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依賴行為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1W

一、調查背景

手機依賴行為調查報告

隨著科技的進步,昔日昂貴的手機現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不用遠行,就可以及時問候對方。向自己所愛的人表達思想,言語和文字盡在其中。手機也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堪稱貼身保鏢。手機現在還能手機支付和網上購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購物。除此之外,用手機的閱也是十分的便利。人們可以用手機每天隨時隨地的瞭解世界上發生的事情,與時俱進,耳聽八方,盡知天下事。因此,可以說手機廣泛涉及地球上的幾乎每一個人,手機真的已經無處不在。手機為人們帶來了無可厚非的便利,它為人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作用。

但是手機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隨著社會逐漸步入資訊化時代,手機的使用已經越來越頻繁,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亦相當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頻繁,部分甚至對手機已經產生嚴重的依賴,在無法使用手機或忘記攜帶手機時,常會出現如煩燥不安、言語粗俗、情緒低落、抑鬱寡歡等不良情緒,而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是手機依賴症的表現。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網癮初成時的情況,手機會不會成為繼網癮之後又一個對大學生產生巨大危害的現象呢為了解大學生手機依賴症的發生現狀及其不良影響,我們對河北大學生使用手機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旨在提高大學生對手機依賴危害的認識和關注,為了更好的引導大學生更加合理的使用手機,涉弊趨利。

二、調查方式

我們採用了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的調查。我們共發放問卷50份,共收回50份。回收率100%。調並且參加調查的物件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依賴調查具有一定普遍意義。調查主要涉及資環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法政學院,教育學院等五個學院,覆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資料翔實可靠。問卷題型為等級性選擇題。

三、調查時間

20xx年6月1日—20xx年6月5日

四、調查內容

主要針對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高低,設計了五個選項: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別對應的是1-2-3-4-5等級,涉及了調查者手機使用情況、手機對生理、心理影響情況,共向受訪者提出了17個問題(見附1)。

五、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經過資料分析整理,我們概括總結出了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

如下: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之男女程度分析

男生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平均數在逐步的增加,而女生的平均數相對較持平,說明男生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較高,而女生相對較低些。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之文理科差異分析

文科生依賴程度的平均數有逐步下降的趨勢,說明文科生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是特別嚴重;相反,理科生依賴程度的平均數確是呈上升的趨勢,而且達到了8.71之高,說明理科生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是較文科生之高的。

(三)大學生手機依賴之年級差異

隨著年級的增長,手機依賴的程度平均數是逐步增長的,大三大四尤其明顯;而在大三大四兩個年級中,大四又更為明顯。所以,得出結論:手機依賴是年級越高,依賴程度越高。

(四)大學生手機依賴之對身心健康影響分析

大學生對手機依賴對身心健康的心想並不是特別關注或是沒有認識到手機依賴潛在的對自身的危害。

六、打學生手機依賴的因素和應對策略

(一)、因素:

第一、心理因素

(1)、從眾心理的影響。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在受到他人或社會群體的一致性影響力時,自己的認知或行為遵從於公眾輿論或群體大多數人,甚至出現違背自己意願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大學生生活在校園中,朝夕相處,群體內部具有足夠的同一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大學生年齡段的特點,個體獨立性較差、自制力弱,對群體有較強的依賴性和歸屬感。因此,在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從眾現象比較普遍。“別人有,我也要有”、別人玩,我也要玩”的心理,導致一些大學生購買和使用手機的初衷並不一定是自己真的需要,而是看到同學都買了、都用了,便認為自己也有這種“需要”,自己也購買並使用手機,才能和大多數同學保持一致。

(2)、心理訴求的需要。一方面,使用手機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社交需求。在現代社會,大學生通過手機通話、傳送簡訊,隨時隨地與社會網路中的其他人取得聯絡,獲取社會資本,滿足社交需求。一般說來,手機上儲存的號碼越多,每天使用的時間越長,說明社交網路就越大,獲取的社會資本也就越多,導致對手機的依賴也就越深。另一方面,藉助手機包含的豐富的附加功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獲取資訊的需求。手機不僅擁有通話和傳送簡訊的基本功能,還包含手機上網、音樂、遊戲、電子字典等功能。處在黃金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充滿了對知識和資訊的渴求,手機豐富強大的功能、滿載的資訊、方便快捷地傳遞,無不吸引著大學生的使用。

(3)、人格特質的差異。有研究發現,“粘液—抑鬱質的大學生每月傳送手機簡訊的條數最少,相對而言,膽汁質的大學生每月傳送的簡訊條數最多;而在手機使用時間方面,粘液—抑鬱質的大學生使用時間最少,膽汁質的大學生使用的'最多。”

(4)、不良情緒的排遣。大學生處於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缺乏生活的磨礪,心理尚不成熟,性格比較脆弱,情緒波動性也很大。 第二、環境、外在因素

(1)、學校中,課外活動較少以及大學氛圍的影響。大學課餘時間充足,雖然這不能確定大學生依賴手機,但也為大學生對手機依賴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大學課程少,加之學校的課外活動不多、種類少,與大學生的喜好不相融合,不能引起大學生的興趣,許多大學生下課後便無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來。 (2)、手機本身的影響。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大量智慧手機湧入市場,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便宜,許多高階智慧機也不過千元。隨著手機越來越智慧化,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大學生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大學生在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購買價格不高的手機,是智慧手機主要的消費群體。手機各項娛樂功能的拓展對於易於大學生本身具有極大誘惑。

(二) 、應對策略: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健康、有序的和諧校園環境。一方面,學校組織歌手大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等學生感興趣的文體活動,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還可以滿足學生社會交往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學校開展這些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重建自己的交際圈,減少孤獨感,增加自信心,從而有利於擺脫手機依賴。

第二、加強人文關懷,調控學生的不良情緒。大學生都處在心理尚不成熟階段,在這一階段情緒不穩定、波動大。高校在教育時,就該把握好這一點,切實的在

學生生活中,注入人文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愛和關心,而不至於沉迷於手機中尋找虛擬的關懷,去排解學習的不如意,同學關係的不融洽。所以,因此,為克服手機依賴,高校教育者應給予學生合理宣洩的機會,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的不良情緒得到恰當釋放,進而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改變手機依賴心理。

第三、舉行大型的講座,以身邊例項告訴學生,手機依賴對人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不良影響,使學生把手機依賴不利於自身發展和身心健康發展真正的當一回事,真正的重視它,從何開始正確使用手機,而不是依賴手機。加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從自身做起。

七、調查過程中的反思和收穫

在這個調查過程中,我進一步的知道了手機依賴對自身身心的危害,以往只是知道這一點,但是並沒有在真正的資料來使自己信服。但通過這個調查,在真正的資料面前,我不僅對手機依賴的含義、成因及其危害有了較為明晰的瞭解和認識,而且對手機依賴提出了粗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增強了我對宣傳手機依賴對身心造成的危害的願望,我要讓身邊更多的人瞭解到這一點,並且能夠慢慢的走出手機依賴,合理的使用手機,趨利避害。在這裡,真心感謝和我一起調查分析的小組成員,還有參與本次問卷填寫的同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