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4W

積極心理學1

最近讀了一些關於教師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非常有幸拜讀了周國韜先生的《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這本書,讀完之後,令我感觸頗深。為此,我表達如下幾點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理解。

積極心理學彙編(15篇)

這本書為人們學會積極的心理調節、形成樂觀向上的心態提供了有益的知識和策略,掌握這些知識和策略對於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教師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針對中國小教師的實際選取了部分有助於教師心理調適的積極心理學內容,因此命名為“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覺得非常合理。書中採用了一些心理測量工具和訓練程式,這些內容要求我們學習者進行練習。並且有很好的平臺對其內容進行輔導,以便使我們這些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有關的知識,學會運用有關策略進行心理調適。

書中介紹了“學習能力感”概念、“習得性無力感”等相關內容。其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介紹的有關“習得性無力感”的研究成果,已經被納入到積極心理學的領域之中。其中的情緒管理能力部分對於我們這些中學教師非常受用。情緒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控制情緒表達方式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較強的人,一方面能夠在適當場合表現出適當的情緒;另一方面也善於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例如,在正式聚會當中,適當表達喜悅的情緒,在悲傷的葬禮上適度表達悲傷的情緒,在人際衝突中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善於調節氣氛激發他人的積極情緒或者善於安慰他人的消極情緒。情緒管理能力由以下四種能力組成:對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保持開放心情的能力;根據對資訊的判斷和利用,成熟地進入或遠離某種情緒的能力;成熟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相關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地方,我會結合書中的方法與實際情況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感到他們真的需要我們,我們不僅是學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燈,還是他們性靈的創造者,更是他們靈魂的塑造者。我會用適當的方法與他們交流,減輕他們的壓力,同事緩解自己。希望我們在心與心的交流上,他們的學習,精神能更上一層樓。

積極心理學2

高校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突出。研究從大學生英語學習方面的倦怠問題出發,分析學生在態度、情感和行為上的表現。結合積極心理學,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戰勝英語學習倦怠問題。在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及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學習怠倦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1974)提出了“職業倦怠(staff burnout)”一詞,認為在長期壓抑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將會產生疲憊和損耗的症狀。他和Richelson(1980)給倦怠下定義為“當個體不得他人所認同且沒有給予相應回報時,個體產生的慢性疲憊、抑鬱和挫折感。”

大學生英語學習倦怠普遍存在。學生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有發生;課堂上睡覺、不認真聽課、玩手機或講話;不尊重老師;拒絕回答課堂提問和完成課後任務。此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態度上,認為英語學習單調乏味,學習缺乏熱情,注意力、興趣降低。第二,情感上,失敗挫折感越來越大,成就感低下,逐漸消沉懈怠、厭倦沮喪,自我消極。第三,在行為上,對英語學習的價值感出現了偏差,行為上逐漸遠離。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思潮,主張“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愉快、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強調人對過去要滿意,對現在要感到幸福,對未來要充滿希望,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主觀體驗;倡議人要有愛心、寬容心、勇氣、創造性、智慧等積極的特質;同時把人與社會、社群、家庭、學校、媒體等聯絡起來,呼籲禮貌、責任感、職業道德和群體意識。

三、積極心理學與大學英語教學

1.積極的目標引導

為了解決大學生英語學習目標不明確,迷茫不安定的因素,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將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多元化、具體化。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比如: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積極詞彙,在參與互動過程中是否能展示自己,是否掌握了中外文化差異,在使用某種學習方法上是否獲得預期的效果,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2.積極的內容開發

大學英語的學習不再像國中和高中一樣,偏重於語法,偏重於學生如何高出好的成績;而是更加註重綜合能力的培養,聽、說、讀、寫和譯這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具體到英語課程內容的開發上,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課程內容的色彩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富有幸福感的。

3.積極的認知過程

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需要脫離原有的填鴨式滿堂灌的說教過程,而要有新的突破與創新。教師的教學需要變被動接受知識為師生之間和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和掌握知識,同時學會學習。教師需要採用各種創造性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地去發現、研究和探索,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開發學生潛能和創新能力。認知過程的創新首先可以是不完整的。教學內容的全盤托出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在學習內容上時不時的“跳一跳”,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反而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其次可以是多角度的,形成“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思維創新模式。還可以是合作性的`。教師可以寓教於樂,採用活動教學法,使學生在活動中與其他學生合作探究,體驗積極的情緒情感。

4.積極的評價反饋

教師要多鼓勵和肯定,少批評和諷刺。教師不能總對學生們說:“you are so stupid”,“why do you do that”,而應該多說:“well done”,“ that’s great” ,“bravo”。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說出內心的想法,用啟迪幽默的話語使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讓積極的事物和感覺驅走消極和抵抗,教師要積極引導,善於發現,善於作積極的評價。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建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也能使學生們在態度上認可自己,克服消極倦怠的學習心理,以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態度對待學習,調動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成功體驗的機會。

5.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表情、目光、肢體所表現出的愉悅、溫和、親切與平易近人,使師生間的角色差異變小,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也會減少甚至消失。在教學中的尊重、分享、快樂和體驗等積極因素,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課堂外的情感碰撞與心靈感悟,會打開了師生間的感情通道,敞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激發學生表現出爭先恐後、想親自一試的慾望,從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髮展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四、結語

要消減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倦怠現象,急需利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採取恰當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力,挖掘英語學習的潛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進行積極的教學評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幸福感,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以此來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形成師生共有的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

積極心理學3

幸福,有人把它編在歌裡,有人把它寫在書籍中,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美國哈佛大學把它搬進教室裡。不僅如此,沙哈爾博士講授的有關幸福的“積極心理學”還成為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超越了長期排名第一的“經濟學原理”,這是在歷史上首次以科學來論證幸福是什麼。曹校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本-------《哈佛積極心理學》。

書中講到,沙哈爾給哈佛學生的十條幸福忠告;講到哈佛幸福課的四個目標;通往更快樂、更幸福的門徑等等。其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很深。“如果星星一千年內才閃耀一次,當它閃爍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仰望它,可正因為它每晚都閃爍在星空,所以我們認為那是種理所應當的。如果一個人把一切都當做是理所應當,那他就不會懂得感恩和珍惜,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感受幸福的人往往心懷一種信念和動力,這種信念和動力既能夠激勵自己不斷地前進,也能夠感動和改變周圍的人。感受幸福,會讓自己與幸福的聯絡更緊密。當面對孩子那天真無邪的笑臉時,所有的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清晨,當迎著第一縷陽光,邁著從容的腳步踏進校園時,孩子們一聲聲“老師好!”,幸福的一天開始了!

感受幸福校園

法國小說家雨果曾說過: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愛我們,讀後感《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其實, 教師的幸福有時就是一種感動, 外界並沒有改變什麼, 只是你的內心改變了,幸福是一種感覺,在美麗的校園裡,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在看著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自己也會感受到幸福。也為我們的校園注入了幸福的源泉!

感受幸福課堂

課堂是教師生命舞臺,在電子白板整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沉浸在課堂的氛圍中,遊動的各種各樣的魚、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的穿越、神話故事的美妙世界------這是一個美妙的世界!在這裡,老師和學生一起悲傷,一起歡樂,弗洛姆曾說: “幸福本身不是結果, 而是伴隨著力量增長的體驗。”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中, 看到學生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教師體驗到了喜悅和收穫的幸福。

感受幸福生活

感受幸福生活,就是要以積極向上的生活信念, 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高雅的生活情趣, 從平凡的教學工作中感受生活, 享受生活, 獲得職業幸福感。以平平常常的心態, 高高興興的心情, 去幹實實在在的事情。校長的話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促進個體獲得幸福體驗, 提升幸福指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就是一種狀態, 一種主觀感受。沉浸於自己的工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職業的幸福感。在付出、理解、尊重、信任中, 教師才會感悟到自己的價值, 享受到作為教師的幸福,體味到對生活和事業的摯愛, 感受到一種奮發向上、不斷前進的動力。

感受幸福,當和學生一起徜徉在美麗的校園時,我們幸福;當和他們共享一本好書時,我們幸福;當看到他們犯錯後不好意思低下頭時,我們幸福;當接到教師節他們用稚嫩的小手繪製的賀卡時,我們幸福;當看到課堂上他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時,我們幸福;我們從學生的身上體驗到教育的成就;在幸福中我們的個性得到張揚,理念得到提升,品性得到淨化,心境得到調和,讓我們都能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積極心理學4

讀了《教師心理調適和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實踐 、教師職業幸福感、習得性無力感與習得性樂觀、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與壓力應對這五個專題的學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藉助專家的指點,將自己的教育工作儘可能完整、完善。

一、使人學會積極地面對現實。

從尋找問題的積極意義,減少對過去的消極情緒。積極的'面對過去-生活滿意點理論及其啟示。學會對過去的感恩。

二、對主觀幸福感與職業幸福感的指數。

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三大生活領域存在。家庭領域、交往領域、工作領域。儘管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感又屬於我們個人主觀的體驗,但對於我們成年人而言,這三個生活領域的事件對幸福感的影響最為強烈。

職業幸福感對於我們成人而言,職業活動是生活中的核心內容,所以如果我們不能從職業中獲得幸福感,其整體感水平都將受到消極影響。

二、幸福教師的共同之處。

1、對工作性質的愛:愛教育。

2、對工作物件的愛:愛學生。

3、對工作材料的愛:愛知識。

三、幸福生活的原理。

1、平衡現在和未來。

2、從困難和挑戰中獲得幸福。

3、承擔起創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責任。

四、打造自身的幸福潛能。

1、智慧。

2、勇氣。

3、仁愛。

4、正義。

5、節制。

6、精神卓越。

積極心理學5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給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為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為目標,為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將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習慣於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過上述例子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紙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訓他們要保持整潔,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就是不管用,後來我就什麼也不說,看到垃圾我微笑著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持續一個星期,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慢慢地發現我班的衛生變好了,再也不要我說教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勤奮,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師艱辛,孩子就學會珍惜;老師盡責,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擔當;老師冷靜,孩子就學會觀察;老師認真,孩子就學會方法;老師寬容,孩子就不會計較;老師開懷,孩子眼裡快樂的事就多了;老師仁愛,孩子的心一定是寬廣,善良,充滿陽光的。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在現實中生活中,很多老師都是特別認真負責的,他們希望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健康成長,可是使了很大的勁兒,效果卻並不理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很多老師的努力是違背心理規律的。在教學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認真而仔細也有同樣的感受,我仔細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像個陀螺似的轉著,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學習機會與能力;殊不知這種滿堂灌,給孩子們造成了心理上極大的負擔。

魚湯雖好,但不宜過多,知識雖好,卻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 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為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們平時的點滴教育,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可能會不問青紅皁白地批評孩子,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遠離你的教育,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例如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後,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應,那將不利於孩子問題的改正。

總之,我們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果斷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

積極心理學6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被各大高校開始高度重視,為了讓大學生能夠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情緒,積極心理學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積極心理學從學生的各個角度出發,培養大學生面對挫折不放棄,面對失敗不氣餒的精神。

一、積極心理學簡介及研究領域

(一)積極心理學含義

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塞裡基曼,而積極心理的含義是由謝爾頓和勞拉·金提出的,他們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職特徵:“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是以人們積極的因素為研究重點,主張心理學用積極的、固有的、潛在的人們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為出發點,提倡利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對人們的心理問題進行解讀,從而能夠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積極的力量,最大可能挖掘出潛在的力量,由此獲得更好的生活。

(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積極的內容包括:積極是對前期集中於心理問題研究的積極心理的反動,倡導要利用積極的態度解決心理問題,積極的方式給予適當的解釋,獲得更積極的觀點。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在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意識在主觀上對生活積極興趣的研究。對過去生活幸福,美好的體驗;對現在生活愉快的感覺;對未來生活有更好的憧憬和期待。第二方面,個人的積極心理研究。樂觀的心理,具有闖天下的勇氣以及善良的心理等。第三方面,群體層面上的積極組織的系統研究。為創造一個更良好的社會環境發揮個人的積極力量,如責任感。

二、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的心理教育

近年來,各大高校都開始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一些高校有專門的心理教育組織,這些組織的設立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心理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區,他們認為沒有心理問題就代表健康,但是心理教育的真正目標是:保持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顯然,沒有心理問題與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是不對等的。然而,積極心理學在研究人們的積極心態,研究人們的善良品質和道德發揮了它特殊的優點。將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大潛力。

(一)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思維是積極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專案,同時也是大學生素質擴充套件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培養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創新意識,即大學生要擁有不斷地進行探索發現更深刻道理的慾望,要善於思考,能夠發現不一樣的東西;創新思維,要有一定的自我觀點,不一味地追求書上的,善於突破自我;創新知識,在某一些問題上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為自己的觀點做支撐;創新能力,即有一定的創新學習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創新人格,在精神方面,有比別人更大的勇氣,更好的自我調解方式,應對不同的困境,能夠克服不退縮。

(二)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積極心理暗示與大學生思想教育。暗示就是指通過含蓄委婉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改變和教育,使人們接受這種教育方式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使他們的思想能夠與心理教育暗示相符。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能夠一味採取灌輸的方法,要進行一定的情感交流。與被教育者在感情上建立起一定的關係,能夠減少被教育者的牴觸心理,對於促進被教育者心理健康的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暗示工作包括通過語言暗示、環境暗示、行為暗示等等,大學生的積極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再持續強調自己失敗的經驗,用積極的心態迎接每一次挑戰。

(三)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積極道德人格的建設

積極道德人格是指人們表現出來的追求一定的道德所表現出的善良的一面。在現代大學生的積極道德人格建設中,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追求社會主義道德規範下的各種善行。要增強道德知識理論教育的實效性,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通過道德人格的建設,促成大學生形成正直積極的人生觀。利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自身所具有的愛的情感,善良與正直,促進大學生積極心理的養成。

大學生作為現代知識分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問題在近些年來逐漸凸顯出來,各大高校開始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通過挖掘人們積極的心態,使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採取更加積極的心態,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個樂觀、陽光的心理,對未來也將更加充滿期待。

積極心理學7

近段時間,拜讀了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前言及第一章部分,收穫頗多。

在書中,陶老師為我們介紹腦科學的知識,講如何慧眼識人,如何積極投入,如何播種幸福,如何快樂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學生成長。

我們常說,尊其師,才能信其道,愛其師,才能樂其課。在我們的課堂上,如果我們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可能會讓學生更積極的投入學習中。

小薇,一個黑黑胖胖的小男生,是我班公認的搗蛋大王,只要班裡有違法亂紀的事,那肯定少不了他。平時聽到最多的告狀聲音就是“老師,小薇打我。”“老師,小薇把誰誰打哭了。”“老師,小薇把掃帚把弄折了。”“老師,小薇把抹布扔到房樑上了。”……

當我一聽到這種聲音,血壓就開始往上飆,一開始就是各種批評,後來吵疲了,效果甚微。我又採用懷柔態度,有點成效。

帶了孩子們兩年多,每天和他們朝夕相處,對他們的瞭解更加的深入,特別是小薇。他看起來是個什麼都不在乎的孩子,別人得到什麼獎勵,他還嘲笑一番。我知道他內心是最想得到獎勵的那一個,因為他偶爾得一次獎勵,會炫耀得全班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上一刻的表揚餘溫還沒下去,下一刻他能馬上犯個錯誤。

我看過很多的案例,知道越是調皮的孩子,越是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小薇也是這樣。這不,晚自習放學了,我去班裡帶孩子們回宿舍就寢,結果看到的卻是小薇和數學老師僵持的局面。不用說,小薇又犯錯了!數學老師向我訴苦,這個孩子又不好好聽課,還攪得別的同學上不成課。勸走數學老師,我把小薇單獨叫到教室外,問他原因,一開始,他態度還特別硬,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後來看到我真的生氣了,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說數學老師一節課都沒看他,昨天一天都沒理他。看著他哭的那叫一個委屈,我無良的笑了,這個理由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我告訴他想要得到老師的關注,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不能用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方法。

笑歸笑,這件事也讓我沉思了好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是特別想要老師關注的,只是採取的方法不得當。如果作為老師,我們能夠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所想,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是和諧的'課堂,學生才能樂其課,愛其師。

因此,當我們遇到越來越難教的學生的時候,需要反思,有沒有以新的眼光和視野來看待這些現象和問題?只有努力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最新成果,開啟新思維新方法,並運用於實踐才能創新,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髮展。

陶新華老師的這本書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讓我們做教師的知道,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改變自己的教育與理念和方法,獲取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也是我們終身的追求。

積極心理學8

積極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末,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對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極、障礙、病態心理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二是積極的人格特徵和人格品質;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一、強調研究每個人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要關注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積極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潛力。它不僅是一種靜態的人格特質,還是一種動態的心理過程,能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有效分析並做出合理選擇。

二、提倡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或社會具有的問題要做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或社會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積極心理學主張從兩個方面來尋求問題的積極意義,一是多方面探尋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二是從問題本身去獲得積極的體驗。

首先是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一個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原因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去看它,即我們心理上怎樣去歸因。如果我們把原因歸結為可控的、暫時的,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反之則會出現消極的態度。

其次,所謂消極向積極轉化,很多時候更主要的是指人們要從消極(不幸或困境)中尋找到某些積極意義。

國小生正處於兒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人格、品質等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老師們在工作中也面臨很多困惑,一些過去常用的方法現在不太管用了,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有時收效甚微,讓老師們常有挫敗感。

當我們面對學生的問題無能為力時,為什麼不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方式試試呢?如果我們能夠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範,留給孩子空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因為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因為他們快樂,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抓住教育教學點滴,潛移默化的進行積極品質的培養,如在大掃除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勇敢堅強、團結友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信——讓他們從小建立自信,自強,互愛,樂觀向上的良好品質,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積極心理學讓我更加明白,教育不單純是讓孩子掌握一些什麼,更需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一顆好奇的心,一種樂觀的精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不只是讓他們知道這是什麼,更要引導他們去問,這是為什麼?

積極心理學9

最近這一段時間看了三部公開課程。每一門課程大概二十六次左右,每次七十分鐘。哲學課時長比較短,每一次是正常的四十五分鐘。

三門課看了很長時間,想要去看的初衷是因為,對大學課程的缺失感吧,大學裡很少去上課,也沒有認真的follow過一門課程,儘管我現在仍然認為國內那些大學課程就像是假冒偽劣產品一樣,師生本質上純粹是一種相互敷衍。但畢業之後,還是有失落感。

於是就開始看高校的公開課,可以的話,也想繼續回母校參加一些公開的'講座。這三門課程是我從許多公開課中自己選的,得以結識三個真正卓越的老師,很感動。我曾親眼目睹大學裡那些所謂講師教授的虛偽蒼白。

哈佛開放課程Positive Psychology

積極心理學,講師是以色列的Tal Ben-Shahar,這門課在哈佛很受歡迎,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在哈佛授課。這門課不需要基礎,任何人都能聽懂,整個課程跟下來我也學到了很多,特別是那個羅傑班尼斯特的故事,深深的震撼我。實際自己也比較迫切的需要一些積極的思路,來緩解玄學,特別是道和禪中消極的部分。消極這個詞不準確,一時又想不出可以準確描繪的詞。

積極心理學10

班主任是班級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絡班級與科任教師,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樑。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它在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明確把“成為幸福、快樂的人”作為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幫助國小班主任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促進國小班主任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構建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積極環境。

積極心理學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在20xx正式提出的,他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從個體自身的實踐、個體認知的改變以及個體對自身的評價等方面來探討如何發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因素,使個體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一經提出,被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1.目標是要幫助人達到理想的幸福狀態

積極心理學把發展和提高人的積極潛能,幫助人達到理想的幸福狀態作為自己的目標。這一理論注重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也就是說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追求就是幫助所有人儘可能地達到他可能達到的完美的發展狀態。

2.強調個體的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關注個體的積極體驗,認為積極體驗可以幫助個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從而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體驗是指個體滿意地回憶過去、幸福和從容不迫地感受現在並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狀態。具體來說包括主觀幸福感和滿足(對過去)、快樂和充實(對現在)以及希望和樂觀主義(對未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主觀幸福感。

3.注重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注重培養積極心理品質,認為積極心理品質越多,越有利於其預防和克服心理疾病。所謂積極心理品質,是指能夠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心理特性:能夠促進工作或學習績效的提高;有利於提高主觀幸福感水平;能夠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有利於心理保健。在此定義下,積極心理品質主要包括:正確的認知圖式、自信、開朗、愛、負責、主動、熱情、樂觀、合理企望、堅強、勇敢、善良、誠實、信任、友好、理解等。

4.重視積極社會環境的構建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髮展受環境的影響很大,積極的環境能夠幫助個體獲得更多的.積極情緒體驗,有利於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有助於個體積極經驗的塑造,因而重視積極環境的構建。積極社會環境主要包括人類幸福的環境條件(家庭、學校、社會)以及使人的智力得以發展、創造力得以發揮的社會環境因素。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1.明確把“成為幸福、快樂的人”作為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根據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我們應該把幫助國小班主任成為幸福、快樂的人作為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而不僅僅達到較低層面的目標——幫助國小班主任預防和解決他們的消極心理問題。因為擁有幸福感是國小班主任成功地完成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國小班主任保持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的源泉。一個經常體驗到職業幸福的國小班主任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樂業”精神,會很主動地去管理班級,並樂觀地看待和積極應對所遇到的工作困難。相反,一個雖然沒有心理問題的國小班主任,但由於沒有感受到國小班主任工作所帶來的幸福,不能把國小班主任工作作為自身自覺追求的一項事業,只是在領導的壓力下承擔國小班主任工作,應付式地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就不太可能把一個班級管理好。因此,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國小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使國小班主任成為幸福、快樂的人。

2.幫助國小班主任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弗瑞德克森提出的積極情緒“拓展—構建”理論認為,積極情緒具有拓展並構建個體即時的思想或行為的作用,也就是為即時的思想和行為提供充足的資源,如使個體在當時的情景條件下反應更準確、認知更全面、思維的創造性更活躍等。根據這些理論創造機會幫助國小班主任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非常重要。可以通過幫助國小班主任掌握情緒調控的方法來體驗積極情緒。例如,引導國小班主任改變歸因風格,從積極的方面來解釋事件,能更多地體驗到積極的情緒。因為影響個體情緒的決定因素不是客觀事件本身,而是個體對這件事的解釋和理解。又如,開展問題研討活動幫助國小班主任發洩不良的情緒和壓力,可以幫助其更多體驗積極的情緒。

3.促進國小班主任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國小班主任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對於國小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有以下的重要意義。首先,積極心理品質對心理疾病起到預防的作用。當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占主導地位,而消極心理品質較少時,個體就不容易產生心理疾病。例如意志堅強的國小班主任在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勇敢地面對並積極想辦法克服,不容易產生無助、焦慮等消極心理。其次,積極心理品質能夠提高國小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例如,一個自我效能感高的國小班主任在工作中會表現得更加自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更多的創造性,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採用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再次,積極心理品質能夠提高國小班主任的主觀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種主觀體驗,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產生不同的體驗。個體擁有較多的積極心理品質有助於其樂觀地解釋客觀事件,感受更多的幸福而不是痛苦。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促進國小班主任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一是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具體做法是在一位專業心理輔導老師的帶領下,若干名想發展和培養同一種積極心理品質的國小班主任組成一個團體,對這個問題進行交流,每個成員敞開心扉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的做法與途徑,從而達到塑造積極心理品質的目的。二是觀察學習法。主要是為國小班主任樹立學習的榜樣,讓他們觀察榜樣的行為舉止,從而培養出榜樣身上具有的積極心理品質。

4.構建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積極環境

首先,要為國小班主任構建積極的學校管理環境。學校的各方面環境由於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成為導致國小班主任出現心理問題原因之一,所以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出發,要建立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積極工作環境。也就是說,學校領導在要求國小班主任完成學校的教學管理任務的同時,還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關注並儘可能滿足國小班主任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合理需要。例如,提高國小班主任的收入待遇,消除其生活上的後顧之憂;為國小班主任提供進修學習機會,滿足其自我提高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機制,幫助國小班主任感受自我的價值,滿足國小班主任自我實現的需要;創設良好的同事人際關係,滿足國小班主任的歸屬和愛的需要。其次,引導和幫助國小班主任構建積極的家庭環境。國小班主任扮演著多個角色,例如在家庭中承擔著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等角色。這些角色所承擔的責任有時候與國小班主任的工作產生衝突,衝突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就會導致國小班主任的心理出現問題。所以學校領導要注意瞭解國小班主任的情況,在他們出現一些角色衝突的時候,引導他們構建積極的家庭環境來解決衝突。例如家人對班主任工作的支援和理解,和班主任一起分享工作上的成功和喜悅,一起承擔和應對面臨的壓力,將有利於班主任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助於其主觀幸福感的提高。

積極心理學11

從積極心理學出發,提出從以下方面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以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為核心確定課程目標,以積極、生動、實用的內容為主體豐富課程內容,以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積極素質,建立積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種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學較為成熟、完善的實驗測量方法,研究人類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潛能等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強調關注普通人的積極力量,提倡以一種積極的觀念重新解讀人的心理現象,並在該過程中挖掘個體在現有條件下獲得幸福感受的各種因素。

積極心理學相信人性的優點和價值,主張用積極的理念審視人的潛力與價值,使人的積極品質得到培養,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發,人格優勢和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真正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它以關懷全人類的福祉為宗旨,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認為,作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吸收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要素,著眼於全體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進一步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一、以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為核心,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積極目標

課程目標不僅是課程建設的出發點,也是課程建設的歸宿。課程目標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方向具有規範作用,它指導著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評價等。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明確指出,能夠時常體驗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增進主觀幸福感,獲得幸福體驗。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不僅僅是矯治心理缺陷、預防心理問題,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學生的各種外顯和潛隱的積極體驗,並在實踐中擴充套件和深化這些積極體驗,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和積極人格,使大學生能夠學會以欣賞的態度對待生活,提升創造幸福的能力,增進大學生的幸福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面向全體大學生、促進大學生心理成長的發展性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課程目標設計從內容上來說應當達到知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統一。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傳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訓練促進知識在個體身上的內化,使之養成良好的心理行為習慣。

很多心理健康知識是淺顯易懂的,關鍵是在學生現實生活中能否意識到,自覺轉化為行動。只有心靈受到最真實的觸動,才能做到知情意的統一。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人的發展,在於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人文關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計中,尤其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以情感人,以情怡人,以情育人,發揮薰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受到感悟,實現情感的昇華。

二、以積極、生動、實用的內容為主體,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

我們的一切教育、思考和知識,都以怎樣獲得我們本性所不斷追求的幸福為物件(自然的體系)。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疾病或健康的科學,也是關於人的幸福、發展、快樂、滿意的科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健康(health)、和諧(harmony)、幸福(happiness)。在3H的價值指引下,應該把握以下三個方面來設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1.積極性。積極心理學以積極情感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組織系統為支柱內容,這就決定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中應該注重積極導向,應該更加註重大學生潛能的開發、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在課程內容選擇中,要注重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將提升主觀幸福感、塑造積極人格、創造積極環境融入課程中,如在課程中,如設定“學會感恩”“塑造樂觀人格”“積極的情緒管理”“愛與幸福指數”等專題,介紹和行為訓練內容。

2.實用性。調查顯示,對於課程內容的設定,大學生普遍認為除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以外,更希望在課程內容中增加一些符合他們年齡和心理特點、更具有實用性的內容,所以,課程內容的設定必須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和現實需求,將那些能夠幫助學生走出困惑,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優化心理品質,使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的內容都列入課程內容,如開設與每個學生密切相關的人際交往、情緒調節、自我意識等內容的專題學習研討。

3.以學生為本。積極心理學注重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實現個人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達到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目的,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了心理學研究的'返璞歸真。

4.歐美國家的學校心理教育理念正在從由“讓學生適應學校”到“讓學校適應學生、為絕大多數學生提供最有意義的教育”方向轉變。以歐美國家的心理教育理念為借鑑,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根本,面向所有學生,選擇符合學生心理髮展需要的、喜聞樂見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其自我教育能力,使之體會主觀自我對解讀生活事件的主控功能,培養其主觀幸福感、樂觀、自尊、希望等積極的人格品質。

大學生是處於特定發展階段的群體,對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是階段性、發展性的。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分層的教學活動,立足教育、重在指導,解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成長中普遍遇到的問題。比如,可以針對大一新生的學習適應、大二學生的自我意識、大三學生的人際關係和戀愛、大四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創業等不同內容,開設有針對的輔導講座。

三、以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進高校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作為學習氣氛的重要調節因素,情感體驗本身也是教學的組成部分,這一點在以體驗為主、以自我教育為主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只有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個人心路歷程,並使他們在情感交融和思維激盪中產生強烈深刻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才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發展提高的課程目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課程。在積極心理學指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改變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形式,應採用互動式、體驗式、活動式等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情感體驗、交往互動、反思領悟與行為訓練,實現認識提高、反思建構、行為固化的統一。

案例教學與講授教學相對,改變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對有關知識、情感、意志的學習主題,為學生提供生動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心理現象、尋找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和生動性,它雖然不直接傳授理論知識,但是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為載體把學生引入真實的境界,引導學生認識現實、瞭解社會、融入現實社會活動中,鼓勵他們自主參與,主動思考,擴充套件知識,提升現實生活經驗,促進大學生自我心理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達到身心和諧。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引導、幫助和啟發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的思維,重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互動性較強的課程,多數內容都需要學生參與互動才能完成。教學中,可以採用以小組分享為主的互動性教學形式,包括角色扮演、自畫像、心理影片賞析、個案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分析反思自己,鼓勵學生交流分享心得感受,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在感受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某一假定的模擬環境,學生扮演特定角色,通過觀察、參與、體驗、反思等過程,在實踐中得以體驗,在體驗中得以成長,在成長中得以提高。體驗式教學以活動為載體,用生動鮮活的體驗、體會、感想、啟迪說話,拋棄了傳統教學的蒼白說教,通過團體諮詢、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體驗,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和內省建構心理健康知識,體驗感悟知識背後的意蘊,通過體驗與實踐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四、提升教師的積極素質,建立積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於教育主導者教師的素質。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視環境因素,認為積極的環境對於增進大學生的主觀體驗、塑造積極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秉承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堅持以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和歸宿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教師是人類美德和優勢的體現者和傳承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著有形和無形的強大影響力。教師要自覺提升自身的積極素質,積極開發自身的美德和優勢,善於調整心態,不斷增進個人的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感、事業快樂感與工作流暢感,直接對學生施加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圍繞著激發、大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主感悟而展開的自我教育課程。為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教育,教師就要打破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固著,以積極地展開教學,鑽研教學技術,提升教學水平,採用多元化、活潑生動的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個體的優勢和力量感受生活,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樂觀地面對未來。

教師要以積極的、欣賞的態度看待每一位學生,樹立“每個學生都在成長、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的積極信念,充分尊重學生,重視學生自我成長的經驗、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用心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鼓勵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將心理問題當做一個展現自我能力和挖掘潛在積極品質的機會,充分發揮潛能,將教育過程轉變為學生積極主動的求知行為,變成師生積極互動、心靈對話的過程。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導者、管理者,而是引導者、協助者、激勵者,關心、接納學生的精神世界,鼓勵學生挖掘潛在的積極力量,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關係。

積極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德,為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新的視野,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迴歸本原,也促使大學生心理素質積極健康發展。我們要不斷創新、深入探索,進一步構建完善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積極心理學12

摘要: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積極的力量和樂觀的態度來面對各種困擾。在當前複雜且競爭激烈的社會背景下,研究生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同時,自身也存在著情緒障礙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心理學對於對研究生去怎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實現自我教育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研究生;自我教育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激烈化的社會背景下,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加,考研已成為大部分學生的選擇,但就業市場並非如此樂觀。有些人開始抱怨高學歷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提升的空間和價值,甚至有人稱研究生已經貶值,在這種情況下研究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學校應該正視這種心理問題,正確把握研究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並指導研究生實現自我教育,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上世紀末興起的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積極的克服困難,並利用積極的心態去適應環境,這對提高並完善研究生自我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 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與特徵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中後期在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種新思潮,主要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與人本主義心理學有著相似的理念,主要包括人的主觀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等;在個人品格層面上表現為愛的能力、潛力等;在團體或組織層面上表現為積極的社會行為等。其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塞裡格曼·謝爾頓(KnnonM. Sheldon) 和勞拉·金(Lawra King),他們對積極心理學的定義指出了其本質的特點:“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

目前積極心理學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組織系統。貫穿其中的整體研究特點有:首先,研究積極情緒。從主觀經驗的角度來看,它關注人的主觀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以及對構建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和對生活的忠誠。其次,研究積極特質。對於個人的成長而言,積極心理學提供了一種積極的心理素質特徵,如愛的能力,工作的潛力和創造力,構建積極的關人際系能力。最後,研究積極組織系統。積極心理學非常注重活動的團體和社會機構,這將有益於學校和社會等組織培育和發展人的積極情緒和積極特質,並促進個人的健康成長。

二、 研究生自我教育分析

《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把自我教育又稱自我修養,是指受教育者根據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主觀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過程。廣義的自我教育是一個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個認識主觀世界和教育自己的過程。狹義的自我教育是一種自我批評的道德教育方法。綜合學術界的觀點,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可定義為研究生在高校的指導下,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要求、自我踐行、自我評價四個階段,以達到認識和完善自我的活動。“自我教育決定整個教育的成敗”,教育雖然是由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組成,但通過自我教育才能實現真正的教育,而所謂“內化”,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

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社政( 20xx) 3 號]指出,“在加強研究生德育工作指導的同時, 充分調動研究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主體意識。”研究生是國家高階人才的重要來源和組成部分, 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 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而自我教育是加強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這有力地說明了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

第一, 從研究生自身特點來看,自我教育有較大優勢。研究生的年齡跨度比較大;研究生的學生類型範圍較廣:有本科應屆或往屆畢業生,還有一段工作經歷的脫產學生或在職學生;研究生的分散性和流動性比較大。此外,研究生作為高素質群體, 知識面更廣,知識結構更完整。各方面比本科生更為成熟,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強,更具備自我教育的條件。

第二, 從研究生培養目標來看,自我教育舉足輕重。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高層次人才。自我教育主要是個體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要求—自我踐行—自我評價”達到人格的昇華, 使品性由他律轉化為自律, 將完善個體與素質聯絡起來,培養自尊、自信、自強的健全人格。

第三, 從研究生培養模式來看,自我教育不可或缺。現在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大多采用與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導師負責制,這種模式對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要求更高。研究生的培養和學習大多是在各自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因而學習生活相對分散。這決定了研究生教育必須重視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認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調節能力,克服和矯正不良意識和習慣。

第四,從研究生培養質量來看,自我教育是保障。研究生階段的主要價值在於提高科研意識和學術研究水平,而學術發展亟需創新能力、開拓能力、獨立科研的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都依賴於研究生自主發展水平的提升,而自主發展的前提就是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因此,只有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才有保障。

由此可見,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 高校要充分發揮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及其自我教育的積極性,為其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因此,自我教育是實現研究生教育目的的關鍵環節。

三、積極心理學在研究生自我教育中的應用

(一)體驗積極的情緒

積極的情緒體驗是指個體對過去的滿意、對現在的幸福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強調大家要主動去選擇快樂,學會建構快樂的方式,從實踐中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行為。自我體驗是我們的客觀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的各種情感體驗,從低到高有認同、體驗、內化三個環節。如果學生有積極樂觀的情緒,那麼它將有強大的自我控制力,能夠好地協調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工作熱情,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一些機會讓研究生參加自我教育、自我體驗的活動。為此,應提倡人性關懷,更加註重尊重研究生具有個性的積極經驗,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從生活、工作和學習的三個方面去明確研究生在自我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夠相互獨立自主地開展自我教育。

(二)塑造積極的特質

積極的心理特徵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優勢和美德。培訓和發展這些積極的特質,然後擁有這些積極的品質,就可以減輕人類的痛苦和提高生活的滿意度。開設研究生積極心理學課程,其內容包括如何獲得更多的快樂體驗,以及如何獲得身心健康,成就感和永恆的友誼感。旨在引導學生充分了解他們的潛力,提高積極的心理素質,增進心理健康。因此,如果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用積極心理學分析問題的話,這有助於學生積極和客觀的認識自我,有意識地提高自我,為自己建立嚴格的標準,並從積極的角度完成自我評價,從而改進教育的過程。

(三)樹立積極的榜樣

積極心理學除了內在的積極作用外,還需要外在的動力去牽引和指導,這對人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導師應該為研究生自我教育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導師是研究生教育活動的領導者、執行者和主導者,其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培養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成功或失敗。在學校,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和研究,與導師的關係十分密切。導師與學生之間不僅僅是一種教學上的授受關係,還是一種人格上的民主平等的關係。研究生在導師的引導下,從思想道德上來提高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水平。其次,發揮研究生黨員和幹部的帶頭作用。作為研究生群體中的積極分子,研究生充分發揮著自身在學校和研究生群體之間的橋樑作用。因此,通過嚴格的研究生幹部選拔制度,以提高整體水平和各方面素質、充分發揮榜樣為目的,加強研究生自我教育措施,增強自我認識能力,充分履行學生黨員和幹部在其中的帶頭作用。

(四)構建積極的環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人的積極特質是與環境、社會都分不開的,同時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校園文化和環境屬於學校潛在課程範疇,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實現自我服務重要崗位。良好的校園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充分發揮和展現積極的力量,對實現自我教育非常有用,而個人也可以在與校園環境的互動中充分地表現積極,造成兩人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為實現研究生自我教育,學校、教師和研究生管理機構應開展和諧的校園文化活動,優化校園文化心理環境,尊重他們的獨立意志和期望,支援他們按規定獨立自主地展開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發展一個良好的學風、教風、校風,建設一個民主,文明,平等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學習和生活在一個安靜和美麗的校園裡。

四、總結

積極心理學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一個社會只有把積極作為自己的價值導向,這個社會才能成為有效、公正和人道的社會,其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積極的人性論。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種種理念與自我教育通過主體的潛能開發而發生作用機制不謀而合,對研究生獨立人格養成和塑造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自我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和完善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張豔霞.當代中國研究生心理問題及自我教育的實現[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xx(02):32-34.

[2]全鑫,張棟科.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自我教育路徑探析[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 20xx(02):09-11.

[3]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2—3.

[4]胡曉芳.用積極心理學構建高職女生幸福人生觀[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3-4.

[5]朱一飛,武琳琳.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閱讀,20xx(10):28.

[6]銀星嚴.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教育探討[J].傳承,20xx(11):86.

[7]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xx.

[8]翁詩環.大學生自我教育探析[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6):12-15.

[9]秦訓學.自我教育——研究生德育的重要形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xx(04):58-59.

[10]陳聞.研究生自我教育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xx(08)::23-26.

[11]柳林.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xx(12):247.

[12]宗嵐,馬會梅,劉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教育探析[J].文教資料,20xx(05):2-10.

[13]李俊傑.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研究[J].才智,20xx(03):211.

積極心理學13

眾所周知,積極心理學是在上個世紀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所提出來的一個新型的心理學,這種心理學重在強調人性的優點和價值,對這種心理學進行使用可以開發人的創新思維能力,讓人們恪盡職守的在企業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與此同時,積極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是比較重要的,管理者通過對員工進行心理上的指導可以使得員工擁有一個比較好的工作態度,幫助員工獲得工作的幸福感,進而與企業建立一種積極的心理契約。

一、引導員工認知方向,促其形成積極工作態度

1.1引導員工對問題作積極解釋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的存在會使得人們花費很多心思對其進行處理,但是這對於人們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人員進行管理時,不需要將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掩飾起來,相反可以將這些問題展現在員工面前,這樣員工就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然後採取比較積極的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因為一個問題的發生必然有其原因,這時候把這些原因以及影響因素看成是暫時的,那麼員工就會有一個比較積極的心態,從而更好的看待這些問題,如果企業員工認為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必然的,那麼就會導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企業管理者應該積極的引導員工全方位、多角度的對問題進行積極看待和解釋,督促員工更好的採取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這樣就可以發揮積極心理學的有效作用。

1.2認同發展目標,點燃員工的希望

確立目標是企業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如果企業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發展目標,那麼企業的目標就可以指引每一個員工更好的發展,而且還可以點燃員工心中的希望,認為在這家公司裡工作很有前途,會恪盡職守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由此可見,明確的企業發展目標是調動員工積極的有效手段,也是積極心理學的主要應用。與此同時,企業的發展目標的確定可以使得每一個員工的個人發展目標得到確定,使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更高,這對於企業而言百利而無一害。因此,無論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什麼樣的問題,企業管理者都應該給員工打氣,鼓舞員工,讓員工看到未來光明的發展前景,點燃員工的`希望,從而更好的帶動企業經濟的發展。

二、學會賞識員工,發掘員工自身積極因素

2.1建立有效的賞識激勵機制

企業對員工的賞識對於員工而言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夠使得員工更加忠誠於企業而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員工積極工作態度的提升,幫助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根據企業員工的實際發展情況在企業內部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賞識激勵制度,通過這個制度增加員工的滿意度,激發員工恪盡職守的工作激情,讓員工能夠不遺餘力的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從而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2.2尊重員工,平等對待

企業管理者對員工的欣賞是由很大的技巧的,需要用心設計賞識激勵機制,賞識激勵機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員工進行充分的尊重,因為尊重能夠贏得人心。在對員工進行尊重的情況下,員工才會覺得自己跟企業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才會不遺餘力的為企業發展做貢獻。比如,企業的管理者在和員工一起參與活動時,應該積極的深入到員工內部,跟員工多交流,平等對待每一個員工,這樣可以增進企業間員工的感情,而且還可以減輕員工內心的工作壓力,讓基層員工覺得自己在企業的發展前景很大;與此同時,企業的管理者還應該給予員工充分的發展空間,讓員工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發揮自己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員工真正的體現到工作的快樂,使得員工幸福感滿滿,最終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的績效目標。

三、激發快樂等積極情緒,引導員工幸福體驗

3.1幫助員工悅納自己

企業的管理者在對員工進行管理的時候需要幫助員工積極的悅納自己,讓員工重視自己所擁有的。同時,管理者要使用積極心理學方法對員工進行激勵,讓員工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問題,對自己的問題進行解決,而且還需要教會員工如何更好的發現自己的優勢;另外,企業通過對員工個人的鼓勵可以使得員工更好的悅納自己,讓員工覺得自己在企業發展有一個比較好的前景,這樣就可以使得員工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帶動員工更好的恪盡職守的在企業內部做好管理者分配給自己的工作。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的競爭力,拓展員工的恪盡職守的職業道德,從而全面的提升企業的發展空間。

3.2幫助員工擺脫現實主義,學會失敗

積極並不全是指一個人要完美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積極同時也包含著無為,無為是道家的學說內涵,無為並不是代表無所作為,無為在是代表人的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這是一種面對現實所做出的積極的心態。在現實社會中,競爭是比較激烈的,這就需要管理者利用積極心理學幫助員工擺脫現實主義,教會員工學會失敗,畢竟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經歷過失敗才能夠讓員工瞭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及時的採取辦法對自己的問題進行迴圈漸進的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讓員工學習到工作的要點,讓員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工作優勢。

四、營造快樂的心理氛圍,使工作更加輕鬆快樂

4.1給員工信任與親密感,營造快樂的企業心理氛圍

首先,給員工信任是員工積極工作的前提,因為員工的工作被認可,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會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員工也會更好的進行自我激發,全身性的投入到實際工作當中去;其次,對員工進行信任可以可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經典之處。眾所周知,企業想要取得更好的發展,企業的管理者就必須跟員工打好關係,增強與企業員工之間的親密感,讓員工在實際的工作中感受到快樂和責任,帶動員工心甘情願的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如果企業管理者意識到員工對企業的內部發展和發展趨勢進行猜疑時,企業管理者需要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儘量減少員工對企業不必要的猜疑,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帶動企業的經濟發展,使得企業內部更加凝聚。

4.2實施積極的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企業管理者需要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要求做好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國積極的與員工進行交流和溝通,給予員工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積極組織一些活動,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去,更好的打造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人際交往關係,滿足員工的歸屬感,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帶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升。另外,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夠讓企業的管理者瞭解到員工的實際工作需求,幫助人員處理這些需求問題,而且還可以幫助企業改善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凝聚力,帶動企業經濟更好的發展。因此,企業需要積極的利用積極心理學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強化每一個員工與企業之間的聯絡,帶動企業凝聚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總上所述,可以知道企業上層領導在對企業進行管理的時候積極的採用積極心理學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建立一個比較好的內部管理制度,而且還可以帶動每一個員工恪盡職守工作態度的提升以及工作興趣的提升,強化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緊密聯絡,從而帶動企業經濟取得一個比較好的可持續發展成績。

參考文獻:

[1]杜月.關於企業管理中積極心理學應用的探討[J/OL].現代營銷(下旬刊),20xx,(07):32-33.(20xx-08-31)

[2]曾曉娟,曹海琴.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壓力應對策略[J].人力資源管理,20xx,(12):27-29.

作者簡介:

蔣超,出生年月:1988年5月,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江蘇省連雲港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積極心理學14

每個人都有一種關愛他人與社會的潛能,這種潛能就是社會興趣。具有社會興趣的人,富有理解與同情他人的社會情感。人們通過心繫他人,協同合作,奉獻社會和關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式來體現社會興趣。這種社會興趣不僅包括對當下社會生活的興趣,還包括對未來美好理想社會的興趣。

在讀書會中,我們讀到了超越自卑的四條路徑,其中一條路徑是社會利益型。它裡邊講到擁有社會興趣使人們能夠更好地處理人生問題,促進人類共同發展,每個人在生命中都需要面對三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第二個問題——為了共同發展,人如何與他人合作?表面看是說了發展與合作的問題,往更深一層看,還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說到合作讓我想到,在心世界社團舉辦的重走長征路團體活動中,是以小組的方式參加,我們土木學院有30人蔘加,將他們隨機分組。有一個小組讓我記憶深刻,這個小組五個人分別由路橋專業的兩名男生和建工專業的三名男生組成,在此之前,他們彼此都不認識,卻在這次活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詮釋了合作的魅力。

合作在當下這個時代是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需要合作,學會合作能夠提高我們的團結精神,能夠使我們彼此信賴。“土幫土成牆,人幫人成王。” 鱷魚和千鳥在合作,廉頗和藺相如在合作,我們也要學會合作,合作才是力量。

人際關係是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絡的社會關係。所以,我們要想有好的合作關係,首先要有積極的的人際關係。

正如書中所說到的那樣,人際關係領域的積極超越意味著,不把他人視為競爭威脅或絆腳石,而是視為需要巧妙協同的夥伴,溫暖善意的發出者和接收者。

積極心理學15

教師這一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使我認識到,一個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但教師職業存在著成就需要與成功的衝突,責任感與工作感及自尊心的衝突,教師內心也發生波動,加劇內心的`衝突。這些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就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順利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把教師的一切視為自己模仿的榜樣。所以教師不僅是傳授文化知識,還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設計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因此,教師的人格從某種程度上說比他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重要。

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和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康的心理。我們要學會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才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一個快樂幸福的教師,一定能給自己的學生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學會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要幹一行愛一行;放下權威與學生溝通交流,勞逸結合;保持充實、和睦的家庭生活; 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培養良好個性 。

在當今社會,面對各種壓力和激烈的競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學會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在教學中,作為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作為學生言行舉止榜樣的我們,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遠離體罰、衝動、喜怒無常、語言暴力等一些不良的行為,並做到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時時反省、評價自己,勤奮學習,以心養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