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

幼小銜接顧名思義,是幼兒園進入國小的第一步,幼小銜接這個重要的轉折點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有效的幼小銜接必定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提升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能力,使孩子順利渡過幼兒園到國小生活的過渡期,為孩子的國小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鼓勵孩子上國小,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國小的條件,他們內心對於國小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戴著紅領巾揹著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國小的嚮往之情。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國小,時常以鼓勵的口語激發他們對國小生活的嚮往之情,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國小了!”,讓孩子對於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家長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到國小的校園裡面逛一逛,走一走,讓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國小的校園和氛圍,見到校園裡的國小生,也可以趁機教育孩子,激勵他們:“以後你也會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樣,在國小的校園裡面認字,數數,學很多知識,你也會跟他們一樣聰明一樣棒!”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裡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著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著,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國小後,則是相對獨立地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國小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作為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寵孩子,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打理好,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繫鞋帶、如廁,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們也不要急著幫孩子解決,先引導他們,然後讓他們想辦法去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於他們以後進入國小甚至是以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長不能隨時隨地看護陪伴著孩子。進入國小後,他們需要自己去處理他們遇到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上的問題。

此外,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和獎罰制度。這對於他們培養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於幼兒園,國小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效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大班下學期或者這學期內某一個月的目標,而應該是幼兒園三年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時期的目標。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見面,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讓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溝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領導者,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他們的小夥伴到家裡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夥伴。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2

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注重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學習生活,國小教師、國小教師都應該作出相對應的努力。xx年x月x日上午,我參加了xx市進修學校舉辦的“幼小”教學銜接專題培訓。聆聽了xx市教育學院xx老師的精彩講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自然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轉折期。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注重,使孩子儘快適合這個學習環境,家長也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配合老師為孩子順利向國小過渡做好一切準備。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瞭解國小生活,提醒孩子整理書包文具,協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出錯的時候,不發火,不急躁,有涵養,有耐心,但切記不要包辦代替,有的老師會讓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以便於讓家長督促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認為家長在簽字前應該和孩子說清楚彼此的責任,讓孩子明白作業的對錯自己負責,家長只負責簽字完成老師的要求,如果家長負責檢查對錯,勢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所以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不要依賴別人,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家長會輕鬆百倍。

xx老師的講座,使我知道我們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水平的培養,學習興趣的培養,獨立生活水平的培養,與人交往水平的培養以及挫折承受水平的培養,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合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小階段應是孩子水平發展和培養的一個關鍵期,所以老師應該特別注重,做好這些工作,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益。

幼小銜接增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準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準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合國小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於在國小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後。而習慣養成需要國小教師持續的重複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麼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於一切。

我們應該準確把握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相互理解和支援,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3

“幼小銜接”這一詞,從前覺得離我還挺遙遠的,一眨眼就到了東東準備上國小的時間了。

艾立森在幼小銜接上花了蠻多的心思,當孩子從開筆典禮上,穿過啟智門,有著濃濃的儀式感,口號一喊,小筆一揮,感覺到自己要長大了;當我拿起毛筆給東東額頭點硃砂時,我不禁感慨:長大了,不再是粘人蟲了,心裡盡是開心,又是失落。

“幼小銜接”不是讓孩子提前學習國小應該學習的東西,而是培養孩子坐得住、聽得進、會提問、能交流,有進入國小心理上、習慣上、情感上的準備,並掌握應該具有的基本知識,就達到了就讀國小的基本條件。

通過莫老師現場授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一、嚮往。要孩子有心裡準備,瞭解國小生活,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二、養正。要鍛鍊孩子生活自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三、守規。引導孩子交往合作,增強自律的規則意識;四、好學。激發孩子興趣愛好,提高綜合的學習能力。

作為家長,要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放平心態,不焦慮,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順利平穩度過。

現在的孩子不論學習還是生活,各種條件盡是優越,必然挫敗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長孩子在配合老師的工作下,能讓孩子打好紮實基礎,做最好自己,以愛護航,快樂而堅定的成長,不負使命!不負童年!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4

時光飛逝,我們的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走進國小校園,成為一名國小生。我們心裡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擔憂和困惑,孩子能順利適應國小生活嗎?我們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一直以來對於這個為題我都很迷茫,且較為著急,在家經常想讓孩子學學拼音、算數、寫字等內容,自從觀看了沙塘中心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臺傳送的幼小銜接相關內容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並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應該怎麼做。

一、心理準備。讓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校園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孩子到國小校園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後獨立進國小做好過渡。

二、習慣的養成。剛入國小,首先關鍵在於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孩子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專注閱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端正的姿勢、課上專心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並能按照課程表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等。

三、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大膽與人的交往的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進入國小,孩子面對的環境也會產生變化,要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知識的銜接。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語言積累的高峰期,因此應該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相互講故事、提問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孩子認讀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通過和閱讀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另外也可以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平時有空可以讓孩子練習學寫數字,也可以做些簡單的算數運用題等。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老師和我們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5

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對幼兒和國小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小不銜接造成了幼兒入學後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能很好解決,不僅會嚴重影響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會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通過學習這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這次講座公益講座,聆聽各位園長的分享,結合我們幼兒園的現狀,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現狀和家長重視程度、配合程度,我園對原有的計劃進行了一些調整。希望我們的銜接工作既有利於兒童入學前後的學習和發展,也為國小生在中高年級以及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更為順利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厭學、輟學等問題,進步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保障因此。

實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導思想:

(一)長期性而非突擊性

我們不應當把幼小銜接工作僅僅視為兩個教育階段的過渡問題,而應把它置身於終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應當看到,讓幼兒順利地進入國小隻是幼兒園教育的近期目標而已,它是實現幼兒園教育長遠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要以兒童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對兒童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在時間上,要把幼小銜接工作貫穿於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階段而不僅僅是大班後期;在內容上,要涉及幼兒發展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如識準備;在人員上,要包括幼兒園全體人員、家長及有關成人而不僅僅是大班老師。對國小來講,也不能僅僅把銜接工作看成是幼兒園的事情,而應當遵循緊質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總之,雙方都應該立足於兒童的終身發吸勢動小街接工作,為兒童適應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整體性而非單項性

幼小銜接工作應該是體、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質教育使幼兒在全面發展中順利過渡、面決不能搞單項突破上或後面發展

(三)培養入學的適應性而非國小化

我們要引導幼兒適應國小的學習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國小知識。提前組織幼兒學習國小的教材和用國小的組織形式與方法對待幼兒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是造成幼兒厭學、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重要原因。

主要內容與方法:

幼小銜接是根據幼兒過渡期身心的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為幼兒入學、也為其長遠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應該從以下方面培養幼兒。

(一)培養幼兒對國小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幼兒對國小生活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對入學後的適應關係很大。因此,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願意上學、對國小的生活懷著興趣和嚮往,為做一個國小生感到自豪的積極態度,並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國小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所以,大官廳幼兒園會通過多種教育活動,特別是加強與家長、國小的合作,來讓幼兒逐步瞭解國小、喜歡國小、渴望上國小,最後愉快、自信地跨進國小

(二)培養幼兒對國小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後,是否適應國小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係,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係著幼兒入學後的生活質量,也關係著他們在國小的學習質量,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

1.培養幼兒的主動性

培養主動性就是要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積極態度,激發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慾望和興趣,我園會為幼兒提供自己選擇、自己計劃、自己決定的機會和條件,鼓勵他們去探索、去嘗試,並使他們儘量獲得成功的體驗。

2.培養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對入學後的適應關係很大,很多幼兒因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況穿脫衣服,不能記住喝水或害怕獨自上廁所等等,而影響身體和學習,在國小生活感到困難。

獨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須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才能實現。我園會向家長傳遞正確的銜接方法,引導家長要求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幫助幼兒字會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脫衣服等等。同時,做老師和家長的小幫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3.發展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現在入學後對新的人際環境的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幼兒膽小,不能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者不能與同伴友好的相處,遇到問題也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就造成了沒有新朋友,他們會感到孤獨、沮喪,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學校的吸引力也隨之消失。

因此,我們幼兒園著重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這一能力與主動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園創設寬鬆、自由的交往環境,改善師生關係,鼓勵幼兒之間的交往,讓幼兒真正感到與教師同伴在一起的歡快,從而願意投入到交往活動中,增長自己的人際關係知識、技能和能力。

4.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要引導幼兒學習一些規則。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可以通過開展規則遊戲,讓幼兒逐步懂得生活學習遊戲等都是有規則的,並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到,如果不遵守規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有意識的發展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兒在生活制度、作業課紀律等方面有一些改變,比如縮短午睡的時間、適當延長作業課、要求舉手發言等,讓幼兒逐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有助於縮短入學後適應國小規則的時間,還可以請家長進行配合,為幼兒創造更多的發展任務意識的機會。

(三)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是著眼幼兒終身學習的需要,發展他們基本的學習品質,大致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用遊戲的方式培養幼兒

遊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不管幼兒在哪個年齡階段,我們培養幼兒都要從遊戲的方法上來進行創作,更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利於幼兒理解與接受,這是所有銜接活動的基礎。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期間,家長和教師應當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嚴格一致一貫的要求,才能夠養成良好習慣。

3.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非智力品質是指影響智力活動的各項個性品質,主要是認識興趣、學習積極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師和家長應當重視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培養幼兒做事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讓幼兒從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形成自信、主動的學習態度,才能產生學習愉快這一積極的情感體驗。

4.發展思維能力和基礎能力。

中大班教師應當從根本上發展幼兒的智力,特別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讓幼兒從機械訓練中解放出來,發展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感謝這次“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的培訓,不僅給我們很多啟示,更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方法,把這些方法結合本園現狀進行調整,幫助幼兒更好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6

被通知去聽了一場關於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講座,報著嘗試的態度去聽,卻有了受益匪淺的感悟。教養孩子是一門學問,陪伴孩子更是一種修煉。成長,是雙向的!

記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我激動地整夜無眠。第一次看她邁入幼兒園大門,我已在遠處泣不成聲。還記得當初的落寞,還記得當時的承諾。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覺得好性格好習慣的培養要比成績單上的數字重要的多,雖然這與傳統觀念有些背道而馳,但是幼兒園期間我對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嘗試過就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雖然我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但是經過幾年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回報”給我的卻是太多的驚喜和意外。

而今,即將進入國小,我的觀念有了稍微的改變。從之前性格的培養,到了現在自律的加強。我是一個自律性比較差的媽媽,一直以來都是隨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鍛鍊孩子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約束著自己。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指導。

關於困難:

講座中,老師提到幼小銜接過程中要注意三個適應:身體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回家後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時間表,令我萬萬沒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認真的貼到門上,非常認真的執行。這一點,令我感到萬分慚愧。社會適應能力我沒有太多的擔心,但是細節方面還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養孩子理財的經歷,卻因忙碌而夭折。講座結束後,又做了詳細的計劃並實施。彌補之前的不足,應該以堅持為前提。學習適應是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前輩媽媽們都反應說現在國小作業都比較多,現在孩子偶爾寫字多了也會嚷著手疼。之前以為是為了逃避書寫,後來查閱相關資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協調力量與手指協調力量沒有得到平衡發展,孩子寫字多了是會容易感覺手腕痛手指酸。這種痠痛就是手部肌肉群與手臂肌肉群負荷過大造成的。從幼兒園沒有作業過渡到國小的多門學科,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於成長:

講座中,老師用“修煉”詮釋了這個版塊,這讓我不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裡面列舉了種種問題爸媽。之前看過之後特地拿出這本書和朋友們一起探討,對號入座,幾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或許也是現在家長都存在的一個通病。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學會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堅守與信任的心來看待孩子,讓節奏慢下來,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節奏,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教與養,我們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7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涼爽舒適。很開心參加兒子幼兒園大班開筆禮活動,畢竟是孩子的人生第一禮,作為家長的肯定是不想錯過的,在此非常感謝艾立森幼兒園給孩子準備如此有意義的活動,感恩老師們的辛勤付出!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大班幼兒即將步入國小,面臨著多方面的適應,開筆禮為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打造了良好的氛圍,為禮儀養成打造了良好的基礎,並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弘揚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

伴隨著主持人熱情高漲、親切感人的話語、激情飛揚的擂鼓聲拉開帷幕,每一個環節都是那麼的感人,真誠。看著你們一張張稚嫩的臉孔,拱手穿著漢服走過“啟智門”,承載夢想之門,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通過擊鼓明志、站姿坐姿的練習、啟蒙人字、握筆書寫練習、硃砂啟智、感恩鞠躬等環節,重溫傳統開筆禮儀。

(一)擊鼓明志

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要成為一個熱愛祖國,感恩父母,尊敬師長的學子!咚咚咚……擊鼓三聲,明志立誓。“鳴”通“明”,“鳴志”即“明志”,擊鼓的聲音越響,聲音傳得越遠,說明志向就越遠大。悠揚的鼓聲中,孩子們跟著司儀許老師一起明志啟誓。

(二)站姿坐姿的練習

端衣冠,抬頭挺胸,寄予孩子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三)啟蒙”人”字、握筆書寫練習

有了遠大的志向,這還只是萬里長征中的一小步,古人云:人之聰明識字始。“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撐,頂天立地。學習知識必先從認識人字開始,學會做人先從學寫人字開始。在楊老師帶領下,孩子認真地舉起右手模仿書寫在幼兒園的第一個“人”字,一撇一捺寫成人,一生一世學做人。一撇是責任,一捺是擔當,工工整整寫人字,堂堂正正中國人。

看到諾賢書寫著這人字,回想起剛剛入學幼兒園的第一天,不捨,迷惘,恐懼,哭紅了雙眼,要回家……轉眼間,孩子長大了,感慨萬分。人字兩筆雖簡單卻寓意著在人生的啟蒙階段,要先學會做人,做人要站得穩、行得正、走得端!

(四)硃砂啟智

古樂悠揚,各位家長手執毛筆,在自己孩子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為學子們獻上殷切祝福。“硃砂啟智”,又稱“開天眼”。在古代,學童入學伊始,都會由啟蒙入學師長用紅色的硃砂在學子們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意為開啟智慧,以此寄託美好的願望,從此眼明心亮,聰明好學。

(五)感恩鞠躬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並用所有的愛哺育我成長。父母之恩,畢生難忘,孩子們向自己的爸爸媽媽鞠躬,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一個擁抱,無不讓人感動的落下幸福的淚水。

感恩老師,在這隆重又溫馨的日子裡,帶著一顆感恩之心向教導孩子們們的老師感恩鞠躬。感恩他們的愛心呵護、細心培植、精心教育。

胸懷感恩之心的人,品性不會差,因此,這也是我一直都教導岑諾賢做人一定要懷有感恩之心。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在莊嚴的儀式中領略到了勤學苦習、尊師孝親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良好的開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礎,儘管開筆禮已經結束了,但它卻是小朋友們開始學習,走向成功的起點。願開筆禮能成為孩子們一生中美好的回憶!

再次感謝幼兒園組織本次意義深重的活動,感謝老師們!

孩子們,加油!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8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國小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幼兒園和國小如何“為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國小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國小,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著教師角色、同伴關係、行為規範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首先,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國小,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國小,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第三,同伴關係的改變。兒童進入國小,在幼兒園裡熟悉的小夥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夥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遊戲中的平行協作的同伴關係在國小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第四,行為規範的新要求。幼兒園以遊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國小,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範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對兒童的學習期望的變化。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國小以後,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在質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並進行相應的考核評價。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並對其提出期望。

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幼兒園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國小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國小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說”,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9

新學期就要開始了,父母要幫助孩子順利從假期生活過渡到幼兒園生活,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劉雲豔教授曾說過:“幼小銜接從入園第一天就開始了。”有效的幼小銜接必定“以兒童為中心”,應該是一種關注兒童的學習習慣、培育主動性和調控性的學習品質,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提升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能力。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處於幼兒園與國小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和國小是兩種不同型別的教育機構。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兒園以遊戲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滲透到遊戲中,午睡時間較長,沒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國小卻是以學習為主,孩子大多通過例題來學習知識,知識的遷移能力需要很強。一進校門就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如國小生守則、國小生行為規範等,時間一長,孩子對新校園的新鮮感就減少了,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課間十分鐘自己不會安排,從而開始厭學。

作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該學什麼,怎麼學習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強加於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片面的、單一的銜接內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學的適應能力,反而使幼兒很難去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們的一些社會行為是在幼兒園時就養成的。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上學習能力的過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實現幼小銜接。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0

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通過此次學習,讓我對幼小銜接教育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瞭解。基於活動目標為導向,謹遵幼兒為本、遊戲為基本活動、體現科學的保教理念、能力為重的基本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下從三個方面分享學習心得:

一、教育教學方面

我們以往過於關注孩子的知識、技能的掌握,簡單地認為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便能搞好教育教學。其實不然,因為幼兒園真正要給孩子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規則意識,良好的成長狀態。讓他們成為身體健康、性格陽光、受人歡迎的人;成為堅強勇敢、自我節制、自我管理的人;成為能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養成好習慣的人。這些目標的實現單靠課堂教學是完成不了的,必須要做到“一日活動皆教學”,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正如杜威所說的:教育即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實施“有效教學”,杜絕低效、無效、甚至反效的教學。我們要以學定教,關注幼兒的能力、需要、發展規律、學習特點等,即先備兒童再備教材,還要提出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課程內容的選擇要遵循目標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學性、與周圍環境一致性、直接經驗性、邏輯性的原則。內容要跟著目標走,過程要跟著內容走,提問、操作等要來自於內容,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先備教材再備兒童,先備內容再備目標。

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中經常聽到國小老師的抱怨——部分上國小的孩子不會自己主動上廁所,渴了不會自己去喝水,不注意自我的衛生,總體上就是大大缺乏“自理”的能力。而孩子呢,除了學習,在生活上也很難適應國小的生活。而家長也經常抱怨國小老師照顧不周,不提醒孩子上廁所,喝水;也經常因為孩子的丟三落四、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而搞得焦頭爛額。說起幼兒園時期,很多家長會說“就是玩”,其實,幼兒園時期,家長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當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時,對他的學習一定具有很大幫助。

那家長和老師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運用記事本記錄當日或者近幾日的重要待辦事件,做好任務規劃;養成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好;做事不拖沓。教師在平時上課中,可以利用各種獎勵措施激勵孩子,及時提醒孩子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根據孩子的表現在班裡進行榜樣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的積極性,孩子逐漸養成了認真聽課、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三、家園共育方面

要實現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僅靠幼兒園教育是不夠的,還要藉助家長、社會等的力量。向已有家園共育方面成功經驗的園所學習,如定期開展家長講座,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教師、家長助教等形式吸納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與家長共同記錄孩子的成長等等。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定要把家園共育工作做好,落實起來。我們習慣於讓家長支援、配合我們的幼兒園工作,通過培訓,使我認識到,家長對幼教工作不僅是支援與配合,更多的是相互支援與合作,建立以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為目標的共同願望,建立以尊重為前提的相互認同與接納,建立以平等為基礎的相互合作。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1

起初看到這個講座預告的時候,想想孩子剛上小班,感到有點早。但聽過之後,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時有效。歐陽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幼教老師,她所講述的內容正是我們很多家長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老師提到的四個誤區,就是我們家長常常容易踩到的雷點,尤其那句“孩子小腳穿大鞋,不僅跑步不快,還可能出現問題”,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幼小銜接中錯誤行為的危害。通過這次講座的學習,我對正處在小班的孩子有關幼小銜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一個好生活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很關鍵,尤其進入國小後,在僅僅幾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裡,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只顧著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這個習慣與我們家長有很大關係。由於對孩子的溺愛、自己焦急的心態,每當孩子慢騰騰地穿衣、洗臉、吃飯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幫助她完成。現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更是對以後幼小銜接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因此一定要養成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夠的耐心等待,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做好入學後獨立生活的準備。

二、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小班的孩子還小,不能獨立完成閱讀,因此堅持親子閱讀尤為重要。從上幼兒園開始,根據老師的要求,每天抽出半個小時,陪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故事等書,不僅讓孩子沉浸在書的海洋、增長了知識,還增進親子關係,更是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後上國小養成閱讀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幫助幼兒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斷地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家長不由自主的就變成了一個愛嘮叨的人,一句話說上好幾遍。如,洗手時反覆強調如何正確洗手,收玩具時不停的教導如何放置玩具等,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一會兒媽媽還會說的。因此進入國小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2

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注重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國小教師都應該作出相對應的努力。年10月17日上午,我參加了磐石市進修學校舉辦的“幼小”教學銜接專題培訓。聆聽了吉林市教育學院葉波老師的精彩講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自然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轉折期。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注重,使孩子儘快適合這個學習環境,家長也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配合老師為孩子順利向國小過渡做好一切準備。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瞭解國小生活,提醒孩子整理書包文具,協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出錯的時候,不發火,不急躁,有涵養,有耐心,但切記不要包辦代替,有的老師會讓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以便於讓家長督促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認為家長在簽字前應該和孩子說清楚彼此的責任,讓孩子明白作業的對錯自己負責,家長只負責簽字完成老師的要求,如果家長負責檢查對錯,勢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所以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不要依賴別人,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家長會輕鬆百倍。。

葉老師的講座,使我知道我們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水平的培養,學習興趣的培養,獨立生活水平的培養,與人交往水平的培養以及挫折承受水平的培養,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合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小階段應是孩子水平發展和培養的一個關鍵期,所以老師應該特別注重,做好這些工作,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益。

幼小銜接增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準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準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合國小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於在國小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後。而習慣養成需要幼兒教師持續的重複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麼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於一切。

我們應該準確把握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相互理解和支援,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3

“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向幼兒進行體、智、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長,為進入國小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這就是說搞好幼兒園與國小銜接工作,為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做好準備,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任務也是衡量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幼兒園與國小是鄰近的兩個教育階段,由於這兩個教育階段教育物件的身心發展水平、內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兩階段之間既存在聯絡又各有特點。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由於教育重要條件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必然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也必然有一個新的適應過程。

首先,學習方式有不同,幼兒園的教育是以遊戲為主,對幼兒的教育滲透於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遊戲靈活、趣味性強,沒有嚴格的約束力、規範性,孩子不會感到苦惱、厭倦和緊張,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幼兒園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傳授生活中粗淺的知識為主。而進入國小後,上課成了幼兒主要的學習形式,在教學上強調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的基本訓練,教學方式由正規的課堂學習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較大的遊戲活動學習方式。

其次,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幼兒園每天上課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其他時間見分則以遊戲為主。而進入國小後幼兒每天上課第天上課時間就達到了六個小時左右,遊戲時間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證,上課有的出現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有的因教學內容單調、重複,失去學習的枳極性,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第三、有的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溺愛,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不能獨立完成班級的各項任務,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學相處,不聽從成人的勸告,驕傲、任性,不利於身心發展。

以上這些都是銜接階段存在的問題,為了讓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國小階段,讓幼兒及早的從心理上適應環境,促進其身心發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兒園階段到國小階段的銜接工作。通過實踐,我認為做好銜接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幼兒渴望進入國小學習的激情

幼兒做事往往憑藉興趣,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雖然意志、品質已有很大發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導。幼兒嚮往國小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國小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課本、紅領巾等,這種入學的願望雖然是幼稚的、膚淺的,但也是可貴的,教師應該保護幼兒的這種積極性,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激發幼兒做一名優秀國小生的強烈願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國小生的故事講給幼兒聽,使幼兒不僅喜歡做國小生,而且讓幼兒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國小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幼兒進入國小後,要承擔緊張的腦力勞動和獨立作業的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兒階段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和體育鍛煉,預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時,必須保證幼兒的遊戲活動。因為在遊戲中,幼兒情緒愉快,有利於提高機體各器官的功能。戶外遊戲使幼兒接觸空氣陽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鍛鍊身體。

三、發展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任何人來說,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終身有益的。例如上課遵守紀律、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會動腦筋、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對於幼兒來說,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時,要引導幼兒學會有目的、有順序、較準確的觀察習慣。如觀察單個物體會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進行觀察。隨幼兒年齡的增長,可適當延長上課時間,到大班下學期可延長至35分鐘並適當增加智力活動的難度。如開展計算比賽、猜謎語等活動。

四、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要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如會整理書包、愛護書籍、不浪費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負責整理圖書、玩具。用餐時幫老師發勺子。舉行穿衣服、疊被子比賽活動。既鍛鍊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進幼兒手部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表揚態度積極認真能獨立完成的幼兒。對個別懶惰、能力差的幼兒要和家長配合共同教育。

總之,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我們要把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當成我們的任務,切實有效的完成,使孩子們順利地過渡,開始他們的國小生活。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4

8月22日至8月25日參加了教育部教師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為我們舉辦的 “國培計劃 (20__)”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培訓者遠端培訓專案。高教社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培訓按照遠端研討與課程資源等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積極展開展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實現了教師與課程專家的面對面交流,既利於課程專家的專業引領,更利於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培訓主體的作用,將理論指導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專家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解決了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中,講座、課例、網路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穎、豐富的形式,為參訓教師打開了一扇學科理念、理論、實踐活動的視窗,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

課程內容實在,培訓檔次高,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培訓內容對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特別有針對性,各位專家的講解使我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每位專家都以鮮活的例項、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們的心,使我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鬥志,確實感到受益匪淺。

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5

今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國小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裡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國小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國小以學科學習為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國小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裡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說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