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心得體會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5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改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改心得體會2篇

新課改心得體會1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教學手段的轉變;

(3)學生地位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2、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心得體會2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基礎教育改革必須著力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此《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交流,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發展思維和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慾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地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探究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樂於學習。比如上《月光曲》這一課時,要學生閉上眼睛,播放音樂讓學生仔細聽,然後問:剛才你們聽到音樂時想到了什麼?有的學生回答:剛開始舒緩優美的旋律讓人猶如在清風明月中散步。有的學生回答:中途激昂雄渾的曲調就像大海的驚濤駭浪。這時我說:美妙的音樂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一起欣賞吧!這時學生迫不及待地觀看海邊月夜的錄影資料,當學生看得如痴如醉時,我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在這裡巧妙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又特意讓學生先聽後看,激發聯想,也激發探究《月光曲》美妙深遠的意境的慾望,為感悟音樂與文字的聯絡搭起形象直觀的橋樑,使學生身臨其境、聽其聲、觀其境,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在歡樂的心態中學習知識。

二、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要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以大語文觀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自讀自悟的機會。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鼓勵學生大膽地試著講,老師適當點撥、引導、精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有利於學生主動再創造,有利於學生猜測與驗證。如教學《豐碑》一文時,我將學生質疑提出的問題經過篩選歸納,成為兩個問題:

(1)豐碑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2)軍需處長為什麼成為一座晶瑩的豐碑?我以這兩個問題為憑藉,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我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通過讀、畫、圈、批、注等方式積極參與自學,主動尋求知識,培養能力,既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組織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討論的時機,積極、有序地組織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及時抓住並利用有價值的資訊,參與各組的交流討論,巧設懸念、精要點撥,從而啟用學生的思維,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效果。例如教學古詩《遊園不值》時,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讀詩句、看插圖、聯絡註釋想詩意;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以小組為單位按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並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小畫家、翻譯家、朗誦家、故事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表達對詩的感悟。然後再讓小組推薦、學生彙報學習結果,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與彙報的學生進行自由交流,教師只在關鍵處進行點撥、調控。這樣學生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鬆愉悅、樂於探究的氛圍中學懂古詩,而且在課堂中構建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互動進行的立體型的交流網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課堂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多元化感悟。

四、善於質疑問難、敢於探究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宋朝思想家張載說:於不疑處讀書,定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喜悅。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即使是無疑也要尋疑,將自身置於特定情境之中,從教材中發現問題,主動、大膽地圍繞課文題目、課中文句、課文插圖、課間空白等內容質疑,並且要引導學生對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教學《理想的風箏》一文時,讓學生自讀課文質疑,這時一個學生提出:為什麼文章開頭要寫春天萬物復甦的景象而不直接描寫劉老師的外貌?這時教師不急於回答,而是組織學生聯絡課文中描寫劉老師的兩件事反映出來的人物精神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白,文章開頭的景物描寫並非閒筆,目的是借春天的生機盎然襯托劉老師樂觀向上、充滿朝氣與愛心的精神境界。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樂於探究,敢於探究。

總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更新觀念,轉換角色,依據不同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國小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喜歡語文、會學語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