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風實習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7W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採風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採風實習報告

採風實習報告1

實習名稱: 採 風

院 系: 藝術與旅遊學院

專業班級:

學 號:

姓 名:

實習時間:

設計的靈感很多時候來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經常被我們忽視,從現在的一些藝術設計經典案例中,我們很容易會發現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為了更好的開拓我院學生的視野,我們09環藝(一)班進行了為期5天的藝術採風活動,分別對蘇州 烏鎮 杭州等民居傳統建築進行了實地考察。

蘇杭的自然風景因為有園林景觀的襯托,整個自然風景有了山水畫的味道,清新自然。說到這,不得不說這蘇州的園林代表——拙政園。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 與承德避暑山莊、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該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遊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水面積佔全園面積的3/5。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佈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築,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西部原為“補園”,其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後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西部另一主要建築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後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頓感到這裡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與拙政園毗鄰的蘇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館,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儘管白色粉牆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把該建築與蘇州傳統的城市機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將被灰色的花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簷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詮釋,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將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博物館的展區,為參觀者提供導向並讓參觀者感到心曠神怡。玻璃屋頂和石屋頂的構造系統也源於傳統的屋面系統,採用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木作和塗料組成的頂棚系統。金屬遮陽片和懷舊的木作構架將在玻璃屋頂之下被廣泛使用,以便控制和過濾進入展區的太陽光線。

大廳是博物館的核心,位於入口的前庭與博物館花園之間。這個擁有八個角的大廳是通過對傳統的蘇州建築和中國建築要素的幾何形狀轉變以及重新詮釋設計出來的,它是所有參觀者的導向併為去博物館所有展區提供通道。除了字畫、雙塔瑰寶、明清瓷器和蘇州工藝美術品展區外,還將佈置特色傢俱展區,以強調蘇州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傳統。在人流路線的終點處,也就是在它的花園庭園處,安排了一個宋代書齋的複製品,主要展示當年的工藝品和傢俱。

蘇州博物館與原有拙政園的建築環境既渾然一體,相互借景、相互輝映,符合歷史建築環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獨立性,以中軸線及園林、庭園空間將兩者結合起來,無論空間佈局和城市機理都恰到好處。忠王府古建築作為蘇州博物館新館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新館建築珠聯璧合,從而使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在蘇州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們就啟程去杭州了,經過一個上午的奔波,我們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杭州,休息了一下,就赴水鄉烏鎮開展采風活動。鍾靈毓秀、人才輩出的烏鎮,那濃厚的文化底蘊、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情,從來就是我們心中的嚮往,探訪追尋她的腳步一刻也不曾停止過。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徜徉其中,好好領略她的風采了。

初到烏鎮,遠遠就望見了那烏黑碩大的“烏鎮”二字矗立在鋪滿青瓦的房頂上,那烏鎮固有的敦厚在目光接觸到的剎那,一下子就不可抑止地綻放出來了,容不得你有半點的輕浮和張狂。門口雖遊人如織人聲鼎沸,但烏鎮卻泰山自若,平靜安詳地迎接著來來往往的遊人。大家整裝肅容,準備著去探尋昭明太子樑統、沈平、張楊園以及茅盾、沈澤民、湯國梨、豐子愷等的足跡。

踏進烏鎮,社員們一下子就被烏鎮那靈巧的拱橋、漣漪微蕩的流水、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精巧雅緻的民居建築吸引了。漫步在狹長的青石巷裡,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木製建築,幾近拙樸的外觀,古舊而又考究。無論街上巷子裡是如何的喧譁熱鬧,走進房子裡面,都不由得讓人感到異常的寧靜祥和。百床館、民俗館、巨集源泰染坊、江南木雕館、錢幣館……一路走來,感受著江南水鄉古鎮風情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讓人浮想聯翩感慨不已。而最讓大家沉醉的莫不過是茅盾故居了。佇立在立志書院門口,聆聽著大師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教誨,腳步移處,穿廊過廳,大師昔日讀書、寫作、幹農活的身影不時地在腦海中縈迴。在茅盾紀念館內,社員們更是領略了一代文壇巨匠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的文學創作之路,瞭解到茅盾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為祖國文化建設和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

作別烏鎮,讓一顆留戀的心去聆聽那搖櫓聲,品味著這經典的江南古鎮。烏鎮之行,使我們有了接觸自然的機會,有了實地觸控鄉土的情懷,在追尋大師留下的光輝足跡的過程中,領略江南水鄉風情,感受江南歷史文化的溫婉與深厚。烏鎮所呈現的無論是古樸還是靈秀,無論是婉約還是滄桑,都是一種美的意境。這種美的形式反映了水鄉民居文化的內涵。江南多水,水啟發人以智慧,人以其智用於水。烏鎮所代表的水鄉文化是獨特的、歷史的,而當它們與現代文偶明和都市文化正漸漸遠離時,我們卻越來越珍視。

接下來我們遊玩的是杭州西湖。杭州的精華在西湖,可是西湖的精華在人文,而不在景觀。雖然西湖周邊的自然景觀也是相當的不錯,但是我仍然認為西湖的美在千百年來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的筆下與意境,而非純粹的美景,我也相信推崇西湖的人不是因為她的美麗,而在於人心與美景的融合與交流,缺少了意境,西湖便沒有了靈氣,沒有了神韻。可以說遊覽西湖,七分在文化,三分在美景。想象一下斷橋相會的傳說多麼美妙,可是現實中的斷橋不斷,實質上就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橋,甚至與西湖周邊新建的石橋相比,都會遜色不少,可是因為文人的參與留下了千古絕唱!不知道是西湖美景成就了眾多的才子佳人故事與傳奇,還是眾多的文人墨客成就了西湖勝地。所謂看景不如聽景,因為看的是實景,聽的是意境,自然不同矣。但是話說過來作為杭州精華的西湖,如果不親自去一下,貌似沒有去過杭州,或者說不算真正的到過杭州,對杭州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意境美中。然而去了杭州又不免失望,發出不過如此的感嘆!那是因為你不瞭解她,沒有走進她,所以她反饋給你的就少!去杭州遊玩,建議做足功課,充分的瞭解杭州,杭州才能向你展示一個美景與心境並存的人間天堂。境由心生,心中有魔,景色也染上了魔氣,心中坦蕩,景色更為朗朗!所謂的柳浪聞鶯,平湖秋月,寶石流霞,等都是心境大過美景然而卻又與美境融合的意境而已。常聽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真遺憾,想必也是沒有做到心境合一吧!

通過這次採風活動,我理解到:從環藝的角度看,環藝設計效法自然而又高於自然。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極富詩情畫意,具有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風格,極力創造體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在現代代城市發展中,可以模仿該園巧妙園林設計,將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見樹當蔭,依山就勢,按坡築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園,使的整個城市呈現出建築,人文,自然和諧統一的風貌。如何能把天人和一的建築思想和以人為本的居家環境要求容入到設計理念當中,拙政園之行給我深深上了一課。

這次採風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中國在發展,世界在發展,我不能再像井底之蛙一樣,對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瞭解,做為一名應屆畢業生,還帶有學生般得稚氣,我應該學會成熟,學會做人。一路走來,這次江南採風讓我領略到江南古鎮的另一番美景和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們應該出去認識外面的世界了,在一個校園裡的眼界是狹隘的,只有真正走出去,才知道社會的殘酷,淘汰制的生存法則。同時我們瞭解了當今環境藝術的發展與狀況,專業認識有了很大的提升,採風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

採風實習報告2

“這裡的山路十八彎。”真心的,我的意識裡,那是最深的印象。

藝術生採風是常見的事,而我們服裝設計選擇了民族風格強烈且具有以“彩雲之南”為美稱的雲南。懷著興奮和期待的心情坐上了先由常州去上海火車站的大巴。我們這次去的路線是常州—上海南站—雲南昆明—西雙版納—大理—麗江—昆明。

大巴、火車篇

到達目的地之前,坐了五十多小時的車;大巴上,帶了移動電源的放心的聽著歌;沒帶的,不敢玩手機。那一刻,知道了東西帶多點不是錯,一些必要的是需要準備的。大巴上的三個小時不算什麼,想著火車上的38個小時如何捱過,那是寂寞的。剛到火車站,就深深體會到了“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可以互相照看著東西, 然後就可以放心的去火車站打水房泡麵,吃的飽飽的。隨著一聲:“6:25去雲南K XX 次的列車開始檢票了。”大家排著隊走,本著上了火車就超生了的原則,大家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因為不用拿著東西了。上了火車,列車員拿著一個袋子放在坐墊上,依次排我們的行李。大家基本都準備的很充足:帶了小娃娃好靠著睡覺,上了火車換上了拖鞋,穿了寬鬆的襯衫和舒服的褲子。畢竟那個時間長的啊,兩個夜晚一個白天。

註定了第一個夜晚是無眠的,靠著窗子的總是睡得最安穩的,靠外面的就是搖搖晃晃,腰痠背痛的,火車車廂裡是什麼人都有的:腳臭脫鞋的、吸菸的、半夜吃泡麵的、推銷的。睡不著,大家在宿舍就

應該討論過法子並付諸行動了吧,帶各種棋的、帶撲克的、帶速寫書的、帶復讀機、mp3......棋的種類是多的:軍旗、五子棋、象棋、飛行棋、圍棋......撲克的玩法是多樣化的:摜蛋、鬥地主、小貓釣魚、K’10’5’、......帶速寫書畫畫的,都是淡定類,好好學生;帶mp3的都是音樂控,覺得音樂能撫平一切,音樂裡有他們的世界,都說:“人的每個階段都能用一首歌代替。”如果現在讓我用一首歌表達我自己,那麼就是曲婉婷的“我的歌聲裡”,當然,說的某個人或者也可以是某種思想。 或者,更重要的是歌裡的感情,給你的感覺 ;歌詞在某種特定的時間也是重要的吧;看自己在那種現狀裡比較多。

再一個比較現實的狀況就是火車上賣水果的人口中喊得價錢,從一開始的十幾元一份慢慢越變價格越少,最後十元三份,是不是先買了就虧了呢?不,看自己的慾望靠近哪一邊。

我們去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硬座,少部分人會去買硬臥,因為貴,所以,列車員為了避免去硬臥那個車廂我們去蹭睡或者睡空床的情況作了一定的措施:在硬臥那個車廂關門之前查票、在他們那邊查完之後還要來硬臥查一遍票。

在火車上無聊,大部分人都充當了吃貨。包括我,上火車前就想著什麼都能少,就是吃的不能少;還想著吃完了又少拿一個包。

到昆明站下車,下了車,收火車票。然後跑一會兒,上了去西雙版納的大巴,是的,又是8個小時,不過跟在火車上的心情大不相同,因為快到目的地了,司機每過兩個小時左右就會在有廁所的的地方讓我們下車,要去廁所的去廁所。在高速公路中間可以專門停車休息的

地方,有個飯店,吃飯的去吃飯,不吃飯的在附近的小商店買零食、水,在那個地方,感覺呼吸困難,當時不知道為什麼。之後,車繼續開,導遊站起來手握麥克風,高速我們這裡高原地區,高原反應會有些難以呼吸和耳朵旁邊出現呼隆隆響聲,還講了:暈車的不要側著頭看窗兩邊的風景,要向前面看,不容易暈車,說等你們回去就都不暈車了,鍛煉出來了,我想應該是傳說中的“以毒攻毒”。導遊在大巴上說了很長一大段時間,講了一些關於雲南的地理常識告訴我們:“雲南地處中國西南,位於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 97°31’39’’-106°11’47’’之間,全境東西最大橫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00公里,總面積39.4萬公里2,佔中國國土面積的4.1%,居第8位。最低處位於河口縣城西南,南溪河與紅河交匯,高程為海拔76.4米,為雲南最低處[5];最高處位於德欽縣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雲南最高點[6]。雲南全境,東與貴州、廣西接壤,北與四川毗鄰,西北與西藏交界,西與緬甸為鄰,南同寮國、越南毗連。雲南有長達4,060公里國境線,是中國連線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全省有出境公路20多條。北迴歸線穿越全境,全省分屬熱帶、亞熱帶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雲南處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和雲貴高原,為高原山區省份。地貌上有五個特徵,一是高原呈掃帚狀,三江並流皺褶地區的橫斷山脈是掃帚柄部分,蒼山、無量山、哀牢山組成掃帚部分,二是高山峽谷相間,三是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分三大階梯遞降,四是斷陷盆地星羅棋佈,五是

山川湖泊縱橫。地形上,河谷盆地、丘陵、山地、高原相間分佈,各類地貌之間條件差異很大,型別多樣複雜。全省依地形分類,山地約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河谷盆地約佔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省127個縣(市)區及東川市共128個行政區劃單位中,除昆明市的五華、盤龍區兩個城區外,山區比重都在70%以上,沒有一個純壩(河谷盆地)縣(市)區。 其中山區面積佔縣域總面積70一79.9%的有4個,山區面積佔80一89.9%的有13個,佔90一85%的有5個縣,其餘的縣(市)區均在95%以上,有18個縣99%以上的土地全是山地。

我們先去的是西雙版納,所以,導遊告訴我們:西雙版納,女尊男卑,一般生女孩都稱“聚寶盆”,生男孩都稱“賠錢貨”,女人當家,男人都稱:“貓哆哩”,女人都稱:“哨哆哩”,誇男生很帥就說:“你好貓好貓。”誇女人漂亮就說:“你好哨好哨。”回頭讓我們別人喊我們的時候不要罵別人。

導遊很有才,唱歌給我們聽。

西雙版納篇

到目的地,導遊給我們找了一個地方住下,資源還好,兩個人一間(標準間),之後,洗澡、收拾一下、出去找吃的,總的來說,四周麵食類和燒烤攤比較多,當然,有一家燒烤比較有特色的,最後會用芭蕉葉包著給我們,味道也不錯,失望的是貌似還是不夠辣,好期待的辣啊。

到達目的地的第二天我們去了傣族園,裡面中午的時候會有潑水

節,裡面是真心很有有特色,發覺西雙版納這個地方很會廢物利用,西雙版納的水果很多,老人們會把檳榔殼、豆角、紅豆製成手鍊、掛件、項鍊

......

傣族園裡面那些老人們會把帶著露珠的鮮花連成一串拿出來賣,不過價錢很適合,這邊的婦女們會把樹上的椰子採下來賣,切個洞,放根吸管就可以喝了,最後椰子殼還能切下來晒成乾的。

採風實習報告3

實習目的:為了鞏固、消化和拓展已學知識為主,通過走向社會更深刻了解祖國絢麗多彩的藝術文化,並用自己獨特的眼光收集資料,認識民族風情、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更深入的學習中國民族藝術、加深對傳統文化、歷史淵源的理解,提高文化藝術修養。

實習時間: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實習地點:西婺源;雲南麗;香格里拉。

實習內容:

這個學期我們終於有機會外出採風了,我們第一站要到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時,我就被那山裡的風景給迷住了,茂盛的樹木,婉轉的溪流,都讓我心曠神怡。

婺源是西東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被旅遊書籍冠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這裡文風鼎盛,古蹟遍佈,尤以明清古建築為代表,而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佈鄉野……婺源不僅有南層巒疊翠的山林,碧綠綢絹般的小河,還有蜿蜒的石板路連著一個個依山傍水的村落,更為突出的是這裡的徽派建築,其風格體現在“粉牆黛瓦”,即雪白的牆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簷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

婺源的水,可以說是它是婺源的活的靈魂。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風景才有了靈氣,才會如詩如畫般的優美。清華鎮有一座木結構廊橋。初建於宋,具有800餘年歷史,因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

彩虹”而取名為“彩虹橋”,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因此,也叫廊亭橋。從遠處看,亭略高於廊,形成錯落有致,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

另外婺源的樟樹也是出了名的,我們看見的樟樹一般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高大雄偉,顯示著歷史的印記。在婺源,風景到處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風景,就在你不經意的途中出現。有時候車一拐彎,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牆黛瓦”的民居,隱現於古樹青山之間;有時候一回頭,遠山盡處,雲霧繚繞,松竹連綿,恍若仙境。

以商賈聞名的思溪延村,民居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多為一層至三層穿鬥式木構架,四周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莊園特色極具,在環繞延村的河岸上還可以捕捉到水彩畫般輕靈、蒙朧、滋潤的畫面。思溪的古民居則以幽深的庭院風格見長,鎏金匾額,迴廊護欄、天井書齋,亦莊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當年的古驛道,它們在村莊與村莊之間宛如飄帶一般蜿蜒伸向遠方。那些規模較大的村落更是有著南風光田園詩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樹,曲曲彎彎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種國畫中的韻味。

印象頗深的是李坑的小橋流水。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村中明清古建遍佈、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更有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焦泉浸月、道院鐘鳴、

仙橋毓秀等景點在其中,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是婺源精品線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幾天的婺源之旅一晃而過,美好的時光總是在逝去之後令人那麼依戀,短暫的總是那麼令人回味!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有感受到了那淳樸的鄉村鄉情,我們會將這一切永遠珍藏於心。

我們第二站要到中國的豔遇之都——雲南麗。

麗,古稱麗水,地處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之中,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銜接地段,滇、川、藏交匯處,距省會昆明五百多公里。境內有玉龍雪山、老君山兩大山脈,山巒起伏,氣勢巨集偉。麗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是我國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麗是西部東進的出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交通貿易大動脈南方“絲綢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的必經之地。麗兼有是寒、溫、熱的立體氣候,因此動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中國的“藥材之鄉”和世界杜鵑花中心。

讓我感覺神祕的是高原的陽光。它光芒四射,把全世界的溫暖都潮湧潮滾地展示出來,它磅礴的力量、壯觀的色彩,激動人心。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是隨著這音符走進高原、走進麗的。

麗古城是座風景秀麗、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少數民族古城。它始建於南宋,盛於明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麗古城,用它千百年積澱和濃縮的人文精髓,嬗變為十足的歷史文化底蘊,向世人演繹和闡釋著古老文明的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和生命永恆。

我站在古城入口處的小型廣場上,迎面一道屏風似的立牆,上書澤民的題詞“世界文化遺產麗古城”;旁側有一雕牆,高丈許,黃土的顏色,牆壁上刻著一些人物故事;還有兩架高大的、悠悠流轉的、爬滿黑色苔蘚、古樸斑駁木色、攀天輪似的水車象座紀念碑似地聳立一旁,和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撲到我的眼前,來不及做任何心理準備,我就從寧靜闖入了熱鬧,從古樸來到了現代,從遠古走進了文明,這種感覺非常奇特。光滑的石路旁河道里翻騰著白色水浪,那對巨大的、古色古香的古代輪形水車暗紫如青銅編鐘,敲出清越的水聲,正以“咿咿呀呀”的節律緩慢地轉動著,散發出一種古老的沉舊,古老的調子悠然飄向遠方,它似一下子就將遠道而來的我們整個的擁抱起來,我的疲倦因此一掃而空;沿著滿是歲月留下的堅硬、光滑而又坑凹不平的五花石板路上,朝著頂著無數飛簷、架著參差之勢的街巷深處走去,耳畔傳來悠揚的葫蘆絲聲,依河而築、鱗次櫛比的兩層古式土木結構的瓦房群在隨著不間斷的渠流中默默展開了它莊嚴凝重與親切寬厚的容顏;街道左右兩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原木做的花框,裡面開滿了各色繽紛絢麗的小花,伴著潺澉涓流,惹人憐愛的點綴著古城,整個麗古城就是一幅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納西風情圖。

水,是古城的靈魂。古城的水,源頭在玉龍雪山。雪山融化後流出的泉水,從山麓周圍的古老粟樹噴湧而出順勢而下,經過城北黑龍潭的短暫迴旋,奔向大研古鎮。清澈的玉泉水從古城城頭雙石橋下分為西河、中河、東河三條岔河穿城而過,每條小河又分成若干支渠,穿街繞巷,入院過牆,時隱時現,流遍全城。古城的水穿大街過小巷,使古城處處主街傍河、小巷臨渠,泉水環繞連線每家門庭,開門即河,迎面即柳,門前即橋,屋後有溪,可謂“條條街道見流水、戶戶門前有清溪”,形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楊”、小橋流水的幽雅景觀,為古城增添無限秀美與靈氣,使人強烈地感受到“東方威尼斯”的獨特韻味。

踏過座座石橋和小巷,便是聞名的四方街了。四方街是個小廣場,納西人把它稱作“芝濾古”,意思是街市的中心。據說四方街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開頭而建,取意為“權鎮四方”。說是四方街,其實它並不是四方形而是長方形的,街面由西向東傾斜,中間鋪有小卵石,四周圍是五彩石,街中心的垂柳、青石、朽木皆黯然隱於暗黑色的天地間。

人們都說,到麗,你要去探一探夜夜笙歌的酒吧。酒吧一條街是古城夜晚最具特色的地方,這裡店鋪林立,遊人如織,到處燈紅酒綠,紅男綠女穿梭其間。街上的古宅扮成間間風格各異的酒吧,多得數不勝數,一間連著一間,整個一條街全是咖啡館和酒吧間。古城的酒吧街傍水而開,水邊是一長排婀娜的垂柳,黃昏來臨的時候,它會讓人想起徐志摩的康橋。店門都面臨潺潺的玉河水,一條條木板連線了河兩端,水勢有些急,卻十分動聽,似乎古鎮的脈搏就該是這樣富有生命激情的跳動。

束河依山傍水,一條青龍河從村中穿過。民居房舍錯落有致,不同於古城民居的土坯牆,這裡都是石頭牆。“四方街”的西側,有一座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大石橋——青龍橋,這是麗境內最大的石拱橋,納西語稱“吉阿橋”,意為泉水彙集之橋,橫跨在青龍河上。束河是清泉之鄉,村中流淌著從數處泉眼中噴湧而出的清泉,清澈的泉水終年嘩嘩流淌,橫貫全村。溝渠兩岸垂楊依依,柳絲拂水。青瓦粉牆,掩映於綠蔭之中,景色秀麗宜人。

我們的第三站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詞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獻資料中就有記載,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作“Xamgyinyilha”意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詞的含義與中甸縣古城藏語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後來,“香格里拉”這一詞彙被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介紹引用後成為一個特有地名。

香格里拉的美景,真是象外國記者描繪的傳說中消失的地平線,世外桃園的所在地,天空格外的藍,晚上也可以看到點點繁星,沿途公路上藏民的民居和牛羊的草甸上悠閒的散步,據說這裡的藏民區域中有富庶的,因為不僅有旅遊業,還是一些獨特的菌類和植物大量出口。藏民一戶年收入都在20—30萬,不過當地孩子基本都不受教育,不過他們演習藏民能歌善舞的特點,隨便挑一個出來都可以參加選秀。很是羨慕他們可以這樣過著悠閒的生活,無憂無慮。

噶丹·院,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中甸縣城向北5公里,佛屏山前,一組莊嚴、肅穆的龐大建築群依山而立,這裡就是清朝康熙皇帝和五世所敕建的藏區十三林之一,雲南藏區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藏區格魯教派最負盛名的大寺——噶丹·鬆贊林寺。因其外觀佈局酷似布達拉宮,所以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香格里拉稱得上雪上王國,境內分佈著巴拉格宗、石中雪山、色紐雪山、石卡雪山、哈巴雪山、迪隆雪山、天寶雪山等二十餘座雪山,與北面的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南面的玉龍雪山,構成一個龐大的雪山世界。其中石卡雪山位於香格裡拉縣建塘鎮西南,這裡有雲南最長的索道,索道將我們從海拔3270米的納帕草甸送到海拔4449.5米的山頂,在山頂可以同時看見梅里雪山、玉龍雪山,甚至稻城的三大雪山等雪山景色。

石卡之頂,天很近,雲朵似乎觸手可及。我們順著長長彎彎的木梯,拾級攀登而上。厚厚的積雪,在陽光下更加潔白,將巨大的山頂覆蓋著。這裡已經是海拔4449.5米的高峰了。雪山上的風很大,迎面刮過來使人睜不開眼睛。山頂上很冷,走幾步,吸一口氧氣,盡情拍照,高聲放肆大叫。平常生活學習中的沉重和不快,在石卡雪山頂上,頓時煙消雲散。

在雪山頂上,用平視的目光,看著卡瓦格博雪山、玉龍和哈巴雪山,我的心靈是無限的純淨和無比的靜穆。我願意就這樣站在雪山頂上,讓潔白的雪和狂吹的風陪伴著我,多麼希望時光在這一刻凝固,直到永遠!

採風實習報告4

一、實習時間:20xx年X月X日——X月X日

二、實習地點:安徽黟縣巨集村、西遞、上海世博

三、實習人數:50人

四、實習內容:風景攝影、速寫寫生

五、實習目的:

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對建築的理解,包括它的格局,風格等。瞭解徽州的風土人情與文化底蘊。鍛鍊自己的表現技法提高設計的靈動與真實感

巨集村

經過十幾個小時火車的勞累在安徽蕪湖到站的同學們繼續坐上了去巨集村的大巴車,看著好久不見的同學們都很累的睡著了,只有幾個孩子看沿途的風景。好不容易到了巨集村,經過短暫的休息後隨著導遊參觀了巨集村。瞭解到巨集村始建於南宋,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今天,古巨集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成為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引清泉為“牛腸”,經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月沼後,經過濾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人們還在繞村的河溪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樑,作為牛腿。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全村現儲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古樸典雅,意趣橫生。著實為巨集村古代的先民智慧驚歎,設計瞭如此精妙的水系。

看完了村裡的各個景點,思維還停留在美麗的近屋遠景裡。之間身邊的同學們都帶上速寫本、鋼筆,出去寫生了。趕緊跟了上去,這裡景點十分豐富,讓我無從下筆,到底先畫哪處,我還是先觀察了幾處後,才在小巷中開始動筆了,這裡的房屋外牆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這就是這裡的風格,這裡的特色,不張揚,不妖豔,有一種古樸的純美。看夠了繁華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禮和享受這簡單的視覺體會。每次出去畫畫我都戴上牛仔帽,背上畫畫工具獨自去河邊選景,每次畫都會畫水、小木屋。這樣的意境太完美了,每次畫畫我都會全身心投入於其中。

在巨集村帶來兩天後我們匆匆的出發去了我們的下一站西遞。

西遞

經過長長的盤山公路的顛簸我們來到了西遞。還是跟著導遊瞭解到,西遞是胡氏聚居之地。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九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蔚為大觀。清乾嘉年間至於鼎盛時,有600多座宅院,99條巷子,90多口水井,“三千煙灶九千侗,真可謂“萬家燈火”。紹介說,多年前的西遞水口,離村約裡許,遠望古木參天,山水交匯,走近了,能看見魁星閣和文昌閣,以及隱約在花木後面的寺廟的高大屋脊。一條青石板路穿林而過,邊上相傍而行的是潺潺西溪。下午,太陽很大,我們來到了村口的大牌坊處進行寫生。無耐於自己美術功底的薄弱、美麗的景色以及興奮的心情,我卻一直沒能有進入畫畫的狀態。看著別的同學在認真的畫著鋼筆畫,不遠處新繡樓上的拋繡球活動的熱鬧又把我躁動的心給吸引。乾脆,我就放下紙筆,去觀看這個古老的招親遊戲。看完拋繡球後,找了一條沒人的小巷弄,坐下來畫速寫。接下來的日子有時早晚速寫的日子,過度很充實,很寧靜。

在巨集村欣賞,學習了3天后又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車,趕往了我們的下一站上海。

上海

經過了將近二十個小時的火車顛簸後來到了繁華的上海灘。在徽州寧靜的古樸的村落裡待了5天后又來到十里洋場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蔘觀上海世博會,有一種別樣的反差但是很興奮。從火車站坐車去了松江區我們預定的賓館,休整了一下,第二天又來到了離世博園區近的長寧區住下了。中午我們就去了世博園參觀了各式各樣的國家館,城市館等。在國家電網館裡見證了魔方,驚歎了未來電氣的發展。進了好多國家的國家館,展示了各個國家的科技,文化以及歷史。可以想象未來世界將會是一個更加多元、更加科技、更加便捷的未來城市。

在這次的寫生活動中,我拍了很多照片,一是紀念我來過這些地方,二是記錄了上海世博的繁華科技和人文魅力。記錄了巨集村、西遞世界文化遺產的獨到魅力和中國皖南特有的鄉土風情。這次寫生活動讓我領略了中國古代先哲的智慧與人文精神的深邃悠遠。對我以後的設計生活來說使一次不可多得的豐富經歷。

採風實習報告5

採風時間:

採風地點:

採風行程:

9.15日天安門,國家大劇院,故宮博物院

9.16日恭親王府,王府井

9.17日木蘭圍場跑馬場

9。18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七星湖

9.19日承德避暑山莊,魁星樓

9.20日普陀宗乘之廟

9.21日798,長城

9.22日奧林匹克公園,宜家家居,頤和園,中央美術學院

9.23日天壇

正文:

XX年9月14日,我們開始了為期十天的實習採風。雖然是學校第二次組織的集體旅遊活動,依然還是那麼興奮,那麼激動,懷揣著夢想及激情的我們,暢想著繁華都市的美好。早上七點不到,我就收拾好行李去了集合地點,八點半左右出發,汽車行駛了九個小時,我在腦海裡勾劃了九個小時北京的美好景象,激動、興奮的心情完全忘卻了身體的疲憊。

第一站北京

古都歷史

北京簡稱京,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的樞紐,也是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與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並列為中國六大古都。對於一個生活在小城市的我來說,是個充滿誘惑、繁華,而又忙綠的地方。不管怎樣,北京一直都是我甚至身邊的朋友們的理想之地,是我們的烏托邦。這次的採風讓我深深感受到她的獨特的魅力。

來到北京,天安門是不得不看,站在莊嚴神聖的天安門前的我是無比的自豪,那種心情不是能用言語表達得出的,之前只是通過書本、網路等了解過它,從未想過自己會親身體驗。在莊嚴神聖的天安門前留了下念,隨後正式進入了故宮。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間,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築群。建築氣勢巨集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故宮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簷廡殿頂,兩翼各有重簷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巨集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為東華門,西門名為西華門,北門名為神武門。故宮宮殿的建築佈局有外朝、內廷之分。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此外還有文華殿、武英殿、御花園等。

我驚歎於故宮的富麗堂皇,殿堂是如此的巨集偉。這無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以致於我們花上半天的時間在故宮觀賞還流連忘返的。

9.16日上午我們去了國家大劇院,中午去了恭親王府和珅家,“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

來到恭王府,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專用來辦公的銀鑾殿,亮麗的綠色的琉璃瓦,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寬闊的屋頂上,肅穆中透著莊嚴,彷彿昔日的輝煌,依舊遺留在這雄偉的大殿上。

恭王府中”福”字碑藏在花園的假山內,這座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築成的,非常堅固,山上置兩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過往缸中灌水的辦法來增加院中的溼度。假山下有一幽靜的“洞天”,稱祕雲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為其祖母孝莊皇后祝壽寫的“福”字碑,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碑高1米左右,長80釐米左右,貫穿整座假山。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園。遺憾的是,排隊的人太多,我沒能一睹康熙御筆的風采。下午四點多,我們來到了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和濃郁民族特色的商業街,既保留著老北京的風韻,又洋溢著現代都市的氣息。王府井大街有全國聞名的北京百貨大樓,有著名的新東安市場,這條街上還集中了許多大型專業商店。我們一行人,在王府井小吃街有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9.21日早上7點從承德出發去長城。我們從毛主席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我們浩浩蕩蕩的隊伍爬過一個又一個的烽火臺,站在長城最高處,眺望長城遠處情不自禁的有種自豪感,同時也很佩服古人們的偉大。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巨集偉規模,這是一項多麼艱鉅偉大工程這其中卻包含了多少先祖們的思想和努力。此時我們都情不自禁的拿起了手中的相機拍攝下這矯健的一條“巨龍”,無論從哪個角度拍攝,它都顯現的那麼巨集偉壯觀。爬完長城後大家的身體都基本消耗殆盡了,下午一點半左右從長城出發去“798”。時尚與藝術,這對難捨難分的孿生姊妹,把798裝點的姿態萬千。走在798,無時不刻不感受到奔放的藝術和前沿的時尚。一扇破舊的門、一扇開啟的窗、一個十分普通的水泥牆,會看到獨具匠心的創意,也會看到充滿時尚的裝束。跨進這一門一窗,穿越一面面牆,時尚的味道撲面而來。一排排的下水管,可以說成是酷酷的廣告牌,也可以說成時尚的集中營;一塊普通鐵皮,也能打造出古樸、時尚的電話亭;毫無生命的水泥牆,進行塗鴉繪畫,也會蝶飛鳳舞、牡丹嬌豔。

當代藝術打破了藝術與媒介的概念,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與載體組合在一起:油畫,裝置,影像,音樂,甚至活生生的動物與人,它們深入你所有的生活經驗又別開生面地超越了你一貫的對藝術的體驗,對時尚的全譯,讓你感受到鮮活的藝術生命力與前沿的時代氣息,9月22日上午我們參觀了中央美術學院。然後去逛了宜家家居。緊接著我們來到了鳥巢,水立方,這兩個巨集偉的建築是為了2008年奧運會建立的,外形獨特,別具風格。

下午我們來到了頤和園。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

頤和園有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長廊全長728米,共273間。廊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

頤和園窗戶那是木雕鏤空,一扇扇用截然不同的幾何圖形構成。雖不那麼整齊,卻無礙其外觀,反而顯得更加美觀。頤和園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築博物館。

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湖泊,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碧波盪漾,煙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十分美麗。

9月23日一早我們出發去天壇,北京天壇建於公元15世紀上半葉,坐落在皇家園林之中,四周古鬆環抱,是儲存完好的壇廟建築群,無論在整體佈局還是單一建築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間的關係。

天壇公園裡面綠化很好,空氣很清新。早上得天壇公園裡面有很多爺爺奶奶在裡面打太極,打羽毛球什麼的。

天壇公園裡面有很多古樹,比故宮,頤和園的還要多,年齡還要久。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九龍柏”,因為他的樹皮好像是趴在上面的九條龍。人站在“九龍柏”的欄杆外圍,把手心對著樹,會感到陣陣熱氣撲來手掌。而把手心對向別處,則感受不到。導遊給我們解釋說‘這就是500餘年大樹的靈氣,精氣’。

從天壇公園走出來也就意味著我們此次的十天旅程結束了,我們搭乘大巴“打道回府”。

第二站承德的四天裡我們先後遊覽了在承德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烏蘭布通草原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月亮湖、七星湖、御道口草原線、圍場、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壩上草原,它位於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塞罕壩上,與清朝皇家獵苑圍場連成一片,俗稱壩上。這裡草原廣袤,湖泊眾多,山丘渾圓疊巒,白樺林點綴其間,與帳篷、籬笆、牛羊、牧人、藍天、白雲渾然天成一幅圖畫。

9月17日早上8點出發去承德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直到傍晚了我們才到達承德壩上,導遊帶我們去了木蘭圍場裡面的跑馬場。壩上晝夜溫差很大,傍晚時分已經很冷了,我穿的很薄,但是還是沒有按捺住心裡的好奇心,和同學們一起去騎了半個小時的馬。

9月18日天氣很晴朗,藍天白雲,很美。今天我們上午去了七星湖下午去了月亮湖。月亮湖還是還珠格格的拍攝基地之一,景色宜人,特別是那藍天白雲和草原,讓人流連忘返。

9月19日早上8:30坐車去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如果單純看旅遊景點的介紹,你會懷疑承德是不是一個古代的錦繡中華,因為那裡有很多古建築,都是模擬另一些著名建築而建造的。避暑山莊中有仿造的南名勝;外八廟則是對西藏、回疆等少數民族外域文化的縮小複製。

但當我真正走進承德,親眼目睹了避暑山莊的那一刻,卻根本沒有任何模擬的感覺,因為我很快就被形形色色的地名所迷惑住了,根本來不及細細察看,就已融入到這樸素淡雅的自然山水之中去了。

我和幾位同學一起坐的遊覽車到達了山頂,從山頂上俯瞰普陀宗乘之廟,是何等的壯觀和雄偉,我不禁感慨古人的高超技藝。

直到下午兩點我們才集合從避暑山莊回到住處。

9月20日一早我們驅車去普陀宗乘之廟,它是藏語布達拉的意譯,俗稱小布達拉宮,它是外八廟中最輝煌、規模最大的一座廟。整座廟宇坐落在山坡上,依山就勢,逐層升高,氣勢磅礴。

從普陀宗乘之廟出來已經十一點半了,我們一行人在導遊的帶領下前往承德城隍廟。在這裡留下了對家人的美好祝福。

採風總結:

時間如白駒過隙,眨眼間就結束了短暫的旅途了,在那這十天當中我的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不僅領略到了美麗的風景和自然歷史所帶來的不同感受,也提高了自身對美的審視,對大自然和工藝品的認知水平,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對各色各樣的建築有了大致的瞭解,更為我積累了大量的設計素材,也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最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會是我獲得的一筆財富,會在我今後的學習工作中給予我靈感,活躍我的構思。

做設計必須要與當地的文化底蘊,歷史背景相結合才能打造出能融入城市中的設計。設計離不開生活,豐富的社會生活造就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要培養豐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堅韌的毅力,將全身心實踐體驗及豐富熾熱的想象和創造真正融入到具體的、生動的、個性的內心世界,從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藝術觀和美學觀。創造出能反映時代,體現主旋律的力作和產生良好社會效果,激動人心的優秀精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次的採風為我的人生開啟了一條新的旅程,我深深感覺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專業指示的匱乏。對以後的學習目的我更加明確,對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對人對物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不同角度去觀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問題,進而更好的解決!

總而言之,此次採風,我不虛此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