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5W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1

1充分準備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

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時間有限,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在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妨列一個提綱,將需要溝通的問題寫出來,做好溝通的準備。

2多途徑溝通

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很多,如果雙方都有時間,可以選擇面談。但有的家長工作繁忙,平時沒有多餘的時間,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可以採取簡訊、電話、聯絡冊、郵件、QQ等方式與家長溝通。無論用什麼方式,最終目的都是儘快解決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

3談話技巧

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充分運用語言技巧。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說到孩子時,千萬不要直接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這樣家長很難接受。最好分兩方面來說,先客觀的評價孩子的優點,然後再說說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家長比較容易接受。

4尊重家長

與家長溝通的首要問題就是尊重。雖然我們身為老師,但是我們與家長是平等的,不要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讓人難以接近的姿態。要展現出幼兒教師應有的熱情、和藹可親、以及平易近人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為下面的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5學會聆聽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很不滿意,會將各種不滿和牢騷發洩在老師身上。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認真聆聽家長的意見,不要與家長爭執,必要時可以做好記錄,以便向上級反映。

6徵求意見

幼兒工作是很繁雜的,難免會出現各種疏漏之處。在與家長溝通時,多向家長征求意見,瞭解家長的需求,以及幼兒園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比如說:幼兒園的飯菜是否可口;孩子是否喜歡自己的老師;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有沒有疑問等等。做到家長多提意見,老師及時反饋。

7講解教育方法

很多家長都因為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多給家長講一些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不但能讓家長佩服老師的專業素養,對老師增加信任感,還能讓家長多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最終更好的配合老師的工作。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2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一. 認識與科任老師溝通的必要性。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對孩子不聞不問,甚至為和老師溝通感到難堪;有些人覺得只管好孩子的後勤工作就好,功課有學校和老師,沒必要和各科老師溝通;也有一些人認為多與孩子的班主任溝通就行,沒必要再找科任老師……這些都是不對的。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二. 主動聯絡老師

最清楚瞭解孩子各科學習情況的是各位科任老師及班主任。

父母要有與班老師溝通的意識,積極主動聯絡老師。高三生上課聽講狀況、作業狀況、每個階段的複習方向和知識掌握情況都在科任老師的掌握之中。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三. 講究方式方法和時機策略。

考生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機會和老師面對面交流,事實上,如果家長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可另找時間預約到校和管理老師進行交流;瞭解細況。除了面對面交談,還可通過電話簡訊或網路工具溝通,尤其是在看到科任老師發的成績簡訊後,可以和老師約時間,在不影響學校工作的情況下進行有效溝通。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四. 事先想好與老師的溝通內容。

因為老師每天教學任務繁重,所以考生父母最好提前明確自己想要了解的重點,列出想和老師交流的問題和困惑。父母平時可以和科任老師定期溝通,比如節假日的問候、瞭解日常學習情況,或在歷次大小考之後的關鍵點諮詢。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五. 掌握幾個溝通重點

主動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比如包括心理情緒變化、和同學的相處情況、課堂聽講狀況、作業完成情況、成績起伏變化以及在學習上還有哪些知識點比較欠缺等。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六. 瞭解考生是否偏科。

考生一旦因為某些因素而偏科,就要花時間努力糾偏,如果不加重視會導致大學聯考全盤皆輸。這時與弱勢學科老師的溝通就格外有必要。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七. 在填報志願時多和任課老師溝通。

高三任課老師通常有多年帶畢業班的經驗,對於考生的心理把握、志願填報及就業前景都有較多認識,對各級院校和不同專業有一定的瞭解,熟悉志願填報流程。父母多與科任老師溝通、多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志願填報和專業方向,可以少走彎路。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八. 相互尊重是前提。

明確用怎樣的心態與老師溝通,互相尊重才能良好溝通,實現雙贏。父母和老師溝通,幫孩子提高成績,反過來孩子考入理想學校,老師也提高教學業績。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九. 相互信任是基石。

很多考生父母不瞭解現在的教育教學情況,有很多困惑,也免不了出現教育偏差,但出發點是對孩子的愛;而老師是教育者,有一定的經驗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也希望考生取得好成績。父母和老師要相互信任,開啟溝通之門。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十. 溝通前要鋪墊和思考。

與老師溝通前,父母要先思考,客觀評價孩子。有些父母過於聽信孩子片面的話,將孩子成績的退步歸咎於老師和環境。如果父母不能合理分析、判斷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實際能力,帶著焦躁或怒氣找到老師,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使事情向反方向發展。只有父母秉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心態與老師良好溝通,才能解除憂慮和困惑,幫助孩子備戰大學聯考,考入理想大學。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3

一、教師應研究與家長交流的語言技術

孩子入園後,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彙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

二、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早上非要吃豆皮,怎麼打他罵他都沒用,這不,早上又要我買了一碗。”我先告訴家:長天天早上吃一種早點,不但有礙於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幼兒偏食;向家長介紹幼兒園早點的營養配置;讓家長知道每天與其他幼兒公進早餐可加強幼兒的集體意識;建議家長把這些好處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我這裡瞭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更加了解這個孩子,與這位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三、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幼兒園裡老師年輕化,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瞭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係,給家園溝通設定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4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方法一、要採納學生合理的建議

教師在工作中必須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採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因為當學生得出的意見和建議得到教師的肯定並得以實施時,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就會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也要鼓勵他們多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使管理學生的方式。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方法二、教師應及時作好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工作。

現在不少學生家長無暇顧及子女,而又對子女寄託了很高的希望,因而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給了學校,推給了教師,並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些家長一般只滿足學生物質生活上的需求,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一來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這時候,作為教師,應在分別瞭解家長和學生的心理需求的情況下,做好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工作,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和諧統一,使學生得到較好地發展。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方法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援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方法四、“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訪最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最好請任課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絡。教師在家訪中要有誠心和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如果教師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麼,家長必然會成為教師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當然,家訪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除每個月月末的兩戶人家的定時訪問外,平時也可以採用電話溝通,聯絡本溝通,約談等形式,甚至可以是網上聊天的方式。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方法五、“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兩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其實,很多學困生的家長,因為家長間的互相聯絡,在他們的內心,也有一種因為子女讀書成績差這個問題而感到自卑的因素。所以經常可以看見,一年級時所有接送的家長在門口窩成一團,互相間議論學校發生的事。而到了三四年級,有部分學困生的家長漸漸淡出了這個圈子,整天聽著別人的家長議論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當問到自己的孩子時,他說不出口,所以避而遠之。而往往這樣的家長,他很不願意和學校老師做溝通工作,甚至有部分家長會因此而覺得老師對他們也有偏見。像這樣的家長,老師一定要注意多主動去表揚他們的孩子。切忌見面就告狀。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方法六、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在思想上多和學生交流。

教師應確立平等觀念,做一個有愛心、有耐心的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中,一開始就客觀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差異,比如家庭的經濟條件的好壞、學習成績有優劣等,但這些差異是教師有針對性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而不是教師對學生採取不同標準的依據。作為教師,如果對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家庭社會背景不一樣、學業成績不一樣、正取或借讀的學生,採取不平等的待遇,勢必極大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也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在我心目中每一個同學都一樣,不管你的家長是誰,你的成績如何,都同樣是我的學生。比如,在安排學生的座位,按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子的高矮來安排,而不是根據其他關係的。在批評犯錯誤的同學,包括平時對待每一個同學時,都注意每一個眼神、表情甚至每一個細微的手勢,因為同學有時會因教師的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手勢而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認為你處事不公平。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要處處關心學生,多同學生交流。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和社會認識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於社會閱歷淺,經驗不足,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還不成熟,因而家庭環境就會影響部分學生的情緒,如父母經常吵架、離異等使學生產生焦慮、抑鬱的心理,情緒波動較大,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中學生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現實世界,由於受到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他們往往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需要及時排除或疏導。這就要求教師的工作必須經常深入學生實際,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和心理狀況,注意學生的言行動向,善於抓住苗頭,當學生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尚在萌芽狀態時,就加以提醒制止,做到防患於未然。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要一方面進行嚴肅的批評,提出制止他這種不良思想萌芽的要求;另一方面,進行啟發誘導,用科學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來引導他認識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5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原則:

1、面對面交流更有效

家長可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視時機和老師談一會兒,尤其是每天下午接孩子時,時間比較充裕,通過這樣的溝通和交流,師生之間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

2、利用網路巧溝通

老師和家長可通過網路視訊來聯絡。增加直觀有效的聯絡和溝通,雙方更較以前坦誠布公了;還可以通過E-mail的形式,通過網路聯絡可以做比較開放的交流!

3、把老師當作朋友

對一個媽媽來說,入園意味著對寶貝的放手和對老師的信任。信任是人與人成為朋友最基本的條件,有了這樣的基礎,就很容易和幼兒園老師成為朋友。

別把孩子“丟”在幼兒園:

1、參加幼兒園的活動

一定要儘量請假去參加這些活動,不要每一次都請寶寶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代替你出席。看到你出現在幼兒園的那一剎那,寶寶小臉上漾出的喜悅是多少玩具都換不來的!

2、配合做好家訪工作

大多數幼兒園在寶寶入園前都會派老師進行家訪,作為媽媽的你,重點放在向老師詳細介紹寶寶的基本情況,配合老師的工作,要讓老師的家訪能夠順利圓滿的完成哦!

3、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家長應站在老師的立場上去思考一些問題,不要給老師製造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對老師的一些疏忽更要予以充分諒解,共同配合給寶寶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

家園有衝突怎麼辦?

1、家園衝突在所難免

育兒這件事情是不存在絕對的真理的,這麼做和那麼做都不會對寶寶絕對有利,相反,卻是各有利弊的,問題在於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對於寶寶的教育,幼兒園和父母有衝突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化解這些衝突。

2、策略性溝通協助

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出現,比如老師的做法可能侮辱到寶寶,損傷寶寶的自信心,或者給寶寶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等等,家長就沒必要因為怕惹老師不高興,一味地迴避問題,最好是策略地跟老師溝通,一起來解決問題。

3、協助寶寶應付逆境

把寶寶面臨的逆境當作挫折教育的契機,幫助他學會排解內心的壓力,如果寶寶學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所處的逆境,挫折就會成為一個彈性十足的彈簧,說明他獲得更大的力量彈向遠方。實際上,讓寶寶學會應對逆境,比給他一個完美的環境更有意義。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6

一、與老師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的態度要主動,聯絡要適時適度。

有些父母誤以為主動聯絡老師會打攪老師的工作、生活,怕老師不歡迎。其實父母主動聯絡老師會給老師帶來便利,因為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一個個去家訪要很多時間,家長主動到來,可以瞭解很多重要資訊,可以交流商討教育方式,這是家長老師都樂意的事。

聯絡要經常,不要等到問題成堆或者問題嚴重再被迫去學校。

聯絡要適時適度,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聯絡太頻繁沒有必要,間隔太久,達不到效果。

二、與老師溝通要理性和明智

當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父母態度要冷靜。孩子在學校難免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裡注意糾正。家長如果當場責罵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怨恨學校和老師。

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做細緻分析,充分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有看錯的地方。家長不必惟命是從,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設法讓老師意識到他的錯誤。

孩子有時為了逃避處罰而傳遞錯誤資訊,家長就更應該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當溝通渠道暢通,才會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孩子的小聰明也不會耍了。

三、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為老師,沒有什麼比在上課前、放學後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儘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學會用各種方式溝通

包括面談,電話溝通,微信交流,電子郵件往來等,以達到經常與老師溝通的目的。

3.願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說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會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願意配合他們的工作,並在家庭裡支援他們。

4.與老師成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師應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你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係。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裡做志願者或主動提出在家裡幫助做一些專案。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著你或對你有所防備。請別忘了,你與老師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你的孩子。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7

1.找機會多跟老師溝通

孩子入園後,我們最好找機會多跟老師溝通,不要等到出現問題了,才意識到與老師溝通的必要性。只要保持一個輕鬆的氛圍,老師通常也很樂意與家長交流。

當然,與老師溝通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問題,實際上,如果家長與老師經常溝通,對孩子也能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讓他覺得媽媽和老師的關係很密切,於是,他就會更加信賴老師。孩子這種無條件的信賴,又會打動老師,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

2.有效溝通的基礎是彼此信賴

沒有信賴,溝通就會梗阻,或者進入死衚衕。老師很辛苦,一個老師要負責幾個孩子,甚至更多,不比家長只面對一個孩子。家長面對一個孩子尚且有焦頭爛額的時候,何況老師面對一群孩子呢?如果家長理解老師的難處,就會很自然地贏得老師的好感。

不過遺憾的是,有些家長不能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多的則是帶著挑剔的眼光看老師,這就很容易帶來問題,使溝通變得無效,甚至獲得負面的.效果。當然,這種無效的溝通也必然給孩子帶來影響。

因此,即便家長有充足的理由責備老師,還是要以老師能夠接受的方式去交流。除非老師真的很惡劣,家長無法忍受。即便想要轉園,也沒必要跟老師惡語相向,畢竟,我們的旁邊還有一個孩子。

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家長與老師的衝突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恐慌,並給他一個無效溝通的示範。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儘可能多給他一些美好的體驗,這對他一生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3.遇重大問題,家長無需迴避

當然,如果遇到比較重大的問題,家長也無需迴避,該跟老師交涉還是要交涉,只是沒必要罵街,甚至採取更惡劣的方式。家庭中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家庭成員之間的變化(爸爸突然要長時間出差,姥姥要過來一起生活……),生活環境的變化(搬家、轉園……),最好也告訴老師,因為這些事件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

老師瞭解到這些情況,就可以憑藉他們的專業知識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幫助,甚至給他做一些心理疏導,幫助孩子消除這些重大事件帶來的影響。

有句俗話說得好:"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們以心換心,與老師有效溝通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多了。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8

家長、孩子與老師的關係,猶如一種兩人三腳的競走。做為父母親的,如果不懂得配合、共同協調的要領,那麼你的孩子很可能失掉了許多求取進步的好機會。下面是家教給做父母的一些與老師溝通的建議: 首先,家長要認真扮演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者的角色。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面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瞭解,而家長也可以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簡訊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簡訊是個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過網路視訊、E-mail的形式來聯絡。

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師的前提下,選擇最佳的溝通時機。許多家長為了能夠將孩子的情況統統掌握,就在開家長會前抓緊一切機會與老師單獨交談,這種心情老師能夠理解,但家長要考慮到老師在開會之前要將班級與年級其他班情況橫向比較;與本班的歷史情況進行縱向分析;對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科學分析,所以很忙碌,不會有充分的時間與個別家長接觸。那麼我建議家長如果覺得會後時間晚了,就在家長會後一週內與老師預約前往,那時老師會有充分的時間幫家長分析孩子的情況,而家長也會有機會看到比較完整的統計資料,準確掌握孩子的情況。

再次,和老師討論研究的範圍,應不只限於孩子的學業成績。學習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主題。在溝通中家長應諮詢孩子這段時間和以前比較有哪些變化,學習是不是更主動,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隻關心成績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為、情緒、興趣、同學關係、思想品德修養、青春期心理也是溝通的重點。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賴心,禮節以及和同學間相處的情形等問題,都應列入。

第一、改變傳統教子觀念

家長要改變傳統觀念,克服把孩子當成自己私有財產的心理,讓孩子自由發展,培養他獨立面對他人、處理個人事務的能力。

第二、鼓勵參加集體活動

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她)多與同齡的同學一起活動,用群的功能彌補獨的缺陷。通過集體活動過程中的衝突,使孩子反省自己,知道不能恣意妄為,必須同時為別人考慮。因此,如果孩子(尤其是低年級國小生)喜歡和同學們一起活動,教師和家長不應予以抵制,而應讓他們玩個痛快。倘若過度保護孩子,擔心他們會吃虧或被人欺負,孩子日後將難以適應社會。如果孩子不喜歡和同學玩,教師和家長就有必要作適當的引導,鼓勵孩子大膽地走出教室、走出家門,避免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

第三、避免自我中心意識

家長要擺正獨生子女與成人的關係。孩子一出生,家長就要注意不把他置於家庭的特殊地位,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識。平時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應使其產生特殊感,讓孩子明白他雖然是家中的獨子,但是沒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利,和家庭成員一樣平等。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裡吃飯,要使孩子懂得讓大人先坐;吃東西時,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看電視時,不要讓孩子一人獨佔座位;家裡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具給大家一起玩。

第四、堅持協調一致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對孩子的要求都應該堅持不懈,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如果孩子感到教育的堅決性、合理性,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要協調一致,最好不要發生矛盾。實在存在分歧時,應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表露出來,並進一步商討,統一認識。

第五、捨得孩子吃苦

在實際生活中,要讓孩子吃一點苦,消除他們身上的嬌氣。比如在孩子的物質生活方面,不要提供太好的條件,吃要保證營養,但不要太多、太精;穿要整潔、大方、舒服,不要豪華、豔麗;玩要益智、耐用,不要總是買新玩具或學習用品,讓孩子養成勤儉樸素的好習慣。提醒家長應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務。另外,可以開展適當的挫折教育,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9

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方法01準備工作。

如和老師面談,應提前預約,防止到校後老師有事外出。溝通主要內容家長應提前做好準備,避免溝通時羅嗦半天,也說不到關鍵點,那就達不到溝通目的。

溝通方式。

利用手機交流。現在老師大多會建一個家長微信群,方便及時跟家長聯絡,一些小事情可以通過網路跟老師聯絡。

到學校和老師面談。需要跟老師正面溝通孩子的事情時,比如有關孩子學習方案的制定,針對孩子壞毛病的管理方案,這些大事才選擇面談,一般情況下不要太打擾老師。

面談次數。

非畢業班家長,每學期兩到三次跟老師面談溝通即可。

第一次適宜在開學兩個星期後。無論學校還是學生,在這個時候都已經基本上調整到正常狀態了。家長到學校去,可以同老師一起制訂一下本學期的學習輔導計劃。

第二次適宜在期末考試前一個月。到學校和老師一起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制訂出複習計劃。

除此之外,您也可以在學期中,到學校去看看。畢業班家長面談次數每個月一到兩次。每次月考後向老師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和老師商討提高對策。電話交流次數,根據突發情況而定。如孩子生病請假,孩子小測驗成績下降等,應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絡。

溝通內容。

有些家長在和老師談話中,總會說到,自己工作忙,孩子就全交給老師了,該打該罰隨你辦這類的話,雖然表達了家長對老師的充分信任,但教育孩子不僅僅是隻需要學校教育就行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家長應該向老師表明,教育孩子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希望能多得到老師的指點。如果孩子有進步一定要肯定教師的功勞,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承認。

對老師的教學或管教不滿意,不宜直接對老師無禮或攻擊,而用委婉的態度向老師建議。把孩子優點和弱點客觀地介紹給老師。

學習成績不是溝通的唯一內容,老問一個事誰都煩,教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別隻盯成績!有些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後,當著老師、同學的面拳打腳踢,這是錯誤的,不僅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壞的影響,也會讓老師感覺尷尬。

溝通內容決定溝通時間。時間的長短上,家長也要有掌握。針對孩子出現的重要問題或者重要階段的輔助方法多談,以免影響老師備課、批改作業的時間。

溝通是一門藝術,學點和老師溝通技巧,既是為了您的孩子在學校裡能愉快地學習生活,也可以提高您個人素質。願廣大家長朋友們都能和老師溝通愉快!

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10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一、提高自身修養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徑就是加強師德修養。師德修養最可貴的就是為人師表,樂於奉獻。作為一名老師,在與每一位家長的談話中,一定要能反映或體現我們老師對學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把他的孩子交給你教育能令他感覺放心、安心。作為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走到一起來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我們教師的無微不至,無限關愛,無私奉獻,也離不開家長的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更離不開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只有三股繩擰到一起,才能發揮最強、最佳功能,只有三根弦同時奏響,才能奏鳴出一個燦爛的明天。為了我們美好的理想,我們必須一起努力,實現這個理想。老師願意從一點一滴做起,平時多多觀察孩子、關心孩子,善於開啟孩子的“心鎖”。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二、以時刻關心學生為突破點

在日常的班務管理和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老師要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關心他們的,因為家長真正關心的是:老師是不是關懷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師採用何種溝通方式,都應讓家長覺得老師真心誠意地關心自己的孩子。這種感情的投資,不僅是日後開展老師工作的基礎,而且還是老師跟學生、跟家長取得互信的基礎。因為學生們回到家裡通常會跟家長們說,他們的老師怎樣怎樣,特別是一些平常很少得到老師關心的學生,他們很可能會在家長面前像邀功一樣,說老師怎樣關心他,以此來證明他在學校的表現正在進步著。這樣,我的感情投資就不僅收回了成本,還得到了一筆利潤,那就是引起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使他們主動想與我聯絡,而不是在學生出現了情況以後,才被迫向家長投訴,然後企圖把家長拉攏過來,跟老師一起去對付他的孩子。另外,老師跟家長溝通時要注意適當表達自己對學生的關心,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那麼事前就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老師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再譬如學生病後的一個問候電話,學生家庭有困難後的一次家訪等等,家長往往會很受感動,感激老師對他孩子的關心,彼此之間可能出現的隔膜自然也就消除了,家長的信任和支援自然就產生了。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三、信任尊重家長,做到胸襟開闊。

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 。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長的教育。我們教師與家長加強聯絡,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老師要意識到每位家長都希望有個引以為榮的子女,都那麼要強、愛面子。教育是理性的行為,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當學生有錯時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能訓斥家長,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家長如果針對老師的工作提出意見,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四、以平等公正為立足點

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的那一天起,家長與老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老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自己的關注或重視。也就是說,老師不能人為地把學生和家長分成“三六九”等。特別是碰到學生問題且涉及到雙方家長,老師在接待家長時絕不能帶著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權度人,以財量人。教師應一碗水端平,親切熱情、禮貌待人,是非分明。老師“為人師表”,是學生效仿的榜樣,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老師的理論水平、道德修養、處事原則等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平等公正地處理問題,不僅能使問題得以順利、愉悅地解決,也能拉近老師與家長的距離,有利於教育學生,也能提升自己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從而使老師、學校具有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事實證明,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們愉快地與老師合作。有些家長,與老師交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老師就應注意營造輕鬆的氣氛,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樣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這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更從感情上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鬆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老師聯絡和溝通了。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五、以靈活有效的溝通方法為著眼點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所以,老師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老師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老師應對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職業背景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瞭解,然後根據這些資訊,及時、客觀、全面地向家長反映其子女的表現情況。在談情況時,要克服對優生家長談優點,對差生家長談缺點的習慣,也要防止報喜不報憂的老好人心理。對於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要說全面,說透徹,指出其危害性,並表示出想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的意願。事實證明,當老師同家長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時,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合作,才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雙方互通情報、互遞資訊、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學校的工作要想順利開展,必須要有家長的密切配合,而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是與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分不開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與家長有效溝通。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六、聽取家長意見,共商育人良策。

學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一般來說,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了如指掌,能較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家裡的情況。教師如果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利用家訪、家長會和電話經常同家長聯絡,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改進自己的工作,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援和配合教師的工作,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威信,而且對老師全面瞭解學生,進而管理好班集體有很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當我們合理地開發教育資源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