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5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1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例如教學“因數與倍數”時,給每一位同學都編了一個號,然後根據因數與倍數的特點組織遊戲,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同學們學習興趣非常濃,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

我班有一批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習慣非常差,如:好動、淘氣、惡作劇等。應培養他們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

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三、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

四、培養他們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掩卷沉思,這次再學習讓我真正懂得了為什麼要進行新課改。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2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 。“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鑽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脫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 這樣才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為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資訊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一、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物件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資訊科技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3

目前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反映在課程上:教學內容相對偏窄,偏深,偏舊;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動力;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而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狹窄、單一、沉悶、雜亂。由此而產生學生的知識靜化、思維滯化、能力弱化的現象,而事實上,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應只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為此,我個人總結出了幾個整改方案:

1、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數學課程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樹立其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也要關注情感態度。也既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問題解決,也要關注數學思考過程。也既將結果和過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經驗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儘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現在我們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才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但是首先,我們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這要求我們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係,走下高高講臺,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我們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我們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係,使學生感到我們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互動型關係,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爭取了讓學生把所學知道用到現實生活中的目的。

4、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新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數學學習並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開放性、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數學開放題的型別很多,在開放題的使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願意研究的,是通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個複雜的過程,理論是不可能完全應用於實踐中的,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細心領會,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4

一、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著眼點不同。新課標著眼於學生未來國民素質的培養,在實現學科素養的課程目標的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規定。而教學大綱著眼於教師教學工作的具體指導。

2.課程目標不同。新課程標準目標由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完整的目標結構組成。而教學大綱則以知識序列為主。

3.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新課程標準倡導和要求學生採取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具體來講,有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綜合式學習。

4.教師教學方式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教學方式。 5.對教師素質要求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一專多能,有綜合運用能力。基於以上分析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更要與時俱進,新的教育理念實質是要求我們的教育要以人為本,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對我們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搞好教學最重要的是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二、樹立正確的教與學觀念

正確觀念的指導是一切改革成功的前提條件,觀念通常被理解為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和現象的根本看法和認識,它具有主觀性,內在性,自然性和穩定性。因此人們的觀念一經形成在很長時間內會對人們的實踐活動起到指導作用,影響人們對工作的價值判斷,目標指向和操作過程。所以改變師生的觀念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高中階段教師和學生對數學課程已形成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有些是合理的,與新課標是吻合的,但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師生必須轉變與新課程標準和時代發展相悖的觀念。師生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鉅複雜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通過社會、家庭、教育主管部門通力支援,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才能使師生觀念得以徹底的轉變。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模式要有大的改變

教學模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具體表現,新課標和新教材要求有適合自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滲透,更離不開好的教學模式。“複習提問,新課講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的教學模式採取注入式教學方法,雖能使知識點得到強化、鞏固,但其學習方式是單一的、被動的,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調節重視不夠,缺乏親身體驗,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檢驗問題的完整過程。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生只能形成被動接受的不良學習習慣。而“創設情境、分組討論、師生共探、總結反思”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克服以上種種不良傾向。新課程中的數學強調數學化、數學情境,作為教師要有一堆數學情境,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經驗。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

創設情境,把教科書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一堂生動活潑的具有教學藝術魅力的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扣人心絃“,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餘音繞樑,其中“起調”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課始階段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殿堂,展開思維的翅膀,開啟智慧的大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積極、民主的學習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

四、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首先,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數學源於生活,也要應用於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數學知識中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生活內涵,如果能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理解數學,還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機會,為學生感知具體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和來源創造條件。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應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藉助於各種感官學習數學,改變“耳聽口說”的機械學習模式,不但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尊重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夥伴,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另外,還要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只有自己發現,才能更好地理解,才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絡。這也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主張,即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對學習知識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自由討論、思維釐清的過程,就是自己探索發現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由教師講授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第

三、注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數學學科而言,學習方法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勝過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並通過巧妙的方式表揚學生,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而且無形中也感染了學生注意表達時注意語言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總之,新課程是給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提出的新挑戰,也是新機遇。作為一線教師,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積累有益經驗。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提升,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下面我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成為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人們一種沉悶古板的形象,因為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予學生無窮無盡的練習題和單調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師的工作也僅僅是在抄教案、上課、改作業之間迴圈重複。新課程中提到,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國小數學教師拓寬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時,也將視角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級的“認識鐘錶”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不再滿足於簡單地講授課本的內容,有的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樣的鐘表,豐富對時鐘的認識;有的教師帶領學生親手製作簡易的鐘表,讓學生真正感知“時、分、秒”的概念;還有的教師從鐘錶的認識引申到珍惜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習慣的教育。數學教師除了改善了教學的形式之外,還不斷嘗試改進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往的數學教師是教學中的權威者,將一個個定理公式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而新課程中強調要讓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指引學生去探究數學規律,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討論交流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例如,在四、五年級的“方程”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告訴學生解方程的步驟,而是讓學生從實際中產生對方程的求知需要,構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後,再允許學生自主地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嘗試解方程。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學生所學到的數學不再是機械的、沉悶的,而是有用的數學、有趣的數。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興趣,從而更喜歡數學。

二、學生角色的轉變,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徵,對國小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二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找到演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作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個性化,不搞填平補充一刀切。要創造促進每個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數學教育。演算法多樣化是針對過去計算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演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一種題目,只要求筆算,另一種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演算法的。

幾年的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只有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現實生活相聯絡,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只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昇華,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在與課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蛻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引領我走進新的天地。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我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儘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和民主的氛圍,儘可能的增加學生髮展思想和方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維,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慾望,使他們各自的潛能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6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7

通過學習,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臺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8

20xx年x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新城實驗國小舉辦的國小數學“新課改”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我一共現場觀摩了兩節數學優質課,兩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設計和引導下,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主要包括學生討論、學生展示,教師點評等過程。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並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兩位老師的課徹底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式,整個課堂以導學案為載體,教師只起了個穿針引線和補充的作用。我們常規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上教師是主體,不斷灌輸,學生就像容器,沒有積極性,沒有主動性。資訊以單向傳輸為主。但這節課則完全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教師只是起了導師的作用。以前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不相信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探究、討論能把知識學會。聽完這節課,才覺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開,對學生不信任,總是覺得不講不放心,講完之後學生聽不懂又覺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氣。以前的主要任務是備好課,講好課,看來以後要多備備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設計課堂讓學生感興趣?怎樣讓學生學會探究學習?怎樣讓我們的教學真正實現高效?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後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9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這次學習《新課標》的一些體會: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匯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很大的拓展。這樣的數學課堂會逐漸的建立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程序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10

通過暑假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我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樑。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結合“四基”、“四能”,靈活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

伴隨著新課標“四基”、“四能”的提出,緊跟著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腳步,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學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吃透文字中的“八個著眼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才能設計切合實際的目標,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

二、準確把握教師角色,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解放自身思想,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本領,真正有效地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時,老師先不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提問題、想問題、鑽研問題。明人陳獻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先決條件。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課堂上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有熱情?因此,在備課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思維特點及生理心理狀況進行分析。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11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它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

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

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數學模型。

教師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學生也不必死讀書。而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收穫如下:

一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

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12

教師職業註定就是要終身學習的。這些天陸陸續續翻看了《新課標》,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學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象、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學生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的挑戰,如何能讓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使學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去體驗數學、“玩”好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求知慾,形成積極的情緒,在數學中我們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好奇”!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能萌發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願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裡翱翔。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係,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後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從長方形的特徵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演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國小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對學習新課程的學生,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裡,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出問題,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作為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法中,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的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學生當成加工廠的“機器”,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之樂。

實踐表明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滿數學。平時能讓學生把身邊的例項融入到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籤,銀行的利率,校園面積的估計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數學問題迴歸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國小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要教學完《相遇問題》例題後,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後,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的國小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課堂魅力嗎?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13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也不斷更新,數學教學的目標,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也是時代的變化。在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生同時,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數學的情感和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所有學生的數學教學,實現“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數學”。因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到的經驗:

一、設定問題的現狀

新課程注重孩子們的心理,一年級學生的無知和活潑的孩子進入國小,對任何感興趣的事情不耐用,失明和隨機性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分心。新教科書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知識和新方法,形成個人認知,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世界數學的學習。如:的第一本書的創作情況的`特點,直覺、想象,猜測,再現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和有趣的節目,特別容易引起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以便學生主動,積極探索和發現新方法在積極情緒,意識到建立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建立上下文,根據具體情況,在讓學生學習數學,數學的發展,體驗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0”的初步瞭解,我第一次建立類吹泡泡時,學生邊吹邊數,教室裡充滿了五彩繽紛的泡沫,而泡沫不,然後我抓住一個機會,誰能告訴你吹泡泡?有一些泡沫都壞了,不是嗎?表達的;沒有什麼號碼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知識。揭示這一主題,“釣魚貓”故事的創作情況;讓學生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隻貓每抓一些魚嗎?當學生說第四隻貓沒趕上當表示什麼號碼?“0”,讓學生體驗問題完全場景,讓學生從經驗中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加課堂有趣,但也增強了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學習生活的內容

數學源於生活,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許多數學知識到生活在數學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的數學並不奇怪,枯燥的學習生動的接受,並使他們感到生命的真理和密切相關的數學,感受數學在身邊,感到數學,激發他們找到渴望學習數學,數學。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年級教材,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幫助下,數學學科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在現實生活中,接近材料來代替,如:學習數字“10”加法和減法與相應的“蘋果”,研究的結果是“0”與“還原法貓吃魚,”減“學習5”中的“挑選水果”,知道“小明的一天”的時間等等一些有趣的話題說,讓學生學習並不奇怪,而不是無聊,反映生活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14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反覆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1)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座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國小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著,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15

今天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