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5篇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留守兒童,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 1.2億農民工常年於城市工作,由此產生近xx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程序,更多的農村盈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資料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xx年7月16日-xx年8月16日

調查物件:

廣東省**縣中國小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物件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當地參考資料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調查資料顯示,該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國小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佔全縣中國小學生數(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國小就讀的佔全縣國小學生數(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留守兒童佔絕大部分,佔90%;而由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這是由於留守兒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這一現象有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1、在讀未成年人中,留守兒童佔很大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難以滿足村民生活需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將目光瞄向城市,湧向城市,希望創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該縣讀書的同學中隨機抽取了50名同學進行調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這說明留守兒童佔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此外,“隔代監護”,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監護的留守兒童佔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環境差,學習成績偏低。

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簡陋,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師生缺乏溝通,教師教育方式不當,留守兒童中有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根據xx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成績在中等以下的同學當中,留守兒童佔了54.14%,在0~60分之間佔28.95%,60~75分之間佔 21.19%。

3、留守兒童心理現狀

普遍欠良好。當問及是否“願意和老師說心裡話嗎?”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緩慢,在問到“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為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裡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將會一事無成,沒有擁有值得別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另外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缺乏監護,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和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有效的糾正,導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護人以及鄰居的訪談中瞭解到,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喜歡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作業未能按時完成,或者應付了事,造成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因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越學越糟,厭倦學習、不求上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兒童上課紀律性差,出現逃學現象。

3.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4.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

結束語

迫切希望社會更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現象,是加快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很難得到父母的關愛,得不到父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識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裡,父母親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長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視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人生觀是慘淡的。他們希望社會關注他們,重視他們,他們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們需要的是社會對他們行為的認同,在社會上被更好的對待。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2

調查時間:

寒假期間

調查地點:

重慶市武隆縣

調查物件:

重慶市武隆縣火爐鎮的部分留守兒童、部分外出的農 民工以及部分中國小教師

調查方法:

口頭問答、網路、資料搜尋等

調查目的:

①瞭解留守兒童的概念。

②當今社會為什麼出現那麼多的留守兒童,是什麼原因導致那麼多的農村孩子不得已長期離開自己的父母。

③瞭解當今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

留守兒童、社會現狀、原因、建議、相關檔案等

調查人:

憑藉寒假的機會,就武隆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調查。在此期間,現在網上查閱了一些相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資料,然後再實地考察詢問了部分農民工和留守兒童的看法和意見,我認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

社會現狀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中國1.2億農民常年於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千萬留守兒童。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絡,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並且64.8%的留守兒童是一週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絡一次,有8.7%的兒童甚至與父母就沒有聯絡。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調查物件明確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兒童與照顧他們的成人很少或從不聊天。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隨著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本地的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於0—14週歲。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

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武隆,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游,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位於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西長82.7公里,南北寬75公里,全縣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萬畝,縣城建成區5.1平方公里。東鄰彭水,南接貴州省道,西靠南川、涪陵,北與豐都相連,據重慶市區128公里,處於重慶“一江兩翼”的交匯點,自古有“渝黔門屏”之稱,是千里烏江一顆璀璨的明珠。現轄26個鄉鎮,40.84萬人,縣城所在地為巷口鎮。武隆縣是一個山區型的國家級貧困縣。為了解決家庭的增收問題,近8萬農民長期在外打工,也因此產生了1萬餘名留守兒童。

分析原因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廣大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具體情況如下: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2.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水平無法與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們的工資收入水平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費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

建議

當地留守兒童大致存在以上問題,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它已逐步變為一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待以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協調合作。

1. 家庭方面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麼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絡,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絡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

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裡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3)啟動“給留守兒童當代理家長”活動。

3.社會方面淨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咖、遊戲廳、錄影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3

一、基本情況

我鄉全鄉有在校學生1833人,其中留守兒童達716人,佔學生總數的近40%,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有42人;學習成績不穩定達86人.

二、問題分析

(一)學習狀況不容樂觀

留守兒童和監護人對待讀書和教育的認識上也不容樂觀。由於監護人素質不夠高引起許多監護人對其孩子的教育都疏於管理,從對留守兒童的調查問卷結果中不難看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容樂觀,這背後主要是心理問題干擾及學習自控力較差造成的,農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國小居多,很難輔導子女功課,80%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自律性較差,以及79%的留守兒童無人督促學習。

(二)對親情需求較強

根據我們調查,不難發現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大都不容樂觀,也許由於經濟原因,留守兒童父母回家次數也普遍較少,其中僅在春節回來的佔33.2%。還有11.1%每隔三年回來一次,這部分樣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員,在對留守兒童採訪中甚至還發現極少數七八年未回來的例子。從留守兒童對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希望“與親戚共同生活”佔8.6%,希望“一個出去,一個在家”佔36.9%。這表明孩子當前嚴重的“親情飢渴”,儘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卻表示與在外打工的父母相處時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難,據調查,留守子女渲洩煩惱的途徑,“憋在心裡不說,寫日記”的佔51.2%,“和同學或朋友說”的佔23.5%,由於缺乏或者不願意採取與人交流這些正式的渲洩方式,過半的孩子積壓憂鬱,必然產生自卑心理,還有一部分主要從同齡人中獲取安慰,這樣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現“拉幫結夥”的現象。

(三)監護狀況堪憂

監護既是權利,又是義務。這裡結合我鄉留守兒童實際情況,重點討論以下兩項內容:基本監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以及深層監護(對被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

1、監護人情況分析:據調查、留守家庭中60%,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15.4%由親戚代管,儘管80%的隔代親人很高興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於體力、知識等原因,57.1%的隔代監護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親戚表示“不樂意但沒辦法”或“無所謂只要父母給錢”,可見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相當冷漠,大多礙於情面而照顧,我們所接觸的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這種情況。

2、溝通是實現家庭教育的前提。而80.2%的監護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與孩子談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說”,同時54.3%的孩子還透露監護人有過罰跪、罰站等家庭暴力行為,可見雙方在溝通態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問題。在教育態度方面,58.8%的隔代親人及親戚表示“只照顧生活,別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這說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圍,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親戚,對孩子大多侷限於吃飽穿暖的淺層關懷,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三、留守兒童形成原因分析

1、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與城鄉壁壘存在矛盾,20xx年我國農村流動人口已達到1.139億,比20xx年增加38.8%,即增長了1000萬農村流動人口,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原因在於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這種戶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中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開學考試問題。

2、從家庭認識來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農業部20xx年資料顯示,勞動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響子女上學”僅佔6.7%。這其中即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導致的結果卻是相同的,即: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兒——流動的變動中長大。

3、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在家裡的父親或母親忙於空白狀態,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國小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援和知識上的解答。

4、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定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乏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發展變化這一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四.途徑探索

1、政府就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救助扶貧力度,讓大多數人能在家通過自身努力達到脫貧,甚至致富.

2、加大對外出務工子女上學的投資,政府建立相應的制度,保證農民工子女在父母務工地有學上.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4

一、基本情況

隆興中學地處道真縣的隆興鎮鎮所在地的正東西方向150米處。是一所半封閉式管理學校,是人民滿意的鎮級初級中學。全校在校學生954人,其中留守兒童達463人,留守兒童數量較大,留守兒童的出現不僅影響著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還給學校、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和教育情況,我對隆興中學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約佔全校在校學生總人數的50%,這些子中5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無助,學業失控、道德失範、心理失衡,生病得不到父母的及時照顧等諸多因素和問題。現將我這次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二、總體現狀

1、留守兒童分佈

我校在校學生954人中有留守兒童463人,佔47%,其中女童有213人,單親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有398人,佔留守兒童的8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佔17%,隨父母進城生活的流動兒童佔31%,從留守兒童的年齡看,他們的平均年齡在12歲,女平均年齡為12.1歲、男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1.7%,從教育分佈看,6--15週歲的留守兒童佔總數90%以上,從留守時間上,在家鄉留守時間為1--3年的佔總數67%,留守3年以上的佔78%,有80%的留守兒童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未收到父母的電話,40%能在一年中見父母一次,有30%的留守兒童一年也未見父母一面。

從以上資料顯示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比例較大,隨著追求城市化發展趨勢,出現了為子女的成長奠定相對較好的經濟後盾的偏激思想,外出務工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成逐年上升趨勢.同時,留守時間較長,年齡較小,留下兒童缺乏自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家庭的溫暖,俗話說:“父母是家的象徵”,而留守兒童是有家而得不到家的溫馨和溫暖。

2、留守兒童的監護

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66%是單親監護,34%是隔代監護,4%被託付給親友監護,有1%無人監護,姐弟兄妹一起讀書,由哥哥或姐姐管理和支付經濟,照顧弟弟妹妹,兩個未成年人如何能管理好自己和照顧他人呢?

3、留守兒童的學習和養成教育

據調查顯示,74%的留守兒童成績較差,在雙差生中留守兒童佔極大比例,即使成績很優秀者,但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成績好的所佔的比例相當小,可留守兒童的經濟銷費是其他人的兩倍以上,這種孩子的家長認為多給生活費好像是父母支撐他們成長的有效方式,可恰恰給留守兒童創就永遠不可滿足的天堂,他們好吃懶做,說慌、打架、抽菸、喝酒、沉迷於遊戲網咖、拉幫結、參與賭博、盜,搶劫現象佔10%左右,只是程度有別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三、留守兒童形成的原因

1.主要原因

留守兒童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經濟問題,二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的出現也就成為了必要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行為,心裡健康,人格和無智力發展,尤其是0-16週歲的孩子是人生行為習慣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可是這一時期恰恰成為與父母溝通和交流的空白,家長們認為只要給孩子們創造優裕的物質條件就能彌補這一感情心理失,物質上的支助當然是必要的,可家長不能扮演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的旁觀支助者,造成親情洪爆,性格的畸形和心理畸形等嚴重逆反心裡是產生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

由於教育資源匱乏,課程設定,教學內容,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不足,有的由於班額大,教師教學任務重,心有餘而力不從,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難以入微,與家長的聯絡溝通難以實現,即使負責的老師也不能完全的取代家的溫暖,導致留守兒童厭學,輟學或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甚至是意志力極弱,給人類的素質帶來極大的不利,同時現在農村的教材內容以城市教育為參照嚴重脫離農村的實際,加之農村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寄宿制學校較少,辦學條件也不易改善,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統一的管理,從而就導致留守兒童社會化的不足。

4.社會原因

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追求城鄉一體化,外出農民工孩子在外就讀難以進入就近公辦學校,只能入私立高收費學校,介於經濟因素和教學質量關係,農民工孩子被迫留在家,況介於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兩基”的約束,會考,大學聯考制度形成的壁壘,以及教材的選用等,不得不產生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留守兒童年幼無知,判斷能力極弱,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如,網際網路,影碟等傳播媒體,使之被深入庸俗,低劣的細胞,極大地影響了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存在的問題

1、生活學習方面

由於農村經濟因素,在外務工忙於緊張的工作中和急於經濟收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於農活,給孩子生活上照顧欠周到,溝通交流較少,對孩子的關愛甚微,更談不上應有的家庭教育。可以說是重養輕教,顧此失彼,致使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畸形。

2、隔代監護,力不從心,性格畸形

據調查情況得知,留守兒童隔代監護佔較大的比例,祖輩年齡較大,所處的時代差異,文化程度較低,觀點不一,難以溝通,要麼是生活的要求給予充裕,要麼是淡薄意識管理,任其自由發展,為所欲為,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以至於任性放縱,或者是心靈孤獨情感淡薄等不限後果。

五、建議和對策

根據以上資料顯示,結合調查情況,我認為,留守兒童工作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單位和集體就能解決的問題,分佈廣泛,涉及的問題較多,是一個政治工程,是一個社會工程,是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甚至是全人類關注的焦點,他將影響人類整體素質,影響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因此,需要得力的具體措施,各級部門的公同協作,並具有實質性的權利和政策性才能保障留守兒童的正常成長。對次,特提出如下建議和對策:

1、增強家庭教育力度,提高家長素質學生集家庭,學校,社會三大教育為一體,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起著一個引導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動場所,對廣大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培訓,有效地走進農村家庭教育的全面發展,建立具有正確,科學監護的理念,提高監護水平和教育水平,為學校教育奠定基礎.

2、完善學校教育基於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學校,學校要建立健全的留守兒童擋案,模清模實模全留守兒童的情況,搭好學校與家庭這座紅橋,對教師進行相關的心理培訓,進行加強對留守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學習習慣的培養.幫助孩子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熱愛勞動,增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觀念和責任意識.學校對其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培訓,幫助他們,配合學校教育管理,使之形成學校能取代家長的溫暖.進行多元化教育,增加一些有助於—調節兒童心理和生活能力的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3、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各有關部門依法加強對網咖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的治理,所有網咖終端裝置必須裝封堵不健康內容的過渡軟體等相關要求,同時,控制校園周邊的小灘點出售給學生煙、酒和小食品,是未成年人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亂扔垃圾的習慣。

4、培訓一批“留守兒童”第二監護隊伍,成立以家庭學校總校講師團,定期召開家教和諮詢,開設隔代監護培訓班,臨時脫管親屬班,通過知識講座,讓“第二家長”懂得照顧孩子的知識,學好教育的方法,掌握管好、培養教育好孩子的本領。

5、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絡熱線,通過各種途徑與留守兒童的家長隨時溝通,經常聯絡,讓家長及時瞭解掌握孩子的情況,給留守兒童發放電話卡,使家長每週能給家長聯絡,老師能每半月給家長聯絡一次,互通情況,反饋資訊,插缺補漏,形成合力,產生共鳴,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6、推進寄宿制學校建立,農村寄宿制的建立,較好的解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和生活上的困難及心靈缺失等現狀。.充分發揮社會政策的效能作用各級部門要有相對穩定而適應的政策性,決策性,實質性檔案精神,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監護體系,利用其他資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強低法經濟建設,推進低法經濟的發展,容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成長的環境,是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有效辦法.

總之,要改善留守兒童的現狀,應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促進城鄉動員社會力量,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充分發展學校的教育管理作用,村寨,互聯補充監護制度體系,解決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提高人口素質,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5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的出現源於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但又因種種原因無法將子女一起帶到身邊上學,子女只能留在了農村家裡,父母一方或爺爺、奶奶、其他親屬代為照看。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缺少父母之愛,缺少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指導,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和行為性格上轉變,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調查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學業學習、心理健康、行為性格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掌握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和目前的成長髮展情況,對比留守兒童與父母均在身邊兒童的差異,分析留守兒童行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促進留守兒童順利健康成長的對策,意義重大。

學校現有6個教學班,學生293名,教職工18名,經摸底調查,我校現有留守兒童113人,佔在校學生總數的38.6% ,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64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8.8%。對四、六年級的20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涉及生活現狀、學業學習、心理健康、行為性格等方面的18個問題,比較全面的瞭解了我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準備。確定調查目的、物件(四、五、六年級)

調查內容、方法,查閱資料,制定問卷調查表。

本次調查問卷是根據國家《關於大力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的意見》精神,設計了《蒿塔國小留守兒童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包含生活現狀、學業學習、心理健康、行為性格、受關注程度和自信心等幾個方面的18個問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選擇,統計對選擇專案的人數佔參選總人數的百分數,來了解學生總體上的現狀和心理傾向性特點。調查表如下。

蒿塔國小留守兒童問卷調查表

1. 你爸媽外出務工多長時間了?( )

(1)一年 (2)二年 (3)三年 (4)更長時間

2.爸媽外出務工,你和誰生活在一起?( )

(1) 爺爺 奶奶 (2) 外公 外婆 (3) 寄宿學校

3. 爸媽不在身邊,生活上有什麼變化?( )

(1) 沒有變化 (2) 更自由了 (3)過得不如以前好

4. 爸媽不在家,你是否感覺安全?( )

(1)不安全(2)安全(3)在不在都一樣

5.爸媽不在身邊,對你的學習有什麼影響?( )

(1)沒有影響 (2)我進步了 (3)我退步了

6. 爸媽不在身邊,你的行為習慣有什麼改變?( )

(1)沒有改變 (2) 更加懂事了 (3) 缺點又增加了

7. 爸媽不在身邊,你的性格有什麼改變?( )

(1)更加開朗了 (2)更加孤僻了 (3) 沒有變化

8. 爸媽不在身邊,你有心事向誰訴說?( )

(1)家人 (2)老師 (3)小朋友 (4)誰都不說

9.你對爸媽滿意嗎?( )(1)滿意(2)不滿意 (3)無所謂

10.你想爸媽了,會怎麼做?( )

(1)打電話或寫信 (2)不作聲或偷偷哭泣 (3)找爺爺奶奶說話(4) 從來不想

11.你與父母的聯絡( )。

(1)每月一次(2)每週一次(3)每天一次(4)不常聯絡,記不清

12、你敢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嗎?為什麼?( )

(1)不敢。因為( )a、不想再給他們添麻煩;

b、怕父母不理解,批評我;

c、因為我不認真學習,不好意思說;

d、因為我說出來,他們也不理或不答應。

(2)能把真實想法告訴父母。父母理解我,我也理解父母。

13、學習情況調查( )(可以填幾項)。

(1)學習壓力大;(2)我的成績可以;(3)我愛讀書;(4)我的成績不好;(5)我不愛讀書;(6)上學不如打工等。

14、本期老師找你談過幾次心?( )

(1)沒談過 (2)談過( )次

15、誰給你的壓力最大( ):

(1)父母;(2)老師;(3)自己;(4)其他家人

16、除吃飯的錢外;每週有零花錢_____元。

17、我自己感覺( )(1)、很優秀(2)、比較好(3)、比較差;(4)很差。

18、我最希望和 在一起,因為 。

第二步:發放問卷,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調查表100份,由於低年級學生較小,留守兒童人數相對較少,所以問卷調查主要選取四、五、六年級的學生,調查學生的在校外的生活和表現,以及調查表上具有的內容。

第三步:分析歸納、統計資料。

二、結論和分析

依據調查結果,留守兒童佔兒童總數比例大,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8.8%。留守兒童中,父母外出打工時間在一年以上的佔73.7%,在四年以上的佔15.8%,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住的佔36.9%,35.9%的兒童感到父母不在不安全,留守兒童除過吃早餐的錢外,平均零花錢每週只有5元,每天不足1元,有56.4%的留守兒童感到生活不如父母在家的時候,對父母不滿意和無所謂的留守兒童佔24.3%,想父母時不做聲或偷偷的哭泣的和從來不想父母的兒童佔5.2%,有65.8%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的給自己的壓力很大。這些資料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不容樂觀,因缺少父母的愛感到孤獨,生活比較貧窮,個人壓力較大,在他們10歲左右的年齡段,不該有的家庭壓力和人生壓力都不同程度的對他們產生了影響,他們的心理有一定的扭曲化傾向,對父母出現信任危機,因種種原因不願意講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他們在學校和社會得到老師和監護人的心理幫助較少,非常思念父母,希望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具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1、生活現狀堪憂。留守兒童家庭大都不太富裕,外出務工的父母大多從事體力勞動或做小生意,收入微薄,致使這些家庭生活條件差,加之老人素有節儉的習慣,多留守兒童的生活標準要求比較,有的不重視早餐,有時吃有時不吃早餐,在生活上基本上是有啥吃啥,留守兒童的零花錢也比較少。很多孩子營養跟不上,生活質量差,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身體健康。

2、安全感降低,安全問題突出。由於36.9%留守兒童是由年齡偏大的祖輩監護,他們中有一部分不僅自身得不到有效的監護,而且還要承擔起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還有個別兒童無人監護,使得35.9%的留守兒童感到不安全。一些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治療,遇到意外情況不能得到幫助,安全隱患增加。

3、心理健康問題突出。有41.7%的留守兒童有心思誰都不說,28.6%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變得孤僻,有65.8%的兒童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對父母不滿意和無所謂的留守兒童佔24.3%,想父母時不做聲或偷偷的哭泣的和從來不想父母的兒童佔5.2%,34.2%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很差,缺乏自信心。這些資料充分說明留守兒童感到寂寞和孤獨,這種孤獨感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性格、交流、學習和生活,這最主要的原因是親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監管缺位,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出現扭曲傾向,甚至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有的與父母疏遠,和父母打電話交流的次數特別少,甚至從不主動交流。

4、部分留守兒童學習成績降低,行為習慣變壞。

儘管有許多留守兒童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求學願望,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調查結果顯示,40.8%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學習退步,20.4%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學生成績不好。這主要是由於心理問題的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所造成的。在我們的問卷中,有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反映在家了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護人本身的態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家庭的監督作用,影響了他們自控力的形成。28.6%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的缺點越來越多了,自己的行為習慣變壞了,據談話調查,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不聽監護人的話,頂撞祖輩、不服管理、逆反心理強。

從以上調查結果看到,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及安全、心理健康、學習和行為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留守兒童與父母均在身邊的兒童存在明顯的差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親情的缺失,家庭監管能力降低,社會的負面影響以及學校教育缺乏針對性和有傾向性的對策。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和行為問題,需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著手,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措施,形成合力,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促進留守兒童順利健康發展。

第一,大力宣傳,引導支援,政策傾斜,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讓家長明確家庭發展以孩子的成長為後動,多考慮考慮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錢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留下孩子長期外出打工。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可讓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監護子女,一般以母親為主,母親心細,有耐心,孩子更願意與她們交流,外出一方並經常通過電話與孩子交流,彌補孩子的親情感。父母都需要外出務工的,儘量帶上孩子,讓孩子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在政策上予以傾斜,支援農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學,今年國家免除借讀費就是特別號的舉措,對讓留守兒童不在留守具有非常重大的推進作用。父母都需要外出務工,又實在帶不上孩子的,要找到有知識、有監管能力的監護人,不要把孩子留給多病的老人,使本該屬於被監護人的孩子變成老人的“監護人”。

第二、投入資金,建社農村寄宿制學校,不斷完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資源建設,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以便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為留守兒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務。

第三、家長定期不定期的與孩子對話,至少每週一次,每次不少於3分鐘。親子之間的感情,父母對子女的直接教育,對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他們在外打工時不忘與孩子溝通交流:有可能面對面接觸固然好,不可能的話,也該通過電話、書信、網路聊天等方式進行聯絡,在聯絡過程中滲透教育因素,要及時瞭解子女近期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關心他們的思想、生活和學習,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同時要向老師和臨時監護人即使瞭解孩子學習生活等個方面的情況。不要只顧掙錢,忘了對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更多地關心他們的生理、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同時如果經濟允許,應儘可能在農忙或春節時多回家看看孩子,或者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邊,這樣,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第四、學校成立留守兒童之家,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因為學校是留守兒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要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問題,豐厚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具備教育專業的基本素養、高尚的職業道德的教師是關鍵。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學校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動,來引導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良好的教育來留住學生的人和心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任課老師和班主任要對班級裡的留守兒童多關注、鼓勵和幫助,通過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關注他們的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地瞭解和解決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另外,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上,老師應以鼓勵為主。並且,還要經常與他們的家長和監護人聯絡和交流,以能共同及時地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

第五,及時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困惑。學校和社會應加強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開設心理課程和配備心理教育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諮詢與輔導,建立“留守兒童”心理髮展檔案,及時發現和診治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等,引導兒童積極、健康、全面成長。

第六、建立少年兒童校外活動中心,為留守兒童在校外參加有益的活動提供場所和條件。目前,可供學生在校外活動的場所和機構較少,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基層很少或沒有相關的少年兒童的活動中心,使得農村少年兒童在校外的活動無場地,無器材,無組織,基本處於空白。多數沒有家庭監管的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多與夥伴自由活動,有的上網咖打遊戲通宵不歸、有的打架鬥毆甚至幹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長期下去,影響力兒童的身心健康。因而,建立少年兒童校外活動中心,為留守兒童在校外參加有益的活動提供場所和條件,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也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受親情關愛缺失,庭教育缺乏、學校針對性教育缺少和社會關注不夠等各方面的綜合影響,健康和行為問題突出。從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完善合作,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困難和混或,使他們能和父母均在身邊的兒童一樣,幸福快樂健康地成長,將來能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6

全國婦聯於xx年5月釋出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根據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抽樣資料,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人,佔農村兒童的37.7%,佔全國兒童的21.88%。與xx全國1%抽樣調查的估計資料相比,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在過去五年增加了約242萬人。

xx年5月,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 ldquo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研究:調查在六大勞務輸出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包括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和貴州省。共調查農村留守兒童4533名(61.7%),非留守兒童2731名(37.2%),教師和校長687名

一.概況

這項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形成了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有希望,嚮往城市生活,家庭關係良好。92.1%的留守兒童以身為中國人為榮,91.9%的留守兒童對自己在中國的生活感到滿意。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有希望,77.7%的留守兒童希望未來生活在城市;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係良好,89.4%的留守兒童與父親關係良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援來源。

二、增長中的九大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意外傷害突出

過去一年,49.2%的留守兒童遭受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出7.9個百分點。留守兒童遭受割傷、燒傷、貓狗咬傷、跌倒、蛇咬、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比例高於非留守兒童。

2.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缺乏學習興趣

20.4%的留守兒童自測成績較低,82.1%的留守兒童自測成績較低。留守兒童的不良學習行為較多:未完成作業、上學遲到、逃學的比例;而不想學、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學習指導:68.7%的留守兒童從未聽懂過老師的講課,58.1%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沒有任何幫助。

3.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薄弱,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援被弱化,前三位的支援來源是母親、同學朋友、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中,父親是第二位,同學朋友是第三位。母親仍然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援,情感支援和實際幫助的主要來源,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第一個和留守兒童說話的人,也是遇到困難第一個求助的人,但要警惕不良群體的影響。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援更多體現在學習指導上,情感支援相對缺乏。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的時候沒有人能幫助自己。

4.留守女孩的負面情緒比較明顯

留守女孩自我接納程度低。對自己滿意(76.5%)、經常覺得自己有用(64.4%)的女生比例比男生低5.9和8.6個百分點,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生比例(40.7%)比男生高6.6個百分點。女生自測父母外出後比男生更抑鬱、焦慮、憤怒、膽小。此外,42.7%的留守女生經常感到孤獨,比留守男生高6.2個百分點,比非留守女生高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生的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生在學習和校園生活中有很多問題行為和很多障礙。遲到(41.8%)、曠課(7.4%)、被老師處罰(73.5%)的留守男生比例比非留守男生高5.3、1.9、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學習有困難(64.4%)、沒有完成作業(54.8%)、成績較低(83.2%)的男生比例為3 & mdash10.7個百分點,都高於留守女生。51.6%曾被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人士或幫派欺負,比非留守男生和留守女生分別高出11個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中國小生的影響更大

四年級留守兒童中,感覺父母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內向(41.7%)、膽小(18.9%)的比例在六個年級中最高。經常想念父母,擔心看不到父母,擔心父母不愛自己,比九年級學生高21.3、25、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留守兒童表示目前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和輔導。

7.青春期的重疊逗留使得第二天現象更加顯著

高二的留守學生在學習和校園生活中存在較多障礙,如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有幫助(68.4)、沒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

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係更差,經常與母親(64.3%)和父親(57.9%)溝通,而被父母訓斥和驚嚇的留守學生比例最高(22.8%)。只有高二的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當成最重要的社會支援來源,甚至比母親更重要,一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的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制留守兒童未滿足的需求高:一是缺乏學習指導,無法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第三,情感支援不足以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超過70% (76%)的留守兒童表示在校期間想家,只有20% (23.9%)的留守兒童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聊天。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制學校硬體和軟體設施較差,衛生設施的裝置和維護也不容樂觀。治安情況堪憂,87.5%的寄宿生說宿舍丟了財物,57%說宿舍有同學欺負別人。

年輕人寄宿的趨勢很明顯。35.2%的留守兒童從國小開始寄宿,其中15%從四年級及以下開始寄宿,留守兒童從國小高年級開始繼續向下延伸。少數學校也是從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開始寄宿。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情況並不好

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兒童數量最多,佔51.7%,其次是父親外出,佔40.2%,母親外出最少,佔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各方面問題最突出。他們的生活習慣更差,在網路上的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留守的負面體驗更高;學校表現較差,欺負比例較高;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在學習和生活上面臨很多困難,但對現在的生活最不滿意,但並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依然積極向上。其中94.4%的人想成為更好的人。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涉及教育、心理、法律、經濟等多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幫助和支援。

是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國青聯在xx發起的少先隊品牌活動。對引導孩子安全保護自己,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將特別關注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將繼續為這兩個群體開展安全系列教育專題,並開展相關& ldquo安全的自我護理營地& rdquo活動。為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建立良好的教育平臺,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7

近年來,隨著我縣農村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催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為了解他們受教育的狀況,5月22日,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在副主席鄒任清、屈鑑平的帶領下前往城山鎮進行專題調研。委員們採取走訪留守兒童代表,聽取縣教育局及城山鎮中、國小負責同志彙報,開展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調研。縣政協主席楊劍出席座談會並作了重要講話。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留守兒童”基本狀況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164所,在校學生43199人。“留守兒童”總數達26783人,佔全縣在校學生總數62%;其中單親外出的學生有20735人,佔48%;雙親外出的學生6048人,佔14%。在“留守兒童”中,由祖輩監護的3393人,佔12.7%;由親友監護的20xx人,佔7.6%;無固定監護人的613人,佔2.3%。從學習成績上看,優秀的佔21.4%,較好的佔30%,中等及以下的佔49.6%;從行為習慣上看,優秀的佔18.7%,較好的佔22.3%,一般的佔30.1%,差的佔28.9%。以上資料顯示,我縣 “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且他們在學習成績、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弱於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留守兒童”在祖輩的過度寵愛、溺愛下,性格表現為任性、孤僻、內向,不易與人交往,孩子與祖輩之間缺乏溝通,存在嚴重的代溝,依賴心理,懶惰心理較為嚴重。

二、“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亦不容忽視:

一是“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令人擔憂。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與祖輩等生活在一起。監護人普遍年齡偏大,且文化程度較低,他們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能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自我鑑定。大多數監護人錯誤認為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學校的責任,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主動與學校進行溝通較少;

二是“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偏差。他們身心都處在成長階段,自律能力不強,而又不聽監護人的勸教,多數“留守兒童”紀律散漫,是非善惡標準認識不清,有的道德品質較差,還有的染上不良習氣,如抽菸、喝酒、小偷小摸、上網咖玩遊戲等,他們原本純潔的心靈受到汙染。他們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保護能力,近年來我縣“留守兒童”溺水、觸電、燒傷、傷人和被人傷害及交通事故等現象明顯增多;

三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難度較大。由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沒辦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有些孩子抓住時間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矇騙監護人。由於監護人文化素質等問題,老師進行有效的家訪渠道難以暢通;

四是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農村中、國小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較繁重,跨專業帶課較為普遍,所以只能在時間上和精力上應對大眾化應試教育,特別是目前學校都沒有專業的心理教師和專職的生活教師,不能給學生更悉心的關懷;

五是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在農村學校寄宿制工程剛剛啟動,許多中國小住宿條件還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如東莊中學,一間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子要住二十個學生,人均不到一平方米。且缺乏衛生間、自來水等一些生活設施。

這樣既不便於學生生活,也不利於管理;六是社會環境不利於“留守兒童”教育。部分遊戲廳、網咖業主只考慮經濟利益,接納未成年兒童,導致部分學生在上課期間進網咖玩遊戲;七是外出務工父母對“留守兒童”教育不科學。部分外出務工父母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經常給家裡寄錢、寄物,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身上零花錢較多,這很不利於學校對孩子進行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些家長在認識上產生偏差,錯誤認為不管學習成績好壞,打工是條不錯的致富道路,產生“不上學可以省很多錢,不上學可以掙很多錢”的觀念,導致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農村中將會出現“富了一代人,而垮了下代人”的現象。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意見及建議

“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催生的社會問題,而且將在較長時期記憶體在。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使其健康成長,社會、學校、家庭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調研組建議:

㈠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各盡其責,通力協作,共同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的社會監護體系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社會問題,需要統一認識,通力協作,形成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政府應將加強未成年人義務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相關政策,採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妥善解決。一是加快發展本地經濟,讓農民就近務工,以減少“留守兒童”數量;二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學校佈局,有計劃地籌建寄宿制學校,以便於對“留守兒童”集中管理;三是加快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使農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能夠享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權利,為務工人員子女隨父母就近入學創造有利條件;四是探索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發動志願者為“留守兒童”擔任代理家長,組織“一加一”結對幫扶活動,對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給予救助,保證其健康成長;五是有關職能部門應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從源頭上切斷部分學生進網咖、遊戲廳的途徑;六是充分發揮媒體宣傳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中來。

㈡學校要發揮教育“留守兒童“的主陣地作用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教育“留守兒童”的主陣地。學校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探索有效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關注他們成長動態,及時向家庭反饋孩子各方面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豐富“留守兒童”第二課堂。把他們組織在一起,有問題一起解決,有快樂一起分享,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沖淡孩子的孤獨感,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性格;三是強化“留守兒童”的行為規範。加強對他們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學校定期開展一些生活、衛生、飲食等方面教育,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四是開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活動。學校可選一些責任心強、工作細緻的教師與“留守兒童”接對幫扶,經常找他們談心,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思想動態;五是加強學校寄宿制管理。學生由於自制力較差,有空餘時間精力容易轉向其它渠道,因此加強寄宿管理,對於那些得不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減少他們教育的“真空”。

㈢家庭要承擔起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監護引導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應儘量留一人與孩子生活在一起,雙方外出務工的家長要選擇好監護人。平時要藉助電話等途徑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及親情的溫暖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要充分利用各種返鄉機會,多向教師、監護人瞭解孩子在學校、家庭的學習、生活情況,經常性保持與班主任、任課老師的聯絡,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不要錯誤地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教師的責任,儘可能發揮家庭、學校的監督教育作用。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留守兒童”教育的共同體,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導,社會教育是補充。三者必須相互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構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監護體系。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8

一﹑調查背景

谷撒地,

薯葉枯,

青壯打工去,

收禾童與翁,

留守問題怎麼辦,

我為兒童鼓與呼。

我所在學校,地處西秀區大西橋鎮三鋪村,滇黔鐵路,貴黃公路,滬昆高速,省道都從境內通過,交通便利,歷來這裡的村民很多都是上雲南,下貴陽從事生意,近十年來,隨著打工潮的興起,青壯年在外人員更多,導致留守家庭增加,使“留守兒童”成為了一個新名詞,。近兩年,雖然國家出臺很多鼓勵農民工回家創業,但留守兒童的比例任然高居不下,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教育狀況,身心發展讓人堪憂。

二﹑調查方法和內容:

(1):對全校留守兒童人數的調查和統計;

從統計資料來看,留守兒童所佔比例為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略多。在一些班級,留守兒童幾乎佔到全班人數的一半。其中,雙親留守兒童人數為105人,所佔比例為105÷11194.59。

(2):問卷調查;

在對全校111名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中,發放試卷126份,收回126份,答題情況為:

問題一:你的爸爸和媽媽是什麼時候去打工或經商的?

A:3_4歲父母就外出的有32人, 佔32÷126﹦25.4℅ B:5_7歲父母就外出的有69人, 佔69÷126﹦54.76℅

C:8_10歲父母就外出的有21人, 佔21÷126﹦16.7℅

D:10_12歲父母就外出的有4人, 佔4÷126﹦3.2℅

從問題(1)中,可以看出,有80℅的留守兒童,父母在7歲以前就外出了。 問題(2):每年你的爸爸和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回來幾次?

A:回來一次的有76人,在春節回來, 所佔比例為76÷126﹦60.32℅ B:回來兩次的有38人,在每年的春節和放暑假的時候,所佔比例為

38÷126﹦30.16℅

C:回來三次至十次的有3人,時間不一定,所佔比例為3÷126﹦2.38℅ D:達到每月回來一次次以上的有9人,時間比一定,所佔比例為9÷126﹦

7.14℅

問題(3): 你現在和誰生活在一起?他們能輔導你的學習嗎

A: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不能輔導自己學習的有106人所佔比例為121÷126﹦96.03℅

B:和叔叔在一起,能輔導自己的學習的有3人,所佔比例為

3÷126﹦2.38℅

C:和親戚在一起,不能輔導自己的學習有2人,所佔比例為

2÷126﹦1.58℅

問題(4): 你想爸爸和媽媽嗎?

所有名留守兒童都回答:想。

問題(5): 你和爸爸﹑媽媽經常聯絡嗎?

A:1_3天聯絡一次的有23人; B:3_7天聯絡一次的有58人;

C:一個月內聯絡一次的有18人;D:有事才聯絡的有12人。

問題(5): 爺爺﹑奶奶每天做早餐給你吃還是你在外面買零食吃?

A:每天在家吃早餐的有26人,所佔比例為26÷126﹦20.63℅;

B:沒在家吃早餐,在外面買零食吃的有67人, 所佔比例為67÷126﹦53.17℅

C:有時在家吃早餐,有時在外面買零食吃的有35人,所佔比例為19÷126﹦15.08℅;

D:沒在家吃早餐,在外面買零食吃的有14人,所佔比例為14÷126﹦11.11℅;

問題(6): 你經常和爺爺﹑奶奶交流﹑談心嗎?

A:經常談心交流的有34人,所佔比例為34÷126﹦26.98℅;

B:有事時才交流談心的有42人,所佔比例為42÷126﹦33.33℅;

C:被動交流的有38人,所佔比例為38÷126﹦30.16℅

D:不願意交流的有12人,所佔比例為12÷126﹦9.52℅

問題(7): 你喜歡同學們嗎?和同學相處的好嗎?

A: 回答喜歡,相處的好有45人,所佔比例為45÷126﹦35.7℅;

B: 回答一般的有56人,所佔比例為56÷126﹦44.44℅;

C: 回答只喜歡幾個同學的有8人,所佔比例為3÷126﹦6.35℅

D:回答不喜歡的有17人,所佔比例為17÷126﹦13.49℅

問題(7): 你喜歡學習嗎?

A: 回答喜歡的有54人,所佔比例為54÷126﹦42.86℅;

B: 回答不是太喜歡的有43人,所佔比例為43÷126﹦34.13℅;

C: 回答不喜歡的有29人,所佔比例為29÷126﹦23.02℅;

問題(8): 你的理想是什麼?

A: 回答長大了從事各種行業的有92人,所佔比例為92÷126﹦73.02℅; B: 回答無理想的有34人,所佔比例為34÷126﹦26.98℅;

(3):走訪調查;

在126名留守兒童家庭中,走訪了89家,在這89家留守家庭中,有87 爺爺奶奶文化程度較低,不能輔導自己孫子的學習,只有兩家能輔導孩子的學習。唯一能做的是讓孩子有飯吃,不讓他們受凍受餓。

在與這些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的交談中,他們都戲稱自己是 “招孫辦主任” 在家庭經濟與孩子的未來這一問題上,老人們表現出來的是矛盾與複雜的心理。並且,老人們還在儘可能的去勞動,減輕家庭負擔,所以,在田地裡,映入眼簾的是老人和兒童在一起勞動的情景。

(4): 教學參與;

通過與學校老師們的交談和自己的教學參與,學校一至六年級126名留守

全校成績優秀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為:31÷126﹦24.6℅;

全校成績一般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為:49÷126﹦38.89℅;

全校成績差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為: 47÷126﹦37.3℅;

三,調查結果:

綜合調查情況來看,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親情的流失。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使得孩子從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愛,孩子在心靈上

下的是難以撫平的傷口。我有一個學生叫楊小達,父母在他4歲時就到浙江打工,父親每年春節回來一次,母親是楊小達長到12歲,回來建房才見面的,而此時兒子就不認母親了,他的母親找到我,要我與楊小達好好談談,叫她一聲媽媽。當我問楊小達為什麼不叫自己的媽媽,爸爸媽媽外出打工是為了什麼?楊小達流著眼淚說,是房子重要還是自己的孩子重要?我已經對媽媽一點印象的沒有了,我開不了口。雖然像楊小達這樣的是少數,但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對父母關愛的渴望,在親情流失的情況下,他們表現出來的是自卑,沉默寡言,厭學,甚至厭世。

2.情感上的代溝:

由於留守兒童都是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對他們只能是溺愛, 雖然也是親人,但始終不能與父母親的關愛相提並論,大部分爺爺奶奶只能是看住人在,而根本不能從情感上去關心。在問題(6): 你經常和爺爺﹑奶奶交流﹑談心的統計上,不難看出,能和爺爺奶奶經常交流談心的只佔26.98℅,爺爺奶奶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與自己的孫子存在著很大的區別,這也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礙,情感上的代溝,是留守兒童不能開心﹑活潑的主要因素。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和留守兒童生活一起的爺爺奶奶,他們都是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由於歷史原因,他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只能認識一些常用的字,不能寫。所以,根本不能去輔導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這也是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

4.生活狀況堪憂。

在問卷調查和家訪過程中,瞭解到80℅以上的家庭,都沒有或沒能長期給留守兒童做早餐,相當多的家庭都是給孩子一點錢,讓他們自己買零食吃,由於條件原因,他們買的大都是“三無”食品,在教學中,老師常常都會碰到由於吃零食而生病的學生,雖然老師們多次在開家長會時,都在強調家長要給孩子做早餐,不要在外面買零食當做早餐。但是,在農村,農忙季節時,爺爺奶奶要忙做農活,根本無暇照顧,更因為經濟問題,給孩子的錢最多是兩角到五角錢,只能買諸如“牛筋條”之類的食品。很多家庭對孩子的生活,只能是管飽,談不上營養。

5.網路的侵蝕。

現在由於一些黑網咖的存在,使得一些孩子常常進入網咖,特別是留守兒童,由於爺爺奶奶無力監護,使得他們更有時間進入網咖,時間久了,難以扭轉。特別是在寒暑假,部分留守兒童常常都是在網咖裡度過。

6.對未來沒有正確的理想。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兒童沒有正確的理想,在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是無所無謂,對未來缺乏正確的理想,這是令一個教師最為痛心之處。

四,想法和意見。

1. 由於外出打工是不能在短時期內能解決的問題,所以留守兒童和父母要 在一起,留守兒童父母所在地的教育部門要真正的讓孩子進入公辦學校學習,而不能拒之門外,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家長就是因為孩子進不了公辦學校,而只能進要交高費的私立學習而造成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2.留守兒童所在的學習和班級,老師要多花時間從學習﹑情感上去予以心, 有條件的可以開辦留守兒童溫馨班級,留守兒童之家等。

3.在節假日,學校要多開展送溫暖給留守兒童的活動,可以讓留守兒童利用學校的電話給父母通話,用學校的電腦和父母視訊見面。

4.學校要在宣傳上長期做關於留守兒童的宣傳,讓全社會都能關心和關愛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9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大批富餘勞動力紛紛走出家門,走入城市,成為打工一族,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裡,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為了瞭解留守兒童暑期生活狀況,近日,劍閣調查隊在漢陽鎮中心村和武連鎮計劃村對40名留守兒童進行了走訪調查。

一、留守兒童超五成,父母雙雙外出佔絕大多數

據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統計,20xx年春季,全縣27284名國小、國中生中,留守兒童佔56.6%。調查的漢陽鎮中心村、武連鎮計劃村有國小、國中生138名,留守兒童達到80人,其中,父母雙雙外出的63人,佔留守兒童的78.8%。

二、留守兒童以隔代照顧為主,暑期普遍繼續留守

留守兒童以爺爺、婆婆照顧為主,他們與父母的相聚,一年基本上只有一次,主要是父母返鄉過春節或者春節期間到父母身邊與其相聚,由於夏季高溫,留守兒童暑期一般不到父母務工的城市相聚。調查的40名留守兒童中,留守期間全部與爺爺、婆婆一起生活,今年暑期仍全部留守在家,仍全部由爺爺、婆婆照看。

三、留守兒童生活單調,暑期以玩耍為主

由於留守兒童年齡較小,加之爺爺、婆婆的“過分”疼愛,暑假期間很少安排他們做家務,更不會安排他們做農活,特別是國小階段,留守兒童幾乎不做家務和農活,玩耍和作業幾乎就是暑期生活的全部。調查的40名留守兒童中,暑假期間,除了完成作業之外,全部以玩耍、看電視為主。雖然有年齡稍大一點的7名學生適當地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務,但是,與同村其他小夥伴玩耍或在家看電視幾乎是他們暑期的主要生活方式。雖然所在鄉鎮也有暑假興趣班,但出於經濟和接送不方便等多種原因的考慮,農村留守兒童暑假被迫留守在家,40名留守兒童全部沒有參加過學校、社會公益組織、政府相關機構等組織的學習輔導、文體活動。武連鎮計劃村羅如均表示,雖然鎮上有適合自己孫子的培訓班、興趣班,但是,一個暑假三、四百元的培訓費還是有點貴,同時,如果到鎮上參加培訓或興趣活動,每天都要接送,有點費時費力,不得不將孩子留在家中由其自由玩耍。

四、隔代監護乏力,留守兒童需要特別的關愛

擔負隔代監護職責的爺爺、婆婆,受身體和文化知識的限制,在留守兒童的監護上,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一是代溝明顯,爺爺、婆婆無言以對。孩子自我意識、世界觀、價值觀的逐步形成,隔輩之間觀念的不同,溝通的難度增加,孩子越大,自我意識越強,叛逆心理越重,加之沒有開展留守兒童的專門心理引導,隨著年齡的增長,留守兒童的個性越來越偏激。漢陽鎮中心村一留守兒童對他婆婆說:“你們的社會我們過不了,我們的社會你們不懂。”二是“技不如人”,爺爺、婆婆束手無策。漢陽鎮中心村一沒有的文化爺爺說:輔導、檢查孩子的作業是爺爺、婆婆最頭痛的事情,平時住校還好,做不起的作業孩子可以問老師或其他同學,放假了,爺爺、婆婆輔導不了作業,只好找鄰居幫忙。三是不敢閃失,爺爺、婆婆心力交瘁。20xx年寒假,漢陽鎮中心村一8歲女童,與同學家玩耍後的回家途中被車撞了,全家悲痛不已,爺爺、婆婆更是感覺沒法向其父母交代。在走訪過程中,我們聽到爺爺、婆婆說的最多的是“簡直不敢讓孩子脫離視線”、“只要孩子安全,其他啥子都無所謂”、“要是孩子出啥事了,我們咋個給他父母交代嘛”。

留守兒童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特別關愛的特殊弱勢群體。相對寒假,暑期時間更長,但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聚機率更小,因此暑期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動員學校及團委、婦聯等群眾團體、社會公益組織共同發力,以村(社群)為單位,適度集中建立留守兒童暑假生活營,從志願者、學校老師中挑選專業人力量,圍繞留守兒童的思想、情感、學習、生活,免費開展專門的學習輔導、心理引導、體育鍛煉、勞動體驗、安全教育等健體益智、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全方位關心、關愛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0

隨著農村富餘勞動的轉移,進城務工農民日益增加,他們留守在農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兒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1】目前中國有1.2億農民常年於城市務工經商,由此產生近20xx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程序,更多的農村盈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資料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6日-20xx年8月5日

調查物件: 貴州省平壩縣城關鎮平壩三中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物件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當地參考資料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全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國小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2663人,佔全縣中國小學生數(人)得12.96%;在國小就讀的6176人,佔全縣國小學生數(人)的15.95%【2】。留守兒童託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佔90%;託付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由於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亟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兒童佔在讀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頗高。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受國家大形勢影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線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壩三中讀書的同學中抽樣調查了50名同學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也就是說100名中將近42名,留守兒童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隔代監護”即由(外)祖父母監護的有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的總體學習成績偏低,學習環境偏差。

根據9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在0~60分的同學在留守兒童中佔28.95%,60~75分佔留守兒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兒童佔其總體的54.14%。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的簡陋,師資力量的不足,以及師生溝通平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適應,使得我們在對留守兒童中收現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

3、留守兒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當問到:“願意和老師說心裡話嗎?

”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兩個以上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過遲成熟,很多同學在回答為什麼會填如此願望(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為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裡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擁艿得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監護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無效的糾正,以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護人和鄰居的訪談中,很多留守兒童在家裡不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打架鬥毆,甚至還入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普遍較差。父母外入,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盲目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於一舉兩得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這種情況已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學,厭學,上課紀律性差。

但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為學習動力,有較高的學習盲目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這種情況固然在留守兒童中佔比例小,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是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謊騙人,小偷小摸,抽菸、飲酒、打架、罵人..成為了“問題兒童”。如逸夫國小二年級學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爺爺監管,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於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境裡,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裡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小兵,由於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於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入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入現心理妨礙。【3】留守兒童由於年齡特徵,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通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佔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絡。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級學生羅光英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呆,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遠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

4、監護管理不夠強。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親朋好友,在他們眼裡,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盡到責任了。甚至部分監護人,由於忙於農活,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問卷調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藥;20%的給父母打電話。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於溺愛,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在調查中,有一個黃幫豪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爺爺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時間,便以各種理由向爺爺要錢,然後到處去玩耍,曉得錢用完後,才會回家。同時,【4】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因年老體弱等多種原因無法認真行使對兒童監護權,特別是老人防範防護能力弱,安全保護意識不強,也導致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屢有發生,使留守兒同的生存存在諸多隱憂。

5、監護人自身素質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們不曉得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學方法上海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加之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學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就在一些年輕的農村家長也難以很好的輔導學生,更不用說老年人了。並且,由於監護人的素質偏低,也造成了學校與監護人溝通上的困難,老師們更擔心,隨著外出務工者的增加,留守兒童還會進一步增加,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影響的將不再是少數人得素質,而是將來農村建設者這個大群體的素質。

三、平壩縣對留守兒童已採取和擬採取的教育關愛措施

1、高度重視,並建立相應的機制。

成立了留守兒童管理領導小組,施行領導掛級制、班主任包班制可任教師包組制、班級學習小組制。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計,制定詳盡的留守兒童教育措施。明確學校各部分和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等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定點、定人的幫扶;與監護人簽訂《監護人責任書》;班主任與留守兒童簽訂《自我承諾書》,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積極開展一系列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活動。

要求留守兒童定期向父母報答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並瞭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況,加強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溝通,消除留守學生對親情的心理飢渴。老師對留守兒童要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一旦發現留守兒童思想不穩定或者成績下降,就及時與學生交心談心,輔導其學習,穩定其情緒。

建立幫扶機制,發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通過“兩任一補”、貧困生、特困生救助等辦法對貧困留守兒童進械茇點救助。

開展“結對子”活動。各班主任姚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發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教師負責一個或幾個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絡。

3、積極建立家校聯絡,舉辦特殊家長學校。

學校在學生入學時,姚詳細記錄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及父母的聯絡方式。當留守兒童出現非常情況時,及時與父母取得聯絡。同時,針對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臨時監護人的情況。由學校對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姥爺進行培訓,改變家教不雅念陳舊。引導這些老人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進行跟蹤管理。

完善學校留守兒童檔案,施行動態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溝通”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絡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談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心的集體活動,都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監護人、代表人進行溝通。)根據每一位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針,有針對性的加強丟留守兒童的指導,並進行跟蹤管理。

5、積極開展各類校內外活動。

班主任和老師給予留守兒童特殊關愛,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開發、引導的疏導原則,強化行為規範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他們親情缺失丟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沉影響。

四、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1各級黨委、政府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給予高度重視。一是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援興辦鄉鎮企業力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民失業增加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二是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流學,失學問題,切實有效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管理。

2、學校應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幼兒早教書籍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關愛;二是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強化行為規範養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為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絡創造條件。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留守兒童家長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社會各方面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宣傳普及家教知識,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在留守兒童父母回鄉探親時,組織他們參加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學習,引導他們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身邊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教育臨時監護人真正負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注重道德教養,更多地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強化監護責任,構建親屬監護網路。相關單位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家長在外打工務工同時,吧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後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學會交流以及教育蓋子的科學方式和方法,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教育功能,引導孩子成長。此外,要敬愛強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轉變監護理念,引導臨時監護人及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文化道德和精神需要給予更多關注。讓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真正感受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

5、社會各界應更多關注留守兒童,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媒體應對留守兒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傳力度,調動社會對兒童關注的積極性;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進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法。城鄉同級學校可以與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組織學校聯誼活動,充分利用本地和對方資源來引導和教育未成年人的發展方向,社會應積極的發揮有效的能動性,多組織各種關注留守兒童的團體,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尤其是龍頭企業多做以“報答家鄉,報答社會”等形式活動,組織下鄉支教,開展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對留守兒童父母以及監護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導,從客觀上來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結束語 迫切希望社會更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現象,是生齒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很難得到父母的關愛,得不到父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識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裡,父母親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長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視而弗成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人生觀是慘淡的。他們希望社會關注他們,重視他們,他們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們需要的是社會對他們行為的認同,在社會上被更好的對待。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1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隨著城市化的出現與發展,帶來一些問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特別是年青的父母)都紛紛到城市去發展,大多不能拖兒帶女出去,所以大部分的孩子被留在家中由祖父輩或某一個親戚朋友來照看。目前農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這樣的小孩,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怎麼樣呢?圍繞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目標:

為了瞭解有關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造成留守兒童的原因以及對留守兒童這種現象採取怎樣的緩解措施。

三、調查內容:

1、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2、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四、研究方法:

1、調查分析法:通過對國小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87份,對答卷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2、走訪、開辦學習輔導班等方式和留守兒童家庭進行了零距離接觸進行調查。

3、查詢文獻法: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尋找相關資訊。

五、實踐基地:

福建省浦城縣古樓鄉古樓中心國小

六、實踐時間:

20xx年9月1日-9月25日

七、調查結果分析:

我就古樓中心國小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安全衛生、思想狀況等方面情況,採取問卷調查、走訪、開辦學習輔導班等方式,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調查,與留守兒童及其家庭進行了零距離接觸,調查結果如下:

(一)古樓中心國小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1、全校有358名學生,留守兒童較多,有87名,佔全校的24.4%。

2、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根據調查,中小留守兒童以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為主,也有父母親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留守家中的。

3、由於村莊面積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兒童分佈廣泛,平日相互來訪較少,直接造成留守兒童的封閉心理。

4、留守兒童以隔代監護為主。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一小部分跟近親住在一起,還有極個別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

(二)古樓中心國小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由於留守兒童長期沒能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些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學習成績較差。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欠缺主動性、自覺性,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習慣差。具體表現在遲到、早退、上課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較好的完成家庭作業,甚至曠課、中途輟學等現象,其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習成績較班級平均水平低,較自己以往成績低。學校對留守兒童曠課遲到等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十分頭疼,有的教師乾脆放任不管。從調查瞭解到,從學習成績上看,優秀的佔21.14%,較好的佔30.82%,中等偏下的佔48.04%。甚至有的班後十名就有4/5是留守生。

2、行為習慣不良。存在說謊現象,在家騙父母委託的監護人,在校騙老師。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學校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早退、打架鬥毆的現象,在家裡好吃懶做,諸如洗碗、掃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對監護人不禮貌,有點時有夜不歸家的現象發生。生活習慣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臉不漱口,晚上不洗腳,長年不理髮的壞習慣。從調查瞭解到,從行為習慣上看,優秀的佔24.53%,較好的25.92%,一般的佔29.81%,差的佔19.74%。

3、道德滑坡明顯。留守兒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過程中,由於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物質生活支援能力強但缺乏對他們必要的引導、教育、管理而易於造成男孩講究吃喝、看碟上網,打架偷竊,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具體表現在:是非意識淡薄,分不清好壞,沒有禮貌,常常髒話連篇,出口傷人;在行動上過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蠻橫霸道,不能尊敬老師和長輩,不能團結同學;沒有榮辱意識,不在乎同學、監護人及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

4、心理健康堪憂。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內心封閉,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緒消極,孤獨,言語少,不合群,不願意也不善於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鬱自卑,乃至憤世嫉俗的心理。容易走極端。

5、安全隱患嚴重。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更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物件,侵害後沒有親人傾訴,往往不易發現。

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起來,有以下幾點:

1、長期缺乏親情關愛。與學生交談時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社會、政府、學校或者我們想為大家做點什麼,你們覺得有可能做什麼呢? 一個學生答道:“沒有多少可做的,能做的就是經濟上的,但我們缺少的是父母的愛和關懷”。父母親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週、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難得打一次電話、寫一封信、寄一本學習用書。不能很好地與留守兒童維繫親情,溝通思想,鼓舞上進。他們往往僅僅以為留守兒童買了幾身衣服、交清了學費作為自己關愛孩子的全部。很少與孩子的班主任、任課教師溝通,很少了解甚至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注意孩子是否長高了、長胖了,而不注意學習成績,良好行為習慣等綜合素質。“我的父母總是在春天來的時候離開家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這樣我就能一直和他們在一起。”一名正在中心國小讀四年級的留守兒童在自己的作文裡這樣寫道,我們看了無不心酸。

2、教育問題日趨明顯。一是監護人教育難有實效。留守兒童多是隔代監護,祖輩與孫輩之間年齡相差在40歲以上,思想觀念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加祖輩多數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質關心多,精神關注少,難以引導孫輩進行正常的學習。父母委託的監護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紀較大的人,這部分人或者由於忙於其它的事或者由於要同時監護幾個小孩或者是年齡較大而精力不夠,投在留守兒童的時間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監護人的文化素質比較低,據調查,作為臨時監護人的祖輩中從未上過學的佔9%,國小文化的佔56%,國中文化的佔35%。因此,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夠了解,不能給予他們必要的法律、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識的幫助、指導,不能在學習上予以輔導。二是學校教育無法到位。

3、社會各界關注不夠。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往往易被忽視,學校往往重視升學率而對成績好的學生給予較多關注,而把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留守學生當成問題學生、差等生而放任不管。其它各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普遍認為留守兒童問題遠遠輕於當前的一些社會問題,遠遠輕於成年人違紀違法的問題而忽視之。前幾年廣播電臺,報刊雜誌對留守兒童問題報道的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宣傳得少。教育部門、研究部門對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力度不大,成果不多,成果的應用推廣不夠。

(三)措施及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和留守兒童家庭進行零距離接觸,和留守兒童進行了心連心的交流,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努力學習,幫助他們走出生活的“陰影” 。力爭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生活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用真愛撫慰留守兒童脆弱的心,用真情為他們指明前進的道路。

同時,農村留守兒童所存在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注參與。我們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1、政府要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援

第一,從長遠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要靠國家對城鄉一體化發展進行統籌考慮,要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允許務工流入地設立農民工子女學校並降低農民子女進城讀書門檻,改革戶籍制度,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破除政策壁壘,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從制度上促進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同時還要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強社會支援,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收費標準,改善農民工子弟就學條件。有條件的可利用已有資源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起社會監護體系。

第二,相關部門要加強輿論宣傳。特別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外出務工家長對子女成長的監護責任和教育責任,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打工緻富與子女教育的關係。

第三,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也可以建立家長代管制度。

2、加強學校教育管理力度

第一,切實增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度。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應當引起學校和教師的特別關注。留守兒童更應該得到學校和老師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作為這些孩子成長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老師一定要多給他們一點愛心,多給他們一絲微笑,多給他們一份關注,多給他們一個眼神,多給他們一句讚揚,多給他們一聲問候......用自己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他們,去善待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溫暖。特別是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摒棄“留守兒童”等於“雙差生”的錯誤認識。

第二,為留守兒童的溝通提供方便。在學校開設“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絡。

第三,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關注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如主題班會、聯誼會、道德法制講座等,引導學生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第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增設相關課程,加強精神、心理、生理、行為方面的指導教育特別是心理教育。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應該給予他們心靈關懷。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學校還要開設心理健康課,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設“悄悄話信箱”,建起“心靈驛站”,幫助“留守孩”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解開心靈的“疙瘩”。

3、引導外出父母樹立正確的教子觀念

第一,父母雖然在外誤工,但經常要與子女溝通,瞭解他們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變化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用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來鼓勵孩子健康成長,教會他們學會做人,長大成為“賢德聖人”這樣不但瞭解孩子成長情況,而且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第二,走出用物質代替責任的誤區。遠在他鄉在外打工的父母在照顧孩子上往往傾向於物質上,認為只要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完事大吉。要幫助家長轉變這種觀念和做法,配合學校,承擔起育人的責任。

第三,改變在外誤工家長重智輕德的錯誤觀點。

4、強化社會關愛

充分發揮各部門、各單位的作用,組織機關幹部、社會熱心人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讓富有愛心、責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導他們成長。共青團、少先隊要挖掘組織優勢,多開展青年志願者、手拉手等主題活動,如我縣開展的心連心、學雷鋒等活動成效明顯。

總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讓我們再一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農村的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家園裡的孩子企盼著關愛。如果人人獻出一份真摯的愛,如果人人伸出一雙援助的手,就會為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2

近幾年來,我鎮外出務工的農民日漸增多,20xx年全鎮外出務工的農民達到一萬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出省打工。在打工族中就出現了很多的“留守兒童”,他們的情況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大現象、各界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讓各中國小通過採取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全鎮農村“留守兒童”以及單親家庭進了調查。現將情況作簡要分析。

一、留守兒童及單親家庭的基本情況

一是留守兒童比例大。全鎮現有在校學生8968人,其中留守兒童5540人,佔在校學生的60%左右。

二是留守兒童不少是隔代監護甚至親戚(朋友)監護。經各學校對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佔32%,託付給親戚朋友的佔9%,由父親母親一方在家撫養的僅佔33%。

三是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由車站國小調查的留守兒童學生中有70%能自己約束自己,按時完成作業,有40%能刻苦學習,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自理能力比雙親在家的孩子有所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委託監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難於勝任監護職責,代理監護人對留守學生的管教力不從心。目前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長,在街道買房或是租房,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著小孩讀書,但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在當地鄉村中、國小念書,同樣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這些代理監護人年齡都在55-75歲左右,年齡偏大,知識水平不高,只能從衣食方面對小孩進行照顧,缺乏文化知識方面的輔導。有的爺爺奶奶在農忙季節甚至要孫女帶弟弟到學校去,影響其它的學生上課。有些老人對孫輩溺愛遷就,任其自流。

二是家庭和學校溝通不夠,不能有效對接,影響了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學習的進步。在學校中,留守兒童尤其是隔代監護型和親友代管型的留守兒童,有時會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產生自卑孤僻心理,加上父母與學校、老師缺乏溝通,老師也忽視了引導、教育和關愛,感受不到集體、家庭的溫暖,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對策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一般問題。關係到承上啟下,持續發展的社會問題。外出打工掙錢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政府應當對留守兒童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加大對農村學校在師資、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學校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應重視素質教育。

二是建議外出打工的家長,留下一方在家裡管教孩子。這樣可以減輕老人的沉重負擔和留守兒童的精神壓力,為孩子上學讀書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三是多鼓勵外出務工的家長把學生帶在身邊就近上學。

四是建立關愛組織。動員和組織離退休教師幹部和職工,按照自願參加,就近活動,量力而行的原則關愛下一代,關注留守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道德建設,必要時起到代理家長的作用。

五是在教師和家長或監護人之間通過手機建立簡訊平臺。學校對留守學生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家長聯絡卡,將留守學生的家庭住址,家長姓名、工作處所、聯絡電話以及委託監護人的姓名、電話登記造冊。這樣便於教師通過手機及時反映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問題,促進雙方面的交流。

六是農村黨員幹部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分片到人,落實到人。各村委會成立關愛留守兒童辦公室,基層黨員幹部個個有指標,人人有任務。通過以上措施,使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照顧,保證了留守而已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3

近兩個星期我們小組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情況做了一個實踐調查。對現在農村留守兒童情況有了一個深刻的瞭解。並對我們的調查結果給以了總結和分析,對其面臨的問題給以文字表現。並經過我們組員的討論與研究提出了幾點解決建議。

一、農村兒童成長與教育調查統計表

問題調查選項比例

父母外出打工比例

父親母親雙方外出打工31%

父親單方外出打工60%

母親單獨外出打工9%

父母探親時間一年一次74%

兩年一次17%

三年一次9%

監護人狀況與母親居住51%

與父親居住5%

與祖父母居住30%

與外祖父母居住11%

獨居3%

感到孤獨煩躁時找朋友傾訴64%

看電視14%

玩耍16%

無法解脫5%

學習態度對學習感興趣51%

一般37%學不進去9%

曠課逃學3%

遵守紀律情況遵守紀律85%

經常遲到15%

課外活動與娛樂做家務56%

幹農活29%玩3%

遇到困難時靠家人45%

靠朋友20%

靠自己17%

靠老師18%

生病時母親照顧56%

父親照顧29%

祖父母照顧5%

親戚或其他人10%

二、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軟弱無力,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又關心不夠。他們被父母“遺棄”,被學校“遺棄”,也被社會所“遺棄”。由於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教育處於一種“真空”狀態,從而導致許多留守兒童人格發展不健全、學習成績滑坡、人際交往出現障礙、良好思想樹立出現危機,有的行為甚至表現得很極端。具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雙方或一方進城務工,致使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親子間溝通中斷,互動缺失。外出務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終因天各一方,對留守子女的教育難免陷入“鞭長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許多外出務工父母連與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沒有,更何談對子女的引導、教育與關心。有的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才與孩子聯絡一次,有的甚至長年累月沒有聯絡。抑或一年回家探親一次,抑或數年不知家裡的境況。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聯絡,使得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變化,從而對其缺乏必要的關愛與引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親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監管的情況下,出現隔代教育力不從心的狀況,,祖輩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對孫輩的監護僅僅從物質生活方面予以滿足,這難免會走向一個極端:他們對孫輩過分的溺愛,使得留守兒童變得嬌生慣養。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對留守子女照顧不周,內心感到愧疚,為了補償孩子,他們就儘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因此,留守兒童也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種以物質的滿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撫,將孩子一步步往懸崖邊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進深淵。而委託他人監護孩子則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受委託者更多的是對留守兒童的漠不關心,持一種放任的態度。有的是留守兒童太調皮,他們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們的監護也只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留守兒童也就變得膽大起來,他們可以為所欲為,肆無忌憚。總而言之,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給留守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不力,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價值取向的扭曲,無限制的物質滿足,行為規範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關心,使孩子變得功利起來,表現出個人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錯誤思想觀念極易在留守兒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另一嚴重後果表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缺乏起碼的父愛母愛。他們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關懷,沒有傾述和求助的物件,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容易引發多種心理疾病。他們不願與外界接觸或是接觸甚少,因此很多兒童表現得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其有的行為甚至讓人不可理喻。這些心理障礙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學校教育軟弱無力

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時,學校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學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農村留守兒童成績較差,二是農村留守兒童失學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績差的問題,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師方面的原因。長期留守的兒童由於見不到父母而產生強烈的思親情緒,導致他們上課思想拋錨,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而在家中,他們要麼由祖輩照顧,要麼由父母委託的監護人監管。由祖輩照顧的情況下,祖輩由於年紀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們即使想對孫輩的學習給予幫助,但難免也要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託人監管的情況下,更多的則體現為對其監管下的留守兒童的學習持漠不關心的態度,他們認為只要讓他們監護的留守兒童吃飽穿暖就已經盡到了監護職責,至於學習方面則事不關己,聽之任之。由此可見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監督和輔導,學習自覺性和興趣感大大降低,學習成績下降也就不足為怪了。在教師方面,雖然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但是“唯分論英雄”的應試教育現狀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以分數評價學生優劣,以分數論教師水平之高低的狀況也沒有得以消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差等生的態度難免顯得粗暴,特別是對差生中那些不服從管教者尤為突出。體罰學生的情況在所難免,且學生不忍處於這種地位,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這也為留守兒童面臨的學校教育的第二大問題——失學率高埋下了禍根。留守兒童在家受到的監護力度不夠,在學校又受到老師的冷落,於是他們逃學,曠課。有的留守兒童受到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產生“讀書無用論”思想,他們認為不讀書也能掙錢,於是紛紛離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學校對此也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個個離開校園。這是中途退學方面,另外留守兒童的升學率也不容樂觀,留守兒童上高中的幾乎微乎其微。另外,學校教育還有一個不足就是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往往只關心學生智的提高,卻忽視了對其德、體、美、勞的關注,致使留守兒童思想散漫,體質下降,不服從管理,自以為是。在這種教育局面下,學生很難得到全面的發展。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4

前言:中國由於地理和歷史環境的原因,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山區人地矛盾更為突出,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山裡量閒置的勞動力走出山去城市務工來改變生活貧苦的狀況,由於沒有技術緊靠出賣勞力,收入微薄,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山裡交通不便,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幾年也不回來看孩子一次。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平頂山魯山、郟縣和洛陽嵩縣是山區的典型代表,總體而言耕地面積不足,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外出打工,是留守兒童較為普遍和嚴重的地區。

調查內容:河南山區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目的:通過對當地部分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的調查,瞭解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以及其物質需求同心理需求,進一步針對當地留守兒童設計專案實施專案推廣

調查地點: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魯山縣背孜鄉、熊背鄉;洛陽市嵩縣德亭鎮、九店鄉;鄭州市新密市尖山鄉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走、談

調查時間:XX年3月5日XX年3月13日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中國的農村、鄉鎮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背井離鄉湧入城市打工,隨之產生了一個群體留守兒童。其中0-14歲孩子佔據多數,他們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必需的關愛和管教,嚴重影響了孩子們身心健康,其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儼然成為了建設和諧社會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河南是勞務工輸出省,也是留守兒童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這些勞務工對中原經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社會各界對中原地區的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普遍不夠,以至於我們不忍看到的悲劇接連發生。為了深入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挑選了河南山區的新密尖山、平頂山的魯山、郟縣,洛陽的嵩縣,深入學校對留守兒童做調研活動。

二、調研基本情況說明

此次調研我們走小組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新密市尖山鄉發放問卷77份,平頂山魯山、郟縣發放問卷347份,洛陽嵩縣德亭鎮、九店鄉發放問卷1份,共計的588名適齡兒童作為調查物件。回收問卷數量550份。其中特別針對兒童關於留守原因,監護情況,學習、生活情況及需求,情感關係及需求等問題做了重點調研與談。

(1)留守兒童情況

對當地不同地區的調研發現尖山鄉留守兒童佔72.7%,平頂山魯山、郟縣留守兒童佔76.4%,洛陽嵩縣71.4%佔。平頂山山區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佔57.6%;

新密市尖山鄉留守兒童比例平頂山留守兒童比例嵩縣留守兒童比例

72.7%76.4%71.4%

表2-1受兒童中留守兒童比例

而在對於這部分留守兒童的調研中發現,接近60%的留守兒童屬於父母均不在家的雙留守現象。平頂山山區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佔57.6%;一個月回來一次佔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來一次的佔67.2%。一年以上佔11.2%。嵩縣的因不少務工人員在洛陽周邊打工,多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照看孩子,不過均不在家也佔了31.1%,一個月回來一次佔45.1%,一年以上回來一次的佔8.5%。

(2)留守兒童監護家庭教育問題

在對各地區留守兒童現階段被監護情況的調研中發現,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由祖(外)父母照顧的佔48.7%,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30.5%,由哥哥姐姐或親戚照顧的佔19.6%,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1.8%,自己照顧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4.3%。在與父母的聯絡情況上不經常聯絡的佔據33%,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23.2%。

根據這兩項資料顯示,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存在嚴重情感缺失的情況,這部分孩子多表現得孤僻,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卑,學習成績差等。

在與能夠與父母聯絡的孩子中,被關心得最多的還是以學習,生活問題居多,佔總數的51.9%,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比例較為分散其中詢問學習和生活的佔27.4%。

而對於自己最喜歡的人這個問題的調研中發現%的孩子選擇了爸爸媽媽,有1.1%選擇了誰也不喜歡。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最喜歡的人上選擇爸爸媽媽的佔75%,有6.1%的選擇了誰也不喜歡,對於選擇誰也不喜歡這些孩子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完全是一種漠視、消極的態度,其父母幾乎難得回家,甚至在走中發現,有很多孩子對於父母的樣貌等等並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問題及需求

在對500多名孩子的調研中發現,在對其自身衛生習慣的問題上,如:刷牙、洗澡,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兩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們從沒刷過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們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這道題目的選擇上,只有51.8%的孩子們一到兩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們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見相比較而言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衛生問題堪憂。在家有誰洗衣做飯,祖父母的佔了43.9%,自己洗衣做飯的佔了20.1%,嵩縣的留守兒童61%由爸爸洗衣做飯,自己洗衣做飯的佔17.9%。

放學以後一般會做什麼,不管是魯山、郟縣,還是嵩縣的留守兒童都一致的選擇了在家寫作業分別佔68.8%、71.3%,家人做家務的1214歲的孩子較多,佔23%,和同學玩佔比例比較小分別是2.7%、4.9%,孩子們普通表現出喜歡處,不願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在一點的孩子身上表現的更加明顯。若日常生病了怎麼辦誰會到你去看病,選擇自己的分別是13%、13.3%。生日的時候是否會收到禮物,沒有的也佔相當的比例。平頂山山區的孩子佔了26.5%,嵩縣的更多一些佔了44.5%,生日的時候收到過蛋糕了分別佔了32.3%、32%。

(4)學校生活情況及需求

在你比較喜歡上什麼課上平頂山山區的孩子有31.2%選擇了語文、42.3%的選擇了數學,而選擇音樂美術的不多,因為部分學校緊緊只抓學生的學習,少有開設音樂美術課。嵩縣的孩子們致與之相同。在平時課外書的閱讀上,這兩個地區的孩子選擇作文書的較多分別是44,4%、37.8%。這也和學校的教育方式有很關係,沒有多餘的時間閱讀課外書。在零花錢上,平頂山山區一週給1-3元佔37%,嵩縣山區的比例稍微一些佔47.6%,沒有零花錢的也佔一部分分別所佔的比例是5.3%、10.4%。就這一調查結果來看,山區經濟狀況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學習用品上不管是哪個地區的孩子們對這一需要都是很佔了84%左右,且比例比較分散,其中普通的筆、書包、文具盒對部分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

在違學校紀律上,平頂山山區有超過73.2%的孩子違犯過學校紀律,以和同學鬧矛盾居多佔30.7%。嵩縣與之情況致相同。顯然留守兒童疏於監管。

(5)心理情況及情感需求

平時你有困難了會找誰,平頂山山區的孩子找爸媽的僅有15.3%,誰也不找的佔27.9%,嵩縣山區的孩子找爸媽的佔37.8%,誰也不找的佔了28.5%,你認為以後的生活會怎麼樣,平頂山山區的孩子有60.3%選擇了認為以後的生活會很好,可見孩子們對未來還是充滿了憧憬和嚮往。嵩縣山裡的孩子對這道題的選擇在認為以後的生活會很好的佔了31.7%,不知道以後生活會怎樣的佔了30.5%,沒想過的也有相當的比例佔了23.8%。

在最後幾道問答題上,孩子們的答案是五花八門。但都表現出一個主題那就是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媽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題,你最想要什麼禮物?孩子多選擇的是最基本的學習用品。如書包、文具盒、鋼筆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絨玩具。像郟縣1214歲的孩子思維稍微成熟一點,都開始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寫的答案也多讓人深思。如他們這樣寫道:“最想要的禮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禮物是家人在家”,還有一個孩子這樣寫“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齋》,一個熊(因為這樣晚上就不會孤單)。在父母不在家有什麼困難上?有不少孩子說不會洗衣服、吃飯有困難。也有不少說學習沒有人輔導,還有的寫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誰說,很孤。在對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學習希望上,多數孩子希望生活美滿幸福,希望考上一個好高中好學,對於年齡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學習。在你最想對爸媽說什麼這一問題上,12-14歲的孩子多是說的感恩父母的話,也有孩子這樣寫:你們不用擔心我,一年回來一次就行。在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時,也相應映出來,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戀關係等等的單一性。

三、思考與建議

(1)思考

在走中發現,出現留守現象或者留守兒童隨之而引發各類問題的根源依然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協調,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關注度不夠等問題上。但就這些問題依然是屬於政策性的問題,就現階段而言並不是能夠立即影響或者改變的。

就公益組織而言,是需要不斷提升該社會問題的影響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個問題的核心就詩益組織在解決一些社會的具體問題時,建立一種可以複製、或者規模化擴充套件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再來做組織性的間接影響,比如說去影響政府,政府可以把這些做法擴,或者影響一些其他的機構,從而提高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

(2)建議

針對專案調研地區,解決現階段其對學習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為急需,並且也是可以操作並且可以推廣的模式。“留守兒童溫暖包”作為一個切入點,同時開展志願者定期陪伴情感關懷,以及開設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課程模式。建立可複製可推廣專案機制。

並且就現在社會問題而言,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衛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臨時監護人而言,部分知識水平沒有達到,學校教育對此並沒有專設課程,因此可以通過以志願者陪伴的方式對其這塊缺失做到很好的彌補,同時以學校老師為推廣終端。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5

學生姓名:權xx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96.11.21

家庭住址:xxxxxx

代理家長姓名:張豔

聯絡電話:xxxxxxxx

學生基本情況:老實文靜,不善言辭,學習認真卻沒有實效,偏科現象嚴重。書法很漂亮,備受老師讚賞。

今年我所帶的班級是二年級(1)班,班裡有個叫權xx的小女孩,她個子不高,長得很漂亮,斯斯文文的樣子,從她的穿著上可以看出,她的家庭條件一般。有一次,學校排練節目,教孩子們舞,她剛開始的時候不會跳,於是我慢慢地手把手地教她,可是她的上下肢好像還是不怎麼協調,於是下課之前我就告訴她要她回家後好好練練。一個星期後的雙休日,我找到了她的家,她家住張樓村東頭,來到她家後,她奶奶很客氣地招待我坐下,我把孩子在學校學習跳舞的情況大概講給她奶奶聽了,她奶奶告訴我,上個星期回來後,一回到家孩子就開始跳,而且孩子還說其他同學都會跳,她一定要學會,不能讓同學們看扁她。我內心暗暗在想:這個小女孩自尊心好強哦!接著她奶奶又告訴我,現在孩子每天回家做完作業都會練習半個小時的舞。正說著,孩子的爺爺從外面回家了,知道我是孩子的老師後,他很高興,他說現在的孩子一點吃苦精神都沒有,其他課程都無法磨練孩子的意志力,應讓孩子多參與多鍛鍊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聽完孩子爺爺一席話,我認識到孩子餓爺爺奶奶很知書達理,孩子也是很認真很刻苦的學生。和他們交談了一會兒後,我提出讓孩子跳一下讓我看看有沒有進步,孩子在沒有音樂的伴奏下非常嫻熟地跳了起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是上次那個小女孩嗎?我不會看錯吧?看來,真是“只要功夫深,鐵杵能磨繡花針”啊!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雖然權xx的父母不在家,但她的爺爺奶奶卻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好氛圍,而且通過電話得知她的父母也不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分數,她的父母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方面發展的人,我認為這樣的父母才是真正愛孩子,關心孩子成長的人。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