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丹蔘的功效和作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4.23K

丹蔘又名赤參,紫丹蔘,紅根等,中藥名,為脣形科植物丹蔘的乾燥根和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中藥材丹蔘的功效和作用,歡迎閱讀

中藥材丹蔘的功效和作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釐米,全株密佈淡黃色柔毛及腺毛。根細長,圓柱形,外皮土紅色。莖四稜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片卵圓形至寬卵圓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

夏季開花,頂生和腋生的輪傘花序,每輪有花3~10朵,多輪排成疏離的總狀花序;花萼略成鍾狀,紫色;花冠2脣形,藍紫色,發育雄蕊2個,伸出花冠管外而蓋於上脣之下,退化雄蕊2個,著生於上脣喉部的兩側;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較雄蕊長,柱頭2裂片不相等。

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包於宿萼中。

丹蔘的`根莖短粗,根細長,略呈長圓柱形,微彎曲,長約10到25釐米,直徑0.5到1.5釐米。表面棕紅色或磚紅色,粗糙,具不規則的縱皺紋;外皮呈鱗狀片剝落。質堅且脆。斷面疏鬆;皮部暗棕紅色,木質部灰黃色或紫褐色;維管束黃白色,放射狀排列。以條粗、色紫紅色為佳。花期5?7月,果期8月。

物種分佈

生於山坡草地林邊道旁,或疏林乾燥地上。多為栽培,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主產於四川、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潤透,切成厚片,晒乾。生用或酒炙用。

培育方法

生長習性

丹蔘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空氣溼潤,土壤肥沃。生育期光照不足,氣溫較低,幼苗生長慢,植株發育不良。年平均氣溫為17.1℃,平均相對溼度為77%的條件下,生長髮育良好。適宜在土質肥沃的沙質壤土上生長,土壤酸鹼度適應性較廣,中性、微酸、微鹼均可生長。

丹蔘的功效:

丹蔘又名赤參,紫丹蔘,紅根等。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心腹疼痛;?瘕積聚;熱痺腫痛;跌打損傷;熱入營血;煩躁不安;心煩失眠;癰瘡腫毒。別名:郄蟬草,赤參;木羊乳、逐馬、奔馬草、山參、紫丹蔘、紅根、山紅蘿蔔、活血根、靠山紅、紅參、精選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大紅袍、蜜罐頭、血蔘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紅丹蔘。

丹蔘炭為丹蔘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乾,然後入藥者。偏於止血。

鱉血丹蔘又名鱉血拌丹蔘。為丹蔘片用適量鱉血拌勻,晾乾後入藥者。偏於養血。

炒丹蔘為丹蔘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略見焦斑,取出攤晾,而後入藥者。

酒丹蔘又名酒炒丹蔘。為丹蔘片用黃酒淋灑,悶透,文火微妙入藥者。增強活血之功。

醋丹蔘又名醋炒丹蔘。為丹蔘片用米醋淋灑,微悶,文火微炒入藥者。增強止痛之功。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安神藥。

別名:郄蟬草,赤參;木羊乳、逐馬、奔馬草、山參、紫丹蔘、紅根、山紅蘿蔔、活血根、靠山紅、紅參、精選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大紅袍、蜜罐頭、血蔘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紅丹蔘。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活血祛瘀;調經止痛;養血安神;涼血消癰。

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心腹疼痛;?瘕積聚;熱痺腫痛;跌打損傷;熱入營血;煩躁不安;心煩失眠;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大劑量可用至30g。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蔘等藥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用於胸肋脅痛,風溼痺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丹蔘的作用:

丹蔘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瘀滯腹痛 丹蔘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緩,能祛瘀生新而不傷正,善調經水,為婦科調經常用藥。其性偏涼,對之證尤為相宜。亦常配川芎、益母草等用藥。若配吳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學滯者。

丹蔘治熱病煩躁神昏,心悸失眠 本品入心經,既可清熱涼血,又可除煩安燥。既能活血又能養血以安神定志。用於熱病邪心營之煩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蔘、黃連、竹葉等。用於血不養心之失眠、心悸,常與生地、酸棗仁、柏子仁等同用。

丹蔘治血瘀心痛,脘腹疼痛,跌打損傷,風溼痺症 本品善能通行血脈,祛瘀止痛,廣泛應用於各種淤血病證。若治血脈瘀阻之胸痺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治跌打損傷,肢體淤血作痛,常與當歸、乳香、沒藥等藥同用;治風溼痺證,可配伍防風、秦九等祛風溼藥用。

丹蔘治瘡癰腫毒 本品性寒,既能涼血活血,又能清熱消癰,可用於熱毒瘀阻引起的瘡癰腫毒等藥用。如治乳癰初起,可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

1、丹蔘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用丹蔘洗淨切晒為末.每服二錢 溫酒調下.(《婦人良方》丹蔘散)

2、丹蔘治經水不調:丹蔘一斤,切薄片,於烈日中晒脆,為細末,用好酒泛為丸,每服三錢,清晨開水送下.(《集驗拔萃良方》調經丸)

3、治心腹諸痛屬半虛半實者:丹蔘一兩,檀香、砂仁各一錢半,水煎服.(《肘方歌括》丹蔘飲)

4、丹蔘治陰疼痛或腫脹:丹蔘一兩,檳榔一兩,青橘皮半兩(湯浸 去白瓤 焙),茴香子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丹蔘散)

5、治腹中包塊:丹蔘、三稜、莪術各9g 皁角刺 3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6、治風熱面板生倍儡,苦癢成疥:丹蔘四兩 (銼),苦蔘四兩(銼),蛇床子三合(生用).上藥以水一斗五升,煮至七升,去滓,乘熱洗之.(《聖惠方》丹蔘湯)

7、治風癬瘙癢:丹蔘三兩, 苦蔘五兩, 蛇床子二兩, 白礬二兩(研細).上藥除白礬外 為散.用水三鬥 煎取二斗 濾去滓 入白礬攪令勻.乘熱於避風處洗浴 至水冷為度 拭乾了 用藜蘆末粉之 相次用之 以愈為度.(《聖惠方》丹蔘湯)

8、丹蔘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丹蔘、金銀花、赤芍、土茯苓各30g 當歸、川芎各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9、治腰痛並冷痺:丹蔘、杜仲、牛膝、續斷各三兩 桂心、乾薑各二兩.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日二夜一.(《千金要方》丹蔘丸)

10、丹蔘治經血澀少,產後瘀血腹痛,閉經腹痛:丹蔘、益母草、香附各9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