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92K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閱讀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5篇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葉聖陶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係,單說寫作程度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足以說明閱讀教學的重要,它是形成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下面我結合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實踐談一談對優化閱讀教學的幾點粗淺認識,供各位師長、同伴參考、討論。

一、用好教材,使教材成為學生廣泛閱讀的有效載體。

現今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編著了許多富有兒童情趣,具有時代氣息的文質兼美的課文,題材豐富,體裁多樣,所選韻文,琅琅上口,便於誦讀。只要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認真的品讀,從中發掘文字蘊含的情感價值和文學素養,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獲得學習語文的方法將起到非常關鍵的引領作用。在平時的教材使用中為了更好突出教材所具有的價值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挖掘文字內蘊,提高閱讀效果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字,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情感,從而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在平日集體教研備課活動中,多次聽年長的教師在談及語文教學時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因此,教師應注重用好教科書,注重引導學生鑽研文字,挖掘文字的內蘊,讓學生直接面對文字,認真的讀,充分的讀,用心的讀,用心去感悟。比如教學《檢閱》一課,本文語言特色鮮明,文中的感情真摯動人。如何讓學生體味出個中滋味,唯有讀,細細品讀,反覆研讀,才能真正教有所得,學有收穫。我主要是引領學生細讀了兩個場景,把學生帶入情境,品味出文中濃濃的味道。剖析“棘手”,學寫“棘”字,理解什麼是“棘手”?讓兒童隊員們棘手的事是什麼呢?討論:為什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說這件事呢?“鴉雀無聲”是什麼意思?課文中用這個詞寫了當時的什麼情景?通過以上幾個小環節的處理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棘手”的事。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確確實實理解兒童隊員的為難之處。品讀五個問號,怎麼解決眼前這一棘手的問題,這不僅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課文一連出現了五個問號,這五個問號似乎不約而同地盤繞在兒童隊員的心頭,大家都心存顧慮,不知道該怎樣安排主拐的伯萊克。這些孩子的內心是多麼複雜、多麼為難啊。讓學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後,讀好這五個問號,充分感受人物的複雜心理。總之,教師要加強對文字的理解,把握、吃透文字,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究文字,抓住重點難點,對課文內容整體感知,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能力。

(二)創設文字環境,激發閱讀興趣。

一篇好文章的教學我們還需要為其創設一個精心的文字環境。首先,我們要為提問創設情境,這就是所謂的問題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有助於對問題的解決,增強學生對問題探索的興趣。如《七顆鑽石》一課透過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寄託了一個道德期盼:要儘量為別人著想。引導學生閱讀這篇作品時,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小姑娘純潔可愛的形象;透過“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趕緊”“嚥了一口唾沫”等詞語,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靈。同時,可以從題目上去加深對課文思想的理解。為什麼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顆鑽石”作標題?“鑽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徵,在短文中,它們正是純潔心靈的幻化物。全班齊讀第四節,啟發學生來參與片段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其次,我們還需要創設一個活動的情境來渲染閱讀的氣氛。活動情境是伴隨著活動過程的,是活動的催化劑。教師設計活動情境的時候一定要與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融為一體。以《翠鳥》一課為例,可通過虛擬情境,說出情趣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讀出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我是這樣設計的。師:我知道同學們都非常喜愛翠鳥,想不想當翠鳥?生:想。師:我是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想採訪你們,寫一篇關於翠鳥的報道,讓全世界的人民保護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嗎?生:願意。師:你們的聲音那麼好聽,怎麼回事?書上怎麼說的?生:我們鳴聲清脆。師:大家叫叫我聽聽。(學生高興地學著鳥叫)師:果然名不虛傳。聽說你們有個外號叫“叼魚郎”,捉魚的本領很強,誰願意介紹一下你們是怎樣捕魚的?生: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等待小魚露出頭,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師:為什麼一動不動?生:怕驚動小魚。師:有什麼證據說明你們飛得快?生: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師:各位翠鳥,我想到你們家做客,樹上找不到,草叢中也找不到,你們的家在哪裡?生: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裡面很深。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文字與教師和學生有機的聯絡在一起,學生投入其中,充分享受文字所帶給讀者的優美感受,十分有利於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提高。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適時延伸拓展文字的深度。

古希臘哲人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點燃的火把。”學生在閱讀中並不是消極地接受和索取意義,而是聯絡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積極主動地發現和建構意義,乃至創造意義。在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智者,擁有一雙慧眼,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精心充當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尤其對於學生在學文時的即時質疑,教師更應高度珍視,敏銳捕捉,善於利用,否則現場生成的即時資源就會稍縱即逝。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2

閱讀教學是語教學的重臺戲,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的習慣,可開闊視野,提高成績,開發智力。那如何儘快地使學生掌握良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呢?結合自己教學,作以下思考:

首先,興趣是最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產生機械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說來,學生對某科的學習目的是能夠明確的,問題是國小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時,學生就“熱”一下,過一段時間,又“冷”了,這時需要教師注意適時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麼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於抑制狀態,不願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於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經常性地提醒學生,或結合教材,開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不能讓其鬆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效果。另外,良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良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國小階段,就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於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成了良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並大有所獲。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語教材內容豐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識或現象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其能樂於閱讀。學生有了這種習慣,在應用於時就會主動查詢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學課,也為將來收集,整理資訊打下基礎。

其次,閱讀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便於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於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啟用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語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尋疑、大膽質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另一方面,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要注意發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學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和諧的學習氛圍能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並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當然,讀寫結合,這是語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

總之,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3

古詩文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講好古詩文,讓學生對其感興趣,從而學好古文是中學語文教師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而言,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一、引入新穎,激發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也較大,學生較難讀懂,普遍認為“文言文枯燥無味,難以學好”。這是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慾望。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引入新課的藝術是非常關鍵的。

比如,在《木蘭詩》的教學中,花木蘭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我先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花木蘭的故事,談談對人物形象的看法,學生在把握歷史背景及花木蘭的人物故事後,對《木蘭詩》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理解也會簡單快捷得多,特別在背誦時會感到親切許多。在老師的啟發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爭先恐後地要求回答問題。這樣,教師在課堂中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誦讀是我國語文傳統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懂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覆誦讀。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

自見。”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採用教師先範讀(或聽錄音),然後學生再仿讀,以及分組背誦競賽等多種誦讀方式結合起來,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而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閱讀能力,說話能力,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學生通過反覆讀,不斷的揣摩,感情的變化,長期潛移默化,培養了較強的語感。

三、擴充套件閱讀,課外延伸

擴充套件閱讀是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以課文為中心,根據不同的學習重點,精心選擇一些與文章立意、寫作背景、語言風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構設一種輻射性的網狀閱讀系統,讓學生在思維中進行比較、剪輯、組合的學習過程。學習文言文時,如果僅就文論文,學生很難擺脫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之感。有了這些文章做參照系,學生就容易與作者建立心理溝通,從而進入立體的藝術境界,審美活動也能最終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和系統的整理,這樣,天長日久,學生便會在頭腦中形成整體概念,資訊網路,便於記憶,便於提取,也便於創造。如學習《石壕吏》一文後,課外拓展讀《禮記》選文孔子過泰山側

四、聯絡生活,學習運用

古詩詞作為祖國文學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學習如何誦讀,如何理解,如何鑑賞,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古詩詞。比如:當我們帶領學生出去旅遊,登上了高山之巔,我們可以問學生:此時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學生一定能答出: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當一學生考試失意時,我問其他同學,我們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詩來勸慰他?大家齊答: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我在教學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中寫雨的一段時,講到“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三個比喻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我問學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學生用杜甫的詩《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潤物細無聲”不正是春雨細密輕盈這一特點的絕好寫照嗎?

此外,我經常鼓勵學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詩詞,把這些古詩詞運用到他們的日記中、作文中。有些學生不但運用自如,更是對一些古詩詞進行大膽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學在寫到自己的校服丟了,他獨出心裁,模仿《春曉》一詩寫到:“春眠不覺曉,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謝少不了。”他的聰明才智,他對古詩詞的巧妙改寫不能不讓我們由衷地折服。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學生心理,就一定能夠在文言文教學中有所收穫。 總之,為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文言文,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更用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是一個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教師與學生互相配合,才能圓滿地完成國中文言文的教學任務。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4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鍊學生。

我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儘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課標、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總之,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做主人。我只做隱形的導向作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會越發明顯的表現出來。這是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觀在發揮他的優勢。

國小語文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

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5

讀了《有效教學――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感慨良深。該書依據一線教師的關注程度和需要進行問題提煉,一改以往一些教學書籍只談理論、晦澀難懂的風格,以典型案例來闡釋新理念、新課程,以多姿多彩的內容來吸引讀者。讀這樣的書是幸福的,它宛如一桌盛宴,帶給讀書人無盡的享受和無窮的回味。

在這本書中,問題的來源涉及四大板塊,即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外顯的分類,其內隱的線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今天,我想重點說說人文性,說說文化。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它不是課標上簡單的一句話,而是通過十多年的語文論戰才得出最終結論,包含了無數名師、專家的心血。這個結論,終結了“工具性”長期一統天下的局面。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人文性、對文化的重視還不夠。

在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老師上公開課,課文是《林沖棒打洪教頭》(蘇教版第九冊)。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

(2)分別用一個詞概括林沖、洪教頭給你留下的印象

(3)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詞句來讀讀,加深體會,準備說給大家聽。教學的大體過程是,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讓幾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概括的有關人物形象的詞語,並說說選它的原因,強調從課文中找出根據。學生概括的詞語中,形容林沖的有深藏不露、謙虛、文雅、心胸寬大、武藝高強等;形容洪教頭的有蠻不講理、性情急躁、目中無人等。然後讓大家在課文中找出表現林沖和洪教頭性格特點的語句,進行朗讀、體會。

聽完這節課,作者還私下詢問了幾名學生,瞭解他們聽完這堂課的最大感受是什麼。學生的回答多是“好玩”、“林沖真棒”、“過癮,要讓我早揍洪教頭了”。

說到這裡,我們發現:這樣的課有不少亮點,但它還沒有真正脫離單純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教者過於強調語文的工具作用,而忽略了對課文的文化內涵的體驗與把握。

我們在學習課文時,關注到的不應僅僅是課文字身,更應是它的文化。這種文化深深紮根於自身的真實價值和固有特色之中。像這種名著課文,我們教師首先要充分領略編者的選文意圖,領略它的人文內涵,歸根結底在於挖掘人的本質力量,把握文化精神的現實性含義。具體到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文化與自己的關係,使其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從而達到塑造人、發展人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僅僅侷限於知識教學,滿足人物形象、情節的解讀與把握是不夠的。因為知識可以教授,而文化是無法教授的。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孩子在對兩種衝突性格的把握過程中,瞭解人物形象,鍛鍊分析能力,進而領悟其中的文化精神,並最終將文化中的精髓滲透進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中,使之傳承與發揚。

記得我小時候,學了《景陽岡》、《赤壁大戰》,就會迫不及待地去讀厚厚的原著,會為梁山好漢匡扶正義、替天行道而興奮,也會為他們的最終失敗而扼腕嘆息。我想,這也是編者的一種意圖吧。像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只有從名著這個巨集觀的背景中和名著課文這個微觀的審視中,學生才能真正理性地審視林沖“推-讓-打”這一性格線索的細微之處。相信瞭解了這些,學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武力征服後的痛快,而是對他悲慘境遇的同情和其“忍讓”性格的體味。而這種文化性格的體味,也最終會深入到學生個人性格和個人境遇的反思中,促進他的成長

所以說,課文是例子,課文也應是喚醒人性的美味佳餚。

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要著力扮演好“極其重要的文化詮釋者”這一角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浸染。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6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成誦"這些都強調了讀書的好處。以讀為主是國小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潑好動,這就要避免單調、乏味的讀,灌輸式的講解,這樣才能保證閱讀質量,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我認為,低年級要想提高閱讀教學,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之後喜歡上語文課,是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一項工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布魯納說:"要獲得優異的成績,一個主要的步驟是處理動機問題,即喚起學習興趣。"讓學生們體會到閱讀學習的樂趣。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國小生,聽見老師要給講故事,他們會挺直身體,乖乖的豎起耳朵,聽得特別專注。這時講完這個故事後,就給他們推薦這類課外書,從而激起他們的閱讀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我反覆示範,注重啟發,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根據內容分角色表演,讓他們親自參與,調動兒童多種感官去學習,採用多種形式,比如:個人讀,小組讀,配樂讀、表演讀、輪流讀等等,均可自由選擇。在饒有趣味的表演與朗讀中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同學之間比賽讀

在有感情的朗讀比賽之前,我首先把評分標準寫在黑板上,讀錯、讀漏一個字扣1分,語句讀得特別流利加1分,全篇文章讀得特別好的加5分。我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賽讀,並且評選出小組冠軍,並授予他們"朗讀小明星"稱號。學生在這樣的原因下就很喜歡朗讀課文,而且會把課文讀得通順流暢、甚至還有學生主動找老師要求再次比賽的。有時還找課外書上的小故事比賽讀呢,這樣把他們的讀書熱情掀起來了。由原來的"要他讀"轉為"他要讀",天長日久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形成了,這些都離不開閱讀的實踐活動。所以說,沒有朗讀,語文課就不是真正的語文課。

三、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讀書要注意力集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讀正確、通順。學生一旦養成認真、專注的閱讀習慣,也會影響其他方面向好的方向發展,對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都非常有利。讀書還要邊讀邊想邊畫,讀想畫要結合。自己讀不懂的地方,重要的詞語、句子,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不認識的生字,在朗讀課文時都要勾畫出來。對於難讀的句段,我都要親自點撥、示範,再讓學生練讀,直到讀出感情為止。從小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錄在本上,隨著年級的增高,就可寫讀書筆記,總之,伴隨著思考的讀書,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四、指導閱讀有價值的書

舉辦"讀書節"、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辯論賽、讀書筆記展評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和幸福。激發學生讀書熱情,提升學生讀書質量。定期開展班級"讀書小明星"評比活動。樹立榜樣,激勵學生爭當閱讀小明星,營造讀書氛圍。分享讀書的快樂。同學們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一些讀物互相交換著看,把各自的讀書感受相互交流,

總之,閱讀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我們要採用學生喜歡的閱讀方式,培養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詞句,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提高國小低年級閱讀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7

看著課程的題目,我以為整本書閱讀是由王榮生教授講的,原來是嶽乃紅老師講,這樣一位真正的整本書親歷者,做了十幾年整本書閱讀的老師來講,倍感親切和真實,嶽老師主要從整本書閱讀的概念界定、整本書閱讀的意義、整本書閱讀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對整本書閱讀做了一個詳細的介紹,這個講座我聽了好幾遍,覺得還是想聽。下面就來說說我的收穫。

一、整本書閱讀對於兒童意義非凡

整本書閱讀是課內單篇閱讀的有益補充,它更多采用瀏覽、略讀等方式閱讀,提高了學生閱讀資訊的速度。同時有的書有療愈作用,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有益。兒童的泛靈特點和喜歡代入的閱讀方式,都使得閱讀是最經濟、有效的提高生活經驗的方式。

二、整本書閱讀有自己的目標體系

整本書閱讀有自己的目標體系,嶽乃紅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和班級情況制定了低中高三個年段的整本書閱讀課程目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鑑意義。我也要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摸清自己班級目前的閱讀現狀,然後制定一個閱讀目標,從課程的高度來關照整本書閱讀。

三、整本書閱讀不同時段有不同課型

嶽乃紅老師提到的整本書閱讀的大致流程是導讀--自讀--交流--延伸,每一個時段都有一定的課型,導課課、自讀課、推進課、交流課等。這些課型都有一定的設計目標,有自己獨特的實施方式。

四、整本書閱讀的評價很重要

嶽乃紅老師提到可以從閱讀的質和量兩個方面來評價,質主要是興趣、習慣、效果等;量則是書目和閱讀時間。評價的方式不宜固定,要豐富多彩。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要銘記一個宗旨:評價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持續的閱讀熱情。

嶽老師基於自己多年的探索,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引領,我以前也帶領學生閱讀整本書,但是是零散的,沒有系統地實施。聽了這個講座,我也有意識、有信心在自己班級實施整本書閱讀的課程了。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8

1、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

PEP國小英語在中高年級課本中已經出現了Let’s read, story time、繞口令等閱讀材料,同時所列功能專案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內容,突出了語言學習與學生生活經歷相聯絡。課文基本上是以單詞、對話、閱讀的形式編排的,一課一個專題,圖文並茂,即圍繞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某個熟悉話題展開,提供相關畫面。教材的這種編寫特點也決定了國小閱讀教學要求突出“用”字,要讓學生學習、理解與傳遞必要的資訊。

2、 層層推進,逐步操練

在國小階段,我們強調教師抓住國小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採用諸如Look and Say這一類的方法,藉助圖片、錄影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對語言的的感知,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

再通過一個Let’s be a painter。的教學活動,即讓學生留在腦中最深刻的一次假期通過畫筆畫下來並進行討論。並記錄下來在小組之間進行傳閱。既實現訓練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又解決了閱讀材料少的問題。讓學生輕鬆地在同學之間找到了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同時也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視聽著手,解決問題

以問題推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感知整體的閱讀材料。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課文圖片,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錄音。就這樣,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即教師設計問題, 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 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但是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下要儘量做到:a提問要誘發學生興趣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基礎上,在現有的邏輯思維水準下,換不同的角度提問。b提問設計須有“度”,從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實際出發,利用有關提示引導,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c提問設計應“巧”

4、過程指導,適當調控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國小生剛剛接觸英語,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閱讀,大部分學生要靠老師正確的指導,而閱讀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為此,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具體有:a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 b培養學生根據意群認讀的習慣c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最終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

5、滲透異國文化,拓展閱讀空間

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通過文化背景的滲透來培養文化意識有助於學生真正學好、用好英語,“流”向課外。

在My holiday的教學中我也積極地滲透西方節日及文化。如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 等等,同時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搜尋更多的相關資訊。這樣,讓學生在主動,有興趣的條件下自主地拓展了課外閱讀的空間。

6、要增加語言實踐量, 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於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裡, 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 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 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 具體做法:(1)可開闢一個課室,裡面擺設著各種兒童英語讀物,這些讀物生動有趣,語言地道,豐富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資源。(2)網上閱讀: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藉助這一優勢,我們可以把網上閱讀作為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的形式之一。同時,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的智慧化優勢,建立英語學習資料庫,為學生提供個別化閱讀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調看有關材料,以便讓學生自我拓展閱讀的空間。

7、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於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9

xx年12月3—5日,我非常榮幸的在沂南縣教育體育局朱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全國教育學會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使我走近名師,

讓我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彩。兩天的觀摩研討讓我收穫頗多。

12月4日開幕式開始,臨沂市的崔寶平副局長、教科研主任宋玉良,分別作了精彩發言,開幕式結束後虞大明作報告—“漫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熱點問題”,虞校長那富有幽默風趣的開場白,令在座的久久難以忘懷。尤其是他的教學評價的激勵性——課堂教學評價,讓我學到了很多教育的機智。讓我明白麵對聰明但會想鬼點子與老師做對的孩子時應如何巧妙地以牙還牙,幽默地處理。讓學生在笑聲中明白自身錯誤;面對孩子犯下錯誤時,應巧妙的為孩子搭建一個臺階,讓孩子再犯錯之後,輕鬆下臺。虞校長的課更是充滿大師級的智慧,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情境中自主探究文字,體會園子的特點,感悟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憑藉拓展閱讀和啟迪談話,啟用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美好童年使之永恆的慾望和動力。

武瓊的精彩報告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活力。在印象中退休的教師應老氣橫秋、滿臉寫滿滄桑,沒想到武老師卻是個活力四射的老太太,無論是在她的精彩報告中還是《七律長征》

中都讓人感受到她的活力四射,講到動情處不忘向上揚揚手。在一個多小時的課堂上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王振會老師執教的《稱讚》也讓我感受很深。王老師在課堂上那種鎮定自若的神態,甜甜的笑臉、甜美的聲音一下子把我們帶入童話的世界裡。她設計的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指導學生朗讀時包含溫情又富有童趣。王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是帶著真誠的笑容,用真誠的話語去稱讚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被稱讚的快樂;再設計寫生這一環節時王老師對同學書寫的優點進行稱讚,培養學生髮現同學優點樂於稱讚別人的心態。

支玉恆老先生久聞其名,期間也看過他老人家的講課光碟,就沒見其人,今天近距離的一睹支老的風采真是萬分激動與榮幸。

總而言之,再次感謝領導給我們邀請到小語會這麼多名家,聆聽名家精彩的報告,讓我們走近名師課堂,這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有很深的幫助,我們將以名師為榜樣,不斷吸收他們的精華,勤懇耕耘,不斷探索收穫明天的希望。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0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訓練他們的閱讀思維,我們提出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在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題研究以,我們每個成員都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完成自己的工作。大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我對以下幾點感觸頗深。

一、閱讀材料至關重要

閱讀材料就像我們做美食的食材。新鮮、和口味的食材才有可能烹製出我們喜歡的美食。同樣,新穎、有趣的閱讀材料對於閱讀教學的成功至關重要。

二、教學方法錦上添花

教學方法就象是烹飪大師的廚藝。教師就是一個個身懷絕技的烹飪大師。英語閱讀教學過程就是烹飪大師烹製美食的過程。大師們通過對精挑細選好的精品食材進行加工。好的廚藝讓優質的食材變得讓食客們(學生們)愛不釋”口”,全盤消滅。當然,每個烹飪大師的工藝不盡相同,烹製出的美食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三、評價激勵事半功倍

及時、恰當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閱讀結果進行評價。教師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讚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內化學生的人格,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評價及時。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時機是他們興致高,心裡想做的時候。”所以在堂上,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應該選擇在最佳時機,要及時。事過境遷的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是不起作用的。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並取得進步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他們讚許與肯定,激發他們繼續積極主動的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評價應該客觀、公正。既不能把學生說的一無是處,又不能言過其實說成十全十美。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了錯誤時,教師要及時指出並加以糾正,不能還說你回答的“很好”“真棒”,這樣對學生是一種誤導,學生會認為老師是在諷刺他。教師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使學生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比如,某個學生的字寫得不好,老師可以這樣說:“你的字寫得很正確,如果再寫工整、美觀一點就更好了。”這樣的評價語言,對學生既起到了激勵引導的作用,又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必須帶有賞識的眼光,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當學生得到老師真誠的欣賞與肯定後,他們會充滿自信,自我激勵,不斷地進步。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1

12月21日,沐浴著冬日的暖陽,新建國小舉行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系列活動之六——走進繪本世界 共享閱讀樂趣”。新建國小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所有成員和一四班的家長朋友們參加了本次活動。

首先,一(4)班的馬鶯鶯老師和孩子們展示繪本閱讀《我爸爸》《我媽媽》,孩子們快樂地徜徉在繪本的世界裡。馬老師循循善誘,和藹可親,引導孩子們走進繪本仔細觀察,感受父母之愛的平凡與偉大。孩子們想象豐富,踴躍發言,精彩的課堂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接著李文靜老師談了自己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的體會。她總結了繪本閱讀教學的四點益處,一是幫助孩子學習語言;二是陶冶孩子的藝術情操;三是讓孩子從此愛上閱讀; 四是幫助孩子健全人格。

五年級組的魏娜老師前段時間到陝西榆林參加了關於主題閱讀的交流活動,她和大家交流了學習收穫。 強調“語文主題學習”要重視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在“主題學習”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要成為最主要的學習方式,閱讀和交流要成為課堂最主要的內容。

最後,校長耿國瑩強調: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帶領孩子們海量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為每一位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2

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的有關感悟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個人認為語文課堂的“讀”是理解、是吸收、“寫”是表達、是運用。而將兩者放在一起,正是因為“讀”與“寫”這兩種能力是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語文課堂上必須讀寫結合。

閱讀是我們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吸收、是輸入,是在豐富自己的思想和內部語言。而語言的積累就需要大量的閱讀,學好語文的根本乃在於大量的、高品位的閱讀。正如古人云:“開卷有益。”“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而寫作則是語言的應用。是傾吐,是輸出,是將自己的某些人生體驗、內部思維轉化為外部語言,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國小生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和書面表達練習活動。

讀寫結合,就是把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緊密聯絡起來,在作文教學中要明確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哪些條件、打下哪些基礎,寫作要藉助閱讀的哪些知識、利用學得的哪些技巧。讀寫結合,能形成有效的學習鏈,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確認識讀、寫之間的關係

著名詩人郭沫若寫過這樣一句詩:“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萬卷山積,一篇吟成。”“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從這些詩句和名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寫作對讀書有很強的依賴關係,或者說是閱讀積累對學習表達的重要意義。具體地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大量閱讀書籍可以幫助我們的學生積累豐富詞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廣泛地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的學生豐富寫作素材,解決缺乏寫作內容的問題。

3、精細地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的學生開闊寫作思路,激起學生表達慾望。

4、深入地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寫作規律,學習借鑑優秀作文的寫作方法。

當然,閱讀對寫作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同時讀寫之間也是厚積薄發的關係。正如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意思是說讀書有利於寫作,這道理十分簡單。由此,在閱讀教學中,使讀寫有效結合,才能使閱讀與寫作兩者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二、在課堂教學中以“讀”促“寫”,讓讀寫有效結合。

“讀寫結合”以課文內容為素材,加上是在對課文內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礎上進行,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有利於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機,變被動為主動,引起學生興趣。

2、明確要求,讓學生“練”有所依。

(1)於精彩處仿寫。

(2)於空白處補寫。

(3)於“遷移點”拓寫。

(4)於結尾處續寫。

(5)變換文體練習寫。

三、在課尋找練寫時機,讓課堂中的讀寫結合獲得有效延伸。

僅靠教師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學生在國小六年時間內也僅僅是學了二三百篇課文,而這樣的閱讀量又豈能滿足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們在注重課內閱讀教學的同時,也要把視角投放到課外閱讀之中,之前所說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閱讀”也就成了課外閱讀最為重要的閱讀範疇。但是,由於課外閱讀相對課堂教學來講更加開放、自主,教師在閱讀與寫作上的引導也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又該怎樣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訓練寫的能力呢?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採用背誦古詩,讀童話、寓言、民間故事、通俗的小文章並且摘抄詞語、句子等。而相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則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課外閱讀半小時,並摘錄好詞佳句甚至名段,學會做讀書筆記,寫一寫自己的見解,讀書後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將這些心得體會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加以體現,供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無論是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的讀寫訓練,還是在課外閱讀中的寫作能力訓練,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都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情特點,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

從學到仿,隨文說寫;

積累體驗,由說到寫;從仿到創,由扶到放;

關注生活,加強練筆。

我們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何用好這個例子,決定了學生的實際收效有多大。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技巧,在寫作中增強對語言文字閱讀的感悟能力,在這樣無數次的閱讀—寫作—閱讀的雙向遷移中,閱讀和寫作形成了互相補充的有機體,那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遙遠的夢。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3

我們學校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已有兩年的時間了,想想這兩年來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整體上講:課堂面貌比起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的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一些活力,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厚,他們的參與度幾乎達到90% 。儘管如此,從中也有一些讓我感到迷茫和困惑,從這幾個月的課改教學實踐中來看,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任務單的設定

原來的預習單專案設定很詳盡,內容很豐富,無疑加大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眉毛鬍子一把抓導致學生搞不清重點。運用任務單以來我又犯了老毛病,設定太詳細,學生對於任務單是叫苦連天。後來我仔細思考,全面把握課文,把大多數學生都能簡單理解的問題儘量少出現,讓學生把重點放在比較難理解的問題上,比如說我教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我重點讓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長城》中重點理解文中是如何寫長城的高大堅固。《去年的樹》這篇童話故事中鳥兒與其它事物的對話體現了鳥兒怎樣的心理活動。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任務減輕了,也使得課堂更順利,學生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二、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的開展很不容易,但是經過我和學生的實踐、研究倒也開展的很好,但是小組的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的好壞決定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基本素質的提高,要想公平合理的評價確實很難。一開始我按成績的高低,上課回答問題積極與否來給學生評分,結果讓我很苦惱,優等生幾乎把分都得了,他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可是學困生怎麼辦?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上課幾乎不參與這些活動,他們不但沒了積極性,甚至還遭到同組人員的職責批評,我所期望的效果適得其反。通過這些我明白了,學優生與學困生所需要的尺度是不一樣的,雖然說起來容易,可是一直苦於無法實施。

後來學習了《積分評價法促進互幫互助的團隊建設》這篇文章後,又為我的課堂指明瞭新的方向。這篇文章給了我們明確的方法,那就是基礎分的指定,三次考試成績的平均分作為學生的基礎分,這樣的基礎分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都是適合學生自身的。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基礎分也不斷的改變,這樣優等生更進一步,也能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這樣老師對於學生是否努力了也一目瞭然。文中對學生的評分利用了基礎分的“提高分”,教師可以根據提高分的分值來對學生個別談話、個別指導或鼓勵,最終能使他們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以上之談就是我這段時間以來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新的體會和困惑,雖然還沒能夠達到課堂教學改革真正的“改”,但這也是為了日後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4

古人曾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不待解說,自曉其義”必突出一個“讀”字,讀的面要廣,讀的人數要多,讀的時間要多,要讀得落地有聲,書聲琅琅才是語文課的主要特點之一。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讀書,在學生粗讀課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後,著重抓好“讀通課文”的訓練,讓學生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染,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書聲琅琅,學生長期浸染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既悟情又悟法,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如何讓學生能夠帶著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呢?

一、注重體驗,自讀自悟

閱讀教學就是通過觀察語言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當代的閱讀教學的學習活動不僅著眼於如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注重使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體驗,積累有益的經驗,實現經驗的再創造。有體驗的讀,就是引向自“悟”,發展個性;就是擯棄繁瑣的分析,注重整體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的體驗,指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麼?有的認為“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有的認為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接著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二、傳情達意,情感共鳴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即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傳情達意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中優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蘊、豐富的情感以及用詞造句的色彩、語言節奏的強弱、情調和風格特色等進行欣賞。“傳情達意”的讀要求讀者流入作品,馳騁想像,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因此,我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傳情達意的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資訊(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或低聲讀,細吟慢讀,領會所讀作品的內容,在低誦中細細揣摩作者傳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蘊意;或模仿角色讀,即在閱讀人物對話的課文時,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種人物的語氣、語調、心態和神情,使自己進入角色,高聲、反覆朗誦臺詞,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面對一篇課文,我一般從文章的整體著眼,從那些牽一髮而動全域性的詞句切入,指導朗讀。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問學生:“你認為這句話的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哪些詞應該重讀?”學生試讀之後紛紛舉手回答:“應用讚美的語氣”、“應用自豪的語氣”、“‘傑出’和‘愛國’這兩個詞語應重讀。”於是我請同學們讀此句,重讀“傑出”和“愛國”,讀出自豪和讚美的語氣。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同時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國小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隨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課文中的感情因素,通過傳情達意的讀來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領悟文章中心,深刻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深處,並且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薰陶,使他們的語感得以培養,心靈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傳情達意的讀,要指導學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頓、重讀和語調的把握有分寸,這樣傳情達意的讀,讀起來才會抑揚頓挫分明,就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聯絡生活,激勵學習

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絡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絡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如教授《落花生》一課,我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閱讀教學離不開讀。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在閱讀課上,一個好的教師應善於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師生的情感與文章蘊涵的情感相吻合,當喜則喜,該怒則怒,師生一道激動、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閒,讓閱讀“情意”濃濃,充滿著和諧、合作的氛圍。

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5

轉眼間,為期三天的繼續教育即將結束,在尹老師的細心講解和自己的潛心學習下,我明白了語文的精髓,知道了教學的重中之重。這次學習讓我對語文知識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似一盞明燈照亮我今後前進的道路。

通過學習,我知道原來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一種智慧,語文課堂就是讓學生髮現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臺,“只要我們另起一行”,每名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也知道了語文的精髓就是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做文章,我的語文課堂也必須時時刻刻從提高學生這四方面為宗旨。概括的說,就是通過語文學習,培養學生具有辨別語音、理解語意、評品話語、即用聽覺去辨別世界;能正確使用語言,有效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同時能運用姿勢,表情,手勢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能正確完成閱讀活動。它包括認讀、理解和一定的速讀能力。能用書面語文傳遞資訊,反映客觀事物的能力。學習語文,興趣很重要,語文水平的提高要積以時日,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首先要從培養興趣入手,必須創造一定的條件,構建一種語文學習的氣氛,為了引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解決精神食糧的不足,語文學習環境不佳的狀況,應有一定數量的藏書,如特別是中外文學名著(古代、現代);應有必要的工具書,如字典,詞典;有條件的話還應訂一些報章雜誌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以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且注

意引導示範,把精彩內容介紹給學生,以逐漸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除此之外,要想有高效的語文課堂,作為教師的我們還應該認真研讀課標,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我覺得“開卷有益”確實是一個真理,每當我“開卷”時,總能獲得一些收穫,這正是激勵我不斷學習的動力所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