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信息技術教案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通用15篇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説出偵測控件和判斷控件的功能,能夠獨立製作出賽車遊戲。

2.通過教師問答、小組合作等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賽車遊戲的編制,滲透無人駕駛汽車的設計思路,體會計算機的神奇魔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偵測控件和判斷控件的使用。

【難點】偵測、判斷控件的靈活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採用互動問答的形式營造情境,提問學生們是否喜歡玩遙控小汽車,學生會給以積極地響應。然後教師提出問題:“我們能否不使用手動遙控,而讓小汽車自動地在軌道上行駛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積累,並不能給出答案,此時教師宣佈課程內容:“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利用Scratch控件控制小汽車在軌道上自動行駛,看看哪位同學最終制作出來的小汽車可以行駛起來!”

(二)新課講授

1.賽車前進

教師引導學生打開上節課已經設置好舞台和小汽車角色的文件,提出第一個問題:如何確定賽車的初始位置和方向?學生可以回答出:鼠標拖動小汽車,放在起始點位置。教師指出為了嚴謹性和保證小汽車每次啟動時的位置和方向,需要用控件來決定,然後組織學生完成初始化腳本的搭建,時間1分鐘。【將“移到x:0y:0”控件和“面向90度方向”控件順序連接到“當綠旗被點擊”控件下方,並修改數值為起點座標值。】接着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了保證賽車“持續”行駛,需要用到什麼控件?預設學生能夠正確回答:重複執行控件。之後組織學生根據教材自主嘗試完成賽車直線行駛腳本搭建,並請學生展示作品回答操作步驟。【用“重複執行”控件嵌套“移動1步”控件,再連接到“面向90度方向”控件下方。】之後請學生仔細觀察程序運行效果,提問學生現在賽車存在什麼問題?大多數學生回答:只能沿直線行駛,沒有隨軌道改變行駛方向。由此順利轉入任務二的探究。

2.糾正方向

教師請學生思考,遙控小汽車在軌道上行駛時,是怎樣操作能夠使小車偏離軌道後糾正方向,重回軌道?學生憑生活常識回答:當小汽車左邊偏離軌道時,就操控汽車向右轉;當小汽車右邊偏離軌道時,就操控小汽車向左轉。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提示,可以用到偵測控件和判斷控件。

教師先演示並講解檢測左側方位若偏離後調整右轉的操作,拖動紅色傳感器碰到灰色拖入不成立控件中,然後放入到判斷控件中,最後將右轉15度嵌入其中。接着節將右側的綠色“傳感器”也是同樣的道理。最後請學生自行按照教師的講解完成糾正方向的操作,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終點停止

請學生運行觀察目前完成的效果,然後提出問題:現在這個遊戲中有什麼不妥之處?學生會發現:賽車一直在軌道上循環往復地行駛,不能夠停下來。教師拋出疑問:那小車該怎樣停下來?停在哪裏?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可以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使用停止控件,偵測到目的地的小紅旗時,賽車停止行駛】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4人為一小組,互相幫助,完成賽車到達目的地停止的腳本編制。期間教師進行巡視指導,為遇到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最後總體點評:大多數同學搭建得都非常正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

(三)鞏固提高

在學生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後,教師組織一個小競賽,請學生再製作一個小紅車,製造出“小紅車在後面追小藍車”的展示效果,看哪位學生完成的又快又好。

(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請學生分享自己本節課都有哪些收穫。教師可以點評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很優秀,也都有自己的收穫。

作業:探究賽車行駛的穩定性與哪些因素有關?對賽車行駛進行改造,添加一些精彩的效果。

四、板書設計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2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思想、知識、能力)

1、文件的打開。

2、學會顏料桶的使用。

3、工具箱、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

教學

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對圖畫的塗色及工具箱、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

教學難點:學生對圖形進行填色時,容易忘記圖形是否封閉。

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好學生本課應完成的作業一份,以及學生要用到的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修改

記載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平常,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色彩絢麗的畫面。那麼,這些圖畫是怎麼塗顏色的呢?我們首先打開保存的文件看看。

二、打開文件

進入“畫圖”,打開“文件”菜單,選擇打開。

在對話框中選擇fangwen.

單擊對話框打開按鈕。

三、顏色的填充

給fangwen.填上美麗的顏色。

單擊填充工具,這時指針變成工具。

將指針移到顏料盒中,選擇藍色。

將指針移到一個窗子中間單擊,一個窗口就填好了顏色。

四、隱藏與恢復工具欄、顏料盒

1、檢查菜單設置

2、隱藏工具欄、顏料盒

3、恢復顯示工具欄、顏料盒

五、作業練習:

1、塗色

2、換色

板書設計

給圖畫塗上美麗的顏色

打開-----選擇顏色------填充顏色

隱藏與恢復工具欄、顏料盒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3

一、説教材

《彩色世界》是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上冊)第13課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彩色世界”的內涵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基於網絡環境下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基礎知識教學提高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前景、背景的置換

“彩色世界”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遷移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五、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童話故事情境:小豬淘淘去嘟嘟國學習。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神祕的地方——沒有顏色的世界。原來是小動物們不愛護環境,太陽公公把顏色收走了。太陽公公説,只要小動物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給嘟嘟國塗上豐富的色彩,就能找回顏色了,今天可是最後期限了。”“別急,我能幫助你們。”小豬説。可是這麼多工具,該用哪個塗色呢?同學們幫幫我吧!”

設計意圖:創設美好的童話故事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1、塗色工具、噴槍、刷子的使用

教師佈置學習任務——給那張黑白的圖畫塗色,學生分組學習。要求:看哪組同學方法最新穎、工具用得最恰當,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參考書上的方法,可以互相討論。學生開始操作,教師巡視。自學之後,教師小結,學生上台演示(邊説,邊操作)。選擇一位將圖畫塗得有漏色同學,教師以此為突破口,詢問原因,進而得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塗色工具只能對封閉圖形進行填充。每個小組任選一張,進行塗色,看哪個塗的好,介紹一下是怎麼塗的,或者列個表格讓學生比較一下幾個工具的異同。

2、顏色橡皮的使用——置換前景色、背景色

童話情境:小豬在塗色時,發現自己的橡皮變成了彩色的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誰能幫幫他啊?這時就引出另外一個知識點——置換前景色、背景色。通過學生間的互幫互助以及教師講解,使學生掌握置換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

設計意圖:顏色橡皮在學生畫圖中也是經常要用到了的。我通過童話情鏡,很自然地從塗色工具的知識點轉到了前景、背景的知識點,過度自然。在學生幫助小豬的時候,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採用邊演示邊操作的方法,教師在學生彙報過程中針對難點工具及時點撥,質疑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突破難點。在彙報學習中,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讚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學能力,養成不怕困難、積極思考、與人合作的學習精神。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童話情境:小豬説:“同學們,運用你們學會的知識,發揮豐富的想象,幫助嘟嘟國找回色彩吧!”教師提醒:“同學們不要忘記嘟嘟國是因為破壞環境才被太陽公公收回顏色的,那什麼樣的環境才是環保的、最美的呢?發揮想象設計出你們心中最美的大自然吧!”學生自選圖畫,使用自己想用的塗色方法,塗上自己最想塗的顏色。

設計意圖:在鞏固新授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個性發展,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空間裏,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獨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構

一堂好課,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很重要。在此環節,我這樣設計:“老師發現同學們設計的嘟嘟國都很美,下面我們來展示一下,互相學習、共同分享,在展示時還要談談你為什麼要這樣裝扮嘟嘟國。”學生展示,自我評價。教師總結:“正如同學們所説,不同的色彩能夠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也能傳遞不同的信息,同學們使嘟嘟國變美了,謝謝大家!”最後通過童話情境,結束本課:動物們歡呼:“顏色找回來了,嘟嘟國又漂亮了,小豬你真棒。”小豬説“同學們才棒呢!”“謝謝同學們,你們都是嘟嘟國的榮譽市民!”同學們歡呼:“我們都是嘟嘟國的榮譽市民啦!”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評價,各抒己見,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進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師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準確的評價和肯定,使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和喜悦感。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統計圖的相關數學知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計算機繪製統計圖,能利用數學知識更精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激發和增強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繪製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看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適當的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硬件:一人一機,大屏幕投影儀,多媒體教學網,局域網;軟件:提供主頁,Word文字處理軟件。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先確定研究的主題,根據選定的主題,選擇一組感興趣的數據,用統計圖把它們表示出來,看看它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從中找出它的變化規律。

1.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活動。

整節課的設計十分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從情境的創設到內容的選擇都應注意這一點。

(1)個性化學習的思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任務,都能按自己的個性來完成自己的作品。

(2)體現合作學習的思想。一個人要在一節課內完成一個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是不現實的,因此,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以後,要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網絡在Word中合成研究報告,並加以美化修飾。這是一個需要多人互相協調、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從而讓學生們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

(3)重視交流。任何教育活動都離不開交流,這節課當中安排了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以及師生之間進行交流。

2.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時代一個公民的基本素質,這節課正好為學生虛擬了一個信息社會背景下的網絡環境,學生就像在因特網上一樣查找和獲取自己的信息。同時,為學生提供的主頁(信息)並不都是有用的,而是需要經過過濾的,這樣對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和分析過濾能力創造了條件。學生在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後,還要用計算機對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最後找出數據變化的規律,根據規律進行推斷,並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此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這節課的任務是完成一個研究報告,完成這項任務對學生來説是一項挑戰,需要綜合運用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網絡、數學知識和生活知識,還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努力,因此完成這項任務就成為一項創造性的工作。

教學建議: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引入:“同學們,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2)引入統計圖。

“如果我們知道以前是多少,現在是多少,用數學方法進行對比,可能會把這種變化説得更精確。我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把我們所説的變化情況更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讓我們能一目瞭然地看出來呢?”(統計圖。)

(3)引出數據。

“統計圖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那麼要製作統計圖需要有什麼呢?”(數據。)

“很好,那麼我們需要的數據可以到哪裏去找呢?”(書籍、報刊、電視、上網。)

(4)明確學習任務。

“同學們説得很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分小組來研究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的變化,網上有一個專門介紹‘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巨大變化’的主頁,上面有許多的數據。每個小組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組數據,從一個方面來研究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最後每個小組要完成一份研究報告。”

(5)全班討論報告內容。

“為了更好地反映我們的生活在某一方面的變化,在我們的研究報告裏,除了有數據,還可以有什麼呢?”(統計圖、統計表、文字、圖片。)

間來瀏覽我們的主頁內容。”(呈現主頁所在位置。)

(2)小組討論,確定內容。

呈現小組討論內容:

①選擇一組數據反映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的巨大變化。

②“從數據中,我可以知道什麼,這組數據是怎樣變化的?”

3.小組合作,完成報告。

接下來,就分小組研究自己所選擇的數據,最後每個組用Word來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1)活動要求。

①分工:製作統計圖表;根據統計圖寫出數據的變化趨勢,並根據變化趨勢做出適當推斷;寫出自己的建議或看法;下載圖片並寫上文字説明。

②合作(一起用Word合成報告):文字是否通順;推斷是否合理;建議是否合理。

③美觀修飾。

(2)呈現活動內容。

①合作完成研究報告。

②修飾美化。

(3)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交流。

4.彙報交流。

(1)每個組根據自己完成的報告向全班同學彙報。

(2)選擇相同內容的小組,補充自己的不同看法。

5.總結提高。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5

第一課 初識小作家

一、學習目標

1.瞭解Wrd文字處理軟件的功能。

2.瞭解Wrd窗口的界面組成。

3.掌握打開、關閉Wrd的方法。

二、重難點

瞭解Wrd文字處理軟件的功能及Wrd窗口的界面組成。

三、教學過程

Wrd20xx是一個文字處理軟件,它是ffice20xx組件中的一個程序。我們就利用它來製作板報。用Wrd20xx寫或製作板報又快、又方便,還很漂亮,因此,我們都親切地把Wrd稱作“小作家”。

(一)啟動Wrd20xx

步驟:

1.單擊“開始”按鈕,光標移動到“程序”上。

2.光標移動到“程序”菜單中的“Micrsft Wrd”上單擊。Wrd20xx窗口就打開了。

(二)Wrd20xx窗口的組成

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狀態欄、垂直標尺、水平標尺、垂直滾動條、水平滾動條、插入點光標、編輯區。

1.標題欄

標題欄顯示程序的有關信息。每次啟動Wrd20xx時,都會自動建立一個名為“文檔1”的Wrd文件。它是由文件名稱、軟件名稱、最小化按鈕、最大化按鈕、關閉按鈕組成。

2.菜單欄

菜單欄裏有各種各樣的操作命令。Wrd20xx的菜單欄上共有9個菜單。Wrd20xx能實現的所有功能都包含在這些菜單中。

3.工具欄

工具欄裏剛指的是一些常用命令按鈕。Wrd20xx窗口中通常顯示的是常用工具欄和格式工具欄,單擊工具欄上的某個按鈕,就可以執行相應的命令。

學生練一練掌握常用的按鈕的名稱。

4.編輯區

編輯區相當於“紙”,在這裏可以輸入文字、插入圖片,還能對進行各種修改畫美化。

5.狀態欄

顯示當前Wrd文檔的相關信息。顯示光標在第幾頁、當前的位置。

(三)關閉Wrd 20xx窗口中的“關閉”按鈕,Wrd 20xx窗口就關閉了。

注意:退出Wrd 20xx時,會出現提示框,詢問是否保存文檔,這裏我們只是學習啟動Wrd 20xx和認識其窗口,不用保存,因此單擊“否”。

第二課 用電腦寫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在Wrd20xx種輸入文字。

2.掌握保存Wrd文檔的方法,建立起隨時存盤的意識。

3.會打開已保存的文檔。

二、重難點:學習在Wrd20xx種輸入文字和掌握保存Wrd文檔的方法,建立起隨時存盤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

啟動Wrd20xx、Wrd20xx自動建立一個名為“文檔1”的新文件。

(一)學習輸入

1.選擇輸入法

步驟:

1)、單擊En 按鈕。

2)、選擇“智能ABC輸入法。

2.輸入

在Wrd20xx中輸入下列文字。

(二)學會保存

步驟:

1)單擊“保存”按鈕,彈出“另存為”對話框。

2)單擊“保存位置”框右側的.按鈕,再彈出的文件夾列表中選擇文件的保存位置。

3)在“文件名”框中輸入新的文件名,單擊“保存”按鈕。

注意:當Wrd文檔的標題欄顯示出文件名時,説明你的Wrd文件已經保存過了,在此單擊保存按鈕時,就不會再彈出“另存為”對話框。

(三)建立自己的文件夾

步驟:

1)單擊“文件”菜單中的“另存為”命令,彈出“另存為”對話框。

2)單擊“M Dcuents”,單擊“新建文件夾”按鈕,彈出“新文件夾”對話框。在“名稱”框中輸入你自己的名字,單擊“確定”按鈕,

3.在“文件名”框中輸入文件名,單擊“保存”按鈕。

(四)打開剛才保存的文件

步驟:

1)啟動Wrd20xx,單擊常用工具欄上的“打開”按鈕。

2)彈出“打開”對話框。在“M Dcuents”文件夾中選中你自己的文件夾,單擊“打開”按鈕。

3)在你的文件夾中選中保存的文檔,單擊“打開”按鈕,已保存的文檔就打開了。

課上練習一次。

第三課 修修又改改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在中刪除、添加文字。

2.學會使用“撤銷”、“恢復”操作。

二、重難點

學會在中刪除、添加文字和使用“撤銷”、“恢復”操作。

三、教學過程

平時寫字。那個字寫錯了,可以用橡皮把它擦掉,在電腦上寫錯了應該怎麼辦呢?

(一)刪掉輸錯的字

步驟:

1)啟動Wrd20xx。

2)輸入“小貓種魚”這篇,並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中。

3)在“種”字後面單擊鼠標,將光標定位在這裏。

4)在鍵盤上敲一下退格鍵,“種”字就刪除了。

這種刪除文字的方法叫做“前刪”還有一種刪除文字的方法叫做“後刪”

方法是:

步驟:

1)在“種”字前面單擊鼠標,將光標定位在這裏。

2)敲一下鍵盤上的Delete鍵。“種”字就被刪除了。

還有其它方法,以後再學。

(二)加上漏掉的字

步驟:

1)在“秋天”前面單擊鼠標,將光標定位在這裏。

2)輸入“美麗的”3個字即可。

(三)撤銷錯誤的操作

如果剛剛插入了“美麗的”3個字,發現插入的不對,這是可以單擊常用工具欄上的“撤銷”按鈕,一步一步地撤銷剛才的操作。

步驟:

1)單擊“撤銷”按鈕1次。

2)電腦立即恢復為輸入“美麗的”3個字前的狀態。

有時候,我們執行了“撤銷”操作後,有感覺不妥,覺得不應該撤銷,這時,我們就可以單擊“撤銷”按鈕旁邊的“恢復”按鈕,就可以恢復剛才撤銷的操作。

學生練習:課後1.2.2題。

第四課刪除整段文字

一、學習目標

1.學會選定一句話的方法。

2.學會選定一段文字的方法。

3.學會刪除一段文字的方法。

二、重難點

學會選定一段文字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選定一段文字

在對文字進行刪除操作之前,我們首先要讓Wrd20xx知道,到底要對那些文字進行操作,這就需要用到選定操作。

1.選定連續的幾個字

步驟:

1)啟動Wrd20xx,打開Wrd20xx窗口。

2)打開我們保存的,將光標插到要選定的文字之前。

3)按住鼠標左鍵向右拖動,選定幾個字,此時,被選定的幾個字呈反色顯示。

選定連續的幾個字有下面兩種方法:

1)拖移法:按步鼠標左鍵向右或向左拖動,這種選定文字的方法較快。

2)鍵盤法:按住Shift鍵不放,敲光標水平方向鍵,每敲一次就向右或向左選定一個字。

2.選定一句話

步驟:

1)將光標定位在要選定的這句話前面並單擊。

2)按住Shift鍵不放,然後將鼠標指針移動到這句話的最後,單擊,這句話就被選定了。

如果我想取消選定,在任意位置單擊,即刻取消選定。

如果要選定一個完整的句子(以句號為結束標誌),可以將鼠標定位在這個句子中的任意位置,然後再按住Ctrl鍵的同時單擊鼠標,整個句子就被選定了。

(二)刪除一段文字

學會了選定操作,同學們絕對“功力”大增。因為選定操作是許多操作的基礎。

1.刪除一句話

步驟:

1)選定一句話。

2)按一下鍵盤上的Delete鍵,這句話就被刪除了。

學生練習:用4種方法選定一句話。並完成課後的第2題的操作。

第五課 整段文字的搬家

一、學習目標

1.學會使用工具按鈕移動整段文字。 2.學會使用鼠標移動法移動整段文字。

二、重難點

使用工具按鈕和鼠標移動法移動整段文字。

三、教學過程

(一)用工具按鈕給文字搬家

步驟:

1)啟動Wrd20xx,打開保存的。

2)選定一段文字,然後單擊“剪切”按鈕。

被剪切的文字被電腦存放在“剪貼板”上,這裏是存放信息的方,Wrd20xx的“剪貼板”可以記住最後12次“複製”或“剪切”的信息。

3)將光標定位在的最後,然後單擊“粘貼”按鈕。

(二)拖動鼠標給文字搬家

讓整段文字搬家還有更好的方法,請用鼠標移動法完成一段文字移動的操作。

步驟:

1)選定一段文字。 2)將光標移動到選定的文字上,按住鼠標左鍵不放。 3)按住鼠標左鍵將光標拖放到的末尾,然後鬆開鼠標。

4)只需要3步,文字的搬移操作就完成了。

(三)用右鍵拖移被選中的文字

會出現:

移動到此位置

複製到此位置

鏈接此處

在此創建超級鏈接

取消 快捷菜單。

移動到此位置:命令可實現前面炯過的文字搬移工作。

複製到此位置:命令可將選中的文字在末尾複製一遍,且選中的文字無任何變化。

鏈接到此處:命令可以將選中的文字在末尾複製一遍,且每次定位光標於此時就以陰影顯示,選中的文字無任何變化。

在此處創建超級鏈接:命令可將選中的文字在末尾建立超級鏈接,單擊超級鏈接即可回到選中的文字處。

關於的搬移我們共學習了3種方法。

課上同學們多作練習。

第六課 文字的複製

一、學習目標

1.學會複製文字的方法。

2.學會替換文字的簡單方法。

二、重難點

複製、替換文字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複製文字

步驟:

1)打開Wrd20xx窗口。

2)輸入一段文字並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中。

3)選中的第一段後,單擊“複製”按鈕。

4)將光標定位在最後,然後單擊“粘貼”按鈕。

注意:按住鍵盤上的Ctrl鍵,同時將選中的文字拖動到需要的位置,就可以完成複製操作。

(二)替換文字

步驟:

1)選中“春天”兩個字。

2)直接輸入“夏天”兩個字,“春天”立刻被改成“夏天”了。

也可以用編輯菜單中的“替換”命令來完成。

步驟:

1)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替換”命令。

2)在“查找內容”框中輸入要查找的內容“四季”,在“替換維”框中輸入要替換的內容“季節”,直接單擊“全部替換”按鈕,則Wrd將把中所有的“四季”都替換為“季節”。

如果不需要全部替換,則可單擊“查找下一處”和“替換”按鈕選擇需要的內容進行替換。

學生練習複製、替換文字的方法。

第七課 讓文字更漂亮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字號,學會改變字號,會加粗文字。

2.瞭解其他文字工具的用法。

二、重難點

認識字號,學會改變字號,會加粗文字和其他文字工具的用法。

三、教學過程

(一)文字的大小

文字的大小在5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6

教學目標:

1、瞭解下載工具的使用;

2、比較IE瀏覽器和下載工具下載的不同

3、學生會使用網際快車下載需要的文件

教學重點:

學生會使用網際快車下載需要的文件,瞭解下載工具的作用,能夠根據不同情境自主選擇下載方法。

課前準備:保證每台學生用機上都安裝了網際快車。

教學過程:

一、對比導入:

利用IE瀏覽器和網際快車下載一個大小相同的文件,比較時間的長短,從而説明,下載工具非常好用,能省長,方便,快捷。

二、師生探究,學習新知

1.通過複製網址下載Flash動畫。

學生可以登錄課教材提供的網站,也可以登錄其他有Flash動畫的網站,引導學生比較全屏播放前後網址的不同,尤其是擴展名的變化,討論交流複製末尾為swf網址的理由(Flash動畫文件的擴展名一般為swf)。

選中並複製網址,通過“開始————程序————FlashGet————FlashGet”運行“網際快車”,選擇“任務————新建下載任務”,所複製的網址就會自動粘貼到“網址”一欄中,就可以下載相應的動畫了;在此^對`話框中還有“另存到(A)”、“重命名(E)”、“文件分成()同時下載”等設置,可讓學生分別嘗試。“文件分成()同時下載”一項,可選擇的數字為1——10,將文件分成的份數越多,即數字越大,下載速度越快。可在“註釋”裏輸入所下載文件的簡單信息,方便查看關於文件的介紹。

下載完畢後,學生如果找不到下載的文件,可以通過計算機的搜索功能搜索到。另外,在FlashGet的窗口左邊還提供了“正在下載”、“已下載”、“已刪除”三個文件夾,下載完畢的文件都存在“已下載”文件夾中,單擊文件就會在窗口右邊顯示文件的文件名、大小等,下面還有此文件的詳細信息,在“本地文件”一項就可以看到文件的保存位置。

有的文件是不不能下載的,讓學生會判別當“網際快車”呈現什麼狀態(懸浮窗口不顯示下載進度時,即顯示紅點時)表示此文件不可下載。如果在下載中要暫停,可單擊下載任務,選擇“暫停”按鈕即可,如要繼續,則單擊並選擇“開始”按鈕。

可讓學生嘗試使用快捷菜單中的“使用網際快車下載”來下載單個文件。

2.如果運行了網際快車並顯示了懸浮窗口,可以將選中的網址直接拖動到懸浮窗口上,這時也會出現“添加新的下載任務”窗口。若時間不夠,可不必重新打開一個新的網站,只要學生能體會到拖動下載鏈接到懸浮窗口上這種方法同樣可以下載即可。

3.同時下載多個MP3文件。

輸入歌手名字之後,會出現一個搜索結果的頁面,在這個頁面上有很多鏈接,右擊空白處,選擇“使用網際快車下載全部鏈接”,網頁上的所有鏈接都出現在彈出的窗口中,如果想去掉不需下載的文件,只需單擊此鏈接前面的方框去掉“radic;”就可以。

一般情況下,需要下載同一類型的文件,可選擇“選擇特定”,找到需要的文件擴展名,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下載文件。

學生還可以將歌曲一首一首的下載,不一定要求使用下載全部鏈接的方法。

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嘗試安裝和使用網絡螞蟻、影音傳送帶等,進一步體會下載工具的優勢。

三、學生上機操作,練習下載文件。

四、交流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7

【適用教材】重慶大學出版社

【適用單元】國小信息技術第四版第一冊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在自己喜愛的情境中,掌握繪圖工具欄各工具用法,學會繪製熱帶魚和海底植物,把各種圖形有機組合起來形成美麗的海底世界。

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同學及課件的幫助下,感受學習繪製海底世界的過程。初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任務驅動和教師引導相輔相成,完成教學任務。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能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二、課題分析

本節課是信息技術第一冊中怎樣繪製圖形及圖形的美化等內容。本節課利用網絡環境,創設信息化的教與學環境,利用優美、生動的畫面,豐富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從親身的感受中説、做、學,優化教學過程,改進學習方式,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製作賀卡以及指導學生解決同一問題可用不同方法。學生通過問題情境的感受,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己的討論交流進行探索和實現問題的解決,形成一定的知識解決模型,並最終解決問題。

重點:繪圖軟件各工具的運用和圖形的組合。

難點:變形工具的使用和複製、粘貼命令的運用。

三、教學策略分析

1.學習者分析

國小三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大約保持20分鐘左右。學生在學習本課前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畫圖軟件中的各種工具進行圖畫作品的創作。對作品的保存和上傳也有基本掌握。

2.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信息技術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探究式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和課件的優勢,成為信息的廣播者,為學生提供動態的、豐富的信息;問題情境的創設者,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嘗試點撥的引導者,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空間;知識反饋的調整者,激活學生積極探索的自信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動手操作探索,發現新知,自主學習。

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以過程評價為主。對學生的學習和練習做出評價,以有趣多樣的評價激勵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人機對話,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教學準備

共30台計算機,全部聯網,多媒體演示課件。

五、設計思路

六、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語:同學們在電視或書本上一定看過海底的景色吧,美不美?今天老師再一次帶領大家去遊覽海底世界,願意嗎?

(課件演示海底世界視頻片斷。學生觀看海底世界視頻。)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這麼美麗的海底世界,你想説點什麼或者想做點什麼呢?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導入:老師也想到了把它畫下來,並且老師已經畫了一條熱帶魚,大家想看看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課件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美麗的畫面讓學生產生了想畫一畫海底世界的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自己提出了學習任務。

<新課學習階段>

(一)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課件演示:一幅只畫了一條熱帶魚的範畫。)

教師提問:觀看這幅畫,想一想要畫出這樣的魚,要用到畫圖軟件中的哪些工具,或者命令。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直線工具、曲線工具、橢圓工具、油漆桶工具、選定工具、複製—粘貼命令。

教學意圖:先讓學生觀察、思考作品的創作方法,既複習了以前的知識,也為後面嘗試學習打下了鋪墊。而且學生在觀察分析作品的同時,激發了創作的慾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接受了任務。

(二)嘗試學習,完成任務

教師過渡: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條這樣的魚呢?

學生嘗試練習。

練習要求:嘗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藉助教材和課件中的範畫進行學習,如果遇到了問題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先記下來,一會兒一起解決。

像的複製方法,要求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教學意圖:通過學生質疑,同學間解疑,教師演示,學生演示解答了學生所遇到的問題,並且突破了教學重點。

(四)拓展練習,訓練思維

教師:通過剛才那位同學的操作之後,大家發現畫面中已經多出了幾條魚了,但是海底只有魚嗎?還有哪些東西呢?(學生會問答:水草、石頭等)那看看老師畫的這幅畫像不像呢?(課件展示:已經繪製完成了的海底圖,包括魚、草、石頭、泥沙等)那同學們自己也來創作一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吧!老師相信你們會畫得比我好的。有信心嗎?開始動手吧!

學生創作,教師指導。(課件播放輕音樂)

教學意圖:拓展練習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提高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精神的重要環節。

(五)作品交流,取長補短

通過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然後對作品進行評價。

學生自評。鼓勵學生大膽説自己的創作意圖,以及作品成功的地方。

同學互評。互相學習,説出同學作品優點的同時也要指出不足。

教師點評。以鼓勵、希望為主。

教學意圖:作品評價不僅讓學生看到了優秀的作品,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同時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並在以後加以改進,對於教師來説,更可以通過學生作品的評價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

<課外延伸、學習總結階段>

(一)環保教育,注重情感

教師:剛才展示的作品都是做得很好,有的同學還給海水着了色。同學們海水是什麼顏色的?海水原本是藍色,但是由於人們的污染現在的海水也並不全是藍色了。請大家看課件(展示被污染了的海洋的圖片)。同學們,看到這樣的圖片,你想説些什麼呢?

學生髮言。

教師:那我們回到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我該怎麼做呢?

學生髮言。

(二)教學總結,完成建構

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學生總結回答。

教師:海底世界是美麗,海水是湛藍的,但是由於人們的不注意,美麗的海洋已經在遭到破壞,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保護大海,也許有一天我們再也看不到藍色的地球,也看不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請同學們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課件演示海底世界的視頻)

七、板書設計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8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靈活應用頁面設置選項調整紙張大小、邊距;

瞭解名片的作用以及名片需要包含的信息

2、技能目標:綜合運用所學的word技能完成名片的設計與製作,並通過名片的設計、製作和使用,體驗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能以附件的形式通過電子郵件將名片發送給同學;

3、情感目標:通過名片的設計與製作,激發學生學習和使用電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前準備:

非it資源:各種自制名片(紙質)、打印紙

it資源:多媒體教學網、名片範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4分鐘)

(一)、猜謎語

師:在大人的世界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市非常重要的。而一張小小的紙片卻能成為溝通的橋樑。大家猜一猜它是什麼?

生:

師:

板書

引出課題:名片diy(解釋diy的意思)

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做

二、探索新知(29分鐘)

(一)出示課件,引導學生了解名片的組成(3分鐘)

1、出示課件

師:老師在課前已經做好了一些電子名片,我們一起去看看。

2、學生觀察教師與學生的名片,找出製作名片的相同之處(地址、電話、住址等)(教師板書主要信息的關鍵字)

3、欣賞生活中人們的名片,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

4、小結:看了那麼多各式各樣的名片大家説説怎樣的才能名片吸引人(構思新穎的、色彩亮麗的、構圖誇張的、有獨特標誌的)

(二)技術指導

那你知道該怎麼製作呢?

其實我們學過的word軟件就可以製作。請同學們把word打開。同時把書打開到29頁。裏面會有小小的驚喜哦!

生:翻開書,發現裏面有一張名片。

1、設置頁面大小(4分鐘)

(1)引導學生髮現製作名片時內容簡潔明瞭(名片內容與作文內容進行對比,並拿出打印的紙進行比對a4紙與名片紙)

量一量:名片紙的“長和寬”。

長:

寬:

師:所以我們在製作名片不需要那麼大的編輯區。這就要藉助咱們今天認識的一位新朋友了“頁面設置”。

(2)教師操作

“文件”菜單→“頁面設置”選項→“紙張”選項

將“紙張大小”設置為“自定義”

(3)學生操作

2、設置頁邊距(3分鐘)

設置頁邊距的文檔與沒有設置頁邊距的文檔進行對比,引出“頁邊距”設置。

(1)師:在名片的四周圍都有一片留白的地方(空隙的大小適中)

(2)“文件”菜單→“頁面設置” →“頁邊距”

(4)學生操作

學生都完成後師提問:

1、同學們你們的理想是什麼,能不能説説?

2、那你們想不想為未來的自己設計名片?

(三)輸入名片的信息(9分鐘)

小結:觀看幾位同學輸入信息的情況。

師:那我們現在的名片,看起來很單調(引出美化)

(四)美化名片(7分鐘)

課件出示美化的幾個知識點。1、“格式”菜單——選擇“字體”

(基本題)

2、“格式”菜單——選擇“邊框和底紋”

(挑戰)

3、“格式”菜單——選擇“背景”

(挑戰)

四、成果展示,教師點評(學生參評)(2分鐘)

以學生的作品為例,介紹“邊框和底紋”的使用可以更加突顯名片中的重要信息。

以學生的作品為例,介紹而背景的設置可以使名片的整體效果與眾不同。

請同學們把自己的名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自己的好朋友。

五、介紹名片知識,學生模擬名片交換

請兩名學生模擬名片交換,提示在名片交換中應注意什麼。

六、課堂總結(1分鐘)

我們今天做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通過製作我們自己的名片,大家知道了怎麼設計、使用名片,用我們自己做的名片可以結交朋友,同時我們也知道了信息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同學們把你們的名片在心裏保存起來,它就是一盞明燈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9

教學分析:

本課教學主要介紹窗口,絕大多數應用程序的運行界面都以窗口的形式出現,因此,要讓學生認識窗口,並能對窗口進行一般操作。

教材以“我的電腦”窗口為例,首先介紹窗口的組成,教學時,不僅要説明窗口的各部分名稱,還要進行簡單的演示。如,在介紹菜單欄時,可以選中一個盤符,單擊一下“屬性”按鈕,目的是讓學生產生感性認識。,便於識記。

注意:水平滾動條和垂直滾動條不是總出現的,他們是根據窗口的大小以及工作區中內容的多少有關,只有在內容顯示不下的時候才出現。

調整窗口大小的教學,教材只介紹了拖動邊框中部,教師可以補充介紹拖動窗口頂點,同時改變窗口的大小——寬度和高度。

對於疊成窗口和多窗口平鋪,學生操作並不難,關鍵是向學生講解“當前窗口”這個概念。通過演示説明當前窗口只能有一個。

本課“動腦筋”教師要説明“關閉”是結束程序,“最小化”只是讓窗口不顯示,程序仍然在後台運行着。

教學目標:

(1)認識電腦窗口,瞭解窗口的組成。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初步認識菜單命令。

(4)進一步掌握鼠標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把窗口設置好,主要指工具欄和狀態欄的設置,千萬不能缺少項目,是教學不能正常進行。

教學手段:多媒體電子教室。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動手實踐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窗口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難點:菜單命令。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指導學生練習打開計算機,雙擊"我的電腦"圖標。

師:這時我們發現桌面上打開了一個長方形區域,我們稱這個長方形區域為窗口(板書課題:第10課認識Windowsxp窗口)。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窗口的組成和學習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新授

1.窗口的組成

同學們,我們知道桌面上的長方形區域叫作窗口(出示幻燈片:教材中的窗口圖片,無文字説明),窗口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板書:窗口的組成)

(學生看書找答案)

窗口的第一行是標題欄,標題欄裏顯示窗口的名稱:當前我們打開的是"我的電腦"窗口,所以標題欄裏顯示"我的電腦"字樣;

窗口的右上角分別是"最小化"、"最大化"按鈕、關閉按鈕;

窗口的第二行是菜單欄:菜單欄中列出了各種對窗口進行操作的菜單命令;

窗口的第三行是工具欄:工具欄中排列着常用的命令按鈕;

最下面的是狀態欄:顯示窗口當前的一些信息;

2.窗口的基本操作

知道窗口各部分的名稱,同學們都想了,我們如何去動手去用窗口啊。其實很簡單。下面就同老師一起學習窗口的簡單操作(板書:窗口的簡單操作)。

(1)最小化窗口

[教師邊説邊演示]

單擊"最小化"按鈕,窗口最小化以後到哪裏去了?縮小成任務欄上的一個小圖標按鈕,單擊任務欄中的這個按鈕,窗口就恢復原狀。

[操作練習]

打開"我的電腦"窗口,最小化"我的電腦"窗口,再把"我的電腦"窗口恢復原狀。

(2)最大化(還原)窗口

(教師邊説邊演示)

單擊"最大化"按鈕,窗口會擴大到整個桌面,這時"最大化"按鈕變成了"還原"按鈕;單擊"還原"按鈕,窗口恢復原狀。

[操作練習]

打開"我的電腦"窗口,最大化"我的電腦"窗口,還原"我的電腦"窗口。

(3)切換窗口

(教師邊説邊演示)

先後打開"我的電腦"和"回收站"窗口,我們發現他們的標題欄的顏色有什麼不同?(學生觀察回答:一個呈深顏色,另一個呈淡顏色);我們把標題欄呈深顏色的窗口叫作當前窗口,現在"回收站"窗口為當前窗口。我們單擊任務欄上一個窗口圖標按鈕,如:我們單擊"我的電腦"圖標按鈕,就把"我的電腦"窗口切換成當前窗口。

[操作練習]

先後打開"我的電腦""我的文檔","回收站"窗口,切換"我的電腦"為當前窗口。

窗口的大小,其實這很容易。我們可以將指針移動到窗口的邊框上面,這時我們會發現指針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呈"雙箭頭",這時我們按住鼠標左鍵不放,上下左右拖動鼠標就可以分別改變窗口的寬度和高度,如果我們想同時改變窗口的高度和寬度的時候,就將鼠標指針移動到窗口的四個角中的任意一個角,指針的形狀會呈"斜向雙箭頭"時,按住鼠標左鍵不放向對角線方向拖動鼠標,就可以同時改變窗口的高度和寬度。

(學生練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打開"我的電腦"窗口,練習改變窗口的大小,分別改變窗口的高度,寬度。再同時改變窗口的高度和寬度。

窗口的操作完成以後我們可以單擊"關閉"按鈕,來關閉窗口,關閉窗口的同時在窗口中運行的程序也被同時關閉了。

3.菜單命令

(教師邊説邊演示)

菜單欄中的任意以各命令,會彈出一個下拉菜單,我們發現菜單中有很多的命令,他們的顏色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有的命令呈黑色,有的是灰色),解釋:其中黑色的命令白表示現在可以選擇使用的命令,灰色的命令則表示暫時不能使用的命令。

[試一試]

打開查看(V)菜單命令,可以看見"查看"菜單"工具欄"命令右側有一個"三角",同學們把鼠標移動到"工具欄"命令上我們會發現了什麼?(又彈出一個菜單),我們叫它"子菜單"。"三角"表示這個菜單命令還有子菜單。

在"查看"菜單中,我們發現"狀態欄"命令的左側有一個黑色的"√",表示這個命令被選中,並正在起作用,窗口下放正顯示狀態欄;同學們可以用鼠標器再次單擊一下"狀態欄"命令,這時我們發現這個命令左邊的"√"的消失了,表示這個命令不發揮作用了,同時我們看到窗口的狀態欄也隨消失。

同學們在通過操作發現一下帶有"。。。"的命令有什麼特別的?

學生彙報:會彈出一個長方形象窗口一樣的東西。

師:(打開一個"對話框"演示)這個象窗口一樣的東西我們叫"對話框"。"對話框"裏有標籤、下拉列表框,單選項,複選項等等。

4.窗口滾動

(教師邊説邊演示)

打開一個窗口,如果窗口中的內容較多,或者窗口較小,這時窗口就無法顯示所有的內容,要查看窗口中的其他內容,我們可以利用"滾動條"來做到。(出示帶有滾動條的窗口説明滾動條各部分的名稱)滑塊、垂直滾動水平滾動條、滾動指針。單擊滾動條兩端的滾動指針,或者單擊滾動條上的空白處,或者拖動滾動條上的滑塊,就可以看到窗口上的其他內容。(分別演示)

[試一試]

逐漸增大窗口,觀察滑塊長度的變化。

單擊窗口左上角,彈出控制菜單,單擊其中"最小化"命令,觀察其作用和操作什麼地方相同?

分別打開"我的電腦"和"回收站"窗口,觀察標題欄的顏色是否相同?

三、鞏固練習

(1)打開窗口"我的電腦""回收站""我的文檔"窗口,使"我的電腦"窗口為當前窗口,在切換"我的文檔"窗口為當前窗口。

(2)移動"我的電腦"窗口到"回收站"窗口上面。

(3)把"我的文檔"窗口的大小調節得比"我的電腦"窗口的大小大一倍左右。

四、課堂練習

1、打開“附件”中的“記事本”窗口。

2、指出“記事本”窗口各部分的名稱。

3、改變“記事本”窗口的位置。

4、調小“記事本”窗口,並按鍵盤上的數字鍵輸入1~50。

5、練習利用窗口上的滾動條查看“窗口”中的內容。

五、課堂小結

師:我們今天學會了哪些操作?

我們今天知道了窗口各部分的名稱,還學會了窗口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從現在開始窗口對我們來説不再陌生了對吧,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將更加的熟悉瞭解他的哦。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畫圖”軟件的作用及其窗口的組成;

2、學會啟動、退出“畫圖”軟件,並能保存畫圖文件;

3、初步認識繪圖工具箱,能使用“鉛筆”工具繪畫。

(二)、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畫圖”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電腦繪畫的興趣;

2、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使用“畫圖”軟件繪畫的全過程;

2、難點:保存文件。

三、教學手段

整個教學程中,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教師作適當的引導、任務驅動和協助。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展示優秀的畫圖作品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通過講授法介紹“畫圖”的啟動方法,並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對窗口的認識來了解畫圖軟件,設計用“鉛筆”工具“寫名字”和“自畫像”的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技能,最後分享收穫及作品欣賞。整個過程中運用了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和賞識法等教學方法,達到培養他們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團結協助和創新精神的目的。

四、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選自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課本《信息技術》第一冊(上)第4課《認識“畫圖” 新朋友》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瞭解Windows“畫圖”軟件,掌握“畫圖”軟件的啟動、退出保存等操作,瞭解“畫圖”軟件窗口的組成,初步認識繪圖工具箱及使用“鉛筆”工具。

五、學生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信息技術這門新的課程和計算機這個新事物,有着很強的好奇心。學習這節課前,學生已經瞭解Windows窗口的組成和掌握了鼠標的基本操作,以大部分國小生都喜歡畫畫為基礎,學好用計算機畫圖的第一節課,將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六、教學準備

1、每個學生一台計算機;

2、學生機安裝有“畫圖”軟件;

3、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及投影。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11

教學分析:

本課安排的內容,其目的是在於鞏固第四課的鼠標操作,通過遊戲使學生能夠較為熟練的操作鼠標,同時開動學生的腦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判斷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在遊戲中滲透遊戲規則,不按規則就會失敗。

本課大致可分為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讓學生掌握進入“紙牌”遊戲的方法,瞭解“紙牌”遊戲窗口的組成和指導學生學習玩“紙牌”遊戲的規則。

第二部分是通過實例指導學生玩“紙牌”遊戲即對紙牌的背景圖案進行設置。在玩的過程中,進行指向、單擊、雙擊、拖動等操作。要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鞏固鼠標操作。

第三部分是通過菜單的遊戲選項進行新的設定,增加或者降低難度,這部分可有學生自己操作。

第四部分是“動腦筋”,通過三個問題來複習本課的內容,通過第四個問題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從開始菜單進入程序的方法。能夠在程序管理器中找到“紙牌”遊戲,能夠較熟練地打開和關閉“紙牌”遊戲。

2、初步瞭解窗口的基本組成,學習“紙牌”遊戲的玩法及一些簡單的技巧。

3、學會鼠標的操作:指向、單擊、雙擊、右擊、拖動。

4、培養學生正確的操作習慣、技法,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從開始按鈕進入程序的方法和鼠標的各種操作。

難點:鼠標的熟練操作。

教具

多媒體電子教室操作平台,電腦、鼠標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演示法、遊戲法。

教學過程

1、先複習開機的過程,再出示紙牌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設問:怎麼樣才能找到紙牌遊戲?引入從“開始”菜單進入紙牌遊戲。

從開始按鈕進入程序是Windows較為常用的方法,因此學生必須握。由於學生剛接觸計算機的鼠標,對鼠標操作不熟練,學生難以將鼠標移到特定的選項上,所以教師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操作時間。

2、教師要先演示:教師演示進入紙牌的過程,讓學生嘗試進入紙牌遊戲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課時可讓學生初步瞭解一下紙牌窗口的組成。介紹紙牌遊戲的基本規則時,教師應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注意講清楚鼠標的拖放動作。教師可以演示鼠標的拖放過程,注意應讓學生明白在拖動時不能鬆開標。

3、讓學生根據遊戲基本規則自己去玩紙牌遊戲。

重點解決的問題:

(1)“紙牌”遊戲在哪?

(2)它有什麼設置?怎麼更改它的設置?

(3)它的玩法是怎樣的?

(4)在遊戲菜單中的選項,可以讓學生自己練習一下,試一試能不能有什麼新的發現,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新的內容,體驗一下成功的喜悦。

4、結合《動腦筋》複習本課的內容。

前三個問題是為了複習本科的內容,第四個問題是為了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課堂小結

總結學生玩紙牌的情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也可以結合其他運用鼠標的內容進行教學和練習。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利用瀏覽器瀏覽因特網的的信息。

2、能力目標:能通過參觀網上動物,瞭解動物知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從因特網獲取信息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利用瀏覽器瀏覽

課前準備:

1、準備多個介紹動物的網站

2、瞭解動物的知識,如:動物的分類,特性,正面臨的災難等。

課文分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堂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最喜歡去哪兒玩

2,你們喜歡去動物園嗎

3,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參觀網上動物園,想去嗎

4,揭題:第14課參觀網上動物園

5,你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麼他們是怎樣分類的,他們生活的怎麼樣

一,積極參與

1,説説你想去的地方。

2,説説你所瞭解的動物園和動物。

3,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些小動物。

揭示課題,並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出主題

二,網上遨遊

1,演示進入"中國科普博覽網"。

2,指導學生用網頁中的超級鏈接進入介紹動物的網頁。

3,找到老師最喜歡的小動物。

4,任務佈置00找到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並瞭解他,讓你的同學也能喜歡它。

5,反饋交流學生完成情況。

6,簡單點評。

二,嘗試練習,進入網上動物園

1,學生利用網絡找到一種喜愛的小動物的詳細資料。

2,學生將找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並向大家介紹你所喜歡的動物。

3,

2,小組合作學習,並完成記錄表。

複習輸入地址進入網絡的方法。初步感知網上參觀動物園的樂趣。

三,任務驅動,拓展練習

1,提供更多的有關動物的網址。

2,任務佈置(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調查表)。

4,提供"幫助"。

三,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完成記錄表

1,組長分工,組員根據分工完成相應任務。

(找到最漂亮的動物,最奇特的動物等。)

2,組長記錄學習記錄表。

3,組內交流獲取到的信息。

主題活動由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去完成,體驗,能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

四,交流討論,激勵拓展

1,激勵學生展示

教案《第14課參觀網上動物園》,來自網!

自己的搜索成果。

2,點評學生的成果,並獎勵

3,課外延伸(在課外找到更多的動物資料,讓動物能更好地成為我們的朋友,並能讓你身邊的人也喜歡動物朋友)。

四,交流,討論,體驗成功

1,組員介紹自己找到的小動物。

2,組長交流小組的記錄表。

3,討論從獲取到的信息中有什麼啟發。

4,評一評議一議。並記錄在學習記錄表中。

4,評出優秀作品。

5,學生自己嘗試練習找到更多的動物。

作品的相互交流與評價激勵是是技術課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學生能從中體驗成功,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拓展練習,很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指針及選取音頻波形的方法;

2、掌握複製、粘貼、刪除音頻波形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指針及選取音頻波形的方法。

2、複製、粘貼、刪除音頻波形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試聽歌曲,確定朗誦內容的位置。

1、打開Adobe Audition。

2、打開歌曲音樂。

3、標記朗誦內容。

(二)選取朗誦部分並刪除。

1、刪除朗誦內容

2、試聽

(三)選擇歌曲和伴奏。

1、打開伴奏。

2、複製歌曲。

3、鏈接歌曲和伴奏。

4、試聽音樂。

5、保存文件。

四、拓展延伸

如何將兩個音頻文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新的文件?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管理“日誌”,學會整理“相冊”。

2.通過管理“日誌”,整理“相冊”,讓學生清楚文章需要分類存放,圖片需要具體説明,從而方便與人交流,從而使其成為我們真正交流的學習平台。

3.通過“我的空間”的管理,使學生形成文章、圖片歸類存放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通過管理“我的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信息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會管理“日誌”,分類存放,對需要修改的日誌進行編輯或刪除;(2)掌握整理“相冊”,修改照片信息並分類存放。

難點:學會對“相冊”進行有效分類管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修改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的空間”單元第一課時,讓大家發佈的“猜謎語”嗎?今天可是我們大家揭曉答案的時刻哦!那應該怎樣來發布我們的答案呢?

誰來説説。

要對原來的日誌進行修改,如何修改。

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誌修改

組織學生看書學習,對“猜謎語”日誌進行答案的補充。

學生自主探究“管理日誌”,將自己的謎語答案通過編輯補充完整(學生髮的第一篇日誌)

學生結果反饋

學生演示:師板過程:我的空間—日誌—編輯—出現日誌(填寫答案)

師:在這裏,我們還可以對先前的日誌標題和內容進行修改,對於不要的日誌我們可以刪除。但如果刪除日誌,這篇日誌的其他留言也會隨之消失,因此我們要刪除時,一定要慎重對待。

②日誌分類

師:在編輯修改日誌的過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類發佈”的。

學生思考,並談談自己對分類的看法和理解。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理解分類的內涵。

師:日誌上的信息使我們共享在個人空間上與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積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讓訪問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誌信息,我們可以對日誌信息進行分類。

日誌信息可以怎樣分類?

一學生或師做演示:編輯—選擇分類(新建分類)

問:新建分類根據什麼而定義?

練習:進一步對有需要修改的日誌,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完善,並將它們有效分類管理。

③日誌管理反饋

展示一個學生分類管理的效果。

補充:有好方法和建議和大家分享嗎?

學生介紹自己的日誌管理方法和經驗。

2.管理“我的相冊”

師:在個人空間中,除了日誌可以表達信息與好友交流,相冊也是我們在個人空間上發佈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來對“相冊”進行有效管理呢?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新知。

①相冊管理

學習情況反饋

師:相冊管理可以做些什麼?

為什麼要對相冊進行管理?

學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冊信息,便於分享。

②相冊分類

問:在圖片管理過程中,你還有什麼建議嗎?

學生回答:需要分類。

師:日誌多了,需要分類管理,照片也可以分類整理,照片怎樣分類管理?

學生回答:轉移到(選擇相冊)

教師引導:相冊怎樣新建?師演示過程。

提示:在照片上傳的過程中,就應該對圖片進行及時分類,做到隨時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組合作:將自己喜歡的照片添加到相冊,並進行分類管理。

學生演示。

③相冊管理展示

評價:他(她)分了幾類?合理嗎?是否有建議?

他(她)的分類好在哪裏?

學生交流信息。

三、課堂總結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你是如何來管理自己個人空間的?你認為一個好的個人空間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個人空間時的依據和標準是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

結束語:通過同學們的精心地呵護和打理,老師相信每位同學都將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個人空間。老師要提醒大家,同學們平時要經常對自己的個人空間進行維護,這樣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家園。

板書設計

管理“我的空間”

管理博文

管理“我的相冊”

教學反思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賬户”的概念。

2、技能目標:嘗試對OutlookExpress或Foxmail進行賬户設置;熟練使用電子郵件軟件管理電子郵箱。

3、情感目標:在學習中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養成良好的信息交流習慣,增進生生間的合作意識。

二、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賬户”的設置。

2、電子郵件的收發和管理。

(二)難點:“賬户”的設置。

三、知識點

1、概念:賬户。

2、設置郵件賬户。

3、收發電子郵件。

4、管理電子郵件(刪除、附件的保存)。

5、OutlookExpress或Foxmail窗口工具欄按鈕、狀態欄圖標的含義。

四、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

五、教後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