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84K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5篇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隨著課程的改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我們數學課堂的常用模式。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要求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疑”。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就是學生將自己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過程中“想到的”“說”給人“聽”,對問題發表看法,講道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能力。要實現這一要求,作為在學生進行參與、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國際數學教育界已把數學語言列為21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緊密相關。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提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於國小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師應當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談論數學,如何在數學學習中學會數學交流。但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指導下,教師把課堂當成了灌輸數學概念、定理、解題方法的舞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只會一味的`機械模仿、記憶數學概念、定理和解題方法;教學基本上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更難以進行數學交流,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屬於語文教學的範疇,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因此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課堂上,還存在重視學生書面表達,輕視學生口語表達的現象,導致部分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資訊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我校大部分班級學生在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語。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也是講得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為此,結合我校當前的實際,進行了此次關於國小生在數學課堂口頭表達能力情況的調查。通過調查分析,旨在深入瞭解學生的現狀,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我校課題組的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

二、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主要包括:

1、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對教學產生的作用;

2、教師對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認識;

3、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情況及存在問題。

(二)、學生方面主要包括:

1、學生在數學課上語言表達的現狀;

2、影響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因素。

三、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物件為我校12名數學教師和一至六年級的部分學生和部分家長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小教學必須靠高效課堂來要質量,向科研要質量。但這一理念要內化成為教師實際教學行為,卻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現象,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直接或間接原因。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鑽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裡所說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動輒搞小組討論。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式。

有些分組學習是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亂叫一陣,給人以表面的積極討論問題的假象,看上去熱熱鬧鬧,沒有實際效果。不僅如此,而且還會助長不良風氣的形成,影響學習效果,造成新的兩極分化。

3、課堂教學評價過於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麼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教師的表揚不要隨意和漫不經心;要發自內心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問已引起老師的興趣。這種表揚要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否定學生的結論,則要讓其明白錯誤的原因,使

其體面地坐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因問題的難易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評價的目的。

4、只見老師講課,不見學生動腦

課堂教學本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是必要的;但更應該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是否在動口、動手,動腦;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5、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於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於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6、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儘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

7、 分層教學落實不到位,習題設計沒有梯度,致使好學生吃不飽,浪費了寶貴時間,而落後學生又跟不上,喪失積極性。

課堂容量較小,由於對教材和學生缺乏認真研究,內容設計較少,又沒設計上足量的練習題,致使課堂容量小,課堂後半部分師生無事幹。

教法不靈活,教學形式單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整堂課都在講解、分析、提問,牽著學生走,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活動的時間少,體驗不到成功的愉快,不能夠主動學習。

電教手段效果不好,作用代替小黑板,動變內容少,起不到突破難點、直觀思維的作用。

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要追求高效課堂。 那麼,怎樣的.課堂才算高效呢

什麼是高效課,簡單地說,我們所探求的高效課堂就是指效率高、效果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益的課堂教學,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

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高效課堂教學是高效率的教學。即所用時間與完成任務量成正比,教師要在限定時間內讓儘量多的學生學會、掌握儘量多的知識。

2、高效課堂教學是高效益的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讓學生真正從中獲益,能將知識和能力延伸遷移,會學、善學、樂學,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基。

3、高效課堂教學應包括“高效地教”和“高效地學”兩部分。教師在進行“高效地教”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引導,指導學生激情愉悅“高效地學”。只有兩者緊密三、如何做到高效愉悅教學

要真正做到高效愉悅教學,必須從“教”和“學”兩方面下功夫,並且貴在堅持,常抓不懈。結合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1、向教法改革要高效

新課程理念倡導“分類要求、分別指導、分層推進”的教學策略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

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也應很多。不同的教學方法適合不同的知識內容,一節課可以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提供給學生實踐、實驗、討論、辯論、思考等機會,特別是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思維活動的機會,要鼓勵學生親歷活動,參與實踐,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2、向組織教學要高效

組織教學包括課前與課中兩方面。課前組織教學包括:提前兩分鐘到教室門前或教室內站好,一是組織學生到教室坐好,並安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二是自己心中默默整理一下講課思路,這樣,師生都做好課前準備,進入教與學角色速度自然就快了,效率就高了。而在課中組織教學上,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環節的合理設計,二是學生學習秩序的管理與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這些都會影響教學是否高效。

3、向基礎教學要高效

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講解,要注意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點撥,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基本生活經驗和活動感悟,只有夯實基礎,一步一個臺階,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能力。

4、向學生自我管理要高效

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校積極性,除了改進教學方法外,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更為重要,這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小群體管理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的好方法。我校實施的小群體管理,能促使小群體內好中差學生兵教兵,兵強兵,達到共同進步,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

5、向教師魅力要高效

教師獨特的個人魅力和高超的業務水平是優質高效教學的關鍵。教師教學生學習,自己首先要善於學習,要有不斷成長的渴望,不但向書本學習,更要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技能,提高駕馭課堂能力,提升教學藝術水平。同時,教師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不斷完善自己完美的做人品格,公正的做事品格,以及堅強的意志品格,用自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7、向情感管理要高效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這充分說明了師生關係對教學效果的重要性。和諧的師生關係是高效教學的基礎,是師生溝通的橋樑,是知識傳承和創新的保證。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注重與學生溝通,加強情感交流,讓學生認同你、親近你,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互動合作學習,才能實現高效教學。

8、向集體智慧要高效

新課程理念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於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變成自己的教案.可提高教學效率。

發揮集體智慧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主人,都要對班級負責,每個人都有管理班級的義務。所有的科任老師形成一個班教導組,擰成一股繩,為班級管理獻計獻策,讓班級有一個良好的學風。班級學風正,自然能提高課堂效率。

9、向精選、分層設計練習要高效

教師要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精心篩選課內外作業,設計一些與當堂所講內容相關的典型題讓學生練習,這樣既避免了習題的機械重複,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起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並且還能突出重點,保證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另外,學生有差異,統一佈置作業,會出現“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作業要分層佈置,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總之,高效課堂的實現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再嵌入老師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理論水平,科學的教學方法,崇高的道德修養,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是國小數學教師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生在日常課堂練習、作業、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錯誤情況,包括典型錯例、易錯題例的展開,力求對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方法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特進行了本次調查。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和分析

(一)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的形式為問卷調查,問卷的基本題型為選擇題和少量開放式問答題。內容注要聚焦國小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例具體產生的原因、題型以及相關的學習習慣等情況。

(二)調查的實施

調查問卷利用學生課餘時間對三年級進行隨即發放,共發放14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32份,回收率 94.3% 。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你會錯題嗎?

A.經常錯題 【35人 】 B.偶爾錯題【97人】 C.不會錯題 【0人】

2.以哪類題的錯誤居多?

A.概念題 【13人 】 B.計算題 【46人 】 C.畫圖題 【6人 】 D.解決問題【67人 】

3.你認為自己出現錯題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可多選]

A.上課不注意聽講,知識沒學會 【13人 】 B.做題馬虎,粗心大意【85人 】

C.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干擾,相似的概念發生混淆【14人 】 D.沒有審清題意【6人 】多選【14人 】

4.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對於出現的錯題,你會及時訂正嗎?

A.會 【31人 】 B.有時會【100人 】 C.不會 【1人 】

5.在出現錯題時,你是如何完成訂正的 ?[可多選]

A.獨立完成 【85人 】 B.老師幫助 【17人 】 C.家長幫助【20人 】多選【10人 】

6. 你對數學學習中相似的概念會混淆嗎?

A.經常混淆 【12人 】 B.有時混淆 【90人 】 C.不會混淆【30人 】

7.你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影響而造成的錯例多不多?

A.很多 【8人 】 B.有,不多 【101人 】 C.沒有【23人 】

8.你認為什麼方法能幫助你減少做錯題?[可多選]

A.上課專心聽講,概念理解清楚 【76人 】 B.相似概念對比記憶,加深印象【12人 】

C.及時整理錯例,舉一反三 【2人 】 D.經常複習舊知,促進新知學習【17人 】

多選【25人 】

9.你有整理錯題的習慣嗎? ( )

A.有 【97人 】 B.沒有【35人 】

10.你認為及時整理錯例有什麼好處?[可多選]

A.能鞏固強化知識 【16人 】 B.避免同類題目出錯 【73人 】 C.很好的複習資料【25人 】

多選【18人 】

11、你常寫數學日記嗎?

A.有 【18人 】 B.沒有【114人 】

12、你喜歡學數學嗎?

A.喜歡 【91人 】 B.不喜歡 【2人 】 C 比較喜歡【39人 】

從調查統計分析看,學生出現錯例原因很多:

1、首要就是學生的課堂聽講效率不高。

多數學生不知道上課聽講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時間很短,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聽明白課內所講的內容,不能及時內化,那麼,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知識上不懂的大問題,當然作業就不能準確、及時的完成了。

2、其次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培養。

國小生由於年齡比較小,往往會忽視細節,不容易關注一些細節問題。由於學生對於細節的忽視,我們在作業的批改時,試卷的批閱中會發現許多錯誤都是類同的(資料的抄錯,橫式漏寫結果等種種情況)。這些錯誤都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關。對於這樣的“粗心”我們老師給予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原諒,但是多次的原諒之後,發現我們的學生不但沒有改掉粗心的毛病,有些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粗心”會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為改不掉的壞毛病了,培養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刻不容緩。

3、學生認知水平差產生干擾造成作業錯誤

國小生的知覺常常表現為比較隨意,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徵,以及事物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絡。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覺,對感知的物件分析綜合、水平差。學生由於認知水平有限,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由於認知原因造成的錯誤。

三、結論與建議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即錯題分析記錄本,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並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瞭解學生改錯後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採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於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學生建立數學日記本,進行有效反思,通過小日記進行小結。

在學生的數學日記中體現五個層次的反思:

(1)錯題的根源是什麼?

(2)以後要注意什麼?

(3)怎樣克服?

(4)怎樣才能避免重複犯錯?

(5)相關知識點的練習還有那些?

3、根據國小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題的原因,學生糾錯時的具體要求。

比如:

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子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範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範。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範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

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

(二)教師方面:

1、教師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教師研討課、調查問卷分析和撰寫心得等形式,自身的觀察、總結、反思能力提高了。

2、針對學生的錯例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並初步形成解決策略:

(1)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題(針對性要強;要讓錯例資源真正發揮作用)

(2)培養學生做題時的習慣(如自主檢查方法)

(3)指導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反思。

(4)課堂上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培養學生口算與筆算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正確率。

(6)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4

20xx年3月21日到4月16日之間,我和其他8位同學來到某某國小進行了為期28天的教育實習。28天的實習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義的。在橫坑國小領導、老師及帶隊老師的支援和指導下,在專業組老師特別是指導老師李老師和原班主任鍾老師的幫助輔導下,我的實習工作取得了比較圓滿的成功。 實習的基本內容包括三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 無論是帶班還是教課,作為實習老師,都會有一個該校的正式老師帶我們。帶我班主任工作的,當然是我帶的班級的原班主任,而帶我教學工作的是我帶班級的原數學老師,他對我們特好,經常指導我們怎樣才能把內容講清楚,怎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前一個星期,實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聽課,看其他老師是怎樣講課的。這種聽課和我們上學時聽課是不一樣的,因為這種聽課的重點是觀察老師怎樣講課,學習如何傳授知識,如何駕馭課堂,如何控制授課時間,而並不是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 我第一次上講臺時,自我感覺並不緊張,只是課講得有點快,總體感覺還可以。後來的課,越講越熟練,越講越流暢,同學們對我講授的知識都能吸收。有了前幾次講課的經驗,我認為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時間,也能夠適時地調。。

還沒來得及反應,時間老人卻已在我身邊飄過,用他千百萬年不變的聲音告訴我:“再過五天,你的實習就要劃上句號了,是否圓滿結束,那麼只有你知道。”心中百感交集,卻也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在這一個月裡,我緊張過、努力過、開心過、醒悟過、自信過。這些從未有過的經歷讓我進步了、成長了;學會了一些在學校以前從未學過知識,在此我向實習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以及學生表示深深的感謝。

這次實習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一、教學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上好課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實習前也有過一些試教活動,但真正的國小教學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從學生轉變為老師,這之間需要付諸很多的努力。

首先在第一週,我聽了指導老師的課。在聽課前,我認真閱讀了教材中的相關章節,並且自覺的備好課,如果是習題課,我則會事先認真把題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來講我會怎麼講。到了聽課時,我會認真做好聽課筆記,聽課的重點是注意科任老師講解過程中與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師的優點。同時簡單記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講。同時,我也在老師的指導下會注意學生的表情反應,而思考以後我要以怎樣的形式去上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備學生”。在此期間還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每當上完一節課,指導老師都會告訴我們,這節課的難點與重點是什麼,以及應該怎樣突出重點和難點,才會讓學生更明白。

當我第一次登上了講臺。雖然上課前不斷的告訴自己要鎮定,要循序漸進教學,可是在上課的鈴聲敲響的瞬間,望著臺下五十雙好奇的眼睛,緊張還是不請自來。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無濟於事。雖然在隔晚我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備課,但根本不能按教案來講,時間安排的不是很恰當,以致於重難點不夠時間來強調,不過上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淅的。接下來的幾節課都不是講得很好,當時信心就下降了,也真正體會到做一名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好,在指導老師張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精心備課以及修改教案並進行幾次試講,雖然這期間我暴露了很多不足,但老師的親切鼓勵讓我變的有信心,有熱情,讓我覺得如果將來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我可以做的好。當然在後期的實習工作,我就能比較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了。必然,自己的教學尚未能與張老師比較,但是我已以盡力而為了,做到問心無愧了。實習期間我從張老師哪裡不僅學到了數學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以及分享他做班主任時的工作經驗,還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是師德,我想這些足可以讓我受益終生。

二、班主任工作

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這個家庭的家長。在注重教學工作的同時,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交付了一些工作任務都按時認真的完成。例如上體育課、上思想品德課、第二課堂以及自修課。在這同時,我有了一些領悟。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愛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在這一個月的班主任生活中,我逐漸能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並瞭解學生的性格,特長以及優缺點。這是作為一個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愛學生就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思想情感,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有發揮個人的空間。但信任不等於放縱。

由於經驗的不足,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與學生建立了朋友之間的關係,但尚未能把握一個度,以至於在第二個星期上課時,同學們不能很好的遵守課堂紀律。通過觀察原班主任的做法以及指導老師的指點,所以我在以後的實習工作注意把握了一個度。我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時刻銘記葉老師(師範)的教導,以及張老師的指點。我與學生交朋友的同時,也按照張老師教的`方法去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同時,也不忘引導他們去學習、去與同學相處。在這期間,我們召開了一次題為“愛我中心國小”的主題隊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熱愛自己的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情感教育。但是由於自己經驗收的不足以及考慮的不周,當然時間也是一個問題,個人認為這一次的隊會課不是開得很成功,所以事後,我 跟三位主持談了,如何來組織和主持這樣的主題隊會,就能夠更好達到所想要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繁複的,然而每天當我面對這些學生的時候,覺得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朝氣,讓我有責任感,有動力來開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從原任班主任那裡學習了班級管理方法和學生教育方法,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三、總結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獲益匪淺,並使我愛上了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實習,不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貴的記憶,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點,我相信在未來的路上我會做的很好。現在,實習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我們不能只從書本上看“教學”,而也要在實際中“教書”,面向實際。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師範生,我將會在未來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時刻為成為一個好老師而努力。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教學”就是由教師提出要求解決或研究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矛盾,產生疑惑,明確探索的目標或中心,教師參與並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發現法教學”能夠充分地體現學生認識的積極性,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認知興趣、創造性思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有利於學生掌握從事科學研究的各種具體方法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問題教學法”要求教學應轉到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應從“做”中學,學生所學的應該是未來社會“實用”的知識。在國內,中學通過先學後教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帶著問題進課堂,課堂充滿了活力。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基礎教育領域,提出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環境,激發學生獨立探索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意識與習慣。由教師創設提出問題的實際環境,刺激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一節課下來,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問題,假如沒有給學生留下問題,這節課就不能說成功。但國外的教育經驗不能都適合於國情,特別是不能都適合於每一個學校,有的教學方法只強調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個方面。當前,已經有一些教育專家開始關注類似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未能深入下去。國內課程改革還處探索階段,有關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缺乏普遍性和具體有效的操作途徑,所以,本課題的研究具有相當的前瞻性。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5

根據我校的整體工作安排,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對全區十三所國小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在這次調查中,我們數學教研室三位研究員的主要任務是逐年深入聽課。共舉辦了121場講座。總的來說,所有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都非常重視這項調查。教師有很強的教學和科研意識。顯示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新課程理念正逐步轉化為教師的日常教育和教學行為,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程改革的方向穩步發展。詳情如下:

一,課堂教學的樂趣

(一)教學目標體現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課堂教學的成功在於達標。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教師的課堂改變了過於注重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過程和方法,淡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現象。課堂教學努力體現了三維目標的全面有機結合,具體體現在:

(1)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把知識和技能目標作為基礎和突出其地位的重要目標。在許多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數學知識是全面而紮實的,他們可以及時地擴充套件和拓展相關知識。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從掌握學生知識和訓練學習技能的角度來看,大部分課堂都是平淡、紮實、有效的。

(2)注重過程和方法目標,構建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說明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數學有效活動的過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學生只有投身於各種活動中,主體性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際的數學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僅僅依靠教師的解釋。老師精心為學生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有趣地學習數學。學生通過運算、觀察、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來嘗試和探索新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在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來。教師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是顯而易見的。東昇的、實驗的侯曙光、育才的鄧、廣場的、牛心臺的趙大勇、春明的孟春元、高臺子的等老師,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效數學活動等方面做得很好。他們上的課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活動中把數學做的很透徹是值得稱道的。老師已經有&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教學理念;。

(3)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注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及時恰當的薰陶和感染。找準時機,不要刻意進行與課堂教學沒有聯絡或者牽強附會的情感教育。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方法得當。雖然今天的數學教學受到紙筆考試評價的制約,但大多數教師並不太注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目標,但他們仍然可以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目標,這對學生一生都是有用和必要的。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料,為學生營造的學習氛圍,以及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欣賞,使人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情感態度價值觀&薰陶和感染無處不在。

(二)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教師採用新課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問題情境& mdash& mdash建立數學模型& mdash& mdash講解應用擴充套件結構模型組織教學,使教學環節清晰,注意各要素的和諧。並在課堂上強化學生的學習習慣。

1、注意生活情境的創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讓學生對數學有所瞭解,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進步和發展。大多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造一些有效、新穎、有價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觀察、發現、思考、提問、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因為創造的場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生活和數學緊密結合。數學生活引發了學生的認知體驗,使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思維。大多數教師可以藉助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合理提取數學資訊,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2.建立數學模型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教學領域的具體教學內容,有效開展建模活動。特別是在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領域,教師可以掌握各個領域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各個領域的教學理念。空間與圖形緊緊抓住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核心,藉助直覺,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的主動過程,構建新的數學模型。廣場的劉俊峰教授的圓柱體表面積,東昇的王申雲教授的四邊形分類,趙娜教授的辨向,連峰的馬世炎教授的理解路線都體現了這一領域的教學特點。在統計與概率部分,統計學概念的訓練是教學的核心,學生體驗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連峰的王澍三年級教《均值與方法》,連峰的劉二年級教《統計圖》等。,都非常重視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並重視學生個人在資料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經驗。教學效果不錯。這兩個領域的老師帶領學生在建模方面做得很透徹。

3.說明應用擴充套件的設計是有層次和層次的。它既考慮所有人達標,又注重個體發展,有數學的深度拓展。老師在這個環節一般都會精心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清晰自然。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可以適度把握每個環節的教學,並以此為重點。

(三)教學內容體現合理性。

在教材處理上,可以把尊重教材和靈活控制教材結合起來。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靈活性更強,這無疑對教師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發現有些老師根據這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和再造。春明國小的劉茜、辛鳴國小的楊軍、廣場國小的陳豔、牛心臺國小的蔡慧英、臥龍的郝雲峰、高臺子的劉娜等老師尊重並善用教材。同時,根據學生對數學教學的實際和個人研究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重組和再造。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數學思維豐富,有利於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概念教學的突破。數學概念是數學現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個數學知識結構的基礎。數學概念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體到一般,從外部聯絡到內部聯絡,從淺入深,新概念逐漸形成。還原概念產生、形成、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概念教學,注重實際應用,不管學生是否理解概念,只要會使用,而這種使用只是通過大量實踐才形式化的,大多數學生只有一點知識,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今天的概念學習應該把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與在實踐中應用概念結合起來。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因此,把握概念的本質,分析概念的內涵,對於真正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概念教學,我們看到了很多老師成功的教學。高太子嚴復老師講授的“面積”一課為學生構建了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下,充分理解物體或封閉圖形表面的大小概念。學生對物體表面、閉合圖形及其大小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再比如,很多老師上過《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教師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體驗和認可分數的學習過程。感受學生在摺疊、繪畫、繪畫過程中分數的意義。進入概念的本質理解是令人欣慰的,它不再是一種形式記憶。

(五)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視聽教學裝置,通過精緻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加課堂教學密度。東勝國小、蓮峰國小、春明國小、牛心臺國小、高臺子國小、辛鳴國小、大禹國小的教師對現代電教的利用率較高。許多老師在課堂上使用視聽教學。很多老師自己做課件。這說明教師意識到了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具備一定的現代視聽技術。

雖然我們在調查中看到,各個學校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突破。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關注,教學能力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從概念理解和實際操作層面予以關注。教學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很少有精彩的高潮,更多的是普通的高潮。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控制能力和掌握學科知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在同一所學校和不同學校之間都很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個體,需要不斷學習和思考,以適應工作教學的需要。

(二)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意圖需要深入研究。

閱讀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瞭解編輯意圖,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數學教材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簡潔性的特點。教學中的許多事情都依賴於教師潛心學習,從而把握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為學生提供優化的學習內容,注重隱含的數學思維方法。在調查中,我們感到教師沒有吃夠課本,沒有把握教學目標,沒有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沒有滲透數學思維方法。有些老師需要改進,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它所承載的數學資訊,學生的思維不能深刻。此外,新教材改變了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不僅呈現數學知識,還涉及到很多教學方法。並不是所有的新知識都以集中的形式出現,而是以分散的方式出現。老師對這個把握不夠。

(三)對形勢的認識和創造有待提高。

情境教學深受教師喜愛。很多數學課都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變得生動而有吸引力。然而,教師對情境教學的理解和認識也存在一些偏差,表現在:一是情境是為了生活情境,許多教師的生活情境的獨特性誤會讓全班覺得生活的內容太一般化了。上課之初,問題情境創設尤為突出。似乎從學生已有知識的積累中獲得的重要數學情況已經消失了,或者說是非常罕見的。其次,設計的情境不能很好地服務於教學,缺乏有效性。情境與數學內容關係不大,僅限於激發學生興趣。有些情境中蘊含著數學思維,但教師使用不當、漫不經心,缺乏對情境中數學資訊的提取和分析。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太低;概括。

教師在課堂上追求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就目前的課堂教學而言,他們的積極性已經下降。教師傾向於理性思考,對小組合作學習很有把握。但是其目的、時機、過程的設計都不夠好。教師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①缺乏學生在小組合作前獨立思考的過程;②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充分合作,解決問題失敗。③小組合作的內容沒有太大的討論價值,體現在有的老師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浪費了有效的教學時間。

(五)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老師的評價是一堂數學課的關鍵,是每一個重要部分的點睛之筆。德國教育家狄多修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技巧,而在於啟發、喚醒、鼓勵。&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準確、到位的評價,會引導學生往準確的方向思考,讓學生得到有效的學習,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調查,我們感覺教師普遍淡化了評價活動的設計,缺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和行為的即時評價,大多是表面的。一方面說明教師對評價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夠重視,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學習情況不夠重視,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維,做出有效的評價。還有,老師的教學機智不夠。

(六)缺乏數學活動經驗

在一些低年級的班級裡,發現學生們忙著東拉西扯,教室裡凌亂嘈雜,這就是&活動&是外大於內,手腦脫節,目的性差。學生積極參加活動,但有活動但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活動的價值就會喪失。中高年級學生不缺乏活動的目的性,但活動體驗的深度不夠,學生在活動中的個體思維較少。缺乏創新和個性。

(七)預設太強

課堂教學沒有良好的預設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教學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注重動態生成,注重有效教學。有效性是教學的基礎。老師展示了什麼

第一,加班教學。在一堂課上,有的老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而加班上課,有的老師則後悔自己沒能完成全部內容。

第二,我們對課堂上的一代關注不夠。第一,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學生的思維是豐富多彩的,有些內容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機會,產生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表達想法的慾望不夠強烈。來自自我生成的東西很少,一是說明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對學生現有一代老師的重視不夠。尤其是對解決不了的問題關注起來往往是大大咧咧的。按照既定和預設的教學進行。

第三,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過程,大多被動聽課,被動執行老師的指令,鮮有新鮮的課堂教學出現。

(八)課堂缺乏深度思考。老師對學生的思考不夠深入。《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要有開放性,提出的問題要有思想性,要有思考的價值。不應該隨便回答,應該經過一番思考後再回答;問儘可能少的能不假思索回答的問題,最好不提。大部分課堂老師問很多問題,學生都能順利回答。經過慎重考慮,這些問題的解決不足以說明學生經歷了數學思維,獲得了數學經驗。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很少有深入思考的問題,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義,大多是有形的、無效的。教師如何提問,什麼樣的問題更有思想性,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研究。

(九)現代教學方法的使用缺乏有效性

教師有一定的視聽應用意識和操作技巧。然而,現代教學方法的輔助作用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電教的使用不能滿足促進教學的需要。為了電教而電教的現象仍然是普遍現象。

三、下一步學科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一)教師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非常重要。教師要有自我成長的意識,數學的發展離不開那些熱愛數學的老師。很多老師都根植於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責任,積極的自我提升,對工作不斷的學習和思考。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老師,數學才能快速發展。實驗國小密書教案中侯曙光老師足以震撼你真的很努力,不愧是市級優秀教師。東昇的王申雲做了精緻有效的課件,不禁讓你讚歎& mdash她的課件已經進入各種網路,成為共享資源。高臺子的抓緊時間和別人交流學習教學問題,育才國小的鄧花錢買了一個學習網站,一直到現在。這些都讓你覺得他們是在為進步而奮鬥的人。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理解和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的。作為領導者和研究者,我們應該給予教師積極的關注和鼓勵來發揚光大。

(二)利用好校本教研的便利位置。校本教研非常有效,可操作性很強,關鍵是領導要多加重視。據瞭解,我區春明國小、廣場國小、辛鳴國小、高臺子國小、蓮峰國小都非常重視數學的校本研究。從開學開始,他們就以課堂教學觀察和討論的形式研究數學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是當前乃至未來教學研究的主要陣地。要充分發揮其作用,關鍵是學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教師重視具體操作方面的研究和專業指導,腳踏實地地學習,提高學校的學科教學水平。

(三)專項研究和實體實驗

鑑於以上調查的利弊,可以說,經過近五年的課程改革實驗,我區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已經成熟。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經滲透到教師的心中。我們要研究的是通過專題進一步優化課改實驗。我們在一些領域的一些內容的操作符合新課程理念,可以在各個層面推廣。在教學方法上,如使用自制的視聽教學法,在學習內容領域的研究上,如統計學和概率論的教學,空間和圖形部分都有效地經歷了過程學習,包括概念教學的突破,而我們的不足,如來自內容領域的,需要進一步探討。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效果,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要上下結合,齊心協力,以專項研究為切入點,紮實實驗。

(四)加強骨幹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學科教學中,總有一些老師站在最前沿。我們應該關注這些老師,充分利用這些可用的資源。每個學校都有可以發揮主導作用的學科教師。重視學科教師建設,讓骨幹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讓普通教師快速成長。從我區層面來說,將充分發揮學科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繼續充分發揮名山數學中心教研組的輻射和引領作用。這些老師來自各個學校的學科骨幹。用在整個小區和我們學校。此外,本學期選拔的數學學科帶頭人將促進我區國小數學學科的發展。領導要充分發揮肉類替代品的作用。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和科研活動。

調查結束後,我們三位研究人員將從整體的角度制定我們下一步的教研工作,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在全地區開展專題互動研討。

利用名山師範學校的網站和名山區國小數學教師的qq群作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導我區國小數學教師參與教學研究。

以各責任年為單位,開展各責任年要求的教研活動。在這次調查中,我們在不同的年份上課,不同的年份會有不同的問題和想法。每個人都會開展適合自己年份的教研活動,保證教研的有效性。

以上反饋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6

一、引言:

數學是一個符號化的世界,數學符號是數學抽象思維的產物,是數學思想交流與傳播的載體。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優越的符號,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現代數學。因此,《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中將“符號意識”作為中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標準修訂稿》將符號意識界定為“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一般性的運算和推理。”也就是說,符號可用於表示,符號間可以運算和轉換。此外,《標準修訂稿》還突出了符號意識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號可以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

國外學者認為符號意識包含對符號本身的認識,符號之間的關係的理解,符號表示所蘊含的意義,能夠用符號進行運算和轉換,並能用符號去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符號意識首先要了解學生符號意識現狀。所以本次調查就是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被試,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級學生中符號意識現狀,年級之間是否存在明顯差異?符號意識與數學成績之間是否相關?調查分析符號意識能力以及阻礙符號意識正確形成的原因。為進一步培養符號意識奠定基礎。

二、方法

(一)被試:在本校五年級和六年級各選取一個教學班。分別發放問卷25份。選取被試物件時關注學生的家庭情況。本人數學成績情況,性別情況。

(二)形式:本次調查採用抽查問卷形式進行,採用教師不加干預,學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三)關於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符號表示,符號運算兩方面內容。

三、結果

(一)本校學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1.調查表明,五六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對於獨立的數學符號能夠清楚的說出符號的名稱和含義。說明對於僅僅需要機械記憶的符號記憶較牢固。

2、符號表示能力中對於用符號表示數,完全掌握,對於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方面能力較差,例如對於用字母表示公式、運算律的理解較弱。

3.對符號的解釋能力,如代數式的意義,方程的意義顯得極為不足。對於符號的幾何解釋基於具體情境稍好。

(二)學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符號意識與數學教材存在較為密切的關係,學生比較關注自己本學期的數學學習內容。對於非本學期學習內容普遍不關注,知識遺忘嚴重。

(三)學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

學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不明顯。

(四)不同數學學業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試物件的數學學業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差異並不明顯,甚至呈現數學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符號意識並不強烈。數學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所具有的符號意識相反更加好。此問題值得深思。

四、討論

(一)本校學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本校學生對於符號意識停留在機械記憶的淺表層次,沒有深入理解作為該符號代表的深一層更加本質的含義。例如數學符號“π”。六年級學生很清晰的認識表示圓周率,寫出值是3.14,甚至可以寫出是3.1415926;但是無一人沒有能夠深層次的答出表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可以答出a+b=b+a表示加法交換律的50份問卷中僅有1份,提示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夠僅僅教會2+3=3+2。還要從培養符號意識的角度高度出發,先讓學生舉出其他類似具體的例子,在啟發是否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這些例子。決不能簡單告訴學生用字母表示。

(二)學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數學符號“0”五六年級學生都從0聯想到的表示沒有,五年級學生認為它表示最小的偶數,表示非正非負。六年級學生的答案就比較豐富0表示原點,正負數的分界線等。說明隨著知識的增長,對於符號的認識也會更加全面,清晰。

(三)不同數學學業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數學學業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剪刀差。我認為主要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造成,由於學習內容的.編排,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得到較好發展,直觀思維能力較強,數學學業成績較好學生不需要藉助方程這一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忽視自己符號意識的養成。這是此次調查中較為意外的情況。值得任教教師深入反思。

五、結論:

1、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表示式、關係式的意義

學生在使用符號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對符號的直觀感覺和經驗(這就是符號感).符號意識就是在這種直觀感覺和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教學中,要藉助於大量的例項,讓學生去體會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2.培養學生自然語言和數學語言轉換的能力

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工具。使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

3.教學中,要講清符號的由來、本質和意義。教學中應通過實際背景、探索過程、幾何解釋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符號的表示及其意義,適當地、分階段地進行符號運算和推理,將符號意識滲透到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伴隨著學生數學思維層次的提高逐步發展。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7

為課題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促進課題研究在學校順利進行,根據課題組的安排部署,我校課題組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一、調查目的

進行此項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國小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進行調查,對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一甄別,為課題研究“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國小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服好務,確保此項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二、調查方法和物件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以不記名調查的方式對我鄉一至六年級的63名數學任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教師年齡結構:35週歲以下的佔25%,35週歲以上的佔75%。教師年齡趨於老齡化。

2、教師在職期間接受的專業培訓:90%的教師是通過繼續教育接受培訓的,只有10%的教師是通過其他方式接受培訓的。從調查資料看教師接受培訓方式單一,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侷限性。

3、教師課後交流:90%的教師都能比較主動通過教研活動或在遇到教學困惑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而運用網路或部落格進行交流的只佔5%。從調查資料分析,教師進行課後交流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形式比較單一,僅限於本校或本區域內,缺乏與外部的交流。

4、教後記情況:有95%的教師常常或每節課後都思考一堂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而經常寫教後記的佔40%。

5、教學反思:有95%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比較有效。90%的教師每學期寫教學反思的篇數在7—10篇。每年撰寫教學反思性論文在1篇以上的佔50%.沒寫教學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沒時間的佔80%。有50%的教師對課堂教學中的反思已養成習慣,而50%的教師只是偶爾進行教學反思。

6你認為阻礙個人成長的主要困難:認為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精力有限的佔80%,學校激勵機制不完善的10%,個人缺乏發展的熱情與動力的佔10%。

7、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師認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師認為教學反思,10%的教師認為是準備公開課,10%的.教師認為是專業基礎紮實、進修活動。

8、開展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教學反思,多開展系統的教研活動,完善學校激勵機制,形成制度形成長期的交流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1、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反思

開展教學反思不能夠只把眼光停留在本校的資源上,應該建立立體的交流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反思活動。

(1)自主學習反思:教師根據自己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的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作好讀書筆記,學校每學期要向教師推薦學習書目和文章。

(2)師徒結對反思:充分發揮本校優秀教師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採用師徒結對的方法,加快新教師、年輕教師向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轉化的步伐。

(3)觀摩研討反思:定期組織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活動。

(4)實踐反思:倡導反思性教學,引導教師定期撰寫教學反思,並通過組織論壇、優秀案例評選活動,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專題講座反思: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方向性問題,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理論講座。

(6)網路研修反思: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路資訊科技的獨特優勢,搭建網路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解疑釋難,促進研究活動的深入、廣泛開展。

2、處理好教學反思中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結合對理論和實踐的理解重點,要明確提出每位教師每個月寫4-10篇教學反思。抓住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況、實踐思路、效果反饋、原因分析,,用以指導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是一個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和手段。反思中應要求每位教師從“對行動反思”和“在行動中反思”兩個角度進行反思。

3、建立規範的校本培訓激勵機制

建立起規範的教學反思的激勵機制,將教學反思與教師的晉級、年度考核、獎勵掛鉤,從制度上保障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實現。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8

【調查目的】:

通過本調查,要對當前我校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進而能為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進行合理的引導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內容。

【調查物件】:

孔夫國小六年級29名學生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

xxxx年12月1日

【調查分析】:

一、統計資料:

1、你學習數學時的學習計劃是( )

A有計劃,未執行(1人)B無計劃,按要求學習(27人)C嚴格執行學習計劃(1人)

2、你課前預習數學的基本情況是( )

A無預習習慣(3人)B偶爾預習(18人)C按要求預習(4人)D預習困難的部分(4人)

3、你課前預習數學的通常做法是( )

A為完成任務匆匆預習(8人)B全面閱讀至看懂(10人)C發現疑難問題(4人)D著重理解重點難點(7人)

4、你課後複習數學的基本情況是( )

A沒多少時間複習(7人)B無不懂則不復習(4人)C全面複習,整理筆記(2人)D作業後複習(6人)E做題有困難才複習(5人)F沒把握的先複習後作業(5人)

5、你課後複習數學的通常做法是( )

A重看書或筆記(12人)B做練習(3人)C理解記憶重難點(7人)D自己歸納總結(3人)E其他(4人)

6、你上數學課的'注意情況是( )

A注意感興趣的內容(2人)B容易走神(11人)C教師所講的全部注意(12人)D高度注意重難點(4人)

7、你聽數學課的方式是( )

A忙於記筆記,跟不上講解(5人)B只聽不記筆記(6人)C邊聽邊記板書(8人)D聽思結合,記錄重點(10人)

8、你上數學課時的筆記情況是( )

A不會記,記板書(0人)B詳記老師的講解(6人)C只記教師要求的(23人)D不記筆記(0人)

9、你對數學作業中的錯誤的態度是( )

A不看不管(0人)B請別人告之答案(5人)C只關心錯了多少(3人)D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訂正(9人)E找原因及時訂正(12人)

10、你學習數學公式、法則等概念時的情況是( )

A只記住公式、法則等概念,不知道怎麼推導概括得來的。(5人)B知道概念、公式的推導過程,背誦定義,掌握特性。(17人)C自己嘗試推導公式、法則等概念,並牢記概念,懂得應用。(7人)

11、你數學知識的應用情況是( )

A牢記知識,會做習題(7人)B一知半解,不懂就算了(5人)C不明白的地方有向同學或老師請教(14人)D能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3人)

12、遇到難題,你的態度是( )

A問同學或問老師(17人)B自己鑽研(10人)C隨它去(2人)

13、在解完數學題後,有沒有反思(含檢驗意識、一般化推廣的想法等)習慣?( )

A有(4人)B偶爾有(23人)C沒有(2人)

14、數學考試或作業時你是否注重卷面的工整?( )

A、非常注重,書寫認真(3人)B、比較注重,但也會塗改(20人)

C、不太注重,書寫潦草,經常塗塗改改(6人)

15、老師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你很快就知道答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9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國小生審題能力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解題過程的正確與否。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礙,很多情況下都會在審題這一初始環節中有所體現。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審題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地,積極地,有意識地從學生心理傾向中分析出產生審題障礙的主要原因,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下面結合教學例項,分析一下學生審題中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以及談談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戰勝學習困難的做法與體會。

一,粗心大意引起結果出錯------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例 : 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題目中,學生不是沒有掌握加減法計演算法則,而是僅憑直覺,一眼看出5.49與4.51可以湊十,於是動起筆來一揮而就;導致結果出錯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況的出現,與學生審題時缺乏細心,耐心是有密切關係的,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引導學生數學審題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審題中,要教育引導學生自始至終細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題時要有自信,但不能過於輕信自己的經驗與直覺;儘管題目文字極其簡單,但我們審題時思維卻絲毫不能簡單化,從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與批判性,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錯誤——增加生活數學知識的積累

例:張師傅把一根長120釐米的自來水管鋸成6 截,每鋸斷一次需小時,張師傅共用了多少時間

這是一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植樹問題” 類的應用題。如果學生閱歷不夠豐富,解此類問題時,很可能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不少學生對張師傅只要把水管鋸斷5次,就能鋸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無法展開,錯誤列式為×(120÷6)也就見怪不怪了。

幫助學生找出題目中隱含的條件,弄清事理與算理,有助於克服學生解題時的心理障礙,提高解題能力。由此及彼,我們注意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與數學有關的生活常識,豐富並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登上五樓,實際上只需登四個樓層之間的樓梯;把一根管子鋸成4段,實際只需鋸三次;鐘敲10下,實際一聲與一聲的間隔只有9次。…… 隨著對生活中數學算理的感知,以及這些知識的積累,為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路,正確審題,分析與解答應用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手段單一引起思路狹窄——學會用線段圖啟發思路

例:商店裡運來一批紅,藍墨水。紅墨水佔總數的,如果把40盒紅墨水換成藍墨水,藍墨水則佔總數的,紅墨水,藍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學生在審題中習慣於從問題與條件中苦苦尋找聯絡,探索思路,卻從不願意借用線段圖進行審題分析,認為用畫線段圖費時費事。這種單一的.審題手段,勢必引起思路狹窄,在碰到上面這樣的題目時,這些學生就出現了審題障礙。我從“人需要各種營養成份,才能健康生長”,“戰士需要各種武器,才能打好勝仗”入手,啟發學生:我們只有把握各種審題手段,才能開啟解題思路。並指導這些學生學會用好線段圖,分析解答應用題。藉助線段圖表示出的數量關係,學生在對線段圖的觀察,感知中發現:調換後藍墨水多的40盒與〔〕相對應,由此可以求出紅,藍墨水的總盒數。這樣,學生在審題中藉助線段圖曉事理,明算理,悟轉化,很快把握了數量關係,理順瞭解題思路,並從中嚐到了甜頭,提高了藉助線段圖與其它手段參與審題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四,遷移障礙引起思路中斷——把握課題類化的規律

例:修一條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隊工作效率比乙隊快百分之幾

這條題目中具體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給出兩隊的工作時間,卻要比較工作效率。許多學生認為條件不完備,思維陷入困境,思路難以為繼。其實,如果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能從“工程問題”這一思路去思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應用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事物統一起來,這就是進行課題類化。而這種類化首先體現在審題階段。把握知識遷移和課題類化的規律,我們就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既然“路程÷時間=工作效率”,本題中隱含的抽象的工作總量“1”分別除以甲,乙的工作時間,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與,在此基礎上,再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百分數的應用題,再也不是難事了。

五,心理習慣引起思維定勢----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繩長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這根繩比原來短了多少米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就犯下錯誤,多數同學都是因為心理習慣,思維定勢造成的。受“是條件都得用上”的思維定勢影響,不少同學做成了176-68-75=33(米)。為將學生這次出現的錯誤經歷轉化為他們認知方面的財富,我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進行轉化思考:“這根繩為什麼會短 ”“能否把比原來短的米數”換種說法當學生悟出“比原來短的米數”就是“用去的米數”後,我再讓學生舉一反三,諸如:“比原來少多少錢”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錢”,以加深理解。最後,我啟發學生對“一根繩長176米”這一多餘的條件進行再認識,消除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學生在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六,指向錯誤引起思維障礙-------提高善抓題目關鍵的能力

例:某汽車廠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產160臺汽車,後10天每天生產150臺汽車。結果超額完成300臺。這個廠上半月生產汽車多少臺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為一定要求出原計劃生產的臺數,這個題目才能解決。卻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聚焦點轉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實際完成的臺數中,去掉超額數,就是原計劃生產的一半。只要找準方向,抓住關鍵,轉化思想與方法,所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審題中善抓關鍵,把握重點,選準角度,學會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就能有助於學生克服障礙,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0

今日起,武漢中國小正式放暑假。長江日報記者探訪發現,多所學校的暑假作業鼓勵學生們離開書桌,走出家門,用眼睛觀察,用雙手實踐。

礄口區崇仁路國小五年級暑假作業要求學生們對本地區環境汙染情況進行小調查,包括白色汙染、大氣汙染、過度包裝浪費、一次性日用品以及汙水處理等,並通過繪製統計圖表、撰寫調查報告和數學日記來展現調查結果。行知國小的數學暑假作業要求孩子們統計家裡的水費、電費、電話費等生活開支,撰寫簡單分析報告,為家庭開支提出合理建議。據瞭解,不少學校都以社會調查的形式,鼓勵學生利用統計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

江岸區長春街國小暑假作業中有一項,要求學生們利用假期瞭解戲曲文化,畫京劇臉譜、學京劇唱腔。一二年級學生收集戲曲人物故事或瞭解戲曲發展歷史,看一場戲曲表演、模仿幾句唱腔,再畫一個京劇臉譜。高年級學生則需要採訪一位戲曲演員,學一段戲曲名段並錄下視訊,動手製作戲曲道具,裝扮一位戲曲人物。該校大隊輔導員楊亮說,學校一直都有戲曲社團和戲曲課,希望學生通過這項作業將課堂戲曲學習延伸到假期,更深入地瞭解戲曲知識,傳承戲曲文化。

武昌區中華路國小有一項連續佈置了3年的暑假作業——行走在中國、行走在老家、行走在武昌。該校教導處老師翁葆華介紹,這項暑假作業可考察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孩子和家長一起外出旅遊時需為開支記賬,考察他們的'算術能力。孩子回老家需把家鄉的點滴變化記錄下來,鍛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考和表達能力。“武昌一日遊線路設計”的作業,則要求孩子邀請家人和小夥伴來個“一日遊”,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1

一、調研目的

1.瞭解全區新一屆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2.為進一步加強學科管理和數學教學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研物件

20xx年9月,我們對全區9所國小的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質量調研,參加這次質量調研的學生有1415人。

三、調研工具

這次調查的工具是:雨花臺區國小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試卷20xx.9。調查工具由區教研室國小數學組編制。編制的依據:

(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

(2)蘇教版國小數學教科書第十冊和第十一冊。

四、調研分析

1.總體情況。

這次質量調研試卷共設計了33道題。其中第一大項4道題是計算能力的評價,包括分數加法、減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數乘加(減)計算、分數連乘和運算律在分數乘法計算中的運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第二、三、四大項20道題是對概念掌握水平的評價,以新學的知識為主,適當滲透了五年級下學期的主要知識;第五大項2道題是評價學生手腦並用、動手實踐和繪製統計圖並分析統計圖的能力;第六大項7道題是評價學生聯絡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加這次期初質量調研的1415名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總體情況如下:

表一:雨花臺區國小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各大項情況統計

專案

計算部分

概念部分

操作部分

解決問題部分

正確率%

正確率%

92.1

86.7

76.7

80.0

85.8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分數乘法的計算和有關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分別達到:92.1%(計算)和86.7%(概念),其次,學生對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第十冊的統計和長、正方體的認識等也掌握較好。但是,學生對手腦並用移小棒的實踐操作題、有多餘條件的實際問題和稍複雜的概念題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體分析。

(1)計算能力。

表二:雨花臺區國小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計算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號

1、口算

2、脫式計算

3、解方程

4、文字題

正確率%

97.6

93.1

91.2

87.4

這次測試口算能力的有8道題,測試筆算能力和簡便計算的有5道題、解方程有3道題、解文字題有2道題。從表中反映出,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確率達97.6%,有16個班學生的正確率在98%以上,這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十分重視口算的訓練。有關分數乘法的筆算,包括簡便計算在分數乘法中的運用,學生學習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確率達93.1%,即使相對薄弱的教學班學生的學習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學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的學習水平也比較理想,平均正確率分別達91.2%和87.4%。

從學生卷面看,計算部分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有:

①審題不仔細,看錯運算子號或數字,弄錯運算順序。

②書寫不規範,解方程格式不對,寫倒數用了等號連線。

③錯用了簡便方法計算。

(2)概念理解。

表三:雨花臺區國小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概念學習情況統計

專案

填空(88.2%)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確率%

99.4

97.0

93.8

50.2

93.6

86.5

90.3

89.5

63.3

86.1

專案

選擇(84.7%)

判斷(82.8%)

題號

1

2

3

4

5

6

1

2

3

4

正確率%

98.8

92.0

68.9

84.9

76.9

86.5

83.7

94.0

90.8

62.5

這次測試概念掌握情況的題共有20道題,其中填空題10道、選擇題6道、判斷題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五年級學過的數的整除和長方體、正方體等有關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數乘法意義的填空題第2、3、5、8小題,選擇題第1小題,判斷題第3小題正確率都在90%以上,說明本冊單元基本概念教學是比較紮實的。此外,有關五年級所學的基本概念學生掌握得也較好,如考查分數意義理解的填空題第1題,正確率達98.8%。;考查數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題第7小題正確率達90.3%、判斷題第2小題正確率達90.8%。

另一方面也不難看出,個別綜合性高的概念題學生正確率明顯偏低。主要是填空題第4小題(50.2%)、第9小題(63.3%),選擇題第3小題(68.9%),判斷題第4小題(62.5%)。填空題第4小題綜合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正方體的認識、長度單位的換算3個知識點,造成這道題錯誤的原因是學生審題不仔細,沒有注意單位名稱的變化。選擇題第3小題綜合了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和畫圖識圖3個知識點,一些學生看不懂圖意造成錯誤,反映出分數乘法意義教學中教師畫圖時對數形結合不夠重視,過程不夠清晰。

(3)操作能力。

表四:雨花臺區國小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號

1

2

正確率%

59.2

88.4

這次測試操作能力的動手動腦題共有兩道題,第1小題移小棒是一道開放性操作題,這道題既測試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第2小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學的繪製和分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從表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繪製、分析條形統計圖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達88.4%,全區有三分之二的教學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題移小棒失分較嚴重,平均正確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①平時教學中這方面的訓練很少,學生對這種題比較陌生。

②平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機會不多,缺乏對圖形變換的想象能力。

③教師閱卷有誤,把移動3根全部看作移動2根判錯而扣分。

④參考答案不全面。

(4)解決實際問題。

表五:雨花臺區國小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號

正確率%

89.1

90.1

86.9

80.1

64.5

91.1

63.9

調研試卷設計了7道題評價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第3題和第5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所學的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應用題掌握情況外,其餘5題都是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其中,第1題重點測試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第2題重點測試學生畫線段圖的能力。

從統計資料看出,六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確率達80%。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理解題意,找單位1,分析數量關係,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題的平均正確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確率超過90%,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有些班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確率還不到75%。我們希望這些班級的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靈活掌握解決分數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點:一是例題教學要紮實,突出解題過程的指導;二是練習設計要精細,強化基礎併兼顧提高;三是輔導學生要耐心,及時查漏及時補缺。

五、調研結論

1、調研結果表明,本屆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總體看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計算能力、統計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個方面內容,學生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都在88%以上。這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重視計算、統計、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教學。

2、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雖然還比較大,但是存在明顯縮小的趨勢。這次調研考試校與校之間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與班之間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級期末考試相比分別縮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畢業班教學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給後進學生補差上是有效的。

3、從學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級數學教師對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第十一冊第一、二單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較好。在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4、學生在學習習慣(如認真審題、規範書寫、細心驗算等)、動手實踐、綜合應用概念以及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問題,這些問題在少數學校甚至還比較嚴重,希望各校通過這次質量調研認真查詢自己的問題,紮紮實實地做好教學五認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教師在教學研究上還存在時間不多,深度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新理念重視還不夠,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少。一些教師對練習設計缺乏研究,機械練習多而有變化的綜合性練習少。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2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每一次作業都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瞭解學生對於作業的認識,他們的意願和思考。為此,特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調查。

二、調查過程

1、調查物件:對各個不同年級的16個班進行調查。

二年級2個班,三年級2個班、四年級4個班、五年級5個班、六年級2個班。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三、調查分析

1、你最喜歡的數學作業是什麼形式?(多選)

書面作業:44.6%

口頭作業:22.8%

實踐活動:42.4%

其他:7.5%(口算、數學遊戲、看課外資料)

從這一情況分析,學生已經適應了書面作業的形式,對於口頭作業,有一部分的學生還是很嚮往,但是認為這樣的操作性有點麻煩。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能夠讓他們去調查、去動

手、去整理等等。在活動的過程中,取得各自不同的收穫,學生會很有成就感。

2、在放暑假時,你最喜歡老師佈置什麼數學作業?(多選)

老師發下來的暑假作業本:54.8%

數學日記:11.7%

社會實踐:41.2%

其他:7.7%(實驗、口算、無作業)

從這裡看,半數以上的同學選擇了用暑假作業來陪伴自己的學習。但同樣也有一大部分的同學選擇能夠在暑假的時間裡,調查訪問,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同樣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表達了能夠在沒有作業的情況下度過。

3、當你看見老師在你的作業本上“加星”時,你的`心情如何?

非常開心:59.3%

有點觸動:32.9%

無所謂:7.8%

從這一資料分析:92%以上的學生還是對錶揚有感觸的,都希望得到表揚,同時通過表揚的激勵,觸動他們更好地學習。但同時59.3%的人是非常開心的這一情況離平常老師認為學生愛表揚的現象似乎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樣,7.8%的人對於表揚十分的冷漠,表揚在他們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分析,學生不是對錶揚不感興趣,而是“加星”這種表揚的形式學生已經十分習慣了,觸動不是很明顯。

4、平時,老師對你們完成作業的態度要求嚴格嗎?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3

回眸四年來新課程改革所走過的路,懷揣興奮、幸福、渴求與希望的同時少不了懷疑、困惑與不安。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愈加有了冷靜的思考。“積極應對、穩妥推進,低起點、小步伐、不停歇”是我們實施課改的基本態度。基於此,“有效性”問題成了我們課改在課堂教學層面的的聚焦點。在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為什麼提出“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麼?強調“有效性”是否就是強調“雙基”、是否要回到原來的課堂狀態中?這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問題。為了研究以上問題我們首先從調查數學課堂低效或無效現象入手,從去年九月份開始,聽了近50節數學課,有公開觀摩探討課也有樸實的常態課。發現數學課堂教學“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現象腑拾即是,而這種現象突出表現在教師三個意識的缺乏:一是缺乏學習效率意識,二是缺乏學習結果意識,三是缺乏學習感受意識。對此我們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針對性提出策略建議。

一、缺乏學習效率意識

現象1:揮霍課堂教學時間。一位老師上《商不變性質》一課時,讓學生做練習,先是在黑板上寫題目,學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動”,等到題目抄好,幾分鐘已過去了。學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會兒,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學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學又大多“自由活動”了。這樣的課節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學節奏慢是因為任課教師沒有強烈的效率意識,教前準備不足,應該課前寫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卻沒有這麼做,致使寸時寸金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另外,教學時考慮不周密,上臺學生板演沒有與學生在臺下練習同步,毫不吝惜課堂時間,影響教學節奏。

現象2:盲目祛除有意義地接受學習。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課堂華而不實,教師該講的不敢講,本來一句話就可以點明的問題,非要跟學生“兜圈子”、“捉迷藏”,去進行所謂的“探究學習”,似乎教師不這樣做,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而淪為沒有新課程理念的守舊教師。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片面地把探究式學習作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代名詞,好像課堂上下讓學生探究就說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是落後的,於是該探究也探究,不該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學習方式。

現象3:不會設計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較為流行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通過相互間的交流促使個體知識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可我們不少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師讓學生合作交流已經寫好的內容,由於小組內沒有明確分工,發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組內一學生髮言時,其他同學很少好好聽。有的因為發言人聲音很輕,其他同學沒法聽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鐘,可效果幾乎沒有。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認為新課改倡導合作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合作學習成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對合作學習的要求、程式作規定並進行必要的訓練,只是讓幾位學生圍坐在一起無序地進行資訊傳遞,發言者表達大多不到位,聽者更是各行其是。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裝點門面,做做樣子而已。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只是一種形式體現,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對策建議:

1、必須珍惜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保證課堂時間一定是學習時間。

2、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有些東西可以探究,但有些東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導探究式學習,並不是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要進行探究,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狀況來定。

3、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援、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適時予以點撥、指導,絕不能放任自流、流於形式。

4、選擇、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於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若問題過於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若問題過深,會影響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即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有爭議時、方法多樣時、新舊知識比較時。

5、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對方進一步解釋;三是學會表達,經過思考之後進行有序組織語言,達到表達過程有條理;四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進行歸納、概括;五是學會分工與合作,從而有效發揮合作學習的功能。

二、缺乏學習結果意識

現象4:顧“點”不顧“面”。不少教師上課為了趕速度,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交流時,叫的大多是成績好,表達能力好的學生,那些本來應該在課堂上得到多關注的後進學生(學困生)被冷落、忽視,致使“差”的更“差”。我問一位老師為何不讓差一點的學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師說,如果叫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會“卡”住,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師的教學任務是預設好的教學內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學任務是把所有的學生教懂(會)。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師教學時不願關注或過多地關注後進生(學困生),是因為他們沒有確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他們把完成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而不是把如何設法教會後進生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即便有這樣的目標或意願,也沒有通過有效的方法去達成。其實,適當降低一下難度,多讓後進生在課堂上展示獲得成功,這樣不僅能有助於知識的掌握,更能激發持續努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機。

現象5:練習反饋不到位。好幾堂數學課,教師在讓學生練習後對習題作了分析,分析後只是讓做對的學生舉手。至於哪些學生做錯了,錯在哪裡,分析後懂了沒有,怎麼解決這些不懂的學生的“不懂症狀”,老師沒有了下文。這樣的教學流程怎麼能轉化學困生?

成因分析:練習反饋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師對反饋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二是由於有的教師沒有掌握反饋的基本策略。其實反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反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們不僅要重視反饋,更要找尋反饋的良策。

現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縛。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本為本,對教材中一些教學資源不能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創造性的使用,依舊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層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許多教師不具備開發教材資源的能力。他們過分依賴教材,以至於出現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沒有的不敢補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有時教師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距離,卻不能設計更好的教學內容。

現象7:教學要點(重難點)把握不準。有的教師教學時沒有抓住重點、難點,時間沒有化在刀刃上:該重點理解的內容沒有好好引導學生理解,該重點訓練的地方沒有組織學生好好訓練,該化解的難點,沒有有效地啟發學生化解。致使重點難點內容沒有學習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師教學重難點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觀上可能是教師解讀、把握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能力低,主觀上則是由於教師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好好地研讀、把握教材及課程標準。這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現象8:面上的訓練量不夠。在一節《簡單分數的加減法》的研討課上,學生通過在一張長方形紙上畫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接下來的5題練習中,老師都使用了同樣的練習方法,出示題目——點名回答。我發現一部分學生一直都沒有舉過手,而發言的總是那幾個孩子。這樣的練習形式應該是低效的,只有幾個優生在表現自己,沒有給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差生也就不用動腦,聽別人的就是,甚至他們跟本就不去思考,覺得反正沒他們的事。不少教師在訓練時只是讓少數學生成為訓練者,讓多數學生成為旁觀者。這樣一來沒有面上訓練的“訓練”效果難以明顯。

成因分析:教師對練的意識還是不夠,沒有對面上訓練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過“練”才能得到檢驗,也只有“練”才能真正到位。看看、聽聽與練練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都要讓面上學生都經歷“練”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效果定會比幾位優等生的表演,其他學生旁觀(聽)來得好。

對策建議:

1、推行集體備課。在個人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同年段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探討,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探討課堂結構的設定、環節的安排,特別是對如何靈活使用好教材、啟用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探討。

2、樹立新理念。現代課程論主張教師不應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構者。為此,教師必須改變“教教材”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3、提高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在當前的課程體系中,教材作為一種文字,已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了。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並對教材中的具體情節作適當的調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來導學。從而拓寬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加強對學習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此基礎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作哪些調整,哪些題需要教師指導,教師應作出恰當的選擇。

5、不僅要考量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考量學業成績的智慧含金量,當然還要考量學業成績獲得的時間成本。

三、缺乏學習感受意識

現象9:不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回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訓練仍在同一層面上重複,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如, 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廣角——合理安排〉這節課上,在教學沏茶問題時,老師問了幾個問題:“沏茶的這麼多工序中,什麼事情可以先做?”“什麼事情可以同時做?”這麼細的問題就降低了思考的價值。不如教師直接問:“你要怎麼做能讓客人儘快地喝上茶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節省時間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沒有把握自主學習的實質。學生站起來發言僅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每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動、積極地思維,有沒有獨立地思考。2、自主學習的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應該看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看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往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發展情況。

現象10:不會合理地運用評價。幾乎所有的課都沒有了批評,課堂變成了表揚的舞臺。筆者曾經就某一節課粗略統計了一下,教師表揚學生達40餘次,這樣的表揚實在過多過濫。

成因分析:有的教師認為,傳統評價學生表揚用得太少,使學生缺乏自信心。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教學時,應該給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此,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與賞識。課堂上出現了“你真聰明、你真棒”等誇獎聲,但是表揚過多過濫,評價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現象11:課堂紀律不佳。有部分教師執教的課堂學生紀律差,學生注意不夠集中,且做小動作,隨便講話,東張西望的學生比例不少於30%:教師講解時不好好聽,同學回答問題時更是不能專注傾聽,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課堂紀律不佳的主要責任在於教師,當然不能完全怪罪現任教老師,以前的任課老師也有一定的責任。責任在於沒有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切實抓起來,對學生應該具有的上課規矩沒有系統地持之以恆地加於訓練。有的老師對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看法,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學生上課應遵守必要的紀律,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兩者沒有很好地把握處理,以為重視了前方面,對後方面不能有過分的要求。其實這兩方面並不對立矛盾,應該是和諧統一的。當然,也不否認有的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不高,駕馭控制課堂秩序的本領不強。

對策建議:

1、善於啟用學生思維。靈活創設具體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積極思考的思維狀態。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節好課應該越教問題越多,教師應該從習慣於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教學中本質的變化。

3、採取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定期反饋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反思、感悟。對學生而言,過多地表揚並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要把言語上的表揚與學生行動上的指導進行有機結合。

4、採取客觀評價。課堂上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準確的答案,教師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斷地喚醒、激勵學生。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而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4

我們七家子鎮中心國小《農村國小數學科創新教學的研究》課題組於20xx年3~4月份,利用2個月的時間對課題實驗人員及實驗班部分學生就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能力狀況,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初步的創新能力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課題調研活動。

一、調研方式:問卷、聽課、座談研討

二、調研方法

1、調研物件

全部實驗教師和部分實驗班學生,為確保本次調查具有真實性和科學性,本次調查採用了隨機抽樣的方法,按中、高年組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層次,用機械取樣的方法,選取男女學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計選取調查物件為30人。

2、問卷框架的設計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創新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概念。也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對這樣一個內涵廣泛的動態的過程進行調查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使調查具有科學性,我們採用了考核——觀察——設計的方法。教師的調查內容為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狀況。學生的調查內容為:創新學習能力、計算能力、課堂自主活動量、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

3、調查的組織

課題組按設計方案對實驗教師採取檢查教案、聽課、座談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被調查的學生採用問卷調查及自然觀察的形式。問卷方法是課題組成員在比較自然狀態下,讓學生自己如實填寫問卷卡。以獲取直接資料。自然觀察是由課題組成員對各班教師進行培訓,明確觀察的方法,統一評價標準,再由各班教師對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調查物件進行跟蹤觀察,最後由班主任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

4、資料統計

本次問卷卡中的問題全部為選擇題,每題有3個備選答案,然後將資料填在統計表中,依據出現個數比和實驗教師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說明調查真實,否則必須重新進行調查,以獲取最真實,自然的分值。

資料統計時,採用統計個數後分別乘以5、3、1分,然後取平均分。大於15分反映強烈;大於12分而小於15分,反映教強烈;小於12分,反映一般。

三、結果與分析

學生的創新學習須老師在課堂上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本次調查旨在掌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共性問題。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師方面的收穫。

從實際檢查、聽課中我們發現,全體教師中形成一個熱心課改,積極參與教學實驗的氛圍。同時深切體會到:

1、教師已經不再死抱著陳舊的教學觀念,而把創新教育理念應用到課堂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在備課中體現了創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實驗納入實際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斷加強。

2、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設計。能夠使教學情境的設計和教學模式的採用富於新意。增強了教師創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師把現代教學手段運用於教學,把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教學理念浸潤於現代教學環節之中。

(二)、學生方面的'收穫

學生創新能力統計表

年級 四、2

學習成績 18

計算能力 20

課堂自主活動量 24

創新能力 15

年級 五、2

學習成績 19

計算能力 22

課堂自主活動量 23

創新能力 15.2

年級 六、1

學習成績 20

計算能力 24

課堂自主活動量 24.5

創新能力 16.1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使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課堂自主活動量、創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使學生們獲益匪淺。學生在非禁錮的課堂上,在非封閉單一的試卷上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數學創新學習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神奇的視窗,不僅學生的思維得以開發提高,而且還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創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採取“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 配合恰當的教學手段,營造氛圍、創設情境、精心設問、創造機會、分層教學、恰當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學習動力挖掘上,激發興趣,使學生愛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使其主動參與學習。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在學習手段上、教給方法,使學生學會。

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創造精神的可持續發展。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由不會到學會,由學會到會學。這也是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質疑,學會獲取知識,學會動手操作,學會合作學習。改革了長期的傳統的那種單一的集體教學的模式,採用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形式。

總之,農村國小數學創新教學的實驗與研究,為我們這所農村國小的數學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數學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學生在非禁錮的課堂上,在非封閉單一的試卷上,不僅豐富了視野,而且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數學科的創新學習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神奇的視窗。讓學生從枯燥的數字中發現了數學美的真諦。不僅學生的思維得以開發提高,而且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將會繼續在這一領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爭形成一個科學的嶄新的農村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的新局面。

(三)、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創新教育教學帶來的收穫。但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響兒童發展的諸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會在兒童的整體發展中產生作用,要全面考慮,整體實施,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益。

2、學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創新學習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沒有相應的知識,人們的正確觀點就難以形成。分析判斷問題就缺少一定的依據,更難以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瞭解到我校實施創新教育的現狀,主要表現為:

1、廣大教師響應學校的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願做農村國小創新教育的忠實實踐者。

2、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養。並逐漸形成一個具有創新人格的新時代少年。

通過一年的實驗運作,使我們看到了創新教學在農村學校開展所獲得的優勢。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將“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在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做進一步的實驗與嘗試,並將反覆實驗、探索。以利於構建更適合農村國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農村國小數學創新教育理論。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5

我於20xx年11月16日被分配到xx國小進行教育實習,為期6周,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美術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國小美術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美術教育的情況。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美術課堂教學,老師所使用的大多數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美術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美術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非主科不是很重視,尤其是美術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都不會影響到自己成績的高低。因而,你讓他們回家畫畫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畫。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使他們對這節美術課的內容有更多的瞭解。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國小的教學中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比較理想,而且減少了教師板書所浪費的時間。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為例,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螢幕上去,學生大多愛看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很清楚,這就對美術這門課程的學習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板書,一些老師一節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相對減少了。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創造力的開發比繪畫能力的提高重視得多,因為創造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對人生產生較大影響的,而動手能力卻是家長們過分重視的。調查中,教師採用的大部分是通過提問和回答,講出和畫出自己想法這些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方法方法。在美術課堂上,老師很少會親自動手來畫給學生看,因為這樣會容易導致學生臨摹教師的繪畫方法,從而導致學生自己沒有動腦去想自己該怎麼畫。所以教師就更好的利用了多媒體工具——電腦、電視等,從而從審美和創造的方向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總是很活躍。他們備課時不限於教參、優秀教案等書,能夠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發揮,這在我實習期間聽不同的老師講課時感受最深。她的語言也十分的幽默,還不時地做一些動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情況有直接的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課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教育實習的調查中得到了驗證。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美術學習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美術。他們認為自己又不想成為畫家,美術學得再好也沒有多大用,況且自己考試時得分低也不會受到家長責怪。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想學好美術的還是有不少的。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畢竟國小生也許還是不斷需要被一些新鮮事物來刺激一下的。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瞭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調皮,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學有所成!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儘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並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習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總之,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堅持下去,多瞭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願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最後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援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