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家鄉風俗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03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家鄉風俗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1

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買來了艾草。只見艾草比水芹菜長出一大截,上邊還有一些艾葉。第二天中午,我就看見爺爺把艾草插在窗户上和門上。這種艾草可以防止蚊蟲侵入,和蚊香片的用處一樣,不過還比蚊香片更美觀,更環保。這時我家真是香滿堂。有艾草的香味,丁老師發的香荷包的香味,我爺爺煮的.粽子的香味,還有一種別人家沒有的香味,就是我家梔子花的香。這種花雪白雪白的,向四處展開,有的還沒有完全展開,就連花骨朵都有一股清香。

吃中午飯了,“哇!”我開心地大叫。只見桌上有牛肉、雞翅、肉圓……我一口氣也不喘地吃呀吃。粽子終於登場了,這粽子是我小姑包的。粽葉是綠色的,還有一點被煮黃的樣子。我家的粽子很與眾不同,是粽葉包的,但沒有用線捆,直接弄一個孔,再用第二片葉子的尖尾插好,就是用粽葉打了一個結。我媽媽説:“明年端午我一定要學會這個本事。”粽子裏裹着糯米、紅豆、花生、蜜棗,又香又粘又甜,吃上去別有一番風味。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又稱娃娃節。中午吃完飯,我泡了一個艾水澡。我覺得非常舒服,渾身上下都顯得雪白雪白的。洗完澡,媽媽給我穿上了她買的新衣服,別提我有多開心了。媽媽又給我戴上了一個老虎形狀的香囊,這是媽媽親手做的,上面有好幾朵開放的小花,還有幾隻小鳥在枝頭歌唱。老虎鬍子和尾巴五顏六色的,非常好看。媽媽還給我的手腕和腳腕上扣上了五彩的絨線,它們像五條蛟龍保護着我。你們喜歡北方的端午節嗎?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2

端午節,也就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家鄉的端午節比哪個地方的端午節都有意思,有趣味。

我的家鄉是臨朐,在臨朐過端午節,首先就是買或者親手做有關端午節的小香囊類的'飾品了。這不,在端午節的前幾天裏,街頭巷尾就擠滿了小販,有賣五彩繩的,有賣龍風箏的,還有賣香囊的,還有推着粽子出來賣的。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各式的香囊了,這小玩意兒,是把艾草、硃砂等縫進一個花花綠綠的小荷包裏,它可以戴在身上,也可以掛在房間裏,民間説這樣可以驅邪。而且它小巧可愛,孩子們見了,喜歡的不得了,不一會兒,身上就掛了一個,大人們身後的攤主也是眉開眼笑的數着手中的錢。

家鄉過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在端午節的前一兩天,人們就擠進超市,挑選着不同口味的粽子。最常見的粽子是紅棗的,八寶的,個頭有大有小,也有些家庭還是會自身包粽子,這樣會更有節日的氣氛呢。

記得上幼兒園時,在一次端午節時老師們就教我們學包粽子,邊包還邊講端午節的來歷——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一提起粽子,我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與他一生的偉大事蹟。

除了吃粽子,家鄉的端午節還在門口掛艾草驅蟲辟邪、舉辦各種活動等。這些習俗都顯出家鄉過端午節的氛圍。

在我心中,臨朐的端午節就是最有趣的,或許小城裏有着不及大都市的繁華與盛情,但也別有一番鄉情風味。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每個節日都有許很多多的風俗習慣,端午節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在端午節裏這裏大大小小的習俗就可以裝一籮筐了。

説到端午節當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了,據説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背後可是有個故事呢,我們先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傳説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是他五日悲憤不已自投羅江,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來到汩羅江,想去撈屈原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的丟進河裏,據説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大人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模仿一位醫師,拿一疼雄黃酒,倒進了江麗,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原,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邊纏上一圈彩絲,最終成為粽子,這就是端午節來遊的一個感人的小故事。

而我的家鄉不是用竹筒來裝竹子的,而是用粽葉來包,先將竹葉和糯米分開泡在水裏,這樣他的口感會更加軟弱可口再後就是準備好所用的.材料:線繩各種豆和蜜棗,將粽葉和糯米浸泡三小時後,然後把粽葉捲成圓錐形狀,放入一層糯米中間,放入自身喜歡的食物,在碟上一層糯米,將葉子向下折到捏,再用繩子圍着粽子捆一圈,一定要捆緊,不然糯米會散出來,最後放進鍋裏煮就行了,我們這還要煮蒜和雞蛋與粽子一起吃,吃完早飯我們還要在自家大門插上很多愛好艾蒿,還有一種清新的味道,小孩還會佩戴香囊或者五彩繩,有辟邪的功效。

這不一樣的習俗帶給大家,並不只是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有那一份難得的快樂。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一個能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跳進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到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到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因此,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5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傳説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習俗。

我喜歡吃粽子,也喜歡看包粽子。今年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粽子比賽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傢伙,參加比賽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粽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奶奶包了十一個粽子,有奶奶包了六個粽子,有奶奶包了喇叭型粽子,有奶奶包了枕頭型粽子,比賽非常激烈。終於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着緊張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粽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着卷好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粽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着粽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粽子,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因此只能算包了六個粽子。最後評獎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6

一年中有很多傳統節日,例如清明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通過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包等活動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身包粽子來吃。去年端午節的時候,我看到媽媽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覺得很新奇,於是便向媽媽要求,教我怎麼包粽子。

我和媽媽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葉用清水洗乾淨,再準備好做餡料需要用到的紅棗、花生和糯米。準備工作完成後,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葉,在媽媽的指導下,把箬葉圍起來,做成一個小口袋一樣的形狀。緊接着,我用勺子從旁邊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到箬葉裏,又在糯米上放上幾顆紅棗和花生。而後,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壓緊,並學着媽媽的樣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個稜角。包粽子真的是個技術活,在包的過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稜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卻像個“大肚子將軍”,整個身子都是圓乎乎的,沒有稜角。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訣竅,包出的粽子一個比一個成功。

包好後就開始上鍋蒸了,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當我聞到從鍋中飄來的陣陣香氣,總想揭開鍋蓋看看熟了沒有。終於可以開始品嚐了,我拿起一個粽子,剝去粽葉,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覺得好吃極了。

去年的端午節,我跟媽媽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了自身的勞動果實,感覺快樂極了。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節還能和去年一樣,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品嚐自身的勞動果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7

“插艾葉,喝雄黃,五月初第五是端陽”。端午節又稱端陽、五月節。在這一天,地地道道的寶雞人從天邊泛起魚肚白的時候,就開始他們的端午之旅了。

天矇矇亮時,勤勞的婦女們早早地開始勞作。先取出去年端午採集的粽葉,放到水盆裏泡開,之後再把水盆放到暖暖的陽光下讓粽葉曬一次“日光浴”。同時取出糯米在水中泡軟,還要取來豬肉、臘腸、鹹蛋黃、滷牛肉等鹹粽子的餡料,又找來紅糖、赤小豆、紅棗、蜂蜜等甜粽子的餡料,一一擺在盤中,為待會兒包粽子作準備。這天,男人們還要上山去採集明年端午要用的粽葉。

待準備工作完成後,就到了端午節的高潮—包粽子了。

全家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閒着,人人都在為包粽子而忙碌着。瞧:充滿着暖暖陽光味兒的粽葉在心靈手巧的婦女手中上下翻飛,如同一隻只飛舞的墨綠色蝴蝶一般。不出三十秒,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完成了。具體是這樣的:將兩片棕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無蓋的圓錐,先放入三分之一的糯米,放上餡料,這餡料還有不同的寓意呢:紅棗寓意早生貴子,白糖寓意生活甜甜蜜蜜;臘腸寓意友誼天長地久……放入餡料後,再倒入一層糯米,封上口,用五彩的花繩綁的.結結實實的就可以上鍋蒸了。一個個“五花大綁”的、胖嘟嘟的粽子排好隊上了蒸籠,享受四十分鐘的“桑拿”後,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晚飯後,桌上橫七豎八的躺着粽葉,裹粽子用的花繩跑到了孩子們的手腕、腳腕上,青花瓷碗內的一大碗調涼粉,一家老小也都奈何它不來了。

晚上,婦女們刷洗好鍋碗瓢盆,人們上牀睡覺,寶雞人的端午之旅才算結束。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8

粽子,是在端午節一定要吃的食物。據傳,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屈原投江自殺。人民為了不讓江底的鮫魚啃噬屈原的屍體,紛紛往江中投放粽子。

在家鄉,包粽子這個風俗在端午節時尤為盛行,可以説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長方形都有,中間加入蜜棗,也有加肉餡的,最後用粽葉包起來。

兒時的端午節,在家鄉温馨的祖宅裏,最難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會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葉洗乾淨,然後把糯米一勺一勺放進粽葉裏鋪平,再放入一顆蜜棗,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棗給蓋住,最後把粽子裹起來用草或者繩子紮緊。

我們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還有地上到處都是撒掉的糯米。因為力氣不夠跟經驗不足,包出來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還有的.都露餡了!我們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們笑。這包進去的,是我們的笑聲,是我們美好的回憶;這包進去的是甜餡,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懷和對我們的耐心。

粽子一個個被放進了水裏,過了一會,這一個個翠綠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騰的水花裏了,老遠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饞!我們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嚐了一口,哇好燙好燙,把舌頭都燙壞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我的家鄉的風俗啊!我們自身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9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渡是為了撈投羅漢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裏面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提議張萌包粽子吃,媽媽一聽馬上同意了,利用星期天的時候,我跟妹妹還有媽媽一塊包粽子,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不會包,後來經過媽媽的耐心教導,讓我跟着慢慢學,第一步先取出三片大葉子,把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在空心的`圓錐形裏面插一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和葡萄乾放到裏面,然後搖動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緊緊的。不一會兒,我妹妹媽媽就包了一盤又一盤的粽子,媽媽悄悄在粽子裏面包了十個蛋黃餡的,包完才告訴我和妹妹説,我和妹妹驚訝的不得了,好期待馬上把粽子煮熟了吃。

包完粽子打開電視,正在直播龍舟比賽,看的我熱血沸騰的,這時媽媽也把粽子煮熟了,吃着粽子看着賽龍舟,甭提多開心了,雖然沒有到達賽龍舟現場,但對這個節日傳統節目充滿了熱情和喜愛,希望這個風俗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忍不住要讚歎一聲“啊,我熱愛祖國,喜歡家鄉的風俗。”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10

家鄉的端午節,有在門口放上艾草和給小朋友們的手上綁花繩的習俗。那一天,奶奶包的粽子是我吃過最美味的小吃。

大清早,奶奶就起牀把昨晚放到水中的米淘出來,準備好粽葉、大棗和繩。先拿三四個粽葉握個角,把米放到裏面,不能太滿,不然會漏,然後放一個棗,拿出細繩把粽子纏繞上。不要讓米露出來。我跟着奶奶學的有模有樣。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裏蒸上,一會兒鍋上就熱氣沸騰,一縷一縷青煙往外冒。我聞到了淡淡的粽葉香,真想快些吃到這美味的粽子。

奶奶説:“蒸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打開鍋,香氣撲鼻而來。弟弟好像也聞到了,急忙跑來,伸手就拿一個。他拿出碗撒上糖,吃了一口,臉上流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很滿足。而我,主要是放上蜂蜜,染上蜂蜜的粽子,顯得格外美味誘人。我咬了一口,軟糯的米加上蜂蜜很搭配。弟弟兩三口就吃完了,還吵着再要一個。

奶奶把準備好的艾草放到門口。剛好姐姐和姑姑一家回來了,還特意帶了花繩。我們坐在桌前,各自挑一個喜歡的,綁在手腕上。奶奶把剛蒸好的粽子放到中間,一人拿一個,都陶醉在其中。菜齊了,開始動筷子,大家們互相謙讓,你給我夾菜,我給你夾。飯後,大人們則是聊家常,我們在院子裏陪弟弟玩遊戲。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又説又笑,其樂融融。這番場景美不勝收。

“奶奶包的粽子,真是太美味兒了,讓我們回味無窮。”我笑盈盈的對姐姐説。姐姐對我説:“也很治癒心靈,讓你吃了,嘴都變甜了。”

我最喜愛的是家鄉的`端午節,有奶奶親手包的討人喜愛的粽子,也有色彩斑斕的花賞繩。端午節,是我過的最美好的節日。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11

五月初五,過端午,賽龍舟,粽香艾香滿堂飄……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活開了,插艾草、包粽子,共同歡度這一中華傳統佳節。

唐代詩人文秀曾作《端午》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傳端午節是因紀念屈原而傳於世的。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空懷一腔報國理想,卻遭饞去職。後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身的祖國滿目瘡痍,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為了寄託哀思,盪舟江河之上,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渡。百姓們又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等習俗流傳至今,成了人們在端午這一天的主要活動。

在我們家,每年的這一天,奶奶都會親自動手包一籃粽子,有蛋黃肉餡的,有蜜棗蓮子餡的,而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紅豆沙餡的。看到奶奶包粽子,我也躍躍欲試。看完奶奶的示範,我也擼起袖子,自信滿滿地説:“這完全難不倒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我首先將兩片粽葉摺疊在一起,捲成一個漏斗狀;然後在漏斗中放入少許糯米,加入一勺紅豆沙,再蓋上一層糯米;接着再拿一片粽葉,將漏斗沒有封口的地方整個包起來,多出來的`葉子,向兩邊折一下,這時漏斗就完全封閉了;最後用一根細細的繩子,將剛包好的粽子“五花大綁”,再繫上一個活結,就這樣,一個可愛的、三角形的粽子便包好了。

粽子包好後,奶奶就放到籠屜裏蒸上,不一會兒,糯米混合着粽葉清香的味道,飄散在家裏的每一個角落。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聽奶奶説着古老的故事,別提心裏有多美了!

我想,端午節的粽子不但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分享!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12

在我的記憶中,還記得“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歡樂;我還記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我還記得“棕包分兩鬢,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時,家家户户吃粽子,在無事時總會有陣陣粽香陪伴。端午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又稱天中節。

帶上五彩繩,步行來到東城河畔,人們正高興賽着龍舟,嘴裏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漸行漸遠的人們很快分出了勝負,不盡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羅江畔,寒風颯颯,你獨立江邊,你彷彿聽到戰火紛紛。“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一曲鏗鏘《離騷》你選擇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館的人們泯着一口雄黃酒,就是完美的節束。回到家,浴室裏瀰漫這艾草的香味,人們這一天都會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頓團圓飯,當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點糖,嘴裏頓時有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指不定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呢!

晚上,來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斕的彩燈顯得十分的和諧,小孩子們繞着噴泉池旁跑來跑去,路人都覺得他們天真可愛呢!泰州的端午節就是這樣,大家團團圓圓,高高興興的!

回家後,我打開《離騷》,滾滾江流,濤濤風景,你的另一種風骨沉澱江底,去紀念屈原的一生。

在這節日裏,人們對屈原的緬懷,不但僅是仍下粽子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骨啃噬,還把自身對屈原的思念裹進粽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平淡又天奇。

端午家鄉風俗作文13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每當聽到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飄萬里的人間美味——粽子。

粽子,一個神奇的美食;一個獨特的美食;一個富有傳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葉或河塘嫩蘆為皮,糯米為餡,植物為味,蒸熟後脱去那墨綠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膚的“粽子小姐”,遠遠就能聞見陣陣清香,沁人心脾,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因楚國滅亡,投江自盡。百姓為了江中魚蝦不食屈原屍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開魚蝦,後來就有了粽子的出現。

粽子不但有白玉糯米粽,還有紅棗白玉粽。在粽子里加入紅棗,叫棗粽,諧音“早中”,喻意學子金榜題名。這色味俱佳的粽子,寓意無窮,隱藏着人們的勤勞與智慧!我愛這個神奇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不但在粽子,還隱藏在植物中。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門頭都要掛艾葉。據説端午這一天,百草皆是藥,艾葉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小孩洗藥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洗藥浴,那清新的草藥香伴隨着深褐色的水面,本以為會十分舒適,因此就“一蹦三尺高”地跳進去。但下去才發現這湯的味兒可真大,簡直“銷魂”,原來“欲要練就金剛身,必經皮內苦”。這複雜的'滋味,讓端午的味道別具一格,我愛這個獨特的味道……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端午就是一個以味道為載體,寄託人們對家的愛,對民族的愛,對家國的愛。粽子包的是乾坤與大地,包的是中華民族魂,還有永不褪色的習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