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1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1

今年夏天,由於注意到國內逐年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以及被其大有可能持續增長的不良趨勢所吸引,我從北京乘坐高鐵回到我的老家—安徽淮南,目的是想要對這一令人不安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瞭解並對這一現象一探究竟。青少年違法犯罪在整體犯罪數量的比重是多少?什麼型別的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他們犯罪的初衷和真正的原因?以及社會如何對待並幫助這一類青少年改過自新,或者說對其他青少年提前進行預防教育。這些問題都將會涵蓋在下面的報告之中。

根據我查閱的資料顯示,當今國內的青少年犯罪的總人數在犯罪嫌疑人總數中佔43.5%,而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佔的比重更是接近50%,並且足以引發社會關注的是這一類犯罪的呈低齡化的發展趨勢。曾經有人將青少年比喻為未來祖國的花朵,或者說是未來國家的棟樑,可是如果一個國家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時光荏苒,等到這一代人主導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未來可想而知。所以說青少年犯罪這一領域應當被給予來自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想要深入理解這一類人群,做出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 作為一個青少年,我對自身所處的社會人群感觸頗深,同樣也存在很多疑惑。現今大多數青少年都是家裡的獨生子,

可以說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但是因此同時我們受到了太多的關愛,太多的期望,結果可能又非常的諷刺,那就是不斷的令自己的父母失望。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則是父母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青少年犯罪的年齡跨度很大,有學者認為青少年犯罪是指6—25歲年齡段的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觸犯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和違反道德規範的不良行為。這種定義,是從犯罪預防的角度,將矯治的行為擴大到違法行為和不良行為(不道德行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為),並將這個年齡段的下限予以降低。然而對這個下限社會上存有眾多不同意見,在這之中我比較贊同的觀點是青少年犯罪的最低年齡應當定在10歲比較合適。其理由在於,從實證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從10—12歲開始有劣跡,13、14歲開始走向社會進行違法犯罪,14—17歲進入犯罪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歲的人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然而從刑法的規定上看,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14—25歲年齡段的人所實施的依法應當受刑事處罰的行為,所以我國開始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14歲為起點。為了更好的深入青少年罪犯的心理以及他們違法犯罪的原因,我從淮南市勞教所的資料庫中篩選了四位不同型別的九零後作為研究物件。

老實說,在我來到這個位於窮鄉僻壤的勞教所之前,我

內心裡對於這次行程還是存有幾分畏懼。畢竟在我的印象裡進入勞教所或者監獄的人都是生得一副要麼凶神惡煞,要麼陰險狡詐的面孔。在之前我原本打算假裝同樣是青少年犯並混入他們的生活之中,更好地瞭解他們的處境和心理。但是當有人告訴我像牢頭獄霸這樣的人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之後,我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

第一天到達勞教所的時候,天上下著朦朦的細雨,使這原本就很安靜的地方更添幾分灰暗的色調。我在之前和勞教所管理人打好招呼的情況下順利地進入了這個勞教所。在和管理人重申了一下我此行的意圖並大概說明了我行事的步驟之後,他在資料庫中篩選出了十幾個比較符合我要求的.犯人,我也根據調查需要以年齡為標準最終選擇了四個九零後,最大的22歲,最小的與我同齡,17歲。進入隔離辦公區和監禁區緊閉的深綠色大門之後,我按著名單上的順序開始招人,第一位青少年犯名叫陳鬆。我麻煩了一下管教幫忙找陳鬆出來談話。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我心裡卻是鬆了一口氣,陳鬆的面龐很稚嫩,很淳樸。和我身邊的朋友同學們沒有什麼兩樣,看來這裡的人並不都是我想象中的那麼惡狠狠的樣子。在管教的命令下,陳鬆從廢棄的宿舍中抬出來兩把覆蓋上厚厚一層灰塵的凳子,幾步小跑接回來一桶自來水便開始擦凳子。看著陳鬆跑來跑去的身影,同是同齡人的我卻站在一旁看著他為我

搬凳子擦凳子,我不知道我心裡為什麼感覺有那麼一點兒不好意思。1. 個人情況: 陳鬆 1995年8月生 男 漢族 國小學歷 敲詐勒索 國小六年級開始不斷逃學,對學習喪失興趣,加之學校老師教育不負責任,開始在社會上游蕩。 之前因敲詐勒索、故意傷害和非法攜帶管制刀具多次進入拘留及勞教場所。 目前剩餘勞教時間六個月。

家庭情況:

陳母早年經營一家飯店,後來改為為他人的飯店打工。

陳父之前因為故意傷害罪曾經入獄,出獄之後在工地工作。

案件經過: 陳的朋友因為毆打他人,被受害者的父母找上家門索取賠款1000元。之後因朋友對此不服氣,在陳的陪同下再次圍堵受害者進行毆打併強行扣留受害者手機一部,告知受害者給錢才能交還手機。事後在和家人外出就餐時被民警以敲詐勒索罪逮捕,判處勞教1年,目前表現良好。

朋友圈及日常活動:社會閒雜人員和在校同學。

每天的生活基本在網咖度過(7-8小時),經常通宵在網咖過夜,早晨回家。隨身帶刀。日常花銷(吃喝以及網費)來源於勒索他人,物件基本是在校學生。

從我和陳鬆聊天中獲取的資訊中,可以看出陳鬆違法犯罪的歷史劣跡斑斑,早在這次進入勞教所之前他便已經因為故意傷害、非法攜帶管制刀具等原因多進宮。這些原本應該是他應該在學校中好好學習為自己的將來負責的時候,他卻過早地流入社會這趟渾水,深陷其中。從陳鬆的家庭情況中我瞭解到他的父親早年也曾經因故意傷害而入獄,這件事情對小陳鬆的影響可不小。陳鬆告訴我在他父親犯事之後,鄰居們開始在背後議論他們一家人,並且對小陳鬆惡言相向,說他將來也會像他的父親一樣違法犯罪,被抓進監獄。這些流言蜚語對於小時候的陳鬆影響非

常大,一開始他非常難過,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父親進了監獄,另一方面則是鄰居們的嚼舌頭。但是時間一長,由於低文化水平的父母以及不良的交友環境,陳鬆最終還是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從陳鬆的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一些父母們因為未受過高等教育而對自己子女的成長缺乏正確引導的能力,任由孩子接觸各樣的事物,最終可能導致是非觀、價值觀不健全的孩子們走歪路。

完成了對陳鬆的採訪,也到了勞教所的飯點,正好我的下一位採訪物件是管理所有犯人伙食的五隊(故意傷害)的潘徵,我便跟隨著管教走進了他們的食堂。這個鋪滿白瓷磚的食堂和我自己學校的食堂差不多大,飯桌凳子等擺設也都相差無幾。管教去叫潘徵的時候他正在給其他犯人分發飯菜,等他走到我面前,說實話我挺難以相信這樣一個22歲的帥小夥是因為故意傷害而進入勞教所的。 2. 個人情況: 潘徵 1990年9月生 男 漢族 國中學歷 故意傷害

國中開始因為學校老師管理教育不負責任,生活環境沒有學習氛圍以及自己主觀的不重視從而對學習喪失興趣,繼而輟學,開始在一家啤酒廠工作。 家庭情況:潘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現已下崗,但是之前家裡經濟足以支援潘的學業,並且給予很大的關心。

案件經過:一日潘與其父母外出就餐時接到其朋友的一通電話,電話裡聲音嘈雜,潘因擔心朋友有事前去檢視。到了現場潘發現朋友陷入一場群架,於是出手幫助其朋友鬥毆。事後被警方逮捕,判處勞教1年。

朋友圈及日常活動:由於盤所居住和成長的環境是淮南市最亂的地區,所以他所結交的朋友大多和他本人家庭情況相似,日常活動也多集中在鬧市區,隨身帶刀。在工作之後潘除了上班之外,休息時間多閒置在家中上網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同時也是消除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維護社會穩定,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而且出現了手段成人化、年齡低齡化、團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點,已成為危害社會治安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全面、準確掌握全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況,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事實依據,更好地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教育和轉化工作,結合正在開展的“和諧平安”建設,實習期間我對本區青少年犯罪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形成以下調查報告。

為了多角度、儘可能翔實地對青少年犯罪情況和相關性事實進行調查,實行問答式方法進行,問題為犯罪人員的基本情況(身份、年齡、押前職業、住所地、婚姻狀況、學歷、家庭出身;罪名、初犯、累犯、多次犯罪、共同犯罪、集團犯罪、犯罪地點、對後果認識、悔改表現、犯罪動機、心理)、犯罪人員的犯罪事項調查(農村青年在城裡有無住所、父母感情及上網情況、有無煙酒嗜好、是否有過犯罪史、是否受過處罰,是否在校生犯罪,是否輟學及輟學原因)等。為更真實掌握犯罪的原因及便於分析,我們最後借鑑犯罪學研究成果,這次問題內容分別徵求了律師、公安、檢察、法院及部分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意見,查閱了部分相關資料,從各方面反映來看,普遍認為這次調查是可行的。

我於20xx年2月1日到20xx年4月1日期間在山西晉仁律師事務所,

通過和多名律師的交流中瞭解到很多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情況,通過整理,統計,分析得到以下內容:

一、青少年犯罪特點

(一)犯罪型別: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單一,從目前統計情況看,僅涉及盜竊和故意傷害這兩種罪名,筆者在調查前主觀認為應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沒有一例;涉案青少年男女比例為7:1,男青少年主要涉嫌故意傷害罪,女青少年無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盜竊罪;

(二)涉案金額(後果):涉嫌盜竊罪的青少年們下手的目標都是移動性強的個人物品,如行動電話、信用卡、隨身聽等,且涉案金額都比較小,多數都在千元左右,僅有一例涉案金額為七千元(審查結果為不起訴);而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情節最高是“輕傷偏重”,絕大多數為輕傷;

(三)侵害客體:青少年犯罪侵害的客體多是同學,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為被侵害物件。不認識的人被侵害權益的僅有兩例(故意傷害罪一例、盜竊罪一例);

(四)強制措施:青少年犯罪以取保候審為主要強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僅有一例因傳喚不到而改變強制措施的;

(五)處理結果:處罰一般都較輕。不起訴案件佔15%,其餘均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罰;在審理程式上一般適用簡易程式。

(六)年齡結構:14-20之間居多。

(七)犯罪主觀故意:這些青少年主觀惡性比較小,沒有頑抗情緒,全部都能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穩定,從偵查階段到庭審階段,均未出現翻供現象。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1、法律意識普遍淡漠。

就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重心仍然在於學歷教育,而非素質教育。雖然幾經呼籲這種“重學歷、輕素質”的情況有所改觀,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況。在中國小的課本當中沒有關於普法教育的內容,就算是在大學,也僅僅是在大學一年級時開一門必修課“法律基礎理論”。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從學生到家長都只注重分數,而忽略素質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小環境的影響。

青少年們雖然已經屬於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由於絕大多數屬於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圍的環境對他們影響不容忽視。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學生們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電視和書報雜誌。一些港臺不良影視作品和雜誌從視覺和心靈上衝擊著學生們的人生觀、道德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們的一言一行。某些長期浸淫其中的學生在脫離中學的“高壓管理”進入較為自由的社會後,思想放鬆,有可能會走上歧途。雖然絕大多數犯罪的青少年案發後都後悔不已,但已無濟於事。

3、犯罪青少年心理原因分析

(1)僥倖心理、衝動心理作祟。青少年犯罪當中,蓄謀犯罪的幾乎沒有,多是衝動型犯罪,即臨時起意。犯盜竊罪的青少年多存在貪慕虛榮,貪圖享樂思想。在僥倖心理的驅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將他人物品“順手牽羊”,僅有一例是出於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竊;犯故意傷害罪的青少年多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待到把人打傷後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響。在筆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多為青少年,心理處於未成年人向成人過渡的轉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澀,心理易產生失衡或彷徨,孤獨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貫懶散的學生這時如果沒有人從旁開導,容易走上歧途。

4、誘使青少年犯罪的“導火索”分析 誘使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誘使犯罪的導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範意識不強,給思想不良青少年以可乘之機。在盜竊案例中,被盜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隨手放置在暴露於公共視線之內的地方,引發了思想不良的青少年順手牽羊;故意傷害案例中,被害人對有暴力傾向(或醉酒)的青少年缺乏防範意識,不懂得適時避讓,以退為進,結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傷害。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素質關係21世紀中國的命運,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關係中華民族的興衰。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也是困擾法學理論界與司法實踐部門的一個難題。但必須承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是相對於一般成年犯罪來說,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質的區別,只是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程序和形式不同而已。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的特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地域、形勢的不同而不同,不能用靜止、僵化的眼光進行考察與分析。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必須將之放於犯罪的整體中形態中進行分析和論證,要把握好各種不同層次的關係。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可塑性和可造性。從某種意義上看,對未成年人犯罪,社會的責任大於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責任。打擊僅是低層次的防範,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它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只有社會各方面力量協調一致,相互支援,密切配合,才能保證這一工程的順利進行。

三、幾點建議

一、是淨化社會環境,整治搞好校園和周邊環境。各級黨委、黨政府、領導要組織好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宣傳、新聞出版、公安政法等部門的制度,在共青團、婦聯、群眾、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援下,下定決心治理好學校內部和周圍社會治安,堅決打擊危害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

二、是加強法制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要積極爭取有關單位的支援,建立一支優秀的校外輔導員或者配備專職法制教員,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紀律法制教育;要結合當前青少年犯罪典型安例,組織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三、加大打擊引誘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把校外的青年人組織起來,開展一些積極向上,文明健康活動等等,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換救的方針,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使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需要全黨、全社會的關心支援。我們堅信,有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有各行各業採取的綜合治理,青少年發展的社會環境一定能夠進一步得到優化,處於困境中的青少年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3

  關鍵詞:青少年違法犯罪;現狀;原因;對策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積極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對於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犯罪,進而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基本情況及案件特點

全市0至14歲週歲幼兒、兒童共有684802人,14-28週歲青少年共有1143293人。XX年至XX年,違法犯罪人數分別為2 526人、2 607人、2 809人,其中14歲至18歲青少年為192人、165人、135人,分別佔總人數的7.6%、6.3%、4.81%,18歲至25歲青少年為417人、537人、575人,分別佔總人數的16.51%、20.6%、20.47%。從犯罪性質看,盜竊、搶劫犯罪最為突出。許多青少年貪圖吃、喝、玩、樂等物質享受,又想不勞而獲,從小偷、小摸走向盜竊、搶劫犯罪;此外,故意傷害犯罪人數眾多,聚眾鬥毆和xx犯罪增長較快,一些青少年模仿電影電視中的不良角色做案手法,呈一時“英雄”之氣,無所顧忌,以致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從犯罪形式看,兩人以上共同犯罪增多。一些青少年由於過早輟學,無所事事,浪跡街頭,便三五成群,拉幫結夥,經常聚集在一起酗酒滋事、依仗人多屢屢作案。有的模仿影視片中的x社會組織,拉攏腐蝕社會閒散青少年,成立幫派或團伙。從犯罪年齡段看,逐漸趨向青年化,且犯罪後果嚴重。在受到刑事處罰的青少年當中,18歲以下的人數正在逐年減少。三年來,全市已發生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中,18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佔到青少年犯罪總數的46%、30.73%、20.48%,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已經達到智慧化、成人化、成熟化,有的一人就犯有數罪,而且後果嚴重。從犯罪身份看,無業青年佔有相當比例。他們絕大多數人法律意識不強,由於無正當職業,終日遊蕩社會,把上網、看錄影、打檯球、玩遊戲作為生活的主要內容,久而久之,養成好逸惡勞的惡習,潛移默化地形成犯罪意識,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二、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對於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各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

(一)學校教育存在誤區

一是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學校和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過分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重視優等生的培養,對於行為規範較差的學生關注較少,甚至採取放任、放棄的態度,導致“差生”失去了進取心,產生了自卑心理,甚至產生報復社會的想法,導致一些學生的厭學、輟學流落到社會上,形成不良群體。二是學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 教育形式單一,教學方法簡單,多采取“填鴨式”教學,缺乏靈活的教育形式,對學生缺乏吸引力。教育內容陳舊,針對性不強,存在“一鍋煮”、“一律化”現象,好的學生“吃不了”,差的學生“吃不飽”,形成了“少數人有病,大多數人跟著吃藥”的局面。有的`學校法制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甚至只是流於形式,導致法制教育在課程、師資等方面的不到充分的保障,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法制教育課形同虛設。

(二)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一是缺乏必要的家庭管教,有的家長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給予子女足夠的關懷,往往只從物質上滿足他們的需求,卻沒有從精神上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指導,要麼對其過於溺愛、袒護,要麼對其不聞不問、聽之任之,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心理髮展扭曲,形成不良的意識和行為習慣。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有的家長奉行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不主動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和需求,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獨立人格,以打罵的方式懲罰教育子女,而尚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人對這種管教方式十分反感,結果導致家長和子女之間無法溝通情感,並逐漸形成了粗暴、好鬥、殘忍的性格,將暴力手段作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為實施犯罪埋下了誘因。

(三)社會環境存在不良影響

一是社會不良文化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伴隨著改革開放,各種西方腐化的“泊來品”蜂湧而入,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價值取向發生著深刻變化,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判斷能力較差的青少年人具有很大腐蝕作用。二是影視文化的不良影響。大量影視片中宣揚的“幫會”文化,刺激著x社會的繁衍與擴充套件,對青少年人的犯罪起著直接的教唆作用。那種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的黑風惡浪,給未成年人以極壞的影響。三是校園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雖有校園附近不得設網咖和營業性娛樂場所的規定,但這個規定對於沉迷於其中的青少年來說基本沒有約束作用。網咖、動漫城、影吧的部分業主唯利是圖,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以致染上不良習氣。

(四)防範機制存在薄弱環節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間齊抓共管的局面還沒有真正形成,部門之間及時溝通、協調、配合不夠,有“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現象,以致在教育、防範、矯正、打擊等環節上,出現脫節、疏漏,給不良風氣和不法分子造成可趁之機。常常是一個問題四五個部門管理,由於受人力、條件、執法程式等諸多限制,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不法經營者趁機東躲西藏,使一些明顯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此外,一些部門在對查處出來的人和事的處理上就事論事,或一罰了之,或教育後一放了之,互不通氣,更沒有和有關學校、家長、社群通氣,把獨立辦案變成了孤立辦案,以致於違法犯罪難以走出惡性迴圈的怪圈。

三、遏制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措施

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會、學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身。因此,減少和預防青少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是一個巨集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共同為青少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一)改進教育方法,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

1.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學校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新時期的教育方針,在抓好課程教育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進青少年良好道德風尚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完善學校考評考核工作指標體系,不能簡單地實行“一票否決”,還要考核平時工作,如考核“差生”轉化率、違法犯罪減少情況等,以改變一些學校面對考核壓力,採取勸“差生”轉學、退學,瞞報學生違法犯罪情況等辦法應付考核的現象。

2.要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結合青少年的認識能力和身心特點,創新法制教育課形式,既要生動活潑,又要保證法制課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可以聯絡現實生活中典型案例,通過模擬法庭、參觀少管所、知識競賽等形式,使學生在實踐中瞭解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在體驗中增強法制觀念。切實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保證法制副校長工作熱情高、業務能力強、授課有保證,並將法制副校長的工作納入本單位的考核評比專案。

3.要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認識能力、辨別能力不強,心智不成熟、容易情緒化,不能客觀理智地對待各種事務和現象,如得不到及時正確的引導,就可能導致矛盾激化或積壓成心理疾患。因此,各學校應儘快建立完善心理諮詢機構,聘請心理諮詢師,公佈心理諮詢電話,為青少年提供傾訴心聲、情緒宣洩、心理疏導的場所。

(二)淨化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氛圍

1.要加大對網咖的監管整治力度。公安、工商及文化等管理部門應加強協作,加大執法查處和整治力度,嚴格落實營業性網咖管理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咖,全面取締黑網咖。規範網咖業主的經營行為,增強其守法經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約束意識。充分發揮網咖終端裝置過濾軟體和有害資訊報警處置網站的效能和作用,及時有效地將有害資訊拒之於視聽之外,積極構建綠色網上空間。

2.要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宣傳部門、各傳播媒體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多為青少年創作和播放主旋律影視作品、內容健康的動漫節目、文明向上的公益廣告等,文化部門要大力整治內容涉及封建迷信、黃色商業廣告、媒體廣告等,杜絕各種視聽覺汙染。公安、文化、工商等有關職能部門應強化對報刊亭和娛樂場所的清理、整治,淨化校園周邊環境,消除各種精神汙染源。

3.要重視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建設一批青少年文體活動場所和設施,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品味的同時,豐富青少年的業餘文化生活。整合社會資源,發展社群文化,積極開展各種形式多樣、健康活潑、有吸引力的群眾文化生活,建設好社群圖書館,開放社群內相關單位的各種會館和健身場所,形成社群、鄉鎮青少年活動陣地。

4.要營造良好的家教環境。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通過請專家授課、經驗交流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走出教育誤區,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宣傳、教育、婦聯、團委等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協調與合作,通過“法制進萬家”、“文明市民”、“文明家庭”等活動載體,提高家長的法律素質以及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營造良好的社會、家庭氛圍,讓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增強守法意識。

(三)堅持懲教結合,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要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重在預防”的原則,正確處理好“預防、教育、懲罰”三者之間的關係。認真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切實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堅決打擊利用青少年進行違法犯罪或以青少年為犯罪物件的案件。在處理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時,做到區別情況分別對待,對於偶然失足的初犯,做到多給寬容,少給處罰,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儘量少捕、少判,充分體現“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於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違法犯罪青少年也要積極挽救幫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真誠的愛心感化他們,使他們消除與社會對立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避免其因入獄而造成交叉感染。政法部門應與社群、學校、單位共同做好跟蹤幫教轉化工作,加強與幫教組織和個人的溝通,幫助解決失足青少年在思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從而促使他們成功轉化,幫助他們早日迴歸社會,預防他們重新犯罪。

參考文獻

[1]劉天魁,當前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對策[j].甘肅教育,XX,(12).

[2]侯俊俊.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及對策[j].知識經濟,XX.(10).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4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青少年犯罪的不斷增加,且日益呈現出罪犯低齡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性質嚴重化的趨勢,青少年犯罪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青少年犯罪的現狀

1、從犯罪的型別來看,以侵佔財產案件為主。 據調查,我鎮青少年違法罪型別主要以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等侵財類為主,犯罪呈多元化特徵,暴力程度有所加劇。有的青少年貪圖吃、喝、玩、樂等物質享受,又想不勞而獲,從小偷小摸走向盜竊犯罪。

2、從犯罪身份來看,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較低的人。不知道法焉不犯法。

二、青少年犯罪呈現的特點

1、突發性暴力犯罪。犯罪故意的突發性且犯罪手段的殘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沒有事前的充分考慮和醞釀過程,沒有預謀,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種影響和刺激,一時衝動,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發犯罪;而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計後果,從而釀成惡性犯罪。

2、文化程度較底,而且多有惡習。犯罪的青少年多是沒有讀書的無業青年,多在社會上“混”,由於文化底,而且他們多比較懶惰,還有許多的壞習慣,所以找工作就是問題,為了生活較好的社會,他們就很容易以犯罪為業了。在校的也多為成績差且不願意學習者,他們是準備去混的,他們也常也社會中的“大哥”為榜樣-----犯罪的榜樣。

3、財產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主要特徵表現在流氓犯罪,而當前,財產犯罪已經上升到了首位,由於青少年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但又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從而使物質欲犯罪成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犯罪形式。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搶劫、盜竊、敲詐勒索等型別上。據調查:在鎮中國小20xx年到20xx年的青少年犯罪統計中,主要案由都是以財產為主的搶劫、盜竊和尋釁滋事。

4、組織結構的團伙性和犯罪結合的偶合性。從組織結構看,一般都是臨時糾合,時聚時散性的,而且這種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團伙性犯罪,這與有組織有策劃的團伙性犯罪有所區別,這種偶然性的糾合也往往隨著一個犯罪活動的終結而自行解體。他們大多人的心理還不成熟,在情急下一個人也許不敢犯罪----還有害怕心理,然而如果人多了一起鬨就容易犯罪了,所以青少年犯罪多為多人的共同犯罪。

5、犯罪動機的單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誕性。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往往是出於好勝獵奇,對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爭強好勝。他們有的是簡單地模仿電影電視中的某個鏡頭和情節,有的是模仿小說或現實社會新近發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倆,有的是同學或朋友間所謂的爭強好勝,顯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6、犯罪心理的報復性和犯罪心態的逆反性。青少年雖年幼無知,但同樣渴望人格上的獨立和自立,能夠獲得平等的權力和尊重,不願受管束,這種心理隨年齡的增長有時會越來越強烈,特別是當他們具有一些不良行為而被管教時,他們輕則反感對抗,重則予以報復。

7、連續性。對某些具有偷竊、搶劫等犯罪行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後,僥倖心理便得到強化,從而對物質享受產生了貪得無厭的欲求。產生連續性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受社會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傾向。於是,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坑蒙拐騙、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汙受賄等社會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對社會風氣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而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經受不住各種物質享樂的誘惑,在一定條件和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受社會不良文化影響。我們知道,優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們奮

發上進,低階、庸俗的文化會腐蝕人的靈魂,阻礙社會文明的進步。目前在文化市場上,圖書報刊、音像製品、文化娛樂等中充斥著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殺暴力、淫穢色情以及其它有損人民群眾健康的內容,對社會文化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汙染。這種受汙染的社會文化生活環境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香港及國外流入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慾望,許多青少年正是由於劇情的指引從而完成與其年齡並不相稱的違法犯罪行為從而走上犯罪。

(三)、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環境影響著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甚至可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庭經濟上的貧困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和信心;以孩子為中心的寵愛加溺愛使小孩從小就養成以自己成為核心、隨心所欲、驕橫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望子成龍的心態。迫使孩子從小就承受日趨激烈的競爭壓力,使心靈受到撞擊和傷害;家庭暴力的影響,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埋下了逆反的種子和實施暴力犯罪的禍根;現在家庭的不穩定,導致孩子從小失去家庭溫暖,缺少親情的呵護,極易誤入歧途。

(四)、法制道德教育滯後。近幾年來,雖然在中國小設立了法律知識和品德教育課,在社會上開展“送法上門”、“法律進家”等多種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但在力度上還有欠缺,在面上還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視此方面的學習。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榮辱、善惡觀念,分不清罪與非罪的界限,此罪與彼罪的區別。

(五)、青少年自身素質不高,抵禦能力差。以上四方面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外部因素,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青少年本身的素質。由於青少年犯罪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分辨是非能力較差,其處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等,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四、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幾點建議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學校、社會、家庭三方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從苗頭抓起,抓緊抓實,才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

1、加強法制教育。學校要適當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課時,採取多種形式,可舉辦專題法制講座,參觀法制圖片展覽,旁聽法庭審判,邀請表現好的犯人現身說教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和政治思想覺悟,以期收到明顯的效果。

2、學校要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教書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堅持正面引導為主,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愛護,注重學生的心理活動,改進教育方法,不要歧視有問題的學生,要積極引導他們克服缺點,改正錯誤。在目前情況下,可以讓一些責任心強、學生信任、懂心理學的教師開展一些心理諮詢活動,及時消除一些學生的不良心理。學校最好採取封閉式治理,減少外界的干擾。絕不答應學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學校統一安排食宿,防止外人隨意進出校區。學校儘量少用開除的方式處理有問題學生,把他們推向社會是不明智之舉,這樣不但使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可能給社會造成更大危害。老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絡,要形成制度,多進行家訪,及時召開家長會。平時以電話、書信的形式與家長聯絡。要辦好家長學校,積極指導家長搞好子女的家庭教育。

3、努力改造我鎮環境。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強道德建設,努力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二、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倡導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援教育,關心和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第三、治安部門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淨化學校周邊環境,為學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群環境。第四、鎮上要努力爭取儘快建成青少年活動中心,並投入使用。第五、文化部門對網咖等場所應進行嚴管重罰,果斷制止誘惑、唆使、答應未成年人進入的行為。

4、積極改善家庭教育環境。首先,要大力開展“五好家庭”(家庭團結好、尊老愛幼

好、發展經濟好、遵紀守法好、鄰里關係好)建立活動,大力表彰教子有方的家長。營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作為家長,首先要改變教育孩子的錯誤觀念,多與孩子溝通,多與學校聯絡,不要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第二、家長要起好榜樣示範作用,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第 三、要加大對孩子的監護力度,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動向和去向。多留些時間陪伴孩子,要用愛心去感化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