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來源:果殼範文吧 8.06K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調查《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課程在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方面做了改革的初步探討,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論文關鍵詞:建築工程施工技術,教學改革,調查研究

《建築工程施工技術》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改革和研究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為了響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思路,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筆者以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建築、水工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專業調查。目的是掌握近幾年對《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課程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為《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改革提供可靠依據。

1研究物件與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施工、監理、造價及現場代表。以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筆者對2012年以前的建築、水工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調查表50份,回收38份,回收率為76%。

經統計,其中有89%的同學認為建築施工技術課程比較有用,有78%的同學存在看不懂圖紙,有84%同學施工流程不清晰等問題。在調查中有92%的同學認為應加強施工技術實訓,使理論講授和實踐緊密結合(見表1)。調查後,筆者又和部分同學及用人單位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認真聽取了他們對本門課程在教學中的建議。筆者對本次調查中突出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對本門課程的改革思路進行了一些思考。

表1調查情況統計表(問卷中的部分內容)

2《建築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2.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適應高職教育的.特點,滿足《建築工程施工技術》的課程教學需要,提高老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有針對性地選派教師到施工現場進行為期一年或半年的鍛鍊,參與實際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以此來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企業兼職教師的聘任力度。聘任一批工程經驗豐富的技術員或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以此來增加校內專兼職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和學生對工程實際的認識,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2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果

2.2.1採用專案化教學方法

為了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通過調查和研究,採用加強案例教學和專案化教學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專案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專案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蔘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專案的過程。例如,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專案小組並確定每個專案組成員的角色(如專案經理,生產經理,財務經理,經營經理和採購經理),在專案經理的帶動下各部門協調,使專案順利完成。此種教學方法要求老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周密的計劃,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在專案的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就需要老師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不是光靠查閱資料就能完成的。

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把教學內容形成土方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腳手架工程、砌築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結構安裝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裝飾工程九大知識模組,併合理序化。在組織教學時,把每一個模組對應一個案例,教師把學生帶入具體的情景展開問題分析。按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問題的模式進行。在師生互動中實現知識傳遞,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型學習,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實現。(見圖1)

圖1專案化教學和案例教學

2.2.2優化多媒體教學

《建築施工技術》是專業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很多施工工藝抽象難懂,單憑書本知識的講解,學生很難明白。筆者認為多媒體是完成理論教學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如何真正實現“多媒”,是老師們在製作課件時必須要考慮的。多媒體教學不是簡單的把文字複製一下通過PPT放出來就認為是多媒體。而是要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拍攝一些施工現場的圖片,製作一些相關施工過程的動畫或用數碼相機拍攝一些施工流程的錄影,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使學生雖然沒有去工地,就好像身處現場一樣。例如在講到灌注樁幾種方法(即單打法、復打法、反插法)時,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就可以製作成動畫並配以音樂的形式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在娛樂中學會了很多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此種教學方法在該校2009級水工專業學生中投入使用,取得較好的效果。

2.3調整現有的教學體系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課程內容,緊緊圍繞人才培養方案對教學體系進行科學的整合和重構。理論教學形成以九大知識模組為基礎,並按照建築實際施工過程進行合理序化,知識傳授的深度以滿足建築施工一線技術與管理工作需要為度,做到實際、實用、實效,突出應用性,實踐教學。(見圖2)

圖2課程教學體系

2.4教學內容改革

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圍繞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專案經理(預備)等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將“五大員”的職業技能考證內容融入教學內容,按照九大學習模組設定九個學習情境,設計與每一個學習情境和崗位工作任務相匹配的學習任務,達到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充分考慮前後課程內容銜接的基礎上,設計出螺旋提升式的課程內容體系。

2.5實踐教學改革

施工現場是不可缺少的輔助性教學手段,某些學院安排一週的認識實習,使學生有了對建築的感性的認識。但是一週的認識實習,採用的大都是整個班級進入施工現場,技術員講,學生聽的模式。由於人數多,多數學生處於走馬觀花的狀態。筆者認為應該把實訓穿插在教學中,根據課程的內容將較大的實訓專案分解成若干個能在1-2次課能完成的實訓專案,在校內實訓場或者組織學生到現場深入到施工隊來完成。如砌牆,讓學生親自體會砌牆的過程。

另外在《建築施工技術》講課過程中,可以拿一兩套完整的施工圖,讓學生來完成施工平面佈置圖的設計、施工方案的選擇、模板系統設計、鋼筋下料單的編制等內容。既考查了學生識讀建築施工圖紙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設計和繪製相關圖紙的能力。

3結束語

《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教師、教材、教學方法、實訓條件等多個方面。成功的課程改革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而是和所有專業教師的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是分不開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只有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有了良好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才能使學生達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真正實現學生的零距離上崗,也才能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高水準的社會棟樑。

參考文獻

1 湯小凝.淺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J].山西建築,2007,(20).

2 姚欣.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林區教學,2011,(8).

3 周朝國.《建築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科技諮詢,2008,(17).

4 劉志明.高等工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3,(09).

5 柳炳康.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6 李志巨集.就業導向---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J].中國大學教學,2003 ,(1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