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作文11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元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元節作文11篇

中元節作文1

早晨,鬧鐘的“叮鈴鈴”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無意中看了一下日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還標註着“中元節”三個字,中元節?沒聽説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問媽媽什麼是中元節?媽媽告訴我:中元節是人們紀念祖先的日子。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媽媽經常疊元寶呢!

到了中午,我們都忙開了:我負責疊紙,爸爸、媽媽負責燒飯菜。我來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應該疊的紙),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桌上的那疊紙足有3釐米厚,事不宜遲,我立刻動手幹了起來。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紙,把它們平均分成幾份,再把它們捲起來,壓平,最後它們一張一張地抽出來,就行了。過了三十幾分鍾,我把紙疊好了,媽媽那邊也好了。我幫媽媽擺好飯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樹枝和耐燒的舊臉盆,再點燃蠟燭,一切準備就緒。

爸爸先從紙堆裏抽出一張紙,點燃後,一張放在大門前,再用另一張引火放在舊臉盆裏,待火燒起來後,爸爸把兩捆紙放在舊臉盆裏,過了一會兒,紙燒成了灰,爸爸把元寶放入舊臉盆中,3分鐘過去了,元寶也燒完了,等火滅了,我們趕緊磕了頭,磕完頭後,我吹滅了蠟燭,爸爸把舊臉盆端走倒掉,我們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節是祭祖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沒有祖先的勤勞,我們也不能過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節作文2

又是一年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又稱中元節。在這一天的前後幾天,都是人們祭拜先人的日子。我家也不例外。

對於七月半,由於自我懂事後沒有親人離世,因此我更期待這一天的食物。在中元節,媽媽會準備一些瓜果、糕點、炒貨進行祭拜,而我就等着這些美食的祭拜完畢。

一大早,媽媽就上街買了蓮藕、涼薯、蘋果、荔枝,還有一些薄荷味、桂花味的糕點。當然,西瓜子、葵花籽和花生也是少不了的。

平時我不太願意上街提東西,但這一天我很樂意!

當我們吃過晚飯,媽媽吩咐我早點去洗澡。洗完後,我就會洗乾淨部分蓮藕、蘋果、涼薯等好吃的,切成一片片的擺在碟子裏,最後和擺好的糕點碟子一起擺在八仙桌上。之後,在爸爸的帶領下,將姥姥、爺爺等逝者“接回家”後就開始了祭祖。

我們先是點了鞭炮,然後對着八仙桌拜了幾拜,等待先人用食。大約十分鐘過後,爸爸再次燒了紙錢,表示可以吃東西了。此時我雖然很激動,但會忍着不表現出來,否則會惹來媽媽的責罵。

不過,罵幾句算什麼,只要能吃到好吃的就好了。我吃一口藕片,又吃一口涼薯,嘴巴里甜甜的……

中元節作文3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曆七月七年級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着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來源:

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説,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羣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徒相信,從農曆七月七年級起,陰間打開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中元節作文4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中元節作文5

風起,雲稠,鳥哀,花泣;不日又要到中元節了,多少相思無從寄,億萬冥幣、半車冥紙,即使再多也無法割捨那份永遠失去的親情!

萬壽園,車來車往,絡繹不絕,遠遠就能聞到天空中瀰漫着殘香與紙灰的氣味,近處更是煙霧繚繞,朦朧如野;也許如此更能讓活着的人以之安撫,對逝去的親人加以告慰吧!

穿梭在煙霧繚繞的人羣中,偶聞一處暢然歡笑,居然是在這一片逝者的淨土上,絲毫沒有悲哀的情緒,可悲!然,汝奈吾何!?

雙手輕撫您的墓碑,眼淚悄然滑落,四年了,您還好嗎?有沒有想念梅兒?在梅兒心裏,您依舊安詳地躺在老宅裏,依舊在那個盛滿歡笑的家裏,只是在這裏為您立了墓碑而已;紅塵陌路到處都是您的影子,無所不在,累了、痛了都會與您傾訴,只是習慣了沒有迴應的對答;您也一樣,有所不快也與梅兒説説、倒倒,別苦了自己。如今梅兒也只能偶爾來陪陪您、為您祭祀焚香寄冥幣了,以此來告慰您在天之靈;您還記得我們的相約吧,來世,我們母女互換,讓梅兒來照顧您一生一世,以報答您的恩德。

瞧,天也落淚了,也捨不得您離去,如果可能,我願用一切再換回您我無時無刻都思念的母親!您安息吧!

中元節作文6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我要去給姥姥掃墓

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叫起來,倒計時上去買燒紙也就是所謂失去親人的“錢”到啦集市上各種各樣錢看得我眼花繚亂。有一元。兩元一千元的紙幣上面還有玉皇大帝的頭像。還有金銀元寶,紙銅板……

買好燒紙後我們往回返。

姥姥的墳墓在一大片玉米地裏,由於玉米的葉子非常鋒利,很容易刮傷我們於是我們各自都做好啦防護。姑姥姥和媽媽都穿個破褂子,帶頭衝進了玉米地我也不甘示弱披上雨衣也衝進玉米地在地裏,在地裏我雙手向前伸直,把玉米葉撥向兩邊這樣就傷不到我了。

這樣過了十分鐘左右,我們來到拉墳前用手劃拉一個十子架,接着用打火機點燃啦“錢”火嘩的一下燒拉起來由於玉米地裏本來就悶熱再加上燃燒的火焰使本來就汗流浹背的我們更熱啦,汗珠啪嗒啪嗒的往下落,但媽媽卻説“媽媽收你的錢在那邊要捨得花錢,別省吃儉用……”此時媽媽的表情是那麼嚴肅。痛苦。

中元節,這個悲傷哀痛的日子;這個思念親人的日子;這個令我永生難忘的日子。

中元節作文7

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界巡遊,履行職務。它們法力無邊,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舉行“中元齋醮”,俗稱“道場”,為民眾祈福。是日殿上設“太上中元七氣赦罪洞靈清虛大帝平等應善天尊”的神位,廣陳供養。卯刻,道眾聞鼓上殿,經師們加披五彩雲鶴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頭戴五老冠,金蓮蓋頂,身披天仙法衣,手執朝簡,在鐘鼓齊鳴中拈香、宣表,稱“慶賀朝科”,便拉開了法會序幕。法會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誦 《玄門功課經》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錫福寶懺》。晚間唪誦《鐵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後化的祖師,並普渡十方孤魂。

中元節作文8

有關中元節的'傳説很多,道教最主要的為修行記説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脱。"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七年級,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説:"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寶島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作文9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

舊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台經,供着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中元節作文10

早晨,鬧鐘的“叮鈴鈴”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無意中看了一下日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還標註着“中元節”三個字,中元節?沒聽説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問媽媽什麼是中元節?媽媽告訴我:中元節是人們紀念祖先的日子.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媽媽經常疊元寶呢!

到了中午,我們都忙開了:我負責疊紙,爸爸、媽媽負責燒飯菜.我來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應該疊的紙),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桌上的那疊紙足有3釐米厚,事不宜遲,我立刻動手幹了起來.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紙,把它們平均分成幾份,再把它們捲起來,壓平,最後它們一張一張地抽出來,就行了.過了三十幾分鍾,我把紙疊好了,媽媽那邊也好了.我幫媽媽擺好飯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樹枝和耐燒的舊臉盆,再點燃蠟燭,一切準備就緒.

爸爸先從紙堆裏抽出一張紙,點燃後,一張放在大門前,再用另一張引火放在舊臉盆裏,待火燒起來後,爸爸把兩捆紙放在舊臉盆裏,過了一會兒,紙燒成了灰,爸爸把元寶放入舊臉盆中,3分鐘過去了,元寶也燒完了,等火滅了,我們趕緊磕了頭,磕完頭後,我吹滅了蠟燭,爸爸把舊臉盆端走倒掉,我們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節是祭祖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沒有祖先的勤勞,我們也不能過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節作文11

今天,8月10日,農曆七月十五日。

農曆七月十五日,在我老家光山縣稱為“七月半”,除了要給逝去的先人祭祀外,還要燒“孤墳紙”。

沒有後代,無人祭祀的墳被稱為孤墳。燒“孤墳紙”,就是給沒有後代的逝者送錢花,就象活人之間的獻愛心。

因為在外工作,使用的是公曆。如果不是特別關注,就不會知道農曆是什麼日期。象這樣不大重要的節日,我更是從來就沒有在意過。

然而,今天卻有人記掛並提醒。

張鬆屹老師的女兒今天打來電話,祝我節日快樂。我有點莫明其妙。她説是“中元節”,我想了半天,才想起今天是“七月半”。

網上一查,“七月半”還真叫“中元節”。簡編如下:

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這天,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