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熱】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8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熱】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清明節來到了。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有喝清明水(清明節當天新挑的水)、祭祖和掃墓(掃墓俗稱掛紙,是祭祀去世的親人的一種活動)、做火草粑等習俗。

清明節這天清晨,爸爸從水井挑來清明水,我們人人喝了一大碗。這預示我們在這一年裏人人能説會道。喝了清明水我們就要去掃墓了。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現在提倡文明掃墓,我們去掃墓不再帶香蠟紙燭,而是帶上鮮花或小白花、糕點、飲料、水果等到墓地,將鮮花或小白花、食物等供祭在親人墓前,為墳墓培上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吃完帶來的食物,最後求去世的老人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就算掃完墓了。

我們掃完墓以後,便在野地裏採摘火草(一種銀白色的植物)葉,採摘好火草葉,我們高興地回家了,媽媽把鮮嫩的火草葉洗得乾乾淨淨,再把它與糯米麪、糯包穀面混合揉成火草粑,上蒸籠蒸二十分鐘,清香可口的火草粑就做好了。累了一天,現在吃着香噴噴的火草粑,心裏別提多美了。

怎麼樣?很有特色吧!明年的清明節你到我家來做客,我做火草粑給你吃。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2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3

清明節要到,家家户户都準備過清明節的東西,有鞭炮和香燭、有祭拜的貢品和吃的乾糧。

清明節早上,我們一大家人把這些東西搬上汽車,爸爸把車開到山腳下,停車之後,大家分別拿好東西,向山上的祖墳出發。山路彎彎曲曲,很難行走,我跟在爸爸後面,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爬行。

我們越走越累,但是都在趕山路,不好停下休息。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晚輩懷念已故的祖先,時間不能推遲。大家好不容易到達祖墳前,休息一會兒,就開始忙碌起來。

爸爸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都割掉,伯伯拿着錘子把墳墓前不平整的石頭給打碎,扔到一邊去。叔叔拿着鏟子要一塊新土放在墳墓的上面,各個同心協力,做好祖墳清理工作。我也不休息,幫助媽媽撿乾草。

等到這些事情做完,媽媽就把一堆乾草給點燃,再點燃蠟燭和香足,把雞肉、豬肉、雞蛋放在墳墓前面的空地上。大人們就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依次站在祖墳前,雙手舉香足,開始鞠三個躬,嘴裏默默的禱告,再一一插香。

大人們插完香,輪到我們小孩拜祭。我也要學着大人那樣去做,媽媽站在我身邊,悄悄地告訴我:“請老祖宗保佑你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長大成才!”原來是我們祭拜祖宗時,就是將美好的心願告訴祖先,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為我們高興。最後我們開始放起鞭炮。我們小孩就在旁邊觀看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宣告祭拜祖先活動結束。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過,我的心中卻留下深深的印象。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

四月,清明,幾分陰冷,像是儲蓄好久,一瞬間,湧上來。

家鄉的清明,是淡淡的綠,不似洛陽城的金紅一片。門前,有點發蔫的墨綠色柳枝散發着輕輕的香氣,枕邊的艾草露出嫩綠的臉頰,蔚藍的天空裏,遊離於白雲之間的風箏,似乎也是那樣的綠。

於是,在這淡淡的飄動着的,亦或是搖曳着的綠裏,和着細細的雨絲,清明,悄然而至,一切都靜下來。

雨,剛剛下過,泥土變得濕潤而有些粘稠。一家人,一前一後,在這泥濘的小丘上走着,終於來到墳頭。爺爺拿出兩張又白又長的紙條,用磚壓在墳頭上。接着,奶奶把紙祭品拆開,分給她的三個兒子,還叮囑着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裏燒。

然後,把香遞給小孩子和幾個兒媳。香一枝接着一枝被點着,頓時,小山丘上煙霧繚繞。緊接着,奶奶開始請求祖先保佑大家一年裏順順利利,大家都閉上眼睛,手裏緊緊地握着一捆香,或是蠟燭。那些平時調皮的小孩,也分外安靜,學着大家的樣子。

上過香,燒過紙,請祖宗吃過飯,放過鞭炮後,就結束。山上,縈繞着無盡的思念。

回到家,奶奶把燒豬,切成一塊一塊 的分給大家,曰:“太公分豬肉。”原本死氣沉沉,大家都靜默着,沒有一絲聲響。現在,又迴歸熱鬧。小孩子們推推拉拉,爭先恐後地搶燒豬肉,大人們則在一邊拉拉家常。清明,一家人又聚在一起。

柳枝還像以往一樣,緊緊地貼着門,艾草的香氣溢滿整間屋子。屋外,不知何時又下起雨,一切景物,又變得模糊。

四月,春,雨,柳,家鄉的清明。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5

我的家鄉在湖北的一個小鎮裏,每逢清明節,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清”同“青”諧音,所以清明?是青色的。勤快的婦女們早早地去田間採來野艾草,搓出墨綠的汁水來,將糯米和粳米磨成粉,調水揉成團,摻進艾草汁,原來潔白如雪的米粉團就變成了墨綠色的青糰子。米粉團極富彈性,經過婦女們的巧手揉捏,成了一個個圓圓的小球,再用大拇指按幾下,又變成一個個碗狀,再加入餡料,便包成了清明?。

説到清明?的餡料,那是極其講究的。必須挑最嫩的春筍,最新鮮的豬肉,剛醃製好的醃菜,再加上豆腐乾,全都切成末,用新鮮的豬油炒起來。這樣美味的餡,大人小孩都喜歡。大人們忙着包清明?,我們小孩子便在邊上玩耍,玩累了,時不時跑來用筷子偷偷夾兩口餡吃。那味兒好鮮啊,鮮得你舌頭都要掉了。包好的清明?更是美味,一大家人早、中、晚都不用做飯,連着吃清明?也不會膩。往往清明節還沒到,清明?就被吃光了,於是人們又要忙着磨粉重包了。

除了清明?之外,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掃墓了。

到了清明節這天,在外的遊子都要趕回家鄉掃墓。掃墓也很講究,除了要準備蠟燭、香、紙錢之外,還要準備魚、豬肉、雞、清明?、米飯、酒等食物。掃墓之前,魚、豬肉、雞要放在鍋中用水煮一煮,等到鍋中水開了,“咕嘟咕嘟”冒着騰騰霧氣,就可以了。那霧氣用我們這邊的方言叫“嘯”,音同“孝”,寓意着請祖先領受我們的孝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前後往往伴隨着綿綿春雨,更增添了幾分節日的氣氛,寄託了人們對祖先的懷念之情,體現了人們對家庭傳統的傳承。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媽媽便帶着我和家族的親戚上墳。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整個家族一路艱辛,好不容易來到祖墳前,我們先拿出打火機,錢紙,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火光映着我的臉,我在心裏説:“安息吧!明年清明節時,我一定為您們去上墳!”一陣風吹了過來,把紙錢燒過的灰燼吹走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今年又逢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7

清明節要到了,家家户户都準備過清明節的東西,有鞭炮和香燭、有祭拜的貢品和吃的乾糧。

清明節早上,我們一大家人把這些東西搬上汽車,父親把車開到山腳下,停車之後,大家分別拿好東西,向山上的祖墳出發。山路彎彎曲曲,很難行走,我跟在父親後面,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爬行。

我們越走越累,可是都在趕山路,不好停下休息。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晚輩思念已故的祖先,時間不能推遲。大家好不容易到達了祖墳前,休息了一會兒,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父親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都割掉,伯伯拿着錘子把墳墓前不平整的石頭給打碎了,扔到一邊去。叔叔拿着鏟子要了一塊新土放在墳墓的上面,各個同心協力,做好祖墳清理工作。我也不休息,幫助母親撿乾草。

等到這些事情做完了,母親就把一堆乾草給點燃了,再點燃蠟燭和香足,把雞肉、豬肉、雞蛋放在墳墓前面的空地上。大人們就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依次站在祖墳前,雙手舉香足,開始鞠三個躬,嘴裏默默的禱告,再一一插香。

大人們插完香,輪到我們小孩拜祭了。我也要學着大人那樣去做,母親站在我身邊,悄悄地告訴我:“請老祖宗保佑你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長大成才!”原來是我們祭拜祖宗時,就是將美好的心願告訴祖先,讓他們在九泉之下,能安心,為我們高興。最後我們開始放起了鞭炮。我們小孩就在旁邊觀看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宣告祭拜祖先活動結束了。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過了,我的心中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説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裏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着這一年來家裏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後,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裏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呢?”爺爺説:“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麼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爸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説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9

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白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和我媽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爸爸和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全家都去了墓地。在那裏,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裏。爸爸和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幹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沉重。北風呼呼的吹,彷彿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捲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裏,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裏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裏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了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了吧。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常來才是。

到家以後,我總圍着奶奶轉,跟奶奶説話,?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了。爸爸媽媽都誇我懂事了。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0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4月5日又到了。

我們家的清明節主要是去踏青和掃墓。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不禁覺得有些淒涼,總會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

“快下車,到啦!”媽媽打開車門叫我。我們來到一座山上,那裏,有我外公的墳。

天氣依舊明朗,可我們的心情並不是愉快的,我永遠也忘不了車禍發生的那一天。

樹葉沙沙地響,彷彿也是那麼悲傷,媽媽給外公燒香,大姨他們分別上去拜了拜,我也走上去,一邊拜,心裏默默地想:外公,您在天堂還好嗎?我可想你了!

拿出紙衣燒錢,獻上假花,空氣中似乎瀰漫着一股淒涼。

隨後,我又與家人們探訪了長眠與地下的太爺爺的墓,即使和老祖宗沒見過面,也為在天堂的他送上祝福。

墓掃好了,接下來便是踏青了,在春天末尾,春景是何等的迷人:河水嘩啦嘩啦地流,鳥兒歡快地唱着歌,蝴蝶也在翩翩起舞……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一陣風吹過,“嘩嘩嘩嘩!”那是樹葉向你傾述着大自然的奧妙!

“嘿,你們都愣着幹什麼?那麼好的風景,為什麼不過來合張照啊!”那是爸爸向我們呼喊!

心情變得愉悦起來,剛才的鬱悶和淒涼,都被那陣風給帶走了,“咔擦!”一張合照就這樣完成了!

在回家的路上,回憶清明節這天我們的內容,突然覺得,這天過得很充實呢!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

又是一年清明節,外面還是那樣,不過,天空中卻多了一些雨點,好像是親人能緬懷逝者的淚水。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裏,一切都顯得那樣格外的莊嚴,肅穆,好像萬物都在訴説它們的痛苦。

坐上了車,我和爸爸媽媽回望台區給爺爺掃墓。到了奶奶家,收拾一下便問墳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每個人都極少説話,不時研究還啜着淚水,我當時也不清楚,那到底是淚水,還三雨水……掃墓時,奶奶一邊小聲啜泣着,一邊説着她過去和我爺爺的生活,和有趣的事,爸爸也説了話,一邊燒紙,一邊説:“爸,今年我們一家都來看你了,天涼了,要照顧好自己啊!”聽到這,我的心微微一顫,我頭一次聽到爸爸用這種温柔的語氣説話!父愛是偉大的,莊嚴的,也許爺爺曾經真的給過爸爸很大的震撼呢。奶奶和爸爸一邊燒紙,我一邊看着天空,雨似乎下的更大了。爸爸叫我披上外衣,我穿上後,發現,兩人的臉已經全濕了。最初,我從為那是雨水,後來聽到了幾聲啜泣後,才知道,淚,早已將兩人的打濕,原來爺爺對他們倆是那麼的重要。爺爺在我兩歲的時候就逝世了,我也沒有得到太多的疼愛,可今天,我在奶奶和爸爸的身上找 到了這份愛。大雨還在下,可我早已不抬頭望了,因為這是我們全家人都哭了。在哭聲中,我找到了思念關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驚世絕作道出清明節的淒涼和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和以往的清明節不同,我幼小的心靈多了幾分傷感和思念。去年十一月十五日,我慈愛的祖母去世了,她的'離去,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心中的悲傷。我是祖母一手帶大的,她在生活上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白天,為了讓我吃飽、吃好,一天到晚要煮五、六回食物餵我,晚上,我餓了,祖母又爬起來煮東西給我吃,還經常給我調“營養餐”,讓我茁壯成長。祖母還教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認識了好與壞,認識了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該做,記得有一次出去玩,我和小朋友爭執起來,祖母問明原因,狠狠的批評了我,她對我説:“小朋友在一起玩,要好好相處,要學會善待別人,如果是你的錯,你必須去跟小朋友承認錯誤。從那以後,我記住祖母的話和小朋友好好的相處。

今年的清明節,我和外婆、爸爸、媽媽一起去跑馬山看祖母,站在祖母墓前,我更難過:親愛的祖母,我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容,我再也聽不到您對我的諄諄教誨,祖母,您安息吧!我會好好學習,快快長大。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總會讓人想起清明時節莊重氣氛以及孤鬱之感。

在春光明媚,草木復甦的清明時節,按照古代的傳統習俗,人們總會在清明這天到山上祭拜祖先掃墓。每當這時,人們會攜帶酒肉、紙錢等祭拜物品到墓地,然後進行一系列的工作祭祀祖先。在我的老家也是如此。

我的老家在偏遠的農村,每當清明節時,村裏每户的掃墓時間都是由自家人所定的,並不一定要在清明節那一天。

在挑好日子之後,家裏的女性就會負責到集市上買祭奠所需要的物品,把祭品都分類裝進草編籃子裏,而男人則負責扛鋤頭,鐵鏟之類的工具,提前去打掃。

到達墓地之後,人們就開始忙活了。在墓前的一小塊兒空地上用草蓆鋪着,擺上小碗米飯,酒肉。通常都是女人擺好祭祀的物品,男人則負責把周圍的樹上掛上白紙。祭祀很莊重的,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拿出紙錢放在祭祀所用的香爐裏點燃焚燒。過後,大人和小孩都會先後進行三叩九拜的方式叩拜祖先,最後點燃爆竹,祭祀儀式便在爆竹聲中結束了。

每到清明節,總會想起祖先,想起爺爺給我講的古老的故事。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總有一種特別的心情,一種異樣的感受,就如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4

每年清明的時候,爸爸都會帶着我去給爺爺,奶奶上墳。今年也不會例外。每年到了清明這個時候,貴陽的天氣總不是很好。稀稀拉拉的雨下着,我總覺得下雨的時候是應該在室內休息,看看書之類的。不過還是會和爸爸一起,去上墳。也趁此機會感受一下户外清爽的氣息。

上墳的地方總是人特別多。每家人都會帶着對親友還唸的心情來到這裏,所以感覺人特別多。也會覺得特別熱鬧。我對爺爺,奶奶的印象,都是從長輩那裏知道的。我沒有見到過他們,也多麼想他們可以多疼愛我,看到我快樂,健康的成長。每次想到這裏,我都會有點哀傷。我也會看到旁邊也正在為家人上墳的一個小妹妹,她也是在給她逝去的外公燒紙。嘴裏默默道:“外公要保佑家人身體健康……”我也像模像樣的,恭恭敬敬在爺爺,奶奶墳前燒紙,也學她一樣,為家人祈禱。希望爺爺,奶奶可以保佑大家。

下山以後,爸爸都會帶我到山下的公園那裏坐鞦韆。爸爸每次都會在鞦韆後面推我,鞦韆蕩得好高好高。我開心極了,能夠感受到清風徐徐的拂面。我的爸爸很愛我。學習上,他會對我嚴格要求,生活上,他也會對我無微不至。所以我也很高興,我要快樂健康的成長,讓爸爸看到我幸福,我想他也會開心了。也要讓爺爺,奶奶在天之靈知道他們的孫女很開心。

今年,我們又會全家一起去上墳了。二伯家的哥哥也回來了,我想今年去上墳的時候會更好玩的。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5

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鄉光澤,跟全國各地一樣,都有着掃墓,祭祖的風俗。在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掃墓。我們把墓地周圍清理乾淨。擺好供品點上香,祭拜太爺爺太奶奶,然後燒了紙錢,就下山了。

家鄉除了掃墓祭祖外,還有吃清明果的習俗。長輩們到田裏採來一種叫水曲的野菜,洗淨後,把它放在缽頭裏打爛備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漿,和打爛的水曲攪拌後一起放進鍋裏煮。要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米漿攪成綠色的團狀。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團糯米糰搓成球形,再壓扁,弄成像餃子皮一樣大小的坯。

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蘿蔔乾等炒制好的餡,包成花朵一樣的圓形,一個帶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還要放在蒸籠裏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撲鼻,碧綠碧綠,晶瑩透亮。看到這漂亮的清明果,還沒吃就已經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個美味沒法用詞彙來形容。只有你親自品嚐才能體會。媽媽説:“清明果是為了紀念古代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節所吃的食物。”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