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團體輔導方案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論文摘要:本文基於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特質和文化背景,綜合運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理論、團體輔導理論,設計出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方案,以提高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從而增強其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發展能力。

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團體輔導方案論文

論文關鍵詞: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方案

  一、方案設計的提出

大學生就業難.是當今社會不爭的現實。而其中的一個特定群體——少數民族大學生,當其脫離其母文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到社會主流的漢文化中進行跨文化就業時,由於其客觀存在的經濟、文化、教育、社會資源等方面的差距,就業更顯艱難。關注大學生就業,在當今和諧的語境下,更應當關注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

所謂職業決策自我效~,(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mca.cy),是指決策者對自身成功完成職業決策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程度。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瞭解職業生涯行為的重要指標,掌管和監控著職業生涯認知與職業生涯行為的發展歷程,是個人達成職業生涯目標的關鍵因素。因此,只有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才能增強其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發展能力。從根本上幫助其成功就業。

實踐證明.團體輔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大學生生涯輔導方式.它在歐美髮達國家和我國的港臺地區均得到廣泛的應用。但要最大限度發揮團體輔導的功能,就必須設計出一個科學的團體輔導方案。所謂團體輔導方案設計,是指運用團體輔導理論,有系統地將一系列活動加以設計、組織、規劃,以便領導者帶領團體成員在團體內活動.達成團體輔導的功能與目標…。本文基於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特質和文化背景,嘗試運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理論、團體輔導理論.設計出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方案。

  二、方案設計的理論依據

方案的設計必須基於一定的理論。本方案設計的理論依據主要是金茲伯格(Ginzberg)、舒伯(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以及人本主義、社會學習等團體輔導理論。

金茲伯格、舒伯生涯發展理論認為,職業發展是一個與人的身心發展相一致的過程。應該用動態的觀點來看待一個人的生涯選擇歷程。生涯輔導的基本假設是:生涯發展是一個終生的過程,職業生涯輔導應該依據個人在一生中各階段的需求而設計舒伯認為,生涯發展可分為5個階段:成長階段(出生到十四、五歲)、探索階段(十五到二十四歲)、建立階段(二十五到四十四歲)、維持階段(四十五到六十四歲)和衰退階段(六十五歲以上)。每一階段都有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需要達到一定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準,而且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係到後一階段的發展。一個人的大學階段正處在生涯發展的探索階段。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並實現職業偏好。這就需要大學生通過學校的學習,參與各種型別的輔導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對自我個性特點、素質、能力,以及職業內外環境,進行詳細的瞭解與分析,從而選擇職業目標,制訂職業規劃,完成本階段的發展任務。本方案的設計,正是根據大學生生涯發展的階段性需要,緊緊圍繞大學生的階段發展任務而展開.從而促進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切實提高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

人本主義理論是1940年由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創立的一種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方法發展而來的.理論。該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只要創造一種最優化的心理氣氛,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的自我理解和改變其對自己、對他人看法的可能性;人都有一種以積極的、建設性的態度發展自我的傾向,並能表現出自我指導的行為方式。羅傑斯認為.自我實現是人格結構中唯一的動機,團體輔導應是非指導的,著重鼓勵及激發這種動機,促進團體成員的成長。本方案的設計堅持人本主義的非指導性原則,通過設計營造出一種安全的氣氛,相信每個少數民族大學生能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並通過設計儘可能多的催化活動.讓成員勇敢地自我開放.學會如何傾聽自我、發現自我、信任自我、激勵自我、實現自我。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LeanringTheory)是一種在刺激——反應學習原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理論。該理論的重點是人類的學習主要是依靠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觀察)的學習。它強調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不僅受直接經驗的影響,也受間接經驗的影響;強調行為與環境的互動作用;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強調觀察學習;強調自我調節過程。此理論認為,人們通常是通過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模仿來學習並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本方案根椐社會學習理論的原理,設計時注重提供更多機會.增加成員的直接經驗的學習和問接經驗(觀察)的學習,鼓勵成員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三、方案設計的因素考量

1.團體目標的考量

本方案設計的目標是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Betz和Taylor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可操作性定義確定為:個體對自身完成準確自知、收集職業資訊、目標定向、制定計劃、問題解決五項任務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具體包括五個部分:一是瞭解自己能力、職業興趣、與職業有關的需要和價值。以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自我評價能力;二是獲得職業資訊的能力;三是將個人屬性與工作特點進行匹配的目標篩選能力;四是作出職業決策後,對決策實施職業規劃的能力;五是解決或應付在職業決策過程中所遇到問題或障礙的能力。本方案圍繞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五個維度——自我評價、收集資訊、選擇目標、制訂規劃、問題解決進行設計。共分8個單元,分別是“萍水相逢”、“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與職業”、“美麗目標”、“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來不是夢”和“笑迎未來”。再針對每個單元。設計出不同的活動內容和家庭作業。

2.達成團體目標的途徑考量

班杜拉認為,提高個體自我效能有四種途徑,即親身體驗、替代學習、言語說服和情緒喚醒。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的一種。因此,其提高遵循上述四種途徑。

對於親身體驗,班杜拉認為,個體行為的成敗經驗,作為一種直接經驗是個體在習得與操作中的親身經歷。這些經驗是獲得自我效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徑,最大限度地影響自我效能的形成。本方案設計了“我的成功”、“20個我”、“他人眼中的我”等活動,讓個體回憶以往的成功經歷,總結自身的成功經驗,挖掘自身的優點。增強自信心。

對於替代學習.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許多經驗來自於觀察他人所獲得的間接經驗,個體首先通過社會比較過程判斷他人能力的高低,然後通過資訊提供過程進行觀察.從他人的成功操作中獲取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本方案設計了“畢業生訪談”,通過安排與團體成員同一專業、已在社會較為成功就業的畢業生回校與其面對面交流.與團體成員共同分享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得失成敗,為團體成員提供一次很好的替代學習機會。另外,本方案設計強調分享,在輔導中,提供大量替代性學習的機會,強化成員“他行,我也行”意識,進而開始模仿他人的積極行動。

對於言語說服.班杜拉認為.個體擁有一定的言語說服和各類社會性影響的綜合能力.包括說服性的建議勸告、解釋和自我規勸。一個充滿鼓勵、信任的外部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本方案設計了“熱椅(優點轟炸)”活動,讓每一個成員輪流坐在一張椅子上,面對大家,其他成員輪流大聲說出他的優點,讓每個成員在大家的言語肯定中強化自我意識。充分體驗被尊重、被誇獎的感受,在讚美與信任的氛圍中重塑自我形象。

對於情緒喚醒,班杜拉認為,個體的情緒有力影響著自我效能,當個體情緒經常處於消極狀態時,則他們的自我效能會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當個體情緒經常處於積極狀態時,則他們的自我效能會不斷提升,總體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本方案設計了“樂隊總指揮”、“個人演唱會”活動,讓成員設想自己是一位傑出的指揮家或歌唱家,在激昂、催人奮進的音樂聲中喚起自身積極的情緒體驗。設計了“生涯狂想曲”、“水晶球”活動,讓每位成員暢想自我職業成功的美好場景,喚起他們對成功人生的積極情緒體驗。讓他們相信,只要有夢想,只要有努力,人生就有無限發展的可能。

3.團體成員的民族特性考量

少數民族大學生多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其成長有著獨特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心理背景。與漢族大學生相比,其民族特性主要表現為:

一是思想較為保守,觀念較為落後。主要是因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地處偏遠,經濟較為落後,資訊相對滯後,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少數民族學生一旦身處思想開放、資訊活躍、文化多元的大學環境,思想、觀念難免落伍。本方案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生涯拍賣”、“墓誌銘”活動,目的是通過人生觀、價值觀的討論與碰撞,引導他們開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代共脈搏。

二是自我較為封閉,不懂得開放自我,缺乏與人溝通的願望與能力。本方案有針對性地設計了“20個我”、“別人眼中的我”、“SWOT自我分析”、“面具臉”活動,目標促進成員自我開放,坦露自我,瞭解自我。設計了“同心圓”、“棒打薄情郎”活動,讓成員學習與人溝通。瞭解和接納他人。

三是自信心較為缺乏。主要表現為自我評價不高,底氣不足,對生涯發展較為擔憂,情緒容易焦慮等。本方案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我的成功”、“天生我才”、“目光炯炯”、“生涯狂想曲”活動,協助成員瞭解自我長處,學會肯定自我、欣賞自我,珍惜自我潛能,激發他們對未來的信心。設計了“熱椅”活動,通過成員相互肯定,強化信心。設計了“微笑訓練”、“形體訓練”活動,從行動上培養成員自信心。

四是行動力不足。主要表現為安於現狀,裹足不前,不願改變自己,瞻前顧後,小心翼翼,不敢放開手腳、大膽嘗試等。本方案設計了“美麗目標”、“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來不是夢”和“笑迎未來”四個單元的內容.就是促使團體成員對自我生涯發展進行系統的規劃,制訂明確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鼓勵成員通過實際行動大膽改變自我、實現自我。

  四、方案設計的內容

1.團體名稱與性質: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提高。屬於結構式、發展性團體。

2.團體輔導目標: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

3.團體輔導物件:少數民族大學生,新生更合適。

4.團體規模:l0一16人。

5.團體地點:團體輔導室或抗干擾性較好的教室。

6.活動時間及頻率:共8次,每週一次,每次120分鐘左右。

7.領導者:心理輔導工作者.有一定個案諮詢和團體輔導工作經驗。助手l人。

8.理論基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理論、金茲伯格以及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馬斯洛人本主義理論、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9.團體評鑑:本方案採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團體活動效果評估表、成員滿意度問卷等團體評鑑方式,以“團體內”評價及“自我”評價為主要評估向度。

10.團體活動設計(見表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