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作文【精華】

來源:果殼範文吧 5.92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清明節的作文【精華】

清明節的作文1

“ 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 ”故為清明。清明,是24節氣之一,是中國的流傳千年傳統節日,我想,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它都有着不一樣的含義。

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着, 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佳句更是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這份薄霧般籠罩着的哀思。 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 點綴着 傷感寂寥 的掃墓人。 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 , 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

這,大概就是清明節帶給大多數人的感觸吧。

然而,誰説清明只能充斥着這般的憂傷。在我眼中,“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才是對清明節最好的描述。而那份無名的憂鬱,雖然不應被輕易丟棄,但是也應該被我們封存在心

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着,彷彿有了這雨,萬物才更能表現出蓬勃向上、蓄勢待發的狀態來。望着這滋潤萬物的春雨,才更引發人們心中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清明放假啦!”這句振奮人心的話語,乍一看似乎成為了如今清明節學生們口中的流行語。與杜牧的詩意比起,這確實顯得有些膚淺,()但我卻認為,這裏面藴含着對清明節新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

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

淡笑,溢慢嘴脣,今天,應該會是個晴天。

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節淅淅瀝瀝地飄灑着幾縷細雨,每年的這一天,家裏人總是帶着我去掃墓祭祖。我一向都不太喜歡這淅瀝瀝的雨和沉重的氣氛。

我走進公墓,雨點已細得讓人感受不到,卻還是若有若無的飄灑着。

爬了一連串樓梯之後,仰起頭,眼簾中映入這高高的階梯,我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我跟在長輩身後,心裏很不耐煩。

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累得氣喘吁吁。退到一邊,看長輩們點燃香燭和厚厚的紙錢。這些形式對於我來説,直接省去也無妨。手中拿着三支燃着紫煙的香燭,排在長輩身後跪拜。除了盯着那縷縷紫煙,一時也不知該做什麼。母親和外婆蹲着,把一張張慘白的紙錢放入烈火中,火堆燃起嗆人的白煙。風起時,紙錢燃成的灰燼隨着風的蹤跡在空中不停舞蹈着。在我看來,除了使人苦惱,這樣的舞沒有一點意義。

我突然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拄着一根細細的枴杖緩緩走上階梯,停在我身旁的那個墓碑前。她穿着一件薄薄的黑色襯衫,滿頭捲髮不算長,卻一片雪白。瘦骨如柴的手背佈滿了皺紋,清晰地凸顯出幾根青色的筋脈。她手中握着的.棕色枴杖脱落了幾塊油漆,露出的米黃色似乎正無聲地訴頌着過去的滄桑。她邁着蹣跚的步履,走近那塊深灰色的石碑。在濃煙中,她背對着所有人,像那塊石碑一樣默默地立在角落,無聲無息,只是用手輕抹去石碑上的灰塵。那位老人顫顫巍巍地坐在有些濕潤的墓碑前,將枴杖輕輕放在一邊,用一隻手輕撫着石碑上貼着的黑白照片。透過濃煙,我依稀看見那照片上也是一位老人,笑得那樣燦爛。老人的手指停在照片的邊緣,似乎回憶起了什麼。我站在她身後,看不見她的雙眼,卻模糊了自己的雙眼。我不知道她是誰,為什麼獨自一人來到這裏。可是,她的背影看上去那麼落寞。

老人離開了,只留下了那孤單的背陰。她的生,不知在何時也會結束。可是,她經歷的風霜和歡樂一定很多很多。回過頭,看着長輩們簇擁的那塊石碑,這墓碑下也是一位歷盡風霜的老人吧。

清明節的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着,也許它也在為某個逝去的親人哭泣吧。我的心也變得沉重起來……

清明節的作文3

我國傳統節日中,清明節算得上是最有特殊氛圍的一個節日,既有祭掃已故親人、生離死別的辛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對我來説,去鄉下過清明的最大樂趣是又可以和堂姐妹們一起在田野裏玩耍了。今天,大人們約好一同前往奶奶家祭祖、過節,我甭提多興奮了。

天公似乎並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細雨,空氣中多了一絲悲涼的味道。路上,我和媽媽玩起了接龍遊戲。媽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我答:“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媽媽接上,我立即脱口而出:“牧童遙指銀杏村!”大人們連聲説好,因為爺爺住的`村名叫“銀杏村”。

我們到奶奶家時,親戚們已經到了,一不小心,我家成了“最後一名”。我走進客廳,發現堂姐在織圍巾,雖然織得簡樸,但也不失淡雅,我以後也要學習織圍巾,這叫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奶奶手忙腳亂地給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大人們聚坐在一起,海闊天空地聊得不亦樂乎。我和堂姐妹們卻焦急得不得了,期盼大人們快快吃完飯,因為我們的心已經飛到田野裏去了。終於可以去祭拜了!一大隊人浩浩蕩蕩地向太太公、太太婆和太公、太婆的墓地出發。按照以往習慣,祭拜結束後,大家搶糖果吃,這是祭拜中很吸引我的一個環節。不過今年有點怪,所有人都沒有去搶,而是慢慢地挑選着,連我也不由自主地這樣做,場內顯得寂靜了,大概是因為我們長大了,知道該冷靜了吧。

回來路上,天居然變晴了,空氣中散發着淡淡的香味,田野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金黃的油菜花、白色的芝麻花、淡紫的豌豆花爭奇鬥豔,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真是春意盎然,讓人賞心悦目啊!不消説我們小孩子,連大人們都變得興奮起來,爭先恐後地在油菜花旁擺pose拍起照來。看着這些童心未泯的大人們,我想:太公太婆們肯定喜歡看到他們的子孫健康幸福,我們開開心心的,他們在天堂裏會更安心了。

想着想着,我不由笑出聲來,偷偷地摘了幾枝油菜花,向墓地的方向揮了揮手,算是和太公太婆們告了別。我興致勃勃地和堂姐妹們在田野裏玩耍開來,我看到每個人臉上的笑容就像春天的花一樣的燦爛。

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時節,我把作業、學習統統扔掉,去郊外的田地裏享受了摘草莓的樂趣,去大山上感受了星星點點的春意。

清明一大早,我們先去紅石崖摘了草莓。在路上,我不停地運轉大腦,在想:摘草莓到底是什麼感覺呢?一下車,我便緊緊跟在導遊後面鑽進了大棚裏,低頭尋找可愛的小草莓們。

哎,怎麼沒有?只見地裏茫茫一片白嫩的草莓花,一點紅豔都沒有。我着急了,探頭探腦找得更仔細了,終於在幾片葉子的下面,發現了一個孤單的`草莓。它矮矮的,小小的,有點兒營養不良。我氣壞了:這還怎麼吃草莓啊?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呀!

這時,傳來了媽媽的聲音:“這兒的草莓多!”我連忙跑過去,低頭一看,哇!這麼多草莓在底下“埋伏”着呢。它們一個個嬌豔欲滴、小巧玲瓏,三兩成羣地在“綠葉傘”下美美地睡着覺呢。我伸手摘下一個扔到嘴裏,清甜的果汁在嘴巴里竄來竄去。吃完後,仍是餘味無窮。我“吃興大發”,把一個個大小各異草莓,全都塞到我那味蕾發達的嘴裏。那甜味,真是甜到心頭嘍!我邊與草莓們玩着捉迷藏,便毫不留情的吞食它們,直到吃得肚肥腸滿,才心滿意足地上了車。接着,我們又奔赴珠山森林公園,開始了遊山玩水。

“累死我了!”盤山公路剛開始爬,我就發出了這樣的哀嚎。我的頭暈暈乎乎的,像是塞了一團泥漿,走的步子也是慢吞吞地,恐怕烏龜來了,也比我爬得快呀!

在路邊經過一陣養精蓄鋭之後,我又活力四射了。步伐一點點加快。終於,我帶着疲倦到了山腰。

一片清澈的湖水映入眼簾,湖水平靜如鏡,宛如仙女照鏡子時掉下的一片玻璃。湖水不知被誰抹上了一片濃濃的藍綠色。我在湖邊悠閒地打着水漂。隨着一個個水漂散開,我的勞累也煙消雲散。在這裏,在這個青山環抱的地方,我感覺彷彿在做夢,身子似乎飄在了天上?

最後,歷經了“千辛萬苦”,羣山之巔終於踩在了我們腳下。風在耳邊呼嘯,我的心也飄了起來,望着遠處的山,遠處的湖,我心曠神怡,一次次放開喉嚨對着遠山大聲地呼喊。

初春的山山水水,喚醒了我冬眠的心靈,我要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在春天裏茁壯成長

清明節的作文5

她坐在明亮的廳堂裏,耀眼的燈光映照着她雪白的鬢髮,那鏡片後的雙眸卻未被歲月的風塵與大漠的風沙掩蓋,彷彿若有光。她注視着那些青澀的面龐,期待的目光,淺淺一笑:我至今猶記那個清明節

久遠了啊,一九六九年的清明節,那時的她,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澀少女,北大畢業後,剛被分配到敦煌研究院。

四月,她漫步於蒼黃的天地之間,這裏是三危山,這裏是莫高窟,千年一瞬,一眼千年。

今天是清明瞭,四月,本是春意盎然的時節,可這裏是大漠,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地方啊。朔風仍舊凜冽,夾雜着粒粒雪珠,打在臉頰上,生生的疼。她想起遙遠的千里之外的'故鄉繁華的南國都市上海,此刻,定然是煙雨濛濛,青煙裊裊,寒食東風御柳斜。這一刻,她無比思念故鄉親人的面龐。

不覺間,走到了後山。遼闊的天地之間,靜靜的宕泉河畔,兀然出現了一座座小小的墓碑,那樣不起眼,卻又固執地挺立。她知道,這些都是一代代敦煌守護者們的長眠之地。這些寄情敦煌的守望人,從未離開。

她想起幾十年前,中華大地燃起硝煙,哀鴻遍野。人們倉皇度日,將這座藝術珍品莫高窟,遺忘在玉門關外。風沙雨雪日日侵襲,時光無情地剝離曾經絢爛的色彩,只有大漠的朔風日日哀歎這古蹟的衰殘。幸好在那樣的至暗時刻,常書鴻先生來了,帶着執着的信念來了,大漠從此有了黎明和陽光。他一生紮根於此,儘管妻離子散,也從未動搖過守護敦煌的信念。

她想起這裏艱苦的條件,繁重的工作,這應該是常書鴻先生那位相濡以沫的妻子離開的原因吧。可自己不能離開,莫高窟的保護與修復仍然任重而道遠。這座藝術聖殿雖然曾被人們遺忘,但有一天她一定會熠熠閃光在人們的心裏、在世界的藝術殿堂上。她願意用自己的青春,來換這座千佛之窟的萬壽無疆。

她將手中的白色野菊放在敦煌守護者們墓前,無比堅定地告慰這些為敦煌奉獻一生的前輩們:我保證,我會一生紮根於此,守護敦煌的信念不會再動搖!白菊盛放,熱烈而又豐腴,一如落在大漠裏,純潔無瑕的新雪。

如今,她已是一位耄耋老人了。她告訴台下的孩子們,她還猶記那個清明節,她獨自來到宕泉河畔,那一瞬間的瞻仰,點亮了她一生的信仰。

台下有人舉手問道:樊錦詩院長,您後悔嗎?

她笑了:我心歸處是敦煌。

掌聲如雷,經久不息。

清明節的作文6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每年的今天,一家老小總攜帶着大大小小的包裹上山祭祖。好不容易來到目的地,年輕人揮舞着鐮刀、鋤頭把周圍的雜草清理乾淨,為舊墳培上新土,修整一番,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墊上磚頭。在墓碑前放一個大盤子,上面擺着“三牲”、油豆腐和一些粉絲,旁邊再擺上三杯白酒和三杯茶水。太爺爺在墓碑和祭品之間的泥土裏插上兩根紅蠟燭,用打火機慢慢點燃,再點燃一大把香分發給眾人。我接過三支香,像其他人一樣捧到胸前恭恭敬敬地彎腰拜了三拜,將三支香插到泥土裏,然後就是燒紙錢。

燒紙錢的時候,我的眼睛看着太爺爺,他黝黑粗糙的臉被歲月在刻下了大大小小的痕跡。他的手顫抖着把深黃的紙放到火上燒時,眼中似有渾濁的淚在滾動。燒完紙錢後,他雙手合十,微低下頭,閉上眼睛,嘴脣不動地顫動着,似在説着什麼。

祭祖完畢,下山的時候太爺爺一句話也不説,只是落在隊伍的最後面,慢慢的走着。我有些疑惑,便伴着他放慢了腳步,問問他怎麼了。他注意到了我,輕輕歎了口氣“我只是想你太奶奶了。”太奶奶和太爺爺是在幾十年前認識的,那時是由長輩包辦婚禮,兩人結婚前雖沒有什麼感情基礎,但是婚後一直相敬如賓,感情也算融洽。那個時代很窮,每天生活的都很苦。一畝三分田,要支撐全家人的日常開銷是不夠的`,於是太爺爺就去外地找活幹。家裏的事就全權交給了太奶奶。太奶奶一個人種地、帶孩子、做家務,每天忙得團團轉。天沒亮就起牀,深夜的時候仍開着油燈幫別人做些針織活補貼家用。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太奶奶,原來像白玉一樣嫩滑的鵝蛋臉已變得乾燥粗糙。太爺爺一直覺得很虧欠她,想着要在外地成就一番生意,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可在太奶奶得重病死之前家裏都是一貧如洗的。太爺爺沒有讓太奶奶過上一天舒心的生活,沒有讓她享過福。所以現在自己生活得越好,太爺爺的悔恨就越深,這種悔恨每到清明和重陽就會加重。

回到家,太爺爺捧着太奶奶的遺像,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乾涸已久的眼睛裏,此時蓄滿了淚水。

清明——祭奠先人,時光流離,浸滿憂傷。

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節那天,天矇矇亮,特地從杭州趕回來的爸爸叫上我們帶着許多供品,去外公的墳前掃墓。隨着掃墓的人流,我們很快來到山腳,抬頭望去,一望無垠的青山一座座墳前擺滿了各色花籃。

我們朝着外公的墳墓走去。快到外公的墳前,我好象看到外公笑呵呵地向我招手説:“你們來了,我的外孫女也來了,我好高興啊!”我跑上去,嘴裏不由自主地叫着:“外公,外公,我好想您呀!”可是,墳前空空的,哪有外公呀,只有墓碑靜靜地佇立在那裏。 外婆輕輕地哭着,一邊點上香,一邊擺開滿滿一桌自祭品,然後,伏在外公的墓碑前傷心地痛哭起來。這時,阿姨也哭出了聲。舅舅雖然沒有哭,但是也很傷心,他紅着眼圈走過去,勸外婆不要再哭了。我站在一邊,想起外公在世時,那麼疼愛我,對我呵護有加,眼淚止不住也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外公是個非常慈祥,善良的人。星期天,外公常常帶我去野外釣蝦。

他耐心地叫我釣龍蝦的方法可,告訴我做任何事都要有恆心,要堅持不懈。當陽光照進窗子的時候,外公會拿出紙墨,戴上老花鏡,教我寫毛筆字。外公的手有時顫抖得厲害,他告訴我,他老惡劣,手已經不聽使喚了。我沒有認真地跟外公學過楔子,總把大張紙塗抹得亂七八糟,還放肆地給外公畫個大花臉。外公不生氣,他張開嘴呵呵地笑。遇到作業上的難題,他總是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輔導我。天黑了,外公就繪聲繪色地給我講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夜裏,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妖精來了,嚇得大聲哭喊,渾身發抖。這時,外公出現了,他堅定地對我説“清潔,別怕,有外公在!外公打跑了妖精。”從夢裏醒來,外公正樓着我,我一頭扎進外公的懷裏,放心地睡去…… 外公的愛像我身邊的空氣,讓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從來不知道珍惜。

年幼無知的我以為外公永遠不會離開,永遠是微笑的樣子。我很愛外公,卻從沒告訴過他。我想,等我長大掙錢了,一定買很多很多好東西,給省吃儉用,把好吃的.都留給我外公吃。但是,還沒等我長大,還沒等我有機會報答外公,外公卻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離開了我們。那是一個狂風暴雨的日子,我放學回家,發現外公的屋裏擠滿了人。望着永遠都不會睜開眼的外公。拉着他冰冷的手,我放聲大哭。然而,最疼愛我的外公,是永遠不會再用慈愛的目光看我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春風拂面,陽光明媚,空氣中瀰漫着花香,可是,我的心裏卻下着雨。外公,你在天堂過得好嗎?願您永遠安詳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8

追溯起清明節的源頭,那就有些不得了了。據歷史,是因為清明節在寒食節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兩個節日合二為一,索性直接過清明節了。而清明節主要活動便是祭祀,是由帝王將相家流傳下來的,民間紛紛模仿,形成了清明節的主要活動。在鄉下的過的清明節比起城裏來,更為傳統。

最傳統的掃墓,是要親戚們都到墳前清掃,除去墳前雜草。而墳頭的雜草不可以拔,還得栽花花草草,鄉下有傳説稱誰的墳頭草長得旺,誰的子孫後代有福氣。許多農户將這一習俗看得十分重要,體現了中國人重孝道的精神,若是誰家墳前荒草多了,便會被別人取笑。除此之外,行祭祀禮還有個一直都在進行的活動,那便是“掛青”。在城裏的'公墓或許有些少見,但在鄉下幾乎是必有的活動。掛青便是在墳頭插上枝椏,在枝椏上掛三條白色的草紙,若是直系親屬,得掛五條。剛死去一年的還得掛彩色的,配上花圈立在墳頭兩邊。祭祀的時候家中必須留下一個女人洗碗,上墳的女人只准燒紙,不許燒香。有的對死者感情深厚的,還會燒包袱。便是把陽間的包袱燒掉,以為這樣便可以寄去陰間。這是因為封建迷信,直至今天,已沒有多少人家還燒包袱了。總之,説起來這些禮節繁瑣至極,我也只歸得來一二條。等傍晚時候,農户基本上都掛完了青,這時候便可以看見誰家墳頭的白草紙多,預示着這個死去的人子孫後代多,且孝順。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比賽了。但對於少部分的人來説,這是他們盡孝道的方式,也不可説這是什麼虛榮的比賽。

説起美食的話,清明果是最為出名的,但在鄉下,他們稱作“清明糰子”或“清明餅”,少數南方地區稱“清明粑”。都是用清明草混糯米粉做的,但並不是清明果。清明果外形似餃子,清明糰子外形似饅頭。且清明果注重味道,清明糰子注重一個“飽”字,吃一個基本上便可以飽腹了。因為在鄉下幹活需要許多勞力,人們追求的往往不是味道了,是這些較實惠的食物。農婦們做起來也省時,捏成糰子便可,不用做花之類的,所以清明糰子對於鄉下來説,要實際得多。如今,許多習俗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已經快要泯滅完了。於我來説,我更偏喜鄉下的節日,過得十分傳統。

言而總之,不過都是人們懷念先人的方式,雖各有不同,卻沒有相互影響。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應該是體現在這類傳統節日上吧。

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節到了,我跟母親都會到姥姥的墳前給姥姥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姥姥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姥姥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姥姥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姥姥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姥姥的逝去而哭,由於我並不知道姥姥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姥姥,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姥姥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姥姥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體温。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姥姥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姥姥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姥姥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姥姥就對我説:“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姥姥跟他很要好。她還説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姥姥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姥姥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姥姥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姥姥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姥姥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姥姥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的作文10

家鄉清明節的主旋律就是掛青。掛青的內容有打紙錢,做掛青餈粑,上墳山祭祀,吃掛青酒。

打紙錢

紙錢是掛青的主要祭祀品,在墳頭紙錢燒得越多,老祖先們就越有錢用,也表示子孫們越孝敬。所以有的人家在準備掛清的前幾天就開始打紙錢了。打紙錢也很有講究的:紙一定要是土紙,摺疊後再用錢銼打空,每一張的錢挫印只能是單數,打紙錢一定要男丁動手,因此我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紙錢,這一件事做好了,其他事才好按順序做起來。

做餈粑

清明節做的餈粑主要用作掛青,所以也叫做掛青餈粑。做餈粑就是女人的活兒了。做餈粑的主要用料是糯米和結米,如果要做成黑餈粑,還得加上野菜水牛花。所有原料都要磨成粉狀,用水攪拌均勻後,揉成團,再包上白沙糖或肉團,在火上蒸上一個小時就可以食用了,但剛出鍋的餈粑不能吃的,要祭祀完以後才能食用,否則是對祖宗的不敬。

上墳山祭祀

家鄉的掛青有着嚴格的風俗禮儀的,選取時間有規定,則二月清明掛後,三月清明掛前。掛青的人員通常是家庭的男丁,嫁出的.女兒不允許去掛青的現場的。來到祖先的墓地後,先擺供品如燎熟的豬肉,農家米酒,農家茶,新鮮糖果,再裝好紅燭,點好香火,接着大哥跪於墳前,手執錢紙,邊向祖先告慰邊焚燒錢紙,殷請祖先對後人加以庇佑,告慰完成後,便是安排鳴炮,頓時炮聲響徹雲霄,驚動山谷。最後,眾人修整祖墳、清除雜草、樹枝、掘取較好的草皮覆蓋於祖墳之上,完成後大家便一起品嚐祭品,由年長者講些先人事蹟,激勵一番後人,就一同下山。

吃掛青酒

男丁們掛青回來後,女眷們早就把各種佳餚準備好了。有雞肉、鴨肉、鵝肉、都有是家養的土雞、土鴨,還有自己捉的泥鰍,時令小菜,這時誰有炒菜的好手藝都可以露一手,我也不推遲,下廚炒了鴨肉和鵝肉,這時整個堂屋飄蕩着菜香味,逗得大家垂涎欲滴。這時,二哥也不示弱,爭着要炒泥鰍,我也樂呵呵地退出的廚房,因為嗆人廚房實在讓人受不了,再呆下去滿桌的好飯菜就無法吃下去了。

觥籌交錯中還是二哥炒的泥鰍最受歡迎了,沒有誰提到我炒的雞和鴨,我有一點失落,但我想今後會練好功夫,把菜炒得更好。飯後一家人一起談家常,説心事,其樂融融。

家鄉的清明令人難忘。

清明節的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清明節又到了。今年的清明節很特別,陽光明媚,空氣格外清鮮。

大清早的,媽媽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説:“起來了,你記不記得,今天要去掃墓。”説着,把我拉了起來。起牀後,吃完早餐,我們便去奶奶家集合了。

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我們便看見爺爺、奶奶忙碌的身影。爺爺正在燒柴,奶奶正在準備燒鵝、燒豬等祭品。不久,伯伯一家來了,祭品準備好了。爺爺拿着一個棍子,挑着兩袋祭品,我們小孩拿着一袋袋大包小包的東西,我們一家便去掃墓了。

穿過小巷;經過一條馬路,走上村後的小山上,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墓地附近人山人海。有的人正在燒祭品;有的人正在分祭品;還有的`人正在交談。村後的墓山,原來是一片荔枝林,現然還零零散散保留着荔枝樹。荔枝花,爭先恐後地開着。微風吹過,看!它們正在對着我們搖頭呢!太陽當空照,雖然有樹為我們遮陰,但火在旁邊燃燒着,人們早已經汗流浹背了。

事不宜遲,我們也開始了掃墓。媽媽和伯母點香、燒蠟燭。我們幾個孩子,正在為先人分祭品,祭品各式各樣,有錢、車、手機等生活物品。我不禁問爸爸:“爸爸,祭品為什麼還得分,直接倒下去就可以了唄?”爸爸微笑地回答:“祭品有男的,有女的,不分怎麼行呢?”我點了點頭。除了生活物品,我們還有食品。把食品擺在石台上,倒米酒,爺爺説:“今年讓先人喝個夠,用個夠。”於是爺爺用火,把祭品燒給了在另一個世界的先人們。燒完後,我們又點燃了鞭炮。“噼裏啪啦……”把我嚇的躲地遠遠的。鞭炮燒完了,我們去拜先人,我心裏默默地念道:“先人們,請保佑我,今年考試能拿到好成績。”

掃墓結束後,回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每年的清明節,為什麼清明節要去掃墓呢?”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講了一個關於清明節的故事給我聽,並對我説:“孩子清明節掃墓,就是為了懷念先人,感恩先人。”我聽了,點了點頭。

今年的清明,我明白了掃墓就是去祭拜祖先,感恩祖先。感謝祖先,讓我們有那麼好的生活。

清明節的作文12

這個清明對於我來説,是既高興又累。那確實叫做“我很累,但我快樂。”

早晨四點多就起牀,一切準備就緒才五點多。於是我們兩個老同志興沖沖地來到公交站牌下,如願地乘上了第一班車。一切都是那麼地順利。七點左右,我們到汽車東站,打算從那裏換乘農班車迴護城老家。

可是,當我們走進站內時候,我們發現,那麼大廣場上到處都是黑壓壓人流。每一輛車裏都是十分擁擠乘客。我們好不容易上了一輛去大李車。也有了比較理想座位。儘管車裏也十分擁擠,可我們倆還是比較自在。不過,車票價格和平時相比都是上了一倍。原來七元,今天都是十五元。而且不管遠近,上車一律都是十五元。就這樣還是有許多人上不了車。實在是太擁擠了。

好不容易到了肥東桂王那裏,駕駛員放棄走平時路線,改從包公大道繞行。其目是想避開堵車,早點到家。可是,這位駕駛員想錯了。我們車剛拐上包公大道時候,馬路上情景把我們驚呆了。由西往東方向車道上四排車流前後有三四公里長,就那麼挪挪停停,緩慢地前行着。根本沒有徒步行走快。後來還聽説,包公像那邊也是十分擁堵。以至縣委書記在微博説他上午被“堵在路上。”就這樣,平時只要幾分鐘路程,我們卻用了一個多小時。一直到十點二十時候,我們才上了合蚌公路。比原計劃遲了近兩個小時。老家那邊也等急了,不停地打電話詢問我到什麼地方了。

回到老家以後,看到那麼多人在忙着安排中午飯菜,我心情也愉快了許多。我們這個房份清明是集體做。各家輪流舉辦。今年已經是第十個年頭了。參加人都自覺地湊一點份子錢。當然是遠不夠用。舉辦人顯然是要自己掏腰包補貼。不過,象我這樣常年不在家又是拿工資人都會自己地多給一些。每年清明之前,由幾個小房份代表組成籌備小組就要開會協商。今年一共六桌。每桌十六道菜。還是比較豐盛。白酒是四十元一瓶文王貢。還有啤酒。白酒啤酒保證夠。席間,年長,年輕,老婆婆,小媳婦,都一邊吃着,一邊喝着,一邊講着。交流着各家最新情況,各人發展經歷,各自致富經驗。

真熱鬧。真高興。這些場景,只有清明節時候才有。給我感受是,現在農民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現在農民工收入確實是相當不錯。所以這些都明顯地寫在他們佈滿舒心笑容臉上。

清明節的作文13

窗外,陽光明媚;房間裏,依稀可以聽見筆落在粗糙的紙上發出的“沙沙聲”。驀地,那聲音停住了,只見書桌前的身影拿出了手表,想看看現在是幾時幾分,卻無意間瞥到了時間下方的日期——3月31日,心裏驀地一驚,原來春社已過,清明又將至……

“好茶,好茶……”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遠方悠悠飄來。於是,我陷入了回憶之中——老人,棗葉,茶。

黑色的棗樹,扭曲着身子。咋暖還寒的早春,顫顫的棗葉芽兒遮不住黑漆的樹幹。

樹下,一個老人,如棗葉芽兒顫顫然。

失血的手如兩截瘦柴棒,在參差的棗樹刺裏遊弋,摘那一枚枚棗葉芽兒……

老人説:“那能當茶喝。”

是的,那能當茶喝。要不,您——60多歲的老人了,怎會在年年春天,去摘棗葉芽兒,

幹後,煮了,用老樹皮般粗糙的手端起,幸福地品咂:好茶!

顫顫的您去摘顫顫的'棗葉芽兒。您摘您家院外的,也摘我爺爺家院外的。您只摘您家、爺爺家院外的棗葉芽兒。您住的,是一個寬房大院。

院裏,有雞、有豬、有小孩的哭聲,有大人的呵斥,有現代音響的高亢曼歌……絕對活生生的房院。

您説,您曾經是一個很好的農把式。我信

就現在,您把雞喂得很好,豬喂得很肥,把小孫子帶的很乖,把大院子打掃得很乾淨……

難得有空,忙裏偷閒急抿一口棗葉芽兒:好茶!

一次,我給爺爺説棗葉芽兒是好茶,他沉重的搖搖頭。於是我拿了一包爺爺的茶給您,您板起了本來就難看的面孔,把我帶到了爺爺跟前。爺爺輕輕摸了摸我的頭,把茶葉硬往你手裏推,您不要,爺爺生氣了,您才收下……您出了門之後,爺爺長長的歎息,像老鐮刀在我心裏割過……

我看你,你喝那些茶時,小口小口地抿着,你的面部呈現出絕對沒有過的幸福……之後,您仍摘着棗葉芽兒。

於是,我信了,那是好茶。

於是,我也幫你摘“茶”。

漸漸,您老得厲害了。

漸漸,您的咳嗽悠長起來了。

漸漸,院子裏少了你顫顫的身影……

終於,一天,您安靜下來,躺進了紅油漆棺材裏。

於是,嗩吶聲哀婉起來了。

於是,哭泣聲響亮起來了。

於是,紙鈔紛紛揚揚起來了,像秋天飄落的棗葉兒,一層又一層。

清明節的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天空晴朗,萬里無雲,並不象有雨的樣子。我們一時興起去遊春踏青。不過還有一個小小的目的——最好能帶點野菜回來。到了東環邊的麥地,綠油油的一片,一眼望不到邊,漂亮極了,這時腦海裏蹦出了好多詞語:一馬平川、漂亮草原、遼闊平原等等,我真不明白該用哪個好了。

好朋友和我在麥田畦裏追逐打鬧玩了起來,一尺多高的小麥苗很粗狀,也很健康,有的農民伯伯在為它們除草,有的在為它們澆水。遠處的白色塑料大棚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啊!那裏肯定就是草莓基地吧!”我驚喜的大喊,接着便飛快的向那裏奔去,爸爸和我的朋友緊跟其後。到了那裏,我一溜煙的鑽進白棚裏,一看,咦?不是草莓呀,問了那裏的人才明白,草莓還沒長出來呢。雖然有些失望,但旁邊的'土山又引起我們的興趣。我刺溜一下爬了上去,不知為什麼我的朋友爬的那麼慢,剛好土山頂上有一根繩子,我便借用那根繩子把他拉了上來。這時,我倆已成了小泥孩了,渾身的土,爸爸説:“已成這樣,那就放開玩吧。”哈哈, 跟土的大戰開始了。(媽媽的話:藍天、白雲、綠地、土山這一大自然最樸素的景象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快樂)盡興後爸爸説該回去了,我和朋友從土山的斜坡上滑下來,滑下的一瞬間,微風吹着,涼爽極了。

回到麥田地,看到媽媽已經挖了好多野菜,她的額頭已大汗淋瀝,小臉紅紅的,零亂的幾縷頭髮已貼在了腮幫子上了,身上也竟是土,和我一樣成了小泥人,我頭一次看到媽媽這副狼狽樣,不禁大笑起來感慨到:“我可愛的老媽,你也迴歸大自然了?哪裏還尋得平日裏的煙脂香味呀?”媽媽害羞的笑了。看到媽媽身旁那袋勞動果實,我驚奇地問:“媽媽,你挖了那麼多野菜,真歷害!”媽媽説:“我挖的算少得了。”果然,旁邊的魏阿姨比我們挖的多多了。媽媽又教我挖野菜,右手拿刀,插進土裏,割斷野菜的根,左手揪起野菜,如果根上的土多,就抖動抖動,挖多了,左手拿不了,就往袋子裏裝。經過我的幫忙野菜越來越多,可愛的野菜擠在袋子裏,彷彿在説笑打鬧呢!該回家了,我們看着那些碧綠的麥苗和可愛的野菜,踏着依依不捨的腳步向歸途走去。

回到家中,我們九迫不及待的幹起來,擇菜、洗菜、蒸菜,分工合作,不一會兒,媽媽已經端上來一大碗蒸好的野菜了,我嚐了一口,那味道又新鮮又甜美。

今日的晚餐真美味呀!我想是因為那裏麪包含了我的勞動吧!

清明節的作文15

現在,我已是一名國中生,開始上歷史課了。我們從人類的起源一直往後學,現在已經學到了宋代。在這幾千年裏,出現了許多歷史人物,他們有好有壞,貢獻有大有小,但他們都給了我深刻的感受。就拿隋朝到宋朝之間的來説吧。

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明,他智勇兼備,文武雙全,再反隋和平定天下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在他的統治期間,還出現了‘‘貞觀之治’’。

他任用賢才,重用了魏徵。此事給我的感受最深。首先,唐太宗敢於重用有才能的人,並且他善於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讓我知道了要善於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魏徵前後向唐太宗進諫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諫臣。他讓我知道了: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盡全力去幫助他人,多向別人提好的意見。

説到幫助別人,鑑真不得不提。

鑑真是唐朝時的一位高僧,唐玄宗時,他受邀請,東渡日本。

有人會説:‘‘不就是去個日本嗎?有什麼可説的呀!’’

不!這可就錯了,他東渡日本,六次才成功,在第五次時,他的眼睛還瞎了,可還堅持要去。第六次好不容易成功了。在日本十年,鑑真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文化。他那幫助別人的.心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也要向他學習。

其他名人我就不必一一説了。看看,歷史上的名人給我們的啟示有多大呀!所以説不能忘古人。

彷彿記得,那是一個雲朵飄飄、陽光明媚的星期五,因為沒有下雨,所以起初,我的心中是有遺憾的,年年清明都逢雨啊,我們也習慣了在清明節伴隨着雨去掃墓,今年破例遇上個睛天,心裏不免有些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是有些殘缺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節,人們都會來到死去家人的墳墓前掃墓。而我是陪着媽媽來到我最愛的姐姐墳前。那是一段悲傷的回憶。

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學校組織我們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園掃墓,可沒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學校只好臨時決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紀念碑。

夾雜着幾句唐人的詩句,清明就這麼杏花小雨,朦朦朧朧地到來。我隨着人羣,慢慢上山。山道兩邊,有那麼多的墳墓,心裏感覺不勝複雜。這些墓中人像我們一樣,活過、累過、愛過、恨過、得意過、失意過,而今只有一塊塊碑石躲在雜草中敍述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