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化石吟》學案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5W

教學目標:

中學語文《化石吟》學案設計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律美;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品味詩句中的含義;

3、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方面的興趣,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象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感知內容

(一)

師:《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

學生思考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二)學生聽後可以再自由誦讀,在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1、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2、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3、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三)學生討論明確後,教師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可提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3、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

(1)化石重現了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麼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麼?

(2)作者把化石當作會說話的人,用的是什麼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詩中說化石“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你是怎麼理解的?

4、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5、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影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延伸作業: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