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的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6W

《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是由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遲毓凱編著的,本書共有三大編十二章。其中,三大編由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學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組成。裡邊從心理學角度對學生喜歡的十種教師是什麼、如何做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如何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學生管理的“七種武器”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解答。這是一本給一線帶班老師看的實用書,有利於幫助我們處理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的讀後感

如何進行班級管理。這是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針對的是整個班級團體,涵蓋所有人。作者從管理心理學中的'團隊發展過程入手,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分析了班級發展的四個階段:組建階段——磨合階段——規範階段——成就階段。然後依據班級發展的這四個階段,指導教師採取相對應的策略,分別是班級管理的指揮策略——教練策略——支援策略——授權策略。其中,在班級管理的教練策略裡,還著重指導教師如何手把手培養學生幹部,也有四步走戰略:牽著走——扶著走——放開走——跟著走。每個階段,每個步驟的重點工作,具體要怎麼做,為什麼要那樣做,以及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效果,書中都有詳細介紹了。

這部分內容對於新教師,尤其是新班主任,就是一盞明燈。不但能指引著路的方向,而且更像作者特地派了輛車,把新教師請上車並送一程,順利度過這無助摸索探路的啟程之路。我們現在都是大班教育,甚至是超大班,班級人數普遍達到50人上下(比較合理的班級規模在20到30人之間)。班級人數越多,對班級管理的需求和要求就越高。如果強行把管理和教育分開,可以這麼說,班級是先有管理,之後才有教育,而且管理比教育更直接,見效更快。可是,在我們的教師教育之中,恰恰是極少涉及到班級管理這一塊。絕大部分的教師,他們關於班級管理的經驗,大多來自其本人的摸索和同校老教師傳授的心得。而每位老教師的經驗和心得卻很不一樣,因為每個人最終都只會形成適用於自身的方法。另外,我們民族雖有管理的智慧,但缺乏管理的文化。我們都是處於鄉土社會和熟人社會,要求的是克己修身,而且對持不同身份的人適用不同的規則。而管理更多是運用於生人社會,利用規則讓別人去做管理者想做的事。

很多人把管理認為是一種天分,不錯,要管理得非常好,確實需要加上天分,但管理本身是一項技術活,作者在書中也講到: “管理本身是一項複雜的工作,許多管理能力需要學習才能獲得。”只要管理有規律可循,管理就可以學習。那麼管理是什麼? “管理的本質不在於自己帶頭工作,帶頭做事,而在於讓別人去做你想做的事。”管理中的獎勵和懲罰,與對待學生個體的目的很不一樣: “獎勵一個人的目的不僅僅在受獎的個體,還是在給周邊的人看;懲罰一個人的目的,也不僅僅在受懲戒的個體,還是在給周邊的人看。”重點在於給別人看,殺雞儆猴,而當眾的懲罰的物件,往往還需要管理者善後。 “中國管理智慧中的誅大賞小: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悅者,賞之。殺貴大,賞貴小。”管理,真的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技術,通過某些行為達到影響所有人,且讓所有人朝既定的路線行進,真不是隨便就可以學會。原來,我以為我對管理是七竅通了六竅,很輕視管理。看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我對管理真的是一竅不通。再回想以前的工作,我總想以克己修身的方式去替代管理,真是無知,真是羞愧難當!

與此同時,個人覺得該書中有幾個問題還是很值得我們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不斷探討和反思的。尤其是書中對於“破罐子破摔”型和叛逆型問題學生的處理這方面也很吸引我。我負責五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確實個別班級中有這類學生,讓我很頭疼。書上說“批評一個學生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其實這些學生之所以犯錯後絲毫沒有悔改之心,恰恰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他才能持“我就這樣,你能怎樣”的態度毫不愧疚,他們其實也對自己有良好的期待,而無所謂的表情,只不過是面對可能的批評所做出的自我保護的姿態。面對這樣的學生,可能再多的苦口婆心都無濟於事,花點時間在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上或許會更有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