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村居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村居調查報告

村居調查報告1

在中國不斷與世界擴交流,全面建設農村的今天,法律開始走進並更近的影響農民的生活,那麼,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態如何呢?他們的權利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和意識的狀況又如何呢?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急切想了解的問題,於是趁著暑假的機會,在我的家鄉韶關市的幾個鄉鎮展開了此次的社會調研。

一、調查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目的和意圖

現在,我國已進入了法制社會的時代,農村的日常生活不僅涉及到經濟,還涉及到文化和倫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這些都必須用法律來調整。通過對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社會調查,瞭解現今我國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狀況(儘管每個地區各有差異,但也可致瞭解),意識也希望通過了解,能加強和增進農民的法律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法律的觀念,對我們的法律有正確的態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調查物件和調查地

調查物件分別是韶關市犁市鎮、長來鎮、北鄉鎮在農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調查的人員概在1865歲之間,文化程度在國小至本科之間,無文盲。所以,可以保證調查問卷的真實性,以及回答我問時理解問題的能力。

三、調查的程式

此次調查主要用的是問卷調查和問相結合的調查方法。不過仍是以調查問卷為主,問為輔的調查方法。

四、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因為考慮到本次調查問卷的調查物件主要都是農村居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儘可能做到淺顯易懂。在爸爸的助下,這次的調查共發問卷60份,每個村各20份。採用當場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沒按要求填寫,所以,最後的有效問卷為56份。

以下是我的調查問卷:

1、你對法律知識瞭解多少?

a、該瞭解的都瞭解了12.8%

b、不太瞭解65.3%

c、不瞭解21.9%

2、您覺得法律能維護您的切身利益嗎?

a、能,我對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不能,法律越來越成為有錢人和有權人的代表和工具18.3%

c、現在還不能,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會逐漸完善。31.7%

d、說不好40%

3、當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您會:

a、利用法律的手段解決40%

b、帶上一群人,拳頭解決17.5%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氣吞聲10%

d、拿錢私了32.5%

4、您覺得您的法律意識強嗎?

a、很強20%

b、一般72%

c、不強18%

5、您覺得法律和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關係?

a、關係密切55.8%

b、關係不35.82%

c、沒關係8.33%

6、您在日常生活中,會自覺遵守法律的規定嗎?

a、嚴格遵守47.5%

b、部分遵守28.3%

c、有時會14.12%

d、對法律規定不瞭解10%

7、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嗎?

a、知道,並且十分清楚9%

b、體知道48.8&

c、我只是知道什麼不犯法26.7%

d、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別的無所謂16.4%

8、您覺得影響我國法律有效執行主要原因是:

a、法律本身沒有足夠的權威11%

b、執法機關執法不嚴18%

c、一些領導幹部不守法65%

d、多數人對法律尊重不夠6%

9、公交車上您剛好看到有兩個小偷合夥正在從一老人家挎包裡偷東西,您會:

a、馬上制止4.82%

b、如果別人出面制止裡,我也會忙16.9%

c、做暗示提醒,引起別人或者被偷者的注意56.7%

d、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32%

10、對於一個跟你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向您借700塊錢,答應兩個月後還,您會要求他寫借條給您嗎?

a、關係那麼好,不用寫58.6%

b、應當寫16.48%

c、寫不寫都無所謂21.8%

d、說不清5.2%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和就一些調查問卷的內容和村民交流,回來通過一系列的據分析,概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總的來說,法律,現代文明社會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國是一個傳統法律意識極濃的國家,在傳統的法律意曙,法律的地位並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權利意識非常淡薄

(1)傳統的習慣根深蒂固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以及聯絡近年來媒體披露的量案件,都可瞭解到不少人的腦子裡的法律意識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嚴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不去報案;也有一些像有經濟往來的行為,,如借款不寫借條,總以為家是熟人,是朋友,不會出問題,而一旦出了問題,又無憑無據,無法求得法律的保護;更有甚者,一些村會的幹部的法律意識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決本村發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決,使得觸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2)積極態度與消極態度並存

因為法律的普及逐漸深入農村,部分村民一般都還是能肯定法律的價值的。可是,還有許多村民對相當部分的法律規範和司法機關持不信任態度,往往把自己置身於現行法律調整的物件的被動地位,不懂法也不願主動地去了解法律,從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法律賦予的檢舉權、控告權還不甚瞭解。

(3)婦女的法律意識更為淡薄,且一些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在廣農村,應該特別是在偏遠的山村裡,多數的婦女經濟上還不能夠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會的尊重。家庭也時有發生,婦女受歧視、受虐待、受摧殘的事時有發生,但她們卻忍氣吞聲,不會拿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以上現象的分析:

在我國農村,多數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知識面窄,談不上什麼系統有條理的學習法律法規,廣農民獲得的法律方面的資訊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廣農民的頭腦中所佔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觸犯刑事的行凶、搶劫、盜竊等嚴重侵害國家集體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財產的犯罪,行為人也並非無知到殺人是否償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們仍然鋌而走險,這純粹就是,法律意識的問題了。雖然,犯罪的原因十分複雜,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識不高。但很多懂法的也依舊如此。在農村裡,一些普法教育單單靠形式化、表面化、張貼標語、懸掛橫幅、散發些傳單,而這些根本就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

我覺得針對以上的現象,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以此來提高廣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

1、營造一個家都積極參與的學法守法的輿論氛圍

現在的傳媒的力量是巨的。各類傳媒應該要加法律的宣傳力度其。通過電視、電影或是其他的文藝作品以直觀的方式入手,來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這個方面,宣傳機構、普法機構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2、應讓有關部門編寫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傳教材

廣的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學理論肯定不適應他們,所以要編寫出適合廣農民的法律學習資料。在我們的農村裡,各類案件時有發生,法律宣傳的素材應該講並不缺乏,只是說沒有下力氣、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們。編寫宣傳材料,最好是法律條文結合實際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攝農村生產生活與法律相關的短片電視劇,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專業的普法隊伍

首先,這支隊伍應該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專業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學理論。同時,他們也應該要熟悉農村、農民的日常生活,知道農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麼,農民經常發生的糾紛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的宣傳日,搞好法律諮詢活動,散發宣傳資料。普法隊伍得長期做好這項工作,才能促進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的提高。

4、有關部門在普法教育上還應適當投入

因為像編寫教材、發行書籍,建立專業的普法隊伍、定期下鄉,所有的這些都是需要資金支援的。而且,我國的農村地域廣闊、條件也是千差萬別的。首先,在村會裡,就應該設立專項資金,訂一些相關書籍、報刊雜誌,一來可以供村幹部學習,起模範帶頭作用;二來形成一個良好的學法氛圍。其次,還可以用村裡的傳統辦法,比如辦壁報,做一些宣傳的欄,把最新的法律資訊及時傳遞給農民。

5、一些領導機關、司法機關應做好表率工作

因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觸目驚心的違法現象在報刊、電視,特別抒農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誤解,對法律權威性的誤解。所以,領導機關、執法機關應該要以自己的實際行為為廣的農村居民做出表率!

通過這次實地的社會調研,讓我從中學習了很多。也要特別的感謝我的父親,是他,教會我怎樣去分析調查問卷的資料。也是通過這次的社會調研,我從中瞭解到了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在讀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決不能僅僅拘泥於書本的知識,更要把從書本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去。

通過這次關於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現狀的調研,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提高農民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我堅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會在廣農村結出累累碩果的!

村居調查報告2

一、實踐背景及意義

隨著中國特色體系的形成,法律文明的重點也將從以普及法律知識為基礎向樹立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和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轉變。城鄉法制建設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廣泛而深刻的實踐,具有直接參與的特點。

這次我以隆堯縣城及其所轄下的毛爾寨村作為縮影點。通過對隆堯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的調查,瞭解現今隆堯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通過了解進而加強隆堯縣城鄉居民的居民法律意識,減少法盲。通過這次調查,使得法律知識得到普及,隆堯縣城鄉居民的法律意識也在提高,進而使城鄉居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法律保持正確的態度,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此推動隆堯縣的法制化發展的程序,推動我國法制現代化的程序。

二、問卷分析與總結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經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雖然城鄉居民的法律素質總體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1、絕多數居民法律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

與以前相比,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法律意識有所提高,但整體而言仍然是很薄弱的。現實生活,相當一部分居民對我國的法律體系瞭解不夠全面,不習慣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力。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居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來維權,有的人屈從於權威,忍氣吞聲,而有些人“以暴制暴”。在抽樣調查中,設問“在平時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運用法律手段來進行維權”時,回答“經常”的佔29.5%,回答“很少”的佔.5%,回答“沒有”的佔6%。由此可見,城鄉居民很少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映我國城鄉居民法律意識薄弱。在回答“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時,回答“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佔9.5%,回答“用武力解決”的佔33%,回答“通過關係解決”的佔38%,回答“感覺很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的佔19.5%。由此可見,居民很少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法制化過程中,人們對法律知識掌握的多少,既影響對自己權益合法的維護,又影響自己對法律的遵守。在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法律知識很匱乏,絕多數居民表示對法律知識,特別是與平時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完全不瞭解,而且也很少主動去了解法律知識,在“你對我國法律體系瞭解嗎?”這一個問題中,選擇“非常瞭解”的佔5.5%,選擇“一般般(瞭解不全面的)”的佔67%,證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完善,法律意識也慢慢地深入到城鄉居民的心裡。然而選擇“一點都不瞭解”的佔27.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些人對我國法律體系一無所知,試問居民法律知識匱乏,對自己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不明確,怎麼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2、居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

隨著國家的普法力度的增強,藉助現代各種傳媒手段,法律知識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傳播的範圍越來越廣,相應的居民可以藉助多種方式快速便捷地獲取相關的法律知識。但是在我的調查中發現,居民瞭解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化。從“你一般通過哪些方式獲取法律知識?”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我瞭解到,通過媒體(電視、報紙雜刊、網際網路)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71.5%,通過通過閱讀法律的書籍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9.5%,通過和親朋好友聊天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11.5%,通過其他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7.5%。從資料上可以看出,媒體已經成了居民瞭解法律的主要工具,居民通過看電視、報紙雜刊,上網能夠迅速獲取國家的法律動態,但是這也從側面映出當地居民瞭解法律的途徑呈現單一化。居民獲取法律知識途徑狹窄潛移默化中也影響著居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豐富。

通過這次調查,我對隆堯縣城鄉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有了更深的瞭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這種狀況不利於我國“依法治國”基本國策的實施。為了讓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法制化的國家,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首先,應該加強文化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程度。在調查中,我發現文化水平低的居民要比文化水平高的居民法律意識弱、法律知識少。其次,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居民喜歡通過參加法律宣傳活動來學習法律知識。

這樣也就增加了居民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也希望司法機構能夠採取更多有效的措施,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推進我國法制化的程序。

三、實踐感言

通過這次實地的社會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既加強了我的社會實踐能力,又豐富了我的社會實踐經驗,既培養了我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的興趣,又提高了我今後融入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要特別的感謝我的同學們,他們助我分析調查問卷的資料。也是通過這次的社會調研,我從中瞭解到了作為一名通訊專業的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瞭解還是很少的,法律意識也很淡薄。所以我以後的努力方向就是不僅要學好我的專業知識,還要更多地去了解法律知識,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通過這次關於我國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調研,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提高城鄉居民法律意識以及普及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我堅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會在廣農村結出累累碩果的。

村居調查報告3

社會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由以前的只求吃飽穿暖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到不僅要吃飽穿暖,而且需要更多的享受,隨之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雖然現在的醫藥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一般的疾病都能夠通過吃藥,手術等方式來治療。但是透過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現在如此多的人民患上了這些疾病呢?這一現象,不容輕視,針對這種情況,我對當地的居民生活環境做一個調查。

一、調查目的:

瞭解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認識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倡導積極地健康生活方式。

二、調查物件:

重慶市開縣郭家鎮慈林村

三、調查方法:

隨機走訪若干居民的住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全面調查。

四、內容:

1、參與問卷調查的屬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而其中則以知識分子及退休職工較多,這說明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程度與年齡和文化程度有關。

2、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甚瞭解,中年及青少年對此瞭解比較全面。

3、從調查結果來看: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4、大多數男性及少數女性要抽菸喝酒,而他們大多數都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但是他們都表示很難戒掉。

5、絕大多數居民都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錯。

6、居民對合理膳食方面及合理運動都做得不太到位。

五、調查結果分析:

1、根據走訪的部分當地居民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參與率、知曉率、認知率以及從當地醫院所獲得的一些資料分析可得:有將近21%的居民近年來患了有醫院明確診斷的某些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壓為主,其次為糖尿病,其他疾病為輔。可見,目前居民的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居民都在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服藥。

2、有近76.92%的居民覺得平衡膳食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近85%的居民覺得經常性的適量運動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而有近74%的居民有意識的進行鍛鍊,一半以上則是以個體隨意性活動為主,而另一部分則以群體性健身活動為主。

3、絕大多數居民對合理膳食及合理運動都有普遍的認識。而其中多數居民有意識的控制食鹽及油脂的攝入並且儘量不抽菸喝酒。

4、總體來說,這個情況令人不太滿意,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對自己的健康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所以這些需要衛生工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地向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儘可能多的瞭解健康知識,特別是一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座,健康知識宣傳欄廣播電視等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讓絕大多數的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瞭解,並且會採取正確的方式來保持生活的健康。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雖然有很多居民意識到了合理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多數在社會壓力愈發大的情況下,許多上班族都捨棄了日常鍛鍊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睡覺,而許多老年人也因幫自己的子女照顧小孩而無暇顧及日常鍛鍊。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動參與率與健康資料擁有率較高,而如何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與形成率,將成為社群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六、調查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調查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改善和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保障身體健康:

1、健康教育需要國家政策、社群環境的大力支援,有固定或不定的場所和相關設施去改善健康生活的方式。

2、需要一些專業的經驗豐富的傳播者進行宣傳,要搞好社群健康教育,首先要對社群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全面瞭解。針對當地環境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並且採取相應措施,從而使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一個臺階。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收穫了不少,尤其是在從個人到整體方面,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瞭解的,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

村居調查報告4

200x年2月,根據新的區劃調整成立蕪湖市三山區以來,隨著新區投資建設的力度和規模不斷擴大,蕪湖市三山區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關於村居幹部職務犯罪的調查報告。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無疑,村居幹部在資金、物資方面有了更多的支配權,加之歷史遺留等原因的影響,近兩年來,村居幹部的職務犯罪問題也日益突出。從兩年來三山區檢察院立案查處的村幹部職務犯罪案件來看,如何有效預防村居幹部利用職務便利侵佔農民利益,已是一個迫切和嚴峻的問題,也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維護和諧三山的需要。現將三山區兩年多來發生的職務犯罪問題的特點、原因進行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途經和對策,遏止腐 敗現象的蔓延,防止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一、基本情況

蕪湖市三山區是在原峨橋鎮和三山鎮的基礎上整合而成的,地域廣闊,面積有274公里,區境內下轄28個行政村,人口14.7萬,其中98.2%的人口為農村人口。20xx年7月至20xx年5月,在三山區檢察院所受理的舉報線索中,舉報村居幹部貪 汙受 賄案件佔總數的72%。在三山區檢察院立案偵查的貪 汙賄賂案件中,村居幹部涉嫌職務犯罪的案件佔立案查處人數的55%,涉案人員均為村委會班子成員。其中,貪 汙私分防汛填塘固基款的人數佔該類犯罪總數的60%,貪 汙徵地補償款人數佔40%。

二、村居幹部職務犯罪的特點

三山區檢察院查辦的村居幹部犯罪案件,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1、主體具有特殊性。這類案件的犯罪主體主要是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婦女主任、財務人員,具有—定的人、財、物支配權、管理權,具有發生違法犯罪行為的職務條件。本院立案偵查的3件10人貪 汙案件中,10人均為村委會班子成員,基本上是書記、主任、會計相互勾結合夥作案大撈特撈。如我院查處的某村原書記胡德坤等3人貪 汙一案,就是將國家填塘固基款50餘萬元套出,私設小金庫,後將其中的10餘萬元私分,引起村民強烈不滿和上訪舉報,在當地造成極壞的影響。

2、從犯罪物件來看,貪 汙的物件單一,都是在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過程中,將國家補償給農民的的防汛專項基金和徵地補償款貪 汙私分。

3、從犯罪手段上看,貪 汙案件的犯罪手段簡單、直接。一般利用管理資金的便利條件,採取虛報冒領、收入不記帳、集體私分等方式侵吞公款,如三山區檢察院立案偵查的徐某某等4人貪 汙一案中,就是村委會班子成員,利用經辦國家對農民的徵地補償管理活動的便利條件,採取虛報村民名單,套取徵地補償款10餘萬元予以私分。

4、從案件表現形式來看,多是串案、窩案。從目前查處的3件10人的貪 汙案件情況來看,都是利用職務之便,村支部書記、主任、會計等多人共同貪 汙,沒有一起是單打獨鬥的貪 汙,這也是發生在三山區村居職務犯罪一個最鮮明的特點。這一點也提示了相關部門,如何加強對村委會班子的監督是預防村居職務犯罪的重中之重。

5、從犯罪心理來看,主要表現為認為村幹部很辛苦,待遇差,付出與得到不對等,於是,從心理上就放鬆了對自己的約束,有利益就想辦法鑽空子,打擦邊球,侵吞國家財產,損害農民利益。

三、誘發村居職務犯罪的幾個原因:

1、自身素質不高。在違法犯罪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中,多數只有國中文化程度,甚至還有國小文化程度,平時也不注重學習,不具備其履行職務所必需具備的專業和政治水平,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政治水平較低,服務意識不強,思想觀念意識陳舊,認為當村幹部就是為了多撈錢,否則一年到頭忙個啥。二是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薄弱,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能正確區是非,合法與違法犯罪的界限。有的村居幹部認為自己以勞務費的形式私分小金庫,是解決村委會成員的福利,不認為是犯罪。

2、缺乏完善的財務制度,財務管理混亂,調查報告《關於村居幹部職務犯罪的調查報告》。通過對舉報線索涉及的村財務的稽核,發現存在著以下三點現象,一是錢帳不分,白條下賬。普遍存在的是財務管理分散,村書記、村主任、會計手中一大把條子,報銷時白條入賬,導致村財務支出混亂。二是會計手續不齊備,有的村賬目完全是口袋賬,左手收錢右手支錢,甚至出現了村幹部把個人的錢和村裡的錢放在一起,混淆視聽,最終導致賬目混亂;三是資金管理混亂,收入不入賬,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完全流於形式,村幹部尤其是村書記、村主任掌握著對村事務的決定權, 隨意公款吃喝,侵佔公款用於消費送禮或私分。上述這些現象,給村幹部侵吞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機。

3、“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不到位。兩務不公開,導致兩種不良後果:一方面是群眾無法監督,村居幹部履行職務失去制約,暗箱操作。表現在發放徵地拆遷中,補償標準不一致,存在假冒村民名義騙取國家的土地補償款;另一方面是群眾對國家給予的補償款的數額及款項的發放不清楚,容易引起猜疑,進而激發幹群矛盾,由此引發的群眾聯名舉報,集體上訪等事件屢有發生。

4、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一是內部監督形同虛設,流於形式。村會計受村主任領導,在實際的工作中受村主任的制約,很難嚴格執行相關的會計制度,不能發揮財務監督作用,有的村會計與村幹部同流和汙,完全失去了監督作用。二是財務公開制度未落到實處,村委會只公開願意公開的部分,很難讓村民信服,容易形成新的矛盾。三是在外部監督上。上級管理部門對村居資金的分配、使用沒有形成統一有效地管理和制約機制,缺少嚴謹規範的程式。在款項的發放過程中,沒有認真的核對,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四、預防村居幹部違法犯罪的對策

遏制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當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加強村居基層組織建設。黨支部是村居組織的核心,是黨和國家聯絡廣大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村委會是群眾的自治性組織,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克服腐 敗現象,防止職務犯罪發生的有效保障:一是要選拔好領導班子,一方面推選黨性強、作風好、素質高的黨員和村黨支部書記,另一方面嚴格執行村居委員選舉制度,真正選舉出順民心、合民意,為人民服務的村居委員會主任及成員。

(二)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抓好村居幹部的法制教育和管理。一是以培訓班的形式,結合近年來發生的村居幹部職務犯罪的案例,對村居幹部和經濟管理人員進行法制教育,以案釋法,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抗腐防病的能力。二是加強對經濟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樹立他們的職業道德觀,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提高業務水平。

(三)推行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是加強“兩務”公開,增加透明度,杜絕暗箱操作,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二是加強村居基層組織內部監督,首先是要完善財務的審批制度和內部財務監督制度,嚴禁私設小金庫,實行帳款分開管理,定期核對帳目,其次要強化上下級監督機制,實行互相審計制,並嚴格執行審計制度。三是加強落實並提高村居幹部的工資福利待遇並制度化。

(四)嚴厲打擊,遏制村居幹部職務犯罪發生。檢察機關對村居幹部貪 汙受 賄、瀆職等職務犯罪要依法辦理,做到及時受理、及時分流、及時初查,及時立案,及時提起公訴,對典型案件進行曝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從而化解了幹群矛盾。

(五)加強預防工作,防止職務犯罪行為的發生。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要充分發揮預防職務犯罪的職能作用,積極探索出一條切合村居工作實際的預防犯罪新路子:一是結合辦案提出檢察建議,做好個案預防、案後預防工作;二是開展重點崗位預防,重點防範黨支部書記、村居委員會主任,嚴防違法犯罪的發生。三是加強與街道等有關部門聯絡,開展系統預防,並把它納入整個社會預防網路。四是加強村居幹部預防職務犯罪資訊系統的建立和調研分析,探索發案規律、特點,加大犯罪預測和對策研究力度,不斷調整改進犯罪預防工作,從而減少和遏制村居幹部職務的發生。

村居調查報告5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程序的加快,農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為了更加深入地瞭解和掌握農村居民對農村環境的滿意度及其訴求,更有針對性地改善農村環境、發揮農村生態環境優勢,我局在去年調查的基礎上,今年繼續開展了農村居民對農村環境滿意率調查工作。

本次調查從農村居民的角度出發設計了問卷,採取“12340”社情民意調查熱線電話隨機抽樣訪問方式,有效訪問了我市九個縣(市、區)各60戶,全市共計540戶農村居民。在受訪者中,男性299人,佔55。4%;女性241人,佔44。6%。年齡結構是:18—35歲佔26。5%,36—65歲佔49。3%,65歲及以上佔24。2%。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近九成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認為良好,超過六成農村居民認為近幾年來農村生態環境總體上有改善,並認為近年來政府在農村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中採取了措施並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生活汙水汙染、農村工業汙染、垃圾固廢汙染、畜禽糞便汙染等。

一、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較為滿意

從本次調查結果看,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認為良好的佔87。0%。調查的農村居民中,認為好的佔39。6%,認為一般的佔47。4%,認為差和沒注意過的分別佔11。5%和1。5%。

(一)農村居民對本地生態環境總體狀況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各地超過75%的農村居民對本地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認為良好,其中龍泉市和慶元縣滿意度最高,均有96。7%認為良好;景寧和青田縣最低,認為良好的為78。3%。

(二)六成以上農村居民認為近幾年農村生態環境總體有所改善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近幾年來農村生態環境總體上有改善的佔64。1%,沒有變化的佔21。7%,惡化的佔11。8%,沒注意過的佔2。4%。

(三)近八成農村居民對農村環境四個方面表示滿意

我市農村居民對本地的空氣質量的滿意度最高,認為滿意的佔71。3%,認為一般的佔17。6%,滿意率為88。9%;其次是對本地的居住環境(環境衛生、村莊綠化等)的滿意率為87。8%,其中認為滿意的佔53。0%,認為一般的佔34。8%;認為日常生活中沒有受到噪聲嚴重影響的佔61。7%,認為一般的佔17。2%,滿意率為78。9%;對本地的飲用水水質認為滿意的佔52。6%,認為一般的佔22。8%,滿意率為75。4%;以上四個方面中,對噪聲和飲用水水質不滿意度相對較高,近2成農村居民感覺日常生活中有受噪聲影響,超過2成農村居民對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表示不滿意。

二、超六成農村居民認為近年來政府對改善農村環境採取的措施有成效

從調查資料來看,農村居民認為近年來政府在農村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佔62。0%,其中,認為有明顯成效的佔24。4%,認為有一定成效的佔37。6%;而認為沒有成效和根本沒做工作的分別佔16。9%和8。0%。

調查顯示,與過去相比,環境衛生狀況的改善認同度最高,有四分之三的農村居民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的環境衛生狀況有明顯改善;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的山體綠化、村莊綠化水平有所提高的佔58。2%;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噪聲環境沒有變化和有所改善的,分別佔56。1%和35。6%;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周邊河溝、池塘、水庫的水環境有所改善的佔45。0%,認為沒有改善反而惡化的佔了將近二成(詳見下表)。

麗水市農村環境四個方面感受度調查表(%)

調查問題有改善沒有變化惡化沒注意過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周邊河溝、池塘、水庫的水環境是否有所改善?45。0 30。9 18。7 5。4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噪聲環境是否有所改善?35。6 56。1 5。5 2。8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的環境衛生狀況是否有所改善?75。7 20。0 3。2 1。1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的山體綠化、村莊綠化水平是否有所提高?58。2 34。8 3。9 3。1

三、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對“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的主要汙染源是什麼”的調查中,超過二成農村居民認為農村工業汙染和垃圾固廢汙染是影響自己所在地的生態環境的主要汙染源;超過一成的農村居民認為生活汙水汙染、畜禽糞便汙染和化肥農藥汙染是主要汙染源;認為河溝池塘汙染是主要汙染源的佔7。6%;而水產養殖汙染、礦山汙染、墳墓汙染所佔比例較小,分別為0。9%、3。7%和0。7%,可見近年來政府在水產養殖、礦山、墳墓方面的農村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中採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從電話調查中反映,不少農村居民對今後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十分關注,並提出了不少的意見和建議:

1、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村莊環境衛生的投入,新農村建設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

2、大力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解決好生活汙水和畜禽糞便排放問題,防止二次汙染;

3、落實公廁改造,制止杜絕糞便倒入水中汙染水源的行為,切實做好水源生態環境保護;

4、進一步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大力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農村居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自覺性;

5、努力改善工廠排煙、排汙量,嚴格處理工業排汙問題;

6、加大村莊道路建設、路面和路燈改造的力度,提高村莊綠化覆蓋率;

7、加快河溝整改,落實水源保護與建設措施,確保飲用水的水質安全。

村居調查報告6

按照省審計廳統一安排,市、縣兩級審計機關從5月中旬至6月底,對全市20xx年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專項資金(以下簡稱農村低保)的籌集、管理、使用和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全市共延伸調查了4 8個鄉鎮,124個行政村,964戶農戶,抽查享受低保人數3708人,查閱低保檔案l289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低保工作開展及資金收支情況

我市於20xx年建立和實施了農村低保制度,市政府制定印發了《渭南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經過多年的執行和探索,管理辦法不斷完善,資金運作程式進一步規範,全市實現了社會化發放,大荔、白水、蒲城等縣還結合縣情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

至20xx年末,全市享受農村低保885.15戶,保障人數27.34萬人,佔全市農業人口430.71萬人的6.34%,全市農村低保平均標準1161.75元/年人,人均補差水平661.87元/年人,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3337.25元,低保標準占人均純收入的34.81%;人均補差水平占人均純收入的18.85%。

20xx年市縣兩級共收到低保資金25186.68萬元,其中:收到省級撥入農村低保資金22419.7萬元(含省管大荔縣3455.7萬元),市縣兩級配套資金2757萬元,利息收入9.98萬元。當年支出23629.46萬元,其中:市本級使用20萬元,各縣(市、區)使用資金23609.46萬元。市縣兩級當年結餘資金1557.22萬元,年末累計結餘4887.89萬元(財政部門結餘4650萬元,民政部門結餘237.89萬元)。

二、審計評價

審計調查結果表明:市、縣兩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低保工作,市民政、財政部門在低保政策執行和資金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各縣(市、區)在落實農村低保政策,籌集、管理、使用低保資金方面都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低保政策執行中事權、財權分離,資金基本達到專戶儲存、分賬管理,為農村27.34萬貧困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由於部分縣(市、區)政策執行不到位,農村低保資金在管理、使用中還存在著滯留、擠佔、挪用等問題需加以完善和糾正。

三、存在問題

(一)財政部門未按規定安排配套資金l469.2萬元

20xx年市縣兩級應配套4226.20萬元,實際安排配套資金2757萬元,佔應配套資金的65.2%,少配套資金1469.2萬元。其中:市本級537萬元,高新區29萬元,蒲城縣451萬元,大荔縣141.11萬元,韓城市311.09萬元。

(二)兩個縣低保資金未實行專戶儲存,分賬管理

調查發現,澄城、韓城兩縣(市)農村低保資金未實行專戶儲存,分賬管理,造成各項專款年末結餘混在一起,難以分清。

(三)利息收入未計入農村低保資金收入63375.84元

20xx年市財政局將低保資金當年產生的利息收入63038.1元,華縣民政局將低保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337.74元未計入低保資金。

(四)擠佔低保資金56.53萬元

1.大荔縣20xx年擠佔低保資金38.40萬元用於五保戶支出;大荔縣段家鄉東高垣村將7戶21人11214元低保金集中領取、平均發放給村上70歲以上老人;大荔縣許莊鎮周家村以低保名義給村小組長髮工資6228元。

2.蒲城上王鄉分水嶺村平均分配低保資金4.99萬元。

3.韓城市民政局從農村低保地方配套資金中提取工作經費11.4萬元,用於補充經費不足。

(五)農村信用社滯留資金80.38萬元

20xx年大荔縣段家信用社低保代發戶二、三、四季度共收到低保資金80.38萬元,每次滯留時間超過一個月,未能做到及時發放。

(六)“非保得保”佔有較大比例

從市審計局對潼關、華縣、大荔、蒲城四個縣入戶調查情況看,“非保得保”戶數佔到調查戶數的10.53%。潼關、華縣和蒲城五保戶重複享受低保金39人;華縣和蒲城貧困、特困重複享受5戶18人;潼關縣還存在多報家庭人口數申請享受低保金問題。

(七)低保政策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未完全做到按戶施保

經調查發現各縣均存在未按戶施保現象。全市共入戶調查了964戶,通過公安戶籍部門調查了3030多戶,有797戶未按戶施保,佔到調查戶的20%,差異人數1306人。

2.低保檔案管理不規範

從調查情況看,大部分縣(市、區)檔案資料不完整,普遍存在以申請表代替申請書;不少檔案缺少支撐申請理由的證明材料;普遍缺少低保戶收入測算、核實資料,走訪調查記錄等,基層鄉鎮檔案僅由村級填寫了簡單的家庭情況,有的審批表甚至存在審批簽字手續不全、蓋章不全等問題,檔案管理有待完善。

3.執行低保程式不夠規範

一是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測算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由於農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很難核定,鄉鎮、村在實際操作中基本採取民主評議的辦法來評定困難程度,確認保障資格;二是申請、審批程式不夠規範,個別享受低保家庭,沒有個人申請資料,未經村委會評議,個別家庭審批表民政部門批准時間在前,鄉鎮稽核在後,日期前後矛盾;三是不少縣未嚴格落實農村低保物件公示制度,不少群眾對本村享受低保的家庭不清楚;四是部分縣市低保物件動態管理不夠,應退盡退難以實現。

四、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從調查情況看,各縣(市、區)存在未完全按戶施保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家庭父母與子女已分灶吃飯,實為兩個家庭,但公安局的戶籍資料是一個家庭,與實際有差距;另一方面因低保名額受人數限制,村幹部為了平衡矛盾,將有限的資金惠及更多的農戶,形成按人施保。

(二)從調查情況看,各縣(市、區)均存在“非保得保”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農村低保物件界定難,農村低保物件資格認定主要的依據是計算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但農民收入中實物收入佔相當比例,價值轉化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難以貨幣化;二是低保核查手段落後,申報環節主要靠村幹部的操作,容易出現人情保、關係保;三是邊緣人群難以區分,由於農村貧困人口相對較多,對於家庭人均純收入在保障標準附近的農戶資格認定,往往把握不準,具體執行標準難以統一;四是政策宣傳不到位,不少群眾誤以為,只要進入低保就能永久享受待遇,同時,部分鄉鎮、村幹部在對待低保戶退保問題上,不願意得罪人,造成應退出的難以退出。

(三)從調查情況看,各縣(市、區)低保檔案管理不規範、資料不完整,其主要原因:一是農村低保是一項處於探索階段的新工作,一些政策和制度還不夠完善;二是現有從事農村低保工作人員職責不明,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三是近年來,農村低保一直在擴面,工作量不斷增加,不少民政工作站未配備專門的工作電腦,有關資料的統計需借用或與其他部門合用,客觀上影響了管理的規範性。

根據上述調查情況,提出如下意見:

(一)結合鄉鎮機構改

革,迸一步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目前鄉鎮民政工作普遍存在辦公條件落後,人員少,業務能力低,政策觀念不強等問題,而包含農村低保在內的涉及各項救助救濟工作量大、面寬,政策性強,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在鄉鎮機構改革中進一步明確職責,充實人員,提高素質,改善條件,發揮鄉鎮一級橋樑和紐帶作用。

(二)完善低保物件界定標準。低保家庭收入的測算和動態管理既是農村低保管理中的難點,又是農村低保管理中的重點。政府應完善《渭南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制定明確的測算收入標準,細化測算方法,加強收入測算的可操作性,儘可能的做到收入測算的準確性,同時要考慮家庭必不可少的剛性支出,如:大病醫療支出、子女上學支出、家庭主要成員失去勞動能力等,積極探索動態管理的方法。

(三)建立農村低保資訊資料庫。審計調查發現,不少縣存在享受低保戶不以戶主名義申請低保、重複享受低保現象,管理部門應建立農村低保家庭資訊管理資料庫,對享受低保的家庭每個成員的住址、身份證號碼、收入來源等資訊納入資料庫管理,避免重複施保,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強監督檢查。各級監察、財政、民政、審計等部門應從各自職責出發,加強對低保等各項民生資金的政策執行、資金運用進行經常性的監督,糾正存在問題,確保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村居調查報告7

社會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由以前的只求吃飽穿暖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到不僅要吃飽穿暖,而且需要更多的享受,隨之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近年,越越多的人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雖然現在的醫藥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一般的疾病都能夠通過吃藥,手術等方式治療。但是透過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現在如此多的人民患上了這些疾病呢?這一現象,不容輕視,針對這種情況,我對當地的居民生活環境做一個調查。

一、調查目的:瞭解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認識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倡導積極地健康生活方式。

二、調查物件:重慶市開縣郭家鎮慈林村

三、調查方法:隨機走訪若干居民的住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全面調查。

四、內容:

1、參與問卷調查的屬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而其中則以知識分子及退休職工較多,這說明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程度與年齡和化程度有關。

2、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甚瞭解,中年及青少年對此瞭解比較全面。

、從調查結果看: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4、大多數男性及少數女性要抽菸喝酒,而他們大多數都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但是他們都表示很難戒掉。

、絕大多數居民都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錯。

6、居民對合理膳食方面及合理運動都做得不太到位。

五、調查結果分析:

1、根據走訪的部分當地居民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參與率、知曉率、認知率以及從當地醫院所獲得的一些資料分析可得:有將近21%的居民近年患了有醫院明確診斷的某些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壓為主,其次為糖尿病,其他疾病為輔。可見,目前居民的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居民都在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服藥。

2、有近7692%的居民覺得平衡膳食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近8%的居民覺得經常性的適量運動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而有近74%的居民有意識的進行鍛鍊,一半以上則是以個體隨意性活動為主,而另一部分則以群體性健身活動為主。

、絕大多數居民對合理膳食及合理運動都有普遍的認識。而其中多數居民有意識的控制食鹽及油脂的攝入並且儘量不抽菸喝酒。

4、總體說,這個情況令人不太滿意,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對自己的健康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所以這些需要衛生工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地向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儘可能多的瞭解健康知識,特別是一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座,健康知識宣傳欄廣播電視等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讓絕大多數的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瞭解,並且會採取正確的方式保持生活的健康。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雖然有很多居民意識到了合理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多數在社會壓力愈發大的情況下,許多上班族都捨棄了日常鍛鍊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睡覺,而許多老年人也因幫自己的子女照顧小孩而無暇顧及日常鍛鍊。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動參與率與健康資料擁有率較高,而如何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與形成率,將成為社群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六、調查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調查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改善和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保障身體健康:

1、健康教育需要國家政策、社群環境的大力支援,有固定或不定的場所和相關設施去改善健康生活的方式。

2、需要一些專業的經驗豐富的傳播者進行宣傳,要搞好社群健康教育,首先要對社群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全面瞭解。針對當地環境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並且採取相應措施,從而使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一個臺階。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收穫了不少,尤其是在從個人到整體方面,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瞭解的,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

村居調查報告8

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來,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資料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政府帶領村民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藉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統計,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勞動力2966人,約佔總人口20.4%。從調查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據調查,農民的收入主要支出於農業生產、醫療費、學費等。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佔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

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後,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經營管理技能、文化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於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少數;

二是科技含量低,農戶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預防等技術,新種一種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去培育;

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細耕種的田間管理以及精確的經濟核算,造成了生產資料的極大浪費和生產成本的增加。

農民的資訊來源渠道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戶從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為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改革把農民推向市場經濟的前臺,農產品以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正確地掌握資訊,指導生產經營成為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來看農民的資訊來源渠道單一,農民資訊不靈是農村的一大普遍現象,這就造成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加大。

農業結構不合理。一是種植結構不合理,大多數農民仍然把糧食生產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在買方市場的條件下農民增收產困難加大;

二是品種不合格,突出表現在經濟作物中“大路”品種多,特色品種少;

三是產業化經營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導產業品牌做大做強。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檔案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一箇中心工作,事關全域性,意義非凡。

村居調查報告9

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來,燕郊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資料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政府帶領燕郊村民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藉燕郊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20xx年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20xx年統計,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勞動力2966人,約佔總人口20.4%。從調查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據調查,農民的收入主要支出於農業生產、醫療費、學費等。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佔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後,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經營管理技能、文化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於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少數;二是科技含量低,農戶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預防等技術,新種一種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細耕種的田間管理以及精確的經濟核算,造成了生產資料的極大浪費和生產成本的增加。

農民的資訊來源渠道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戶從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為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改革把農民推向市場經濟的前臺,農產品以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正確地掌握資訊,指導生產經營成為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來看農民的資訊來源渠道單一,農民資訊不靈是農村的一大普遍現象,這就造成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加大。

農業結構不合理。一是種植結構不合理,大多數農民仍然把糧食生產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在買方市場的條件下農民增收產困難加大;二是品種不合格,突出表現在經濟作物中大路品種多,特色品種少;三是產業化經營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導產業品牌做大做強。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檔案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一箇中心工作,事關全域性,意義非凡。農業興,農村富;農業穩,農村穩。可見三農問題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的緊迫而繁重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對於燕郊這樣一個農業大鄉來說,要實現富民強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和新舉措,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轉變。針對上述原因,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著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雜誌、網際網路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農業協會,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社群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著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

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專案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規劃和管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使農民這個群體隨著經濟的發展,儘快富裕起來,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中所不能迴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業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小康燕郊、和諧燕郊做出更大的貢獻。

村居調查報告10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日前四川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通過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的方式,抽取了省內農村居民有效樣本3000個,進行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居民滿意度調查。

生活狀況滿意率高 扶貧增收仍需加強

人均純收入8842元,超兩成位於扶貧線以下

調查顯示,受訪農村居民XX年人均收入在20xx~8000元區間的最多,收入分佈跨度大、差距較明顯。其中,收入2300元及以下(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的比例超兩成(詳見圖1)。

圖1 農村受訪居民收入分佈

通過計算,受訪農村居民XX年人均純收入為8842元,與XX年四川省統計公報中農民人均純收入8803元基本一致,反映出本次調查結果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當前農村家庭收入渠道相對單一,外出務工、家庭種植業是主要來源

在問及受訪者“當前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時,選擇“外出務工”和“家庭種植業”的比例明顯較高,其他來源的比例較低,均在20%以下(見圖2,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

圖2 當前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分地區看,“外出務工”和“家庭種植業”均為各類地區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兩大主要來源。不同的是,民族地區、丘陵和山區家庭收入主要來源選擇比例排第三位的都為“家庭養殖業”,而平原地區排第三位的是“個體/私營工商運輸業”。

從收入分組看,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村居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結構差異較大,人均年純收入在2300元及以下的家庭為“家庭種植業”的比例最高,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家庭種植業”作為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比例明顯下降,“外出務工”成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時“個體/私營工商運輸業”作為主要來源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詳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居民生活狀況滿意率高,扶貧增收仍需加強;村通路戶通電情況較好,農村基礎設施整體建設水平有待提高;農民比較滿意公共服務,但均衡發展差異明顯。總體來說,四川省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效顯著,全面實現還須加力。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農村居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渠道不多,其中:傳統家庭種植業主要起到基本生活保障的作用,對農民增收的作用不明顯;外出務工是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但受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較大,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個體/私營工商運輸等農村服務業雖然對農民增收明顯,但發展水平不高。總體來看,在當前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提高傳統農業經濟效益,加強對農民外出務工的支援和引導,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擴充套件收入來源渠道,進而優化調整收入結構,保障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人均住房面積31平米,手機、電視、單獨廚房的擁有率排前三位。

調查顯示,當前受訪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在20平米及以下的佔26.5%,21~30平米的佔27.3%,31~40平米的佔21.5%,41~50平米的佔10.7%,50平米以上的佔14.0%,通過計算,受訪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1.0平米。

在問及受訪者“家裡現在擁有哪些設施裝置”時,選擇比例(即家庭擁有率)排前三位的分別為手機、電視、單獨廚房。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農村居民家庭“單獨廁所衛生間”擁有率為74.1%,略低於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的標準。從收入分組看,人均純收入越高的家庭各種設施裝置的擁有率越高(詳見表2)。

8成受訪者對當前生活狀況感到滿意

調查顯示,受訪農村居民對當前生活狀況和質量表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比例相加(即滿意率)為82.2%(見圖3)。分地區看,各類地區農村居民的滿意率差異不大。從收入分組看,2300元及以下的農村居民的滿意率明顯較低,為62.0%。

“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原因主要包括:物價高,收入低,經濟壓力大;政府政策不公開透明,惠民政策落實不到位;當地政府、基層幹部對農民生產生活缺少支援幫助等。

村居調查報告11

摘要:消費是一個社會最關注的話題,在改革開放這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的消費也發生了鉅變。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日趨多元化,藉此時機,以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關鍵詞: 農村 消費 擴大

在這個暑假中,本人通過對我縣經濟發展網上資料的查閱和調查問卷的形式總結了十六以來我縣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及變化趨勢,並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據此做出報告。

一、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和變化趨勢

(一) 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我縣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xx—xx年為消費水平緩慢增長階段。由於這一時期前兩年,農村經濟發展緩 慢,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負擔高。因此,進入新世紀的前三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二是xx年為消費水平快速增長階段。我市在農業結構 調整、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使我市的農業經濟迅速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

(二)消費結構的演變。調查顯示,受 收入水平和收入預期低、支出預期高的制約,農村居民消費還是以一般性消費為主,衣食、居住消費等佔的比重較大。隨著收入的大幅增長,消費支出也大幅增加, 消費結構也有了明顯的改變。一是伴隨著連續幾年婚嫁高峰的過去,農村舊房改造已基本結束,建房熱已開始降溫,在消費支出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居住消費卻大幅 度減少。二是食品和衣著消費的比例有了突發性增長。由xx年的人均700元上升到1038元,增幅達48%,比重由37.2%上升到43.6%。三是交通 通訊支出平穩增長。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市場化程序的加快,交通和通訊工具不斷進入尋常百姓家,農民外出頻繁,對外交往不斷擴大,使得農民的交通通訊支出 在xx年就大幅增長。

(三)消費方式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說,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而消費結構的變化是消費方式轉變的結果,消費方式的轉 變反過來又促進消費結構的變化,並轉化為拉動消費市場的動力。近年來農民消費方式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由滿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轉變。在食品結構 上,主食消費比重下降,各種副食消費不斷增加,膳食結構向營養、科學型發展。在衣著消費上,農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礎上,更注重時尚化。xx年人均衣著支出 140.1元,同比增長35%。二是由重食物消費向物質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食物消費更多表現為生存型消費,而服務型消費更多表現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費。 服務消費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農民消費觀念的積極轉變,也反映出農民消費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與市場化結合消費向更高的市場化消費轉變。隨著農村經 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消費的市場化程序明顯加快,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

二、擴大農民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 農民收入問題。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為前提的。近兩年,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的購買力提高了,對收 入的預期也提高了,消費水平就明顯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現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要進一步 擴大農村消費,還要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並保持收入的穩定增長。

(二)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預期的不穩定,是農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近幾 年,我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養老、醫療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保障體系,但這些保障體系還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醫療費用 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存錢養老、存錢防病的思想在農民中還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預期的不穩定,越來越 高的教育投資,婚喪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農民不敢貿然消費。

(三)農村市場體系不健全和消費環境欠佳是影響消費的重要環節。主要表現在: 一是家庭裝置、日用品等有賴於新型業態如連鎖超市在農村的延伸,而目前農村商業流通組織方式落後,商品流通不暢,成本過高,商品價高質次、假冒偽劣嚴重等 問題,不能滿足農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和適應農民消費方式的轉變。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交通、通訊、自來水等近幾年雖有了較大的發展,但還遠遠 落後於城鎮,執行成本、執行費用高也使得農民對一些耐用消費品買得起用不起,限制了農民的消費。

三、進一步推動農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

(一) 增加農民收入。從長遠看,增加農民收入是推動農民消費的根本措施。要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全面貫徹黨的農村經濟政策,又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水平。隨著 近幾年農民增收各項政策的全面、強力出臺,今後對農民增收的政策支援將進入常規階段,對農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間接的、有限的。今後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 再是由政策決定的生產積極性,而是農民生產經營水平。因此,今後農民增收的核心應轉向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水平上來。

(二)健 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在養老、醫療等方面的保障體系,使更多的農民從傳統的儲蓄養老、家庭養老的方式中解脫出來;使更多的農民參入醫 療保險,看得起病,吃得起藥,降低因病致貧的風險。進一步理順農村信貸關係,落實農村信貸政策,簡化信貸手續。進一步降低學生“學雜費”,特別是高中、大 學階段的學雜費,使農民不致為了讓孩子上學而貧困或債臺高築。

(三)降低收費門檻和價格,使大多數農民能消費的起。近幾年所興起的耐用消費 品以及與人們生活極其相關的醫療、教育、住宅、汽車等高消費領域,其價格與收費門檻仍然過高,有的收費標準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在教育、醫療、住 宅等方面,人們對現行的消費標準又不得已而從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對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規定收費上限的要予以明 確,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亂收費的監管力度,嚴控超範圍、超標準收費。其次在醫療、汽車等特殊服務、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務價格,使老百姓能夠 在這些方面都能消費的起。

總之,在研究促進消費需求和調整消費結構的對策措施時,要根據我市目前農民已形成的高、中、低不同階層的消費群體 這一實際,並把握不同群體消費需求走勢,著力啟動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力度,主要應以穩定收入和改變其心理預期為主。對中等偏上收入者,可用消費信貸等方式, 引導一部分人向城鎮轉移,鼓勵他們首先購房、買車;對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文化娛樂消費;而對中等偏下收入者,則可增加其耐用消費品的消費與換代。

村居調查報告12

一、為什麼要調查

我們蒐集到這樣一些資訊:

到20xx年底,中國的電力缺口已劇增至15%0目前火力發電是中國電力的最主要來源(約佔75%),火力發電的原料是煤,但中國已由原來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轉變為進口國,電力成本將因此不斷上揚。隨著電力的普及,即使接近亞洲市場的平均電力使用水平,也都會使中國的電力供應不堪重負。

在這樣的背景下,採取電力節能勢在必行。那麼,我們老百姓對電力節能的認識和行動怎樣呢?所以,我利用暑假對自己居住的村子40戶家庭展開了專題調查,目的是喚起更多人的節約意識和資源憂患意識,希望更多的家庭自覺選擇節能這樣一種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調查的情況及分析

我在走訪的同時,就下面8個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您家天天用電飯鍋煮飯嗎?(A.是B.不是)

(二)家用電器使用完畢後您會及時拔掉插頭嗎?(A.會B.不會)

(三)您家使用節能燈嗎?(A.是B.不是)

(四)您家使用節能冰箱嗎?(A.是B.不是)

(五)您對節約用電的態度是(A.能省就省B.非常有必要C.看收入多少而定D.不需要考慮)

(六)冬天或夏天您家24小時開空調嗎?(A.是B.不是)

(七)20xx年您家用了多少錢電費?(元人民幣)

(八)您知道我市目前每度電費是多少錢?

我對調查結果做了統計:

上門走訪中,我發現這樣的現象也並不少見:多臺電視機同時開,多個電腦同時開;電視不看時不切斷電源,長期處於待機狀態;高亮度的白熾燈同時開好幾個;天天使用電飯鍋,飯煮熟後沒有拔掉電源……

我還發現,相對面言,年輕家庭比老年家庭浪費多一些,家電多的家庭比家電少的家庭浪費多一些,收入多的家庭比收入少的家庭浪費多一些,很多家庭知道節電的方法,但實際生活中卻做不到,認為電費支出佔家庭收入的比重不高。

點點滴滴,看來微不足道,但正是家家戶戶點點滴滴的累積,使能源浪費現象顯得相當突出。

三、調查後的思考及建議

我想,花錢消費固然沒有什麼不對,但只注重自身物質的付出,而忽略了自身在其中的角色地位,放棄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最終受到損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我們每戶家庭都堅守節約的原則,我們整個社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要——

(一)從點滴做起,培養良好的節約習慣。

節約用電,隨手關燈,儘量不重複使用電器;家用電器不使用時要切斷電源;電視,音響聲音不要放得過大,這樣既節電又不擾民;電水壺及時清垢,提高熱效;電冰箱及時除霜,製冷效果好又節電。

(二)大力提倡使用節能裝置。

照明方面,應當儘量選用節能燈來替代白熾燈。雖然節能燈的價格是白熾燈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它的壽命是白熾燈的6到10倍,而且它的耗電只有白熾燈的1/5。因此,一個節能燈,它的整個壽命期,能為你節省100多元的電費。大力推廣使用新型的節能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

(三)加強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道德觀念。

從小抓起,從家庭抓起,從行為中體現節約之風。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宣傳勤儉節約的先進典型,形成節儉的良好社會風尚。

(四)大力加強政策引導。政策引導,特別是用價格槓桿來引導人們節約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政府要鼓勵企業生產節能新產品,在保證節能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新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在保證居民用電的基礎上,實行節約獎勵,懲罰浪費的措施,如用電實行高峰和低谷不同價格就是很好的例子。多種措施綜合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村居調查報告13

農業穩,農村穩。”可見“三農”問題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的緊迫而繁重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對於這樣一個農業大鄉來說,要實現富民強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和新舉措,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轉變。針對上述原因,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

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

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著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

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雜誌、網際網路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

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農業協會,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社群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著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

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專案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規劃和管理;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

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

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使農民這個群體隨著經濟的發展,儘快富裕起來,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中所不能迴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業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小康、和諧做出更大的貢獻。

村居調查報告14

調查背景:

居民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良好的健康狀況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當前農民身體健康情況是全國人民最關注的問題,他們所承擔的農業生產任務是關係到國家的興衰。農業豐收就會促進百業興旺,國家強盛。農業要發展,農民身體健康是重中之重。

調查目標:

在對居民的健康調查問卷中總結和分析,瞭解羅城村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以此對居民做出建議,保證居民的健康達到國家的目標。同時鍛鍊學生個人的溝通交流能力,瞭解更多的健康知識,提高對健康的認識,在實踐中獲得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調查方法:

在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隨機發放問卷並回收已填問卷,然後統計分析,並且尋找解決方法,給居民提出有利於健康的建議。其中發放50份問卷,回收50份,回收率100%。

調查問卷:

本問卷採用的是不記名的方式,保護您的隱私,謝謝您的支援與配合。

1、性別__ A 男 B 女

2、年齡__ A 30歲以下 B 30—39歲 C 40—49歲 D 50—59歲 E 60歲及以上

3、文化程度__A國小以下 B國小 C國中 D高中或中專 E大專及以上

4、您抽菸嗎?__ A抽 B不抽 C已戒菸

5、您是否喝酒過量?__ A經常 B偶爾 C沒有

6、您會鍛鍊身體嗎?__ A經常鍛鍊 B偶爾鍛鍊 C沒有鍛鍊

7、您覺得您身體健康狀況怎麼樣?__A好 B一般 C差 D很差

8、您有沒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A 參加 B沒參加

9、您覺得身體不舒服時有沒有去醫療機構檢查治療? __A有 B 沒有

10、您不去檢查治療的原因是什麼?__A覺得無大礙 B不願花錢 C醫院沒有必要的檢查太多 D沒有時間E醫院服務差 F其它

11、您患小病時一般會選擇哪裡就醫?__ A自己吃點藥或不管它 B村衛生室或私人診所C鄉鎮醫療機構 D縣醫院 E市醫院及其它

12、您選擇上述方式治療的原因是什麼?__A便宜 B離家近C水平高 D定點單位 E有熟人或信任的醫生 F服務態度好 G其他

13、您會定期的做體檢嗎?__ A會 B不會

14、您體檢時發現有小病時會及時做治療嗎?__A會 B不會

15、您或您親戚的孩子有沒有計劃免疫接種卡或手冊?__ A有 B沒有 C不知道

16、若是疫苗接種花錢,您還會主動讓孩子接種嗎?__

A會 B不一定 C不會

17、目前你是否患有以下慢性病(多選)

A風溼性關節炎 B高血壓 C慢性支氣管炎 D冠心病 E糖尿病 F高血脂 G其他

18、患病後你選擇就醫的原因有哪些(單選)

A衛生所離家近 B價格便宜 C 醫生技術好 D就醫讓我感到安全E醫療機構服務態度好 F裝置條件好 G醫院有熟人 H其他

19、患病後不選擇到醫療機構就醫的原因有哪些(單選)

A自覺病情輕 B經濟困難,負擔不起 C沒有時間 D交通不便 E其他

20、你獲取健康保健知識的途徑有哪些(多選)

A電視 B報刊書籍 C醫護人員D同事朋友 E社群宣傳欄 F其他

21、你希望今後獲得哪些醫療衛生保健方面的服務(單選)

A定期健康體檢 B健康教育講座(如:簡單的病後護理、疾病預防)C社群定期為老年人組織義診活動 D簡化醫保報銷手續 E社群提供家庭醫療服 F沒有需求

22、近三年你或您的家人由於看病大概花費多少__報銷了多少__有沒有為看病借錢?

調查結果

1.調查物件的家庭人口數

本次調查100戶居民,350人,男性165人、女性185人。平均每戶3.5人,其中每戶2口人的有5戶,佔5%,每戶3口人的有32戶,佔32%,每戶4口人的有46戶,佔46 %,每戶5口人的有10戶,佔10%,每戶5口以上的有7戶,佔7%。調查中,我們發現隨著每戶家庭人口的增多,也影響著居民的健康狀況,人口數多的家庭的疾病發病率也較高。

2.羅城村農民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主要是由個人情況(如年齡、受教育程度、生活態度等)確定。一直以來我國農民的

基本任務就是農業生產,且絕大部分屬於重體力勞動,對身心健康水平要求較高。然而,由於受傳統的自給式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農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問卷調查顯示受試者中有飲酒習慣的農民有154人,佔被調查人數的44%;抽菸習慣的農民有142人,佔被調查人數的40.6%。

村農民的身體健康狀況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受試者中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其他常見病的人數分別佔總樣本的6.67%、5.80%、8.70%、2.90%、1.45%和4.93%,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是形成一些慢性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而這些疾病由於發病隱蔽,患病時間長,人們容易對之疏忽和放鬆警惕,一旦發病,將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農民的生活水平與健康狀況。

村居調查報告15

近年來,群眾反映“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比較突出。為了瞭解當前我市農村居民醫療服務狀況,我局於近期在全市選取了100戶農村居民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廣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農戶認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要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還需不斷傾聽農民的呼聲,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完善實施方案。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200*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戶;5%為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為過高,10%的人認為過低,3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戶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戶有家人患了大並重病,2%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玻89%的人患病後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在200*年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佔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並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後,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划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願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0*年僅17%的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並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麼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裡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4、村衛生室及私人診所的醫療服務水平低。所調查的100戶中,有51%的農戶患病選擇經常就診村衛生室或私人診所。在這些醫療單位中,規模孝裝置簡陋、藥品種類少。醫生的文化素質低,難以滿足農民就醫需要。在80年代以前從業的人員中,很多都是集體經濟時期的赤腳醫生,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普遍較低。

5、醫務人員的素質差。調查顯示患大病的農戶有超過50%的人給醫生送過紅包,部分定點醫院的醫生服務態度欠佳也是農民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們建議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1、加大************的投入程度,充分體現************為民辦實事的誠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維繫全市農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眾歡迎,能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關鍵是我們的工作能否得到群眾的認可和信任。從調查情況看,************要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各級人民************應按照中央有關檔案要求,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醫療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醫療,這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切實承擔起組織和資金支援的責任。沒有************出面組織,合作醫療就會失去組織基礎,************的適當(根據財政支付能力)資金支援能夠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產生很大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2、及時調整補償標準,擴大報銷範圍。以收定支、量入為出、逐步調整、保障適度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從調查資料分析,報銷比例低是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資訊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澱過多,也不出現透支,提高農民受益程度。

4、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在全市依據一定標準確定一批定點醫療機構,並根據成熟一家擴大一家的原則,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覆蓋面,參保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5、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服務模式改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建設,逐步配套必要的醫療衛生裝置,合理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改進鄉村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加快開展農村社群衛生服務。

6、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衛生院工作,提高現有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能,特別是要加強市、鄉、村衛生機構縱向業務合作,不斷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鄉、村就診醫治,既降低了醫療成本,又能保證村民及時就醫,努力做到讓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重病不出縣”,從而減少農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7、進一步完善藥品採購制度,切實降低農村藥品價格。從調檢視,醫療支出已經成為農村居民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在全部調查農戶中,醫療支出占人均純收入的7%。儘管經過幾次醫改,藥價幾度下調,但高昂的醫藥費用仍是農民進醫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礙。因此,加強農村藥品監管,平抑農村藥價,是當前農村衛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加強監督、檢查,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使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以醫德醫風取信於民,服務於民,切實維護參合農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讓利於農民,讓困難群眾也能看得起玻最大限度降低藥價,更大限度地讓利於農民。

8、繼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控制不合理醫藥費用,減輕群眾負擔。狠剎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紅包”、開單提成、亂收費等違規行為,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的監管,全面落實糾風工作責任制。嚴肅查處違背職業道德,違反法律法規,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強化醫德醫風教育,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學習業內先進模範人物的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廣泛開展衛生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充分運用輿論引導,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有效促進醫德醫風建設,為衛生改革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9、可以對患重並大病的因病致貧農戶實行醫療補貼。

10、多渠道、多方面增加農民的收入,用發展的方式解決農民“看病貴”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