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脫產置換培訓彙報材料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W

在學習和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進行彙報,彙報的主要內容有工作摘要、內容、花費時間、對應任務、完成情況、總結等,你有了解過彙報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培脫產置換培訓彙報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國培脫產置換培訓彙報材料

首先我要向各位領導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今天天氣這麼寒冷,可我卻感覺不到一絲寒意,因為各位領導在百忙之中能抽空坐在這裡聽我彙報,這是我莫大的榮幸。再次我要感謝各位領導給予我這次國培的機會,讓我能去大學校園學習半個月,既圓了我兒時的大學夢,又讓我多了一份想幹點實事的激情。回來這麼長時間了,我一直想靜下心來思考怎麼向各位領導彙報,但是實在靜不下心來,因為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專家的講座、名師的引領,時時震撼著我的心靈。半個月的培訓雖然很短暫,但這紮實的十五天的薰陶讓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了全新的認識,甚至有了“脫胎換骨”的感覺。

11月8日,這將是我人生中永遠難忘的日子,說實在的,那天清晨我的心情無比複雜,帶著一絲新奇與興奮,更帶著一絲惆悵與遺憾,因為這門課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心想要是語文培訓該多好……但因為各位領導對我的關心和外出學習機會的難得,以及對專家的敬仰,我毅然踏上了去淮北的征程。一路舟車勞頓,剛報到就投入到了“水深火熱”的學習中……在班主任以及專家的精心組織下,十五天的學習安排緊湊有序,內容十分豐富。此刻我又為自己能成為這次培訓班的一員而暗暗慶幸,更加珍惜這麼珍貴的一次學習機會,並把這次培訓看作是自己人生旅途上的“加油站”,做到了安心學習,專心聽講,用心思考,無論是作業還是研討都精心準備,認真對待,絕不落後。在這次培訓中我們的活動形式多樣化,一共安排我們聆聽了1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教授專家的報告講座,每一場講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也獲得了很多新的理念;觀摩了三節名師示範課;舉行活動方案設計彙報比賽。白天聽講座,晚上寫學習體會。沒有雙休日,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的。回顧這緊張、充實而又愉快的半個月,的確是讓我大開眼界、豁然開朗,通過不斷地聽講座、觀課堂、做交流,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激動,真是“久旱逢甘雨”,受益匪淺啊!

首先,通過聆聽教育專家的專題講座,我明白了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為密切學生與生活、學生與社會的聯絡架起了一座橋樑。比如:研究修正液,因為修正液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學習用品,在學校裡同學們使用修正液的現象非常普遍,但是學生們只知道它使用方便,樣式美觀,卻很少有人瞭解它的危害,瞭解修正液是很有必要的然後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進行調查、活動、交流、實驗,這無疑有利於加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的瞭解與參與,密切了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明白了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發展性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既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懂得了通過活動的開展,它能培養學生以下能力及習慣:

第一,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對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己的探究思路,並以自己的方式實施探究活動。從實驗學校的反映來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後,學生的問題意識普遍增強了。他們開始能夠從日常生活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了,並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也開始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去尋找解決的方法了。新課程實施以後,教學中雖然也開始重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乃至於解決問題的能力了,但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往往都是綜合的,很難用一個學科的知識就能夠解決,而這樣的問題往往不被學科教師所重視,因而學生就很少有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嘗試解決。而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開放性正好給學生提供瞭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問題的機會和可能,學生在這個空間裡可以盡情去施展和鍛鍊自己的才能。

第二,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調查、觀察、實驗等多種途徑獲取資料和資訊,並需要學會利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整理與歸納資訊,學會判斷和識別資訊的價值;學會運用獲得的資訊描述或說明問題,並做出恰當的解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也會得到鍛鍊和提高。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積累經驗,提高分析和利用資料的能力。從實驗學校的活動情況來看,幾乎所有的主題活動都有收集、分析和處理資料的環節,只是不同主題內容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方式不同而已。經歷過這些活動的學生普遍感到收集、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確實增強了。

第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這大大激發了他們的探究和創新的慾望,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例如:在<折出美麗的千紙鶴>主題活動中,通過折千紙鶴,學生們還創意地折出了青蛙等小動物。

第四,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組織形式,這不僅有利於課題研究的開展和發揮學生的特長,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他們在與同伴分工合作、提出問題、制訂方案、收集資訊、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與別人達成一致,學會分享共同的成果等。在這個過程中,發展了他們的友誼和交往合作的能力。有些活動還需要他們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還要去調查訪問,和一些陌生人打交道,這個過程對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也是一個鍛鍊和提高。這種合作和交往能力是一個現代人在社會上生存必備的,而學科課程的教學很少能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

第五,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儘管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是想研究什麼就可以研究什麼,想怎麼研究就可以怎樣研究,但比起學科課程來講,綜合實踐活動沒有規定的必學內容,學生在這個課程裡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和權利,他們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而又能研究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去研究去探索,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如一位老師所說:“綜合實踐活動課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這麼理想的效果,主要是由於這種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從而使他們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活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從實驗學校不難發現這樣的案例,一些“學習成績不怎麼好,也不善於言談,對於身邊的人和事也不關心”甚至在教師的眼裡是“差生”的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使他們變得“自信、開朗、幽默”、甚至成為“小夥伴佩服”的學生,有些還被同學們一致推選為校“雛鷹進步獎”的獲得者。這些都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啟用學生的潛力、樹立學生學習信心方面的獨特價值,尤其是對那些在學科課程中找不到自信的學生其價值更為明顯。因為那些對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能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找到展現自己能力、發揮自己強項的途徑。在活動過程中,擅說的學生採訪,會寫的學生編輯、撰稿,會畫的學生負責美工,善於交往的學生負責聯絡、協調……每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展示。從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使學生能親身參與實踐活動、親歷親為,也克服了長期以來單純學習書本知識的枯燥與乏味,使得學習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於他非常感興趣的研究內容,比如恐龍探密,機器人制作等,即使現在因其知識、經驗等方面的限制,研究得還遠遠不夠深入,但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一旦激發了學生對這個內容的濃厚興趣,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他還會繼續研究和關注這方面的資料和資訊,甚至這一興趣極有可能發展成為將來他一生為之去追求的事業。顯而易見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樹立了學習的信心。這種信心的建立,對於學科課程的學習乃至對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都將有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綜合實踐活動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學生自身的需要來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有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發展情感、意志、態度、價值觀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中國小課程和教學脫離兒童生活和社會現實,忽視學生內在的體驗和感悟,甚至導致了學生講大話和空話的不良品質。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大多是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課題,特別是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發展問題,如環境問題、社群發展等。這些問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探究、發現,使學生親自獲得對社會、對自然和對自我的認識和體驗,而這種認識和體驗是學生在課堂裡、書本里不能獲得的,它能使學生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並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科學觀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還能激發學生關心社會生活,關心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形成健康進取的生活態度以及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而這種良好品德的獲得是建立在學生的積極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別人的灌輸所獲得的,是任何說教所無法達到的。一位實驗學校的家長說過一個這樣的例子:“我們住的樓前是一片寬敞的綠化帶,有草坪、垂柳、無花果。這裡曾一度是我那調皮兒子及其他國小生的遊樂場。每天放學,這片草地可真是遭了殃,玩過之後,這裡又馬上變成一個小‘垃圾場’,更可惡的是,時常有國小生往居民樓的玻璃窗上扔石頭的不文明現象。我家的鋁合金玻璃窗就被打碎了兩次,我那兒子因為爬樹摔壞了尾椎骨,住了兩個多星期的院。我和他爸爸因為工作忙,對孩子的管教也很失敗,為此,我們做家長的一直很苦惱。自從學校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以來,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兒子的變化太大了。他不僅不再爬樹、踩踏草坪了,而且還和本班其他國小生自動擔負起‘業餘綠化管理員’的光榮使命。每天放學和雙休日,他們都有值日負責監督綠化帶。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的小區也在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再也看不到居民隨便扔垃圾的不文明現象了!”再如:在《最美的還是我們家鄉》的主題活動中,當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家鄉——很多美麗的風景畫時,學生都歡呼了起來——好美呀!紛紛表示有時間去看看,並保護好它們,長大後一定要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國小生的年齡小,去過的地方有限,這樣一來,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有人說:“經歷就是財富!親身經歷過的,終身難忘。”雖然,我不曾任教《綜合實踐》這門課,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綜合實踐為孩子們創造了許多“經歷”的機會,使孩子們在親身經歷中的的確確收穫了很多很多。如:在研究實施階段學會查詢資料、採訪、做實驗、調查,在展示、交流、彙報階段學會寫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倡議書、告居民書、日記彙編;學會畫宣傳畫、貼上畫、直觀圖表;學會照相、錄影;學會製作板報、手抄報、專刊、剪貼報、模型、手工小製作;學會演講與辯論、小組表演等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新一代。

其次,通過專家的引領,我知道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性質,清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是國家課程,又是校本課程,從而理解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因為國小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他們不滿足於對書本知識的簡單的死記硬背,在知識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隨著生活空間的不斷擴大和知識、閱歷的不斷豐富,他們不滿足於單純的書本知識的接受性學習,嚮往成人的社會生活,具有參與社會生活的願望,且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拓展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並服務於社會,成為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

通過與專家的交流探討,瞭解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實施的有效途徑。這是我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學習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領域的知識,填補了我知識上的空白。特別是專家們深厚的理論功底、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極具創新意識的教學模式,對提高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有了極大的幫助,對我的成長、進步和事業的發展更是大有益處。

再次,通過觀摩示範課,讓我們欣賞了全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型,懂得了如何上好一節規範而又有趣的實踐活動課,詳細瞭解了綜合實踐活動在開題活動、實踐活動、交流活動和展示活動過程中的基本課型,消除了我當初的困惑,感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無窮魅力。

總之,十五天來的國培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教研技藝的增長。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各位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內容既深刻獨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徵博引又緊扣主題、既發人深省又生動有趣,教學時都引用了大量的課堂片段、教學案例,“以小見大”,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而且每場講座結束之前,學員都會和專家們進行互動交流,對學員的困惑,專家們都一一給予解答。可以說這些專家都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獨門絕學”傳授給了我們,讓我們在教學的“迷宮”中找到了方向,在共鳴中達到了共識,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了知識……

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歌德也曾說:“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遊者,沒有導遊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這次的培訓,雖然每天都是重複“兩點一線”,但我絲毫不覺得枯燥,而充盈內心的只有對專家的期盼、對知識的渴求。在這裡既有觸動和反思、感動和驚喜,更有理念的更新和專業知識的延伸與提升……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我想我們將不會迷惑、不會徬徨。我一定會好好珍惜這次培訓所得,學習著、思考著、踐行著,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努力把本次學到的知識、經驗材料、以及成熟的教學成果應用於我的教育教學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並利用好綜合實踐課這塊教學主陣地,不拘泥於資源包提供的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開放課堂,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讓綜合實踐課切實走進學生的生活,真正把綜合實踐落到實處。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各位專家、前輩為學員搭建的共享平臺,加強交流與學習,真正“脫胎換骨”,讓“國培”播下的“種子”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大樹參天……

最後,我有一些不成熟的設想,懇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培訓期間當我看到幾所學校的學生所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及孩子們的出色表現,我就有了這個念頭,因為這門課程的實施對孩子的影響的確是無法估量的,而且我們學校正好是搞科技創新為特色的學校,而這也正好是實踐活動的一部分,他們是相輔相成的`。但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新生的事物,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極大的挑戰,所以我誠惶誠恐地琢磨了好久怎麼把這門課程開展起來呢?雖然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領域推行了26年,但素質教育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不少地方少有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行動。比如,一些有利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素質的音、體、美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往往處於“放羊”狀態。而我們的學校在這方面雖然是我縣的領頭雁,但班級學生數額太大,開展活動肯定難以實行,想抽取一部分學生吧,家長肯定又會有想法。所以我想能否在學校成立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興趣小組,可以選定一個或幾個年級,每個班讓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自願報名參加,指導老師可以是你們領導,也可以選取部分教師。因為少數教師或專職教師承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是難以滿足學生開展活動需要的。另外,由於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需要走出校園,走入社會進行活動,學校還可以利用社會教育力量,聘請一部分學生家長、有關領域的專家、校外輔導員,甚至政府機構官員等方面的人士,作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比如:

靖江市城北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老師各科教師、社會志願者(校外人力的引入)”;

邢臺:“要確定專職的指導教師,承擔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劃、組織等方面的責任。”“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分工應將指導教師主要分為兩類,班級指導教師和課題指導教師。”——全員參與;

江西萍鄉:兼職教師為主;湖南益陽:安排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執教;

沈家門四小:班主任、年級主任、專職老師作為主導老師,所有老師都為指導教師的全員參與,明確指導老師與主導老師的分工,主導老師負責指導老師的指派或協調(高年級以雙向選擇為主)主導老師、指導老師都計入工作量,沒有指導經歷的老師不得評優、不得晉升職稱,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全校集中時段。

省教科院許曉紅給我們作報告時就談到了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尷尬:她總結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不知不覺愛上你,說我愛你不容易。”“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複疑無路。”還講了綜合實踐的昔日之惑:“忽如一夜春風來”——觀念轉變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程實施條件問題“費力不討好”——配套支援與評價問題“獨上高樓”——專家引領與經驗參照問題“臨時抱佛腳”——師資與指導問題“幾滴汗水,幾分收成?”——課程有效性問題等等。她認為學校首先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比如:利用“校訊通”,爭取家長對孩子研究活動的理解和支援;與學校各方聯絡,開放實驗室、圖書室、網路教室、廣播室等,為學生研究提供方便;利用家長委員會,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提供幫助(環保局、軍營、公安局、園林局、圖書館、科普專家)。整個過程,教師半扶半放,讓學生跌跌撞撞親歷研究的完整過程。學生有了研究課題的初次體驗,再進行研究時,便心中有數,教師的指導可逐漸減少。學生一旦入了門,就能逐漸擁有駕馭課題的本領和創造的才華。她認為實施的關鍵取決於學校對課程的認識與實施的力度,常態實施的關鍵是學校要形成一套能支援常態教學的機制。她還說了一句經典:“得到多少取決於您的需要。我們首先是做,做了之後才有真實的問題和需求。”

上海大學附屬中學張治他認為每所學校,都應是創新素養的培育之地;每個學生,都應是創新素養的培育物件;每門課程,都應是創新素養的培育載體;每位教師,都應是創新素養的示範之人。他認為體驗是人最重要的原始創造特質。(怕孩子燙著的實驗)(美國學校的菜園、養雞場、化肥池等等)像這些活動帶動了多少科學設想,也許無法統計,但是一代人的創造性因此得到培養,一代人的環保理念因此深入人心,這是多麼划算的買賣啊!這片簡單的菜園凝結著學生的心血和汗水,更凝結著學校的育人智慧。他留給我們的總結語是:“給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他們也會成就你一個滿意的教育人生!不在抱怨中消沉,用行動擴大希望!”

上一屆培訓的師姐臨泉縣謝集鄉嶽莊國小:牛利,在培訓完畢就積極地回去向領導彙報,取得領導的支援後做了幾次活動,現在已經聯合其他幾所學校申報了省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對促進農村國小教師和學生成長的影響研究”,很顯然他們學生和老師的收穫是有目共睹的。

其實我們也可以像他們那樣進行課題的研究,鼓勵學生搞創新發明,這樣既可以培養出具有全面素養的學生,又可以為我們學校打造創新特色錦上添花。

最後我想講的是記得一位普通的老師說過:“我改變不了社會,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這句話讓我深深震撼:註定此生平凡渺小,那就盡力把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做好。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成長最重要的是以終身學習為途徑的自我培訓。既然我們的自我培訓之路還很長,我們的專業成長道路也還很長,那麼我們就一起群策群力,紮紮實實地去探索和實踐,俗語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那麼我校綜合實踐活動之花,一定會更好地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沃土裡開放。

囉囉嗦嗦這麼多,耽擱大家很多時間。請允許我借用郝京華教授的話來結束我的彙報:“再好的課程,如果不去實踐,那麼,你永遠走不進這門課程。再難的課程,只要我們熱情地參與進去,就會有豐厚的回報!”我相信只要我們積極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也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輝煌!

謝謝各位領導,說得不妥或者不當之處敬請海涵!希望我這些不成熟的想法能得到領導的關注與支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