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2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路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路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電路教學反思1

教後記本節教學,比較好的方面有:整個教學流程清晰流暢;複習引入承上啟下,匯入自然;畫圖規範;探究實驗的流程清晰明確;對學生的認知遞進把握較好,先引領學生探究“串聯電壓規律”各環節,再放手給學生自主探究“並聯電壓規律”,學生過渡自然;課件設計合理,利用白板連線實物圖直觀生動,便於理解,效果較好;練習題和拓展提升內容難度適宜,能緊扣本節主題,達標程度較高。

反思本節教學,不足之處有: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應當讓做得快的小組幫助慢的小組,並在小組之間交流資料,得到更客觀的結論;對實驗操作要有時間限制,應對學生是否做完實驗進行點評;應對實驗中的誤差進行分析,才更符合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實驗結束後,留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不足,應多讓幾個小組彙報他們得出的結論,然後再彙總;與學生交流溝通不夠充分;板書內容偏少,應加入兩個結論,不能只在課件上出示結論。

實驗探究課更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對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都應重視,才能更好地體現出新課標的要求。

電路教學反思2

(一)優點

1、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探究,體現科學學科特點,突出學生的地位。

如要研究串聯電路的特點,課本上是直接給出一個電路圖,是一種被動的實驗方式。在設計中,沒有采用直接呈現的方式,而是啟發學生怎樣去研究串聯?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量?用什麼儀表去測量這些量?應該怎樣設計電路圖來做實驗?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變被動為主動。探究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資訊,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本節課的重點不在實驗的操作,而是掌握實驗的方法。為了增強可見性和節約時間,本人利用“電路實物圖連線仿鎮軟體”,通過投影儀,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整個連線的過程。

3、重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發、引導學生先從巨集觀上提出研究串、並聯電路總體思路,設計總體方案,,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活化重組,有機組合形成相互聯絡的知識結構,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向能力轉化。通過分析實驗資料,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嘗試用數學語言和文字語言概括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

4、注重課堂的及時反饋,做到一個知識點一個小練習,切實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遺憾

1、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關注不夠。在課堂教學中,追求過程的順暢而往往把回答和討論問題的機會給成績較好的同學,使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沒有完全參與到課堂中,導致他們知識上的漏洞。今後教學中,應關注每一個同學。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這樣就能極大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真正做到全員發展,落實新課改精神。

2、課堂中,有一偶發事件處理不夠恰當。在提問學生串聯電路中的三處電流I1,I2,I3時,有一同學電流資料明顯比別人偏大很多。當時我根據這個學生平時做事不夠認真,便不假思索地斷定他的實驗資料有誤。經課後反思,很不妥當。做實驗時,資料出入問題是經常碰到的事,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分析其原因。像他的資料很可能是電源電壓過大,又或電流表讀數已經不準。

3、課堂時間仍顯過緊,導致有些部分速度過快,不利於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掌握。

電路教學反思3

電路對於國中生而言熟悉又神祕,本節課又是電學的開篇,是學生學習電路的基礎。所以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電路的組成和電路的狀態,以及學會畫規範的簡單電路圖。在上課前我先用幾張西湖的夜景圖引入,使學生具有親切感,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一上課我就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電路連線活動,讓學生感知、領略電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嘗試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接著我從學生連線好的電路開始逐步認識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的作用。再由學生連線的電路講解電路的兩種狀態和通過視訊講解短路。再圍繞學生連線好電路圖,引出元件符號。在課堂中我讓學生先自己畫電路元件符號,並由學生自己進行評估,使得課堂教學推向高潮,趁學生情緒還很高時馬上又讓學生學著畫電路圖,一氣合成。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總而言之,我在本課中儘量採用小組合作、代表發言、相互評估等共同構建學習的主體,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知識和能力在探索中得到統一,並獲得一定的研究科學的方法。

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好,教學目標得到較好的實現,學生活動積極、有序。以下幾點覺得是成功的特別:

1、學生自己畫元件符號然後小組評估時候,既有自評又有他評,充分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2、學生對生活中的用語和科學用語容易混淆,如:生活中的“開燈”和“關燈”,對應的科學用語卻是:開關的“閉合”和“斷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說法能及時糾正,引導學生使用規範的科學語言。

3、先讓學生自己畫電路圖,充分暴露出學生畫的錯誤,然後選取一些典型的錯誤來投影出來,同時讓學生自己總結畫電路圖的注意點,增強學生記憶。

這節課上下來的不足之處:

1、學生一開始連線好的電路沒有及時評價和充分利用。

2、在講解開關時沒有強調在連線電路前要斷開和連線成功後要及時斷開,沒有強調節約用電的意識

3、學生在畫電路圖時,還是有些學生不規範,不用作圖工具。

4、在和學生比賽畫電路圖時最好先說明比賽規則,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更大等。

電路教學反思4

本節《電流和電路》是電學的開篇,是學生學習電路的基礎。因而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節課的重點落在認識電流,知道電流的形成及其條件,知道電流方向的規定;電路的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學會畫規範的簡單的電路圖。本節課,本人認為課堂教學效果較好,學生的學習興致也比較高,課堂教學目標得到較好的實現。然而,對於最後一個重點(簡單電路圖的畫法)掌握的不夠熟練,需在後繼的教學中加強訓練。經過反思和探討:本節的這部分內容屬於學生初步接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應該在教師的示範下,引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獨立完成,逐步熟練掌握。

一、教學思路清晰

從電路的連線到電流的認識再到電路的組成最後到電路圖。整個過程各個環節過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說萬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華麗的措辭,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學思路清晰可以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物理思想。

二、讓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從生活走向物理,並通過讓學生經歷對簡單電路的連線活動,目的在與讓學生感知、領略電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嘗試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同時也達到了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

3.避免學生以為學生內容簡單而掉以輕心;

4.讓學生在探索並解決問題過程中,體味成功的快樂。

關於 “電流”“自由電子”“電能”等過去需要兩三節課才能講清楚的知識,教材中只是簡略帶過,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用一個簡單的動畫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即可,所以不必要做進一步解析。學習畫電路圖的時候,畫電路圖的規範要求比較複雜,編易記的口訣:“導線橫平豎直,圖形呈矩形。元件分佈均勻,不畫拐角處。”學生覺得念得順口,相應的畫圖要點也記住了。

三、物理聯絡生活

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電路元件,使學生充分體現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電路教學反思5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個環節,我先講解了電池盒、小燈座的結構和用法,指導學生認識了電池盒、小燈座後再連線一個簡單電路,學生很快就能連線一個正確的、完整的電路。電池盒、小燈座都有現成的導線連線點,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將導線插到各個連線點就可以了。學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個教學任務,並畫出了簡單電路圖。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線方式: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線。(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為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線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接著我又聯絡班級的日光燈使用方法解說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優點和缺點。並聯電路可以分別控制、節能環保,但連線繁瑣;串聯電路可以統一控制、連線方便,但可能出現不必要的電能浪費。學生學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舉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個房間的電路是並聯電路;同一個吊燈中的很多燈泡,客廳中的某組裝飾光源,這些是串聯電路。

課後回想這兩個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為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另外,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情。所以只要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將課設計到位,引導到位,學生一定會帶給你更大的驚喜。

電路教學反思6

今天在大信學校進行試教,總體效果不錯,不過有一點讓我出乎意料:我上課用同樣的一句話,中心國小和大信學校的學生的理解卻不一樣。今天這節課可真的是給我自己上了一節很好的語言教育課呀。

情況是這樣的:在完成挑戰一:“點亮1個燈泡”這個活動後,我緊接著向同學們強調挑戰二的任務是:“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明確了相關要求後,學生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第二個挑戰。

活動剛開展1分鐘,在下面巡視的我一下傻了眼:所有同學都很認真在做實驗,可是絕大對數的小組卻沒有按照我的意圖來開展,而是好像4個人分成了2個小組,每2個人拿著1節電池2條導線和1個燈泡在重複著挑戰一的實驗。這種情況在之前的試教從來沒有出現過。

情急之下,我只好逐個小組的和學生說應該是把2個燈泡連線在同一個電路里……

最後,在我的補救措施下,學生們完成了實驗,可是也因此,下課鈴響了,而我還沒有講完內容。

課後,我把這個意外和科組老師說了,自己也靜靜地反思了一下。其實原因就出在我說的話還不夠明確。 “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按照我的意圖更準確的表達是:“在同一個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之前在中心國小的試教基本上沒有出現這次的現象,只能歸結為運氣好了。而一節好課可不是靠運氣的。

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地總結出:科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

科學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簡潔。所謂準確,就是要達到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簡潔,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睛,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知識一道帶進去。

在教研的時候,蘇老師也提到:教師應該用盡量少的語言,準確地說明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這也有利於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叫四年級時,發現:四年級學生對“聞氣味”與“嘗味道”容易混淆,有的學生說,“我聞到媽媽做菜的味道,好香啊!”他就向學生講解二者的區別,並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和舌頭,分別說明它們的功能,然後及時舉例:“八月桂花香”,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到桂花的香味嗎?舌頭能夠聞到嗎?我們吃飯時,舌頭能夠嚐到菜餚的味道嗎?鼻子能夠嚐到嗎?有學生髮言說,“我在電視裡聽到有的主持人說‘聞到了味道’。今天,我知道他說錯了。”他及時表揚他肯動腦筋,學得靈活。

一節好課是由無數嚴密的細節組成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一句話也會讓一節好課大打折扣。這是我這次試教最大的收穫。

電路教學反思7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是教科版四年科學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七課內容。很多生活電器其實外表眼花繚亂,但是不管多麼複雜的用電器,其原理都是由一些簡單的電路通過不同的連線方式組合而成的。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了連線簡單電路並能夠使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哪一部分出現了問題,這對於本課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將繼續使用電路檢測器來探究接線盒內部的電路連線情況,並探究不同的電路連線對於小燈泡亮度的影響。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我從中收穫了很多,總結如下:

一、讓學生動手操作勝於教師單純講解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弄明白接線盒內的電路是怎樣連線的,必須讓學生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時候,學生自然會想到以前用過的電路檢測器。但是具體怎樣檢測,就要求實驗小組的同學們事先做好分工合作,記錄員、操作員、監督員、總結員各司其職,才能把實驗完美完成。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記憶深刻,而且更能夠應用於實踐中去。教師一味的枯燥講解,學生不但不容易弄懂,而且還會產生厭煩心理,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學會對比,從差異中找原因

在學習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時,要求實驗小組的成員要認真觀察這兩種電路的不同連線方法。活動1是兩節電池的不同連線方法。活動2是兩個小燈泡的不同連線方法。發給學生足夠的工具材料,讓生動手去親自連線,看看能有幾種不同的連線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在不同的連線方法中,你有什麼發現?小燈泡的亮度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觀察後展開充分的討論,從而進一步瞭解了這兩種電路連線的異同。

本課教學中也有缺憾,學生準備的電池並不是暫新的,這對實驗的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外,學生課堂氣氛太不活躍,整節課顯得很沉悶,這些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電路教學反思8

也許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情。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線方式:

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線。(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為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

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線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課後回想這一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為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電路教學反思9

通過這次公開課,在教學方面,我成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東西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後,在教學上,我會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每節課儘量做到盡善盡美。在這次公開課中,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讓我對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從這次課中,我有很大感觸,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

平時我們面對的物件是職業中學的學生,他們基礎較差,不管是理解領悟能力還是動手操作能力都較為薄弱。所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不能將普通中學那種教學模式套用到我們的學生中去。首先,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適的選擇,做到在抓住重、難點知識點的同時,也要將知識的複雜簡單化,以便學生容易理解。例外:在課堂上要注意調動學生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在我的這次課中,我採用溫故而知新以及從生活事例匯入新課,學生一開始就提起注意,也很快參與到課堂中來;對舊知識的複習,既可以對舊知識的鞏固,提高師生互動,增強了師生互動交流程度,又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教學空間。

二、教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在課堂上,如果只是機械地將教材內容“填鴨”般地傳授給學生,學生會感覺很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將教材深入領悟、在對有關資料全面的佔有和篩選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加工製作,形成層次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達到教學內容設計最優化,便於學生學習掌握。

三、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

通常情況下,我在備課時,都會注意每個環節的分配時間。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有時由於突發情況或學生對內容的接受程度、師生互動環節等都會影響到時間的分佈,這就與備課思路矛盾起來。就好象這次上課中,本來事前安排好的練習,如果讓學生全部完成,時間就剛好,當由於中間的一些突發情況,導致自己一時忘記,所以最後還多出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從這次教學中,我總結出:平時我們在備課時,不但要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深入地瞭解,講其重難點部分需細說,瞭解部分可以略帶而過,從而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並根據實際課堂操作情況,及時對時間分配做出調整。

電路教學反思10

《探測暗盒裡的電路》是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中的第三課。本節課緊緊圍繞檢測暗盒裡的電路這一活動展開,首先從暗盒中是什麼入手,在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後,與學生共同思考、探測暗盒中可能是一個電珠或一節電池或一段導線,怎麼來進行檢測呢?之後給出檢測方法,要使用檢測器從而推斷是暗盒中的電學元件到底是什麼?提出判斷簡單暗盒的方法後,再探測複雜一點的有ABCD四點暗盒,讓學生學會分析、判斷,從而學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檢測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學生解暗盒的一種方法、一種思想,學會藉助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做到了精煉,而且起到了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還體現了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讓學生討論方法,設計實驗記錄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電路教學反思11

科學的本質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究。在《國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標準》要求通過科學探究,是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因此,探究教學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本人在此結合《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規律》這堂課的教學實際就探究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探究教學要注重問題性

問題不僅是是科學探究的出發點,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因為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的和形式的。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提出“串、並聯電路中電流有什麼規律”的問題後,引起了學生極大地興趣,激起了學生極大的探究慾望,就此問題學生還做出了多種猜想。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出現了諸如電流表反向偏轉和燈泡不亮等問題。學生在發現和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有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探究興趣,而且也促使學生深入地去思考和體驗。因此,能否提出對學生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科學探究的關鍵。因為問題意識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積極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所以說,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探究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探究教學要注重過程性

學生的學生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接受學習重結論、輕過程。而在發現學習中,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發現學習則是結論和過程並重。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並且學生有可能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像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和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學生在“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規律”的實驗中,有的學生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沒有得出完整的結論。但是,在這個探究過程中一方面充分暴露了學生的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及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和創新成果。所以,眼前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的。正因為如此,探究教學要強調過程,強調學生獲得新知的經歷和體驗。

三、探究教學要注重開放性

本人認為探究教學的開放性,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實現學習目標的開放。科學探究應注重知識與技能的獲得,更要注重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學習目標就很廣泛:一要讓學生達到“得出串、並聯電路中電流規律”的知識目標和“正確使用電流表”的技能目標;二要讓學生達到親身體驗“提出問題!

電路教學反思12

通過實驗我們認識到,將嘗試教學理論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有利於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活動課的相互結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知識領域、發展個性、培養創造能力;有利於增強參與競爭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如何將此理論全面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將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究。

這種教學過程特別強調嘗試練習(嘗試過程)也就是說物理教學不是讓學生去“讀”科學而是“做”科學。這樣,傳統教學的“教材中心”讓位於“嘗試過程”,教師中心讓位於學生嘗試,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從提出問題、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直至獲得結論的探索過程,像物理學家那樣思考物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電路教學反思13

每一次教學只要精心準備、用心執教,總會有著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學生為本,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新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的重點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本著這一目的,我提供分層次的材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2、環節間的巧妙過渡、緊密的銜接。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從問題的引入、探究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活動時的調控都能夠自然、巧妙、精密,讓學生不會感覺到緊緊被牽引,而是自然跟著去做,期待著繼續前行。

這節課上完,感覺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繼續改進。

1、沒有充分發揮實物展臺的作用。只是就學生所畫的電路圖進行展示,其實完全可以將學生所連線的實物圖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學習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展示學生作品時方法欠妥當。如果能夠先展示正確的連線方法,讓連線錯誤的學生“自行發現”、“自行糾錯”效果會更好,同時還可以保護學生探究的慾望。

3、拓展活動應留充足的時間。嘗試“用一節電池點亮兩個燈泡”因時間已下課,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組甚至沒有沒做出來,所以活動既然已經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嘗試,這樣學生才能有所收穫,活動也不會流於形式。

總而言之,潛心專研,盡心盡力去備課、上課,積極做出深刻的反思,總會讓課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驚喜,少一分遺憾。

電路教學反思14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材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裡面是怎樣連線的,相當於解暗箱。二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並聯與串聯電路在連線方法上的本質不同。鑑於我校四年級學生比較多動,上課時總需要一定的時間約束紀律,再加上這兩部分內容在本質上沒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安排兩課時教學。

一、裡面是怎樣連線的

材料要求是每組有2個四接線柱的接線盒,由於材料限制,實驗室只有12個四頭接線盒和12個六頭接線盒,因此為每組學生準備了1個四頭接線盒和1個六頭接線盒。 活動分兩塊。第一塊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觀察1個六頭接線盒,告訴學生其中兩個接線頭用導線連線在一起,是哪兩個接線頭連在一起呢?你們在不開啟盒子的情況下準備怎麼做?在學生確認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後,再讓學生說出所有的檢測可能,學生在數學中已學過基礎的排列組合,因此能比較快的列出所有的檢測路線。接著讓學生小組檢測,老師做記錄,共同推斷裡面的怎麼連線的。再開啟盒子,讓學生看看裡面是怎麼連線的。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盒子外面和內部的關係,為後面的檢測活動做鋪墊。 第二塊活動是出示一個四頭接線盒,讓學生小組進行檢測和記錄,然後小組討論推測內部是如何連線的,將推測結果進行畫一畫。然後小組進行彙報,說出理由。這一活動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只做引導。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推測依據充分,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是確定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從學生作業中看出,95%的學生掌握得較好。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

由於第3課簡單電路中學生已對兩個燈泡的不同連線方式已有了解,因此在第一塊活動中就是讓學生用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進行連線,再現燈泡的兩種連線方式,發現燈泡串聯時暗,並聯時亮。讓學生分析原因。再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原因。第二塊活動是讓學生用兩節電池和一個燈泡進行連線,發現電池串聯時燈泡亮,電池並聯時燈泡暗。先讓學生來分析原因,再通過教師講解明白原因。 第三塊活動是進行應用,一是給2個小燈泡、2節電池、5根導線,讓學生接亮最亮的電路,並分析原因;二是分析教室裡的電燈、電風扇是通過哪種方式的。

電路教學反思15

課題選擇背景

隨著普通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大力推進,必然引起一場學習物理方式的深刻變革。新課標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有助於學生繼續學習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瞭解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與熱情;認識物理學對科技的進步”。如何構建具有“探究性的學習、問題式的教學、合作化的課堂”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能真正瞭解自然科學探究的含義,是每一位物理老師的責任。隨著網路的普及,藉助網路環境開展物理教學,可以將傳統教學和現代資訊科技有效結合起來,建構適合學習活動開展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利用網路資源豐富、可共享、互動性強等優勢,結合物理學科自身特點和優勢,使學生在網路環境下,帶著物理問題,提出假設與猜想,並對問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後基於問題解決的方式,培養學生主動的探究、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

教材及教學物件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教學物件分析: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二冊(必修加選修)第十四章第六節的內容。其主要教學內容有兩部分: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1、學生接受電動勢這個概念是掌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關鍵和基礎.但是電動勢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涉及的知識面較廣,要使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難的..新教材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滿足後續知識的需要,簡化了電動勢的教學,其基本內容有下列兩方面:一個是電源電動勢是由電源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它表徵了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另一個是電源電動勢的值可用電壓表測出——電源電動勢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在閉合電路裡,電源電動勢等於內、外電壓之和.教材提出電動勢這個概念,但沒有給電動勢下定義,只是講它“等於”什麼。

2、路端電壓U與外電阻R的關係,是一個難點.演示實驗由學生自己通過模擬實驗記錄資料並指導學生得出規律,使學生有明確的感性認識,同時這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二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及U隨R變化的規律

2、難點:

(1)、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討論電路中的路端電壓、電流強度隨外電阻變化的關係

(2)、應用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電動勢的定義.

2、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義,並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

3、知道電源的電動勢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電源的電動勢等於內、外電路上電勢降落之和.

4、理解路端電壓與電流(或外電阻)的關係,知道這種關係的公式表達和圖線表達,並能用來分析、計算有關問題.

5、理解閉合電路的功率表達式.

6、理解閉合電路中能量轉化的情況.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會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分析外電壓隨外電阻變化規律

2、理解路端電壓與電流(或外電阻)的關係,知道這種關係的公式表達和圖線表達,並能用來分析、計算有關問題.

3、通過用公式、影象分析外電壓隨外電阻改變規律,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問題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外電阻改變引起電流、電壓的變化,樹立學生普遍聯絡觀點

2、通過分析外電壓變化原因,瞭解內因與外因關係

3、通過對閉合電路的分析計算,培養學生能量守恆思想

4、知道用能量的觀點說明電動勢的意義

設計思路

本課一改傳統由教師做演示實驗,得出資料學生分析並討論出規律的教法,而是以“課前自學——提出問題——通過模擬實驗自主探究——協作交流——探究本質——總結規律——解決問題”為指導,課節內容以網頁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層次進入不同的網頁進行自主探究。同時亦使老師做到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

具體設計思路:1、通過一個演示實驗給學生留下一個疑問,學生自己在做模擬實驗的時候,思考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2、引導學生認識電路。3、提出目的,學生自己通過模擬實驗,通過改變外電阻阻值、內電阻阻值和電源電動勢,記錄電流等資料,將資料記錄在表格中,通過對資料分析探究什麼是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4、學生利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來解釋演示實驗現象。5、對知識的一種拓展和應用。

教學過程

(一)設定猜想、實驗論證,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向學生展示平時生活中常用的1號、3號、5號乾電池、蓄電池、電源,乾電池上註明1.5V,蓄電池上標明2.0V,電源上標明15V,用伏特表測電池兩側可以直接測出分別為1.5V、2.0V、15V,再出示一個普通手電筒上的小燈泡。

實物演示實驗:將小燈泡與2.0V的蓄電池相接,請學生觀察燈的亮度——正常發光,已很亮。

提問:如果將這個燈泡與標明為15V的電源相接,我們可以猜想一下,小燈泡會怎樣?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可能會回答:小燈會被燒燬,或即使不燒燬也會比接3V電源時亮得多,也有可能和接2.0V的一樣。

演示實驗:將小燈接在15V電源上,結果是:小燈與15V電源相接時不但沒有燒燬,亮度反而比接2.0V電源時暗一些。與學生猜想結果大相徑庭。

要圓滿解釋上述現象就要用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請同學們在模擬實驗中觀察剛才演示實驗的現象,思考:電燈亮度不同主要是因為哪個或哪些物理量不同?這種現象是怎樣產生的?

(二)、新課教學

1、電動勢

(1)電動勢:我們發現乾電池、蓄電池等兩端的電壓是不相同的,其實這兩端電壓是由電源本身的性質決定,同種電源兩極間電壓相同,不同種電源兩極間電壓不同。我們引入電動勢這個概念來表徵電源的這種特性。

(2)電動勢E的物理意義:是描述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本領大小的物理量。其值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

2、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1)認識電路:引導學生觀察教學網頁中的實驗電路,瞭解閉合電路和分電路;內電路和外電路。知道電源外部電流流向和電源內部電流流向。

(2)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學生在模擬實驗中,可以在電阻元件上單擊右鍵,選擇“屬性”改變電阻值,閉合開關,將電動勢、電流和電阻關係記錄在下表中,

物理量

序號電源電動勢E(V)電流I(A)外電阻R(Ω)內電阻r(Ω)關係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對資料進行分析,得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I=

3、路端電壓U跟負載R的關係

(1)、演示實驗中電燈亮與暗的實質是什麼?

電燈作為負載(即用電器),其亮度主要看加在負載上的“有效”電壓即路端電壓U,在負載正常工作情況下,U大,則燈的亮度高,U小,則亮度低。而如圖所示,將電燈換成可變電阻R,改變外電路R,路端電壓U跟負載R有什麼關係呢?

(2)、分析討論U隨R變化的規律

對於同一個電源,一般情況下其電動勢E和內阻r是不變的,當外電阻R變化的時候,請同學們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引導學生從理論上來討論U的變化規律。當R增大時,有I減小,I、R都是變數,在沒有給出I、R具體資料的情況下,單純利用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U=IR來判斷U的變化是很困難的。但在閉合電路中,內、外電壓通過關係式E=U+U'是聯絡在一起的,而E是常量。因為U'=Ir(r為常量),我們發現U'的變化是很容易判定的,完全可以先判定U'的變化,再根據E=U+U'進而確定U的變化。

模擬實驗:在模擬實驗下進行測試,驗證上述推論的正確性。根據表格進行探究。

物理量

序號外電阻R電流I內電壓U'外電壓U

1增大111

2減小111

(3)、討論兩種特殊情況

①.短路:R=0,I=,U'=E,U=0

說明:短路時電流取決於E、r,一般情況下r很小,故短路時電流很大,由於電流的熱效應,常會燒壞電源甚至引起火災。

模擬實驗:演示短路時保險絲熔斷的現象及如何排除故障,恢復電路的正常工作。

②.斷路:R→∞,I=0,U'=0,U=E

伏特表測電動勢的原理,主要是伏特表內阻大,測出的資料略小於E。

(三)探究演示實驗中燈泡亮度不同的實質

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電源本身具有內阻,其電路中電流I=E/(R+r),所以,當閉合電路電源電動勢大的時候,由於r值的不同,兩個電路的I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E大的電流就大,所以出現燈泡亮度不同的現象。學生可以通過在實驗裡新增伏特表和電流表進行測量,並利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可以計算出這兩個不同電源6V和12V的內阻r是多少,從而可以知道這兩個電路中流過相同燈泡的電流I的大小。

教學反思

本課在網路環境下開展教學活動,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如何指引學生一起完成這節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掌握物理思維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本課重點即定律的內容不是老師強加到學生腦中,而是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況下學到知識,因此教師設計教學一定要符合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猜想——實驗——驗證”嚴密的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能力。

2、本課教學中用到較多的模擬實驗,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實際操作中的用電安全問題。安全的模擬實驗可充分發掘學生的好動性、探知性,用學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個性,並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時通過模擬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生活用電安全意識。

3、本課教學能充分聯絡生活實際,培養了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如為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安裝保險絲;生活用電中電燈的亮度問題等。

4、本課教學能構建有效的網路環境,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權。網路環境設定任務,通過人機互動,學生有選擇的開展學習,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完成教學內容。學生還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層次將課堂內未完成的內容拓展到課外,作到課題學習和課外思考的互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