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精選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精選5篇)

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1

孟劍鋒是北京工美集團的一名鏨刻工藝師,他用純銀精雕細琢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之一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從業二十年來,他追求極致,對作品負責,對口碑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於心,這是大國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國製造的品質保障。

純手工國禮 出自我手

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和夫人的國禮中有一件看起來是草藤編織的果盤,裡面有一條柔軟的銀色絲巾,絲巾上的圖案清晰自然,賞心悅目。為了分別作出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光感,孟劍鋒反覆琢磨、試驗,親手製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

追求極致 超越自我

追求極致,這是孟劍鋒給自己提的標準。支撐果盤還需要4箇中國結作為托兒,工藝標準並沒有規定它們必須是手工加工。技師們準備用機械鑄造出來,再焊接到果盤上,但是,鑄造出來的銀絲上有砂眼,儘管極其微小,孟劍鋒心裡卻怎麼也過不去這道坎。在他心目中,沒有瑕疵,並且是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做國禮。

如今,已經是國家高階工藝美術技師的孟劍鋒,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覺得要幹好工藝美術這行還應該懂繪畫,現在有時間就和愛人一起出去寫生、練素描。孟劍鋒說,有一天,他一定會拿出一個像樣的繪畫作品,就像做鏨刻那樣,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極致。

一句話概括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國家高階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

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2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皰。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極致:焊點寬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的噴管上,就有數百根幾毫米的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鳳林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編織在一起,焊縫細到接近頭髮絲,而長度相當於繞一個標準足球場兩週。

專注:為避免失誤 練習十分鐘不眨眼

高鳳林說,在焊接時得緊盯著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如果這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

堅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發動機

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正是這份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以來都堅守在這裡。35年,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動機的助推下,成功飛向太空。這個數字,佔到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總數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專注和堅守創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製離不開眾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落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累積,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專注做一樣東西,創造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可能,高鳳林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3

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組裝工人。

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顧秋亮。

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後,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這8位“國寶”級的“大國工匠”,都是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傑出勞動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們是當今中國千千萬萬一線工人中的一員,他們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萬萬中國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讚歎不已。

他們雖沒有過硬的學歷,也沒有超人的天賦,但他們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鑽研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細節,他們都會全心專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

他們善於從細微處入手,用“螺釘”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尋發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讓人敬畏和感動。

這種執著、堅守、奉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正是當今時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們身上所擁有的那種對工作的無限熱愛、對事業的執著專注、對質量的極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獻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現實展示,是當今時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堅守、執著、熱愛、奉獻.....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詞用在他們身上都不違和,正是有著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4

張冬偉是個80後,但手裡的活兒卻讓老師傅們豎起大拇指。他是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圍護系統車間電焊二組班組長、高階技師,主要從事LNG(液化天然氣)船圍護系統的焊接工作。雖然年紀不大,卻已是個明星工人,所獲獎勵無數:2005年度中央企業職業技能大賽焊工比賽銅獎、2006年第二十屆中國焊接博覽會優秀焊工表演賽一等獎,是當今世界最先進、建造難度最大的45000噸集裝箱滾裝船的建造骨幹工人。

LNG船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為LNG船核心的圍護系統,焊接是重中之重。圍護系統使用的殷瓦大部分為0.7mm厚,殷瓦焊接猶如在鋼板上“繡花”,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耐心和責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對肩上的重擔,張冬偉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培養專注度,潛心研究焊接工藝。為了攻破技術難關,他與技術人員放棄休息時間,日夜埋頭圖紙堆中,潛心鑽研技術突破。最終,他主持的實驗取得成功,得到專利方的認可,並用於LNG船實船生產,收到良好成效。

張冬偉特別注意經驗的積累總結,國內沒有現成的作業標準,他就不斷摸索完善各類焊接工藝,先後參與編寫了多部作業指導書,為提高LNG船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冬偉,是中國廣大“造船工匠”的傑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紅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執著於國家海洋裝備建設的奉獻之歌。

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蹟5

“艾勞模很忙,但只要請教焊接方面的難題,他有求必應。”劉春說。重大專案,身影頻現在國內外不少重大專案建設中,也能找到艾愛國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為湘鋼只研發、生產鋼材,事實上,要承接一個重大專案,焊縫質量同等重要。”華菱湘鋼海工鋼研發工程師脫臣德說,“艾勞模就像一個‘鋼鐵裁縫’,研究的就是如何將不同效能的鋼板完美‘縫合’。”2020年,華菱湘鋼瞄準了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開發專案——流花專案。流花專案的導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強鋼,華菱湘鋼是國內第一家將新研發的高強鋼送去給專案檢驗的鋼廠,艾愛國參與了焊接工藝的研究。然而,在實驗室測試合格的焊縫,到了施工現場,卻是另一回事。艾愛國很著急,接到電話,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鐵到了珠海,在高鐵上一個個核對焊接資料。從珠海站出來已是中午,到施工現場還有1個多小時車程,艾愛國拒絕了先吃中飯的提議,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護面罩,艾愛國趴在鋼板上檢視焊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否做了預熱?預熱溫度是多少?電流、電壓情況……觀察記錄完整後,他和現場工程師坐下來一一分析,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優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藝。現場工程師隱隱意識到,來的這個老頭,也許是一位“技術大神”,試探著說了句:“我們焊別的材料時,焊材消耗大……”“走,去現場看看!”艾愛國立馬起身,幾步蹬上鐵架,“順手”解決了這個重大工程的另一個焊接難題。最終,湘鋼的鋼材和焊接工藝,通過了各方試驗,獨家拿下了流花專案2.6萬噸高強鋼訂單。然而,想找到艾愛國參與重大專案的憑證,並不容易。曾有人找艾愛國要當年報道過他的報紙、照片存檔,艾愛國灑脫地說:“我哪裡還有那些東西,全部丟掉了!”徒弟們拿他也沒辦法,他們深知,在師傅心中,成績只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才是下一個目標。

“艾勞模”無私奉獻、樂於助人、善學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內而發,感染著身邊一群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個“艾勞模”勢必要帶出一批“愛勞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