幸福的。

新教育是“心”教育。口號“行動,才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

六大行動:營造書香學校、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夢想課堂、建設數碼社群、

四個追求: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正規化。

新教育不斷對教師們說:不要滿足於寫文章做演講,而要把自我的根深深地紮在教室裡,紮在學生的心坎裡,努力讓自我“開出一朵生命的花”。

新教育還是“幸”教育。是相對於當下的教育缺乏幸福、歡樂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

新教育是“星”教育。表示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從不抱怨星星的黯淡,只是努力地擦拭著星星。新教育人自稱“擦星族”,是一群為了夢想而活著的純粹的人。新教育是民間教育的“星工場”,全力打造有教育夢想並一心逐夢的草根教育明星。

新教育是“信”教育。那裡的“信”是信心、信任,更是信念”。“無限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能。”

新教育精神:

執著堅守的夢想主義。

深入現場的田野意識。每個新教育的參與者,都要沉下心來,在現場,在課堂,在孩子的悲歡中,傾聽自我的內心,思考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培養自我的田野意識。

共同生活的合作態度。悲天憫人的公益情懷,“我們也能夠改變世界。”

成長著並且歡樂著,這是新教育實驗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第一,要努力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

第二,要全力打造植根於本土的新教育學派。

與其我們不斷批評應試教育讓我們戴著鐐銬跳舞,我們為什麼不能夠戴著鐐銬跳出精彩的鐐銬舞呢

第二章新教育的學理基礎

發展論: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並且要關注教師,關注校長,關注父母,關注一切和教育相關的人。

行動論: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僅有堅持,才有奇蹟。

新教育實驗主要是經過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敘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隨筆等等實現的、經過多種教育寫作形式加強對教育行為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行動論的關鍵在“堅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能夠出成效的,真正能夠產生奇蹟的,應當屬於那些堅持不懈的人。

潛力論: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個性論: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

崇高論: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和諧論: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新教育認為,人的一生有許多比考試分數更加重要的東西,其中最關鍵的是關乎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習慣、技能與生活方式。

第三章新教育的四大改變

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何一萍、陳曉華的故事)

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教師成長了,學生自然就會成長)

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

4、改變教育的科研正規化

5、關注教室裡發生的事情

6、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

教師的教育隨筆10

1、教師引導起大作用

有兩個小班的孩子,她們用手紙擦鼻涕時餘留一小塊,在老師不注意的情況下,放到嘴裡嚼一嚼,老師會告訴她們,吃衛生紙是不衛生的,吃了會生病,不能隨便亂嘗東西。在孩子的觀念裡,沒有“不衛生”的概念,所以他們當然是要“嚐嚐”;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他們會這樣反覆好幾次,直到確認不好吃才沒了興趣。老師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指導者,在一開始就指導學生,有許多東西是不能亂吃的,在幼兒的頭腦中形成這種意識,然後,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才會慢慢養成。如此說來,老師的指導在幼兒的生活中起著的是多麼重要的作用。

2、培養良好的性格

吃飯時,老師都是讓小朋友坐好,把手放到膝蓋上。老師把飯菜盛到碗裡請他們涼一涼再吃。剛開始他們不理解,想用手去碰碗,很危險。因為在家裡,家人是喂或把涼好的食物給他們吃,吃到嘴裡的食物都是不涼不熱的。在幼兒的眼裡,任何食物都能馬上吃。所以在我們老師的保護下讓幼兒輕輕碰一下剛盛好飯菜的碗,讓他們直接感受冷、涼、熱、燙。這樣幼兒在吃飯時就不會輕易去碰碗了,即使碰,也會特別小心。同時,幼兒在等待進食的恰當溫度的過程中,還逐步學會了“等待”,看起來等待似乎是一件不關重要的事情,其實,等待對幼兒養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

3、好習慣成就一生

幼兒就是一張白紙,劃上什麼就是什麼。他們受到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身邊的人,如:父母、親朋、老師等。他們的行為都是幼兒模仿的物件。形成好的習慣,他們會影響好多孩子;形成不好的`習慣,也會影響很多孩子。所以作為幼兒老師,應當十分關注孩子們是否在養成某些習慣。對一個孩子說來,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能是終身受益。

4、培養孩子的就餐習慣

剛來幼兒園的幼兒在吃飯時大吵大鬧,沒吃完的食物亂扔一氣;此時,講道理是沒用的。老師當然也得偶爾來點強制,把他單獨叫到一邊,告訴他:吃飯是不準亂說話,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費。教師要隨時控制,提醒幼兒,這樣幼兒就能安靜就餐,浪費就少了,後來浪費就沒了,逐步養成了文明就餐的習慣。

5、要學會因材施教

幼兒教育空間大,可塑性強。教育家孔子曾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幼兒是純淨的、無邪的,我們教育者應給受教育者一個平等、和諧的教育平臺,讓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成為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為對社會、家庭負責任的人,這樣才無愧於教育的真諦。

教師的教育隨筆11

今天是開放日,全班幼兒的家長都來了,不大的屋子裡滿滿的人,充滿著歡聲笑語。孩子們的表現比平時更出色,家長們看到孩子的進步都笑得合不攏嘴。

“光寶寶溜下地呦,親親一群果娃娃……”歌兒唱起來了,聲音最響亮的一個是侯亦婷,我注意到xx媽的眼裡似乎有些潮溼。看著xx唱歌投入的樣子,我也不禁想起了初次見到xx時的一幕。那時已經開學三四周了,可是xx卻一直沒來報道。從xx原來班的老師那裡我們瞭解到,xx是奶奶一手帶起來的,老人對孩子嬌得很,在家一個噴嚏就請假不上幼兒園了。xx習慣了家人的過度關心,對家和家人的依賴性很強,自理能力方面缺乏鍛鍊,並且幾乎獨自不跟外界來往。至於xx為什麼開學這麼久了還沒入園,我們通過電話知道的情況就是xx去另一縣區的姥姥家了。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孩子們和我們兩個老師的關係越來越默契,在我們又往xx家打過一通電話之後,xx的父母答覆下週一就把xx接來送入園。xx來到這個新的班集體時,我們看到的是個文靜怕人、白淨漂亮的小姑娘。她躲在奶奶身後,拽著奶奶的衣角哭著鬧著要回家去。我們兩個老師先把依依不捨的xx奶奶勸走了以後,好不容易才使xx的情緒平復下來,可是直到午飯時,xx的眼裡還是淚汪汪的。幾天後,在xx媽來送她時,我和xx媽單獨進行了一番長談。通過交流,老師詳細瞭解xx在家的表現和家庭環境,和xx父母制定了針對xx以往不好的生活習慣和不願容入班級活動、不適應集體生活這些需要糾正問題的教育計劃。

幾天後,在老師有意的引導和xx父母的鼓勵下,xx終於可以笑著問“老師好”了。xx的表現馬上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熱情鼓舞,從那以後,xx來幼兒園再也沒有鬧過情緒。在隨後開展的各項集體活動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和暗示下主動帶xx等幾個性格內向的夥伴一起參與,使他們性格和膽量在集體的帶動下越來越放得開,在能力上的差距與全班整體水平越來越小。

看到孩子們在不斷地進步,我們當老師的總是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把小小的閃光點放大,修正缺點和毛病,在促進幼兒成長的同時,有意識地形成集體中幼兒團結互助、分工協作的生活和學習氛圍,逐步建成一個充滿溫馨、充滿親情和關愛的大家庭。在這半年來,孩子們每時每刻都在成長進步著,在知識技能提高的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也在老師、家長統一的教育理念下逐步形成。沒有了入園鬧情緒的孩子;沒有了與夥伴起爭執就打人的孩子;沒有了不吃飯的孩子;沒有了不好好午休的孩子;沒有了嬌氣的愛哭鬼……在整個班集體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中,許多事情不用老師指出,就會有孩子提出正確意見。現在,班裡的團結互助已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大家有快樂一起分享,有困難時也爭先恐後的一起來幫著解決……

如今已經是我們班“小巧手”的xx成了夥伴中的小老師,每次在班裡的美工活動中把自己作品做得又快又好後再主動去幫助身邊的同伴,也常常會把自己在家完成的作品帶來幼兒園展示並教給大家,難怪xx媽總是逢人就誇:“看我們家xx多棒……”

教師的教育隨筆12

指尖教育

一位美國幼兒教育學家說,美國幼稚園只訓練孩子合群、適應環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訓練是手的動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筆等。日本學校至今仍沿用傳統的算盤來進行計算教學,因為計算機無法使學生理解,得出與答案有關的基本運算過程,也就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算盤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鍛鍊了手指。

手指的鍛鍊直接刺激大腦中央的手指運動區,間接引起其它運動區的興奮和活躍。當手指鍛鍊得愈來愈靈巧時,頭腦的思維也就會相應的更敏捷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聰明;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智慧的工具和鏡子,所以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學中的算盤能讓兒童雙手通過指尖訓練,達到開發兒童的智力和潛能。也是最典型的方法之一。

教師的教育隨筆13

學校無小事,處處有教育。一個簡單的道理,看似平凡的話,但卻意味無窮。

的確是這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我處處留心,爭取做好榜樣的力量。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事與願違。只考慮了自身的問題,卻忽略了學生是不是願意和你這個“榜樣”_攏。

我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是個男生,腦袋聰明的很,脾氣也怪的很。上課時他能積極發言,動腦思考,往往一些難理解的問題,他總最先明白。可卻有著至命的弱點,不愛寫作業,無論是家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一概不寫。看的緊點或許能跟上,只要稍一疏忽他更要逃過“此劫”。為了讓他改掉這個毛病,我採取了很多方法,軟硬皆施,恩威並用,可還是不湊效。

很苦惱,努力做到處處留心,想辦法讓這個問題學生變好,可卻發現他不願和你_攏,為什麼呢?

我試著讓他的同桌來幫助他,注意他平時都在幹些什麼,經瞭解發現,他不但不愛寫作業,就連練習本為、作業本都亂糟糟的,常常不知作業寫在了哪個本上,作文草稿本也可用生字本代替,今天用的練習本明天就不易而飛了。還有一個很大的毛病“撒謊”。拿以前寫過湊數當新的作業。

讓他知道完不成家庭作業有多麼的不應該,還是......就在我猶豫時,在他不完成的事情上,我沒給任何迴應。當第二天我問他:“你為什麼又沒寫作業?”他卻掉下了“寶貴”的眼淚。嗯?......我心中有許多問號,他說:媽媽去加班了,沒給他聽寫生字,讓他自己寫。我說:“那你以後就自己管自己吧!也沒批評他。

從那以後,雖然也有沒完成作業的情況,但他不再不以為然,而是感覺有些愧疚。也會為這次聽寫比上次少錯了幾個字而高興了。或許這樣的'問題學生需要點“寬容”,不要對他要求太高吧!

學校無小事處處有教育。看來我對它的理解還不夠,教育並不一定就是充滿哲理的優美語言,蘊含道理的語言行為。有時可能是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寬容一點的心。事無大小,教法無形。

教師的教育隨筆14

我想吃南瓜

今天是週四,中午吃飯的時間剛到,伙房人員就給我們送來了南瓜。當南瓜味飄到幼兒的鼻中時,孩子們開始議論起來,有的幼兒說愛吃南瓜,但還有一大批幼兒提高嗓門說:“我最討厭吃南瓜了。”我知道,他們說這句話是為了讓老師知道他不愛吃南瓜,希望老師聽到他的話後,可以允許他們不吃南瓜。

怎麼才能讓孩子們願意吃南瓜呢?這時,我忽然想到了現在最流行的動畫片——奧特曼,於是,我給幼兒講起了奧特曼的`故事,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奧特曼為什麼每次都能打敗怪獸,凱旋歸來呢?那是因為,奧特曼在每次出征打怪獸之前,總要吃一種營養品,這種營養品就是我們今天吃的南瓜,吃了南瓜,奧特曼就會有足夠的智慧和力氣戰勝怪獸了?你們想不想,像奧特曼那樣戰勝怪獸?”孩子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想!”不一會兒,一大桶南瓜就被幼兒吃光了。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並不是孩子本來就不愛吃某種蔬菜,而是這種蔬菜對幼兒的吸引力不夠,只要我們能調動起孩子的胃口,他們對蔬菜的態度就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幼兒只有吃各種蔬菜,他們的身體素質才會變得越來越健康。

教師的教育隨筆15

讓教育靜下來

我們該如何辦好教育呢?我想起前兩天看到的一個公益視訊,深刻而又通俗地表達了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即任何一個維度的教育,它的極致體現是對人行為的影響。比如在飯店裡,服務員上菜慢了點,有的大人感到不耐煩就會大聲嚷嚷;過紅綠燈時,看到沒車,就牽著孩子的手急匆匆地闖人行道上的紅燈。這些行為的改變是否也是教育前進的標誌?也就是我一直在說的.,“大手”的方向決定了“小手”的行為。所有在孩子身上能產生教育作用的人與環境都要有自然的教育意識,這種意識就如吃飯穿衣一樣滲透於生活的各個細節,不刻意,不強求,而是一種自然的素養。

作為一名基層校長,我也在思考:給學校、教師減負,學校應該承擔什麼?我想起一句話: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突破是生命。各種繁雜的檔案、評比、會議等就如同外界施予學校的壓力,讓學校、教師、學生都淪為單一的“食物”,學校如今需要追求的,是前行的主動性和從內突破的視野與規劃。主動地思考與探索比起被動地應付,會更有難度與挑戰。所以,校長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意識,真正把辦學與育人相結合。有些當下看不到成績但以後會有長遠發展的事,要耐得了寂寞去堅守;有些當下有顯著成績但今後會有發展隱患的事,要捨得了名利去摒棄。在我身邊,這樣的校長和教師也有不少。比如有一位老校長,退休前把他總結的關於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編成了兒歌,自已出錢列印成冊送給學校。他說自己一輩子育人,感覺到孩子的習慣養成太重要了。還有我身邊的一些教師,為學生策劃各種有意義的節日活動,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寫教學日記,等等。

當然,社會也要為教育營造合適的氣候和土壤,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服務工作,不能總是“管”字當頭,各種與教育相關的責任部門不能相互推諉、指責。教育的純粹,首先是育人環境的純粹,當教育夾雜了太多偏離本質的任務與聲音時,這種雜、鬧、煩、累會漸漸讓教育人疲憊乃至迷失方向。要過濾掉一些不必要的雜事、雜音,讓大家看到更清晰的現在與未來。

記得臺灣有位學者曾說過: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顆眾手托起的鑽石,我們大家可以把它切成36個切面,切成幾百上千個切面。如果問怎樣才能辦好教育,那麼也有36個甚至幾百上千個答案。而我在兩會上的呼籲,只是從教育的一個切面來回答怎樣辦好教育:讓教育迴歸純粹,讓生命迴歸本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