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調查報告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66K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生調查報告通用15篇

中學生調查報告1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總體國力的提高,教育已成為一項重點專案,並隨著人民日益小康的走向,教育更是普遍到中國的各個角落。與努力奮鬥的昨天相比,今天的中國不但重視“未來花朵”的教育,更有能力去實現以知識灌溉使得花朵更茁壯的成長這一目標,並已實現大半。如今,大部分已經在貫徹9年義務教育這一方針,並拿出足夠的資金,資助貧困地區的學生。但是,越是普遍,越得不到珍惜。在新世紀出生長大的孩子們,並不知道過去的困苦,更加不明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同齡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揹著書包去學校的痛苦。所以他們理直氣壯的逃學,毫不在意的輟學,只因為他們不懂邁進校園的快樂,不懂坐在教室裡的幸福,更不懂得知識的重要。因為不懂,所以厭惡。

根據調查,無論是城鎮還是鄉縣,厭學學生大都在50%—60%之間,人數之多,比例之重,令人吃驚。主要表現有:

(1)國中畢業不願讀高中,高中畢業不願上大學,本地學生不願異地升高級學校。

(2)職高、中專、成校等學生,學習馬虎,得過且過。到學校不是為了學知識,求學問,而是為了混日子、弄文憑。

(3)上課不聽不記不做練習,教師你講你的,臺下我玩我的。

(4)有些學生教師批評不得,學校管不了,厭學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因厭學而產生的的一些負面影響令人憂虎:

(1)精力過剩,課餘時間想到的就是“玩”,而且越新奇越刺激越好。

(2)講吃穿,圖享受、懶勞動。

(3)不關心政治,不過問國事。

(4)一切以“我”中心,對集體的事不聞不問;對不良現象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明哲保身,不求大過。

(5)亂結交朋友,亂談戀愛。

(6)極少數學生甚至因偷搶勒索,參與黃賭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

當然,厭學的原因不只是學生本省,還包括家長、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原因。根據厭學的表現,在分析原因之後,我認為在採取對策時,應堅持內外結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具體設想及做法是:

(一)社會方面。

1、各級黨和政府要狠抓黨風和廉政作風建設,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下大力氣堅決清除社會上那些影響極大的醜惡現象,從而改善廣大中國小生生活的外層間空,減少那些不良現象對中學生的刺激和誘惑。

2、加強對商業、飲食、文化娛樂等部門的管理,強調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亦要注重提高社會效益。凡是成年人才能幹的事,譬如電子遊戲機室、營業性歌舞廳等,應明文禁止中國小涉足,違者,應採取嚴厲的制裁措施。

3、招工招幹或招聘其他服務人員的公司企業,應規範招收辦法,嚴肅招聘紀律,實行公開、公平競爭,既重文賃,更重水平,從而減少中學生走向社會時的僥倖心理。

4、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有效地防止和抵禦來自港澳臺等不良黨和政府、社會有關人士等在對教育的投資時,既注重學校的`外在形象,更應注重學校的內部結構,從而使學生在校有空間學,有東西看,有條件玩。

6、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仍需繼續提高知識分子的待遇,真正讓讀書人成為社會上所羨慕的一族,從而使學生知道學科學,學文化的重要。

(二)家庭方面

父母及學生的親屬要教給學生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勤奮好學、助人為樂、團結互助、報效祖國等優良傳統和精神,培養子女自強,自立品質,多些向子女灌輸競爭意識,儘可能地減少“坐吃祖宗”的惰性心理。

1、父母要儘可能多些與子女接觸,儘可能多些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多給子女以心靈上的關懷教育。

2、平時儘可能主動與學校聯絡,交流自己子女學習生活情況,把握子女成長髮展脈博,教育方法上要寬嚴結合,注重技巧。讓子女感覺到家的可愛,父母的可孝可敬,從而增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三)學校方面

1、積極爭取上級黨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等的支援,積極穩妥地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因地制宜地開設學制較短、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專業,讓學生滿懷需求入學,真真正正學到知識和技能而去,為家鄉經濟的建設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下大力氣加強學校實驗、實習、見習等裝置設施,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下決心抓好應試教育為主向素質教育為重的轉變工作,使學生從枯燥呆板的學習情境中解脫出來,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

4、學生管理上同樣堅持寬嚴結合的原則,學習要求上嚴格標準,課餘生活中自由靈活,讓學生課堂上學得主動,課餘活動中玩得開心,從而形成一種優良的育人環境。

5、大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學研究工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注重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學實踐,“走出去”“請進來”,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為一種特殊現象的研究探討,我們主張各級各類學校緊密結合自己的實際,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那麼,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厭學這一難題將會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

中學生調查報告2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我們的社會處在現代化的程序當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現代化。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培養人的機制,新的人才需具備哪些特徵?目前學校和家庭對中學生的不利影響有哪些?這些問題自然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故而在999年“社會調查實踐課”中,我們選定了“全國26個大中城市中學生家庭與學校教育現狀抽樣調查”這一課題。經過調查和分析彙總,參考各種文獻,現選取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特徵作研究物件,原因有以下兩點:①通過調查瞭解當代中學生社會人格的現狀,可以發現我們的家庭、學校在學生性格培養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導致積極的社會人格,而哪些又導致消極的人格。②對目前處在轉型社會中的我國中學生而言,其社會人格同其社會的性質同樣具有過渡特徵,在傳統與現代的人格型別轉換的現階段中透視當代中學生的人格特徵,哪些透視出時代的特色,而哪些還體現出歷史的束縛。前一點主要出於應用的思考,而後者則更多偏重於對社會文化變遷的理論思考,所有這些,構成了我們從事調查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研究方法

對於社會人格的基本界定,我們是這樣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歷史階段下其一社會群體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為群體每個成員所認可和接受的群體心理特徵。這種心理特徵既是社會性的,同時又伴隨價值判斷過程。”社會人格產生於社會行動,是指“行動的個人賦予其行動以主觀意義,行為考慮到他人並在其行動過程中以他人為目標”的這樣一種心理特徵。

而研究中的理論假設則主要採用了型別學的方法,正如後文斯賓塞的“尚武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劃分一樣,我們將社會人格分為傳統與現代的兩種典型,而社會轉型中的中學生社會人格也具有過渡的特徵,即舊的社會形態中的某些社會人格與新的社會形態對某些社會人格的表現同時在當代中學生身上體現,而且正向後者轉化。

在研究中,我們採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將全國所有城市分為大、中、小三等,然後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了26個城市作研究物件,共計回收中學生答卷275份,經檢查,結果客觀有效,問卷質量高,並採用ss統計軟體作統計分析,並按照調查工作計劃中確立的指標專案分別作檢驗分析,同時結合圖書館中的人口學資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擬從當代中學生對所處環境的態度與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傾向、轉型社會人格結構幾方面具體闡述。

二、社會轉型期中學生對所處家庭和學校環境的感受和態度

家庭是影響和作用於個體思想觀念、心理特徵和行為方式的主要社會環境之一,我國素有“三歲看老”的說法,即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個人一生的行為規範、心理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至個性氣質、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據鄭杭生先生所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家庭對個人的社會化的影響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社會化的開端,家庭環境因素對個人的觀念、心理和行為習慣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②家庭環境對個人社會化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對兒童的感情和愛的培養,家庭環境對個人而言,其作為感情交流和體驗愛的主要場所無疑較之其他社會環境重要得多,豐富的感情交流對一個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感情的社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權威對兒童的社會化具有重大影響,家庭環境中的權威形象和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會化對個體的心理和觀念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塑造力。基於此,在我們的調查中,重點設計了有關方面的題目,經過初步的.統計分析和基於理論的思考,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頗值得我們思考的。

。部分父母老師的德育影響力與子女自身難以協調一致。在被調查的中學生當中,有70。2%的父母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時能夠作到言傳身教,自身具有示範性作用,這對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有29。8%的父母則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這已是一個不低的比例,事實上,父母親在家庭內的各種行為所體現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內涵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子女的楷模,這在人生觀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兒童中尤為如此。父母與子女在家庭裡充當的角色與地位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說“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賴者,他對有支配權的一方——父母,會發現’自居作用’,而子女在這種作用下會追隨和仿效父母,以期將來能成為父母那樣的人。 ”當然這種機制的作用有時完全是潛意識的。由調查的結果來看,在問及學生“當老師教導您怎樣做人與父母教導不一致時,您會選擇什麼?”有4。7%的中學生選擇了(a)“聽父親的”其較之(b)“聽母親的”所選比例4。3%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現代中國家庭德育中母親的地位較之古代“父嚴母慈”的家庭中母親的地位已有很大的提升,雖然這樣,還是可以看出現代中學生對父母的教導的依賴性已下降到足以引起重視的地步,因為也有。9%的學生選擇(c)“聽老師的”,可見在學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師無疑是較之家長更具有道德典範和說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會給尚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奠基階段的中學生帶來巨大的塑造性影響。當然,在“父母教導與老師教導不一致時”,大多數中學生還是理性地選擇了“誰對就聽誰的”(f),這一比例達50。2%,而不是像以上三個簡單地選“父親”(a)4。7%、“母親”(b)4。3%或“老師”(c)。9%那樣,“誰對就聽誰的”表明了他們已具有判斷的能力,不盲從、不迷信權威,這是當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個顯著特徵。不過我們仍須看到另一面,竟然有24。3%的中學生選擇(e)“誰的說法與我相符合就聽誰的”,這一比例之高是讓我們始料不及的,我們起碼可從中看出當代中學生的“自我中心”傾向的表現,當代的中學生,由於獨生子女佔較大比例(本次調查結果中,獨生子女佔66%),在家庭中地位較高,致使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徵得到強化。而這種性格特徵一方面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持有過度的“自尊感”,而且對於他們未來生活中面臨的人際關係的良好發展無疑是一種潛在的阻礙。這一部分學生較之前面“誰對就聽誰的”那些學生而言,更難以與人相處,常常以自己的價值標準評判一切事物,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和替他人著想,這是我們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所應重視的一個問題。最後,我們關注到選擇(d)項“誰的都不聽”的那一部分學生群體,這一部分學生佔總體的4。7%。他們的回答顯明地表現了接近青春期和正處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具有的叛逆性,不過他們的回答更趨極端罷了。叛逆性,這種具有抵抗色彩的心理特徵,本身就是該年齡段人群的社會人格之一,中學生“他們在這一時期特別注意觀察和認識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實現角色的自我不同,而如果個人在這一時期的社會交往活動缺乏主動和自信,將不能正確地理解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而在活動出現角色混淆不清的現象。”既然青少年特別注意觀察他人的行為以利於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時家庭裡父母的教導與學校里老師的教導如果存在價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這種情況目前在我國的確存在:老師作為傳統的道德訓導者與尤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價值觀實際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這種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時讓他們無所適從,兼之在現代化的程序中,人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發展程序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識、科學技術的更替又打破對以往權威和長輩的一味服從,於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視傳統的道德教育,他們就可能“誰的都不聽”

中學生調查報告3

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國小就開始有獨立消費的行為,到了中學時代,他們一般都有一筆固定的消費資金(零花錢),有了經常性的獨立購買活動,中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例如購買衣物:飾品、音像製品等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上網交友娛樂等方面,雖然高消費的學生並不多,但是有關專家認為,十幾歲的中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辨析能力不強,在一些變味的“人跡關係”的影響下,難免會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費觀念對於青少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現今,中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與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的高消費生活越來越嚴重。再者,由於目前一般家庭的經濟狀況比以前有極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願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隨著家庭觀念的轉變,家長更尊重子女的意見,鼓勵子女發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學生在諸多的影響下消費觀念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有零用錢的學生佔了被調查總數的98%,沒有的僅佔1.4%,現在的學生都是家裡的“獨苗”,家長對自己小孩幾乎是百依百順,疼愛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儉用,孩子那裡總是應有盡有,可是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錢,這些零花錢是家長對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投資。只有少數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來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麼零花錢了。但是對父母來說,高中生各方面的開支較多,學習上的花費明顯多於國中生。對於在學習上的正常開銷,家長們的出手毫不猶豫的同時,同學們的生活花費和日零用錢,也隨之“水漲船高”,調查報告《中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因此中學生的消費行為反映了以下的幾種消費心理特點:

1、求新性。中學生處於求新求異、富有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於是在社會許多新鮮玩意的吸引下,“試一試”的想法成了這種心理的源泉。

2、興趣性。據瞭解,由於有的學生是“追星族”便將每月開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購買自己偶像的磁帶或cd上等等,總的來說,主要消費物件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換言之,興趣愛好越廣泛,所花費的款項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長,更何況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是普遍的事。

3、從眾性。身在周圍都是同齡人的.環境中,加之有不少學生的家境不錯,特別容易出現攀比的風氣。這便使許多人產生“別人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的想法,加上時下的某些時尚主題,促進了這種心理的形成,跟進了流行大軍。

4、盲目性。這種心理特點的形成是基於前幾種心理的,且從眾性心理起了主導作用。

古人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儉以養德”。養成刻苦節儉習慣,可以避奢侈,取道義,去邪心,有利培養高尚品德和堅韌意志。有道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和個人,無不是興於勤儉,敗於奢靡。青少年的財政來源主要來自家長,家長應負起管教指導責任。家長要讓子女瞭解家庭的收入和開支,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並從中學習承擔家庭經濟責任。學校應該進行消費觀念教育,灌輸“量入為出”的用錢方法,通過學習理財知識,瞭解借貸責任,力戒享樂奢靡陋習,幫助我們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中學生調查報告4

為了研究和分析中學生的消費情況,我們從零用錢的分配和利用狀況,購物心態,父母對子女消費的態度展開調查。做出公佈,使學生認知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意識且提出適應的政策。

另外我們也對中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並針對消費經濟來源做了分析,並從社會原因分析了中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最後,由於中學生屬於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文的調查分析,我們希望能給廣大的中學生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指導。

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隨著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時,我們中學生的消費也越來越大。高消費意識在學生中廣泛流傳。然而,學校及社會尚未對“消費”這一活動進行研究,也未對中學生的廣泛流傳的獵奇心理加以改正。學生在消費中還有許多有待規範。

為此,我們通過調查了50位同學,來探討中學生消費觀念。中學生每個月都會有零用錢,每天都會用錢,

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們現在的每個中學生幾乎都市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順著子女的意願,以至於造成中學生心中的滿足感和強烈的慾望。中學生避不了的揮霍如土,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為了出風頭,就會不惜千金買名牌,為了更瞭解中學生消費的內容,這兒我們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消費的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與完善,沿海地區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市場的發展對勞動生產力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就導致了大量農民工不斷的湧向沿海地區.那麼這些農民工在外面的生活怎麼樣呢?本文為了行文的方便,將其簡而化之,併合壁而中國化:一方面,將物質的生活歸結為具體的生活,並且對她進行著重的'探討;,另一方面將科學,教育,文化等歸納為虛擬的生活.因此,本文擬從具體生活的探討和虛擬生活的探討兩個主要地方面來探討。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將農村勞動力就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的投資環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週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儘量減少留守兒童。

我們也還調查了中學生的零用錢是否足夠。按理說,中學生的零用錢應是綽綽有餘,但調查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編織袋產品以茂名乙烯生產的優質產品為原料,經先進的裝置和工藝精心加工而成本產品具有強度大、包裝牢固、防潮、防水的特點;且外觀美、容易碼垛、搬運和運輸方便及包裝費用低廉。適用於化工產品、化肥、飼料、糧食、水泥、礦沙等粒狀、塊狀、粉狀等固態物質的包裝。

這次社會實踐,不僅為家裡減輕了負擔還讓我有了很大的自信,自信自己很有能力,自信自己能獨立去面對以後的日子,自信自己一定可以在社會的淘金機裡閃出耀眼的光芒,當然這次的社會實踐還讓我的實踐能力,口才能力,處事能力有了比較大的提高,更是體會到了老師的苦心。同時服務生的工作也讓我的應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這些實踐中的收穫是在課堂上永遠也學習不到的,它會讓我受用一生!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理所當然,也應過問子女的消費情況,但事實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資料。

由圖表可知,父母關心子女的消費情況只佔20%,而父母很少問子女的消費情況要佔70%,不過問子女消費情況的也要佔10%。這就表明:導致學生的獵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緣故,父母對子女消費情況的不聞不問,導致了中學生的高消費理念的蔓延,使中學生擁有強烈的滿足感,覺得錢是很容易得來的,以至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活在暫時的滿足感中,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糾正它,不能讓它蔓延。

我們調查學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壓歲錢,結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覺得這是造成學生的滿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們追求高消費。

通過分析以上的情況,我們向廣大學生,家長及校方,提出以下幾點:

我們要重視家訪,與家長經常電話聯絡,及時瞭解學生家庭教育的情況,及時幫助家長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態度,特別要求家長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正確評價,要求家長給孩子更多的愛和更多的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相信通過自己努力是能夠成功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養,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加強宣傳的力度,利用學校和班級的牆報大力宣傳要合理利用零用錢,使中學生認識到,錢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要勤儉。

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

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深刻的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父母不應給學生太多的零用錢,應教育他們,讓他們走出誤區。父母也應多關心子女消費的情況,促使他們不要亂花錢。

中學生調查報告5

調查組員:王林、陳琪、沈龍、王燦平、樓佳峰、李昕翰、趙凌鋒、陳凌峰、……

調查時間:20xx.02.18

前言:

學校安排了這個社會實踐的調查,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成立了調查小組,於正月十六那天聚集在一起在蕭山市心廣場一代,實地調查了和我們同齡人的消費習慣。以下是我們所調查的結果,很是遺憾的是當日用來拍攝和錄音的數碼相機的記憶體卡,後來因為儲存不當,裡面記錄的影像資料都沒有了,只有簡單的書面表述,在此感到遺憾!

一、我們組員的消費習慣

我們的第一步,先在我們自己的組員之間做了簡單的調查,寒假過後,我們組員都有了自己的壓歲錢,或者一直節省下來的資金,對於這個時候的我們來說,是會用些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下是我們自己組員的消費習慣。

王林:我的消費習慣其實也沒什麼不同,只是在需要用錢的時候,用些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寒假過好,身上錢還真的多了不少,嘿嘿,我還算是比較理智的用錢的,和平常很多人一樣,買衣服,吃吃喝喝。

陳琪:我的消費習慣也不談遠的說說現在好了,這個寒假,我去柯橋萬事達玩了幾次,吃了牛排,買了雙羅斯的戰靴,看了場電影,也和兄弟朋友聚了聚餐!

李昕翰:嘿嘿,我的消費習慣不算怎麼樣的。記得去ktv和朋友們唱歌了……

陳凌鋒:寒假我的消費習慣是投資網路遊戲,滿足自己的需求,買衣服這些是不用說太多了……

趙凌鋒:我去了新華書店買了基本課外書看,另外就是買衣服買鞋子……

王燦平:我的消費習慣是滿足自己的吃,我不太喜歡去玩,就是喜歡買點吃的東西,然後在電腦上看看電影……

……

總結了下,我們自己組員的同學的消費習慣主要是:第一,買衣服,鞋子,滿足自己的衣。第二是滿足自己的吃,也就是食。第三是出去玩樂,就我們組員來說,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有去ktv唱歌的,有些還去旅遊了。在住的方面我們都還是學生,父母會幫我們安排好住,所以這次的社會調查我們主要是圍繞衣、食、行,這三個方面調查……

二,實地調查中學生的消費習慣

衣:市心廣場耐克店,阿迪達斯,jasowwod,特步,安踏,李寧,美特斯邦威……

在這些買衣服鞋子的地方我們做了調查,本來還有一個錄影資料,可惜了。這裡只好憑記憶,粗略的回憶下當時的情景,我們的李昕翰是負責諮詢的,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以下是一段我按照當時情形克隆的對話。

在耐克店裡,遇到一位也是蕭山二職的同學,由於是認識的,我們直接不客套的問他話,

沈澤鑫:(09電商3班)的一位同學,以下簡稱沈

李昕翰:(以下簡稱李)鑫鑫幫助我們完成一下社會實踐的調查,ok嗎?

沈:輕鬆!

李:那我們開始了……

看到你剛才買了雙科比6代,我們想問問你你平時的消費習慣是怎麼樣的,是像今天一樣買鞋子,還是怎麼的?

沈:這怎麼說呢,我這人平時對吃的方面不是很在意,我喜歡打籃球,鞋子那是相當的喜歡,所以基本上我的錢,除去平時買點吃的,另外都會去買有nba球星代言的籃球鞋,哦,這個寒假,由於自己成績進步,爸爸還幫我買了步索愛u8的手機,超級的爽啊!

李:好,我想我們已經知道了,謝謝了!

由於我們採訪的'鑫鑫是個籃球痴愛者,對於這樣的消費,我們的組員裡還是比較理解的,因為王林,陳琪,也是相同的喜歡……當然不是說一定要買耐克,阿迪達斯的籃球鞋,在採訪過程當中我們在李寧,安踏店也順路看到了許多的籃球愛好者,這主要還是看經濟實力和個人的喜好,由於時間的關係,衣這方面我們就採訪到這裡!下面轉站……

第二站:kfc、必勝客樂購超市……

在先前的採訪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了,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中學生對於吃的方面還是比較講究的我們一群人先到了kfc好傢伙,這裡人還真的是很多的啊,kfc的生意是真的好,由於是飯點了,我們自己先解決了下,順便問了些人,他們的消費習慣也就是這樣的……哎,這真的是悲劇了啊!

必勝客我們就沒去了,想想了去了不吃東西,這麼一大幫人進去,難為情的。我們去了下一站樂購超市,由於在學校的時候,學校說給我們安排可以去樂購超市打工實習,當然前提是資源為主的,到了那裡,基本上已經不見我們同學的身影了,偶爾看見了幾個,還是不是認識的,我們也沒好意去問,只好去了總檯詢問了下那邊的工作人員,不然白跑一趟,這是陳琪出馬了:

中學生調查報告6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是進步的階梯。如果人們不讀書,那就沒有精神的糧食,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書本。那大家都喜歡什麼書呢?這都往往因人而異,有的喜歡漫畫,有的喜歡童話,有的喜歡伊索寓言……對於大家的課外閱讀情況,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青少年時期,他們熱情活潑,求知慾強,帶有很強的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已不滿足於課堂內的書本閱讀,而是渴望從更廣泛的渠道去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以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課外閱讀就是最好的途徑,是課內閱讀的進一步延伸和補充,對課內閱讀起到強化和促進作用。但是,當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並不容樂觀,存在許多不足或誤區,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觀察,我們都發現了,平日裡我們中學生是否有時間去讀一些課外圖書,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據我觀察,身邊的同學中讀課外書的的確是多的,關於他們所讀的書的內容是比較讓人的擔心的,我並不認為看一些言情小說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鑽在這種書堆裡,我想:從大體上看,是弊大於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讀書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讀書很重要,都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盅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奇妙。最近幾年的“國民閱讀調查”也顯示,還沒有人敢說“讀書不重要”,大概是怕別人說自己不思長進、沒理想和追求。那麼為什麼大家不去幹重要的事情,而去幹不重要的事情呢?讀了半天,人也讀呆了,工作還成問題,還奢談什麼“黃金屋”、“千盅粟”、“顏如玉”哦!乾脆不讀了,,打psp去,k歌去。專家們及時提醒,不要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讀書,讀書能夠讓你增加智慧,保持尊嚴;更多的人說,智慧和尊嚴先免談,我需要增加財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專家們並不認同這種庸俗的觀點,還在不斷地追問:你們為什麼不讀書呢?為什麼?當被追問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沒有時間讀書(盯著電視發傻的時間挺多),沒有讀書的習慣(上網的習慣有了,還上癮),書的價格太貴了(比一個漢堡包還貴)。這些當然都是藉口。當所有的人都在為不幹一件事情而找藉口的時候,這件事情就不是用簡單的理由可以解釋的了。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

通過調查分析了中學生閱讀的幾點情況:

1、讀書時間不足

2、缺乏閱讀興趣

3、閱讀空間越來越少

4、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

5、閱讀的選擇型別

調查中引發的思考:

課外閱讀無疑是重要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的:“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他的話形象地告訴我們,課外閱讀是開拓學生視野,開闊學生思路的一條重要途徑。從閱讀熱情和重視課外閱讀,語文成績也相對較好的學生的個例中,我們也明顯地感覺到了他們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的認識。只是苦於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上面,因此雖有對重要性的認識,卻不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我們應該學會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閱讀時間,也要懂得挑選好合理的閱讀材料,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還應該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來,有意識地把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出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

健康的課外讀物的閱讀益於身心發展和思想、審美等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而作為一箇中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仍然是其主要任務,課外閱讀只是一種課堂學習的有力補充。所以,中學生必須擺正主從位置,以便於合理安排時間

通過資料分析後,我小組成員認為當今中學生閱讀量是十分大的。同學們都認為閱讀對於自身的消遣娛樂和素質培養是很重要的。資料顯示,中學生十分喜愛雜誌,因為它時效性強、內容更新頻繁且迎合了中學生對於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說、中外名著雖然內容充實、文化底蘊頗深,對中學生素質培養有良好的效果,但因為書中所講內容通常陳舊,離同學們生活甚遠,難以引起同學們的共鳴。但這種忽略經典文學、優秀作品的現象是不容小覷的,中學生是處在一個生理、心理髮育成長的階段,是非善惡的分辨能力還不成熟,在文化多樣性的現今社會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的。在調查過程中,中學生中男生更側重於科幻、武俠、軍事、體育等書刊。而女生則側重於言情、少女漫畫、時尚雜誌、文學雜誌等。

通過調查,我們對中學生閱讀情況得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1、閱讀目的多趨向自娛

調查中有的學生認為讀名著或其他小說是為了“消遣和娛樂”,且大多在課外時間閱讀。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讀名著是為了“提高文學欣賞能力”,且帶有極大的閱讀嚮往和興趣。從文學名著中可以認識我們生活的社會、認識他人、瞭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義,探索生命的價值,培養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和品質。

2、閱讀範圍、數量極為有限

調查的中學生裡,從對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瞭解情況來看,讀過其中4本的佔7%,讀過其中3本的佔12%,讀過其中2本的佔21%,讀過其中1本的佔41%,一本也沒有讀的佔19%。從對教育部指定中學生必讀的30部中外文學名著的閱讀量來看,結果只有20%的高中生讀過其中5-10本,且這5-10本大多是中國的文學名著,國外的作品極少涉獵。5%的高中生對這30部作品竟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文學名著的教育意義難以影響到學生和拓寬學生的眼界。

3、閱讀願望因課業負擔而受到影響

4、閱讀方式缺乏正確引導

在對名著選擇上,僅有10%的學生是獨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選擇的; 17%的高中生是通過父母、老師的指導去選擇的;16%的學生是根據報刊推介而作出選擇的。從這裡看出,老師、家長、各種傳播媒介宣介文學名著,對中學生選擇作品有很大幫助。在閱讀名著時,作筆記的高中生佔7%;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會使用相關方面的工具書,或向老師請教的高中生有0.8%。偶爾與同學探討所讀過的名著的學生只有佔7%。由此可見,加強對中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指導是多麼迫切需要。

此外,被調查的學生當中,經常將時間放在閱讀上的非常有限,閱讀的書籍大多是休閒性雜誌或小說,更多的學生則是願意去泡網咖娛樂。

(三)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文學名著是歷史文化遺留的精品。讀一本好的書,就像沐浴在春風中,讓人心曠神怡,讀者與作者彷彿超越了時間和空間,面對面地在交流,在這種感召下,讀者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而這種共鳴可能會伴隨讀者一生。可見,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心理、思維等還在成長的中學生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啊!它對於提高中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激勵他們去創新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應努力去弘揚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2、中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後備軍、潛動力,其文化素養和知識儲備同等重要。所以,學校、老師、家長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並且在旁指導、培養其獨立自主的'去選擇圖書或雜誌,學會有自己的主見,多對自己的行為反思,,同時學校還可以多舉辦一些閱讀交流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增長見識、開拓眼界。除此之外,學校、老師、家長、還要促進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正確的思想觀念來指導自己的閱讀行為。

3、中學生自身要學會選擇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圖書外,外部社會的客觀環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難發現,現在的書店、報刊亭、書攤等出售圖書的地方,不乏有粗製濫造的圖書,但卻堂而皇之的擺出來賣,可見圖書市場的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難保思維尚不成熟的中學生不受到影響。所以政府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管制力度,規範圖書市場的執行。為中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以此薰陶中學生的性情,為中學生閱讀做出正確的指導。政府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快完善公共設施建設,例如公共圖書館、圖書室。從調查情況看,學生買書者多,借書者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區缺少相關設施。而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要做到“買”和“借”並舉才是正確的閱讀途徑,單憑書籍封面介紹或粗略的瀏覽一遍就決定購買,會很容易出現買後後悔的情況,這不僅浪費了錢,還達不到閱讀的目的。所以建設正規的圖書館、圖書室是非常重要的。受益的不單是中學生,還有廣大市民,對建設先進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作為一名中學生,自身要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先進的、優秀的文化作品,拒絕、抵制腐朽、落後的文化作品。要在閱讀中多思考、多記筆記,虛心向老師、家長請教,或者運用工具書來解答疑問。自身不單要學會自律、自制,還要幫助其他的同學正確地進行閱讀。與同學多交流閱讀心得,吸取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也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了對方,從而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促進了自身的修養和文學素養.

中學生調查報告7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機的普及率開始升高,且使用者範圍也開始擴張,還記得前幾年,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是20世紀的今天,卻不同了,在學校裡,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接著是中學生,國小生,父母為了跟兒女得到第一時間的聯絡,紛紛給兒女們買起手機來,有得學生身上還有兩部手機呢。特別是近兩年,隨著手機價格的下降、簡訊服務的開通和各種手機SIM卡的出現,手機不再是一種高身份的象徵或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成為一種較為普及的通訊工具。

這次調查主要是有針對性地就購買手機的心態、中學生擁有手機的總體利弊以及校園實現手機普及這一社會現象的正常與否和影響中學生購買決策的因素等。調查採用問卷形式,抽樣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

調查中發現,80%的同學已經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就算暫時還沒購買手機的同學,其中大部分人認為學生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機。其理由是:首先,便於聯絡,這既包括自己聯絡親人,也包括同學朋友聯絡自己。

1、手機的品牌

調查發現中學生所購買的手機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倍受中學生青睞,三者共佔調查總數的55%。而國產手機問津者很少,如國產王牌 TCL、波導,所購者也不多,兩者共佔12%,可見中學生在手機品牌上基本傾向於洋品牌。

2、資金來源

主要來源於父母的約為71.19%,8.26%的中學生是自己打工掙的錢,11.23%是勒緊褲腰帶從生活費中擠出來的,9.32%是別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別人借錢或銀行貸款購買手機的現象。

3、購機目的

學生是追求個性的群體,在手機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學生中意拍照手機,34.0%的學生使用下載的流行音樂作為鈴聲。隨著彩屏和攝像手機的`普及率上升,學生也開始更多的使用下載圖片或者自己拍攝的圖片,甚至自己製作的圖片作為待機圖片。

4、手機的使用情況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

中學生使用手機會引起社會的爭議,主要是因為手機作為高階消費產品,在校學生由於生活圈較為固定,沒有必要,可能會是一種物質的浪費。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費習慣,同時影響學習,作為當事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由於中學生處於性格塑造時期,思想不穩定,情緒波動大,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等特徵,使得他們的消費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機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分析使用手機不利的影響中,主要體現在影響上課、造成不好的消費習慣、浪費錢,比例分別為28.1%、19.6%、23.1%,而認為沒有壞處的比例為21.5%。這也反映出學生學習與社交活動之間存在矛盾,如何處理好這種矛盾則需要社會正確引導。

中學生調查報告8

從當今的語文教學來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僅靠教材是不夠的,教材中只是提供了各種體裁的優秀範文,是閱讀的指標,但提供的閱讀範圍並不寬泛,因此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便成了中學生的必修課。可是,縱觀當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是讀書時間少。

據調查,一個國中生平均每天讀課外書的時間不足十分鐘,不讀課外書的學生也比比皆是。一位母親道出了箇中緣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女兒的興趣愛好也在不斷地變化,她喜歡畫畫、唱歌,更喜歡看課外書,可哪有時間?回到家裡就寫作業,有時到半夜,還有精力看課外書嗎?”

二是讀書目的`不明確。

孩子們的隨意性很大,又是為了趕時髦,湊熱鬧,隨波逐流,昨天韓寒熱,捧住韓寒的書不放;今天楊紅櫻的校園系列小說很暢銷,看了一本有一本;明天還不知是誰在這塊陣地獨領。

三是讀書不得法。

在閱讀方法上,不少學生毫無策略而言,在閱讀中不能合理有效地運用精讀、泛讀、快讀、品讀等方法,多數學生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眼下,許多中學生讀書不做筆記,不注意積累,沒有養成利用各種工具書的習慣。

四是讀書功利色彩濃。

為迎接會考、大學聯考,許多學生不得不讀各種複習資料。為了提高作文的分數,又必須找一些作文來讀和背。五是讀科技類讀物的少,讀通俗類讀物的多;讀長篇名著的少,讀短篇的多;讀詩歌、散文的少,讀小說、人物傳記的多。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這幾個方面:學生本身不樂意讀;家長、老師不支援讀;學校無場地,社會沒有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一是學生課業負擔重。

國中階段要開設八九門課程,學生除了上課、完成作業外,一天時間所剩無幾,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閒暇時就想輕鬆一下,誰還願意去讀書?

二是家長對讀課外書有三怕。

一怕佔時間,認為課外書是“閒書”,只有關於教學的書才是正宗;二怕會變壞,不少圖書良莠難辨,怕把孩子引入歧途;三怕亂花錢,如今薄薄的一本書動輒十幾元、幾十元,家長們要掂量掂量。

三是無場地或無書可讀。

部分學校沒有一個像樣的圖書館、閱覽室;即使有,也是一些舊書,學生沒興趣,老師不願看。有些學校的圖書館乾脆不對學生開放,學生只能“望書興嘆”,一把鏽跡斑斑的大鎖關閉了他們通往知識海洋的大門。

四是電視、網路等現代媒體的影響。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資訊傳遞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特別是電視、網路以其豐富的內容和多彩的畫面吸引著學生。據調查,大多數的中學生以看電視、打電腦來打發休閒時光。如今,許多文學名著也被搬上了熒屏。但是,看電視劇並不等同於閱讀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是讀者再創作的過程,閱讀需要讀者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與作者對話,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

針對中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家長和教師應大力支援,還孩子一塊自由閱讀的領地,因勢利導,給他們開列書目清單,並予以指導:哪些需略讀,哪些要精讀,哪些只是瀏覽一下即可。學校要徹底為學生鬆綁,還孩子們的“雙休日”,讓他們擁有充裕的時間閱讀,從中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必要的場地,如開放圖書室和閱覽室,成立“讀書小組”、“書友會”、“文學社團”,舉辦文學知識講座等。全社會都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多舉辦一些讀書活動,把孩子們的眼球吸引到書籍中來。

一個不會讀書的人,不會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不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也不會是一個優秀的民族。讓書籍充實我們的靈魂,完善我們的人格,增強我們的能力吧!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書籍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美好。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大流鄉中學)

中學生調查報告9

一、調查的目的與內容

為了解我校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為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課題研究提供依據,20xx年11-12月,我們對本校學生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

這次調查力求全面的瞭解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六個方面:(一)自主學習動機(二)自主學習習慣(三)自主學習方法(四)上課思維(五)自主學習過程(六)自主學習結果。

二、調查物件與方法

本調查選取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年級的部分學生。每個年級抽一、三、五班,共9個教學班。發出問卷315,回收問卷290份,回收率95%,有效問卷274分,有效率94%

調查採用學校自編的自主學習調查問卷,共19道題,每題有4個選項,要求學生在每題的若干選項中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回答。為了使學生表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本調查問卷只填班級、性別,而不填姓名,並且當堂完成答卷。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自主學習動機

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習產生興趣,具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和保證。

1、是否喜歡主動的學習。能自覺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佔68%,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分別佔80%、71%、52%;29%的學生是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完成,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分別佔16%、 29%、41%;10%的學生認為完不完成無所謂,三個年級分別佔6%、 11%、14%。從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能自覺、主動的學習,七年級年級學生較高,但隨年級上升自覺性主動性下降,九年級年級有48%的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

2、在學習上你對自己的信心。36%的學生充滿自信或有把握,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分別佔41% 、37%、 30%;50%的學生認為需要再努力,三個年級分別為48%、48%、54%;13%的學生認為在學習上比較困難,沒信心,三個年級分別為9%、 15%、14%。調查說明:86%的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到,學習是需要努力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對學習充滿信心。但也有13%的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三個年級差別不大。

3、你喜歡某科目是因為。56%的學生認為是個人興趣,三個年級分別為56%、61% 、52%;喜歡某科目是因為老師的講課方式佔30%,三個年級分別為26%、29%、36%;7.3%的認為是師生關係好;3.6%的認為是老師的外表。調查說明,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憑自己的興趣學習某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影響。

4、你是以怎樣的心態去學習。55%的學生是以愉快的心態學習,三個年級分別為58%、64%、43%;37%的學生是以緊張壓抑的心態學習,三個年級分別為37%、34%、39%;10%的學生是以無所謂的態度,三個年級分別為12%、 2% 、16%。從調查中看出,學生在學習上壓力比較大,令人擔憂,七年級、九年級年級最為明顯,七年級學生因為剛剛入校,不太適應中學學習,而九年級則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比較緊張,八年級則處於漸趨平靜,多數學生能以愉快的心情學習。應加強小升中的銜接工作,對九年級畢業班進行減壓或心理輔導。

(二)學習習慣

1、你最喜歡老師留什麼樣的作業。22%的學生喜歡留抄寫型作業,三個年級分別為25%、22%、18%;41%的學生喜歡口頭背誦、動手實踐型作業,分別36%、46%、40%;13%學生喜歡自己給自己留作業,分別為14%、14%、12%;21%學生喜歡不留作業。調查說明,學生喜歡留多種形式的作業,口頭背誦、動手實踐型作業學生最歡迎;13%自己給自己留作業,表現出一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21%學生喜歡不留作業,表現出部分學生的懶惰性和厭學情緒。

2、上課前,你的預習情況。83%的學生能進行預習,三個年級分別為89%、87%、74%的,但只有48%的學生會預習,三個年級分別為55%、53%、36%;14%的學生從不預習,分別是10%、 11%、 22% 。從調查可看出,大多數學生懂得預習的重要性,但很多學生不會預習,只是看看書而已,有14%的學生從不預習,九年級年級達到22%,這方面需要教師進一步給予有效的指導。

3、在做作業的方式與時間。19%的學生先複習,後做作業,三個年級分別為25%、18% 、14%;61%的學生先做作業、有問題才翻書,三個年級分別為57%、 67%、60%;11%學生先做作業、遇到問題就不做了。從調查中看出,多數學生先做作業,有問題在看書;19%的學生先複習,後做作業,是一種比較好的作業方式;11%的學生遇到問題就不做了,存在學習的依賴性,對學習缺乏責任心。在作業時間上43%的學生在12小時之間,八年級學生作業時間最長。

(三)學習方法

1、聽課時是否有自己的學習目標。21%學生上課前就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三個年級分別為32%、21% 、12%;在教師講課時形成自己的學習目標的佔30%,三個年級分別為 28%、31%、 31%,;36%的學生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三個年級分別是 31%、38%、41%,;7.6%的學生始終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這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課堂上聽課心中無數,跟著老師走,對制定好學習計劃目標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教師要教會學生制定學習目標的方法。

2、課堂上,做筆記的情況。41%的學生有所選擇,記下一些新的想法,三個年級分別為37%、46%、42%;記下所有板書佔34%,三個年級分別為36%、35%、 32%;21%的學生從不記筆記或隨便記一點。學生記聽課筆記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從數字中說明,大多數學生不做筆記或不會做筆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記筆記的方法。

(四)上課思維

1、你上課的思維狀態怎樣。73%的學生認真聽講,把握教師講的知識要點並認真思考,三個年級分別是 73%、76%、70%;10%的學生記住老師的每一句話;15%的學生上課時跟不上老師的思維,三個你年級分別為 5%、16%、23%。從調查中說明,多數學生能認真聽講,但20%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思維,其中九年級年級達到23%,教師忽視了這一部分學生,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才能發展。

2、上課時你對老師的問題思考程度。能思考80%以上問題的佔29%,三個年級分別是44%、23%、21%;28%的學生對老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在60%以下,三個年級分別為22%、32%、33%;教師提出的問題過難,導致28%的學生對老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在60%以下,九年級的學生達到33%,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思考教師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認真的設計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參加課堂討論的情況。26%的學生努力發言,常引導本組同學,三個年級分別為34%、28%、15%。49%的學生按討論要求做,三個年級分別為50%、42%、55%;不想參加、不發表意見佔23%。由此可見,學生在課堂上思維不活躍,教師的教學問題設計、討論組織形式還不能引起學生興趣。因此,結合年級學科特點,經常組織活動十分必要。

4、上課時,有沒有過激動興奮的體驗。14%的學生經常產生興奮、激動的情緒,三個年級分別為 25%、16%、2%;有時產生上述情緒59%,三個年級分別58%、63%、 57%;26%的學生產生過無聊、灰心喪氣的情緒,三個年級分別是20%、19%、40%。總體說明,學生上課時學習情緒比較低落,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其中九年級年級最嚴重,與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定的關係,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講究教學藝術。

(五)自主學習過程

1、你是否定期將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15%的學生經常定期將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三個年級分別為26%、12%、7%;偶爾和考試前進行歸納總結的佔68%,三個年級分別61%、68%、83% ;7.6%從不歸納總結。調查說明,學生沒有養成定期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習慣,為了考試而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方法。

2、對學習的評價。39%的學生在每單元或章節後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評價,三個年級分別為38%、36%、43%;47%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認真的思考並改進,三個年級分別為50%、55%、36%;10%學生自己不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無所謂。這說明,學生比較重視對學習的評價並不斷改進,但缺乏主動性,學生的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能力還有待提高。

(六)自主發展

1、你經常閱讀哪類書籍。19%的學生閱讀文學名著,三個年級分別為22%、16 % 、20%,36%的學生經常閱讀中學生讀物,分別為 26%、51%、32%;26%的學生經常閱讀武打小說,分別為 26%、25%、28%;什麼都不閱讀12%,分別為12%、9%、16%。從數字中說明,88%學生有閱讀習慣,但閱讀書籍不同,有近26%的學生閱讀武打小說,有12%的學生還沒有閱讀習慣,教師積極的進行引導,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2、你認為自己的知識主要來自於什麼。37%的學生認為是老師的講授,三個年級分別為 36%、42%、33%;21%的學生認為從不同的渠道獲得,如報紙雜誌網路; 23%、22%、19%;11%的學生認為是自己獨立學習,分別為12%、5%、6%。學生能正確認識知識來源於不同渠道,反映出自身知識的價值趨向,九年級年級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認識略高於七年級、八年級,但從總體上說,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價值還不能充分認識。

四、建議與對策

1、根據我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查的現狀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方法、習慣等比較薄弱,因此,開展在課堂中指導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著較強的必要性和針對性,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確定研究專題,有針對性的開展研究。

2、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十分重要,自主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性,教師要以很寬容的心態,去營造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環境和氛圍。

3、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有針對性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激發學生動機、提問的實效性、引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評價、學習監控等),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的研究中。

4、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構建學科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體系。

5、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只是課堂教學,學習過程應延伸到課外、家庭,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

五.結語。

國中生是一個充滿朝氣的群體,他們既有孩子單純可愛的一面,又有桀驁不馴,自以為是,叛逆固執的一面,他們渴望被認可,被尊重。對待這樣的學生群體,需要我們好好研究他們的心理,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關心和幫助,為他們今後的人生髮展之路打好基礎。

這次問卷調查以國中三個年級的三百名學生為研究物件,從自主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課思維,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六個方面來分析國中生自主學習現狀。結果表明國中生自主學習現狀還是基本停滯不前的狀態,而且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因很多,從學校管理層,教師到家長和學生自身。

教會學生自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今世界各國研究的教育主題,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把握時代潮流及時轉變教育思想,不落後,不守舊,善於學習,勤於實踐,敢於反思,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升教育教學水品。

中學生調查報告10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環保”已成為一個全球的熱點。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必須選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因此,在學校中開設環境教育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傳統的環境教育把重點放在環境科學知識的灌輸和傳授上,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價值觀和行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主要是由於我國過去以傳授和灌輸為主的教育現狀引起的。環境科學知識的傳授其實只是環境教育的一小部分。當前,新世紀的新技術革命將在更為廣闊的領域內發生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變化,中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體,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將決定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向。所以,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意識,是環境教育的首要任務。因而學校的環境教育也應從傳統的環境教育向新時期的環境教育轉變,同時把培養學生的人格、能力、行為提上環境教育的日程,把學生的社會實踐參與作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來越多的事實和經驗也證明,環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青少年由受環境教育影響產生的行為認知和價值取向。

一、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環境教育在中學開展的深度和廣度,我們依據有關環境教育的要求對荊門市掇刀中學高一、高二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目的是瞭解學生的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環境知識(學生對有關環境問題以及人類在環境中的重大責任和作用的瞭解)

2、學生的環境意識(學生對整個環境及其相關問題的認識)

3、學生對環境的態度(學生認識環境的社會價值,關心環境狀況,以及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的動機)

4、學生在環境活動中的參與(幫助學生對環境問題產生一種責任感和迫切感,以便保證採取適當的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調查內容

環境教育展現的是一種新的文化思潮,這種新的文化思潮就是可持續發展教育思想,在這次設計問卷內容時,我們從不同角度對環境進行分析和理解,調查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有:

(1)環境保護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2)環保意識水平;

(3)對現行環境教育課程的看法;

(4)學生普遍關心的環境問題。在出題形式方面,問卷中除設計有較全面反映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選擇題外,還留有空欄讓學生填寫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三、調查方法及物件

1、方法:此次環境意識調查活動,採用不記名調查的方法,由學生獨立回答一份內容豐富的環境意識調查問卷。

2、參加物件為我校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

四、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32份,收回答卷332份,收回率為100%,95%的學生對問卷進行了認真填寫。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和歸納,反映出以下現狀:

1、環境保護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每星期都觀看“空氣質量週報”的學生佔7%,偶爾看的佔21%,不看的佔62%,想看但不知道哪裡能夠看到的佔10%;

在回答“環境保護的目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94%的學生選擇的是“愛惜每一個生命”、“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動植物和睦相處”、“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只有6%的學生選擇“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

86%的學生主要是通過電視瞭解環境保護知識,其次是通過報紙、廣播、社會宣傳活動,認為通過課堂教育瞭解環境知識的卻只佔29%;

2、環保意識水平;

97%的學生已認識到環境保護是一件很緊迫的事,並表示必須從自己、從現在、從每一個人做起;還有3%的學生則認為“應先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談環境保護”,而沒有學生選擇另外兩個答案,即“其實我們的環境還沒到非要刻意去保護的地步”、“確實很緊迫,但那是國家的事”;

當看到大街上有人亂丟冰棍紙、空易拉罐、廢紙時,選擇各種做法的學生的比例為:雖然覺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來勸阻 83% 認為“只要自己不亂丟就行了” 11% 當場站出來勸阻 3% 因為自己也常這樣做,所以覺得很正常 3%;

對於“是否注意周圍的生活環境中,四季交替帶來的動植物和景觀的變化”,調查結果顯示各種選項的比例為:只是偶爾注意一下 54% 很注意觀察自然界的變化,並從中體會到無窮樂趣 19% 反正就是那些東西,沒什麼可看的 11% 覺得“學習任務重,而沒時間關心"16%;

55%的學生認為自己父母的環保意識還可以,但做得並不多,31%的學生認為家長的環保意識很強,並事事以身作則,認為父母環保意識不強的佔14%;

對於再生紙的使用,57%的學生認為用不用都行,26%的學生表示價格高也一定用,另有17%的學生認為再生紙質地粗糙而不想用;

在“為解決垃圾問題應提倡哪些做法”題目中,89%的學生能夠將正確的做法全部選擇出來,如“進行垃圾減量化處理”、“垃圾分類回收”、“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子”等,另外11%的學生沒有將正確答案全部選擇出來,對“少到不給塑料袋的商店購物”、“過度包裝”認識不足;

因為完成調查問卷前,觀看了錄影片“多樣化的資源”,因此在選擇減少汙染、節約能源的生活方式時,100%的學生都能挑選出正確的做法;

對於家庭垃圾的處理問題,選擇各種做法的學生的比例為:

很希望知道一些有關垃圾回收、處理方面的知識 56% 只偶爾想到過大量的生活垃圾如何處理的問題 26% 曾主動或協助父母將家裡的垃圾進行分類,並儘量使家裡的物品充分利用後再扔掉 11% 從未想過這些垃圾的去向 8%

3、對現行環境教育課程的'看法:

65%的學生認為雖然各門課程都滲透了環境教育,但應該開設專門的環境教育課程。55%的學生認為還需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並提出了建議,如應使教學形式更靈活多樣,可以設計一些寓教於樂的教學活動,多組織一些參觀訪問,舉辦演講會,自編自演環保題材的小話劇、小品等,而不希望通過“老師講、學生聽”這種陳舊的方式學習環境知識;85%的學生對垃圾分類回收,參觀汙水、垃圾處理過程、觀看環保錄影片、社群綠地保護行動表示感興趣,而希望參加節水節電宣傳活動、環保教育講座的學生則僅佔15%。除此之外,學生們還提出了一些其它活動建議,如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活動、植樹、減少包裝活動、舉辦知識競賽等。

4、學生普遍關心的環境問題

通過讓學生自由填寫“你最想了解的環境問題是什麼”,可以知道學生關注的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1)垃圾的分類回收、再利用問題及白色汙染的解決辦法。

有70%以上的學生提到了垃圾問題。對於垃圾分類回收,大部分學生已懂得了垃圾分類回收對節約能源、減少浪費的重要意義,有的學生則很關心垃圾分類回收何時才能普及到全國範圍,以及“白色汙染何時才能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這樣的問題;但也有14%的學生問:“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說明他們雖然從各種途徑知道了“垃圾分類回收”的說法,但對其具體內容、實行辦法卻並不清楚;有的學生提出了垃圾處理上的一些具體問題,如“廢舊電池能變成新的嗎”、“為什麼超薄塑料袋仍不能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再次生產的東西是否很髒,像紙張”等;43%的學生想了解從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大量垃圾廢物的處理流程,以及“成堆的垃圾將變成什麼”;還有一名學生提到“自由市場雖然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由於小商販素質差和管理不善而造成垃圾遍地、環境髒亂差的現象如何解決”;

(2) 大氣、水的汙染問題

大氣和水也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且切身感受較強的問題,所以63%的學生提到了這兩個問題。諸如“如果河水被工廠排放的汙水汙染了還能再變清嗎”、 “飲用水還能讓人類使用多長時間”等,這些由於環境的惡化而對人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使學生們產生出各種疑問和對環境的憂慮。

(3) 地球環境問題

由於現在學校對環境教育進一步重視,以及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因此學生對全球範圍內的環境問題基本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因此24%的學生想了解的環境問題是:“溫室效應的危害及危害力度”、“地球的命運與環保的關係”、“人類如何與動植物和睦相處”、“如何保護地球有限的資源”等,可見學生們希望瞭解的環境問題更加深入具體。

(4) 中國的環保現狀

有20%的學生提到了中國的環境保護問題,如“中國的環保何時能趕上發達國家”、“中國的環保工作者在如何致力於環境保護工作”等,從提出問題的角度來看,有的學生已不止滿足於瞭解一些環保基礎知識,而是希望更深入、具體地瞭解中國的環境保護現狀,並表達了希望我國的環境問題得到儘快解決的迫切心情。

(5) 環境教育

有10%的學生從不同方面談到了環境教育,大多是希望和建議,在學校教育方面,在前面已提到,希望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使教學和活動形式更靈活多樣;在社會環境教育和宣傳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如“不要只在學校宣傳,應該面向社會,讓更多的人去關心、愛護我們的地球”、“在我國國民素質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可以在社群內組建‘紅領巾環保小隊’、‘共青團環保檢察小隊’等,同時還要開展一些環保宣傳,以增強國民的環保意識”、“學校環境教育的形式應再靈活多樣一些,希望多組織一些參觀、實踐活動”等。

在觀看完錄影片後,有的學生們注意到這是一部德國譯製片,因此詢問“為什麼不播放中國人制作的環保錄影片?”,並表示希望能夠看到同樣具有較強教育意義且生動有趣的我們自己製作的環保題材影片。

五、調查結論

此次環境意識調查活動雖然只在一所中學進行,但具有以點代面的效果。掇刀中學是一所市級示範學校,又即將迎接“省示範高中”驗收,因此,學生具有較高的環境意識水平。調查結果也確實反映出學生普遍環境意識水平較高的現狀。但中學生的環境意識中,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的得分高於環境教育參與態度的得分,表現出“知”與“行”有些脫節。特別是“行”,在四個部分中是最低的,令人擔憂。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通過學校接受系統的環境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在各類環境保護活動的宣傳灌輸和成人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可以自覺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意識裡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思想。從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學生們積極關心生存環境的環境質量,小到自己生活的社群、城市,大到整個國家乃至全球。

中學生調查報告11

調查目的:

1、 瞭解現階段中學生的職業理想的狀況;

2、 瞭解現階段學校在關於中學生職業教育方面的努力和不足;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共發放215份問卷,收回的實際有效問卷數是190份)。

樣本範圍:

高一學生

調查資料分析:

中學時期是學生們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職業理想孕育的關鍵時期。理想的職業選擇,不僅是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個人謀生的需要,也是把個人價值的實現和滿足社會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和諧社會發展目標的需要。

那麼當下中學學生的職業理想現狀究竟如何呢?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整體表現是浮躁好動,學習目的不清,職業理想不明,不知為何讀書。或者即使有理想,也很短淺,且不牢固,一般是功利性的、從眾性的或父母要求的,沒有根據自身特點確定學習目標,昏昏然的情況突出。

其實,中學階段正好處在職業的預備期,由於年齡、知識與身心發展水平的關係,思想還不成熟,他們尚缺乏明確的奮鬥目標,其職業理想的內容會因時因地因事的不同而變化。在問到是否有長遠的職業理想時,回答“我有目標,但不止一個”和“有一些考慮,但不確定將來做什麼”的比例分別達到40。77%和42。73% ,而回答“我的目標很明確,只有一個”的僅有12。07%。中學生的理想缺乏永續性和堅定性,中學生對自己今後最適合從事何種職業,回答“分析過,但不太確定”的最多佔60。96%的比例。中學生對於自己實現職業理想的信心度,回答“90%以上”的只有7。81%,回答“50%” 的最多為49。28%。

根據我對一些學生和老師的近距離了解,多數學生對職業理想的思考是比較混沌的,或者說是沒有責任型的,職業理想對他們來說並沒有起點或者目標的意義。有的學生曾想過有關職業的問題,實際上,也僅僅是一種對未來美好的想象,對於他們來說,最眼前的學業才是他們所應該關注的。我不禁想起了資深顧問式培訓專家倪砥說過的一句話:錯就錯在不知要到那裡去。試想,用三十年的時間,有哪一種合理的目標達不到呢,怕就怕南轅北轍。這種盲目性要持續多久,而我們的學生究竟要往哪裡去?

撇開上面“有沒有”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是什麼”的問題。當前中學生職業理想的特點是尋求“ 鐵飯碗”,追求“高層次” 。這是社會上“ 大學聯考熱” 、“ 文憑熱” 的集中反映。高中畢業生有的只希望走進高等學校, 不多計較什麼學校、什麼系科, 只求有文憑, 不愁無職業; 有的希望能進重點大學、名牌大學, 所選系科要屬“熱門” 、“ 尖端” , 畢業後能得到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較好的工作單位、工作地點。並且,在這種傳統教育下,升學率是學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視了學生髮展的長遠需要。現代社會的現狀是高度資訊化、科技化、多元化,社會發展一日千里,傳統的三百六十行其實早已被打破。據統計,全國現有一萬多種職業,新職業仍在不斷湧現。閉目塞聽就不可能得到發展的機會。中學階段是學生吸收外在資訊,定下生長基點的緊要時期,在新的形勢下,非常緊要的讓學生了解社會發展狀況,瞭解世界形勢,開拓視野,這樣學生才會有較高的人生起點和更高的人生標準。而對於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更是起著目標性的啟示作用。 而相當多的中學生對於將來所學專業、社會相關職業工種及職業生涯規劃瞭解不多。在問到“你對將來所學專業及社會上相關的各種職業工種的瞭解程度”時,回答“瞭解不多”和“很不瞭解”的人數合計達到37。86%,遠多於回答“瞭解”和“很瞭解”的人數。同樣對於職業生涯規劃“沒聽說過”的比例也高達59。51%。

中學生了解職業相關知識的渠道很少來自學校。中學生對將來所學專業及社會上相關的各種職業工種的.知識瞭解最主要來自父母親友的生活言談和電視媒體的廣播合計達60。44%,而來自學校老師的僅佔8。98%。。大多數學校並未開設職業指導課程。這,是大遺憾。

建議和措施:

加強職業指導教育,對於中學生正確樹立職業理想,合理定位人生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從普通中學開始強化職業指導教育,增加對職業工種的瞭解,加強就業形勢教育,瞭解社會環境,因勢利導,糾正一些急功近利、好高騖遠、迷茫盲從的思想意識,正確定位職業理想。

要加強對學生的升學指導。多數中學生眼往升大學方面盯, 他們已選定大學文科或理科為主攻方向, 並做出一定的努力, 但也存在只有“ 讀大學才有出息” 的思思意識。每年能考上大學的僅少數人, 大多數學主上不了大學。因此, 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升學動機和目的, 引導他們把學業理想。 國家的利益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考慮並統一起來。 “一些地方政府習慣於用升學率評價當地教育工作和學校辦學水平,實際上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獎懲機制,極大加重了學校和校長、教師的負擔,社會輿論熱衷於炒作‘大學聯考狀元’和升學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出現學校減負、家長加負的的現象,結果是活了市場,累了家長,苦了孩子,擾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普通中學必須徹底從圍著“考試指揮棒”組織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實現職業理想和人生值提供教育服務的高度。

總結:

有一首抒情詩中說,“理想,有雄鷹的理想,有母雞的理想。雄鷹渴望搏擊萬里風雲,母雞滿足於穀糠一兩”。就同一職業來講,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中學生正值富於幻想,樹立理想,建立人生基點的最佳時期,職業理想教育更成為當代中學生潛在的強烈需求。 梁啟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學校的職業理想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遠,只有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和落實到位才能夠適應當代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召喚。

中學生調查報告12

中學生“感恩”調查報告?中學生“感恩”調查報告?胡大翠唐山市豐潤區岔河鎮中學?物質條件的優越,讓現代的中學生越來越丟失了感恩情懷,以為一切所得都是理所應當。類似如下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新生入學,父母大包小包的揹著行李來送孩子,孩子則像一個沒事人;沒有幾個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卻在同學過生日時花父母的血汗錢買生日禮物,開生日派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穿不離名牌,攀比之風猖獗;就連部分貧困家庭的子女,也會強行向家長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時常大發脾氣、頂撞父母;對老師的教誨,輕則不聽,重則頂撞;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因和家長或老師慪氣,而自殘、自殺或作出暴力行為…… ?感恩的缺失,讓孩子們本應純淨可愛的心靈變得麻木不仁。讓孩子學會感恩,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不容推卸的共同責任,感恩教育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刻不容緩!?一、調查結果?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及多次座談結果顯示如下:

1、只有7%的學生偶爾做家務,學生們的自理能力很差。

2、85%的學生沒有意識到父母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並由此產生感恩意識。

3、絕大部分同學對他人給予的幫助會心存感激,但很少有人會思考該怎樣從行動上予以回報。

4、同學遇到困難時絕大多數同學願意幫助,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持久的熱情和耐心。

5、不愛讀悲憫情懷的文學作品,故表現不出“悲天憫人,同情弱者”的情懷,相反卻喜歡看暴力影片、玩暴力遊戲。

6、對重大的災害性事件能表現出同情,也能偶爾參與募捐活動,但事後其關注程度有所減弱,情境化現象較為明顯。

7、有些學生雖然對“感恩”有一定的瞭解,但缺乏實際行動。比如問到“十一”、“五四”、“七一”、“八一”等節日你們怎麼過時,學生大多數回答的是“一切照常”,只有16%的學生選擇“看相關電視節目”來慶祝或紀念,3%的同學選擇“主動找資料學習”。

調查顯示,感恩情懷的缺失在現代中學生中表現得十分普遍,多數學生的感恩意識不夠明確,感恩行動欠缺,感恩教育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掉。在優越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感動,更不知道如何去感恩,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即使是對最關心他們的父母,學生普遍不瞭解父母的苦衷,因此與父母沒有共同的語言,很少一起聊天,彼此缺乏交流,日積月累,隔膜越來越大,感情的漠視讓人心寒。是什麼導致了現代中學生感恩情懷的日益缺失,我們又該如何扭轉這可怕的局面呢?

二、青少年不懂感恩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不足?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在家裡備受寵愛,什麼家務也不讓孩子幹,幾代人都習慣了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其思想、情感、心理等問題極少過問。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已經習慣了“包辦”,毫無原則的溺愛,“造就”孩子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性格。

父母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傾注給孩子,而從來沒有要求孩子在愛的方面回報自己。教育孩子光有對他的愛是不夠的,還應該教育和引導他愛別人。面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家長不能一味地滿足,讓孩子為所欲為,不懂得孝敬父母,關心他人,以至於長大後變得無能又無情,自私自利,別人對他付出的再多,在其眼裡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2、學校教育的失誤?重智育、輕德育,這種急功近利、本末倒置的教育,導致了孩子“唯分是圖”。反思我們中國的教育,向來都是分數至上,學校關心的是分數,老師關心的是分數,父母關心的還是分數。因此,孩子最關心的也是分數。成績好的學生以為學習好,就是對家長和老師的全部回報,成績差的學生甚至因此和家長、學校產生對立情緒,因此作出了一些過激行為,讓人扼腕嘆息。

3、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一些人道德淪喪,誠信缺失,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這讓尚缺乏道德判斷的青少年學生深受其害。國中生正在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人生觀、價值觀不穩定,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對“感恩教育”構成了一個很大的負面影響,也成為中學生德育的一個瓶頸。為我們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如何幫助學生體會感動、學會報恩?

1、榜樣引導?對中學生來說,“感恩”意識的形成,不可能僅僅從書本上學到,而須從周圍的環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教師、家長的感恩行為是學生的榜樣模範,同時也要注意挖掘身邊的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道德觀念。

2、生活培養?感恩教育無處不在,將其有機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題班會、寫作實踐、“我為父母做件事”等家庭實踐作業,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有利契機。

3、情感薰陶?解決感情弱化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文學這一劑良藥。悲憫情懷是文學的一個古老和永恆的命題,是人類離不開的意識形態。鑑於文學作品對學生的情感薰陶的深遠作用,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引導學生的閱讀取向。同時在學科教學中老師也應有意地向學生進行感恩情懷的滲透,注重對學生崇高品格的培養。

4、專題講座? 黨中央國務院就要求大力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感恩無疑是建設的一大塊內容。當談及感恩的意義時,很多同學表示不清楚,德育課作為一門不可取代的.課程,要切實行動起來,再不能只是一個擺設。通過一系列主題講座,讓孩子們真正明白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感恩,是人們對社會和對人世的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美德;感恩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圖報的態度。

5、社會實踐?社會和學校有責任通過組織一些“修身立人”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以志願者、社會義工的身份)到孤老病殘家中送愛心,從中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偉大,增強學生的愛國、愛人民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遭遇重特大災害時的募捐活動,也是對孩子進行感恩培養的良好切入口。

6、節日祝福?教育學生別忘了父母的生日,在母親節、父親節為他們送去祝福;經常去拜訪曾給你教誨的師長,在教師節送去你的問候;用寬容的心去維繫真誠的友情,對於幫助過你的朋友說聲“謝謝”。當你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裡有沒有想起周圍的鄰居、親友、同學以為種種原因快樂不起來,帶著你的微笑和關切去看看他們是否需要幫助。

父母的生日、教師節、元旦……這些特殊的日子,是教孩子們表達感恩的最好時機。當然我們還要善於引導孩子們不要爭相購買物質禮物,一句問候、一條簡訊或者自己動手製作的賀卡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禮物。

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和家長、學校都不應忽視對中學生的感恩教育,力求通過多方共同努力,使青少年健康、幸福地成長。

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

感恩是中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唯有學會感恩,

他們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因為,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他才會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才會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所以對中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意義深遠,勢在必行!?對中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利於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有利於中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中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中學生調查報告13

春華秋實,歲月瀟湘。轉眼期盼許久的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就過去了。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近三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人際交往非常複雜,但是具體多麼複雜,我想也很難說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瞭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係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麼把握了.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著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說:在家裡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裡,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裡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

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雖未承擔過什麼重要的工作,但卻也堅守本職,勤於學習,在平平淡淡的忙碌之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與做人的道理。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實踐,不僅鍛鍊著我們的意志,它更大的作用是豐富著我們的知識,讓我們在實踐中鍛鍊成長、磨練成才。

中學生調查報告14

一、調查目的

如今在會考的指揮棒下,來自各方面的因素使國中生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學生的心理疾病率也逐年增高,展開此次調查,希望可以從瞭解當代中學生的愛好傾向當中,瞭解中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和風氣.但是形形色色的娛樂方式,有一些並不適合中學生.通過分析我們休閒方式中存在的利弊,為大家提供正確的休閒指南.

二、具體做法:

我發放了50份問卷,通過統計後,我得出了以下資料並作了分析.

1、中學生喜歡怎樣的娛樂活動 ?

有28%的同學選擇閱讀書籍,32%的同學選擇了參加體育活動,46%的同學選擇上網,25%的同學選擇看電視和電影,另外與朋友聚會和參觀旅遊也佔了一定比例,但是選擇社會實踐的同學幾乎沒有.社會實踐對我們中學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同學們都不喜歡去做呢 據被調查的同學說,社會活動一般都是學校組織才會參加的,而且並不自願,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活動都有些老套,沒有吸引力.我們認為這是需要學生與家長,學校共同配合才能改進的問題,所以也希望更多的人不僅僅關心中學生的成績,而是他們各方面素質的發展.

2、閱讀書本和電視,中學生喜歡什麼內容呢 ?

在看電視和閱讀的選項中,選擇體育和青春偶像的同學佔了多數,動漫的比例也很大,而科普也較多.最近有網站調查了中學生最喜歡的作家,而我們的調查結果也與其相似,郭敬明,韓寒,郭妮榜上有名,而寫這些名字的多半是女生.有些男生在回答這道題時甚至不知道寫誰,最後才把語文課裡上過的作家搬上去.可見,現在愛閱讀的同學比例已經不算大了,而喜歡讀名著經典的人更是少.一位喜歡80後作家的同學說,他們的作品比較貼近生活也很時尚,而對魯迅等等的作品感到難理解,有距離.電子時代,中學生的娛樂休閒電子化了,隨著時代的電子化,資訊化,同學們的家中普遍都有電腦,有mp3的佔總人數的69%,34%的同學有手機,更有少數同學有兩個以上mp3或有mp4.,這也使同學們一大部分的休閒生活與電子工具有關,最主要的自然是上網.在被調查的同學中,平均每次上網1~2.5小時佔51%,2.5~4小時的佔21%,1小時一下的佔28%,而最多一次上網竟然有46%的同學在6小時以上

3、同學們上網又是做什麼的呢?

家中有電腦的同學86%都有QQ,並且常登陸,52%的同學選擇玩遊戲,只有不到20%的人是搜尋資料.網路是柄雙刃劍,利弊全看你怎麼使用.適當上網是件好事,玩遊戲也可以放鬆自己.沉迷於網路,身心都會受害,不利於我們成長.可是,那些經常上網玩遊戲的同學,顯然也很明白這個道理.

三、調查後的感受:

在休閒娛樂上同學們一般每週都會花2~3個小時,有的更多,但也有些同學時間很少.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適當參加休閒娛樂活動有利於學業.很多同學在花費上還是很有數的,一般都在50元以下,這一點令我們比較高興.

總體來講,同學們的課餘生活還是比較豐富的,但相比他們的父輩,雖然艱苦但樂趣無窮的生活,大家還是感到乏味.而且,在這次調查中,我們也可以看的出,並不是每一項休閒活動都是健康向上的,它們包含著對我們不利的`因素,所以判斷力和自制力也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希望通過本次調查,能讓我們瞭解如何正確選擇娛樂活動,也讓老師家長了解現在中學生的心理,更好地溝通,教育,使同學們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來在緊張的課餘之餘放鬆心情,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更佳的精神狀態面對新的挑戰.

四、國中生休閒生活的調查題:

1.你每星期會花多少時間在娛樂活動上 ( )A.1-2小時 B.3-5小時 C.更多 D.沒有花時間

2.課餘時間裡,你一般會參加何種娛樂活動 ( )(多選)A.做運動 B.聽音樂 C.閱讀書籍 D.與朋友聚會

E.上網 F.看電視/電影 G.社會實踐 H.參觀旅遊 K.其他________

3.你是否喜歡閱讀課外書籍 ( )A.喜歡 B.不喜歡 C.無所謂

4.你喜歡閱讀哪類書籍(刊物)或看哪類電視 ( )A.武俠 B.青春偶像 C.名著經典 D.動漫

E.科普 F.文藝娛樂 G.體育 H.其他

5.寫出一位你最喜歡的作家 :

6.你平均每次上網多少時間( ),最長一次有多少時間( )

A.1小時以下 B.1~2.5小時 C. 2.5~4小時 D.4~6小時 E.6小時以上

7.一般上網做什麼( )A.玩遊戲 B.聊天 C.搜尋資料 D.看電影,電視劇,動漫

8.你擁有的電子用品有( )A.電腦 3 C.手機 4 E.其它

9.你認為參與娛樂活動對我們的學業的影響是 ( )A.完全不利於學業 B.有利於學業 C.既有利也有弊

10.你一般參與娛樂活動的消費是 ( )A.10-20元人民幣 B.50-100元人民幣 C.不確定

D.完全沒有

11.你認為中學生一般會參與何種課餘娛樂活動 ( )A.時尚,新潮的 B.傳統,大眾的 C.驚險,刺激的

D.其他_漫20xx年8月

關於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的社會調查報告

青龍中學高三(5)選送

1、提出問題

如今,電能已成為人類社會不可缺的一種獲得能量的形式.但是,最初的電能是靠發電機來獲得的,發電機既笨重又不易於控制,因此人類發明了一種既輕便又能獲得恆定的電流的裝置,即我們所說的電池.

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最初的乾電池是由重金屬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來提供電能的,而且不能反覆充電使用,使用後就只能廢棄,其中的重金屬離子錳,鎘,汞等便會以離子形式進入水和土壤,從而在生物體內富集,從而引起各種疾病.因此而出現的汙染問題日益嚴重.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電池的結構,種類工作原理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蓄電池的發明,大大延長了電池的平均壽命.太陽能電池等低汙染電池的發明,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池的汙染問題,但是,壽命長,低汙染的電池一般都很昂貴,短期內難以普及.因此,高效 ,環保,廉價的電池的研究與推廣以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在這種新型的電池推廣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只有靠人們一起努力,儘量減少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汙染和隨之造成的資源的浪費.那麼,究竟人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他們是否願意參與並配合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工作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社會調查.

2、研究方法

(1) 調查物件:在居住村委隨機確定30位不同年齡段,職業,學歷的人為調查物件.

(2)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我們的調查問卷共有8道題目,分別從使用電池的頻率,種類,對廢舊電池的處理方法及一些有益的建議,進行了調查.所有題目均採用選擇題形式,被調查者根據自身情況在符合實際的選項前打"√".

(3)結果分析

(a)使用電池的頻率與學歷,年齡之間的相關分析

電池汙染帶來的危害程度的大小,與電池在這一地區的普及程度是分不開的.

(b目前使用電池種類:最經常使用的是各種型號的鹼性電池,而汙染小,壽命長的充電電池卻居於第二位.

(c)對廢舊電池汙染認識的文化水平差異

在接受調查的人中,78%的人都知道廢舊電池會汙染環境.國中文化水平的人群對此問題的認識模糊

(d)對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價值認識的文化水平差異

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仍只有國中學歷的人群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價值的認識上出現了顯著的差異.

(e)人們對廢舊電池回收的態度

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絕大部分人認為,只要客觀條件允許,他們願意支援廢舊電池的回收.

(f)人們對環保電池的支援程度:大部分人支援環保電池的推廣.

(g)人們對解決廢舊電池汙染問題的看法

20歲以下的人多建議加大宣傳及建立回收工廠,20――30歲的人則希望國家立法來解決問題.30歲以上的人則希望呼籲人們增強環保意識.

3、討論思考

電池在一個地區的普及程度直接影響著這個地區受電池汙染的嚴重程度.根據本地目前電池普及率較高,且各年齡段和學歷層次的人群在使用電池的頻率上無顯著差異這個結果,不難看出:現階段的電池汙染會停留在一個較高的程度

從使用電池的種類也可以看出,若某地區如鎳氫,有機鋰電池等可在利用電池的普及率較高,則此地區受電池汙染程度相對較輕.但本市使用比率最高的卻是鹼性電池,鈕釦電池等汙染較大的一次性電池,無疑會加重電池汙染.

可充電電池的普及,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充電器的普及程度.某些高階的充電器甚至能為鹼性電池充電.通過調查一個地區人們對廢舊電池處理的方法,可以從側面瞭解此地區電池汙染的程度.越來越多的人將可再利用的電池儲存,說明該地區的普及程度越高,可充電電池越易推廣,汙染程度越輕.而調查結果顯示,本地僅有一部分人將可再利用的電池保留,而且多集中在30歲以下的人群.將電池全部丟棄的人數佔大多數,且比例隨被調查者年齡

中學生調查報告15

工廠裡傳來嗡嗡的嘈雜的聲音,令人心煩氣躁;在學校上課,當你聽到飛機聲、同學講話聲、來往的汽、機車聲、喇叭聲、宣傳聲等雜亂的聲音,就會影響我們的聽課,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在醫院,病人需要寧靜的場所來休息養病,此時一些咳嗽聲、呻吟聲、講話聲、小孩的哭聲等,影響了病患充分的休息,進而影響病情痊癒的進度;在圖書館,當人們閱讀書報時,聽到腳步聲、講話聲、東西掉落地面聲等,就會使得精神則無法集中,進而影響閱讀的效果。這些影響我們學習、工作和休息,對我們所要聽到的聲音進行干擾的雜亂無章的聲音,就是噪音。據醫學家調查,長期生活在吵鬧噪音中,會使耳朵聽力減弱,甚至情緒低落,身心受到傷害,進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嚴重的還會造成心理上的疾病。對此,我在寒假對八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綜合調查,希望能夠了解關於噪音的一些危害及解決方法等,減少生活中的噪音。

1.探究噪聲的主要來源

噪音的來源主要包括交通噪音、工業噪音、建築噪音、社會噪音。

⑴ 交通噪音: 包括機動車輛、船舶、地鐵、火車、飛機等發出的噪聲。由於機動車輛數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聲來源。

⑵ 工業噪聲: 工廠的各種裝置產生的噪聲。工業噪聲的聲級一般較高,對工人及周圍居民帶來較大的影響。

⑶ 建築噪聲: 主要來源於建築機械發出的噪聲。建築噪聲的特點是強度較大,且多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因此嚴重影響居民的休息與生活。

⑷ 社會噪聲: 包括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家用電器、音響裝置發出的噪聲。這些裝置的噪聲級雖然不高,但由於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絡密切,使人們在休息時得不到安靜,尤為讓人煩惱,極易引起鄰里糾紛。

2.探究噪聲的危害

噪聲汙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噪聲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噪聲危害主要包括:

⑴ 噪聲對聽力的損傷

噪聲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人們在進入強噪聲環境時,暴露一段時間,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噪聲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復正常。這種現象叫做暫時性聽閾偏移,又稱聽覺疲勞。但是,如果人們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恢復,且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即形成永久性聽閾偏移,又稱噪聲性耳聾。若人突然暴露於極其強烈的噪聲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從基底膜急性剝離,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聽力,即出現暴震性耳聾。

有研究表明,噪聲汙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聾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聽力的損傷也與生活的環境及從事的職業有關,如農村老年性耳聾發病率較城市為低,紡織廠工人、鍛工及鐵匠與同齡人相比聽力損傷更多。

⑵ 噪聲能誘發多種疾病

因為噪聲通過聽覺器官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以致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故噪聲除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外,還會給人體其它系統帶來危害。由於噪聲的作用,會產生頭痛、腦脹、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狀。長期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與低噪聲環境下的情況相比,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要高2~3倍。可見噪聲會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噪聲也可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使腸胃病和潰瘍病發病率升高。此外,噪聲對視覺器官、內分泌機能及胎兒的正常發育等方面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高噪聲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誘發一些疾病,但也和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⑶ 噪聲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擾

噪聲對人的睡眠影響極大,人即使在睡眠中,聽覺也要承受噪聲的刺激。噪聲會導致多夢、易驚醒、睡眠質量下降等,突然的噪聲對睡眠的影響更為突出。噪聲會干擾人的談話、工作和學習。實驗表明,當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聲一次干擾,就要喪失4秒鐘的思想集中。據統計,噪聲會使勞動生產率降低10~50%,隨著噪聲的增加,差錯率上升。由此可見,噪聲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導致反應遲鈍,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差錯率上升。噪聲還會掩蔽安全訊號,如報警訊號和車輛行駛訊號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 噪聲對動物的影響

噪聲能對動物的聽覺器官、視覺器官、內臟器官及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病理性變化。噪聲對動物的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可使動物失去行為控制能力,出現煩躁不安、失去常態等現象,強噪聲會引起動物死亡。鳥類在噪聲中會出現羽毛脫落,影響產卵率等。

⑸ 特強噪聲對儀器裝置和建築結構的危害

實驗研究表明,特強噪聲會損傷儀器裝置,甚至使儀器裝置失效。噪聲對儀器裝置的影響與噪聲強度、頻率以及儀器裝置本身的結構與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當噪聲級超過150dB時,會嚴重損壞電阻、電容、電晶體等元件。當特強噪聲作用於火箭、宇航器等機械結構時,由於受聲頻交變負載的反覆作用,會使材料產生疲勞現象而斷裂,這種現象叫做聲疲勞。

一般的噪聲對建築物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噪聲級超過140dB時,對輕型建築開始有破壞作用。例如,當超聲速飛機在低空掠過時,在飛機頭部和尾部會產生壓力和密度突變,經地面反射後形成N形衝擊波,傳到地面時聽起來像爆炸聲,這種特殊的噪聲叫做轟聲。在轟聲的作用下,建築物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出現門窗損傷、玻璃破碎、牆壁開裂、抹灰震落、煙囪倒塌等現象。由於轟聲衰減較慢,因此傳播較遠,影響範圍較廣。此外,在建築物附近使用空氣錘、打樁或爆破,也會導致建築物的損傷。

3.探究人們對噪音的看法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周圍的情況,到底人們對噪音的認識有多少呢?我決定從周圍的人們開始調查。於是,我在八年級學生中作了一次關於同學們對噪音看法的調查。本次調查物件為八年級一部分同學,共收到調查問卷23張,其中有效問卷20張,統計得到的資料見表:

噪音問題看法調查卷統計

(1)你家所處的環境是?

選擇項 人數百分比

A工廠附近 20%

B公園附近 40%

C其他 40%

(2)你認為噪音的產生歸咎於什麼?

選擇項 人數百分比

A工廠的機器聲 60%

B汽車的行駛 20%

C其他 20%

(3)你家是否有噪音的產生?

選擇項 人數百分比

A有,且很多 10%

B沒有,我家很安靜 30%

C有,但很少 60%

(4)你怎樣處理生活中的噪音?

選擇項 人數百分比

A置之不理 5%

B儘量減少 80%

C絕不能讓它出現 15%

(5)你對噪音危害的認識情況

選擇項 人數百分比

A不清楚 0%

B不太清楚 5%

C能列出幾條 30%

D很清楚 65%

(6)你對噪音利用的看法

A沒事找事 0%

B無所謂 10%

C還可以 30%

D非常好 60%

分析以上資料可得,有60%多的同學能夠認識到噪音的危害並進行一系列的措施,但仍有同學對噪音危害的意識較弱。絕大多數同學把能夠認識到並處理,這說明噪音意識還是在不斷的.提高和傳播中,我們應加強宣傳。

4.探究如何防止噪音汙染

我國心理學界認為,控制噪音環境,除了考慮人的因素之外,還須兼顧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須考慮噪音源、傳音途徑、受音者所組成的整個系統。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針對上述三個部分或其中任何一個部分。噪音控制的內容包括: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裝置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佈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5探究噪音的利用

雖然噪音是世界四大公害之一,但它還是有用處的:

①噪聲除草 科學家發現,不同的植物對不同的噪聲敏感程度不一樣。根據這個道理,人們製造出噪聲除草器。這種噪聲除草器發出的噪聲能使雜草的種子提前萌發,這樣就可以在作物生長之前用藥物除掉雜草,用“欲擒故縱”的妙策,保證作物的順利生長。

②噪聲診病 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治病,這已為大家所熟知。但噪聲怎麼能用於診病呢?最近,科學家制成一種鐳射聽力診斷裝置,它由光源、噪聲發生器和電腦測試器三部分組成。使用時,它先由微型噪聲發生器產生微弱短促的噪聲,振動耳膜,然後微型電腦就會根據回聲,把耳膜功能的資料顯示出來,供醫生診斷。它測試迅速,不會損傷耳膜,沒有痛感,特別適合兒童使用。此外,還可以用噪聲測溫法來探測人體的病灶。

③有源消聲 通常所採用的三種降噪措施,即在聲源處降噪、在傳播過程中降噪及在人耳處降噪,都是消極被動的。為了積極主動地消除噪聲,人們發明了“有源消聲”這一技術。它的原理是:所有的聲音都由一定的頻譜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種聲音,其頻譜與所要消除的噪聲完全一樣,只是相位剛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將這噪聲完全抵消掉。關鍵就在於如何得到那抵消噪聲的聲音。實際採用的辦法是:從噪聲源本身著手,設法通過電子線路將原噪聲的相位倒過來。由此看來,有源消聲這一技術實際上是“以毒攻毒”。

通過這項調查,我們可以針對一些噪音汙染的根源和特性,從而防止噪音汙染,並將噪音進行利用,使得噪音成為我們21世紀的福音,造福於人類,而不是成為四大汙染之一,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條件。既解決了煩惱,又帶來利益,實為一項偉大的利用。

通過這次調查,我收穫頗多。我明白應該通過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獨立自主地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並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清晰。不管在調查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成功,對我們都是一種收穫,在我們明確優勢的同時也發現了我們的不足,促使了我們取長補短,愈加完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