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師德的論文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98K

作為教師,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學生也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關於教師師德的論文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師師德的論文範文

隨著中國教育深入改革, 民營高校像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高校 “師德” 建設刻不容緩。 古人說 “百行以德為首”. 德, 指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品行,品質, 是人的德行, 是人的靈魂的力量。 “德” 乃為人之本, 屬社會思想政治範疇, 指的是人的思想道德。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陣地, 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具備良好師德是教師的從業底線, 良好的職業道德必然會衍生一個健康的職業觀, 一個健康的職業觀也必然包含著健康的職業道德, 這是環環相扣、 順理成章的道理, 民營高校的教師也不例外。

什麼是師德? 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工作必須遵守道德規範要求。 教師是 “為人師表” 的神聖職業, 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 愛崗敬業, 以高尚情操、 豐富學識和人格力量影響學生。 師德古來有之, 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 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 在當前新時期黨對建立健全高校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 愛國守法, 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和立足點

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是道德底線, 是詮釋教師職業高尚的基本準則。 國家的發展和建設是靠一代代人來推動, 人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生力軍和動力的源泉。

試問: 如果生長在這個國家, 而不熱愛自己的祖國, 這個國家還會有前途嗎? 身處於傳遞知識、 播撒愛的種子的行為人---教師, 如果不愛國、 不遵紀守法, 這樣教師的所謂 “教學” 喪失了德育價值和知識價值, 完全不可能教出德才兼備的學生來。

教師是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的'責任人, 是國家教育意志的體現者, 教師如何做到愛國守法? 首先, 要政治掛帥,把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作為政治道德追求, 擁護黨的領導, 擁護社會主義; 其次, 要講正氣, 抵制拜金主義、 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第三, 要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杜絕在課堂上傳播一些不正當的言論。

  二、 愛崗敬業, 以無私奉獻精神為光榮和快樂

梁啟超說: “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是中國職業道德的兩大準則”, 教師的職業平凡中見偉大,苦中有樂, 只有愛崗才能敬業, 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 才能自覺、 不斷地完善自我, 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 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 它看似平凡, 實則偉大。 央視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 節目, 我們看到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河溪國小校長田育才---“揹簍校長” 背出一個學校; 河南內鄉縣赤眉鎮廟北村李家營教師張彩青---一個人的學校 20 年的守望;湖北鄖縣羅堰教學點教師鄒桂芬---34 年背送兩代學生過河, 等等。 他們的執著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 普通中的崇高, 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

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 充實了自己。 正是這種成就感、 幸福感, 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 在燃燒, 同樣是在汲取、 在更新、 在昇華。

  三、 關愛學生, 以學生為良師益友

由於師生關係受社會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大學師生之間實際交往時間很少, 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暢, 缺乏相互瞭解。 熱愛學生, 瞭解學生,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不歧視學生, 建立民主平等、 親密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對學生的愛, 不是愛個別生、 少數生, 而是應當愛每一個學生。 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 無私的、 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 愛的豐富內涵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 個性和自尊心; 嚴格、 全面要求學生, 把他們塑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嘔心瀝血地教育和培養他們, 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才能獻給他們。 這種愛是神聖的, 是關懷、 是信任、 是鼓勵, 是開啟學生封閉心理的鑰匙, 是促進學生樹立自信的催化劑; 這種愛是一名教師應有的素養, 也是一種人格魅力的釋放, 更是一名教師的智慧之源; 這種愛比千言萬語的說教震撼力更大, 它會使優秀的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會使後進生 “重新做人”,後來居上。 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 就會 “親其師”,從而 “信其道”.

作為一名教師, 在學生心目中總是長者、 智者, 高高在上, 特別是在課堂上更顯得威嚴無比, 讓許多學生心生敬畏, 不敢接近。 這種情況下, 教師要主動與學生接近打成一片, 利用課間十分鐘聊一些關於心理、 興趣、 愛好等方面的問題。 通過互動與情感的交流, 拉近彼此的距離,創生出鮮活而有意義的課間活動, 使之昇華為了一種課間文化。

  四、 更新教學觀念,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

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 從 “傳道” 者轉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 從 “解惑” 者轉向發現問題的啟發人, 從“授業” 者轉向解決問題的參與人。 “滿堂灌” “填鴨式”教學, 把學生當作 “裝知識的麻袋” 式教學已是過去時了。 這種封閉、 呆板、 單調、 注入式的僵化教學方式, 窒息人的智慧, 扼殺人的才幹, 不可能培養出大量的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教書育人要以 “教” 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 “學”為出發點, 啟發學生學、 引導學生學是教為學服務的宗旨。 “育人” 也不能一般地理解為培養學生, 而是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中認識。 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 鼓勵學生奇思異想, 別出心裁。 因此, 在教學中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 努力發展每個學生的不同潛能, 使他們在課堂上敢想、 敢說、 敢做, 學會創新。 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的, 絕不代替; 凡是學生自己獨立發現的, 決不暗示, 儘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時間, 多一點活動餘地。 任何一名教師都不可能把學生步入社會後幾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識都傳授給他們。 如果學生具備了自學的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 探求新知的能力、 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創造的激情與精神, 同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就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終身受益不盡。

  五、 以身作則, 為人師表

學生的心靈就如長長的膠片, 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上面 “感光”, 留下永久的印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 就是為人師表。” 在教育中, 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 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 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 教師的形象, 既要 “德才兼備” “嚴格負責”, 又要 “幽默風趣”“熱情活潑 ”, 也要 “舉止優雅 ” “談吐高雅 ”. 在學生心目中, 教師是社會的規範、 道德的化身、 人類的楷模、 父母的替身。 所以, 教師的一舉一動, 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

走上三尺講臺, 教書育人; 走下三尺講臺, 為人師表。 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 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因此, “師德” 不是簡單的說教, 而是一種精神體現, 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 師德需要培養, 需要教育, 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 只有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 才是最符合自然本質的人生, 才是最有意義、 最有價值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錢奕忠,李學斌,李顯揚。構建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創新師德培養方式[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5-78.

[2] 祖 麗莉。新 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路徑探析 [J].南 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89-9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