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總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2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總5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同學們有個別的缺作業,,且考試有不及格現象。我們的同學準備對本班學生完成作業和進行課外學習狀況分析展開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走訪同學本人。

2走訪周圍的同學。

三調查狀況整理。

姓名狀況原因作業完成狀況

李Xx優秀上課注意聽認真完成

勤學好問

李xx優秀上課注意聽認真完成

多看課外書

李xx差上課不注意聽講不按時完成

資訊渠道走訪同學

四結論。

1因為同學們的自制力很差,如果不及時管教,會產生一種不想寫作業的心理。所以做家長的要及時管教。

2作為一個學生,只有老師家長的管教是不夠的,還要靠自我。做作業是為了鞏固當天學的新知識。國小生學得快,忘得快,如不及時鞏固,就會忘掉。做了作業,才會使你對剛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所以,做作業並非無用。

3此外,學生應養成良好的時光觀念,應先把作業寫完,再玩一些其他的東西放鬆一下,但不能耽誤學習。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

本學校九(1)班是九年級依據分層教學思想編班的一個學業成績最弱的班級。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不管是行為習慣、思想品德,還是學業成績都有高低之分。所以一個班級中出現行為習慣、學業成績都偏差的學生是極有可能的。為了能使這些學生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正確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各方面能取得進步,解決自身所存在的問題,真正融入班集體中。因此開展了此次學生個案調查報告,著重對他們進行分析研究。以下是我對一名學生的具體研究。

二、調查內容

(一)個案身份

(二)、主要問題概述

張三德雖不是很笨,但學習成績卻在班級中下游。他從縣城一所中學到本校來後英語和數學兩門功課均不能考合格。平時上課時也能專心聽講,也不做小動作。作業不動腦筋,正

確率極低,字跡模糊,有時乾脆不完成。很熱愛體育活動,經常作業還沒完成就去打球了。課間常與同學不打鬧。對於老師的教育當時會承認錯誤,事後馬上置之不顧,依舊我行我素。

(三)、個案生活背景材料:

1、家庭背景:一家四口,父母還有一個姐姐,父親,在家務農,母親,在上海打工作,姐姐,在外打工。父親平時很少管他的學習。

2、個案生活:兒童時期在奶奶家生活,一貫懶惰,在原來的學校有嚴重打架事件經歷,父母認為小孩這樣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很少理會。

3、父母管教情形:母親採取規勸方式,百般遷就,捨不得大聲呼喝,由於沒有上過學,不能對他的學習進行輔導。父親忙於務農,很少過問其情況,得知兒子學習成績差,不好好給兒子找找原因,採取粗暴方式,最後認為是性格的因素。

4、社會關係:常與班內、校內的一些學習不認真、紀律差的同學為伍。

5、社交生活:與老師相處的情形:在英特老師對其要求比較嚴格,只要他犯錯了,即與他談話、做其思想工作,可他當時會承認錯誤,事後馬上會對老師的教育置之不顧,有時也不願意告訴老師實話。與同學相處情況:課間、課後常與同學關係比較親和。

三、調查的個案分析

1、個人因素:張三德本身的性格因素為主要原因之一。由於他在學習上基礎薄弱,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所以缺乏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熱情,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

2、家庭因素:由於母親自小溺愛,百般遷就,捨不得大聲呼喝。父親忙於工作和玩麻將,很少過問其情況。加之家長的文化程度較低,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不夠妥當。使其養成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總的來說,家庭教養方式為溺愛型、聽之任之行。

3、學校因素:英語老師和數學老師的嚴加管理使他倍受威脅,產生逆反心理,專門與老師作對,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便製造一些事端,來說明、表現自己的存在。

4、其他:張三德的各項成績顯示,八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成績大大退步,對多數學科已失去興趣,因此對於學習從他個人到父母都不抱任何希望了。

四、意見措施

1.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絡,統 一 教育的方法。

通過電話家訪方式,注意定時把張三德同學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情況向家長反映,建議他們綜合考慮張三德同學的實際情況,希望他們能與學校統 一 教育的尺度與方法,不要太溺愛孩子,百般遷就孩子,很少過問其情況。要多勸說引導孩子改正不良行為習慣,把教育落到實處,讓孩子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錯了,怎樣做才是對的;要多注意觀察他實現目標後的表現,及時調整,循序漸進。並能多與學校聯絡,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

2. 建議父母與孩子增加溝通與交流的次數。

通過電話與家長談話,建議家長平時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多鼓勵張三德同學,多關心他的學習、行為表現,尋找機會,與孩子增加溝通與交流的次數,張三德為同學營造一個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環境,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溫暖。

3.時刻注意學生的變化適時調整教育方法。

行為偏差的形成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一天兩天糾正是不可能的,需要樹立循序漸進的目標,採取逐步引導、慢慢糾正的方式。時刻注意學生的行為變化與思維方式,適時對張三德同學運用批評教育、多談心、多鼓勵等手段,從思維、行為上的具體表現入手,做深入細緻的教育工作,爭取把各種不良思維、行為消滅在萌芽之中。

4.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張三德對學習缺乏興趣,教師需要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多與他溝通交流,對他進行輔導補習,努力激發他對學習的興趣,增加他對學習的吸引力,使張三德充分感受到濃烈的學習氛圍,調動他的學習熱情,循序漸進,使他邁上新的臺階,實現他的體育特長班的夢想。

5.對學生要有耐心以鞏固學生已有的進步。

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如班會課、課餘等恰當時機,及時表揚張三德同學的點滴進步,讓他對自己有信心,鞏固已經取得的進步;即使他舊病復發,也不在同學面前批評他,而是對他進行個別教育。同時告訴全班同學一個人要犯錯誤是難免的,只要他願意改正錯誤,能改正錯誤,那麼他還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更何況張三德同學現在願意改正錯誤,在不斷進步,所以他偶爾犯錯,我們還是可以原諒他的。我們要相信他,耐心期待他取得更大的進步,讓他融入我們學校大家庭。

6.努力為學生找自身優點和在集體的位置。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自己的位置、作用。所以學生在班集體中也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張三德同學對自己缺乏信心是因為他不清楚自己的優點,以為自己一無是處,什麼事情也做不好,找不到自己在集體的位置和作用。為了幫助他建立自信心,能看到自己的優點,能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和作用,在班級的班隊課中開展了“找優點”的活動:請班級中的同學展開討論說說張三德同學有什麼優點。同學們激烈地進行了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張三德同學最大的優點就是勞動非常積極。這時教師趁熱打鐵,鼓勵他在發揚原來優點的基礎上,再創造新的優點,並對他學習行為習慣方面提出了新的希望。這樣,通過幫助他挖掘自身的優點,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積極性高漲,教師再利用他勞動積極為突破口。在工作上適時地給予他提拔,並使他的一些工作得以較順利的開展,這對他肯定自己的能力很重要。

7.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幫助學生尋找自信。

為了幫助張三德同學尋找自信,激發起他努力向上的勇氣。因此教師努力創造各種機會,如在集體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多為張三德同學提供表現的機會。在集體活動時,讓他參與一些他能獨立完成的活動,讓他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得到同學的稱讚。課堂上,讓他回答一些簡單容易的問題。暗暗提醒他,讓他知道自己的學習能力在不斷提高,引導他充滿自信和希望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8.發揮個體自身主觀能動性確定奮鬥目標。

學生能否取得進步與他是否努力是密切相關的。能否建立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建立奮鬥的目標,特別是建立起短時間能看得見效果的目標。因此,為了幫助張三德同學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努力運用鼓勵的方法,幫張三德同學制定了總目標,如下:

並採用大目標(涇縣中學體育特長班),小步子,不斷通過發揮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自我激勵,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五、個案教育效果

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和調查,學生個案調查同學各方面都有了轉變,如學習自信心有所提高了,遇到不懂的問題有時能主動問老師,上課舉手發言也比以前積極了,也沒有出現過拿同學的學習用品的現象。

六、 結語

1.教師要創造條件,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不斷取得成功,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並經過不斷的努力,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2.對學生某一個偏差行為進行教育時,方法要靈活恰當,對學生要有耐心,不要用單一的方法和不恰當的方法,這樣往往會導致學生產生“適應性”和“對抗性”,導致教育的失敗。

3.努力加強課任教師、學校與家庭的聯絡,統一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方法,並建議父母與孩子增加溝通與交流的次數。學校和家庭合力、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讓孩子能健康成長。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畢業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調查物件:

調查者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專科學校的學生佔64%。

專業有:

傳媒(新聞、文祕)

語言類(商務英語、應用英語、日語、德語)

經濟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資訊管理、會計)

設計類(建築設計、動畫設計)

技術類(計算機科學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

管理類(旅遊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工作

調查形式:

調查問卷共104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高達96%,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設計問卷。

調查資料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資訊,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對就業資訊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資訊,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於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係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為同學們所所首先考慮下的,接下來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後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於以後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資訊並根據這些資訊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資訊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資訊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資訊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資訊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資訊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三)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關鍵詞: 學生,就業,調查

調查時間: xxxx年7月10日 至 xxxx年8月20日

學生調查分析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然而目前就業形勢越發緊張,再加上如今大學門檻降低,大學生數量大增,拿著本科文憑的大學生要想找個工作已經變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總數已達650萬人,並在逐年上升;而未就業畢業生從20xx年到xxxx年累計竟達1115萬人。那麼,就業如此困難的原因是否僅僅是人才的泛濫呢?從各大招聘會的招聘方反映的情況來看,雖然應聘的大學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職位出現招工困難的情況。企業在如此多的應聘大學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驚訝,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代大學生缺乏就業素質,大學生的素質與企業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了關於當代大學生就業素質情況的調查。一方面調查當今在校大學生所具備的和看重的素質,另一方面採訪已就業的畢業大學生,看看他們關於企業所需人才的就業素質有何看法,以求找出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誤區,並試著給出解決的辦法。

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當今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未來要求很高,同時也比較有自信。即使現在大學生在社會中已經不再稀缺,大學生這個群體仍然可以代表中高階的就業群體。受訪者中有61.1%的人會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並且,受訪大學生普遍希望將來畢業後能在國內一線城市及其他發達地區工作,分別有58.3%的人將會選擇國內一線城市。同時,選擇國外和港澳臺等地區的有27.8%。僅有13.9%的人選擇在相對落後一些的國內二三線城市謀求職位。除此之外,調查發現有44.4%的大學生希望將來能進入合資企業或者外企。同時,有25%的大學生希望進入國企。希望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佔一小部分,達11.1%。於是我們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並不缺乏自尊心,他們對自己有自信,並對自己的未來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時,當代大學生相對比較穩重,比較多的人希望在比較繁榮的大環境下,在相對穩定的大企業下謀求職位。並沒有很多的人選擇大膽的自主創業,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確定的環境中謀求發展。也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培養一個良好的就業素質,對於其應聘企業,以及將來在企業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訪大學生都將面臨擇業而非創業的問題,而擇業又是跟所學專業及興趣有關的,我們的調查中也包含了這方面的內容。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今大學生在擇業時可能會比較靈活。有75%的受訪者在將來擇業時將會依據具體情況進行變動,可能不會選擇與自己所學對口的職業。事實上,受訪者中僅有13.9%的人將會堅定地選擇與自己專業完全對口的職業。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受訪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並不高,對自己專業滿意的人不超過半數,僅41.7%。同時,有41.7%的人對自己的專業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感到不滿。但是,我們也可看到,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在校學習的專業課程在未來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佔到總數的57.3%。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對自己的專業不是那麼滿意,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學到精通的程度並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學會覺得專業課程是重要的。這也體現了現在大學生對於自己應該著重培養何種能力有所迷惑。我們還統計了受訪者對未來的規劃情況。我們共設了三個選項,其中選擇對未來只有大致方向的人佔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迷茫,沒有規劃。只有少部分受訪大學生明確表示對自己的將來有詳盡的規劃,佔到16.7%。 人際交往能力雖然重要,但其地位被遠遠高估,人際交往能力往往體現在與客戶溝通以及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團隊的潤滑劑,但是其重要性遠不及之前兩點,IT企業的話只要不與領導起衝突,有專業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較容易的獲得與同事間良好的關係。

另一個被遠遠高估的則是創新能力,即使在創業企業中,創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對於企業來說,一套創新的解決方案遠不如一套存在多年,雖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實用的解決方案,現成的解決方案大多數時候都是最優的,這點與學術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計算機技術相對阿波羅登月時期幾乎沒有改變,使用的語言都是古老的語言,因為在企業中,穩定、易維護、健壯、可擴充套件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為成本的瓶頸時才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優化。但這並不是說不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時冒險嘗試新的技術能帶來巨大的收益,如何取捨只能視情況而定。

對比兩邊對同樣問題的回答,可見大學生依然無法擺脫象牙塔的薰陶,對將來工作的艱辛沒有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社會宣傳的能力如創新能力,往往在企業中反而不受重視,也使學生對自己的定位產生了偏差,這些都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學 情況調查反思 改進措施

  論文摘要:本文作者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情況與教師教學情況進行了解,以便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反思教學問題,改進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的教學需要學生的反饋,學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面“鏡子”,只有我們及時地瞭解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情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與改進,不斷完善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才能促進教師的成長。因此,我設計了一份《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情況問卷調查》。

  二、調查

調查物件:高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無記名調查,發出問卷158份,收回158份。

調查內容:由23個單選題與兩個問答題組成,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具體從三個方面人手:(1)學生對數學的主觀認識及對數學學習目的的認識;(2)老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性瞭解;(3)學生對老師教學的過程性評價。第二部分為開放式問答,作為對第一部分的補充,讓學生對數學教學談看法、提建議。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出常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以及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問題。

  三、下面是我摘錄的部分題目的調查結果及反映出的問題數學學習感興趣嗎?

人感興趣(35舞)烏券趣一般(53%)C.不感興趣(12%)快(0%):‘嬰一殆果分析:一半以上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足夠興趣。

2.你學習數學是因為牌一。

A.喜歡數學本身(12而而丁考試、升學需要(68%)

C.實用(20%)D.無動機,不想學(0%)

結果分析:許多學生的學習動機為考試、升學。

3.學完數學每一章後,你做總結嗎?’

A.一般不太會總結(34%)

B.希望老師給予歸納總結(57%)

C.及時複習,主動對一章節的知識進歸納總結(9%)

結果分析:大部分學生依賴老師的總結複習。

4.你認為老師如何傳授新的數學知識你的接受效果更好?

A.老師開門見山,直接講解(22%)B.老師從生活中的例子引人,然後再講(49%)C.先由學生自學,合作交流討論,然後老師再講(22%)D.沒有感受,無所謂(7%)

結果分析:有70%的學生喜歡老師從生活中例子出發開展教學並對合作交流討論這樣的學習方式有興趣。

5.你認為你掌握了數學學習的方法嗎?

A.有自己的學習方法(35%)B.沒有什麼方法(65%)

結果分析:有60%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

6.問答、請你將影響數學學習的下列四個主要因素按“從主到次”排列一下。

A.教師的教學藝術和講授的好壞B.自己用功與否

C.數學天賦D.數學學習方法是否得當

結果:把A排第一位的有10%,把B排第一位的有38%,把C排第一位的有20%,把D排第一位的有32%。

結果分析:關於影響數學學習的因素,學生的認知雖然不同,但也具有一致性,有90%的學生並沒有把教師講授的好壞放在第一位,70%的學生把自己用功與否或數學學習方法是否得當放在第一位,數學天賦被大半人排在了最後一位。這說明學生還是能夠把主觀能動性看成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從心理學的歸因理論來看,把行為結果的原因歸結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會降低個體的行為動機。而把行為結果歸結為內部的、可控的因素,會增強個體的行為動機。這項調查說明學生能認識到自己才是把握航行的真正舵手。

  四、結果引發的反思及改進措施

為了改善教學,我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1.引生活之靈氣以濟數學,充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1)增強數學學習目的性教育,從培養間接興趣向直接興趣轉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應該使學生了解所學學科的實用價值,各種知識技能對他們有什麼直接或間接的用途。當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是他們達到某種重要的目的手段時,他們就會產生求知慾和認識的興趣。比如當我在講到本章內容對大家的專業課學習有用時,學生的注意力要相對集中。而且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對於提高思維素質,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學中新知識的引人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生來說,讓他們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比他們直接接受知識本身更重要,我們需要把握新知識的生長點,要從舊知的“嫩芽”上生長出“新枝”。從以上反饋我們發現學生是覺得從生活中引例的教學方式配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是他們所願意的。因此,我們可用生活例項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利用課堂進行必要的“數學實踐活動”,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並嘗試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數學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數學教育的過程中去,讓“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意識不斷衝擊他們的大腦,提高他們的直接興趣。

 2.與學生共同交流探討數學學習的方法。

(1)請數學學習優異的同學談談他們自己學習的方法

(2)由我介紹一些其他同學的好的學習方法,併發揮網路、書本的教育功效。

(3)由學生再思考總結,借鑑好的為己所用,在不斷摸索中需求適合自己方法。

  3.以問題為紐帶構建數學學習新方式

(1)提倡預習,在預習中發現問題,讓學生能帶著問題走進教室,逐漸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2)在教室中,創設和諧氛圍,讓學生勤于思考,善用激勵評價,讓學生敢於表達,使得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放飛思維。

(3)教師設定新情境與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因為課堂教學的時間總是有限的,而學生學習是無限的。

五、在調查後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成長

學生是發展的主體,是老師工作的一面“鏡子”。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為他們的收穫是我們播種的目的,如何澆水,怎樣施肥,就成為我們的教學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交流,需要反思。因為知識是在交流中生髮.思維是在互動中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