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調查報告(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9W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教育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集合15篇)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調研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資訊和資料。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公共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XX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國小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XX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國小和國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國小和國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XX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裝置、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國小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資訊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2

今年暑假,我在當地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物件,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和教學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了八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29人。通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當前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教師待遇低,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

(二)儘管近些年來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而調入城鎮的幾乎全是幹教師,以致走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階教師。

(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詩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某某鄉,擁有招商引資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裡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部分家長是爺爺奶奶或留守婦女,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一點”,“將來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啟用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就那麼幾所,而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就少之又少。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力支援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據瞭解,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當地農村,雖然絕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受招生計劃的限制、家庭僻,未圓上高中、考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祕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援,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3

美術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輔助道德、增長智慧、促勞創美的功能,它對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健康和諧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本調查的一個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探索中國小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喚起廣大教育行政工作者和學校領導、教師全面實施課程改革的意識,促進美術教育改革的發展。

近年來,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中國小美術教育雖然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地區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要求,特別是21世紀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差距。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對老子山地區中國小現存美術綜合能力(生活、學習、技能等)和經過學習達到的平均能力,作必要的調查;以利於掌握其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對達到能力要求的途徑和方法進行探索,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促進中國小美術教育改革的發展,這是本調查的另一個目的。

老子山鎮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地處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系大別山山脈,洪澤湖之源,上接江、淮,下連沂、泗諸水,為蘇、魯、豫、皖水上交通樞紐。寧連、寧徐一級公路臨鎮而過,“十老”公路貫穿鎮區,水陸交通便捷。老子山是洪澤湖西南岸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古老、風光秀麗的水鄉小鎮,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90%,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總人口1.6萬人鎮區面積4.8平方公里,鎮轄1個居委會(老子山);8個村委會(新淮、張嘴、安淮、長山、龜山、洪明、劉嘴、新灘),總人口1.6萬人,其中漁民約佔60%,分佈定居在湖區60多個灘頭。XX年8月底我在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教學以來,對這裡的美術教育進行了一番調查。希望從中瞭解本地區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找到適合本地特色的美術教育,優化美術教育的結構體質,完善本地地區的素質教育。

根據此次調查的性質和目的,我制定了以下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農村學生對美術的'瞭解、看法,以及學生對美術綜合活動的興趣愛好和學生對美術活動的參與情況。確定10個專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美術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答題。

2、統計法:用美術教學環境(資源)現狀調查統計表、美術課堂教學情況調查統計表和學生擁有畫具情況調查表,對本地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資源進行統計。

3、抽樣調查法和統計形式:在國小四(2)班47人裡取47人,填寫調查問卷,按百分比統計。

調查問卷統計及結果分析

調查調查專案:

①你在國小階段接觸過美術學習嗎?

a接觸過100% b沒有接觸過0%

②你喜歡上美術課嗎?

a非常喜歡95% b喜歡2% c不喜歡3%

③你有時也會不喜歡上美術課,原因是什麼?

a沒有繪畫工具42% b覺得自己不會畫50% c不喜歡畫畫5% d其他3%

④你有哪些繪畫體驗呢?

a油棒畫2% b簡筆畫57% c彩鉛筆畫18% d沒有畫過畫8% e其他15%

⑤你喜歡上哪種型別的美術課?

a喜歡上手工課23% b喜歡上欣賞課9% c喜歡上繪畫課57% d喜歡上綜合創作課的21%

⑥你認為美術學科重要嗎?

a認為美術學科是重要74% b認為美術課可上可不上的14% c認為上美術課就是玩玩的12%

⑦你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美術比賽或者經常參與班內黑板報的設計製作嗎?

a能參與學校美術活動的14% b能參與佈置教室等美術活動的13% d不參與美術活動73%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4

一、基本概況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世界各個國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話題之一,在現代文明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語境中,教育更成為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立足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而農村教育作為建設新農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負著科教興農、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縮小社會差距、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歷史使命。如何讓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視野中,在城市化程序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來重新審視農村教育,認識農村教育,發展農村教育,以充分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對農村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教育現狀。

調查時間:20xx年8月23日至25日

地點: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村

二、調研經過及內容

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國小位於六堡鎮西北部,距離鎮中心15公里,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創建於1934年,建國後該為現名。學校建築面積908平方米,內設有圖書館、閱覽室、遠教室等,各室配備均達三級標準。學校現有學生169名,開設了7個教學班,全校教師9人。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所集花園、學園於一體的村級國小。雖然不倚國小現在各種的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調查中還是發現存在著幾個問題:

(1)學校規模小,硬體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不倚國小在教學樓和設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現在國小還沒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師,有的一臺電腦還是人捐獻的,基本都是老師有時候用一下,學生基本沒有接觸到有關電腦方面的知識,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學校的籃球場很是泥地,下過雨之後要天晴幾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設施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是由於缺乏資金維修或者是去買新的。

(2)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突出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潛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出來。從這次的調查中得知,現在不倚國小的教師隊伍存在著幾個問題:

第一、雖然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國小的教師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偏低,一般說來,農村高階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師只有6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社會經濟地位不高。

第二、教師的繼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現在不倚國小的很多教師的學歷都是中專的水平,但是現在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師已不多,師專正在減少,演變為師院,綜合性大學也紛紛加入教師教育的行列,一個開放性的教師教育體制正在形成。由於現在國小的學歷水平比較低,很難跟得上現在的教育觀念,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的繼續教育的質量。

第三、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在不倚國小中,年齡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的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資訊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很多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個階段形式。這種原始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村裡的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裡。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4)讀書無用論回潮導致輟學率反彈

雖然我國宣佈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通過這次的調查,我知道了學生失學的現象還是常有發生,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貧困,少部分是家長不重視教育,特別在打工浪潮湧動的今天學生輟學打工的現象較多。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著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無法就業,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義務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和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論”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國小都沒有畢業。在調查中,當提到孩子應該多讀書考大學學文化時,有的村民說:“讀書有什麼用,花錢又多,將來也不分配工作,還不如在家種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點賺錢呢。”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現,村民之所以有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同時他們對現代的就業制度也不瞭解,認為大學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學沒有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即使幾年大學後仍舊找不到工作。懷有這種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時,就會灌輸這種思想於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頭腦之中,使那些孩子對讀書失去興趣,讀完國小或者中學之後就輟學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讀書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頭地。他們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可由於農村經濟條件有限,他們的收入低,讓很多村民深感供養一個國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難,並且現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造成了許多的村民無力供養,導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輟學。供一個國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況供一個大學生呢!農村的經濟條件使許多孩子無法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改變農村的經濟現狀尚有一定困難,但讀書費用是否能降低到農民的平均經濟水平所能承擔的範圍之內,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三、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

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是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使農村教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教育與經濟師密不可分的,貧困地區的經濟得不到發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想方設法突破教育經費極度短缺這個教育瓶頸,改善農村教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的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農村學校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裝置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2)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教育質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我國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和實施的當務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這是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關鍵。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國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衝。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教師的工資條件和生活待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目標,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進修學校和培訓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訓引導功能,完善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第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校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穫和感悟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教育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這次實踐也讓我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群眾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社會實踐中,也使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5

一、概述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已廣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從小打好基礎的,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國小,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對此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方式

通過走訪和資料調查,在經過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橋國小教育的現狀。

三、農村國小現狀及分析

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體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體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體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裝置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資訊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體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資訊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路,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四 、 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楚橋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裝置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 、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國小是無法與城鎮國小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體方面,即教學裝置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體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著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教育重視不足,農村教育的發展比較緩慢。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應該高度重視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教育,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而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條件,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這次的調查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國小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國小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國小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國小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6

本次調查以國小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物件,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國小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國小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國小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裡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二、解決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國小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裝置,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體裝置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國小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國小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國小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國小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為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裡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國小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7

這篇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主要是關於本人利用寒假時間當一名農村英語教師勤工儉學的經歷和感想,分為做人篇和為師篇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於1月20日清晨乘上返鄉度假的列車,下午到家後,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莊河旅程。由於在那裡有姐姐照應,因此我並不十分害怕。在汽車行駛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這漫天飛舞的雪花有點亂,也有喜悅的激動。因為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將收穫這20年來第一份報酬,將擁有自己支配的一筆數額可觀的工資。我為它做了無數美妙的計劃,我最終決定應為父母各買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讓他們在走親訪友的時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這個心願最終還是未能達成,因為從莊河回來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四,父母都忙著添置年貨,沒有時間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捨不得花我的錢。最後這筆錢進入了我大一下學期的生活費中。

做人——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貴的情感,當我們羽翼漸豐即將翱翔於天宇之際,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學會感激我們的父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答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對我的觸動很大:道路兩旁放眼望去稀稀兩兩的人家,且相距很遠,這讓我想到農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啊!這裡屬於山區,從收割後遺留的莊稼茬可以看出,這裡的農民是靠種玉米為生,沒有種水稻和小麥,更沒有建大棚的。我想,這裡農民的收入一定不會很高,接下來的所見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這裡的房子很少有磚瓦房,大多是石頭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農民甚至還住的是破舊的茅草房。我心裡開始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我們國家的一些地區也許也像這裡一樣落後,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但這裡荒涼卻並不頹廢,因為這裡的農民已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樣甘願在農村吃苦的普通教師,我相信通過一代人、兩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定會在這裡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飛舞著,隨著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種因責任感而產生的緊張與不安:儘管即將面對的是國小三年級的英語教育工作,但我沒有做老師的經驗,萬一教不會孩子怎麼辦?我怎麼對得起姐姐的信任,怎麼對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錢拿來讓孩子上課、渴盼他們成才的父老鄉親?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認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責任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對得起對社會的責任。

第二部分:為師篇

1月21日下午,我來到超凡英語培訓學校,與校長匆匆見過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進行培訓,讓我瞭解上課的流程,如何管理學生,如何帶領學生做遊戲,上課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聽到這些,我腦袋一下子就大了,心裡異常緊張。為了增加我的實戰經驗,姐姐找來幾個小孩臨時當我的學生。開始時我講課的聲音非常小,而且經常笑場。經過姐姐的多次糾正和指導,我漸漸進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把昨天剛剛學到的東西又演練幾遍,不到七點鐘,已有學生和家長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我真想笑,不過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嚴肅,記住自己是老師而不再是學生。那些來早的小孩自覺的坐在座位上讀單詞。不一會,學生都來了。上課鈴一響,他們都自覺的坐好,不再說話。我用英語簡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便開始講課。第一節課校長還來聽課了呢!當時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這樣越要保持鎮定,不能出差錯。第一節課就這樣在焦慮和緊張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節課的“開門紅”,接下來的三節課上得還比較輕鬆。不知不覺一上午的四節課都結束了,我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此時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煙了,可我還是很高興,一種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長,這給我以後上課增添了信心。

一些學生沒有書,我就天天給他們抄錄課文。為了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我還在每篇課文的旁邊用彩筆畫了一些圖案,為了獎勵表現好的同學,我還自己出錢給他們買貼上。他們儘管上課時也有走神和做小動作的時候,但都非常聽話,讀單詞的.時候聲音都非常響亮,回答問題也都搶著舉手。二十天悄悄的從眼前飛逝。其間也遇到過不少麻煩,比如上課孩子突然哭了,放學時領生病的孩子回家,處理我們班的學生被高年級學生欺負的事情等等,但現在想起來卻覺得很有趣。不過和有趣比起來,這二十天給我最多的還是感動。這些孩子的家離學校都很遠,可他們每天都能在天剛剛亮的時候提前到學校學習。他們有的是在家長的陪護下來的,有的是騎自行車來的,有的是步行來的。儘管路很遠,儘管天很黑很冷,儘管很累並且少了許多玩的時間,可他們從來不遲到。這讓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說的一句話:“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們比明天。”農村的孩子深知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他們分外珍惜。雖然他們的家庭條件比不上城裡的孩子,但他們唯獨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只要他們的這種品質加上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取得成功。從孩子那渴求知識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農村的未來……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8

一、XX市義務教育發展現狀

(一)基本概況

我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208所,其中:國小168所(含教學點51個),國中40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4所,完全中學7所)。20xx—20xx學年度,全市國小師生比1:14·7,其中:城區國小師生比1:18·2,農村國小師生比1:12·7;全市國中師生比1:10·6,其中:城區國中師生比1:15·4,農村國中1:7·3。

(二)發展狀況

1、義務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長。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認真落實“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財政教育投入保持穩定增長。20xx年,全市義務教育經費預算內撥款59438·1萬元,比20xx年53060·6萬元增長了12 %,20xx年義務教育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6878元,比20xx年5886元增長了16·9 %。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農村國小585元/生、年,國中785元/生、年;城市國小384元/生、年,國中530元/生、年)按時足額撥付到位。“兩免一補”範圍不斷擴大,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同等享受免除學雜費、課本費。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全部享有生活補助並及時打卡發放到人。

2、義務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全市義務教育校安工程建設於20xx年基本結束,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校舍,分別進行了加固或拆除新建,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安全有了切實保障。自20xx年起,我市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從圖書(國中每生20冊,國小每生15冊)、多媒體教學裝置(班班通)、中國小實驗室裝置儀器及中國小教學器材(音樂、體育、美術、衛生、數學、地理)等4個專案,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技術裝備。目前,已完成115所中國小裝備任務,完成率達73·72%,餘下學校將於20xx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同時,多措並舉,著力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建設。結合城市發展建設,城區相繼新建了11所設施優良、功能比較完善的標準化國小,6所國中實施了擴容和配套設施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全市12個鄉鎮所在地的中心國小,分別建設了集學習、健身、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鄉村少年宮”;結合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專案,在配齊配足常規教學裝置、器材的前提下,努力加強中國小現代教育設施裝置配置,“寬頻網路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的普及率逐步提高,40所中國小更新了計算機教室,37所中國小的教室安裝了教學電子“白板”,全市義務教育優質資源不斷擴大。

3、義務教育師資隊伍得到加強。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按照新的標準,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國小教師編制;建立教師正常補充機制,努力優化教師結構。20xx年以來,全市在師範類高校畢業生中,共招錄156名中國小教師,重點向農村義務教育缺科教師學校傾斜,使中國小開齊課程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充分發揮政策導向和激勵作用,鼓勵教師在農村中國小任教。對在農村中國小工作的教師,分別給予每月70元、100元的崗位補貼,堅持教師職務評聘須有農村學校1年以上工作經歷,堅持城區補充教師從農村中國小公開選調;紮實開展師資培訓,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健全完善了市、鄉、校三級培訓網路,XX市教師培訓基地通過了省級考評驗收。僅20xx—20xx學年度,各層次、各類別教師培訓達9000人次,中國小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推進學校結對合作,以強幫弱共同發展。建立了城鄉間和跨區域中國小結對合作機制,城鄉學校結對合作數量進一步擴大,首批12所義務教育學校與廬陽區相應學校順利對接。結對學校圍繞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學實踐、學生活動、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全面交流幫扶,不斷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水平。加強中青年教師培養,打造一支骨幹教師隊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各類稱號優秀教師3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00人,骨幹教師330人,師德先進個人12人。一支由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等組成的優質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

4、素質教育質量提升成效明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德育工作網路初步形成,以愛國主義讀書教育、弘揚雷鋒精神、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等活動為載體的德育工作效果明顯。中國小體育、藝術教育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技活動有效開展。僅20xx年,我市中國小在參加省及合肥市舉辦的各項競賽中,有近100項獲獎。烔煬中學的機器人足球參賽隊,榮獲省一等獎並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比賽,獲得三等獎。人民路國小的書法選手,榮獲全國中國小生書法大賽二等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體育列入會考科目並得到加強,適應學生全面發展而富有個性成長的新課程體系基本形成。中招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將省示範高中招生計劃的80%分解到全市國中學校,城區3所省級示範高中順利實行聯合招生,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市義務教育與先進縣區相比,與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還有相當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小現有佈局不夠合理

隨著城鎮化程序加快,XX市區規模不斷擴大,入住人口日益增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年增加,城區學齡人口不斷上升。同時,受此影響農村學齡人口下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現有佈局與適齡兒童少年就學不相適應問題比較突出。

1、主城區公辦國中布點不夠,容量不足,大班額嚴重。城區現有公辦國中8所,位於主城區6所,城鄉結合區2所。近年來,城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就學人數逐年增加,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遞增4%,每年增加在校生約700人,其中:國中學校每年增加200人。20xx年,城區公辦國中在校生7564人。從學生分佈情況看,主城區二、三、四、七中四所學校在校生6673人,占城區公辦國中在校生總數88·22%。就其規模容量而言,二、三、四、七中四所學校國中總規模為108個班,標準容量5400人,而實際在校生已超標準容量1273人,導致各校班學額都在58人以上,均超過了省定50人以下的班額標準,三中和七中甚至存在60人以上的過大班額問題。就主城區國中現有佈局來說,城東區域僅有油泵廠學校且為單班規模、辦學條件又相對較差,已不能適應該區域適齡兒童少年上學需求。同時,隨著城東區域的建設發展,就學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2、農村國小布點多,生源少,教育資源分散。由於進城入住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不斷增加,農村學齡人數逐年減少,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遞減4·6%,每年減少在校生約1500人(國小800人,國中700人)。農村中國小布局雖然作了不斷調整,但就目前現狀而言,布點多、生源少、教育資源分散的問題依然明顯,尤其在國小表現突出。20xx年,全市農村完全國小97所,國小教學點51個,僅完全國小數則佔全市完全國小總數82·9%,而農村國小在校生22640人,卻只佔全市國小在校生總數53·98%。從農村國小學生分佈情況看,全市17所鄉鎮中心國小在校生11771人,而另外80所村級完小和51個教學點的在校生只有10721人。據調查,在80所村級完小中,50名學生以下學校有18所;在51個國小教學點中,20名學生以下教學點有35個,其中10名學生以下的還有24個。這些規模過小的完全國小和教學點,不僅佔有了相當的教育資源,也成了我市推進義務教育發展的瓶頸。

(二)城鄉間、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仍然較大

一是城鄉間學校辦學條件差距較大。近年來,城區中國小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20所國小有11所為新建的標準化國小,8所國中有6所實施了改造工程,具有良好辦學條件的中國小已達到了61%。農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雖然也得到一定改善,但與省頒辦學標準要求,與主城區學校相比,依然落後。據統計,農村現有113所義務教育學校中,55所農村中國小教輔用房不足,須設定的實驗室、電腦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語音室等沒有配齊,其中:38所學校僅有教室和辦公室,相應功能室嚴重缺失;所有學校運動場地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相當一部分學校的運動場僅僅是一塊圈地,體育教學和學生健身運動難以正常開展;38個農村中國小食堂,有27個沒有達到標準要求,未能取得餐飲許可證。

二是區域內學校辦學條件差距較大。城區仍有11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尤其是油泵廠學校和亞父國中,僅有一幢教學樓,缺乏基本的配套設施。農村大多數村級完小在教學輔助用房、功能室配置,校園道路、運動場地等基礎設施方面也都相對較差,明顯落後於中心國小。

(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結構失衡

目前,我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教師隊伍主要存在結構性不合理。

一是學科教師結構不夠合理。表現在音樂、體育、美術、資訊科技學科專任教師嚴重不足。據統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師50人,體育教師157人,美術教師93人,資訊科技教師19人。從這些教師任教學校看,主要集中在城區中國小和部分鄉鎮中心學校。農村絕大多數學校缺乏音、體、美、資訊科技等學科教師,開齊開足規定的課程難以有效落實。按照部頒課程計劃測算,須增配音樂教師73人、體育教師15人、美術教師38人、資訊科技教師74人。

二是教師年齡結構不夠合理。據統計,全市國中、國小51歲以上的教師佔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總數的23·5%,而30歲以下的教師只佔7·6%。農村中國小51歲以上的教師,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教育規模擴張時吸收的民辦轉正教師,普遍存在教育觀念更新不夠、使用現代教育裝置能力較差、教學質量相對較低等問題,也對教育創新、增強教育活力產生直接影響。

(四)義務教育資訊化建設滯後

一是校園網路連通不足。我市中國小寬頻網路接入161所中國小,還有37所國小及教學點寬頻沒有接入,寬頻開通率只有80%;再根據省定標準,義務教育6—12班級的學校要配備1—2個計算機教室進行計算,我市義務教育學校計算機教室缺少近90間。

二是計算機數量生機比偏低。目前,我市計算機生機比為15·2:1,師機比為3·9:1,與省定生機比12:1,和師機比1:1標準相比,缺少學生用機1000臺,缺少教師用機2730臺。

三是資訊化設施缺乏。我市現有學校廣播系統98套,監控系統54套,對照省定基本標準,校園廣播系統缺48套,監控系統缺92套。對於其他語音教室、課堂教學錄播系統、電子閱覽室、線上課堂教室、校園電視系統、一卡通系統和移動學習終端等選配標準我市基本沒有配備,缺口更大。

(五)教育教學目標管理缺位

一是教育主管部門自身指導、監管缺乏精細。在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上,按照上級規定動作部署多,創新超前舉措少;在教育教學管理建設上,巨集觀條款要求多,出臺細化辦法少;在中國小辦學行為規範監管上,以文轉文、以會貫徹多,具體檢查督促督辦少。

二是一些學校辦學質量目標和競爭意識淡薄。一些學校校長辦學思想模糊,沒有清晰的辦學理念和明確的發展目標,自以為學校設施落後,師資力量弱,只求平安無事,不求提高辦學質量和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教育教學管理粗放,工作缺乏計劃性、統籌性,只應付主要科目教學,不能開齊開足全部課程,藝體和實踐活動不正常,學生素質教育要求難以落實,教育教學質量低下。

三是少數學校執行辦學行為規範不嚴。少數學校貫徹落實辦學行為規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足,應有管理制度未建立,已有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學校管理鬆散,對教師教育教學放任自流,缺少檢查、督促、考核等監管機制,違規辦學行為時有發生。

(六)校園安全保障比較薄弱

校園安全是教育管理的第一要務,發展教育的同時更要全力維護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我市校園安全形勢基本良好,但仍存在影響校園安全的薄弱方面,主要表現在:

一是校園安全管理隊伍不完善。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涉及面廣,範圍大,頭緒多,任務繁雜。我市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任務主要由學校的政教處、總務處或德育處承擔,有的學校涉及到幾個部門,管理人員也都是處室負責人兼任,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職責不明,多頭管理,相互推逶的混亂局面。因此市教育局和各校成立專門的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是做好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的保障。

二是校園安全防範設施不到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學生食堂48個,由於硬體設施不達標,32個食堂不具備辦理餐飲許可證條件,食品安全存在隱患。多數學校未安裝視訊監控裝置,少數學校視訊監控數量不足,所有學校視訊監控未接入公安網,未安裝一鍵式報警設施。校園專職保安配備率雖然達到了100%,但仍有92所學校專職保安只配備1名,達不到校園安全防範要求。少數農村偏遠地區學校仍不能達到全封閉管理,安全防範存在隱患。全市規模較大的學校沒有編制配備具有從業資格的專職醫務人員,達不到國家十部委局頒佈的《中國小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的要求。

三是校園安全隱患整改不徹底。全市多數學校門前存在無證經營食品和流動攤點現象,雖然經過整治,但反彈現象嚴重,極易造成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少數接送學生車輛存在超員現象,學生上下學乘坐“三無”車輛時有發生,城區部分學校上下學時段門前交通秩序比較混亂,公路沿線少數學校門前警示標誌、減速帶等交通安全設施不完整。未成年人進入網咖現象經常發生,“黑網咖”屢禁不止。

四是校園安全事故處置困難。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偶有發生,但一旦發生後學校處理起來難度很大,家長和社會總是將學校推上事故的風口浪尖,並且很少有家長願意走司法途徑,導致調解過程漫長,容易激起家長和學校的矛盾,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受使用許可權的制約,無法支付因校園安全事故而需要支付的補償款,增加了調解難度,增長了調解時限,易引發校園傷害事故。

三、推進我市義務教育加快發展的建議

當前和今後幾年,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深化教育改革發展的精神,認真落實《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強化落實措施,加快推進步伐,整改薄弱環節,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質發展。

一要進一步加強達標建設,確保通過省和國家評估認定。按照省及合肥市統一規劃和要求,我市20xx年要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20xx年要接受安徽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督導評估,20xx年要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認定。深刻把握省與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指標要求,認真分析、判定我市每項指標的達標程度和薄弱環節,攻堅克難,切實加強薄弱環節建設,進一步提升達標水平,確保如期通過省和國家的達標認定。

二要科學規劃學校佈局,促進教育資源有效整合。根據城鄉地理環境、年度出生人數、學齡人口分佈與流動以及“三中全會”啟動一方是獨生子女可生二孩政策產生出生人口變化趨勢,科學合理制定我市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劃。我局建議,按照每1萬人口布點1所國小,每3萬人口布點1所國中的原則,到20xx年全市國小布局83所,教學點29個,其中:城區完小16所,農村完小67所,教學點29個;全市國中佈局27所,分校3個,其中:城區國中5所,分校3個,農村國中22所。制定XX市義務教育佈局調整實施方案,結合《XX市義務教育佈局專項規劃》(巢政〔20xx〕50號)檔案精神,依據《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為上位規劃,計劃於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專項規劃報審稿報送市政府審批,充分優化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和辦學規模,促進教育資源有效整合。

對城區要重點解決國中布點不夠、容量不足的問題。一是加快實施三中、七中擴容工程建設,使三中達到36個教學班級規模,七中達到60個教學班級規模。二是要從20xx年起,停止市三中高中招生,擴大國中辦學規模。三是結合撤併油泵廠學校和亞父國中,儘快落實在城東區域擇址新建一所24個班級規模的國中。四是認真落實有關省示範高中實行高、國中分離辦學要求,儘早將市四中的國中分離辦學列入建設專案,努力促進城區國中佈局規模與區域居住人口、學齡人數相適應。對農村要重點解決學校布點多、生源少、佔有大量教育資源的問題,通過推進校車執行,加強鄉鎮國中寄宿制建設等積極措施,有效解決部分學生上學路途遠的問題,實行佈局調整與校車執行以及寄宿制學校建設同步推進,有計劃地逐步撤併國小教學點、國中分部及規模小的完小和國中,不斷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到20xx年,基本實現城鄉佈局合理、規模適度、又便於適齡兒童就學的辦學目標。20xx年6月份,我市已經啟動了黃麓鎮、壩鎮校車試執行,在秋季學期正式投入執行。20xx年起,每年擴大3—4個鄉鎮,力爭到20xx年基本實現我市農村義務教育校車執行全覆蓋。

三要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水平,努力推進資訊化建設。在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技術配置的基礎上,制定XX市進一步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解決農村部分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輔助用房不足、功能設施不全的問題,逐步完善農村學校的校園道路、運動場地、綠化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基礎設施。著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到20xx年,通過新建或利用停招的普通高中、職業高中進行改擴建成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使我市12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1所功能完備辦學條件標準化公辦寄宿制學校,基本滿足當地學生住校學習需求。力爭到20xx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標準水平進一步提升,並有40%的學校達到優質學校的辦學條件標準,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努力加強中國小資訊化建設,充分運用網路課堂、網路教研、課堂錄播等現代教育措施,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推進農村中國小寬頻接入與校園網路建設,加強農村國小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建設,建設學校入口網站,配備教師計算機,推進網路學習空間應用與研究,使優質教學資源得到廣泛共享,促進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到20xx年,基本完成“三通兩平臺”,即: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任務,生機比達到9:1,師機比達1:1 。在資訊化和標準化建設同時,加強專案招投標管理,根據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要求,按照安徽省中國小校資訊化基本標準要求對我市中國小教學裝置進行配備,從專案採購要求、技術引數的設定、招投標書的稽核,都明確責任人,相關資料及責任人在網站上進行公示,確保所需裝置質量過硬,價格合理,充分發揮教育裝備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教育公平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整體素質。義務教育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是關鍵。一是加大教師補充數量,加強結構性富餘教師轉崗培訓。自20xx年起,我市教育系統教職工已進入退休高峰期,每年自然減員160—180人,到20xx年“民轉公”教師將退休800人,屆時,師資力量將嚴重不足。因此,從現在起必須加大教師招聘力度,每年應保證100—120人的招聘規模,來滿足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需要。與此同時,要針對我市農村中國小音、體、美、資訊科技教師結構性偏缺這一現狀,以加強農村中國小音、體、美、資訊科技教師轉崗培訓為重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從教育理論、教學教法、專業技能、職業能力等方面有計劃組織專項培訓。逐步解決好目前中國小音、體、美、資訊科技等緊缺教師問題,促進師資隊伍學科教師合理配備,基本保障學校按照部頒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不斷優化師資隊伍年齡結構,提升教育傳承和教育創新能力。二是把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於教師使用、培養、管理的全過程,切實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操守。制定師德規範標準,強化師德考評制度,對教師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三是建立中國小教師5年一週期的全員培訓制度,以“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專家引領、自主研修”為原則,鼓勵教師通過開展教科研實踐、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素質,提高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四是著力壯大優質教師隊伍。切實加強中青年教師培訓、培養,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室、選拔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辦法,激勵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培養一批在市內外、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專家型教師,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到20xx年省級學科帶頭人達到5人,合肥市級學科帶頭人達到100人,XX市級以上骨幹教師達到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總數4%。五是設立“XX市人民教育獎勵資金”,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優秀教育工作者給予獎勵。

五要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建立鄉鎮學區管理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領導小組《關於印發推進安徽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三項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教改[20xx]1號)精神,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在“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下,以鄉鎮所在地中心學校為依託,建立學區管理委員會,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區管理。克服現行鄉鎮中心學校只負有一定區域內教育教學業務管理,不具有統籌配置教育資源職能的侷限性;解決部分鄉鎮存在兩個中心學校分塊管理不統一的`問題。學區管理委員會在市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監督下,對學區內義務教育學校的師資隊伍、教育經費、教育資源、教育教學、考核評價等實行統一管理。負責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有關教育的規定和意見;負責學區內義務教育工作,保證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率和鞏固率,組織開展德、智、體、美、勞及教研、培訓等各項教育活動,認真履行學區內學校安全管理職責;統籌學區內教育資源,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裝備水平,加強學校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學區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區內學校的師資、經費、教育教學等重大事項,由學區內的學校共同參加、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六要加強學校教育管理,推進學校內涵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校長隊伍建設。探索建立適應新形勢下的中國小校長培養機制,引導校長確立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現代學校管理理念,規範校長的專業標準和任職資格標準,確立校長任期管理目標。二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出臺《XX市中國小校長管理辦法》和《XX市中國小教師管理辦法》,進一步指導學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對現有制度進行梳理、健全和完善,提高制度的執行力。三是進一步加強學校教育管理。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樹立德育為首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中國小生守則》要求,出臺《XX市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細則》和《XX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細則》,將中國小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貫穿於生活、學習、活動之中,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四是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齊開足國家課程,鼓勵學校特色辦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特長髮展。修訂完善《XX市義務教育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加強中國小辦學水平評估,促進學校堅持正確辦學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五是全面規範辦學行為。以《安徽省中國小辦學行為規範》為準則,加強對存在問題的整改、督導、檢查。遵循“積極鼓勵、大力支援、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保障民辦學校在師資培訓、教研科研、文體活動、評先評優、升學就業、社會優待等方面,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享有同等權利,進一步做好民辦學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規範其辦學行為,促進公、民辦學校協調發展。六是積極開展各種校園建立活動。以開展建立活動為抓手,促進學校積極建立平安校園、綠色校園、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體育藝術2+1示範校、數字化校園及特色學校、新優質學校,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到20xx年,建立XX市級新優質學校48所,素質教育示範校達到30所;建立合肥市級新優質學校24所,素質教育示範校達到15所。七是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貫徹“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素質教育理念,落實素質教育提升“三化兩結合”要求,即:“校本課程特色化、實踐活動常態化、素質培養全面化,學科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著力推進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要強化校園安全管理,提升安全防範能力。為了有效地保障校園及學生的安全,我們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原則,健全並落實XX市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規範和管理制度,健全並演練校園及學生安全應急預案,構建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保障體系,制定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考核目標,積極開展校園及學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和完善校園周邊整治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師生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尊重生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落實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加大校園及學生安全指導和督查力度,建立健全全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的群防群治管理體系。二是加大校園及學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投入。建立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機構和隊伍。市教育局成立安全管理科,學校成立安全保衛處,專職從事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配備專職衛生保健醫生,配齊校園專職保安。做到校園重點部位視訊監控全覆蓋,校園報警設施和視訊監控接入公安網。按照《XX市學校食堂安全管理導則》的要求,積極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硬體設施,堅持學生食堂自辦自管,儘快實現大宗原材料統招、統購、統配、統送,落實食堂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全面推進國中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寄宿制學校宿舍管理人員經費,穩步推進鄉鎮義務教育階段國小校車運營,全面消除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隱患。逐步完善校園心理諮詢室建設,力爭到20xx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都有達標的心理諮詢室。三是有效化解校園安全事故可能引發的社會矛盾,引入第三方調解機制。成立校園及學生安全事故調處中心,建立校園及學生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處置辦法,設立不低於100萬元的校園及學生安全事故風險基金,積極化解家校矛盾,限度地消除校園不安定因素。

八要創新辦學模式,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積極探索形式多樣辦學模式,推進優質教育學校幫扶帶動薄弱學校共同發展。一是進一步推進名校辦分校。在認真總結市七中碧桂園分校辦學效果的基礎上,再將市八中作為市七中分校進行辦學;城東區域國中建成後,則作為市三中分校辦學,形成教育資源互補,將薄弱學校建設成新優質教育學校。二是深入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合作。以我市與合肥廬陽區學校結對合作為範例,深入開展城鄉中國小結對合作,採取派員掛職、支教幫扶、交流研討等方式,促進結對學校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等方面進行充分合作,形成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同步發展。20xx年,推進城區中國小分別和農村各完(高)中、鄉鎮國中、中心國小進行結對合作;20xx年全市70%學校實現結對合作;20xx年全市中國小結對合作率達100%。

九要加大財政投入,為義務教育發展提供保障。繼續落實好教育經費“兩個比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教育經費的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和“三個增長”(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財政教育撥款有所增長,且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教育經費有所增長;教師工資和生均公用經費有所增長)的法定要求,不斷加強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為義務教育學校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9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農村未成年人成長髮展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本次調查通過深刻分析和客觀評價我鎮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並針對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合理的途徑方法和對策建議,從而將加強農村家庭教育,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轉化成為XX鎮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一、調查實施概況

本次調查物件為全鎮居住的居民,調查方式主要是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等。調查結果:走訪了120名農村婦女,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為100%。被調查的120名農村婦女中,已婚婦女90人,未婚22人,離婚或喪偶的8人。年齡結構,20歲以下的8人,21—30歲的22人,31—40歲的42人,41—50歲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國小及以下的48人,佔40%;國中的66人,佔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佔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及特點

從調查情況看,XX鎮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主要呈以下特點:

(一)農村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實地調查反映,95%的農村女性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很重要,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都給予一致肯定。71%的農村婦女表明願意不惜一切投入,培養子女成才。問卷調查中顯示,67·61%的農村女性家長重視孩子的學業問題(成績差、聽課困難、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重視孩子情緒問題(暴躁易怒、焦慮、抑鬱、自卑等)、交際問題(內向冷漠、不善交際、經常與人發生矛盾等)以及行為問題(違反校規等)的比例分別為11·83%、13·80%和6·76%。很多農村家庭父親和母親分頭負責兒童的生活、學習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兒童學習教育比例達77·55%,說明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以及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與核心的“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觀念被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所認同,多數家庭民主和諧,父母協力、協商共同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但實地調查也發現,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落後,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嚴重不足,農村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並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農村家庭只佔15%。85%的農村家庭認為孩子的教育責任在老師、在學校,與己無關,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學校和老師,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有的家長和代理監護人甚至認為:“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麼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福”,認為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麼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中,由於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更新,但科學家教任重道遠

問卷調查中,52·6%和32·3%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私下讚賞”、“公開表揚”方式鼓勵兒童的進步。孩子做錯事時,61·5%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心平氣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錯誤。與孩子溝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調查者覺得自己與兒女的關係非常好或比較好;64·5%的女性家長表示自己能夠很好或較好地與孩子溝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長明確自己的孩子經常或偶爾告訴父母他(她)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走訪調查發現,孩子有事瞞著家長時,多數家長採取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與家長意見相悖,一時難以確定對錯,45%的家長會採取“冷處理”。孩子有吸菸、喝酒、沉迷網路遊戲和上網聊天等不良行為,部分家長能按照問題的性質採取不同的糾正措施。這說明,廣大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在改善,但調查也反映,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

一是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部分農村家長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問卷調查顯示,在教育孩子做錯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調查者選擇教育方式是責罵或打孩子;3·77%的被調查者採取禁止孩子參加喜歡的活動或拿走孩子喜歡的物品等懲罰方式,甚至有2·76%農村家長認為,小孩子都會犯錯誤,做錯就做錯了,由他去。被調查的家長中,對孩子採取物質獎勵的佔8·86%。而且,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直接用金錢獎賞的家長佔2·08%。在與小孩之間的溝通問題上,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願。 24·21%的農村女性家長表示溝通的時間很少,6·49%的農村婦女反映自己與孩子雙方雖有溝通的想法,但溝通過程中,總是因無法剋制的情緒而中斷與孩子交談;有2·91%的農村婦女直接表態自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或很難與孩子溝通。農村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二是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實地調查反映,大部分家長整天忙於農活或打工掙錢,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教育孩子,更談不上有閒暇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基本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不管不問,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的確切年齡和所在年級都不知道。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於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特別是留守兒童代理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這方面顯得更為突出。

由此可見,教育方式傳統簡單,缺乏先進家教理念和科學家教知識,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鎮廣大農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廣大農村家庭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遠。

(三)農村家庭對孩子的支援能力欠缺,家長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一方面,農村家長素質普遍偏低。被調查的農村婦女中,國小及以下的48人,佔40%;國中的66人,佔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佔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農村婦女承擔社會、家庭“雙重角色”,大部分時間被擠佔,很少有時間來充實提高自己,有部分國小文化的人漸漸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狀態。“現在讀書真難,孩子的作業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農村家長普遍存在的現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鎮廣大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蘊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

另一方面,農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圍。目前,由於農村經濟相對滯後,大部分農村家庭條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決衣食問題,家長們根本無能力投資家庭教育設施建設,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雖然廣大農民的住房及經濟條件提高很快,但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並不算很多。同時,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農村女性家長農閒時大多用於聊天,或沉迷搓麻將、打撲克,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佔絕大多數。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家長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對孩子影響是綜合的,相互滲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農村家長認識不到知識和文化對子女成長的意義,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責任、義務,忽視家庭教育。許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無法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還有一些家長採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無意識中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和導向,直接影響了農村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為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決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社會、家長、學校共同關注農村家庭教育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農村家庭教育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認真做好農村家庭教育指導、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規範化。

政府應該適當加大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設立農村家庭教育基金,應付必要的農村家庭教育支出,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正常執行。政府要儘可能挖掘農村教育資源,大力建立有益孩子身心的娛樂活動場所。盡努力發揮農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農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家長要想方設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創設豐富的資訊環境來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培養其探索的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家長可以利用電視機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指導孩子收看;可以帶孩子到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為孩子選購有關書籍,訂閱報刊雜誌,並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欣賞。

(二)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素質

農村中國小應注重宣傳發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學校章程,規劃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學管理,採取多種措施,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農村學生家長整體素質。

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提高家長素質當成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學校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出提高農村學生家長素質的長遠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要根據家長的實際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定期組織家長來校學習,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素養。家長學校的授課形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家庭教育論壇等形式。家庭教育論壇內容既包括知識講座也包括家長髮言、提問,使家長、教師形式互動,在互動中交流經驗,提高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提高家長素質和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側重培養家長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終實現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的目的。

(三)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建立心連心的溝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長處,並儘可能的積極的引導。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專橫的態度對孩子進行體罰,讓孩子去接觸社會生活影響,包括社會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甚至是敵對作用的影響,父母應該指導他們去跟不好的影響進行鬥爭,從而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給孩子的自由空間應該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愛孩子,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盲目地去愛自己的子女,結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家長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即使在農忙時,也不要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使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其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檢視孩子的作業。對孩子經常犯的錯誤進行細緻的講解。在學習之餘,家長還可以訂閱一些有益智力的書,培養孩子對讀書的樂趣,增長孩子的知識面。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0

通過我們的實地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家庭居多,第一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先來看看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都是在城市裡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的,一般來說他們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國小或者國中,全家人靠務農為生。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抽出時間來帶孩子,這大大影響了幹農活,影響了全家的生計。為了生計,父母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讀書給孩子聽,不耐煩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穿鞋子,怕孩子亂跑影響自己幹農活就把孩子關在房間裡……學前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價值觀形成、智利開發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才四五歲,還沒達到入學年齡時,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幹農活。由於孩子年齡小,頭腦還沒發育到適合學習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學前的智利開發,讓很多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根本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援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現實的。家長白天忙著幹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家長髮現孩子的成績和改變命運的目標相差甚遠,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會教,也不會用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就會去買一堆的習題書逼著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後,家長不會幫著孩子訂正,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負擔。家長看到孩子做了,就以為自己幫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又將大失所望,漸漸的開始不耐煩,斥罵孩子,這大大激發了孩子逆反情緒,對孩子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走訪時遇到過這麼一個學生,由於學習跟不上,父母平時也沒關心他學習,他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始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開始逃課,後來漸漸發展成根本不去上課。而粗心的家長只是偶爾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孩子輕鬆的矇混過關。等到家長髮現孩子開始混社會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家長又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打罵體罰只會將孩子越推越深,直至無力挽回。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想找家長談談,但是家長忙於生計,對老師的幫助並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長能和老師進行資訊交流,但是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卻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長,家長無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越走越偏。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論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援,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這種心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情況,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差的父母也會另謀出路,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會想盡方法幫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幫助孩子學習,很多孩子得以跟上進度,繼續學習。然而,農村父母的心態使得很少有父母會逼著孩子上補習班,孩子自己因為貪玩又很少會主動提出來,因此學習一時跟不上的會越落越多,這對很多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再來看看另一類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我們實地走訪出了解到,爺爺奶奶輩的學歷大多是國小,很多連國小都沒有讀,文化水平比留在農村的父母還要低。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著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甚至有些還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實踐之前總有聽到報道,說很多農村孩子因為付不起學費而輟學,所以我們對經濟狀況對學業影響也做了深入調查。我們發現,讀國小和國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錢用於孩子教育,但是基本還能負擔。但是,到了高中大學以後,基本所有的父母都開始負債供孩子上學。大多數父母選擇向親戚朋友借錢,少數向國家貸款。可見,總體上農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然而我們在教育局詢問是否有專款給予貧困孩子幫助時,我們瞭解到,政府有對貧困的優等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學金,一些社會團體也會給予一些幫助。但是,很多困難的家庭並沒有在補助的範圍內,加之農村家長意識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補助的家庭並沒有提出申請,這使得真正得到補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訪家長中,我們瞭解到,幾乎所有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會讀書,家長無論如何也會供孩子上學。因此,對貧困生補助的不足並沒有導致很多的孩子輟學,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經濟負擔。

我們一直覺得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訪中我們有了新的認識。我們詢問如果經濟困難只能供一個孩子繼續學習時會怎麼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表示無論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學,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學習好的那個,表示選擇男孩的少之又少。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1

調查地點:

淮北市杜集區朔裡鎮國小

本次調查以國小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物件,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國小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國小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國小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裡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三、解決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國小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裝置,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體裝置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國小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國小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國小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國小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為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裡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國小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2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和全域性性的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大約為8.8億,所以相應的農村教育就更應加強。儘管中央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及投入,但仍遠遠不足改變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

在此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走訪了壽光市的部分農村。通過與村民們的交談和調查問卷,我們對壽光市的農村教育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並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師結構失調,教學質量嚴重滑坡

目前,城鄉教育不斷拉大。由於絕大多數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比城市教師低,工作條件也比城市教師差,所以,有文憑、素質高的教師都奔向了大城市,致使農村中青年教師流失嚴重。中青年優秀教師的外流直接導致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失調。授課教師的素質不夠高,缺乏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相應的教育理論知識,這就使得他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只能“照本宣科”,所傳授的知識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此,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二)、教學設施落後,辦學條件較差

從調查中發現,26.7%的村民認為農村教育問題主要在於學校教學條件差。確實,從整體上看,農村中國小的硬體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不少農村中國小既沒有電腦、語音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裝置,也沒有圖書館和實驗室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場所。有的學校雖然有了,但它們的作用卻很難發揮出來。圖書館的圖書幾乎是擺設,難得對學生開放;實驗室裝置簡陋,幾乎不能做實驗。

(三)、農村家長素質偏低

農村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文化底蘊差,大多數農村家庭很少看得見紙筆和書籍,大部分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較少,許多家長閒時不看書讀報,而是沉湎於喝酒、搓麻將、打撲克,給子女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較為消極的'影響。

(四)、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出孝子”的說法,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粗暴,經常打罵、懲罰孩子,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長則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而對孩子的學習卻很少過問。

(五)、家庭成員中對子女教育的觀念不統一

農村家庭中幾代同堂的情況較多,在教育子女的觀念上存在嚴重分歧,祖父母的寵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對立的局面。有的農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賺錢,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給另一方。此外,由於農村家長外出打工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現象比較嚴重,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許多負面影響。

(六)、青少年的厭學思想

由於大部分農村經濟欠發達,缺乏文化氛圍,群眾沒有愛學習的風氣,暫時的利益在農村群眾心中佔據了主要位置,普遍崇尚物質利益的現象對廣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長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致使許多中國小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主觀上沒有對學習的渴望,不思進取,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起初就沒有好的開始,課程越缺越多,最後跟不上就只有輟學了。但是在每年的大學聯考中都會有許多農村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同樣的環境得到不同的結果,差別就在於學生是否肯勤學好問,積極進取了。

針對我們對部分農戶的走訪和調查所發現的幾個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一支高質量的農村教育師資隊伍

千秋基業,教育為本。硬體只是教育發展的外部條件,教師的素質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世界上的名牌大學也好,國內的一些名校也罷,都是建立在名師的基礎上的。而目前農村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師資隊伍的補充和教師素質的提高。

為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教師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的師範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其次,要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再次,就是要鼓勵城鎮教師到農村中國小任教,並把它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

(二)、改善農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

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農村中國小的教育投入,要將投入資金切實落到實處。儘量縮小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差距,給農村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成長的空間。

(三)、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導形成科學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願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培養,促進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環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長。此外,學校也要向家長介紹、講解一些實實在在的家教知識、家教理論。

(四)、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要向農村家長推薦優秀的家庭教育報刊,建議家長訂一兩份有益智力的報刊雜誌,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增強家庭的文化氛圍。

(五)、改變家長傳統的就業觀和人才觀

要著力改變家長片面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讓家長擁有長遠眼光,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

(六)、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題和物件,又處於思想的成長階段,本身具有較強的能動性,如果學生主觀上就不願意讀書,那麼就算是有再好的老師、教學裝置再完善的學校也無濟於事,因此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改變農村教育狀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農業大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好壞對國家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把它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重視農村教育的發展。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3

黨的“人大會議”報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國小,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國小教育顯得很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體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體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體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國小的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裡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裝置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資訊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後。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後、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於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並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體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資訊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路,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於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於沒有資料可查,蒐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裡。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後。特別是新課改後,農村教師由於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於受自身素質和群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為教學實踐,很難成為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幹和帶頭人。另外,由於地域特點,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務部門經常、有效的指導。對課改實施引領的力度不大,制約了農村學校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一些村級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裝置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合併成一所,合村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並校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當時並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後來由政府出錢給上學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補貼,並校才得以順利成功。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國小是無法與城鎮國小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體方面,即教學裝置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體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著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為“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戶”,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鄧小平同志有兩段膾灸人口的名言,“忽視教育的,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4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xx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物件

此次我調查的物件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資訊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政府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xx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國小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國小和國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國小和國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xx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裝置、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國小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資訊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裡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國小校裡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裡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裡的學校,鎮裡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裡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國小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國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國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通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國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國小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資訊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國小到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到縣城國小,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迴圈並將隨著這種惡性迴圈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20xx年資料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學齡兒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國小,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國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於照顧不過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於他們的年齡偏大,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營勝國小全貌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3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

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於年輕,沒有什麼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

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後,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由於政府財力有限,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建立等。

六、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援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資訊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專案,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裡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xx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xx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檔案規定:從20xx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體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體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迴圈。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國小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國小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釋出《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通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況,但光了解情況並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於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達到“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物件——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迴圈。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並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5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農村教育的現狀調查,瞭解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希望引起廣大民眾的思考及關注,從而使農村教育制度真正適合農村教育現狀。

(二)、調查背景介紹

五華縣郭田鎮是廣東省梅州轄縣,革命老區縣,地處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是粵東邱陵地帶的一部分。這裡人民以種地為生,交通等相對落後,大部分青年男女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較多,教育相對落後。

二、調查物件和時間地點

(一)、調查物件:郭田中學全體師生

(二)、調查時間:20xx年7月24日

三、調查內容

因為生活在農村,一直以來對農村教育問題也比較關注。恰逢今年暑假學院組織我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趁這個機會,我就我所在村鎮中學(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郭田中學)發放了農村中學教育現狀調查學生問卷,同時向學校老師、領導瞭解學校的現狀及一些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下面是我所發放的學生調查樣本。

郭田中學學生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為了瞭解你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希望你能如實填寫本卷。我們的問卷採取匿名制,個人資訊絕對保密。你的意見將成為我研究農村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依據。請在你認為合適選項的英文字母上打“√”。

1、家裡人對你的學業是否重視()

A、非常重視B、比較重視C、一般D、一點都不關心

2、你對學習有興趣嗎?()A、有興趣,主動學習B、一般C、沒興趣,被動學習

3、你在課堂上的感覺是()

A、愉快B、沒感覺C、枯燥D、其他

4、你的業餘時間在做什麼()

A、學習B、看電視C、做家務D、其他

5、寫出你最喜歡的科目名稱()

6、你們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A、一堂課老師一人講到底

B、老師一邊講一邊組織學生參與討論

C、學生組織課堂,老師指導

7、.你喜歡什麼樣的課堂?()

A、引導啟發B、合作探討C、填鴨式D、其他

在問卷中,當問到“家裡人對你的學業是否重視?”時,有49.3%認為是比較重視,34.6%認為一般,僅有7.24%認為是非常重視。而對於“你在課堂上大多數的感覺是”這個問題時,高達47.8%的同學說沒感覺。還有眾多問題,在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了

通過對獲得資料及自身瞭解的統計分析,我得出以下結論:

(一)、農村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農村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各村國小生人數逐年減少,辦學規模日趨萎縮。現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正日益影響著農村家長,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從小就離開落後的村級國小,把孩子送進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鎮中心國小就讀,甚至進城鎮就讀。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父母選擇了讓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讀。很多流入地政府對打工子女入學政策開始放寬,開始接納這些孩子進入當地公辦學校就讀,還不用額外交納贊助費、借讀費等,同當地學生一樣平等享用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樣家長能隨時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消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還有一些城鎮學校尤其是私立學校,想方設法爭搶生源,開出許多優惠條件到農村學校招收優秀學生,也造成了農村學生的減少。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村級國小學生數自然逐年減少、規模日漸萎縮了。

(1)、農村教育定位不準,生源減少。

教育目標的錯位是現在農村教育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況很不符合,由於學校硬體、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差異,農村高中升學率,只有城市學生的十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農村教育學科結構失衡,學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課之外,德、智、體、美、勞得不到全面發展。一些學校和家長往往只關注優秀學生,忽視了大多數學生,導致大多數農村學生認為升學無望,讀書沒用,對繼續就讀失去信心。從而有很大一部分農村學生,選擇中途輟學。由於年齡較小,打工無人接受,又不願回校讀書,輟學兒童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絕大多數是國中畢業後進城打工或幫家裡幹農活,農村教育滯後不前。農村教育的目標功能定位不準主要體現在:相當部分的農村教育仍然把升學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智育方面,學校偏重於知識傳授,把分數看作是評定學生好壞的指標。一直以來,農村中學教師都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國中升學率作為評定教師教學水平的槓桿,這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老師們也顧不上所謂的素質教育了。就我所調查的初級中學,由於學生大多住校,早晨6:00天才微微亮,起床的鈴聲就吹響了,6:30便開始了一天的學習,兩節早自習過後,再吃早點,而後才開始一天的正式課程。直到晚上9:30兩節晚自習後才結束一天的課程。

(2)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不高

當前農村師資隊伍一般是由年老的+代課的組成,他們除了是老師外,放下課本就成了農民,本身素質較低。在我所住農村,有一半以上的教師都上了五十歲,他們大多是一輩子呆在農村,很多也不過是國中畢業生,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知識水平有限。加上農村資訊不發達,與外界交往不多,導致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落後,無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加之農村學校工資低,優秀的老師和畢業生都不願意去。通過跟部分老師的交流,得知,大多老師的月工資才10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受城鄉經濟和生活水平差異的影響,大量農村教師向城內流動。導致農村教師工作負擔重,但責任心不強。許多老師認為教書沒出路,自怨自艾、滿腹牢騷、不思進取。

(3)、農村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

一是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識的原因。絕大多數農民沒有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資,而認為其是最大的負擔。

大多數家長因自身文化水平的侷限,對教育子女的責任性認識偏頗,要麼推卸,充當‘甩手掌櫃”,甚至過分地依賴孩子的祖輩們,要麼單方獨攬大權,而報希望於教師,在這部分家長的心目中,孩子養育靠父母,教育靠教師,忽視了自身的教育責任。通過調查發現約有14.6%的父親和20.8%的母親認為孩子教育依靠配偶,推卸自身教育子女的義務。極少數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依靠祖輩,完全喪失教育子女的責任。

四、調查總結

(一)重新認識農村教育、構建農村教育新體系

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多種差別的存在,要求農村教育發展模式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允許各地自主創新。這樣,農村教育的目標就會隨之多元化,農村教育除了為城市培養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擔起全面培養適合農村、熱愛農村、建設現代化農村的高中初級優秀人才。因此,農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強化地方人才的培養和穩定意識。要堅持教育與經濟發展的一體化戰略,從解放與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的實際需要出發,確定教育目標,設計教育模式,規劃教育未來。我們可以借鑑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維方式去興辦農村的教育事業,緊緊把握改善農村教育結構這一突出問題,力求辦學的最佳效益。一是繼續推進農村教育結構和佈局調整。按照國家規定的相應標準,把義務教育階段分散開去的學校,通過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來去辦。該撤併的學校堅決撤併,該合併的班級堅決合併,

該精簡的教師堅決精簡,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優化組合、高效配置,發揮最佳社會效益。二是要進行學制改革。大力發展綜合高中教育,其學制可以延長為4--5年。廣開各種辦學渠道,不斷擴大綜合高中的辦學規模,使盡可能多的農村學生接受高一層次的綜合高中教育。通過改革使農村教育形成"成職普"、"國中高"、"農科教"相結合的完整的立體網狀結構和良性的執行機制

(二)解決教師問題

(1)、提高鄉村教師的福利待遇

農村教師的工資太低,尤其是年輕的老師,他們的家庭負擔也很重,導致較好一點的老師都流失了,農村教育也越來越差。所以我們建議政府適當的調高教師的工資,增多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並改善他們的教學條件,比如在農村中國小中設立中小型的圖書館,以及配置電腦。

對於大多數的國家機構的工作人員都有不錯的福利待遇,而鄉村教師的福利待遇就非常之差,年底沒有獎金,平時也沒什麼另外的收入,醫療保險做的也很差,程式也很繁瑣,即使申請到了,補貼也不多。我們建議給農村教師年底發放獎金,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對於醫療保險,我們建議提高農村教師的補貼比例,並簡化程式,以及提高申請的成功率。並設立農村教育基金,對急需用錢的老師以幫助。

(2).增大對鄉村教師的培訓力度

對於農村老師的培訓,我們認為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重中之重,而這一點似乎並沒有得到落實,農村學校一年有時都不會有一次機會派遣老師去接受培訓,即使有,名額也是非常之少,我們建議相關的市縣鄉都可以經常舉行不同規模的培訓活動,這樣也可以使來自不同地區的老師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交流經驗,相互借鑑,學習。

(三)、提高家長教育通識、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

開展一些教育是通過實現父母素質的提高,以保證家庭教育的成功。針對家長對子女應有的教育責任和義務,被莫名地“蒸發”,最終演變成子女所需物質消費品的供應者和承擔者的現象,邀請專家講座不斷滲透要求農村家長必須從思想上摒棄這種不健康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都是最直接的教育主體,教育主體都應該主動正視教育,積極參與教育,有效地發揮各自應為且可為的教育。要求家長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盡力為孩子創造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配置書桌、書架,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家長要對孩子的成長給予全方位的引導,在孩子面前要不賭博酗酒,不講粗話,不做對孩子有負面影響的事情。著力改變家長片面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讓家長擁有長遠眼光,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