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生調查報告集合八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5K

在當下社會,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學生調查報告集合八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而廣州作為中國經濟前沿城市,處於其中的大學生的消費觀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為了深入瞭解廣州大學生的消費觀,特此做了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的:瞭解廣州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讓其他人瞭解學生群體的消費情況以及存在的目的,及時糾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習慣。

二、調查意義:有利於學生正確認識學生消費現狀,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的價值判斷標準;促進學生的消費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增加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內容為校風建設範疇有重要和積極的意義。

三、調查地域:廣州

四、調查時間:利用空閒時間,或者選擇星期五下午放假時間和星期六、日假日進行,用時大概共一週。

五、調查物件: 廣州各大學部分(抽樣)學生,幷包括不同性別,不同專業,不同地區的學生。

六、調查方法:

(1)首先閱讀和了解關於社會調查內容,掌握社會調查中需要用到的技巧和方法;

(2)針對調查內容和調查物件的文化程度的特點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並對問卷的設計有針對和特出地設定問卷問題,以及根據問題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和一定關聯排列;並根據調查物件的數量確定抽樣容量;

(3)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選擇調查物件,根據調查物件的話語和心理更好地交談和了解調查物件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並更好地說服其配合我們的調查工作;

(4)收集好完成的調查問卷,整理調查問卷和整合問卷內容,製出一張表格能清晰地反應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的特點,並總結出調查結果,寫出最終調查報告。

七、調查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採用了封閉式調查問卷,經過多次試調查和檢驗,最終形成的問卷共包含18個封閉式問題。問卷形式及內容如附件1所示。

附件1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漸漸成為當代社會新的消費熱點,為進一步瞭解廣州在校大學生的費水平,邀請您與我們共同完成這份調查問卷。最後,衷心感謝您能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提供寶貴的資訊,謝謝!

1.有沒有統計你一個月大概花費多少錢?

A.有 B.無 C從來沒有

2.每月父母給你多少錢?

A.800或者800以下 B.800-1200 C.1200-1500 D.1500以上

3.你每月的花費大概是多少呢?

A.800以下 B.800-1000 C.1000-1600 D.1600以上

4.你沒有講價的習慣

A.有 B.無

5.你平時買衣服時,你會選擇:

A.毫不猶豫地走進專賣店

B.走進普通店商鋪,選擇合身的衣物

C.不一定,兩者也有

6.你有手機嗎?

A.有 B.無

7.你平時買手機時會側重於:

A.款式 B.價格 C.功能齊全

8.你換過手機嗎?換過幾次?

A.無 B.一,兩次 C.兩次以上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摘 要:學生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國小生的習作能力高低,直接影響他們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我們要鼓勵學生多讀書,鼓勵學生多背誦,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與積累,教會學生修改文章,鼓勵學生多練筆。我們教師更要努力研究新課標,不斷探索經驗,反覆實踐,勇於創新,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習作教學之路。

關鍵詞:國小生 習作 調查分析 策略研究

學生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國小生的習作能力高低,直接影響他們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而習作教學一直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老師怕教習作,學生怕寫習作,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了解目前國小生習作的一般狀況,分析形成習作困難的癥結所在,從而為改進習作課堂教學、提高國小生習作水平提供有力依據。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20日,我們課題組幾位老師對所任班級的學生習作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表附後)

調查物件:對所任5、6年級179名學生進行調查。

調查方式:發放調查表、找師生座談、瀏覽學生作文字。

調查目的:

國小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但是長期以來,國小習作教學一直處與尷尬境地,老師怕上習作課,學生怕寫習作,習作課上教學內容枯燥保守,教學方式一陳不變,學生習作在表達上了無生氣,平淡無味、千篇一律,學生完成一篇習作草草了事,不願意主動修改習作,使學生形成了依賴家長,依賴老師的心理。為了改善這種局面,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寫作、自主修改習作的能力,我們在五、六年級學生中開展了國小生習作修改能力的研究,目前已進入課題開題階段。為了更科學、準確反映實驗有效性,為今後進行推廣提供依據,九月份對參與實驗的五、六年級學生進行習作基本情況的問卷調查工作。

調查內容:

主要通過對學生習作的興趣情況和習作評改情況的調查,瞭解國小生對習作

的興趣和習作評改的態度,以及學生對習作和習作評改的認識程度,學生在習作和習作評改過程中獲得的成就等。然後通過對調查表的分析,掌握國小生習作和習作評改現狀,挖掘根源,尋求指導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

調查組共發放調查問卷179份,瀏覽五、六年級學生習作130餘本。對國小生習作情況作了重點調查研究。現就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國小生作文現狀分析:

一、習作態度消極

1、你喜歡寫習作(對習作感興趣)嗎?

問卷調查顯示:7.8%的學生不喜歡寫,一寫作文頭就疼;79.3%以上的學生老師要求的寫,不要求的不寫;大約只有12.8%的學生喜歡寫作。

2、習作前,你會認真審題、寫提綱嗎?

問卷調查顯示:14%的學生會認真審題、寫提綱;55.3%的學生有時會認真審題、寫提綱;30.7%的學生會認真審題、寫提綱。

3、習作前,你是否有讀別人的佳作或查閱相關資料的習慣.

問卷調查顯示:11.7%的學生常常是會讀別人的佳作或查閱相關資料的習慣;44.7%的學生有時會讀別人的佳作或查閱相關資料的習慣;27.9%的學生偶爾會認真讀別人的佳作或查閱相關資料的習慣;10%的學生從不讀別人的佳作或查閱相關資料的習慣。

4、你有寫日記的習慣嗎?

問卷調查顯示:19%的學生沒有寫日記的習慣;38%的學生老師佈置才寫日記的習慣;40.2%的學生有時興趣來了就寫日記的習慣;3.9%的學生經常寫日記的習慣。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學生習作的習慣,以及習作態度消極的原因。

二、對習作評語冷漠

1、你會認真翻閱老師對你習作的評語嗎?

問卷調查顯示:60.9%的學生每次都認真讀老師對自己習作的評語;30.7%的學生有時會認真翻閱老師對自己習作的評語;8.4%的學生不太在意,隨手翻翻老師對自己習作的評語;1.1%的學生從來不看老師自己你習作的評語。

2、針對老師的評語,你會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嗎?

問卷調查顯示:28.5%的學生針對老師的評語,會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很認真修改;62%的學生針對老師的評語,會對自己的作文只修改一些錯字;9.5%的學生針對老師的評語,對自己的作文不修改。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老師的評語對學生習作是否有指導作用。學生對教師習作評語的關注度如何。

三、懼怕習作的原因

1、你覺得習作難寫的原因是什麼?

問卷調查顯示:23.5%的學生認為沒有東西可;21.2%的學生認為缺少好詞好句;47.5%的學生認為肚裡有話表達不出;7.8%的學生認為習作題目缺乏新意。

2、你喜歡習作的原因是:

問卷調查顯示:34.6%的學生喜歡習作的原因是:習作能讓我獲得成功的體驗;20.1%的學生喜歡習作的原因是:對習作非常感興趣;39.7%的學生喜歡習作的原因是:老師、家長的鼓勵。

3、你不喜歡習作的原因是:

問卷調查顯示:56.4%的學生不喜歡習作的原因是:習作很難 ;33.5%的學生不喜歡習作的原因是:對老師出的習作題目不感興趣;9.5%的學生不喜歡習作的原因是:老師給的習作等級(分數)低;0.6%的學生不喜歡習作的原因是:不太喜歡上課的老師。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學生喜歡和不喜歡習作的原因。

四、不善於捕捉習作素材

1、平時,你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嗎?

問卷調查顯示15.1%的學生觀察很仔細,記得很清楚;71.5%的學生知道,但印象不深;13.4%的學生不太留意。

2、遇到自己感興趣或驚奇的事時,你會怎樣做?

問卷調查顯示:54.2%的學生會告訴別人 ;17.9%的學生會記在日記本上;12.8%的學生會動腦筋想一想;15.1%的學生覺得過了就過了,沒放在心上。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學生平時是否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是否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為習作奠定厚實的基礎。

五、習作賞析評價目標不明確

1、你希望同學對你的習作進行閱讀並賞析評價嗎?

問卷調查顯示:22.3%的學生希望同學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閱讀並賞析評價 ;50.3%的學生無所謂同學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閱讀並賞析評價 ;27.4%的學生不希望同學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閱讀並賞析評價。

2、你願意對同學的習作進行閱讀、賞析、評價嗎?

問卷調查顯示:67%的學生願意對同學的習作進行閱讀、賞析、評價 ;25.7%的學生老師安排就願意對同學的習作進行閱讀、賞析、評價;7.3%的學生不願意對同學的習作進行閱讀、賞析、評價。還有27.4%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希望同學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閱讀並賞析評價。

調查這一內容,想了解學生是否喜歡閱讀、賞析、評價修改習作的方式。改進習習作評閱評改的方法。

六、習作評改方法單一

1、你喜歡老師用哪些方式來評價你的作文?

問卷調查顯示:20.1%的學生喜歡老師開闢“習作展示區”,貼上你的習作或裝訂成習作集;50.8%的學生喜歡老師創設情境,開展靈活有趣的作文評改活動,如“作文偵察隊、作文醫院”等;25.1%的學生喜歡老師現場(課堂)評價;3.9%的學生喜歡老師等級評價。

調查這一內容,想了解學生喜歡老師用哪種評價習作的方式。改進習作評改方法。

淺析以上狀況存在的原因:

一、習作態度消極。

(一)老師指導不力。老師在習作教學中包辦代替過多。老師很少引導學生去認真觀察事物,踏踏實實地完成自己的生活與閱讀積累獨立思考些什麼和怎樣寫。而是喜歡提供材料,提供範文,這樣的包辦代替剝奪了學生自食其力磨練意志力的機會。學生勢必會養成觀察思維與積累的惰性,懶於閱讀,疏於觀察,怠於思考,必然不能練就觀察、思維和表達。

(二)學生生活單調。

1、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畢竟相對落後和閉塞,限制了學生課外學習、寫作素材收集的空間,造成學生課外閱讀量小,接觸社會時間少,生活單調,視野狹窄,在習作中無東西可寫。因此,學生在心理上對習作產生一種恐懼感。

2課業負擔重,課餘生活單調乏味。由於片面追求教學質量,老師在學生身上不斷加大作業量,學生整天忙於寫作業,身心疲憊,感情麻木,沒有時間玩,更沒興趣研究習作,老師佈置了習作大多是簡單草率,應付了事,這樣習作水平肯定不是非常理想,從而導致習作信心不足,所以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明確表示不願同學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閱讀並賞析評價,根源還是在於會不會的問題。

(三)家庭環境影響。

社會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早已證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與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關。一般來講,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在子女教育上更為科學、合理和有效。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特點是日工作時間長,使他們難以兼顧孩子的學業狀況;進城務工人員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他們對子女的學習指導不力,更別說習作指導,庭指導不力。

(四)缺乏課外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

1、閱讀量少,語言材料積累少。由於進城務工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理念偏落後,他們大多認為能完成作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一說起買課外書,買的是優秀作文,閱讀內容單一,導致隨遷子女閱讀興趣缺乏。受電視、遊戲影響,閱讀時間也少。再加上家長也很難起榜樣作用,隨遷子女難以養成閱讀的習慣。綜合多方面原因,隨遷子女課外閱讀量少,難能達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閱讀量,也間接地影響隨遷子女的習作水平。

2、生活積累少,習作素材缺乏。

隨遷子女知識容量匱乏,視野狹窄,生活單調,對生活缺少必要的有意識的觀察,不會捕捉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寫作素材,不善於選擇習作材料,缺少感悟,習作素材缺乏。

二、對待習作評語冷漠

老師評改習作的評語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老師以成人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去評改學生習作,常常改得滿紙通紅,耗時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又往往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學生根本不接受教師的評改意見,把評改意見當作“耳邊風”,教師的評語常常是:語句通順、故事完整、有感情、有錯別字等老一套通用語言,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修改的激情。每次發習作本下來,學生只顧分數,再加上教師批改習作的標準高,學生習作只能得70幾、80幾分,永遠沒有進步,長此以往,學生厭倦了習作,把習作當成眼中盯,考試時乾脆不寫。

三、習作賞析評價目標不明確。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集體改。而學生寫完後就認為是老師的責任了,草草了事,態度不端正,有的是錯別字特多,而自己卻熟視無睹。

教師沒有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習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而很多老師認為:學生還小,不會改。重點指導學生習作、構思、選材、立意等方面,而卻忽視了習作評改方法的教學,挫失良機,讓學生養成依賴老師的習慣,也加重了老師的勞動負擔。

四、習作評改方法單一。

習作評改方法單一,教師沒有針對學生喜歡的評價習作的方式來評價,打消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幾點思考:

1.要培養學生興趣,激發他們樂於習作。

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切忌枯燥無味的寫作知識講解。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學會收集素材,真實快樂的表達。

2.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指導他們學會習作。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認真地觀察生活;要細緻地反映生活,一定要用心去觀察生活。一句話,不會觀察,就不會習作。具有一定的觀察力是學習習作的基本功,學會觀察是寫好習作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洞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習作的條理性。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充分討論,然後在做有序記錄。也可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觀察、思考。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重點之處加深印象,更用利於學生寫得具體,寫得詳實。教學生做有心人,能夠把身邊的事,看在眼中。記在心裡,把它當做素材積累下來,並把這些看到的、聽到的、自己感興趣的事或簡單、或詳細地記錄下來。時間久了,就會積累出很多的寫作素材,就不會再愁沒東西可寫了。

3.要培養學生閱讀感悟,注重積累為我所用。

語言積累需要大量閱讀,只有將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結合起來,才能產生較好的閱讀效果。還要養成閱讀課外書籍和背誦的好習慣,因為語言積累不能靠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要有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更要有深刻而牢固的記憶。

4.要培養學生自改能力,促進習作水平提高。

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而作為學生往往是寫完後交上,沒有想過修改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中年級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高年級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可見,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國小生修改習作能力的培養。可以這樣說:不會修改習作也就不會寫習作,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是提高習作能力的一個方面,也是一個人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同時,學生親自修改習作時,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在反覆動腦修改的過程中促進自己的思維,使表達、寫作水平不斷提高,自己受益。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要從多角度,運用多種方法長期訓練,逐步培養。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修改,讓每一個學生在修改實踐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5.要改善作文課堂教學,提高習作教學效率。

大膽改變那些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方式,讓教學適合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比如把習作課上成勞動課、美工課、表演課、唱歌課等,讓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習作課才會上得更豐富多樣、更精彩別緻,才會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培養出真正的高素質人才。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習作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還需我們教師努力研究新課標,不斷探索經驗,反覆實踐,勇於創新,根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特點,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符合他們的習作教學之路。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20xx年5月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調查範圍:10名中國小生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中國小生語文寫作現狀,從中概括寫作的漏洞與瓶頸,從而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同時也為同學們提供寫作的有效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提高中國小生的寫作水平。

二、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選項:(1):21%;(2):16%;(3):33%;(4):61%;(5):54%;

(6):78%;(7):17%;(8):46%;(9):67%;(10):48%;

(11):36%;(12)71%;(13):10%;(14):26%;(15):49%.

三、調查分析

由問卷調查的統計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小生作文還是存在較大的問題的。其中,以選材老套、興趣缺失、缺乏新意、缺少觀察、不注重修改五大問題較為突出。由此,我們不難得出,創新素養的缺失是目前中國小生作文問題的關鍵。

從國小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寫作,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也只有真正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才能靜下心來寫作,而不是為了迎合老師或試卷的要求,以一顆浮躁的心草草了事。因此,我們也應主動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物每一事,再用筆記錄下來,這不需花費我們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只要在生活的小事中積累素材,培育興趣。

現在,市面上層出不窮的《中國小生優秀作文大全》、《好詞好句好段摘抄》……這些如快餐似的"作文寶典"受到學生的歡迎,正是因為它直接地將素材擺在我們的面前,不需我們自己繁鎖的加工、一遍一遍的打磨。也正是這樣,使大部分學生失去了作文寫作過程中最有趣的探索與觀察的過程。同時,也使得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要想寫好作文,其實並不難。這需要的只是我們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充滿熱忱的心,勤於練筆,堅持不懈,每個人的文字都能夠綻放光彩。也許寫作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日積月累的詞句是美文的錦上添花,但只要真心對待寫作,無論是在現在的考場還是以後的生活中,一支筆都能成為自己消遣的知心朋友。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作為一名學生,課桌是伴隨我們整個學習生活的重要道具。對待課桌,不同的同學有著不同的態度,有的將其視為親密“戰友”,有的將其視為公共財產妥善保護,而還有一部分同學在對待課桌的態度上並不是很正確,在課桌上寫寫畫畫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對待以上各種問題,我們做出了調查表,提出了諸如“你是否曾在課桌上留下痕跡”、“你留下痕跡的心裡是怎樣的”以及“你是否會對別人在課桌上留下痕跡的行為進行制止”等一系列問題,向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對其中大家較為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 你曾在課桌上留下過痕跡嗎?

從對同學們的調查情況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偶爾會在課桌上留下痕跡,大約佔70%,沒有留下痕跡的同學很少只有10%左右;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經常留下痕跡的同學也佔到了20%左右的比例。

由此可見,大學生群體為課桌文化的“蓬勃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我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方面;第一,大學生在學習時間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在課桌上亂寫亂畫;第二,大學生自身思想道德修養有待提高,保護公物的意識急需加強。這些都是大學生中間“課桌文化”存在的原因,通過這些,相信我們可以有效的減少“課桌文化”現象。

  二. 你為什麼選擇在課桌上塗鴉,課桌文化的出現基於學生怎樣的心理?

調查表明,大多數同學只是隨手就在課桌上留下了痕跡,並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是否恰當或者符合行為規範等,但也有不少同學是為了宣洩感情,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洩壓抑的情緒,這種行為是不愛護公共財產的表現,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不道德;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習生活無聊,大學生們無所事事,所以在課桌上塗畫;為了考試作弊方便也是大學生們創造課桌文化的另一種“動力”,這是違背學校規章制度的行為,不是我們當代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另外,跟風或者因為其他因素也是一種情況。

通過對此行為的心理因素的調查,我們瞭解到,大學生們對學習生活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從而使得自己在課業時間無所事事,並且,沒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沒有認識到自己在大學生活中應該坐什麼並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反思,也是“課桌文化”屢見不鮮的重要原因。

  三. 你認為“課桌文化”可以算為一種校園文化嗎?

絕大多數同學在此項調查中選擇了肯定的答覆,有趣的是,沒有同學在這項問題上持模稜兩可的態度。同學們的意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我們的分析,我們認為,選擇“可以”的同學將另外一種非主流的、不算是積極向上的文化現象也算入了“校園文化”之內,這種現象是與蓬勃向上的大學生精神相悖的,也是大學生對公共財產不負責任的表現,因此,我個人認為,不應將這種現象算為一種文化,理由如下:首先,文化的定義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而所謂的“課桌文化”只能算是在學生中流傳的一種不算文明的現象,雖然可能有一定規模,但是還不夠精神財富的層面;其次,嚴格來說,“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而“課桌文化”的創造主體只是學生,距離“文化”產生所要求的還遠遠不夠。

  四. 你看到過別人在課桌上進行塗鴉嗎?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學們選擇了“看到過”,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同學沒有看到過。這表示“課桌文化”在學生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經常有學生會在他們的課桌上留下“到此一遊”諸如此類的痕跡,這不僅給我們的學習生活留下了不和諧的汙點,也是對他人生活環境的不尊重。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對留下痕跡的同學進行制止以及勸說,告訴他們這是不愛護公物的表現,使其認識到這樣做會對他人正常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個別抱著對考試作弊有利的想法的同學更不應該這樣做,這更是學生最起碼道德的缺失以及不誠信的表現。

  五. 你會揣測寫下桌面塗鴉的人的想法和形象嗎?

半數以上的同學還是會揣測一下留下痕跡者的想法及其形象的,這當然可以理解為某種好奇,但是這種好奇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很容易就變成跟風,使得“課桌文化”群體發展壯大,造成這種不文明的現象越來越多,從而陷入惡性迴圈。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分析留下痕跡者的心理,有助於我們從根本上找到“課桌文化”產生髮展的原因,是分析問題的另一個角度,不能簡單地斷定這種想法是對是錯。

  六.你看到和你志同道合的塗鴉會不會產生認識一下對方的想法?

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同學們在看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意見時會產生認識一下對方的想法,不到一半的同學則選擇了不會。這表明了當代大學生渴望認識更多的朋友,富有積極進取的想法,並對不屬於自己生活圈子的東西充滿了嚮往,也從一個側面使我們認識到,大學生們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大多都是友好而希望多與陌生人交往的。

這種想法與觀念代表著“90”後這一代人渴望衝出現有生活的某種心情,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對現有平靜生活的不滿或乏味,現在有一句話在網路論壇上很流行,說的是“這個世界太平庸了,我要飛回火星去!”這一句充滿對當下社會的調侃的語句,能夠很恰到好處地反映出這一代人積極嘗試、對待所有東西都是抱著好奇的心理的。

  七. 你會對他人的塗鴉發表意見嗎?(類似於人人網回覆)

在這項問題上同學們的意見基本平均地分為兩個陣營,選擇“會”的同學佔總數的58%。而選擇“不會”的同學也佔到了總數的42%。很多同學都表示,由於人人網在大學生中的流行,很多同學都養成了“看帖回覆”的習慣,看到什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或者意見,就一定要把自己的看法附在後面並且互相之間進行對比,甚至會進行激烈的辯論或爭吵,形成所謂的“刷樓”,並由此引出的類似“樓歪了”、“樓主威武”等等網路詞彙,為網路文化的發展壯大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在他人的塗鴉下發表意見,無形之中會助長原始塗鴉者的不良行為,也使自己參與進了塗鴉行為之中,將使得“課桌塗鴉”愈演愈烈,擴大這種不良行為的影響範圍,是不利於控制這種行為的。當我們在課桌上看到別人留下的痕跡時,即使對此意見有個人看法,也不應該在課桌上繼續留下痕跡,這不是發表自己觀點的正確做法。

  八. 如果你看到別人在課桌上塗鴉,你會制止他的行為嗎?

令人驚奇的是,在這項問題上,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同學選擇了“會”,絕大多數同學都選擇了“不會”,還有一部分同學將視自己的心情而定。我個人認為這是目前社會上普遍冷漠的心態在校園裡的一個變種,對他人或者對無關自己的事情漠不關心,在當今社會已經不是什麼令人大驚小怪的事情,這是這個社會的悲哀,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即將要面臨的悲哀。“個人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話描述的情景在自然科學與人文精神如此發達的今天出現,不得不說是社會教育的失敗。從這個小小的“不制止”,我們可以看到,這種不作為的心態將伴隨著大學生們度過他們的大學四年生涯,甚至會隨著他們一起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當一個人生活在冷漠的眼光之中,遇到困難而沒有一雙手伸過來幫助自己時,即使“建設和諧社會”的口號喊得多麼響亮,也是我們這個社會對下一代教育的不負責任。

因此,我們應該在學生之中形成熱心關注公共事務的風氣,培養同學們幫助他人的意識,使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再成為一句空話,如果每個人看到不利於他人或集體利益的事情發生時,都能及時制止,那麼這種課桌塗鴉應該會大大減少。

  九. 你覺得你不會制止他的行為的原因是?

有將近半數的同學選擇了“支援他的'塗鴉行為”這一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是另外一種普遍心態,“害怕影響同學關係”則是另外一部分同學的擔憂。部分同學表示,當自己看到桌上的塗鴉痕跡時,有不少語句或者意見是與自己不謀而合的,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或就某件事表達了與自己同樣的不滿,這是同學們選擇不去制止的重要原因。另外,很多同學早早地在大學生涯中就養成了各處不得罪的性格,由於評獎評優等種種原因害怕影響同學關係。最後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則是當下社會的普遍心理,身處校園的同學們當然也會受此影響。

當做完這個問題的統計分析後,我們認為,現在大學生普遍有種自認為成熟的叛逆心理,對某種自己看不過去的現象總會想著發表幾句自己的看法,而多數這種看法是受網路上較為激進的言論影響的,所以很多同學們在某些事情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這些看法卻未必正確。所以很多同學選擇不去管甚至支援課桌塗鴉。

  十. 你看到課桌上的痕跡有什麼樣子的感覺?

在這個問題上,只有12%的同學選擇了“反感”,並認為這是破壞公物的行為,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素質要求。將近一半的同學選擇了“好奇”,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特別的校園文化,許多課桌上的觀點很有想法,對自己有不少啟發。還有40%左右的同學則持無所謂的態度,認為“他寫他的,和我沒關係,看不看是我的自由”。

這種調查結果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資訊流通的高度發達,很多同學對待當下的事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看法,並以“有想法”自居。但是很多同學並不清楚自己的看法是否成熟,僅僅把自己有想法這一條來當做自己成熟的標誌,對待很多問題有些是非不分。或者以“不管自己的事情”來“潔身自好”,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意見。

最後,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若想徹底杜絕課桌塗鴉的行為是不現實的,這種現象是伴隨著學生意識的進步隨之出現的,,雖然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愛護公物、沒有社會公德心的表現;但是,這些課桌上的痕跡在也從另一個老師們不太注意的角度,顯示出了當代學生們逐漸有了屬於自己的思考,他們不再是老師們思想的附庸,而是有著自己獨立思考的個體,但是這種表達意見的方法欠妥,學校、老師應該加強引導,指引學生們通過正確的方式抒發意見,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路電子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著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路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絡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物件,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專案。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隨著社會資訊化程序的加快,高新科技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手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大學生也作為一個潛在的消費群體,兩者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本次調查旨在通過對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對大學生手機使用,包括品牌、價格、主要使用功能、消費等情況進行探討。

緒論

隨著社會資訊化程序的加快,高新科技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手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大學生也作為一個潛在的消費群體,兩者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前幾年,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機的普及率開始升高,且使用者範圍也開始擴張。無論從功能到外表都是一個大飛躍,手機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各種手機功能越來越全面,但是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買機好時期,所以不少學生趕上了這好時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校園手機普及率大幅提高,而且越來越年輕化,特別是大學生,其手機使用及更換更是普遍與頻繁。

一、調查目的

準確瞭解大學生手機消費背景、動機、特點及每月手機話費消費情況,把握大學生手機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發現生手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

二、調查物件

xxxx學院大學生

三、調查方法

1、 問卷調查——向各年級學生共發放問卷200份

2、 訪談調查——走訪同學或朋友獲取更豐富、深入的資訊

3、 資料調查——上網或看書收集相關資料作為參考、借鑑

四、調查的主要內容

1、 大學生手機擁有率

2、 大學生購買手機的動機

3、 大學生總體每月手機話費多少

4、 大學生話費一般用於哪方面

五、調查程式

1、製作問卷200份

2、分發調查問卷,在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隨機分發調查問卷。

3、問卷整理與分析。

4、撰寫調查報告。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調查以及資料調查,總結調查資料後完成調查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一、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增長,現代的校園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園。大學生戀愛已經是普遍的現象,出入的雙雙對對、親親我我也不會被認為不正常的行為,雖然愛情可以讓人陶醉,讓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戀愛心理也會給戀愛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各大校園因此每年都會因失戀或別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樓或割脈的現象。因此,中國計量學院零點調查協會校園文化部開展了《關於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希望能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本次調查針對在杭九大高校,即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範學院、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入室調查,採取分層抽樣等抽樣方法,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1300份,其中有效問卷1173份,有效問卷佔90.23%。我們將這1173份問卷在暑期全部用於資料分析,運用社會學統計軟體spss10.0進行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一些相應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調查報告的格式包括:標題、署名、正文。

1.標 題: 三種寫法。

① 一般文章標題的寫法(如:《西部企業生態立旗“一石三鳥”》,《某某市蔬菜的品種結構問題》)。

② 類似於公文標題的寫法(如:《某鋼廠技術供應處實行經濟責任制調查》,《關於農村信用社業績的調查報告》,《對內蒙古生態移民面臨問題的調查》)

③ 正副標題寫法,一般是正題揭示主題,副題寫出調查的事件或範圍。(如:《 振興經濟要靠科學技術——包頭市依靠科技人員發展工業的調查》。)

2、 正 文: 由兩個部分構成,即 前言;調查報告的主體。

(1) 前 言:扼要說明:調查的目的;時間、地點;物件或範圍;

做了哪些調查;

本文所要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基本情況和提出問題,寫法可靈活多樣。

(2 )主體:主要是對事實的敘述和議論。 一般把調查的主要情況、經驗或問題歸納為幾個問題,分為幾個小部分來寫。每個小部分有一箇中心,加上序碼來表明,或加上小標題來提示、概括這部分的內容,使之眉目清楚。

3、結 語

對調查報告全文作出總結。概括出事物的內在聯絡和規律,提出新的見解、新的理論。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1、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2、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

3、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4、你在家裡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

四、調查物件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戶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時看書看報的佔17.5%;指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

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 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麵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二是粗暴 。很多父母都將自己擺在家庭的絕對權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壞了家裡的一件小東西,家長會大發雷霆;一次考試失誤,家長會毫不留情,痛罵斥責;如果在外闖了禍,那可更不得了,一頓臭罵自然少不了,拳腳相加也會接踵而至。從調查中顯示,有30%的家長都會憑藉自己的家長“權威”,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準到同學家去玩等。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願意或不善於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許多孩子由於家長的粗暴無知,有的放棄了心愛的體育活動而埋頭於書山題海,被迫“一心只讀聖賢書”;有的很愛好畫畫,卻被家長逼著告別了自己的興趣……這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為不斷地批評、訓斥和逼迫孩子。這不能不說是家長的過錯。為此,國家總督學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為了觀察蚯蚓而換來家長一巴掌,我覺得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

三是放任。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生自主發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自主發展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展、隨意發展,他們認為“樹大自然直”,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以及社會交流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輔導和教育。有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從而喪失了對孩子的信心,於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隨他去了。

四是望子成龍 。這種型別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度過高,要求過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體驗人生的價值,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當科學家、董事長、總經理、博士……那麼,可以想像,他們美好的夢想在現實面前將會形成怎樣的一種落差。

五是嚴他寬己。 從調查中顯示,有80%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放鬆,不能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從來做不到。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後地擠車搶座;一邊教孩子尊重父母,一邊自己卻不盡贍養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從不摸書本,經常沉溺於撲克麻將桌上;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後對老師評頭論足,甚至破口漫罵……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習、生活懶散,多半沒有上進心和求知慾望。

六是重智輕能。 作為一個社會人,既要懂得知識,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魚,僅夠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得益。從本次調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學習技能、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等少得可憐。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後,很難有大的發展。

  六、對策

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會的事,其中與教育部門聯絡尤為密切。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承擔起協調校內外教育力量的重任。當前可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開辦家長學校,定時定人辦好家長培訓班,讓家長接受當前的先進教育意識、教育動態,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開設家長接待日,每月定時專門接待來訪家長,與家長們在某些教育問題上進行交流、溝通,達成共識。 三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在家的表現,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從而因材施教。 四是設“家長聯絡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長手中,並請家長反饋資訊,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為祖國培養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