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日記範文九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4W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日記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重陽節日記範文九篇

重陽節日記 篇1

今天是重陽節,我們上完下午第一節課後,就去看望老人。我們用了很長時間,大概是18分鐘,才走到了敬老院。那裏的老爺爺老奶奶帶着慈祥的微笑看着我們,我都害羞了。接着我們給老人們送節日禮品。有的同學送鮮花,有的同學送水果,有的同學送麪包……,我送的是中老年麥片。我想他們肯定會喜歡我給他們的禮物。

這一天對我來説不是普通的一天,是難忘的一天。

重陽節日記 篇2

今天重陽節,我想起了我的古詩,九月九日依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這個節日裏,媽媽説:“要祝福所有的爺爺奶奶們身體健康,晚年快樂!”

我們寫完作業,就出門了。我們先去買了一些牛肉、豬耳朵、海帶和牛奶。我和媽媽一起回姥姥家去看望姥姥姥爺,我們回到家,哥哥姐姐也回來了,大家都回來看望他們,我問:“哥哥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哥哥説:“知道。”。

重陽節日記 篇3

重陽節,一箇舊有的傳統節日,現在已經很少人慶祝了。有者甚至是不懂這個節日的存在,他們所知道的也不過是九月七年級到初九是九皇爺大誕

月初九,是我們傳統節日中其中一個已經鮮為人知的節日。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離開家到處去旅行或爬山。

原來,這是有它的典故的。話説,在東漢時期,有一個能預言未來的道長。他懂法術,並且擅長驅魔。

有一天,他向他的門徒説,災禍之神將在農曆九月初九降臨人間。他交待他的門徒到鄉間去將災禍之神征服。道長給了他的門徒捆紮好的草藥及一壺菊花酒。他要他的門徒將這些藥和酒帶去給人們以化解災禍。

他的門徒乘仙鶴而去,將道長的草藥和菊花酒分派給眾人。同時,把他們帶到山上去。喝了菊花酒及草藥,災禍之神就不敢接近他們了。

當災禍之神到來村莊時,發現村裏的人都不見了。它發現人們都跑到山上去了,就趕緊奔到山的那邊去。可是,它是怎麼也接近不了。後來還被道長的門徒刺傷。

從此以後,每到農曆九月初九,人們都會到山上去或出外遊玩,以避開災禍之神。談到九月初九,最為人知道的還是從九月七年級到初九慶祝的九皇爺誕。這在馬來西亞各個地區都很多人慶祝。

重陽節日記 篇4

今天是重陽節,而昨天是星期天,我本無意於去爬山的,雖然天氣秋高氣爽,是野外活動一流的好天氣,但是對我來説,卻沒有登高的雅興,況且出來十幾年了,也不過是去過兩三次重陽登高,都不過是陪陪一些朋友,湊湊熱鬧而已,但昨天卻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邀約晚上去登山。剛好最近在做一些打球跑步之類的運動,籍以減少一點體重,於是就一起去了本地一處登山的名勝。

以前已經聽説了重陽登山的盛況,據説每年此處重陽登山的有十萬甚至十幾萬之眾,今年實地感受,果然人丁旺盛,甚為熱鬧。驅車前往,離登山口幾公里之遙已經是人馬車喧,無處泊車,只得停車徒步前往。一路是早已禁止車行,但見人頭湧湧,只見平日的車流變成了今日的人流。到了山門,那種蟻聚般的人海讓我想起在公園金魚池餵魚時金魚互相爭食的情形。登山道上,更是比肩接踵,走走停停,緩緩而上。半山是一座巍峨的寺廟,此時的境況勝過平時的任何一次的廟會。在寺廟稍作休息,繼續沿着山道往上走,彎多人多,一上一下分別是移動的人流。往上轉上兩個彎道,這裏可以望到遠處一排排的明燈,與一彎明朗的明月相輝映,半山廟宇處不但燈火通明,還夾雜有人聲鼎沸的氣勢,令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帶着這種感覺慢慢地登高而行,置身於這緩緩流動的人羣,我忽然有一種人從何處冒出來的疑惑。看着這些來來往往的人羣中,暗想中國真是人口眾多啊!這種人口眾多的現況,利用得好的吧,也許會是建設的得力之條件,但是,這當中,又有幾個是可用之才呢?前一段時間這裏不是説正在發生用工荒嗎?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狀況呢?

重陽節日記 篇5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着中華人民的喜悦、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着説:“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説,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着各種花紋,有的是嵌着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日記 篇6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

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十分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先這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樣會忘了呢,就應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情緒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就應陪自我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着説:“外婆,你明白這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這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這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

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説,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重陽節日記 篇7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媽媽拎着補品,帶着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了婆婆家,媽媽一邊把補品遞給婆婆,一邊笑着對我説“苗苗,見到公公婆婆要説寫什麼?”我一聽,頭立刻低了下去,抿着嘴笑着,什麼也沒説,跑進舅舅房間玩電腦了。媽媽無可奈何地説“這丫頭就是怕説話。”婆婆笑着説:“説什麼,能來看婆婆,婆婆就很開心了,還買這麼多東西多浪費錢啊!”中午婆婆燒了許多我愛吃的菜,而且把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還不停地夾菜往我碗裏塞。吃完飯後,婆婆帶我去超市買吃的。到了超市,我買了一些零食,雖然婆婆説吃零食不好,但還是隨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賀卡,我心動了,想買,婆婆問“買賀卡有什麼用?”

“送給你啊。”“你想送給婆婆,就親手做一張吧。”

婆婆的話提醒了我,教師節的時候,學校就號召我們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婆婆。回到家中,我鑽進舅舅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摺,在上面一層畫一個大大的“愛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後在下一層畫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盞花,還畫了一雙大手牽着一雙小手,最後我又在上面寫下了自己創作的小詩: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織進柔軟的毛衣裏,

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燴進美味的飯菜裏,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藏進學習的獎賞裏。

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融進和藹的笑容裏。祝公公婆婆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做好後,我把賀卡遞到正在幹活的婆婆手中,婆婆打開後,開心地讀了起來。讀完後,滿是皺紋的臉上樂開了化,連聲誇獎:“苗苗真能幹,賀卡做得比買的還漂亮,都會寫詩了。”聽了婆婆的誇獎,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但心裏卻美滋滋的。

重陽節日記 篇8

據説,晉朝時,今河南汝南古上蔡地區,有個名叫桓景的學道的人,他的師傅費長房真人對他説:“九月初九,你家有難,你趕快回去,叫家裏的人用絳紅色布做成香袋,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消禍。”桓景依照師傅的指點,是日舉家登上座落在蔡國故城西面城垣的一處叫做名岡山的至高處避禍。傍晚歸來,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後説:“這些雞鴨牛羊狗已經替你們受災了。”唐宋開始,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們生活狀態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本質的祈求。長生與延壽,逐漸代替了消極的避邪消災與追逐功利的步步登高。

在近兩千年的流傳中,經過不斷的傳承、選擇、優化和賦予,它形成了我國乃至華夏文明波及到的地區,獨具特色的宣泄思鄉思親和祈壽的民俗活動。從陳樹填詞、朱德榮作曲、歌手陳少華唱紅的流行歌曲《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飄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滿酒。飲盡這鄉愁,醉倒在家門口。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中,我們同樣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親之情,它同樣不知道牽動了多少遊子的羈旅之心。

今天的重陽節又有了新的含義,作為傳統佳節,古往今來,人們都在這一天,開展敬老祝壽和登高遠望的活動。外婆最近身體不好,我也不能做什麼。只能幫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她老人家最近身子骨不太舒服,為我外婆敲敲背,謝謝外婆把我從小帶到大!外婆可開心了!

重陽節日記 篇9

白米飯,白又白,送進小嘴噴噴香。

大家快來吃米飯,吃完米飯樂呵呵。

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了,我還是接道了老媽的“聖旨”——給爺爺奶奶做一些好吃的。我回想着往年的重陽食譜。蛋糕?不行,沒有玉米澱粉和白糖了,做得活像個蛋糕界的“非洲黑人”而且味道還特奇葩;那重陽蛋糕?也是沒有想要的原料還想做?那就白米飯吧。

於是我就哼着自編的小曲兒,便往米簍裏倒了一些米,後來學着老媽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淘起米來。左翻一下找點石子,右翻一下找點秕穀,前翻一下找點稻殼,後翻一下找“露網之魚”,最後再漂洗兩下我的“淨白三斤米”就新鮮出爐了。我快馬加鞭馬不停蹄的把鍋放進電飯鍋。忽然,老媽不知從哪兒出來對我説:“小傢伙,別太急,把內鍋擦乾淨了再説。”於是,我這才恍然大悟急忙把內鍋擦乾淨,倒上我的“淨白三斤米”和我的“淨白三斤水,”蓋上我的“淨白三斤蓋”,按下我的煮飯鍵,下面就等我的美味出鍋吧。

米飯完工了,可是還想做點什麼?我又想了想,反正今天廚房冰箱認我管,美食珍饈認我挑。於是,我便要做兩個荷包蛋,可是這時候我再想想,還吃荷包蛋,管它呢,他們不吃我吃。

後來,我又拿了兩個雞蛋,用力一敲,放進油鍋。油鍋與雞蛋發出沙嗤嗤的聲音,後來接着又是大鼓一般又沉又響的咚咚聲它倆聲音和起來,成了首動聽的交響曲。我高興地哼着小歌聽着“交響曲”,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眨眼時間熱騰騰的油差點飛到我的手上,把我嚇的半死。緊接着又聽到咚咚聲越來越大,一看原來是我不小心把毛巾放在電飯鍋的蒸氣口上了。手忙腳亂的把荷包蛋差點糊鍋了,這真是有驚無險。

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一道菜給端了出來。爺爺奶奶一家人看了,欣慰的笑了笑。我知道花這麼長時間做出來,還能得到長輩的大姆指和笑容,得到他們的認可,心裏真的如喝了蜜一樣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