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通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5W

認知心理學1

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

認知心理學(通用)

①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對記憶進行分類的方案,其中一個分類方案就是把記憶分為陳述性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在我們的一生中,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許多事實。例如,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等等。我們還儲存了許許多多關於過去經歷或事件的記憶。例如,早餐我喝了牛奶,昨天我聽了一個令人興奮的講座等等。這種對事實、事件以及它們間相互關係的記憶被稱為陳述性記憶。

②非陳述性記憶又可進一步分為多種型別。第一類非陳述性記憶是由非聯合型學習(習慣化和敏感化)形成的記憶。第二類非陳述性記憶被稱為啟動效應的記憶,它指的是:如果你在某一場合無意識地看見或聽見過某一刺激的事,這一刺激以後再次出現時,你辨認出它的速度會明顯加快。第三類非陳述性記憶是聯合型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式條件反射)形成的記憶。第四類非陳述性記憶被稱為程式性記憶。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學習一些運動技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行為習慣。例如,我們學習彈鋼琴、騎自行車、繫鞋帶等等。這些關於技巧或習慣的記憶就是程式性記憶。

③陳述性記憶與非陳述性記憶的第一個明顯區別是:我們通常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回憶獲取陳述性記憶,可以用語言來描述被記憶的內容,而非陳述性記憶則不行。但是,不通過有意識的回憶,我們照樣可以操作已經學會的技巧。例如,你也許不能清晰地記起第一次騎自行車的情景(記憶的`陳述性部分),但當你踏上自行車後,你立刻知道該怎麼操作了(記憶的程式性部分)。陳述性記憶與非陳述性記憶的另一個明顯區別是:陳述性記憶容易形成也容易遺忘,而非陳述性記憶通常需要多次的重複和練習,但一旦形成則不容易忘記。想像一下記憶某次旅遊時的情景(陳述性記憶)和記憶如何滑冰(程式性記憶)之間的不同,你就容易理解這兩類記憶之間的差別。

④因此,記憶有著不同的型別。不同型別的記憶在不同的腦區形成,並在不同的腦區儲存。腦的特定部位受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本文主要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2分)

2.文章第①段中加點的詞語“其中一個”能否去掉?為什麼?(2分)

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 閱讀答案

3.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填寫下列表格。(3分)

記憶 ① 陳述性記憶 非聯合弄學習形成的記憶

③ 程式性記憶

4.閱讀第③段,概括“非陳述性記憶”的三個特點。

5.根據上文內容及生活中學到的知識為文章結尾處補寫句子。(2分)

腦的特定部位受損 , 。

《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答案

1.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對兩個即得2分)。

2.不能,因為“其中一種”表示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不止一種分類方案,去掉就不準確嚴密了。(2分)

3.①非陳述記憶 ②啟動效應的記憶 ③聯合型學習形成的記憶 (3分)

4. ①不能通過有意識的回憶獲取記憶 ②不可以用語言來描述被記憶的內容 ③需要多次地重複和練習,但一旦形成就不容易忘記。(3分)

5. 將影響某種型別的記憶形成,並影響相關記憶內容的儲存。(意思對即可得分2分)

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 閱讀答案

認知心理學2

認知的發展


記憶的發展


1.記憶容量增加:


A.研究發現,短時記憶廣度在3歲時為3.91個,4歲時5.14個,5歲時5.69個,6歲時6.10個,7歲時6.09個。


B.帕斯柯爾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工作記憶中持有資訊的能力也在增長,這種能力叫做M空間(記憶空間);他發現3歲兒童只能在一個時間內處理1個資訊單位,5歲兒童能處理7個資訊單位。


2.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的發展:


A.幼兒時期,無意識記憶佔優勢。


B.幼兒晚期有意識記憶和追憶才逐步發展起來(有意識記憶的出現標誌著兒童記憶發展的質變)。


3.形象記憶與語詞記憶的發展:形象記憶仍占主導地位,語詞記憶也在發展。


4.記憶策略和元記憶的形成:


A.5歲之前沒有記憶策略,5-7歲處於過渡期,10歲後記憶策略逐步穩定發展。


B.開始對元記憶又初步認識(弗拉韋爾、元記憶包括記憶主體、記憶任務和有關記憶策略等方面的認識)。


思維的發展


1.幼兒思維的特點:


A.具體形象是主要特點,且引發經驗性、表面性和擬人性。


B.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


C.語言在幼兒思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2.皮亞傑關於幼兒思維的研究:


A.三山實驗


B.守恆實驗,5-6歲轉折期,8歲獲得守恆概念


C.類包含實驗


3.隨處概念的掌握:包括最初的詞、概念、實物、數(2-3歲和5-6歲是數概念形成發展的關鍵年齡)和類概念(維果茨基,幼兒出現鏈概念;皮亞傑,主題概念、鏈概念、充分必要特徵基礎上的概念三個階段)。


4.抽象思維的初步發展。


心理理論


1.含義:對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經驗的認識;一般認為,對心理狀態的成熟認識是建立在信念-願望系統之上,4歲左右開始形成,其標誌是成功完成錯誤信念任務;6歲以後兒童才能正確理解二級錯誤信念任務,即認識到一個人關於另一個人信念的信念。


2.經典研究正規化:錯誤信念任務。錯誤信念是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論的重要指標。具體測試任務有意外轉移任務和表徵變化任務兩種。


3.影響因素:早期的社會交往;假裝遊戲;語言的發展;心理狀態問題的探討。


4.理論解釋:


A.理論論


B.模組論


C.匹配輪


D.擬化論


俗話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這個黃金備考期裡,希望各位考生都能掌握更加高效、科學的備考方法,將知識運用的遊刃有餘。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取得理想佳績!

認知心理學3

摘要:認知心理學又叫“資訊加工心理學”,用資訊加工的觀點研究人的認知過程,旨在揭示人如何通過學習、儲存知識、提取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實質。其研究成果對人們理解學習過程、預見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教學過程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認知結構;建構觀;教學啟示

一、對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初淺認識

認知心理學理論是基於認知結構的理論。這種理論並不是由某一位心理學家單獨提出並詳加闡述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它散見於許多心理學理論特別是認知心理學理論之中。許多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它進行了獨特的理解和闡述,因此它豐富而不統一。這種理論以認知結構為研究核心,而不是僅僅研究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充分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重視。基於以上兩點認識,對其進行歷史的梳理、縱向抽取和綜合概括,挖掘其內在的科學性,將有助於人們對其認知結構有完整而全面的認識,有助於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貫徹科學的方法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1.認知結構具有建構的性質

幾乎所有的認知結構理論都認為學習過程就是認知結構不斷變化和重新組織的過程,存在於人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始終處於變動與建構之中。其中,環境和學習者的個體特徵是兩個決定性因素。完善的環境應包括真實的問題情境、先進的物質裝置環境、經過精心組織的教材環境和教師創造的和諧的心理環境。它們共同為學習者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援和促進。

2.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習的核心

認知結構的核心地位來自於它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有關專家和新手的解決問題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專家之所以能迅速的解決問題,就在於專家頭腦中有某類知識的大約5~20萬個知識組塊,這些知識組塊按層次網路的方式排列,在解決問題時能更注意問題的結構。而新手卻相反,他們有關的知識較少,知識之間是零散和孤立水平排列狀態,在解決問題時更多的注意問題的細節。對學習落後學生的研究表明,特定知識與技能的缺陷是導致學習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可見,認知結構的確在學習中發揮著強大的作用,特別是良好建構的認知結構在學習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布魯納主張學習應最先建立學科基本結構,即學科的知識體系所能抽象概括的、具有普遍和強有力適應性的、能廣泛遷移的系統構架,奧蘇貝爾把建立概括性強的認知結構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3.認知結構理論突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認知結構理論明顯由對教師教的研究轉向對學生學的研究,把學生作為研究的中心。對認知結構的闡述包含的理論前提是,學生才是決定學習什麼的關鍵和直接因素,教材、教法、環境等一切外部條件雖然是重要的,但都是間接的因素。對學生的研究以對學生認知結構的研究為起點,不僅研究學生的認知過程、認知策略、認知條件等,還研究認知活動展開的支援系統如情感、意志等。對認知結構的研究影射到對學生整體的研究。這種研究使得對學生的重視不僅在思想或經驗的水平而是深入到科學行動的階段,它為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實用的操作原理和方法。認知結構與學生主體思想相互印證,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它隨著學生主體思想的發展而發展起來並不斷深化下去,突出了學生自主建構的必要性和意義。

二、對學科教學的啟示

1.明確角色意識,增強認知的教學觀

教師要明確意識到,學習是學生在頭腦中主動地建構認知結構,教師不再是傳授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生建構知識過程中的好的輔導員,是學生學習的高階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輔導學習內容,而且要輔導學習策略,而後者是教師需要熟悉和學習的。儘管教師可以輔導學生,但學生必須主動地學習,必須清楚所學知識的意義。因此,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心向,要選擇有難度的任務,主動探索學科中概括水平較高的主要概念、主要原理和規則。這就要求學生要採用新的.加工策略、新的學習風格,形成自己就是知識的建構者的心理模式。

2.呈現真實情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要善於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一些真實任務和學科領域中的日常實踐,這些接近生活的複雜任務整合了許多知識和技能,有助於學生用真實的方式應用所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明確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第一步,提供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的中心內容。

第二步,教師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解決問題。

第三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確定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知識點的清單,找到獲得有關資訊和資料的渠道,學會利用與評價有關資訊和資料。]

第四步,協作學習。

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各自將自己的思維流程暴露,使不同觀點得以交鋒,從而補充、修正、加深了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第五步,反思討論。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同學的思維過程進行評價並加以比較,分析彼此的長短處,總結該方法與以前所學的有何不同,預測以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還能用到。這種反思有助於使所學知識條件化。而且,通過評價自己和同學的成果,學生還要反思自我引導學習的有效性和合作性學習的有效性,這有助於發展元認知技能。

3.設計概念框架,建構認知圖式

學習的結果是學生頭腦中認知圖式的重建,為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概念框架,以創造最鄰近發展區。藉助於概念框架,學生原有知識和新知識間架起了橋樑,它支撐著學生的學習由一個水平發展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第一步,圍繞學習主題,按“最近發展區”的要求,把複雜的學習任務分解,設計成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學生進一步理解問題所需要的。

第二步,將學生引入框架中的某個節點。

第三步,讓學生獨立探索。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並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排序。探索之初,由教師採用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啟發引導;探索中,教師適當提示,幫助學生沿著概念框架逐步攀登;最後,教師的幫助逐步減少,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獨立攀登。 第四步,協作學習。請同學一起討論,討論的結果可能使原來確定的屬性增加或減少,排列順序也可能有所調整。討論中原來相互矛盾的意見逐漸變得明朗、一致,使學生在分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新概念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第五步,效果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學習的評價。通過概念框架的支撐作用,使學生的學習不停地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水平,真正做到教學促進了認知結構的建構,教學走在了發展的前面。

4.隨機教學,強化遷移

隨機進入教學就是學習者為了不同目的,從不同途徑、不同側面,採用不同方式對同一內容的學習。這種多次學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各有側重,結果使學習者獲得了對事物複雜全貌的理解,對事物內在性質和事物間相互聯絡的全面掌握和認識上的飛躍,克服了遷移中的障礙。這就要求教師有能力創設一種良好的環境。

第一步,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的內容相關的情景。

第二步,引導學生隨機進人教學。

第三步,思維訓練。由於所學內容比較複雜,所以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應在“元認知”水平上進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注意發展發散思維。

第四步,小組協作學習,圍繞不同側面的學習所獲得的認知展開小組討論,同學們的思維觀點都在討論的環境中受到考察、評論,每個同學也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反應。

第五步,學習效果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5.注重策略訓練,讓學生學會學習

認知心理學強調的共同點是學生作為自己知識的建構者,在應用知識的情景中,主動參與真實性的活動和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考,並在與小組其他成員的合作中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在元認知水平上監視自己對知識的建構。在此基礎上,由學習者自身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這種教學活動是在認知和元認知兩個水平上進行的。所以,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各種認知策略,而且要訓練他們使用元認知策略。策略訓練宜採用的步驟:

第一步,將訓練策略的名稱、含義和操作告訴學生,使學生形成對所學策略的命題表徵,並能複述出來,以獲得陳述性知識。

第二步,用範例指導學生學習策略的使用,並仔細講解,引導學生將陳述性知識向程式性知識轉化,使學習策略由命題表徵轉化為產生式表徵,即由知識轉化為技能。

第三步,提供大量的變式練習,讓學生掌握策略使用的條件,使策略成為條件化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把對學習過程的監控權逐步交給學生。

第四步,讓學生在大量練習的過程中,把對自己思維過程的監控由有意識向自動化轉化,最終形成穩定而有效的元認知技能。

參考文獻:

[1]鄒豔春.現代認知心理學探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1):88-91.

[2]邢強.現代認知心理學關於圖式模型的研究[J].心理學探新,20xx,(04):44-49.

[3]葛魯嘉.當代認知心理學的兩個理論基點[J].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06):12-18.

[4]尹紹清,李舜.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知識觀評述[J].楚雄師專學報,20xx,(02):67-70,137.

認知心理學4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資訊輸入與輸出之間內部的心理過程,認為人腦是一種類似於計算機的資訊加工系統,以往的知識結構、行為習慣對人的行為、認知具有重要影響。隨著二語習得領域出現問題的增多,傳統以語言學視角對教學過程進行解釋的侷限性開始顯露,因此心理學機制的引入逐漸引起研究者的重視。認知語言學家認為,人類可對資訊的輸入、輸出進行控制,將這一機制引入到語言教學活動中,將有助於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1.高校公外俄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環境因素

在當前高校教育體系中,公外俄語屬於公共必修課,與專業課相比,不僅在學生中認同度低,學校的重視程度也明顯不足。如在教學配置方面,外語學科應屬實踐課,但在課程設定上卻與理論課無異,課時不足,班容量大。這不僅在潛意識中會引起受眾的消極暗示效應,將該課程與其他公共理論課等同而忽略其技能性和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也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從而難以實現基本的聽說讀寫譯這一教學目標。

1.2 教師因素

在當前公外俄語教學中,仍採用翻譯法進行教學,該教學法雖對語法知識傳授、翻譯能力培養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與學生本身知識結構偏離甚遠,教學效率低;受限於目標、課時等種種因素,對於語言的文化背景介紹不足,跨文化意識薄弱,語言學習的“附加值”貧乏;教師從“給予者”到引導者的自身角色認知轉換緩慢[1-3]。

1.3 學生因素

中文屬漢藏語系,孤立語,俄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屈折語,二者在語音、構詞、句法等方面都相去甚遠,公外俄語的學生(一般為零起點)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絡的難度較大;應試教育使學生更注重考試技巧而忽略語言表達能力,這不僅使其難以養成“說”的習慣,還可能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挫敗感,出現牴觸心理;學生學習多以就業為導向,如果俄語與自己未來可能的就業崗位匹配度小的話,往往動因不足,效率低下;語言環境的缺失也使得客觀上難以實現學以致用,從而導致學生很難對俄語產生興趣[4]。

2.基於認知心理學的高校公外俄語改革

2.1 教學活動設計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特點,教學活動分為:動機激發、建立圖式、理解構建、儲存記憶、創造重組五個步驟,同時穿插任務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及探究教學法。

動機激發是根據注意力穩定性理論進行設計的。在課程開始階段,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並進行即時反饋與引導。首先介紹俄語學習的必要性與意義,引入俄羅斯的文化背景,吸引學生注意力。課程開始階段,整體對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效果進行規劃,如完成前五課時,學生應掌握6個單母音字母和6個子音字母的正確發音及書寫,單詞的重音規則,肯定句和疑問句的調型以及名詞性、數的語法概念,學會42個單詞,4個句型和4句簡單的禮貌用語。第一學期結束時,學生應掌握俄語基本的語音規則,6個常用調型,名詞、代詞、形容詞的一、四、六格和動詞變位法,學會約460個單詞,12個句型,若干常用口語,並能進行簡單的口語交流;劃分學習小組。學習包含閱讀、書寫、口語、聽力等各個方面,學生的合作交流必不可少,所以教師應創造俄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同時,分組學習也是任務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及探究教學法的必要條件。分組可根據學生性格、認知習慣等進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程講授中提示重點,教學效果卻並不太好,這與學生的參與度低有關,而且50分鐘的課堂時間中真正有效的時間僅約20分鐘,如何利用這20分鐘是一節課效率的真正體現點。所以學生有效的預習不僅可以自己找出重點,提高參與度,還能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5-7]。

建立圖式階段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階段。動機激發階段結束後,學生應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興趣,並具有一定的預習能力。課堂初期,記錄每個學習小組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並寫在板書上,講解中點明某一學習小組做重點講解。俄語學習無法脫離學生原有的漢語思維,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藉助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體系。如,詳細規劃等值和非完全等值詞語,提高學生對於詞彙的辨識度,加強學生對於既有知識的聯想,歸納句式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強化語法、詞彙和基本句式的應用等[8]。早期利用母語與俄語建立聯絡,在學習時多注意、體會,比較發音、詞義辨析、句法構成、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形成語言的正遷移,中期不斷強化常用語法規則和詞彙的應用,後期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資訊,輸入新的詞彙、語法等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理解構建就是用既有的知識對新的概念進行解構。在俄語教學中,所學知識與以往知識連結得越深,學生理解得就越透徹,所以這一階段教師應深度挖掘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絡。深度理解的過程就是記憶編碼的過程,前期簡單詞彙、語法等可用漢語進行編碼,聯絡已有觀念,後期選取一些關鍵詞,與所學知識相聯絡,構建知識樹。如學到新單詞учёа,可以問學生這個詞與哪些學過的詞相似,讓學生回憶所有學過的如учение,ученик,ученица,ученик,учить,учиться等單詞,隨著課程推進,再對其進行深化,讓學生找這些詞的共同部分,當學生找出共同部分-уч後,告知這個叫詞根,然後引入同根詞概念,並由詞族串聯新的學習內容。

儲存記憶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自己學習狀態的監視,一方面是合理運用記憶策略,提高學習效果。因為內因語言和外部語言的差異,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錯覺。教師可在每單元設定練習題、要求學生闡述自己的知識體系或進行隨堂測驗,便於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態。記憶策略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5分鐘、20分鐘、1小時、12小時、24小時、2天后……各複習一遍,提高記憶效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對新知識進行聯絡和編碼,如詞彙、句型、固定結構等,便於學生記憶提取。

創造重組是對已有知識進行運用創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一定的俄語知識,應可利用知識進行一定的對話、寫作等。只有不斷進行運用才能讓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根據相關測試及認知心理學的分析,語言能力無法完全反應語言知識水平,在有限時間內,學生更傾向於運用常用或記憶深刻的語法、詞彙進行表達,所以教師應反覆訓練學生這方面的運用。訓練可分為隨堂和課下兩部分:隨堂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對話;課下可進行寫作訓練、學習探究等任務[9],如用俄語解釋新單詞,歸納如顏色、方位或日常生活中某類常用詞等等。這一階段多采用任務教學法,給學生布置具體的情景任務,與課前預習相聯絡,形成一個整體的封閉式教學結構[10]。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適當改變其學習策略,還要注意隨學生能力、性格等變化調整教學策略。

2.2 實施評價

本次研究中,65名公外俄語學生大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初期學生反映學習壓力大,學習效率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在課堂效率、教學內容、學習成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課堂效率方面,學生提出的問題更有針對性,知識輸出量提高,課程進度加快;教學內容方面,穿插講解了俄羅斯國情、民俗、歷史、文化等,知識得以拓展;學習成績方面,平均成績由之前的62.5提高至74.9,進步顯著。雖然也有部分學生成績下滑,但推測與學習態度、自主能力等有關,需進一步研究。

3.結語

認知心理學是基於人腦處理資訊的過程而發展的一門科學,而俄語學習就是資訊輸入與建構的過程。通過認知心理學的方法對俄語教學進行改革有助於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及課堂效率。“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基於認知心理學的公外俄語教學改革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對俄語的學習能力,對其在學習和思考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王金容,夏巨集鍾.我國高校俄語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分析及認識[J].中國俄語教學,20xx,33(1):58-61.

[2]李錫奎,李文華.從大學俄語四級考試角度探查大學俄語教學現狀[J].中國俄語教學,20xx,33(1):53-57.

[3]吳寶沛,雷秀雅.“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xx,33(2):58-60.

[4]呂紅周.俄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俄語教學,20xx,33(4):59-62.

[5]楊立明,趙秋野.試論商務俄語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俄語教學,20xx,33(4):56-58.

[6]楊蓉.新疆高校外語學科跨文化教育的區域性特徵[J].民族教育研究,20xx,24(4):40-43.

[7]張淑霞.探析高校俄語教學策略選擇[J].科教導刊,20xx,056(23):115-116.

[8]黃東波.俄語公共課在中國的現狀及前景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5(6):11-12.

[9]黃東波.通識教育背景下的大學俄語教師角色轉型[J].電大理工,20xx,21(2):46-47.

[10]顏志科.高校俄語專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xx,36(5):64-68,76.

認知心理學5

一、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由於鋼琴教學從基礎知識的教授到鋼琴曲目的欣賞和分析等內容的學習需要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意義分明的邏輯單元,並且能夠將理論用於實際的彈奏之中。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鋼琴彈奏的過程也可視作學生的認知過程。國外的鋼琴教學過程中也經常會涉及和運用到認知心理學這方面的理論和方法。

二、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一)培養學生的聽覺認知

對於一名合格的鋼琴演奏者而言除了要有較高的演奏技能,還要具備高度敏銳的聽覺,因此在高校的鋼琴教學中,教師既要訓練學生具備高超的鋼琴彈奏能力,使學生能夠頗為熟練的完整的演奏完一首曲子,還要對學生的聽覺進行嚴格的訓練,讓學生能夠聽到自己所彈奏出來的聲音,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判斷自己的演奏的好壞,在聽的過程中及時調整自己不足的地方,且學生還可以從中自我反饋,清楚掌握自己當前的演奏水平以及有待提高和改正的地方,幫助學生揚長補短,與此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重技能,輕鑑賞是我國高校鋼琴教學中所普遍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學生一彈錯教師就立馬上前指正,而離了教師,學生就彈奏不起來了,這表現出學生在彈奏過程中對教師的過度依賴,學生無法獨當一面,學生的“聽覺”遲緩,還何談以聽來糾正自己的演奏,還怎麼獲取反饋資訊,使自己不斷提高。因此,在高校的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覺認知,讓學生從聽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真實情況,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提高鋼琴演奏的`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認知

鋼琴演奏並不是按下琴鍵發出聲音這麼簡單的事,再難的演奏技能,相信只要勤加練習都可以有所小成,但是要想真正地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需要演奏者從內心感受曲子中所蘊含的真實情感,並在演奏中正確表達自己所理解和感受到的內容。高校生大部分都已是成年人,具備相對成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要演奏的曲子形成合理的認知。比如在演奏貝多芬的《月光》時要要表現出安靜的,沉思的情感和狀態,而在演奏《騎士》這首曲子的時候則要表現出一種雄壯、威武的氣勢。理性的分析以及對作品創作背景的瞭解是學生正確而完整的演奏完該曲的基礎。這裡所講的背景包括作品作者的生平、作品創作的社會背景、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的發展水平等,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從細節和整體上把握作品中的獨特意義以及想要表達的意境,使學生更好地駕馭將要演奏的曲子。

(三)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從上文的理論介紹中可以發現,人對事物或者說資訊的認知首先要求人對這項內容的關注,換句話說只有當人對該資訊或事物的注意力達到一定程度時,並且貯存了足夠的資訊時,人會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處理進入人的大腦成為人的記憶組成的一部分,這樣每當人需要用到有關方面的知識或技能時可直接從自己的記憶中提取所需要的資訊,方便人的操作。因此教師在高校的鋼琴教學中,要注意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培養學生對鋼琴學習的注意力,讓學生有意識的、自覺的去注意與鋼琴教學有關的內容。通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元素,來豐富教學的內容,活躍教學的氛圍,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保持學生鋼琴學習的動力和信心,使學生能夠對鋼琴學習抱有相對穩定且較高的注意力。此外,教師也可鼓勵學生以邊彈琴邊演唱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單純的彈奏一般只涉及到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手指,學生彈的時間長了,手指會下意識地去按琴鍵,但是這時的注意力卻已經分散了,而手口結合的方式,則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了有效的分配,避免分神。

認知心理學6

《第一印象心理學》是一本超實用的心理學讀本,美國Fisrt Impressions諮詢公司創始人集結《財富》百強企業的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初次見面時展現完美自我。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部分:

*部分是關於*印象的心理分析:*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人們向對方尋求的是什麼,*印象為何如此重要;

第二部分概述了*印象的七個基本要素,把“*印象”分解成親和力、表達關注、客觀性話題、展現自我、談話節奏、人生觀和性別魅力這七個基本要素,並且幫助讀者認識自己在每個要素中的表現;

第三部分則告訴你如何把你學到的知識綜合起來,真正地去改變你形成*印象的方式。

書中的每個要點都會輔以具體的案例作為說明,目的不是為了告訴讀者什麼是“正確”的,而是告訴讀者怎樣去展現真實的自我,怎樣認識自己眼中的自己與他人眼中的自己。

作者簡介

安·德瑪瑞斯博士與瓦萊麗·懷特博士是第一印象公司的創始人。第一印象公司是一家獨一無二的諮詢公司,它幫助客戶瞭解在初次約會與社交場合中的.自我表現,並且為《財富》100強公司的經理提供交流與領導技能的培訓。全世界的報刊、電臺與電視臺爭相報道了第一印象公司及其創始人,比如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英國廣播公司(BBC)、 國際公共廣播電臺(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20/20、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Lifetime電視臺等。

美國Fisrt Impressions諮詢公司服務為以下的公司的經理人提供服務:

1.惠普公司

2.達信保險顧問有限公司

3.怡安風險服務公司

4.沃爾瑪

5.通用汽車公司

6.通用電氣公司

7.康菲石油

8.花旗集團

9.克羅格公司

10.房利美

11.波音公司

12.時代華納公司

編輯推薦

美國Fisrt Impressions諮詢公司創始人集多年工作經驗寫就的權威之作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交際例項及專業分析

瞭解初次見面時他人眼中的自己

★ 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

★ 適用面廣:適用於日常交際、職場溝通、商務談判、兩性對話等一切初次見面場合!

★ 例證豐富,具有極高的權威性:結論的依據是美國Fisrt Impressions諮詢公司對《財富》百強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相關的評估和培訓。

★ 實用性強:通過詳細深入的剖析,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建議,告訴我們如何向世界展現自己,塑造*的*印象。

目錄

第一部分 第一印象的心理學知識

第一章 第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3

第二章 你給別人帶來的感覺 9

第三章 四種普遍的社交好處 19

第二部分 第一印象的七大要素

第四章 表示友好:親和力 29

第五章 表達對別人的關注 57

第六章 傳遞話題:初次對話的主題 87

第七章 亮出你的王牌:展現自我 121

第八章 把握談話的節奏:談話的動態性 145

第九章 人生觀:你如何看待世界 165

第十章 表現自我:微妙的性別魅力 189

第三部分 調整第一印象的表現風格

第十一章 注意:我會這樣做嗎? 213

第十二章 縮短距離 225

第十三章 意外出現:告別不良的第一印象 235

第十四章 寬容別人 245

結 論 255

參考文獻 256

關於作者 263

認知心理學7

第1篇:認知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認知管理心理學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通過影響公眾對事物、組織或個人的看法,達到改變其行為方式,最終使公眾作出有利於己方的決策。整個認知管理心理學的過程不僅是複雜的智慧策劃過程,而且是主體形象形成發展的過程。這一概念的提出擴充套件了公共關係學的外延,也豐富了企業管理的內涵。

一、認知管理心理學特點

認知管理心理學是內部與外部認知管理心理學的整合,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組織通過運用具體運認知管理心理學策略來獲得人們以及企業內部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它的特點有: 一是目的性,採取具體的公關活動,影響人們的認知,最終獲得對組織的認可。二是主動性。認知管理心理學人員與客戶是合作伙伴關係,在客戶策劃企業目標,戰略及具體的實施方案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幫助客戶設計切實可行的目標。三是長期性,社會認知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變化過程,包含認知主體,認知物件以及這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認知的形成與改變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樣要改變人們對某事物認知也是如此。四是藝術性,認知管理心理學沒有一種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這需要認知管理心理學者擁有很高的管理技巧,認知管理心理學主體對這種管理技巧的運用與發揮,體現了管理主體設計和操作管理活動的藝術性。五是動態性,從事物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公眾的`認知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正是由於認知的這種動態性,使得企業有必要通過認知管理心理學的手段來引導公眾的認知,達到使公眾及員工改變行為方式,最終作出對組織有利的決策。

二、認知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管理的作用

(一)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助於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隨著世界經濟資訊化、一體化的發展,企業所處的外部和內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面對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有必要通過認知管理心理學來管理、傳播形象。通過與競爭對手以及大眾誠懇地交流溝通,使企業得到競爭對手的信任,公眾的理解和尊重,最終幫助組織實現戰略目標。

(二)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利於提升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

企業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無形資產價值首先是建立在公眾對企業形象、產品形象認可、接受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正確認識和重視無形資產是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部分。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企業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常常是依賴公眾對企業形象及產品認知的基礎之上。認知管理心理學使企業和公眾在資訊交流的互動過程中實現資訊共享與知識共享,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無形資產價值的目的。

(三)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助於提高企業內部資訊溝通效率,起到指導、協調、激勵、控制的作用

在市場環境不斷髮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組織內部環境也在不斷的進行變革,種種變化使得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與決策中需要依賴更多的資訊才能完成,對管理者在資訊的收集和傳遞過程中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溝通中,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助於向員工指明企業面臨的現狀、問題以及戰略目標,使其瞭解企業的困難和改革的必要性,降低在企業改革過程將會面臨的阻力;同時有助於員工參與企業管理、激勵員工、增強凝聚力,提高管理效能。

三、影響認知管理心理學的因素

(一)認知動機因素對認知管理心理學的影響

心理學家費斯廷格認為個體傾向於使自身的態度與行為保持協調一致,假如兩者出現了不一致,就產生了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會產生心理緊張感,因此個體會努力去解除這種緊張感,兩個途徑:改變自身態度或改變外在行為。認知管理心理學就是要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影響公眾對組織的看法,達到改變其行為方式,最終使公眾作出有利於組織的決策。

(二)自我認知因素對認知管理心理學的影響

當個體面對組織時,個人的力量往往太過渺小,對於組織所能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漸漸使人們對組織會產生“習得性無助”。這種無力感會使服務態度和質量有可能停滯不前甚至繼續劣變。因此在認知管理心理學的過程中企業要注意對客戶以及內部員工的意見予以及時、積極地反饋,耐心的解釋;當人們接受這些反饋資訊之後,就會改變其對企業原有的認知,產生積極地情緒。

四、企業實施認知管理心理學需要注意的原則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認知管理心理學策略和機制

對客戶或員工的認知管理心理學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業在管理中應重視認知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認知管理心理學機制,運用認知管理心理學的策略處理各方關係,樹立、保護企業形象,同時做到在日常工作中潛移默化引導員工認同企業文化,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不忽視小群體、快速反應、透明傳播

現代社會資訊科技飛速發展,企業在進行認知管理心理學過程中不能僅關注傳統的公關物件,同時也要對容易被忽視的小群體的反應予以足夠的重視。他們可能利用網際網路“草根”力量給企業帶來始料未及的壓力。

(三)更新傳播方式、積極溝通

企業應該注重審視自己認知管理心理學戰略,及時修改或新增新的內容,使企業的認知管理心理學達到與時俱進。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重視通過不同的資訊渠道與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利用好資訊化所帶來的正面效應,開通新的溝通渠道,例如論壇、微信、微博等傳播渠道,建立並維護好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反饋渠道,重視互動媒體的動向。

(四)苦練內功、隨時自檢、防患於未然

危機暗藏在企業運營鏈的方方面面,面對危機,企業更應該做的是練好內功,隨時自檢,及時清除化解那些隱藏在內部的問題。企業危機管理專家林景新提到最好的危機管理策略就是診出隱患之根,化於萌芽之中,良醫治未病比巧手化重疾更重要。

第2篇: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認知與管理心理學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是普通高校的優勢辦學資源與優質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

一、獨立學院教師隊伍

獨立學院師資力量具有其獨特性,一般都是有專職與兼職教師組成的。其中包括了本校的專職教師、母體學校選派的在職教師、外聘的企事業單位有實踐經驗的部分人員和在讀的碩士或博士生。專職教師大部分是聘任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以及少數緊缺專業本科畢業生,還有一部分是普通高校退休返聘教師。兼職教師大部分畢業於非師範院校沒有系統的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的培訓,部分還存在臨時觀念,責任不明確,往往都是上課來,下課走,難以完成教學的完整過程,尤其是課後輔導、批改作業等環節,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同時兼職教師與學校沒有人事關係,學校難以做到全面管理。就目前來看,專職教師在獨立學院中所佔比重還比較低,兼職教師數量偏多,導致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教師是學科建設、決定獨立學院長遠發展的主力軍,沒有自己的具有足夠力量的專職教師隊伍,學科建設以及辦學特色就難以實現。因此,建設一支符合獨立學院自身長遠發展的、一定數量的專職教師隊伍對獨立學院的教學以及發展都是非常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獨立學院中專職教師方面存在不足

根據教育部8號檔案和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方案的要求,獨立學院的教師數量應按照1:18配備,一般應具備不少於100人的、聘期一學年以上的、相對穩定的專任專職教師隊伍,專任專職教師中具備高階職稱和研究生學位的比例應占30%以上。首先,獨立學院發展初期專職教師數量偏少,多數依靠兼職教師。學校教學工作以兼職(母體大學安排和外聘)教師為主體,學校自有的專職教師很少,而且專職教師大多承擔一些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這樣不僅難以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難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連續性、一致性,也不利於學院的長遠發展。其次,專職教師結構不合理。辦學初期,絕大多數獨立學院難以招聘到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所以主要是退休返聘教師和應屆畢業生為主。在職稱、學歷及年齡結構上不盡合理。專職教師隊伍出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結構狀態。返聘教師年齡偏大,思想保守,缺乏朝氣及創新精神,難以適應現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應屆畢業生,從校門進入校門,直接開始授課,教學方法、經驗、科研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欠缺。教師實踐能力差,也影響教學質量,難以形成特色學科。獨立學院要想長期發展,最終目標是要從母體大學分離出來,從相對獨立走向完全獨立,所以培養自己的專職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三、專職教師的管理對策

獨立學院要提高教學質量,要長遠發展就必須加強專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的專職教師隊伍,應從招聘引入、薪酬與發展、培訓、考核等以下幾個方面對專職教師進行全面管理。

1.招聘。

目前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普遍存在著缺乏師資隊伍建設整體規劃的問題,教師隊伍結構尚不能完全適應學院發展的需要。發展初期獨立學院基本上是根據當年的教學情況以及來年的教學需求來確定當年的需求教師的專業和人數,沒有制定一個長期的規劃。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建設應堅持需求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在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發展、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的關係的基礎上,有序引進教師。根據自身的定位、專業設定和辦學規模,在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進行長期規劃,分步驟、分階段引進人才。補充專職教師數量的同時不斷優化年齡、學歷、職稱、專業和能力結構。人力資源部門應與教務處以及各教學單位共同配合,對現有的專職教師隊伍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等情況進行統計,明確將來的發展需求,找出兩方面的'差距,從而制定近、中、長期的招聘計劃。學校要通過制度創新,建立有利於吸引人才的用人機制,還應不斷提升獨立學院的影響力。可以在工資福利待遇、職稱評定、戶口、繼續教育等相關政策方面作調整以利於吸引人才,使應聘者能夠明白應聘成功後學校可以為其搭建成長平臺,幫助明確發展目標、發展優勢,實現自身價值。培養高質量的畢業生,挖掘本校的長處,宣傳優勢,不斷提升獨立學院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認可度,使學校有一個良好的口碑等。

2.培養和培訓。

只有教師不斷進步,才能促進學生不斷髮展。不能只注重教師的使用而不重培養,獨立學院不應僅成為教師臨時授課的場所,更應成為教師獲取成長動力與機會的地方。穩定自己的專職教師隊伍,要重視對專職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從制度上給青年教師的成長提要求、加壓力,並提供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援和保證,創造有利環境讓青年教師不斷地快速成長。不僅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的補充和提高,另外還需注重實踐技能的訓練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獨立學院應多途徑、多方法地鼓勵青年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方式方法、理論聯絡實際能力等方面不斷積累。崗前培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集中對青年教師進行入職前的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多聽課,學習借鑑他人上課的方式風格;定期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加強青年教師與其他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實行“導師制”,讓老教師、名教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鼓勵青年教師在職進修,提高理論知識及學歷;組織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調查研究、業務實踐,參與企業科研課題研究;建立與市場接軌的研究所、開辦經濟實體等;開展產、學、研結合,為教師提供社會實踐和科研的平臺,主動開展科技服務,承擔科研專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通過對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建設本校的特色專業、特色學科。依據學校特色,確定優先發展的學科和專業,設定學科帶頭人,選拔骨幹教師,保證各學科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3.薪酬與發展。

要提高獨立學院的教學效果,就要讓教師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專職教師的激勵工作對獨立學院的發展有重要作用。要做好對專職教師的激勵工作就要努力提高專職教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教師的薪酬待遇是教師社會地位的重要體現。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對獨立學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設定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增加教師的物質鼓勵,在經濟上對他們的工作予以肯定,有利於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進入教師行業,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壯大專職教師隊伍規模。也可促進教師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提高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滿意程度。在薪酬分配方面,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做法,實行績效工資制,堅持多勞多得、優勞多得的原則,對關鍵崗位和有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學科專業帶頭人以及中青年骨幹教師實行傾斜分配政策,充分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獨立學院可利用職稱來挑選優秀的教師,也可對絕大多數教師施加壓力,使他們不斷進取。因為普通本科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完善,職稱評定上競爭壓力也比較大,這也是獨立學院獨特優勢所在。所以,獨立學院可以在這方面為專職教師創造條件,不斷鼓勵專職教師完善自我,早日滿足評定條件,同時也能儘快改善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職稱結構。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和晉升機制,通過提拔、進修、深造等方式將有管理潛能的骨幹教師提升到相應管理崗位加以鍛鍊,能夠充分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4.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是獨立學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促進專職教師的自我發展,有助於改善績效,根據績效考核決定教師是否應該晉升加薪,決定人員合理安置及調動。獨立學院評估制度應具有獨特性,不能僅克隆母體學校的考核體系,應根據辦學目標及特色來重新設計,明確考核範圍、考核標準、考核指標、考核結果公開等評估體系。尤其是考核指標設計要符合獨立學院特色,指標儘量量化,確保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師的實際工作,不僅強調教學與科研,還應該包括教師知識更新和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學和科研考核中,對於不同學科和不同年齡的教師,採用不同的考核尺度和辦法。組織專門人員通過定期、不定期等方式檢查專職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師教風等。完善考核程式,考核結果出來以後,學院應及時將資訊全面反饋給教師,指出其優點和不足之處,並給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根據考核結果以及後續改善情況,對教師實行滾動管理,對於教學效果好、責任心強的教師,在聘任期滿後繼續聘任;而對於教學效果不好、責任心差且指出問題後不思進取、不改善的教師則不再續聘。通過績效考核,體現學校對教師的導向,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對於獨立學院來說,也能發現和合理的使用人才,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保證獨立學院的教師的質量。

提升專職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是增強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獨立學院得以長遠發展的根本所在。獨立學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專職教師的招聘、培養培訓、薪酬與發展、教學質量評估等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有所創新,既要符合獨立學院特點,又要充分調動專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認知心理學8

①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對記憶進行分類的方案,其中一個分類方案就是把記憶分為 陳述性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在我們的一生中,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許多事實。例如,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等等。我們還儲存了許許多多關於過去經歷或事件的記憶。例如,早餐我喝了牛奶,昨天我聽了一個令人興奮的講座等等。這種對事實、事件以及它們間相互關係的記憶被稱為陳述性記憶。

②非陳述性記憶又可進一步分為多種型別。第一類非陳述性記憶是由非聯合型學習(習慣化和敏感化)形成的記憶。第二類非陳述性記憶被稱為啟動效應的記憶,它指的是:如果你在某一場合無意識地看見或聽見過某一刺激的事,這一刺激以後再次出現時,你辨認出它的速度會明顯加快。第三類非陳述性記憶是聯合型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式條件反射)形成的記憶。第四類非陳述性記憶被稱為程式性記憶。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學習一些運動技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行為習慣。例如,我們學習彈鋼琴、騎自行車、繫鞋帶等等。這些關於技巧或習慣的記憶就是程式性記憶。

③陳述性記憶與非陳述性記憶的第一個明顯區別是:我們通常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回憶獲取陳述性記憶,可以用語言來描述被記憶的內容,而非陳述性記憶則不行。但是,不通過有意識的'回憶,我們照樣可以操作已經學會的技巧。例如,你也許不能清晰地記起第一次騎自行車的情景(記憶的陳述性部分),但當你踏上自行車後,你立刻知道該怎麼操作了(記憶的程式性部分)。陳述性記憶與非陳述性記憶的另一個明顯區別是:陳述性記憶容易形成也容易遺忘,而非陳述性記憶通常需要多次的重複和練習,但一旦形成則不容易忘記。想像一下記憶某次旅遊時的情景(陳述性記憶)和記憶如何滑冰(程式性記憶)之間的不同,你就容易理解這兩類記憶之間的差別。

④因此,記憶有著不同的型別。不同型別的記憶在不同的腦區形成,並在不同的腦區儲存。腦的特定部位受損 , 。

12.本文主要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2分)

13.文章第①段中加點的詞語“其中一個”能否去掉?為什麼?(2分)

14.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填寫下列表格。(3分)

15.閱讀第③段,概括“非陳述性記憶”的三個特點。

答:① ②

16.根據上文內容及生活中學到的知識為文章結尾處補寫句子。(2分)

腦的特定部位受損 , 。

參考答案:

)12.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對兩個即得2分)。 13.不能,因為“其中一種”表示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不止一種分類方案,去掉就不準確嚴密了。(2分)

14.①非陳述記憶 ②啟動效應的記憶 ③聯合型學習形成的記憶 (3分)

15. ①不能通過有意識的回憶獲取記憶 ②不可以用語言來描述被記憶的內容 ③需要多次地重複和練習,但一旦新城就不容易忘記。(3分)

16.將影響某種型別的記憶形成,並影響相關記憶內容的儲存。(意思對即可得分2分)

認知心理學9

摘要

文章從《心理學報》近五年關於注意研究的熱點問題入手,對近五年注意方面的相關研究做簡要的梳理。近五年來心理學報上刊登的關於注意的研究論文研究熱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注意與工作記憶的相關研究,另一個是注意偏向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工作記憶;偏向競爭模型;注意偏向;注意警覺;注意維持

1引言

為了解近年來關於注意的研究趨勢,收集整理了從20xx年到20xx年(已發表)《心理學報》上共發表關於注意的研究論文24篇:其中9篇是關於工作記憶或記憶與注意之間的研究;6篇是關於注意偏向的研究;2篇是關於空間注意的研究;7篇為其他研究方向的論文。

工作記憶與注意是兩個重要的認知結構,也是心理學研究的兩個重要領域。工作記憶涉及對資訊的加工、暫時性動態儲存和執行控制等核心認知過程;而注意則是外界資訊進入資訊加工系統的通道控制機制,二者的結合構成了資訊加工系統的中心環節

根據前人的研究,工作記憶一般被認為兼有對資訊進行短時儲存和加工兩項功能,因此儲存在工作記憶中的資訊也有兩類:一類資訊處於靜態儲存中,等到需要時再加以呼叫;另一類資訊則處於被注意和被訪問的狀態,隨時準備用於進一步的加工。有學者指出儲存和加工這兩種狀態是通過對記憶中特定子項的選擇性注意實現的,在工作記憶系統中存在這樣一個核心區域——注意焦點。

注意是認知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有關注意早期的一些研究主要集中於聽覺注意,這些研究大都圍繞著雙耳分聽任務進行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關於注意的研究方法也發生很大的變革,尤其是認知神經科學方向。

近年來注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與工作記憶的互動作用及注意偏向上。有關工作記憶方面的研究及爭論焦點主要是:工作記憶表徵能否引導視覺注意選擇?怎樣引導?在注意偏向的研究方向研究焦點主要是:不同條件客體對所產生的注意偏向現象是由於注意警覺還是解脫困難所導致?

2研究熱點

2.1注意與工作記憶

關於工作記憶能否引導視覺注意的選擇,主要有以下兩種取向:

認為工作記憶能夠引導視覺注意的選擇,支援的理論有視覺注意的偏向競爭模型,該理論模型認為個體存在兩種注意控制方式:(1)自下而上注意控制,主要受刺激性質(如刺激的特異性和凸顯性)的影響;(2)自上而下注意控制,主要受目標與期待(當前的目標、對刺激位置和出現時間的期待)的影響)。而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在注意選擇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自上而下加工機制實現的途徑就是通過啟用儲存在工作記憶中的目標表徵或模板來完成的。(白學軍,尹莎莎,楊海波,20xx)因此,工作記憶對於視覺選擇性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楊海波,尹莎莎,白學軍(20xx)通過研究認為,保持在工作記憶中的目標模板使視野中具有目標特徵的刺激自動優先獲得注意,結果支援偏向競爭模型。

認為視覺工作記憶內容引導注意控制的方式並不是偏向競爭模型所說的那樣,而是比較靈活,甚至某些情況下並不影響注意選擇反而有可能抑制注意。

總的來說工作記憶內容能否引導視覺注意與具體的環境有關,並不是所有的環境下工作記憶都能引導視覺注意;即使發生引導作用,注意也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相對靈活積極的與工作記憶發生互動作用。

2.2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的產生機制還沒有一致看法。目前主要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注意警覺:在定向階段,個體對威脅性的刺激更加敏感,注意被威脅刺激所吸引,因此表現出對威脅刺激的注意偏向;第二種是解脫困難:威脅刺激影響到注意維持的時間或注意解除的能力,使得注意在這些刺激所在區域停留的時間較長,從而產生了注意偏向。而在實際研究中這種爭議則主要體現在對不同影響因素的研究得出注意偏向產生機制也通常不同。

李海江,楊娟(20xx)關於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研究從外顯自尊和內隱自尊角度出發,以大學生情緒面孔(高興,中性,憤怒)圖片為實驗材料,採用“空間線索任務”實驗正規化,探討了不同自尊水平個體注意偏向的特點及其內在機制。該研究結果表明,在無效線索條件下,低外顯自尊個體對以憤怒為提示線索的靶刺激的反應時顯著長於高興和中性,說明低外顯自尊個體對負性情緒資訊(憤怒)的注意偏向是一種注意的解脫困難;高內隱自尊個體在無效線索條件下,對以高興和憤怒為提示線索的靶刺激的反應時顯著長於中性,說明高內隱自尊個體更易受到情緒性資訊(憤怒和高興)的吸引,是一種選擇性的注意維持傾向,表現為注意的解脫困難。

楊智輝,王建平(20xx)研究了廣泛性焦慮個體在一般情境和不確定性情境下注意偏向的特點。採用點探測注意搜尋任務研究了在一般情境下和不確定性情境下廣泛性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結果表明高廣泛性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以對威脅性刺激的注意轉移困難為主,不確定性情境會讓廣泛性焦慮個體更容易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當中,從而對情緒性刺激尤其是消極刺激表現出更多的注意偏向和對情緒性刺激直接的注意敏感性。

胖負面身體自我女大學生對胖資訊的注意偏好的系列研究,表明胖負面身體自我女大學生被試對胖身體資訊的視覺注意偏好是注意維持,即注意的解脫困難。

由上述的幾項研究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學者們研究注意偏向的方向主要是不同的因素的注意偏向效應產生機制是注意警覺,還是注意維持。

2.3其他研究方向

除了上述的兩個研究熱點外,近年的注意研究還存在以下一些研究取向:

認知神經科學取向,劉玲,李荊廣(20xx)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兒茶酚胺氧位甲基轉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是否也對全腦範圍的注意腦區具有調控作用,研究結果表明COMT基因不僅調控前額葉腦區,而且對形成注意控制網路的多個腦區都有調控效應。這個研究結果提示注意控制能力的個體差異可能部分的來自於COMT基因對注意控制網路的調控作用。黃澤軍,錢秀瑩(20xx)採用同步判斷(Simultaneousjudgment,SJ)的研究正規化探討空間注意梯度是否受到視網膜離心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分離狀態下存在傳統意義上的注意梯度效應,而重合時,注意易化梯度受到一個抑制梯度的影響。這說明,注意梯度分佈受到視網膜離心率的影響,而影響方式符合注意點為中心的易化梯度場和注視點為中心的抑制梯度場的雙梯度場理論。

空間與注意研究,例如遊旭群,張媛(20xx)研究了在模擬場景下類別空間關係判斷中的注意分配,並得出有效提示有助於注意資源的集中的結論。張宇,遊旭群(20xx)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繼續研究關於負數的空間表徵引起的'注意轉移現象,得出了以下結論:對負數的低水平加工可以引起空間注意的轉移,然而,是對絕對值的加工還是數量大小的加工引起注意轉移依賴於共同參與的其它數字加工產生的影響。

3總結

通過對近五年心理學報上關於注意研究的論文整理、分類,理出近五年注意研究的兩個熱點問題:注意與工作記憶的相關研究和注意偏向的相關研究。心理學報是國內心理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因此心理學報上的研究熱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今年中國心理學界關於注意研究的聚焦點是在於工作記憶與注意偏向。

而關於工作記憶與視覺注意的研究焦點又在於:工作記憶內容能否引導視覺注意?及怎樣引導?通過對不同研究成果的比對分析對以上研究焦點問題作出如下回答:工作記憶內容能否引導視覺注意與具體的環境有關,並不是所有的環境下工作記憶都能引導視覺注意;並且即使發生引導作用,注意也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相對靈活積極的與工作記憶發生互動作用。

關於注意偏向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到注意偏向產生機制的爭論,根據前人的研究通常認為注意偏向的產生機制有兩種:第一種是注意警覺:這種理論認為在注意定向階段,個體對威脅性的刺激更加敏感,注意被威脅刺激所吸引,因此表現出對威脅刺激的注意偏向;第二種是解脫困難:威脅刺激影響到注意維持的時間或注意解除的能力,使得注意在這些刺激所在區域停留的時間較長,從而產生了注意偏向。近年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探明不同研究物件產生注意偏向的機制是注意警覺還是注意維持。

其他方向的一些研究主要是涉及到認知神經科學和空間與注意。事實上認知神經科學取向是當代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在許多的認知實驗中都會採用到比如FMRI,ERP等研究途徑。但是由於文章分類的依據主要是熱點與非熱點,因此認知神經科學取向在這裡不作為主要的闡述物件。

參考文獻

[1]宣賓,劉振會,張愛青,孫曉凱,工作記憶中注意焦點轉換的代償機制——來自聾生和發音抑制的證據[J].心理學報,(9).

[2]白學軍,尹莎莎,楊海波,呂勇,胡偉,羅躍嘉,視覺工作記憶內容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響:一項ERP研究[J].心理學報,(10).

[3]胡豔梅,張明,徐展,李畢琴,.客體工作記憶對注意的導向作用:抑制動機的影響[J].心理學報,(2).

[4]楊智輝,王建平,廣泛性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J].心理學報,(2).

[5]李海江,楊娟,賈磊,張慶林,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學報,(8).

[6]高笑,王泉川,陳紅,王寶英,趙光,胖負面身體自我女性對身體資訊注意偏向成分的時間程序:一項眼動追蹤研究[J].心理學報,(4).

[7]翁春燕,陳紅,朱嵐,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的注意偏向:基於目標矛盾理論模型[J].心理學報,(5).

[8]劉玲,李荊廣,宋宜穎,劉嘉,COMT基因對注意控制神經基礎的調控效應:影像遺傳學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學報,(4).

[9]黃澤軍,錢秀瑩,.視網膜離心率影響空間注意梯度分佈[J].心理學報,(10).

[10]遊旭群,張媛,劉登攀,模擬場景下類別空間關係判斷中的注意分配[J].心理學報,(7).

[11]張宇,遊旭群,負數的空間表徵引起的空間注意轉移[J].心理學報,(3).

認知心理學10

1認知心理學的產生

1.1認知心理學的發展

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思想影響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哲學主義思想觀念,它最早出現在19世紀50年代,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認知心理學已逐漸成熟,也漸漸地成為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主流學派。而成人英語教育中的認知心理學的引入,對教育產生了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

1.2認知心理學在成人英語教育中應用的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但由於近幾年來成人教育發展越來越快速,導致施教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包括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教材針對性不強、教學方法不當、教學進度難把握等。學習的過程是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相互作用,最終在人腦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而認知心理學的引入不僅能解決上述問題,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促進成人教育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3研究內容和方法

認知心理學在考慮到人腦與計算機的相似之處後,採用電腦模擬人的認知過程。由此可看出,認知心理學的本質過程就是資訊加工的過程。常見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反應時研究法、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法和口語記錄法三種方法。反應時研究法是一種科學性證明法,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的資訊。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心理學家採用的一種特殊方法,可以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發現其缺陷,從而加以改進。口語記錄法是運用最多的方法,對研究人類思維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2認知心理學對成人英語教育的指導作用

2.1注重認知能力的培養

在成人英語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力、反思能力及學習課程的能力是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教會學生吸收知識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等,這些方法不僅有利於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還比較明顯,為了讓學生獨立地運用認知策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讓學生了解認知策略的運用條件和知識;二是為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對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指導。

2.2注重對學習過程的研究

2.2.1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為了有較高的教學效率,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了解,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除了要對教學材料進行分析取捨外,還要加入教學材料進行補充,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掌握的知識達到邏輯關係上的關聯統一。

2.2.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匯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要可以學生使所學的知識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建立聯絡,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習新知識要在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找到可相互作用的關聯點,這就是認知同化理論的核心-相互作用。

2.2.3進行有效地教學設計

教師在進行新知識傳授時,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情況,以資訊加工學為依據,避免額外認知負荷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另外施教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堂的設計;二是注意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絡。課堂的設計要求教師進行新知識的選擇,避免學生出現無法理解內容的問題出現,還要注意重複教學,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加強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絡,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2.4強化記憶

在現代成人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是強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不同形式(包括聲音、形狀、色彩等)的傳播,使學生在收到多個感官的感知資訊後,在頭腦中形成多個相互聯絡的通路,加強知識的記憶和資訊的提取能力另外分類歸納也是加強記憶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僅有利於記憶過程的資訊貯存,還有利於資訊的提取。

2.2.5豐富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在成人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以更為活躍的思維對提出問題進行分析,在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時,應提醒學生認真審題,理清思路。教師可在課堂講解時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做題思路,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此外還應注意教材的編排,要依據資訊加工學對教材進行編排,不僅可以減少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還可以減小多餘內容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對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2.3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側重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注學生學習效率是否提高,另一方面則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無改善。由於傳統的考試測評不能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可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努力程度等作詳盡的記錄。

3結束語

成人英語教育的開展,是當代社會進行人才培養的新方式。而認知心理學的引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交際能力,對英語的教育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認知心理學11

【摘 要】本文主要是對認知心理學及其發展歷程作一簡單的分類、整理、介紹。筆者希望通過閱讀本文,對初次瞭解認知心理學的人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鑑。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 發展 研究物件 應用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資訊的獲取、貯存、加工和使用為核心的心理學,它重在揭示認知過程的內部心理機制,並能對人的各種心理活動、言語行為做出某種解釋。當代認知心理學運用資訊處理的觀點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包括感知、認知的神經基礎,資訊在頭腦中的表示法,專業經驗知識的發展,語言結構及語言理解等,其主要的研究目標是揭示如何認識世界、如何學習,人的大腦如何儲存知識、解決問題等。它以新的理論觀點和豐富的實驗成果迅速改變著心理學面貌,逐步形成心理學的一個新分支,同時又促進相關學科如認知語言學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以強調教學目標的行為化的影響下,一直存在著以結果為中心的教學傾向,側重於考察評估學習的外部行為表現,而對學習行為所反映的內部心理機制及其形成的條件,以及這種教育方式對終身人格產生影響的研究關注不足。受其影響,我們在平時的教學設計應用中,存在著只注意採用行為目標的具體描述(如傳統的教學環節)和系統分析方法(如演繹、歸納法等)的現象,而忽略在教學設計中心理形成內部機制和心理調節的應用問題。實踐表明,在教學設計中對心理認知規律的尊重,能調動起學生的認知內驅力,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並改進認知方法。這不僅有利於外部行為能力的增強,而且使教學設計的實踐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們就認知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體會。

一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認知心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的,都屬於認知心理學。而目前西方心理學界通常所指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也就是所謂的資訊加工心理學,它是指用資訊加工的觀點和術語,通過與計算機相類比,模擬、驗證等方法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資訊的接受、編碼、貯存、交換、操作、檢索、提取和使用的過程,並將這一過程歸納為四種系統模式:即感知系統、記憶系統、控制系統和反應系統。強調人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他的行為和當前的認知活動所起的決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記憶和思維領域的突破性研究。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資訊的獲取、貯存、加工和使用為核心的心理學,它重在揭示認知過程的內部心理機制,並能對人的各種心理活動、言語行為做出某種解釋。當代認知心理學運用資訊處理的觀點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包括感知、認知的神經基礎,資訊在頭腦中的表示法,專業經驗知識的發展,語言結構及語言理解等,其主要的研究目標是揭示如何認識世界、如何學習,人的大腦如何儲存知識、解決問題等。它以新的理論觀點和豐富的實驗成果迅速改變著心理學面貌,逐步形成心理學的一個新分支,同時又促進相關學科如認知語言學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以強調教學目標的行為化的影響下,一直存在著以結果為中心的教學傾向,側重於考察評估學習的外部行為表現,而對學習行為所反映的內部心理機制及其形成的條件,以及這種教育方式對終身人格產生影響的研究關注不足。受其影響,我們在平時的教學設計應用中,存在著只注意採用行為目標的具體描述(如傳統的教學環節)和系統分析方法(如演繹、歸納法等)的現象,而忽略在教學設計中心理形成內部機制和心理調節的應用問題。實踐表明,在教學設計中對心理認知規律的尊重,能調動起學生的認知內驅力,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並改進認知方法。這不僅有利於外部行為能力的增強,而且使教學設計的實踐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們就認知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體會。

在心理學研究物件上,行為主義主張研究外顯的、可觀察的行為,而不管內部的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轉移到了內部的心理過程。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強調嚴格的實驗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觀經驗的報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對於認知心理學家來說,改變外部條件並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識結構的輔助手段。認知心理學企圖把全部認知過程統一起來,它認為注意、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現象是交織在一起的,對於一組現象的瞭解有助於說明另一組現象。由於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很可能會發現人類認知過程的統一加工模式。

認知心理學不僅要把認識過程統一起來,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學各個領域統一起來,也就是要用認知觀點研究和說明情緒、動機、個性等方面。認知心理學的觀點還進一步擴充套件到了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等領域。認知心理學重視心理學研究中綜合的觀點,強調各種心理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認知心理學在具體問題的研究方面,在擴大心理學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貢獻。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電腦科學的`發展也有貢獻。

二 認知心理學的發展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20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階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以資訊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主流,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於資訊加工心理學。它將人看做是一個資訊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資訊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變換、簡約、加工、儲存和使用的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資訊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資訊加工系統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絡。

認知心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心理學家對認知心理學的興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在理論方面,認知心理學有助於揭示人的認識過程的特點和內部機制。認知心理學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強調人類認知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人的認知結構在獲得知識中的作用。這些看法對中國心理學傢俱有強烈的吸引力。在應用方面,認知心理學重視研究高階的認知過程,如學習、問題解決、決策等,從而使心理學能走出實驗室的小天地,更直接地為社會服務;認知心理學與一些高、新技術的聯絡,也是人們嚮往的應用前景。近年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開始深入到社會實踐的許多領域,特別是教育領域,出現了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探討教育、教學過程的新思路。這些應用研究的成果也同樣吸引著中國心理學家。

三 認知心理學的應用

1.認知心理學在教學方面的應用

認知心理學無論作為一種成熟的理論,還是作為一種方法,都已經滲透到教學研究和實踐的許多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將學生看成主動的資訊加工者,並採用認知心理學的方法、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對學習和指導的看法有許多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認知心理學家強調大腦內部發生的認知活動,認知心理學家不僅需要了解學生做什麼,還需要了解學生正在想什麼。認知心理學的很多研究方法,如自我報告、錯誤分析等都可以應用於課堂教學,幫助教師瞭解那些不可見的認知活動。對認知任務進行分析的常用方法有概念地圖、過程分析和流程圖等。它們都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了有效的認知操作所需的知識和過程。

2.認知心理學在閱讀方面的應用

閱讀是許多認知活動同時參與的非常複雜的過程,是人們熟悉的複雜行為,同時也是認知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認知心理學有關知覺、記憶、思維和言語的研究,特別是有關閱讀的認知加工的研究,都對實際生活中的閱讀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關閱讀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於閱讀教學,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閱讀理解。一些研究者假設詞彙識別加工是閱讀技能的重要決定因素。字詞識別包括字詞的編碼和詞彙通達。能夠流暢閱讀的讀者能夠自動對字詞進行編碼,快速提取出單詞的意義,以滿足更高水平的句法、語意加工的需要。對於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詞,讀者能夠利用句法、語意和語境資訊推論出它的意義。對閱讀過程中各種高水平的認知加工進行訓練,也可以促進讀者的閱讀理解。

3.認知心理學在工程設計上的應用

認知心理學在工業上的應用是一個傳統的重要研究課題,它屬於人類工程學的範疇。人類工程學家可以幫助人們設計機器和工作裝置。機器和裝置必須設計得與使用它的人相和諧,才能使人與機器裝置更好的相互作用,從而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在人機系統中,人是機器的操縱者,始終起著主導作用,機器則是人的能力的補充。操縱者的機能包括接受資訊、進行決策和操縱控制器等。這一切都需要藉助於控制器和顯示器來實現。顯示器將外界的資訊轉變為操縱者可接受的訊號,並傳遞給操縱者;而操縱者則通過控制器改變裝置當前所處的狀態,而裝置狀態的改變又通過顯示器反饋給操縱者。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操縱者和機器裝置之間不斷地進行著資訊和控制的流動。

參考文獻

[1]彭聃齡、張必隱、張春興.認知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

認知心理學12

引言

鋼琴是音樂領域的樂器之一,是輔助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對音樂表演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音樂表演專業,其中鋼琴教學便是音樂表演專業的諸多教學內容之一。由於鋼琴在我國高校的成熟度不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認知心理學生應用,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實現了對學生的全面掌握,有利於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解決,對高校鋼琴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認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認知及行為背後之所心智處理,包括思維、決定、推理、動機的心理學科,旨在研究記憶、注意、感知、知識表徵、推理、創造力,及問題解決的運作[1]。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一個方面:(1)把人腦看作類似於電腦的資訊加工系統;(2)強調人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為和當前的認識活動有決定作用;(3)強調認知過程的整體性;(4)產生式系統。認知心理學企圖把全部認知過程統一起來 ,它認為注意、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現象是交織在一起的 ,對於一組現象的瞭解有助於說明另一組現象[2]。

二、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

首先,鋼琴教學模式不夠成熟。高校各專業教學中,鋼琴教學並不普遍,多數高校目前為止還未開設鋼琴教學這門課程。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成熟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也就是說當前的高校鋼琴教學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其次,鋼琴教學的水平有差距。我國的的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教師之間的專業素質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師擁有不同的`教學理念,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這就導致學生在接受鋼琴課程教育的時候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水平差距比較明顯。

最後,鋼琴教學方式存在問題。高校鋼琴教學中,有的教師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有的教師更多關注技術的應用,無論是注重知識灌輸還是關注技術教學,都沒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導致理論知識和實戰訓練割裂開來,學生的能動性和興趣出現下降。

三、高校鋼琴教學中認知心理學的應用對策

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並不理想,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如果不及時處理,將會嚴重影響鋼琴教學的效率,從而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認知心理學的應用,有助於鋼琴教學問題的解決。接下來,筆者根據前文認知心理學的闡述和高校鋼琴教學現狀的分析,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認知心理學如何更好地應用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展開談論,具體內容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聽覺認知

對於一名合格的鋼琴演奏者而言,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演奏技能,還應當具備較強的敏銳聽覺,不具備敏銳聽覺的鋼琴演奏者,通常演奏的效果不會太理想。所以,高校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的時候,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鋼琴理論知識和彈奏技能之外,還要對學生的聽覺進行嚴格的訓練,使得學生可以聽到自己所彈奏出來的聲音。學生在聽自己彈奏的聲音期間,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對自己彈奏的質量進行判斷,教學會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調整彈奏,改進彈奏不足的地方,幫助學生揚長補短,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改變以往種技能的教學行為,不要在學生一彈錯之後就立即直接指出錯誤,這樣只能讓學生養成依賴教師的不良習慣,而要離開教師之後卻彈不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覺,讓學生能夠從內容深處真正認識自己,這樣才能夠快速地提升鋼琴演奏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認知

鋼琴表演是一門藝術,鋼琴彈奏的音樂作品是有靈魂的,承載這作曲家的獨具特色的思想感情,高校鋼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向學生傳授鋼琴彈奏技巧,還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對所彈奏的音樂作品進行分析[4]。大學生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尾聲階段,此階段的學生都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相較於其他大眾化的學科而言,鋼琴學習中的邏輯思維比較獨特,教師必須要結合鋼琴教學的特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形成較強的邏輯記憶和邏輯分析能力。比如,在教授學生彈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該作品充滿了積極樂觀和生命頑強的氣息,教師應當向學生詳細介紹作品的背景。又比如,《騎士》是一首非常雄壯和威武的曲子,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在彈奏的過程中用心去感受創作者的內心,從整體上把握作品。再比如,貝多芬的《月光》表達出的是一種安靜和靜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指導學生表現出沉思的情感和狀態。

(三)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類認知心理的第一步,只有引起注意,外界的資訊才能夠被加工處理進入人的大腦並形成記憶。所以,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5]。注意力的培養,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當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儘可能地選擇比較有意思的內容,並以詼諧幽默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達作品資訊,同時要採取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建立特定的教學環境,轉變以往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風格,力求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輕鬆、活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應當通過鼓勵學生邊彈邊唱,提高學生學習鋼琴的注意力。因為在鋼琴彈奏中,手、腳、腦互為一體,相互協調,邊彈邊唱可以有效分配注意力,避免分神的情況出現。

(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主要是自我學習能力,集中體現在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音樂作品各種各樣,課堂的教學時間畢竟有限,要想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全部的音樂作品不太現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是什麼,更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對學生進行鋼琴演奏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指導,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自我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給學生布置適量的練習,讓學生學學以致用。在學習完肖邦《小夜曲》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練習,要求學生去熟悉肖邦的其他音樂作品,在下堂課時安排學生獨自訓練,使得學生自己檢驗自己,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學習,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和成長。

四、結語

總而言之,認知心理學的有效應用,有助於高校鋼琴教學中問題的解決,對高校鋼琴教學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高校鋼琴教師應當加強對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學習,認真分析鋼琴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教學能力,保證認知心理學能夠科學地應用於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注意力以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對鋼琴知識和技能的消化吸收,提升鋼琴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亮.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和途徑[J].成功:教育, 20xx,12(9):109-110.

[2]劉然華.探究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xx, 28(5):87-88.

[3]周靜.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音樂時空,20xx,36(24):143-143.

[4]馬文驥.將透視心理之技法--認知心理學融入高校鋼琴教學之中[J].北方文學旬刊, 20xx,42(9):184-184.

[5]井源源.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xx,12(3):22-22.

認知心理學13

認知,從寬泛的意義上來講,是心智與物理屬性的身體間有著何種關係。認知與身體究竟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存在,或者是我們看待生命的兩個視角。近年來,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日漸積累,逐漸演變為研究認知具身性的熱門課題。本文站在理論心理學的立場上,對認知與身體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探討。

一 認知與身體之間存在的關係

1.身體對認知存在著限制作用

身體限制著認知的特徵與範圍。有機體的身體結構和活動能力限制了認知的表體性質和內容。因某種特徵的存在,使有機體某些形式的認知變得相對容易,也可能使某些形式的認知變得相對困難,甚至變為不可能。以聽覺為例,動物的聽覺比人類的聽覺更為靈敏,是因為它們的聽覺系統構造與人類不同。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就明確指出,抽象思維主要是隱喻的。而語言學中的意象圖式(Lmage Schema)理論是“對於身體作用於世界的方式就是認知的方式”這一觀點最好的佐證。個體的主觀世界是被個體的行為和感覺運動能力決定的。認知是身體的認知,身體是認知的身體。但在這一過程中,身體的結構和感官運動系統都限制著認知的進行。

2.身體對認知的分配調節作用

身體可以作為認知加工過程中的一部分,在大腦、骨骼、面板等身體各方面與認知系統中發揮著類似於分銷商的作用。身體調節著認知,影響著思維、判斷、情緒和動機等心智過程。許多心理學實驗都證明身體的狀態和運動對認知過程有調節作用。在荷蘭心理學家Koch等人的Stoop task測驗中得出的結論,後退動作誘發了更多的認知努力,因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績。因此,身體會對心智產生強有力的衝擊力。身體的`調節作用使認知、身體、行動在空間和時間上形成密不可分的聯絡,從而成為一個整體,確保了認知與行動之間的和諧。由於身體的調節作用,認知操作的過程與環境的要求保持一致,保證了認知任務的圓滿完成。

3.身體使認知產生依賴性

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曾經明確指出,身體並非認知的物件,而是認知的主體。也就是說,我們通過“體認”的方式瞭解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切體會到自我和身體的親密關係。換言之,認識依賴於身體的各種經驗。身體體驗的過程構成了認知過程的基本素材。人類特有的身體結構決定了人類獨特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如同動物特有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動物瞭解世界的認知系統。沒有這種特殊的身體構造,就沒有人類特有的感知能力和思維方式。認知系統的活動思維和方式是依賴身體的活動狀態和思維方式而進行的。

二 在理論心理學中的認知與身體緊密聯絡

1.心智與身體聯絡緊密

科學心理學是西方文化思想的產物。在西方文化中,二元論思想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而科學心理學本身就是二元論思想的體現。17世紀法國的哲學家笛卡爾視身體僅為心智的一個觀念。二元論的基本特徵是主張心物、身心、主客的二元對立。心理、意識、主體構成了二元對立的一方,物質、身體、客體構成了對立的另一方。這就構成了理論心理學的基礎。身體是物質的,但是身體的物質屬性卻需要通過心智中的觀念實現。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心智駕馭著身體,指揮著身體的運作,但是身體對心智沒有實質的影響力。

2.在理論心理學中心智與身體的一體化

身心一體化是指身體在心智中,心智在身體中。身體並非傳統上認為的僅是心智發生的“場所”“載體”或“生理機制”。身心一體的原則是心智對身體的影響,而理論心理學的實驗表明,思維、回憶和語言等認知過程在無意識中影響了身體的感覺和執行系統。

3.認知與身體在理論心理學中的關係

身體對認知既有因果作用,即塑造認知,也有構成性作用,是認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身體是認知的主體,是身體去感受、去思維、去行動。因而身體的感知和身體的運動等各種身體經驗必然對認知過程產生強有力的影響。認知語言學的研究也表明,語言、思維和邏輯推理的方式實際上是身體作用於世界的方式。在理論心理學中,認知與身體則是因與果相互依存的關係。

三 結束語

從理論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究認知與身體的聯絡,總結得出認知是身體的認知,身體是認知的身體,並且分析出身體對認知既有因果作用,也有構成性作用,是認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身體與認知的關係的互動影響體現了身心一體化的原則,因此身體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內容,決定了我們怎樣形成概念和判斷邏輯。而理論心理學的實驗也表明,思維、回憶和語言等認知過程在無意識中影響了身體的感覺和執行系統。

參考文獻

[1]陳玉明、郭田友、何立國等.具身認知研究述評[J].心理學探新,20xx(6):483~487

認知心理學14

化學教學中有些知識點(例如化學平衡、中和滴定的誤差分析、電離平衡等)難以突破,若只從反覆講解或重複習題訓練以求學生鞏固,這種只求效果不考慮學生學習情感的教學方法,以當前課程改革的觀點分析,就是典型的缺乏課程意識。教師的課程意識,不但是一種理念滲透,也是一種對基於當代教育學、心理學學習與運用的體現。本文以“中和滴定誤差分析”為例,試用認知心理學對問題難易的分析原理進行解構,以供對其他知識難點作難度分析的借鑑。

“中和滴定實驗誤差分析”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與學都感到滴定誤差分析是“紛紛擾擾”,教師感到難以讓學生準確體會各種操作誤差的產生,學生感到誤差分析結果容易“南轅北轍”。

一、中和滴定實驗誤差分析問題的複雜性分析

依據德國認知心理學家J·芬克關於複雜問題的判定標準(“不透明性”“多目標性”“情境的複雜性”“變數及變數間的聯絡複雜性”“動態性”“延遲性),對比中和滴定誤差分析問題,可以發現問題的設定層面一般只能獲得一些表面的資訊如操作描述等,而是否產生誤差、引起的誤差是正的還是負的,就需要做多步的變數轉換,思考就需多步且要細緻,即誤差分析具有複雜問題的“不透明性”與“多目標性”特徵;對中和滴定中引起結果偏差的操作因素作最少的分析也約20種,而這些操作似是而非,即問題分析具有多變數,而且這些操作可以單獨設定為變數,也可以多種操作組合形成多變數的問題,可見這些操作(變數)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即具有複雜問題的“情境的複雜性”“變數及變數間的聯絡”的特徵;中和滴定實驗誤差分析問題中,因為引起誤差的變數較多,記憶量就較大,而且從操作變數到誤差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析者有耐心、有較強記憶力與較強的推理能力,即具有複雜問題的“延遲性”特徵;若在新課學習時對中和滴定的誤差分析技能掌握不紮實,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則會感到越來越難掌握,而失卻思維推理的條理與耐心,從學習者的思維特點來分析,即具有複雜問題的”動態性”特徵。

二、中和滴定實驗中引起誤差結果的操作變數數目分析

關於中和滴定誤差分析問題的所有複雜性特徵,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中和滴定實驗中能引起誤差的操作變數較多。以“標準溶液滴定待測溶液的操作”為例,分析能引起誤差的操作種類數即變數數目。

1.洗滌方式

因滴定管內溶液須保持所裝溶液的原濃度,因此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淨後須用待裝溶液潤洗2~3次;而錐形瓶只是反應的容器,只需保持已量定體積的所裝待測液的溶質的物質的量即可,因此只需用蒸餾水洗淨即可。作為產生誤差的變數,操作常可作如下分類而設定問題:(1)滴定管洗滌:量取待測液的滴定管未曾用待測液潤洗而直接量取,若其他操作準確,則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裝標準液的滴定管未曾用標準溶液潤洗,而其他操作正確則測得濃度偏大?偏小?無影響?(2)錐形瓶洗滌: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淨後,瓶內殘留少量蒸餾水,測得濃度偏大?偏小?無影響?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淨後,再用待測液潤洗2~3次,則測得待測溶液的濃度偏大?偏小?無影響?

2.滴定管尖嘴部的氣泡

裝滿溶液的滴定管,應檢查滴定管尖嘴內有無氣泡,如有氣泡,會使滴定管刻度讀數偏小,因此必須排出。作為問題的變數,操作常可作如下分類而設定問題:(1)量取待測液體積之滴定管:記錄起始刻度時尖嘴部有氣泡,量取後氣泡消失,其他操作正確,則實驗測得待測溶液的濃度偏大?偏小?無影響?若記錄起始刻度時尖嘴部無氣泡,而在記錄終點刻度時尖嘴部出現氣泡,則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2)滴定用滴定管(裝標準溶液):記錄起始刻度時尖嘴部有氣泡,滴定後氣泡消失,其他操作準確,則實驗測得待測溶液的濃度偏大?偏小?無影響?若記錄起始刻度時尖嘴部無氣泡,而在記錄終點刻度時尖嘴部出現氣泡,則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

3.滴定管尖嘴端存在掛滴

滴定管裝滿溶液後尖嘴部存在掛滴,則應用濾紙吸掉掛滴,以保證滴入錐形瓶中的每滴標準液都有刻度記錄。中和滴定在臨近滴定終點時操作應是逐半滴滴入錐形瓶(半滴滴定操作即為控制活塞或小玻璃球使尖嘴端出現掛滴,然後將尖嘴掛滴靠近錐形瓶內壁,使掛滴沿內壁引流而流入錐形瓶內,並用蒸餾水沖洗錐形瓶內壁),可見正確的滴定操作在滴定終點時不會出現掛滴。作為問題的變數,操作常可作如下分類而設定問題:(1)量取待測液之滴定管:量取前滴定管尖端有掛滴,而直接記錄起始刻度,其後操作正確,則測得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在記錄起始刻度時尖端無掛滴,而達到終點刻度時尖端出現掛滴,其餘操作準確則測得溶液濃度偏大?偏小?無影響?(2)滴定用滴定管(裝標準溶液):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掛滴,而直接記錄起始刻度,其後操作正確,則測得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在記錄起始刻度時尖端無掛滴,而達到終點時尖端出現掛滴,其餘操作正確則測得溶液濃度偏大?偏小?無影響?

4.滴定管的讀數

讀數時滴定管應垂直地夾在滴定管架上,由於水溶液與玻璃的表面張力的特點,滴定管內的液麵呈下凹彎月形,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麵下緣最低點在同一水平線上,仰視與俯視都會使讀數產生偏差。作為問題的變數,關於讀數可作如下分類而設定問題:(1)用滴定管量取待測液體積時:記錄起始刻度時仰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記錄起始刻度時俯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讀取終點刻度時仰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讀數終點刻度時俯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2)滴定讀數:記錄起始刻度時仰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記錄起始刻度時俯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讀取終點刻度時仰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讀數終點刻度時俯視讀數其餘操作正確,則待測溶液濃度結果偏大?偏小?無影響?

5.其他能產生誤差的操作變數

(1)配製待測溶液或標準溶液的溶質含有雜質;(2)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標準溶液時的操作誤差;(3)中和滴定時指示劑的不同選擇;(4)若用待測液滴入定量標準液方式進行中和滴定,而操作變數不變,分析誤差情況;等等。問題變數繁複。中和滴定中引起誤差的操作變數繁多,再加上從操作到誤差結果的產生並不是直接產生,一般需要轉換,如從讀數的偏大或偏小來判斷所用溶液體積大小就需注意是資料為起始刻度還是終點刻度,而且要注意變數間的相互干擾,如“前與後”“標準溶液與待測溶液”等等。可見中和滴定誤差分析問題,若從影響問題難度的因素分析,雖然從認知心理學分析解決此類問題的運算元並不多,但其變數之多,為中學化學問題中之最,故為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教學時若只重變數的羅列列舉,很多學生會失卻耐心與細緻,於是教師在組織此知識點教學時也因此而變得枯燥乏味。

三、從專家與新手解決問題的變數處理方式談中和滴定誤差分析的歸因教學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某個方向的問題解決專家,主要是解決此方向問題的知識之間已形成各種聯絡,這些知識可以歸成同一類,這樣幾類的知識又可以歸成更大的一類,即專家藉以較大的意義單元即組塊加工資訊,使解決問題時便於迅速檢索與提取。認知心理學家也從實驗角度證明,在教學中按問題解決專家的知識結構組織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在進行中和滴定誤差分析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專家式的認知模式來組織教學。

1.明確中和滴定的誤差型別,克服解決問題時的“功能固著性”

所謂認知功能固著性,即解決問題時總是按照事物的傳統功能,不會變通,不能用新的方式來表徵問題情境。如問題設定為“用滴定管量取待測溶液時不慎多加了一滴(1/20mL),分析誤差情況”。部分學生就思考“那標準溶液也不是相應地多用了嗎?結果無影響吧”,不少學生因為對資料的認識與應用總有一種“一定要應用”的.功能固著副作用,就把此多加的“1/20mL”資料也代入計算式計算,而根本沒認識到此“一滴”不是本實驗的測量資料,只想到有資料就要代入計算式計算,即具有一種認知心理學家認為的“功能固著”認知偏差。讓學生掌握誤差的概念與型別較為重要。對於誤差,中學教材與教師一般都只涉及對結果的直接分析,不作對誤差知識的系統說明,導致學生缺乏如專家般的誤差分析系統知識,而完善知識結構是克服功能固著性的前提。因此,在組織該知識點教學時可讓學生明確以下幾點:(1)明確實驗誤差定義為直接或間接測量的資料與真實情況的差值,若高於真實值,稱之為結果偏大,反之為偏小。(2)明確誤差從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系統誤差與操作誤差兩大類:系統誤差即儀器或指示劑的精確度所限,具有客觀性,如滴定管的精確度、指示劑的變色範圍等;而操作誤差即實驗操作所產生的偏差,具有實驗者的主觀性,需要操作手法的正確性,中和滴定誤差分析大多在此方面設定。(3)明確中和滴定是用標準溶液測定待測溶液的濃度,一般通過滴定管讀數,代入反應計算關係式而運算得到結果,是一種間接測量,而誤差是由直接測量的實驗資料產生。誤差分析即分析直接測量所得的資料偏差情況在計算式中對結果的影響,完善學生特定領域的知識結構是有效解決特定領域問題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2.梳理與歸納各個引起誤差的操作,形成解決問題所需知識的組塊加工資訊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紐威爾和西蒙在關於影響問題難度因素的論述中,提到問題空間是影響問題難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問題空間即解決問題的迷津,空間越大即迷津越多,並認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就是採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斷縮小問題空間以至問題解決的過程。而要縮小問題空間的一個根本因素就是解決者可以採取的內部知識命題集的大小,即知識組塊大小。引起中和滴定誤差的變數較多,因此教學中有必要對各個引起誤差的變數進行“組塊”,以降低解決此類問題的難度,在教學中較為常見的“組塊”是以引起相同誤差結果的操作歸類。如對引起實驗結果偏高的操作進行“組塊”(以標準鹽酸滴定未知濃度氫氧化鈉溶液為例):(1)錐形瓶用水洗淨後,又用待測液滴洗。(2)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裝液滴洗。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後氣泡消失。(3)酸式滴定管滴定尖嘴未充滿標準液便開始滴定。滴定前俯視滴定管,滴定後仰視滴定管讀數。滴定結束時,部分標準液附在錐形瓶瓶壁上。(4)滴定結束時,滴定管尖嘴處仍掛有半滴定液。(5)用酚酞作指示劑,當紅色變成無色。(6)返滴一滴NaOH溶液無顏色變化。(7)滴定結束後,立即讀數。同樣可以對引起實驗結果偏小的操作進行“組塊”,也有很多教師採用以中和滴定實驗中的各操作階段的誤差情況進行“組塊”。將知識資訊梳理得井然有序,並把有意義的或有內在聯絡的知識資訊以一定的編碼方式貯存,均可提高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容量,從而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正確率與效率。

3.歸納與反思誤差分析,形成問題解決的“如果……那麼”產生式系統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在知識傳授中,不僅要重視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重視程式性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對學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中不但要告訴學生“是什麼”,更關鍵是要使學生懂得“為什麼”和“怎樣做”,從而使他們獲得大量牢固的“如果……那麼”式的問題解決系統。在中和滴定誤差分析過程中,應首先讓學生明白,中和滴定誤差是間接測量誤差,是直接測量的資料代入計算式而產生,誤差分析中應理解計算式中哪些因子是常量,哪些是實驗測得的資料;其次讓學生明白“如果實驗測得的資料偏大或偏小,那麼計算結果偏大還是偏小”;再次讓學生分析清楚實驗中“如果是這樣的操作,那麼實驗測得的資料偏大還是偏小抑或無影響?”……在誤差分析中運用如此的逆推法和“如果……那麼”的假設,能讓學生從繁複的變數對應分析中,歸因到結果的計算分析,使分析有條理、能監控並調整。通過適當的練習,使學生從最初的依據誤差分析範例的陳述性分析,漸變成為“如果……那麼”式的產生式規則的程式性分析,並在分析過程中進行調控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向、方法與原理,即策略性知識的運用,從而使自己從一個解決問題的新手轉變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專家。

總之,教學難點為什麼是難點?這是我們中學教師應該而且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須從心理學、教育學層面進行思考,從理論上清楚難點之難以及從難到易的通道,而不能總是單從“分散難點”“逐步分解”“重複練習及講解”等解決難點的教學方式著手,因為只有在理論上分析清楚難點為什麼難,才能有更合適的解決難點的教學方法,才能創新性地開展新的適合於不同學生的解決難點的各類教學方法與方式。

認知心理學15

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其主要是對在人們接收、加工以及記憶外部資訊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行為以及心理特點展開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進而有效推動人類工作以及學習的順利開展。當前,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開展,也使得心理學被廣泛應用在教育事業中。在高校鋼琴教育教學中科學地應用認知心理學, 不但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聽覺能力以及鋼琴作品欣賞能力的提升都有極大的幫助。

一、認知心理學概述

作為心理學中一項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所謂的認知心理學即為通過對人們肉眼無法觀察到的記憶改變以及資訊加工等內容展開的深入分析,從而瞭解個體在對待外界事物方面所存在的一些行為習慣以及心理特點。藉助於認知心理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當前,國外的許多國家已經將課堂教學活動與認知心理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且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特別是與鋼琴教育教學活動的聯絡相對較為密切。在實際教學中,鋼琴教師就會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合理地對鋼琴的曲目風格、彈奏模式以及知識理論等展開排序,之後再基於教學計劃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 進而在此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鋼琴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果。在通常狀況下,對於人們的認知而言,其是具有一定規律的,其往往都要經過四個過程,即為“注意、體驗、記憶以及思維”。在高等院校鋼琴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分析教學點,通過一些充滿趣味的教學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集中注意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鋼琴教學活動中, 進而在此過程中充分體會到鋼琴音樂作品美妙的旋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相關的鋼琴知識,提升其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

二、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

針對大學生來說, 其在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生理認知方面。由於大學階段是學生青春期的末期,此時大學生的.身體器官發育相對成熟,於是就會對其鋼琴學習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在大學生的手部發育良好之後,就能夠幫助其得到充足的力量。然而,此時大學生的手部骨骼發育還不夠成熟,所以就會導致其手指缺乏足夠的靈活度,於是就會造成學生在彈奏鋼琴的時候無法充分地跟上節奏。第二,心理認知方面。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已經基本趨於成熟。同時也具有相對較強的觀察能力以及認知能力,而且記憶力也相對較強。不僅如此,對於大學生而言,其主觀意識較強,而且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轉換思維,可以很快地掌握新事物。雖然伴隨年齡的增長會造成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慢慢降低, 然而在此過程中,其認知能力卻在不斷的增強,其所掌握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並且也會慢慢產生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所以,在此情況下開展高等院校鋼琴教學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認知特點給予充分的重視, 要科學地開展鋼琴教學活動,有效地發揮學生的較強的記憶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更加豐富的鋼琴知識.

(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們從認知心理學的層面分析可知,在開展高校鋼琴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關鍵的。其主要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邏輯分析能力,二是邏輯記憶能力。對於這兩方面而言,其主要都是通過學習的形式進行的。從根本上而言,其都是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進行培養。在大學階段,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是在初步成熟階段,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在逐漸提升。因此,在此階段鋼琴教師就要充分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使其能夠對音樂作品展開深入的分析以及良好的記憶。比如,對於《C大調回旋曲》這部音樂作品而言,其屬於一首比較純粹的娛樂性作品;而對於《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這一音樂作品而言,其屬於一首炫技類的音樂作品。在高等院校鋼琴教育教學中,教師也要基於不同曲目以及所體現出的特徵, 再充分結合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對音樂作品展開深入的分析,進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基於認知心理學層面的分析可知,對於資訊與事物的認知前提即為人們可以對此內容給予充分的關注。因此,為了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知資訊,那麼首先就要激發人們對其的注意力,在人們積累相應的資訊資料以後, 那麼其大腦就會對這些資訊給予加工與處理,最終發展成為人們的記憶,這也是人類的最基本的認知特點。所以,為了能夠獲得某項技能,那麼人們就要通過記憶對相關的資訊給予提取與分析。通過對這些資訊的應用,進而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握這一技能。所以,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中,為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鋼琴知識,那麼教師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中。所以,教師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比較活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針對學生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認可,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更好地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更加集中注意力地學習相關知識。除此以外,教師也可採用彈奏演唱的教學模式,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鋼琴學習中。對於比較純粹的鋼琴演奏而言,要求學生要從觸覺、聽覺以及視覺等方面進行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生可以非常集中注意力地進行演奏,然而假如彈奏時間相對較長,那麼就會造成學生在演奏的時候比較機械化, 導致其注意力不夠集中,極易發生分散。假如能夠將演奏以及演唱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使得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完成彈奏演唱過程。

(四)學生聽覺能力的培養

對於一個優秀的表演者而言,其不但必須要具備高水平的演奏技藝, 而且還要有著比較敏銳的聽覺能力。然而,通過對當前我國高等院校鋼琴教育教學的分析可知,目前高校的鋼琴教師只是比較重視對學生彈奏技能的培養,然而卻忽視了對其他能力的培養。如此一來,也就會導致在實際教學中, 學生對教師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僅僅是基於教師的指示才能夠發現其在彈奏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唯有藉助於教師的指導才可以改掉自己的不足,進而提升彈奏水平,這樣就會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的彈奏能力進行訓練,而且要培養其聽覺能力,使其可以對自己的彈奏情況進行判斷,對其在彈奏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調整。鋼琴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的聽力展開訓練, 而且要對其音樂欣賞與分析能力展開訓練與培養。在這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比較優秀的世界名曲,使其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提升其聽覺能力。在其欣賞的過程中, 要引導學生能夠藉助於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對其中蘊含的彈奏技巧進行深入的分析,幫助其學習良好的彈奏經驗,並且將這些經驗應用在個人的學習中,進而能夠使得個人的演奏技藝得到不斷的提升。

(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由於音樂作品比較繁多,多種多樣。所以,在鋼琴教學中, 教師無法將其所有的音樂作品都向學生進行介紹。那麼,為了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掌握高水平的音樂技能,那麼教師就要為學生傳授一些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技巧,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學習音樂作品以前,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樂譜進行深入的解讀,對音樂作品的指法以及節奏等展開深入的分析。然後再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使其能夠充分體驗到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與彈奏技巧。在完成學習活動以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能夠對學習過程展開深入的反思。要引導並且鼓勵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更加科學、合理地運用在其他音樂作品當中,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總結歸納以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對於《月光曲》這一音樂作品而言,其中蘊含的是一種淡然並且安靜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對此音樂作品進行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要儘可能地表現出一種比較平靜的狀態[5];針對《命運交響曲》這一音樂作品而言,其主要表達的是頑強不屈的精神,所以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就必須要表現出一種充滿激情,比較樂觀、積極向上的狀態。如此一來,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情感的特點,掌握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具有的不同風格,幫助學生能夠進行準確的分析,進而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將認知心理學科學地應用在高等院校的鋼琴教育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鋼琴學習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鋼琴教師要充分地結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 合理地總結教育教學規律,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而有效推動高校鋼琴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