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調查報告(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2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食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食品調查報告(彙編15篇)

食品調查報告1

上海市商業資訊中心在5月28日開幕的“20xx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釋出了針對上海有機食品消費市場的專題問卷調查結果,該調查訪問了600多位有過有機食品消費經歷的消費者,基本描繪出上海有機食品市場的客群特徵和消費喜好。

調查顯示,本科以上學歷、已婚有子女、家庭年收入在12-25萬元的女性消費者是有機食品市場主力消費群體,佔59%。

蔬菜、糧食、水果的消費率居首,包括肉製品、奶製品、水產品等在內的其他有機食品的普及率達到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群體跨品類消費的特徵十分明顯。

高頻購買和較高價格承受力突顯消費認同度。從購買頻率看,受訪人群中,兩三天購買一次有機食品的.比重佔44%,每週購買的佔36%,合計達80%。單次消費達100元以上的佔37%,200元以上的佔28%,合計達 65%,表明有過消費經歷的人群對有機食品的認同度和忠實度達到較高水平,整個市場的健康度和永續性較強。

連鎖超市仍是有機食品的主流銷售渠道,線上消費規模正在迅速擴大。調查顯示,分別有79.5%和78.2%的消費者在大型綜合超市和生鮮(進口)食品超市購買過有機食品,大幅高於其他業態。有37.0%的消費者曾在網上商店購買。有機食品的標準化、訂購的便捷化、冷鏈物流的成熟化正在推動線上渠道銷售規模迅速擴大。

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質是這些消費者的購買動機。當被問及購買有機食品的動機時,分別有77.5%和73.2%的受訪者選擇“健康”和“品質保證”,這已成為有機食品拓展市場份額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競爭力。

在挑選有機食品時,分別有70%、67%和65%的受訪者會關注“新鮮度”、“安全性”和“營養”,對“包裝”的關注度最低,僅有27%,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自用消費的比例達到相當水平,有機食品正在逐步融入百姓生活。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不能區分或錯誤區分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專業概念。另外,當被問及有機食品種植過程中化肥的使用情況時,受訪者也表現出“迷茫”,顯示有機食品的概念和標準亟待規範和普及。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有機食品市場的總體滿意度較高,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佔21%和58%。當被問及期望改進方面時,“行業規範管理”、“商品豐富度”、“商品品質”三項居前,被選率分別達到58.7%、54.8%和51.5%。

食品調查報告2

一、實習概況:

實習目的: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提高自己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長才幹。與農民共同生活、共同勞動,體驗農民的艱辛樹立艱苦奮鬥的精神,激發“學農、愛農、為農”的的思想。宣傳綠色食品。

實習時間: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地點:麻城市中館驛鎮

實習者:湖北省麻城市電視廣播大學20xx級學生

二、實習調查記錄:

(一)中館驛鎮調查資料中館驛鎮概況:

中館驛鎮位於麻中南腹地,東鄰南湖辦事處,西接宋埠鎮,北抵順河,跨北緯30°03′至此30°13′,東徑114°47′至144°58′,全鎮版圖面積170.57平方公里。這裡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黃岡地區主要產棉區之一,也是全國的體育先進鄉鎮。中館鎮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並有較強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鎮區中心離麻城市區僅13公里,與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和長江陽邏水碼頭相距不到70公里,緊鄰京九鐵路、漢麻聯絡線、滬漢蓉快速鐵路、大廣北高速公路、合武高速公路和106國道貫穿全鎮。大別山火力發電廠已在中驛建成並投產發電,華新水泥廠、湖北為一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精細化工園、生物發電廠等六家大中小企業落戶中驛並相繼投產。

該鎮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是低山丘陵,南部是崗地,西部和東部是平原,比較平坦。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平均風力為2.4米/秒,歷年平均降雨量為1156mm,平均氣溫為16℃,最低溫度為-15.3℃,全年無霜期為238天,氣候四季分明,春秋氣候宜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乾燥低溫,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於農作物的生長,是麻城市的主要糧棉基地。農民的經濟來源:

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蔬菜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鴨,養鵝。蔬菜主要是種奶白菜、上海青、荷蘭豆、玉角等。春夏季的青菜可以賣塊錢多,到了秋冬季卻可賣一二毛錢。荷蘭豆的價格市場較穩定平均.5元/斤。

(二)綠色食品(奶白菜)的生產

這裡的人們很勤勞每天很早就起床幹活了,種植奶白菜是他們最拿手的,因為他們有八年的種植經驗。植物學特徵:

奶白菜為淺根作物,鬚根發達,再生力強,適於育苗移栽。株型矮,株高約0~釐米,開展度大,約5~7釐米。莖在營養生長期為短縮莖,遇高溫或過分密植時也會伸長。基生葉蓮座狀,葉片近圓形;綠或深綠色,有光澤,葉面皺,全緣,葉柄肥厚而短,匙羹形,奶白色。花莖葉無柄,抱莖或半抱莖。復總狀花序,完全花,花冠黃色,花瓣成十字形排列。異花授粉,蟲媒花。長角果;內有種子多數,成熟時易開裂。種子近圓形,紅褐和黑褐色,千粒重l.5~.克,發芽力可保持~年。環境條件的要求:

奶白菜喜冷涼的氣候,在平均氣溫8~0℃和陽光充足的條件下生長最好,能耐短時的-~-℃。深綠色品種不耐熱。奶白菜的根群淺,吸收能力較弱,生長期間需不斷供給肥水,不耐澇。種植奶白菜:

一般都是移苗種植,以收穫大株的,用育苗移植法,苗期0-5天,定植行距5釐米*5釐米。南方地區秋植定植後0-0天陸續收穫,一次性採收株則需50-60天。湄潭縣是粵北山區。晝夜溫差較大,較適合奶白菜的生產,生長期短,一般都是育苗移植或直播後把過密的'苗移過另地定植。以條播比好,條播行距-5釐米。定苗時株距行0-5釐米。每公頃播種量6-7.5克。田間管理:

水、肥的施用:奶白菜的生產週期短,宜我施用有機肥作機肥。生長期間適當追施有機無機複合肥。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用的水是山上流下來的,無汙染水質好的,符合綠色食品生產用水質量。除草:一般是不用除草劑的,人工田間除草。病蟲害的防治: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霜黴病、白斑病等。還用一些爛菜頭等病害。可採取綜合的農業措施防治。比如合理排灌、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性。

採收:

一般是在上午採收的,下午是拿去賣。奶白菜的採收主要是根據市場的需要而定的,一般都不得是成株的採收:植株葉叢上旺盛生長;轉向閉合生長,

心葉伸長到與外葉齊平。此時單株重約75克左右,每公頃的產量5000000千克。採收時要把黃葉去掉,然後把菜頭向上,讓水露晾乾,再打包裝。打包裝的難度是比較高的,因為首先要把菜一株株的疊好放在箱裡,裝箱時還要用力擠壓蔬菜。因為裝箱之後還要用網袋打包的,如果壓不緊的話轉用網袋時就會散掉,更不利於運輸。

(三)綠色食品(奶白菜)的銷售

經銷商直接與專業種植大戶、個體戶、販運大戶建立長期的供銷關係。多年來,從未發生過菜難賣的現象。大大提高和保護了農民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積極性。

三、實習調查分析:

(一)、奶白菜保鮮和包裝上的不足:

到目前為止,建起的蔬菜冷凍保鮮加工廠才一間,安裝高溫保鮮裝置才一套,並且庫容量小。綠色食品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得不到保障。遇到不好銷的時候就爛在地裡或是在地裡開花。包裝是用普通的網袋,並且有的菜脫水太多了,嚴重影響了質量。由於保鮮儲藏技術落後,導致蔬菜外銷量小且渠道不暢。

(二)、綠色食品(奶白菜)銷售上的不足:

蔬菜種植品種單一併且沒有達到規模生產,賣菜的時候是一哄而上,菜多爛市,價賊傷農。其生產的無公害大部分是賣給個體戶的而個體戶的購買量不是很大,而且他們都是賣給工廠的,所以價格非常低,跟一般蔬菜的價格一樣,所以不利於無公害蔬菜的銷售,更不利於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四、提出的建議:

(一)、有一種使用簡單的“液態膜”,只要噴在蔬菜表面,就能有效地防止蔬菜失水。這樣可以做到保鮮,又可以儲存久一點,而且看相也好看點,買得價錢就要高几倍。要解決蔬菜銷路的問題,得在加工、深加工方面做文章。蔬菜加工是蔬菜的薄弱環節,所以要多建幾個冷凍保鮮加工廠,和安裝多一些高溫保鮮裝置。蔬菜加工做得好,銷售不成問題。

(二)、組織實施綠色食品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蔬菜企業的龍頭作用,認真抓好企業自身內部經營管理,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公司基地為示範點,副射帶動和扶持農戶發展綠色食品蔬菜生產。根據市場的需要,與各村農戶簽訂聯辦蔬菜基地合同,由公司提供土地、勞力、分散種植,公司負責組織收購或協助農戶自行銷售。扶持農戶發展蔬菜生產,

增加經濟收入。

五、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不但讓我在理論上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在實踐上也有了很大的收穫。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邊讓我真實地體驗了生活,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更加了解綠色食品的生產各銷售,更加了解綠色食品的發展方向和廣闊前景。因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而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生產有助於坎發達山區農民的脫貧致富。這些山區生態環境優越,勞動力資源豐富,相對比較容易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建立綠色食品基地。我們通過這次實踐認識了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使命。希望自己能儘快地投入發展綠色食品的行業中,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

關於蔬菜種植創業計劃書(定稿)

名稱:蔬菜種植

位置:湖北省麻城市中館驛鎮

發展背景:國家目前重視三農,農業政策好,自身來說,自己對農業熟悉

基地優勢:屬嚴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四季光熱界線分明,光照豐富,雨量充足。

發展模式: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以蔬菜為主,水產養殖為輔。以常規蔬菜為主,特種蔬菜為輔。以大棚蔬菜為主,露天栽培為輔。先期自身發展,慢慢地帶動鄉親發展,建立合作社,打造下灘蔬菜基地。

發展理念:以科學的思想去發展,以反季節蔬菜為優勢,以綠色農業為導向。引進新品種,提高單位產量和品質。

機械化操作程度提高,耕作機械化,灌溉機械化,育苗科學化,施肥科學化,噴藥科學化。主要技術:土壤的測量,肥力,PH值。灌溉用水要無汙染,取水方便,大棚溫溼度調節,防蟲網,二氧化碳發生器。鍍鋅管棚架,無滴膜。不同作物,不同灌溉,西瓜等用滴灌。育苗和嫁接。品種的選擇。採收,清洗(乾淨水,計劃井水),包裝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3畝鍍鋅管大棚蔬菜以及幾畝露地蔬菜,總面積10000平方左右。池塘一個,養魚和為蔬菜基地提供灌溉用水。池塘靠近蔬菜基地,面積700多平方。

第二階段:時機成熟時,也許是在第二年。建立小型養豬場,為蔬菜基地提供肥料。發展幾畝水系蔬菜,如,水空心菜,慈姑,水池種藕等。水產養殖,泥鰍,蝦等。看市場,引進一個品種,成立農村合作社,打造下灘及周邊蔬菜基地。第三階段:發展農家樂行動規劃:

首先,1.選址及規劃。2.挖池塘。3.耕地,晒土。(已完成)

其次,1.選種,安排作物品種和時間。2.鍍鋅管鋼架,無滴膜,防蟲網。3購買農機,微型耕作機,新型噴藥裝置,灌溉裝置。溫度計,溼度計。3.挖井(洗菜用)還有肥料坑(腐熟農家肥)4.育苗室,空調(已有),溫溼度計,排風扇。5.包裝.

投資預算:土地租金1500/年,年付,鍍鋅管(熱鍍鋅)一畝8000元左右,總計110000。無滴膜10000元,防蟲網13000元。微耕機4000,政府補貼1000多。化糞池3000元,靜電噴霧器300元,生物殺蟲燈300元,運輸工具:小型貨車加摩托車30000之內,記三萬。

灌溉設施:20xx元電腦已有。肥料加農藥訂購10000元。流動資金用政府補助的。總計在185000之內。以上為固定投資,一次性投入。每月開支有,員工工資,生活費。員工工資年尾結。

人員:數目5個,我和合夥人以及員工三個(兩男一女)人員安排:員工日常種菜,採菜。我負責技術,資訊,市場,以及管理。我們也要在菜地幹活,五個人足夠。市場:零售以麻城市為主,批發以湖北省為主,麻城市市場及各飯店(特色菜),合夥人負責零售,我負責送批發。等我們形成規模,產品可以賣的更遠。運輸工具:小型貨車及摩托車

銷售技巧:我們菜的優勢及特點:與當地農民等種的蔬菜相比,我們具有,噴藥少,灌溉水無汙染,重金屬少,清洗水乾淨,包裝好,菜的色澤和新鮮度較高等優點。菜的品質和質量優。

因此,我們必須採取差異化以及品牌化的銷售模式。在差異化上,擺放,以及包裝,宣傳等要做到不一樣。在品牌化上,傳統農業是沒有品牌的,在多年的銷售總結下,品牌的作用非常重要。銷售上必須注意信用,絕不能缺斤少兩。只能多給,不能少給。在宣傳上,我們屬於大學生創業,再者在電視臺和報紙都有關係,可以免費給我們宣傳。這種宣傳比花錢的宣傳作用更大更有效果。

風險:養殖業的風險比種植也高,蔬菜行業的風險低,最多是在自然風險,暴雨等。但是蔬菜具有年生產四次以上的特點,即使有風險也是一次沒有,還有三次。據我所瞭解,也據我所經歷的,我爸媽種了七畝露地蔬菜,一年掙七八萬。露地蔬菜比大棚蔬菜的風險更大,大在哪,蟲害,以及乾旱,而我們採用的是生物殺蟲燈以及防蟲網雙層防蟲,幾乎沒有蟲害,在乾旱上,傳統的是挑水澆菜,費時費力且不科學。我們採取的是科學的,隨時的。故在乾旱方面沒有多少風險。

收入預計:十三畝大棚,每畝一年最少在一萬以上,加上露地,一年的收益在15萬左右。這是保守估計,不是隨意空想。

蔬菜品種:常規蔬菜分類:蔬菜分類可分為:白菜類、甘藍類、根菜類、綠葉菜類、蔥蒜類、茄果類、豆類、瓜類、薯芋類、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野生蔬菜、食用菌類。按食用器官分為:根類、葉類、莖類、花菜、果菜。

特種蔬菜:薺菜,櫻桃番茄,黑美麗西葫蘆,水芹,水果黃瓜,砍瓜等。

食品調查報告3

一、活動專案:

食品新增劑調查

二、活動目的:

瞭解各種食品的食品新增劑新增情況,瞭解食品新增劑的基本知識;增強食品安全意識。

三、活動過程:

1.到超市副食品,檢視食品包裝袋上標註的有哪些食品新增劑;

2.記錄食品新增劑的名稱;主要有穩定劑、檸檬酸、乳酸、甜味劑、綜合香料、附加劑、甜蜜素、糖精鈉、安賽蜜、阿斯巴甜等,基本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新增劑。

3.採購樣本:根據的種類,採購了肉食、飲料、速凍食品和休閒零食四類食品。

4.利用網路瞭解食品新增劑和相關知識:

(1)食品新增劑的作用:合理使用可防止食品腐敗變質,保持或增強食品的營養,改善或豐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2)使用食品新增劑的必要性:如不使用防腐劑,則變質的食物會引起食物中毒。另外,防腐劑還可以殺滅麴黴素菌等產毒微生物,這無疑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

(3)食品新增劑的安全用量:對健康無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響的食品新增劑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攝入的質量(mg)來表示,即mg/kg。

(4)不使用有毒的新增劑:如新聞中報道的瘦肉精、人工合成色素(做染色饅頭)、吊白塊(做有毒腐竹)等。

四、活動收穫:

要養成正確認識和防範食品新增劑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買東西務必養成翻過來看包裝背面“配料表”的習慣。儘量買含新增劑少的食品。

2.選擇加工程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新增劑也就越多。如購買的速凍類的饅頭、薯條、鱈魚片等,標註的新增劑就很少。

3.不要貪圖便宜貨。俗話說“賤錢無好貨”,事實上在小攤上買的零食,含的新增劑很多。

4.要樹立“簡單的懷疑”精神。“為什麼這種蛋糕的顏色這麼漂亮?”“為什麼這種零食會這麼便宜?”具備了“簡單的懷疑”精神,在挑選加工食品的時候,真相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食品調查報告4

我們為此對三無食品進行了入選的問卷調查:

1、你在商店曾經買到過三無食品嗎?

2、你知道三無食品的危害嗎?

3、你會主動去購買三無食品嗎?

4、如果你買到三無食品,你會怎麼做?

5、你知道三無食品的概念嗎?

6、在買到食品後,你會檢查食品是否有生產日期等必備的質量合格標記嗎?

7、如果你發現是三無食品的話,你會繼續食用它嗎?

8、如果你發現這是三無食品後,你回去舉報生產廠家嗎?

9、你覺得三無食品為什麼這麼受同學們歡迎的原因?

10、你覺得怎麼才能防止三無食品繼續對同學們造成危害?

為此我們調查了一些大中小型超市,有東方商廈與大潤發,佳聯超市,和周邊一些小商鋪。發現了一些情況:

1。東方商廈和大潤發等大型超市沒有發現任何三無食品,所以大型超市的質量管理還是挺到位的。

2、佳聯超市等中型超市基本上情況良好,只發現了少量沒有生產日期的(散稱食品除外)

3、但是在那些小商鋪中,我們發現了許多所謂的三無食品,並且環境不到位。

4、我們在一些學校旁邊的小商鋪發現每當放學時,有許多小同學擁進那些小商鋪,買那些三無食品。

5、我們還發現那些路邊一些小攤上不僅佔用行車道,還販賣用類似“地溝油”做的.食品,好像還有很多人們在購買這種食品。

我們調查小組為了讓大家瞭解三無食品,我們特意找了一些資料來給大家“補充”一下:“三無”食品有哪些危害:

1、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三無”食品,多數是用有毒、有害、變質或劣質原料製作的食品。“三無”食品是最不安全食品。

2、卡片、玩具與食品混合包裝,造成了食品的二次汙染。

3、不合格的膨化食品、醃製和油炸食品衛生指標中的菌落數、大腸菌群、過氧化值指標超標,還能產生亞硝胺、鉛等致癌物質,食用會導致胃腸不適、腹瀉並損害肝臟。

4、果凍、糖精、飲料、巧克力、方便麵、罐頭和泡泡糖等兒童不宜多吃,在這類小食品中大多加入了防腐劑、色素、甜味劑等新增劑,食用過量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危害。

5、不合格果脯、蜜餞中甜蜜素超標,不合格烤魚片、牛肉乾等食品中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超標。

6、劣質小食品可致血液病

臨床調查顯示,血液病小患兒中一半以上平時偏好小食品,而且所吃小食品絕大多數是在家及學校附近的小販處購買的。

我們經過資料調查發現,市場上一些小商店出售大量“三無”或地方小廠生產的小食品和飲料,如話梅、蘿蔔酸等醃製品和豆漿、豆奶、雪糕等,基本上都大大超標和超範圍使用糖精,但在產品的標籤上卻很少註明含有糖精,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長期食用,健康安全會受到損害。很多消費者對糖精等人工合成甜味劑可能造成的危害,並沒有足夠的瞭解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吃進“甜毒”。

我們研究了那些人為什麼要買三無食品的原因有:

1、人們一至認為便宜。

2、口感覺得比較好,味道一辛辣為主

3、在課後肚子餓時還可以填飽肚子。

為此我們還可以推論出廠家為什麼要生產這些三無食品:

1、成本價格比較低

2、原料比較簡單

3、市場需求高

4、製造速度比較快

我們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議:

1、嚴厲查處地下加工廠。

2、呼籲廣大群眾積極舉報三無食品加工地點

3、嚴厲查處對地下加工廠收賄的官員

4、城管部門對街邊小攤販進行管理

5、生們三無食品的危害

6、嚴禁學校周邊的小商鋪出售三無食品

最後我們告誡廣大同學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要買三無食品

食品調查報告5

一、背景

“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如天之天者,斯可以。”——管仲

“民以食為天”,然而,在“食”文化至上的中國,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竟然屢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這幾個字在目前的中國卻早已經是屢見不鮮了。近年來在中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數不勝數:毒豬油事件、多寶魚、奶粉事件、雙匯瘦肉精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經這樣說過:“食品安全日趨嚴重,50年後廣東的大多數人將喪失生育能力。”這說的難道僅僅是廣東嗎?僅僅是生育能力嗎?

中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有義務和責任去抓好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彰顯大國風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有很多,錯綜複雜。但食品安全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中國人民的未來,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為了更深入的瞭解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原因和解決措施,本小組展開了此次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調查和研究。

二、目的

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在中國愈演愈烈,受到了愈來愈多的人的關注。通過調查研究來進一步瞭解老百姓面對如今的食品安全形勢和問題有什麼反應;如何面對不安全食品;面對侵害時如何應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食品安全又該注意些什麼。

三、意義

法律貫穿於我們的社會、生活和交際,它讓我們理想思考、公正判斷和正確選擇。通過這次調研,希望人們能夠多關注身邊的社會問題。在面對社會上的眾多問題時,要有清醒的認識途徑,同時還要具備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能力,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在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分析現象、解決問題。

四、方法

1.問卷調查

實發問卷110份,實際收回105份,有效問卷100份,無效問卷5份,問卷回收率95.45%,問卷有效率95.24%,問卷無效率4.76%。

2.資料的處理和分析

在得到可靠的樣本資料後,根據樣本資料,統計各項選項的數量及所佔百分比,並結合實際,以此分析其中的現象和原因。

五、時間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六、調查問卷資料分析

1.您認為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環境怎麼樣?

A.問題太多,令人失望 B.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 C.問題不大D.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

2.您瞭解《食品安全法》嗎?

A.瞭解 B.聽過,但不瞭解 C.沒聽過

3.你有沒有買到過不安全食品?

A.經常遇到 B.有,但很少 C.幾乎沒遇到過

4.您購買食品時,經常留意食品的哪些資訊?

A.包裝 B.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C.生產加工企業的名稱和地址D.防偽標誌 E.配料表

5.下列各種不誠信的食品生產或經營現象中,您遇到最多的是?

A.以次充好 B.缺斤少兩 C.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誌 D.銷售過期食品E.利用大眾傳媒虛假宣傳

6.在您遇到食品安全的問題時是怎麼處理的呢?

A.自認倒黴,就此作罷 B.與生產經營者協商 C.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D.其他途徑

7.若您不投訴,主要原因是?

A.不知道如何投訴 B.投訴了也不能解決問題 C.投訴需要太多時間和精力

8.您覺得目前最應該採取何種措施來保證食品安全?

A.國家立法 B.嚴格執法 C.輿論監督 D.提高國民食品安全意識

9.您對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督工作力度的看法是?(單選題)

A.很到位 B.一般 C.不到位

10.在國產貨頻頻出現問題後,您是否更傾向於購買外國貨?

A.是 B.否 C.無所謂

11.你在流動攤販處購買快餐的頻率一般是?

A.每天吃 B.每週2-3次 C.每月2-3次 D.從不

七、總結

通過調查顯示,有78%的人認為中國食品安全環境問題太多,令人失望。可見中國當今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已經使太多的人失望,這也是在大多數人的意料之中。但是有88%的人表示聽過,但不瞭解《食品安全法》,8%的人連聽都沒聽過,只有4%的人表示比較瞭解《食品安全發》。可見,大多數的人對於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不甚瞭解,甚至參加問卷調查的人中不乏是相關法律專業人士。由此可見,很多時候我們即使權益受到了侵犯,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運用哪些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有62%的受訪者在遭遇食品安全的問題時,會自認倒黴,就此作罷。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大多數人不瞭解食品安全的法律的情況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不是特別完善。中國法律起步比較晚,雖然改革開飯30來年,經過大量引進外國法律,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日益完善,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還欠佳。《食品安全法》在20xx年6月1日起才正式實施。這的確是民主與法制健全的一次勝利。它的生效與落實,讓人民得益於法律的保護。法制社會日益健全,但我們還老是感覺不到法律政策給老百姓帶來的溫暖,反而活的越來越感壓抑與不安,那又是什麼原因呢?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與進步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呢?是與日俱增的緊張、壓力與負擔,這樣的發展有什麼好處呢?和諧的真正含義又應該是怎樣的呢?不管怎麼說,亡羊補牢是需要的,也是必須的!但要及時有效!等事發了才出臺法律,豈不是有了犧牲者?

2.宣傳力度不夠到位。法律離國民好像是比較的遠,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之一就是法律的宣傳力度不夠到位。首先,我國尚未完全普及法律知識,對法律的宣傳力度不夠,因而人們對《食品安全法》瞭解比較少。其次,人們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夠。一旦遇到了什麼事情,第一想到的不是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而是運用自己的人際網和一些所謂的“關係”來解決問題。最後,還因為《食品安全法》出臺不是特別久,人們對其瞭解比較少。

那麼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遇到了食品安全問題,但是對此卻不作追究,自認倒黴,就此作罷呢?

1.人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就是因為人民的法律意識淡薄,才會有這種問題。第一,人們遇到了食品安全問題,不會想到運用法律手段去解決,而是運用之前談到的“關係”去解決。第二,就算是想到了要運用法律手段去解決,但是卻不知道運用哪些法律去解決,去怎麼解決。

2.食品安全現象發生太過頻發,國人見怪不怪。由於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一件接連一件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國人見怪不怪了。每次聽到又有食品安全問題發生,人們只是搖搖頭,嘆聲氣,互相告知不要再買該商品,並沒有去為自己受損的利益討個說法。就算有人有維權的想法,但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令人應接不暇,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每一件都追究呢?

3.追究也不一定能有結果。目前中國法律尚不健全,人們對法律並沒有該有的畏懼的態度,政府部門也是如此,企業也是如此。因此即使有人想要去討個說法,但也不一定有結果。忙忙碌碌、跑東跑西,到最後卻什麼結果都沒有。這種例子其實已經到處都是。正是這樣,才會有那麼多的人表示,即使碰到了食品安全問題,也就自認倒黴了。

那麼,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加上大多數人不瞭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而且人們對此也不想多去追究,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的人表示他們更傾向於購買外國貨。這是國家食品業的悲哀,是中國食品業行業的信任危機。

在這裡還要提下的是,人們喜歡去購買流動攤販處的快餐,原因可能如下:第一,人們可能認為在流動攤販處購買快餐比較方便,比之去食堂用餐節約時間。其次,人們可能會認為小攤販們製作的快餐的'味道比食堂飯菜更鮮美。再次,小攤販製作的快餐的價格比之食堂飯菜低廉。最後,畢竟吃了多年的食堂飯菜,購買小攤販的快餐可能會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那麼,既然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到底該如何去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呢?

1.加強國家立法。在調查中,有相當部分的人認為有必要加強國家立法。可見,我國在食品方面的立法並不完善。所幸在09年通過了《食品安全法》,又有了刑法最新修正案中加大了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刑罰力度,在這方面的法律有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方面的法律還是遠遠不夠、不完善的。因此,國家有必要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做到執法部門有法可依。

2.加大執法力度,建立長效的監管體制。在調查中,多數人認為目前最應該採取來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是加大執法力度。而且,多數人表示我國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的工作不到位。可見,在執法力度這一方面,執法部門有待提高。比如,目前好多的城管去執法,一般都只是過過場子,走走形式而已。並且,這些執法的方式粗暴、不合情理。所以,在加大執法力度以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還要規範執法方式。必須記得,問題食品確須“堅決查處”,姑息養奸必將使食品安全問題愈演愈烈!與此同時,還必須建立長效的監督體制。只有完善、長效的監督體制,才能真正的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3.加深輿論監督。當今大眾傳媒發展迅速,新聞、網路網民等輿論監督的方式已經日益展現出其強大的威力。加深輿論監督,不僅可以監督國家政府機關,也可以監督食品生產企業。同時,還可以創造一個安全生產、誠信經營的社會輿論環境,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頻率。

4.呼喚道德的迴歸,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知道食品生產也有著相當多的潛規則:板栗要用工業桐油起光、雞蛋要注水增重、豆芽要用尿素和漂白水催胖、饅頭要用大白粉來增白、油條要用麵糰和洗衣粉發泡等等,可見那是多麼的沒有道德。道德的迴歸是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道德的迴歸,即使我們今天在三聚 氰胺上下足了功夫,就能保證今後不會再出現“四聚氰胺”、“五聚氰胺”嗎?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否則我們就會落入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困境。所以,我們有必要呼喚企業、人民道德的迴歸。

食品調查報告6

班級:食工1204

學號:

姓名:丘榮欣

完成日期:20xx年1月3號

一、中國人現階段營養狀況

營養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更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中仍然存在著營養不良問題。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指出,百姓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及不均衡的現象普遍存在。兒童中因鐵、碘、維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營養性疾病也較多。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和智力的發育,甚至導致兒童死亡率的升高,進而將會影響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營養過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並且成為使人類喪失勞動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據衛生部統計,我國每天死於慢性病的人數已佔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驚人。

營養素之間關係密切,補充時必須強調平衡。但當今市場上產品的配方多來自於西方國家。飲食習慣和體質的不同,決定了中國人所缺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與西方人不同,使用西方國家配方並不科學。然而,目前大多數中國人對此知之甚少,導致盲目補充的現象比比皆是。建立科學補充營養素的觀念,成為改善中國人營養狀況的當務之急。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世界營養科學聯合會理事、著名營養學家葛可佑教授在20xx年9月27日的一個科學報告中有這樣一段通俗易懂的比喻(木桶理論):中國人目前的營養狀況是:有一些營養素不夠,需要立刻補充;有一些營養素已經充足,就不需要再補了。各種營養素在身體裡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協調,關係十分複雜,比如:

維生素A得到維生素E的保護、維生素A防止維生素C的氧化、維生素B群、D、E及鈣、磷、鋅要成一定的比例、維生素B1、B2、B6必須符合1∶1∶1的比例、維生素B2與C要成比例、磷過量,鈣會被耗損、銅過量,鋅會損失 、

鐵促進維生素B族的代謝、 鋅要與維生素B6一起增加攝入量為上。

因此,人體補充營養素的基本原則是:必須把所缺的全部補齊,不缺的不能再補,使人體內各種營養素達到均衡。

(一) 中國人嚴重缺乏的營養素

(1)鈣

鈣是中國居民缺乏的嚴重程度排名第一的營養素。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05毫克,僅達到RDA(如果人體長期攝入某營養素不足,就會發生缺乏症的危險。當攝入量達到某一數值時,人們就沒有發生缺乏症的危險。該數值稱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鈣,會有腳抽筋、盜汗、腰痠及骨質疏鬆等症狀。

(2)維生素B2

維生素B2是中國居民缺乏的嚴重程度排名第二的營養素。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0.8毫克,僅佔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狀況各地區之間差異不是很大。因缺乏維生素B2,一些人已出現嘴脣脫皮、皮膚髮癢的症狀。

(3) 維生素A

維生素A是中國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營養素。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為維生素A,319微克來自β-胡蘿蔔素的轉化),僅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面板乾燥、粗糙,眼睛乾澀、怕光的現象。

(二) 中國人缺乏的營養素

(1)鋅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鋅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屬中國人缺乏的營養素。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缺鋅比較嚴重,已影響部分兒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發育。

(2)維生素B1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2毫克,離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廣泛使用精白米麵,而維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麥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實

際缺乏情況比調查資料還要嚴重。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維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壞。

(3)硒

中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2微克,離RDA要求相差11.7%。

(4)鐵

調查食物攝入資料,中國人每天攝入鐵已達到RDA要求,但據調查後分析,中國居民食用的鐵,主要來自於大米、堅果、黑葉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紅素鐵,其利用率較低,吸收率也遠遠低於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鐵。另外,中國人食用量最大的穀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會明顯抑制鐵的吸收。所以,儘管攝入了一定量的鐵,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鐵並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仍然廣泛存在著貧血現象。

(5)維生素C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00.2毫克,已達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但是,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蔬菜中,中國居民飲食上習慣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數維生素C已被破壞。

(三) 中國人不缺的營養素

(1) 磷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058毫克,而RDA的要求為700毫克,超出358毫克。因磷和鈣最佳的比例為1∶1,如果磷大於鈣的攝入量,鈣的吸收就會被破壞。中國居民實際攝入比例為鈣∶磷=406∶1058,鈣與磷的比例嚴重倒置。這一點已引起中國營養界的高度重視。

(2) 銅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2.4毫克,DRI推薦量為2.0毫克。過量的銅有明顯的毒性,且銅過量會導致鋅的損失。所以,中國攝入的銅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自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尚未發現任何國家有過銅不足的記錄,反而關於銅中毒的記載卻不少。

(3) 女士不缺維生素D

因成年婦女維生素D的需求量為5微克,僅為兒童和老人的一半,中國成

年婦女已達到5微克的標準,故不缺維生素D,但兒童和老人因需求量比成年婦女大一倍,故有一定的缺乏。

(4)泛酸

中國居民飲食範圍較廣,而泛酸廣泛地存在於各類食物中。所以,調查發現,中國人根本不缺泛酸。

(5) 兒童、青少年不缺維生素E

我國兒童、青少年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E偏高,達到RDA的300%。主要是因為我國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遠高於西方國家。維生素E對提高成年人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兒童、青少年過量則有較大風險。

(6)鎂

鎂缺乏症患者並不多,幾乎只有患呼吸不良症、嘔吐情形嚴重或注射大量缺鎂輸液,才會發生缺鎂症狀。鎂過量會引起運動肌障礙,且會妨礙體內的鐵效利用,建議中國人不要盲目補充。

(7)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和在人體內僅停留4小時的維生素C不同,維生素B12在肝內的儲存可以供3~6年之需。因此,中國缺乏維生素B12的人十分罕見。維生素B12過量,不僅會導致葉酸缺乏,還會出現哮喘、溼疹、面部浮腫、寒顫等過敏反應,發生心前區痛、心悸,常能使心絞痛的病情加重或發作次數增加。

二、飲食與健康的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個人的健康與壽命,生活方式決定了百分之六十,環境因素決定了百分之十七,生物學因素決定了百分之十五,醫療衛生只決定了百分之八。生活方式中有百分之三十是由飲食決定的。

所以膳食結構變化是影響疾病譜的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專案官員張平平曾指出“如果人們平衡膳食,適度地運動,80%以上的'冠心病病例,還有90%以上的二型糖尿病病例,還有三分之一的腫瘤,都是可以預防的。”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

近20年來人們對肉類、油脂消費量大幅度增加,而穀類、蔬果等消費相應減少,導致了膳食向高脂肪、高熱能、低谷物的不健康方向發展。穀類加工過精,以致有的地區兒童出現維生素B1缺乏。即使在農村,高收入者也出現同樣的消費結構變化趨勢。這種趨勢如不及時加以引導,不但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隱患。

我國目前有2億人超重,6000萬人肥胖,其中城市超兩成兒童超重或肥胖。我國已經邁入肥胖者增加最快的國家行列。肥胖或超重將大大增加青少年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而造成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膳食結構不合理和缺乏體育鍛煉。營養過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素:高脂肪膳食與冠心病發病率有關。

目前,動物性食物消費增長,禽肉類及油脂類消費過多、穀類食物消費偏低,使居民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不斷上升。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5%,且以每年100萬新發糖尿病患者的速度增長。患病人數僅次於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並且,世界上糖尿病的發生多在65歲左右;而在中國,則提前到45歲左右。中國的高血壓患者達到1.6億,高脂血症患者也有1.6億;也就是說,平均每8箇中國人裡,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和一個高脂血症患者。而高血壓、高血脂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病”,“富貴病”,威脅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甚至帶來生命危險,是因為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尤其是飲食變得和以前大為不同,而這種不同就會給我們健康帶來風險和威脅。

此外,奶類、豆類製品攝入過低仍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營養缺乏病依然存在。鐵、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缺乏是我國城鄉居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居民貧血患病率平均為15.2%。維生素A邊緣缺乏率圍45.1%。 全國城鄉鈣攝入量僅為每標準人日389mg,還不到適宜攝入量的半數。

現代人的飲食過於精緻,吃入太多高糖、高精製澱粉、高不良油脂、高熱量、高化肥、高農藥和高化學新增物的食物,反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都很缺乏,所以長期處於一種 “營養不均衡”的狀態。很多人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便服用人工綜合維生素來補充,但這類人工合成的綜合維生素會讓身體新增許多毒素,反而雪上加霜。現代人不是虛胖就是太瘦,體力也不好。

食品調查報告7

20xx年機構改革完成,新組建的食品的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監管方式出現在公眾面前。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的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直接關係到社會安定與和諧。為了更好地瞭解我縣食品的行業發展現狀,全面分析食品的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思路,促進xx縣食品的行業更加健康、穩步、持續地發展,我局對我縣食品的行業進行了認真調研,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xx縣食品的行業基本情況

我縣現共有註冊餐飲服務單位910戶,未取證的小餐飲店212戶;食品的流通經營主體1040戶,未取證的小食品的店621戶家;食品的生產企業26家,未取證的小作坊201家;未取證的食品的流動攤販100餘戶;不規則分佈在全縣各個鄉鎮。隨著食品的產業的快速增長,我縣食品的行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湧現出了一批名優產品,包括麻辣牛肉、飛龍面、龍女酒、鹽皮蛋等;西南商圈著名零售商企業重百商城看中xx縣消費潛力,在沿口鎮開設兩個零售店;印山假日酒店、渝源莊、雪花啤酒風情街等餐飲業領頭羊和餐飲服務示範街則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助推我縣食品的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xx縣食品的安全現狀及存在問題

20xx年,我局為摸清食品的安全現狀,抓住食品的亮劍行動的契機,集中查處了一批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後續又多次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包括食品的新增劑、大米、白酒、飲料、食用油、肉及肉製品專項整治等多個方面,形成查處一案,震懾一方,教育一片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局共計辦理食品的生產經營違法案件127件,罰沒款合計23.33萬元。同時,為了嚴防食品的安全風險,根據市局年初下達的食品的抽樣方案和我縣實際情況,我局共計開展民生工程抽樣96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97.8%;開展監督抽樣55批次,不合格32批次,合格率41.8%;對抽樣不合格的產品,一律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實施行政處罰。我們清楚認識到,我縣食品的安全總體現狀較往年有所提升,但安全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一以下幾個方面:

(一)食品的安全監管力量薄弱。一是監管人員數量少。按照“三定”方案,全域性共設立編制80個,到位人數46人。從事食品的安全監管的人員緊緊23人,食品的安全監管面積大、戰線長、監管基礎薄弱、動態性強,同時食品的行業兼具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流動性強的特點,現有監管人員即便超負荷工作,也不能達到監管率100%。二是監管裝置缺乏。目前我局共有快檢裝置2套,只能針對極少部分品種做基礎檢測,面對琳琅滿目、品種繁多的食品的,我們執法人員絕大多數時間是採取憑經驗肉眼看、鼻子聞、手摸和檢查購物憑證等方式來辨別假劣產品,支撐食品的安全工作的物質技術力量無法保障,難以及時發現,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三是辦公場地受限。我局共設立6個監管所,為我局的派出機構,辦公場所在監管所鄉鎮府所在地劃轉,但目前無一個正常運轉,監管所缺乏電腦、印表機、執法車輛等一系列辦公裝置。

(二)食品的安全隱患突出。一是經營者食品的安全意識淡薄,隱患突出。食品的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絕大部門來自農村或者是城鎮下崗職工,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食品的安全意識淡薄,未實行進貨查驗及臺賬登記、索證索票制度或者記錄、索證索票不全,不能及時處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的,基本的食品的安全知識缺乏,留下巨大的食品的安全隱患。二是消費者食品的安全意識不高,維權困難。在我縣很多消費者沒有基本的食品的安全意識,特別是一些老人、小孩在購買食品的的時候,基本不會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這些標識,這就給一些不法經營者可乘之機;而部分經營戶往往不會主動提供發票和小票,一但出現問題,維權就會比較困難。三是農村食品的市場名目繁多,秩序混亂。農村食品的市場上廉價食品的琳琅滿目、山寨食品的品種繁多,因農村消費者普遍對食品的安全知識知之甚少,加之我局食品的安全監管力量薄弱,農村食品的市場和城鄉結合部是低價劣質食品的的傾銷地,農村消費者也是假冒偽劣食品的的直接受害者。

(三)食品的經營缺乏有序競爭。一是食品的生產經營戶分散不成規模。我縣食品的經營店分佈範圍相當廣,從城區到幾人、十幾人聚集的農村居民點都有食品的生產經營戶;但絕大多數規模都不大,有兩張桌子就組建一個小餐館,有幾十包小食品的、幾瓶酒、幾包糖果就能構成一個小食雜店,有簡單生產工具在簡陋的棚戶內搭建的小作坊,同時,很多農村地區的餐飲服務單位及食品的流通經營戶未取得相關的證照,小作坊也未到監管部門實施備案管理,這給職能部門監管帶來較大難度。二是食品的行業小、散、亂、差問題凸顯。食品的行業作為一般的服務業,普遍投入不大,技術含量偏低,儘管完全由市場競爭來選擇,但由於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導,普遍存在小、散、亂、差等問題,缺乏有序的競爭力。除進行註冊登記的餐飲服務單位、食品的流通經營戶、食品的生產企業及已實施備案管理的小作坊外,食品的流動攤販隨處可見。因不能對未獲證或登記的食品的生產經營戶進行食品的原輔材料、製售過程、環境衛生狀況進行監督控制,所生產銷售食品的質量安全隱患大。

(四)食品的安全監管難度大。一是監管依據缺乏。20xx年全省對食品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了系統調查統計,但針對“四小”的監管辦法依然沒出臺,執法人員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可適用的法律條款不明確,在執法過程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監管物件數量龐大。我局負責除食用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的整個食品的市場的監管,涵蓋食品的生產、食品的流通、餐飲服務、集貿市場的監管,監管物件適量龐大。三是違法成本較低。目前針對食品的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的安全法》及《食品的安全法實施條例》,相關法律責任條款折射出我國食品的行業違法成本較低,獲利空間較大,違法成本遠低於違法收益,故意違法現象頻發。四是監管責任分工不明。今年“毒豆芽”事件屢見報端,一度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主要原因是監管責任分工不明,豆芽監管處於真空地帶。

(五)法律宣傳效率低下。一是法律宣傳惠及面窄。我局雖每年都藉助3.15、食品的安全宣傳週、科技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食品的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食品的安全知識宣傳活動,但是受惠面基本集中在城區和鄉政府所在地,廣大農民群眾未能及時獲知食品的安全相關知識,食品的安全意識低下。二是普法教育未能跟上。在實際監管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食品的經營商家犯了法都不知自己觸犯了法律,不知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有的認為只要罰點款就能了事,這些都反映了普法教育和宣傳力度遠遠沒有跟上。部分經營戶以經濟利益為中心,對食品的安全電子溯源、索證索票、進銷貨臺賬等管理制度思想認識程度不夠,嫌麻煩,消極應付。有些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購買食品的時不看生產日期、保質期、不看合格證、不查證驗證,發生消費糾紛時維權意識也不強。雖然我局每年都對食品的從業人員進行食品的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但部分食品的從業人員責任心差,操作隨意性大,與法律法規的規定相差甚遠。

三、存在食品的安全問題原因分析

我縣食品的安全問題紛繁複雜,食品的安全隱患突出,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財、物力支撐不足。一是人力資源不足。機構改革後,我局編制空缺數目大,人員遲遲沒能到位,現有人員是多部門整合而來,食品的安全監管業務需經歷學習期、磨合期、熟練期三個階段,食品的安全問題也會經歷一個集中爆發期。二是物力支撐不足。目前我局辦公裝置、執法裝備嚴重匱乏,嚴重製約了全縣食品的行業的監管,為食品的安全隱患埋下伏筆。三是財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的安全領域投入少,抽檢經費缺乏,發現可疑食品的不能及時開展抽樣檢驗,鎖定證據,致使執法監管陷於被動狀態。

(二)食品的行業管理水平低下。一是食品的行業規範化程度低。我縣現有食品的生產經營戶幾乎都採用家族管理,家庭中不同的成員在食品的生產經營不同環節擔當不同角色,控制著原材料採購、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各個環節,在實際操作中不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主要依靠經驗,隨意性較大,不能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安全。二是食品的行業標準化程度不高。食品的生產企業雖然都制定相應的產品執行標準及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檢查中發現企業受文化素質、成本等各方面的影響,不能按照既定的標準和制度嚴格實施,主要表現在食品的生產從業人員工作服鞋帽穿戴隨意、購銷記錄不全面、食品的新增劑採購及使用記錄時有時無、產品出廠檢驗更是形同虛設,同時生產企業食品的安全管理人員缺乏,對食品的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食品的安全風險較大。

(三)食品的安全監管手段平庸。一是執法監管各自為政。食品的安全監管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職能部門,但從多年的監管履職情況來看,各部門聯合執法頻率低,資訊互通量少,震懾效果不佳,不能及時消除食品的安全隱患。二是社會參與度低。現階段是食品的安全問題的集中爆發期,特別是部分製假售假窩點為躲避執法檢查,隱蔽於居民小區、採取非工作時間或夜裡開工,緊緊依靠執法人員的日常巡查難以及時發現,劣質食品的流入市場,食品的安全隱患較大。大部分群眾知曉此事,但不會及時向食品的藥監部門、公安機關舉報,導致違法分子逃脫法律的制裁。

四、加強我縣食品的安全監管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一)充實監管力量,做好安全保障。機構改革後,食品的監管範圍廣、面積大,而執法人員及執法裝備卻不能滿足實際執法的需要,各鄉鎮食品的藥品監管所不能正常履行監管職責。希望上級政府能加快充實食品的監管隊伍的速度,充分發揮鄉鎮食安辦的作用,並在鄉鎮、村社群聘任食品的安全協管員,配合監管部門開展食品的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大對食品的監管的投入,配備精良準確的食品的監管裝置,在食品的安全監管上形成合力,保障食品的安全。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安全意識。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媒體、輿論的導向作用,宣傳食品的安全相關知識,普及食品的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提升群眾食品的安全消費意識、維權意識,增強防範能力;另一方面我局繼續加大對食品的生產、流通、餐飲經營業主的食品的安全培訓及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食品的生產經營業主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增強企業法人的第一責任人意識、法制意識、社會公德意識,把好食品的安全“准入關”。

(三)構建資訊平臺,築好安全防護。一方面要重視食品的安全資訊網路建設,將有關食品的生產經營單位、小企業小作坊的基本資訊在各職能部門互相交流通報,加強溝通協作,做到資源共享、資訊互通、動態管理,共同築好食品的安全監管的“防火牆”。另一方面各級媒體要引導群眾加入食品的安全監管隊伍中來,發現問題及時撥打12331投訴舉報電話,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讓不法分子無容身之地。

(四)加大監管力度,消除監管盲區。一是嚴格市場準入,對達不到衛生條件要求的食品的單位堅決不予以發放證照,對經營條件十分差、安全隱患十分嚴重的無證經營單位堅決取締。二是加大懲處力度,對於食品的安全違法行為要重拳出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三是加大食品的生產企業、學校食堂、大型商超、承辦宴席單位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落實各項食品的安全制度,明確各單位法人是食品的安全第一責任人,牢固樹立食品的安全意識。四是開展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確保履行職責全面到位。對違法犯罪分子要用重點治亂,絕不能心慈手軟。五是突出重點環節,加大打擊力度。對非法新增非食用物質、濫用食品的新增劑、食用過期劣質食品的生產加工食品的、豬肉冒充牛肉等食品的安全重點環節下大力氣查處,堅決打擊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

(五)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水平。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監管方式,堅持嚴格執法和優質服務相結合,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大力強化服務,做到監管於服務並重,寓監管於服務中,通過監管體現服務。為方便食品的流動攤販的監管,建議縣委政府在食品的流動攤販聚集地劃定一塊食品的流動攤販集中區,實行統一管理,消除食品的安全隱患,夯實食品的安全基礎。

(六)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人員素質。素質建設是執法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沒有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執法工作。我們應注重把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執法隊伍的素質建設。一是轉變執法作風,樹立良好執法形象。堅持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核心,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為目標,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標準,把先進性教育與開展整頓思想、整頓作風、整頓紀律結合起來,引導每個執法人員都來深入思考:作為食品的監管部門的人員,怎樣通過做好本職工作來實現中國夢的要求。二是對執法人員進行嚴格的法律知識、專業常識以及執法行為規範化的培訓工作,把法律法規的系統學習作為工作中的常修課和必修課,加強對法律深層理論的認識,提高執法質量。三是在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實際運用和實踐鍛鍊,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規範和指導工作的實際能力。

(七)加強行業自律,構建信用體系。我局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要層層落實食品的安全責任,簽訂食品的安全目標責任書,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生產經營戶負責人身上。同時我們要加強行業自律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食品的安全信用評價、食品的安全資訊披露、食品的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強全社會的食品的信用意識,營造良好的食品的安全信用環境,杜絕故意違法現象的發生。

(八)加大監管投入,構築安全保障。縣級人民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解決我局及監管所、檢驗檢測中心無辦公場所的實際困難;同時撥付專項資金採購檢驗檢測裝置,讓縣級食品的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正常履行檢驗檢測職責,發現問題,立即抽樣檢驗,檢測出問題,及時查處,消除食品的安全隱患,構築食品的安全新防護。

食品調查報告8

為了進一步掌握我市城區肉食品市場行情,瞭解居民消費資訊,為企業發展尋找商機,經過延安市食品總公司行政會議研究決定抽調機關職工組成調查小組,對市區的肉食品市場做一次詳細調查,形成以下報告。

一、 豬肉市場情況

1、全國豬肉市場情況

20xx年1月份,元旦剛過,春節即將臨近,豬肉市場消費進入旺季。20xx年1月15日據豬價格網統計全國生豬均價為15.27元/公斤,較昨日(14日)豬價下跌0.01元/公斤,較上週豬價下降0.03元/公斤,漲幅維持在0.01-0.08元/公斤,跌幅維持在0.01-0.18元/公斤。全國下跌地區較多,上漲地區較少。新疆、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山西省、廣西、吉林省、遼寧省、雲南省、**市上漲,其餘各省市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或持平。今日全國報價地區中,外三元均價最高省份為浙江省16.15元/公斤,最低省份為新疆14.46元/公斤。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由雨雪逐漸轉晴,高速路取消封路,豬源運輸遲滯,區域性地域外調量新增,天氣因素利好,豬價的連續性不再,市場上的豬源充足,屠宰企業推銷順暢,生豬價格呈現小幅回落。週末(20xx年01月13日、20xx年01月14日)全國各地生豬報價又再次出現了大幅下調,前兩天回穩止跌跡象如曇花一現,豬價又萎靡不振了。整體來看,市場終端消費的提升幅度還不能強有力的支撐當前的豬價,部分地區還有一定的生豬存欄積壓,雖然養殖戶對連續的`降價有牴觸情緒,但屠宰企業壓價及收豬並沒有任何難度,隨著近期氣溫的回升,生豬出欄或將繼續有所增加,預計短期豬價仍將持下跌走勢,情況好轉要待下旬。

2、陝西省豬肉市場情況

陝西關中陝南生豬價格基本在15-15.6元/公斤,略高於新疆、河南等地,陝北地區與關中生豬價格基本持平。

3、延安市區豬肉市場情況

(1)寶塔區全區生豬存欄約4萬頭,市區日消費量約為550—600頭,城區本土屠宰企業(延安嘉佑屠宰廠)日屠宰量只有150—200頭,佔市場份額的1/4多,其餘均為外來冷鮮肉。

(2)市區生豬價格7.5-7.7元/斤,較月初上漲0.1-0.15元/斤,白條肉13.0-15.0元/斤,豬頭12.0-13.0元/斤,豬蹄13.0-15.0元/斤,五花肉13.5元/斤左右,前後腿肉14.5-14.9元/斤,精廋肉17.8元/斤左右,豬排18.0元/斤左右,豬小腸12.0元/斤,豬下水(肝肚)60.0元/副。

近期由於氣溫小幅回升,冰雪融化,道路暢通,市場冷鮮肉供應充足,豬肉價格會稍有下降,但隨著春節臨近,市場需求會不斷增加,預計從本月底起豬肉價格會有所上漲。

二、牛、羊肉市場情況

1、全國羊肉平均價格60.13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5%,同比上漲8.7%。河北、內蒙古、山東、河南和新疆等主產省份羊肉平均價格58.26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8%;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廣東等省份平均價格65.48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7%。

2、全國牛肉平均價格64.27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2%,同比上漲2.1%。河北、遼寧、吉林、山東和河南等主產省份牛肉平均價格57.63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2%;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江蘇等省份平均價格75.02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0.3%。

3、延安市區牛、羊肉市場情況

(1)羊肉市場情況:全區羊子存欄10萬隻,市區羊肉價格30.0元/斤,較上月上漲1.0-2.0元/斤,活羊17.0-18.0元/斤,羊下水60.0-70.0元/副,山羊皮260.0-280.0元/張。天氣寒冷,春節臨近,羊肉消費進入了傳統旺季,故羊肉價格在春節前還會有小幅上漲空間。

(2)牛肉市場情況:全區活牛存欄1萬頭,市區牛肉價格30.0元/斤,較上月上漲了2.0元/斤左右,牛下水400.0-500.0元/副,從市場消費來看,春節前價格應該趨於穩定,不會有大的波動。

三、延安市區雞肉類及水產品市場情況

1、雞肉類市場情況:全區活雞存欄60萬隻,市區雞肉價格30.0元/只,雞雜22.0元/斤,雞心24.0元/斤,雞爪23.0元/斤,雞蛋5.0-6.5元/斤。目前活雞存欄充足,雖然市場需求量有所增加,但農村農戶散養土雞也大量出欄,供需不會有波動,所以市場白條雞價格日漸趨於穩定。

2、水產類市場情況:市區帶魚價格6.0-8.0元/斤,草魚5.0-7.0元/斤,鯉魚5.0-6.5元/斤,鯽魚7.0-7.5元/斤。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調整和春節臨近,市場水產品的消費特別是帶魚的消費量會增大,預計在春節前水產品的價格還會有上漲趨勢。

組 稿:趙萬斌、羅超。

調研人員:

第一組:羅超、常利文、高燕、延續。

第二組:韓東衛、何梅、尚丹、馮嚴、郭小樂。

食品調查報告9

一、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現狀

一是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生產面積已達4380萬畝。其中,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238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20xx萬畝。全省已建立42個地(市)、縣(含8個農墾分局)286個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全省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已達到238個。全省各類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已達到200多個,其中,國家級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就達到81個(國家級35個、省級46個)。通過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試驗示範的帶動作用,全省已累計推行標準化種植面積7000多萬畝,農業標準覆蓋率已達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蔬菜等農業標準覆蓋率已達到75%以上;農墾系統農業標準化覆蓋率已達到100%。綠色畜禽飼養量1286萬頭(只)。綠色產業生產總量1581萬噸,產值498萬元。二是綠色農產品認證領域進一步拓寬。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標誌的農產品已達787個,生產總量1110萬噸;無公害農產品238個,生產總量802萬噸。同時,認證領域已擴大到糧油、飲料、乳製品、豆製品、糖酒、畜禽、蔬菜、經濟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產品、生產資料等領域。三是綠色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實施綠色食品技術標準49項,綠色食品開發從投入品標準、生產技術操作標準到產品加工標準,堅持全程標準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綠色食品標準化水平。四是綠色食品產業化體系初步形成。全省綠色食品龍頭企業305戶,其中國家級和省級75戶,全省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73億元,佔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的24.4%,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貿工農、產供銷相連線的綠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類、山產品、飲品和特色產品等8大產業體系。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綠色食品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清醒地看到還存在不平衡和諸多不足之處。一是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夠。大部分的綠色食品的種養殖生產以家庭、個人為單元,規模、資金、產量上不去,各自為政,缺乏競爭力。龍頭企業自身不夠強大,引導和帶動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識偏差、狹隘。產品生產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創自己的牌子,造成一個地域同個品種多個牌子,缺乏影響力和規模效益;三是產品生產者過分依賴天然優勢,科學種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只顧眼前利益,單一追求產量,盲目濫用投入品,缺乏綠色、保持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誠信、自律意識;四是多數綠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產標準不統一,操作技術不規範。原字號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統裝粗貨多、精包裝細貨少;五是缺乏系統的、分層次的檢驗、檢測系統。檢驗、檢測機構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縣級以下基本上沒有,適時的現場鑑別性檢驗、檢測根本沒有,批量檢驗、檢測的覆蓋率極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質量監測更是無從談起。沒有科學資料支援;六是綠色食品市場混亂。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時有發生,市場監管的力度和規範性,有待於加強和提高。魚龍混雜、冒名頂替、優質不優價,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綠色食品生產者的積極性。省內對外埠產品的准入滯後,缺少了公平競爭的前提。

三、進一步發展壯大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意見

根據我局"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的職能,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奮鬥目標,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按照"突出重點,標本兼治"的工作方針,深入開展食品放心工程和專項整治,組織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強化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做大作強綠色食品龍頭企業,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步伐,不斷探索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從而進一步促進全省綠色食品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措施

(一)加大對綠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的整治

1、加強產地生態環境建設

進一步加強食品產地環境監測和汙染源監測,開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汙染防治工作。

2、狠抓綠色農產品汙染源頭治理

(1)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標準和參照國際農產品標準及技術要求,制定全省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等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和技術措施。同時制定出檯安全農產品的農業種植、畜禽飼養等生產基地管理辦法,建立統一的農業生產管理檔案,以利於農產品質量跟蹤追溯制度的實施。加強對農業投入品、食品和飼料新增劑、綠色食品加工原料採購的監 管,以保證企業按標準和要求組織生產、依法規範企業使用安全食品質量認證標誌;

(2)嚴格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按照國家及有關部門公佈的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特別是嚴把肥料、農藥、飼料、新增劑等使用關,在生產過程中,全面推行生產記錄檔案化管理,並嚴格監管措施,從而使農業生產者從傳統的無約束、隨機生產轉向標準化操作、規範化生產,以保證生產中全程質量控制;

(3)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體系。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xx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的規定,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聯合檢查監督,把禁用、限用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質量認證標誌的監督管理和生產基地環境保護作為重點,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肅查處,依法維護全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規範市場經濟行為;

(4)強化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力度。加強農業生產投入品的登記、生產許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程序。支援無公害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機構建設,配備現代化的檢驗手段,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內容與承擔任務相適應,建設佈局與無公害食品區域佈局相結合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省、市、縣三級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形成以省級檢測為主,區域性檢測為輔,以重點市縣為基礎,各級檢測系統的配置水平達到國家農產品檢測指標的基本要求;

(5)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試點;

(6)深入開展農藥、獸藥、畜產品、水產品專項整治工作;

(7)嚴厲打擊製售假劣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的行為。

3、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

繼續實施對蔬菜農藥殘留、畜產品"瘦肉精"等汙染和水產品氯黴素汙染的監測工作。

4、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農產品為重點,探索"ic卡管理"、"聯戶聯保"等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辦法。

(二)加大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整治

嚴厲查處糧、肉、蔬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酒、飲料、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新增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違法行為;認真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運用政府監管、市場引導、企業自律三管齊下的辦法,遏制無證生產行為;取締無證生產的小作坊,對有製假劣跡和質量不穩定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和整治,從嚴審查企業生產條件,督促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

2、完善規章制度,強化日常監管

全面開展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建檔工作,逐一建立企業動態監管檔案,完善工作制度和執行規則,對食品生產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高危、中危、低風險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分別實行、b、c分類分級監管。落實食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實施定責、定人、定區域、定企業的`監管模式,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面實行巡查、回訪、年審、定期檢驗、監督抽查、強制檢驗等措施,確保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日常監管到位;進一步完善預警制度、快速反應機制、獎勵舉報制度、行政轄區打假責任制、製假"黑名單"等五項執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綠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綠色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和人員資質稽核、註冊管理制度。

3、展食品衛生許可證專項整治

規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和監督,清理無證和不符合衛生許可條件的生產企業,嚴格按照相應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規範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要求進行稽核和監督,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嚴格依法予以查處。

(三)加大對綠色食品流通環節的整治

1、開展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和綠色食品包裝標識專項執法檢查

重點對飲料、酒、奶製品、兒童食品、保健食品、豆製品、醃熏製品、調味品、罐頭、食用油等綠色食品加大質量監測力度,逐步建立並強化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加強不合格綠色食品的退市監管,依法責令企業停止銷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關的處置措施。同時查處一批影響惡劣的食品假標識、假包裝、假商標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務體系,加強企業自檢體系建設

向社會推薦優秀企業和優質綠色產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冷鏈配送和電子商務,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步伐;加快推進企業自檢體系建設,積極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農產品經銷企業建立嚴格的進貨檢驗制度,配備必要的有害物殘留檢測裝置,進一步完善委託檢驗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標食品市場退出機制。

(四)扶持壯大龍頭綠色食品企業

通過"抓龍頭、抓源頭、抓典型",大力扶持龍頭綠色食品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從而實現綠色產業的壯大。抓龍頭就是要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通過推薦誠信放心食品企業,推廣企業生產經營示範文字,推進食品全鏈條良好生產規範(mp、hccp)和建設綠色、特色食品工業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綠色龍頭企業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發展壯大食品支柱產業。抓源頭就是要抓住國家加大糧食主產區扶持力度的大好機遇,通過綠色龍頭企業的食品安全良性帶動,引導綠色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公司+基地+農戶"組織模式,走農業產業化道路;發揮我省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優質糧食和無公害農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無公害農畜產品標準化種植養殖示範區建設,走農業綠色化道路。從而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省作為全國最大優質商品糧基地和綠色農業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選擇東寧黑木耳等我省典型優勢綠色食品產業,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產業的原則,整合優勢食品產業的品牌和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產業服務體系、技術支撐體系、誠實信用體系等4大體系,推進優勢食品產業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和工廠化,並通過東寧黑木耳等典型優勢產業的規範與提高,不斷探索以食品安全為品牌推進我省優勢食品產業做大做強的有效途徑。

(五)加快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步伐

1、全綠色食品標準體系

(1)落實《全國食品標準20xx一20xx年發展計劃》和《全國農業標準20xx一20xx年發展計劃》;

(2)加強"三綠工程"和農產品流通領域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審查制定酒類商品批發和零售經營管理規範以及屠宰加工行業等標準。

2、驗、檢測體系建設

(1)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善檢驗、檢測手段,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

(2)扶持、整合、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食品(農副產品)質檢中心,加強市(地)、縣的食品(農產品)質檢機構建設;

(3)加快省部級質檢中心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工作。

3、對綠色食品工業發展的巨集觀指導

大力調整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結構,切實提高食品工業發展水平,推動綠色食品工業健康有序發展。

4、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

(1)全省各市地縣都要在本行政區域內選擇一批基礎較好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食品生產經營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各市(地)、縣要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制定試點實施方案、開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識培訓、開展調查研究、建立食品企業內部經營檔案、建立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2)逐步推廣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礎標準和信用徵集、評價、披露、獎懲制度,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和信用意識,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和試點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

5、食品安全資訊管理和綜合利用

(1)建立食品安全資訊監測系統和資訊通報網路,選擇幾種高風險食品開展食品安全狀況調查;

(2)按照《食品安全監管資訊釋出暫行管理辦法》規範各部門資訊釋出程式,推進奶製品和蔬菜的資訊釋出試點工作。

食品調查報告10

根據省老科協關於開展對發展綠色農業進行調研的要求,牡丹江市老科協重點對發展綠色食品的情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綠色食品取得長足進步,成效比較明顯

1999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把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稱三品)作為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認真組織引導農民,專題推進,攻堅破難,使大家對發展“三品”的認識有較大提高,“三品”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三品”生產的數量大幅增長,生產“三品”企業的實力明顯增強。我市綠色食品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

一是已建立了一定規模的標準化綠色食品基地。據調查瞭解,按照綠色有機食品標準,到二○一三年末,我市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生產面積達到404萬畝,佔全市農業播種面積50%。其中綠色生產基地395.8萬畝,有機食品生產基地8.2萬畝。已建成10萬頭國家級綠色肉牛養殖基地一個,國家級大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370萬畝,其中綠色水稻生產基地50萬畝、綠色玉米生產基地130萬畝,綠色大豆生產基地180萬畝,綠色蔬菜生產基地10萬畝。目前,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260萬畝。寧安市從XX年至今共建立了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140萬畝,其中,玉米基地40萬畝,大豆40萬畝,水稻40萬畝,綠色蔬菜基地10萬畝。XX年已通過農業部專家組檢查驗收。僅洋蔥這一個品種種植面積達2.6萬畝,成為一大優勢產業,大部分出口到俄羅斯、日本等國外市場,成為農民致富的一大品種。

二是對生產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增長迅猛。近年來,我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以全面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為切人點,全面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形成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三位一體”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截止到XX年末,我市三品企業增加到124家,認證產品535個。其中,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增至36家,認證產品增至94個;有機食品生產企業增至15家,產品增至88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協會)增至73家,認證產品增至353個。蜂業、蠶業、鹿業等小產業綠色有機認證均實現了零突破,綠色有機認證幾乎涵蓋了農業所有產業。東寧縣這幾年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舉全縣之力發展黑木耳,先後開發了地栽木耳、春耳、越冬耳、棚室吊袋木耳,使之系列化生產。同時,大力研發黑木耳生產的機械裝置實現了木耳收購、加工、銷售的良性迴圈,形成了一條生態、安全、綠色的產業鏈。今年僅木耳產業鏈實現增加值34億元,佔全縣gdp25%,安排農民就業十萬多人,農民純收入連續四年居全省之首。

三是生產綠色農產品的企業實力不斷髮展壯大。從二○○九年開始,我市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以來,已通過國家、省和市認證的生產綠色食品的企業不斷增加,實力不斷增強。據統計到二○一三年末,全市被評為國家級龍頭企業4戶,省級龍頭企業24家,市級龍頭企業140家。經過幾年的不懈的努力已湧現出了響水米業、鑫鵬生豬、北味食用菌、皓月肉牛、綏陽黑木耳等一批品牌企業。很多企業是在發展了有機、綠色食品後,產品價值得到了提升,市場銷售空間更加開闊,打開了國內與國際市場。我市每年都組織參加國內外綠特食品展銷,特別是下氣力開拓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目標市場,進一步拓展營銷網路。比如,我們積極扶持北京燕林莊園科技公司等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建立專銷網路,開展綠色食品展示、營銷和配送業務,實現高階產品銷售,對全市乃至全省綠色食品銷售起到了較大拉動作用。燕林莊園科技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營銷中心,已投入運營的有朝陽家園店、天通苑店等5家連鎖店,藉助於公司兼營的家政服務業務,實現了綠色食品直銷“無縫式對接模式”,已發展成為全省綠色食品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物流集散地,年銷售額達4500多萬元。XX年4月,海林市北味天然食品公司成立,是一家以開發林特產品、食用菌為主,集採、收、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中型食品加工企業。企業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品牌建設,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食品發展之路。這幾年企業先後對22個產品進行了綠色食品認證,以綠色、無汙染內涵 宣傳產品,塑造品牌,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到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目前北味天然食品公司已是擁有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產業基地和菌菇類深加工的生產廠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二、當前發展綠色食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生產綠色食品有長足發展,成績應加以肯定。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制約和影響著綠色農業的發展。

一是企業規模小,品牌雜,高知名度品牌少,尚未形成規模效益。與全省其他地級市相比,全市通過認證的綠色有機食品企業數量較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全市51戶綠色有機食品加工企業,產值過億元企業僅有6戶,而九三油脂年產值過百億,相比之下,差距不言而喻。在食用菌、畜產品、果菜深加工領域,需要建成幾戶在全省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加工企業,強化龍頭拉動能力。品牌眾多而高知名度品牌少。全市具有高知名度品牌的“三品”企業少,目前僅有2戶馳名商標企業和9戶著名商標企業,像正大、皓月、有一定品牌價值的企業鳳毛麟角。二是市場混雜,惡性競爭嚴重。我市市場上的有機食品魚龍混雜,經國家認監委批准的25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標準不統一,許多不符合要求的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尋找低門檻認證機構獲得有機食品標識,拿低質產品按有機產品銷售,導致同行低價競爭激烈,市場惡化,可信度喪失。三是我市綠色食品工作機構建設嚴重滯後。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編制12人,縣級僅有兼職工作人員1-2人,工作機構規格低、人員少,與目前承擔打造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工作職能不相適應,嚴重阻礙了技術培訓、證後監管等工作的開展。四是檢測能力弱。全市除了牡丹江市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目前還沒有一傢俱有雙認證檢測資質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各縣市雖然已經匹配了檢測裝置,但是檢測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不能匹配檢測場地、專業檢測人員,由於沒有通過計量認證,檢測報告不具備法律效果,不能保障常年有計劃的對本市綠色有機食品和投入品檢測監管。五是資金不足。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急需資金扶持。去年我市出臺了資金扶持政策,但是相比基地發展而言,這點政策遠遠不夠,原料基地發展急需省政府資金扶持。

三、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的`對策和建議

國家和省對發展綠色農業擺在十分重視戰略地位。發展綠色農業不僅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黑龍江省看,發展綠色農業自然環境和條件十分優越,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率高,可以說得天獨厚。為此,必須加大工作力度,花氣力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1.認真籌劃,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綠色農業的藍圖。要從黑龍江省的自然地理環境出發,立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高標準的謀劃綠色農業基地框架,龍頭企業框架和園區建設框架,使規劃有明確目標,實施措施,方法步驟,有序的推進。要聘請一些知名專家和農業高科技人員,瞄準世界有機綠色農業發展前沿,著眼全省生態資源優勢,從基地、龍頭、品牌、園區等角度全方位對發展綠色農業進行深度規劃。要按照區域化、專業化的原則,推進優勢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大力發展一品村、專業村,使之做大做強。在規劃中要搞好產業銜接配套,注重生態系統內的物質迴圈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下功夫做大做強品牌,真正發揮品牌效應。一個好的產品品牌就可以馳騁國內外市場,牽動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首先,應抓好已有的品牌產品的整合,對同一產品、有幾個品牌的要整頓、調整,進一步提高品牌的質量和檔次,同時注入科技因素,提高附加值;要合理利用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利用地域特色大力發展一品村、專業村;其次,應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這也是把品牌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發展龍頭企業,發揮品牌效益,實現“產、加、銷、種、養、加”一條龍,發揮聚集力量。以資源優勢為依託,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全國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藉助他們的力量,把我們自己的品牌做大;再次,加大產品綠色農產品認證力度。圍繞農業種植業果業、蔬菜、奶畜、特色養殖、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積極申報綠色、有機認證和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並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等多種形式,普及“三品”知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加大管、監工作力度,生產名符其實的綠色農產品。要打造出讓人民信得過的綠色農產品,必須加強檢測,嚴格監管,要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市、縣、鄉三級檢驗檢測體系,充實專業人員,強化檢測手段和裝置,以適應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和健全綠色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體系。儘快制定出市場準入、安全追溯、資訊釋出、安全預警、公共安全檔案處理的規定辦法,把這些機制建立起來,做到防患於未然。

4.要儘快修訂和完善農藥、化肥的生產使用的技術標準,從源頭上保障綠色農業的生產。當前限用農藥及包裝物的使用不規範,問題很多,不按標準使用,造成水、土、空氣的環境汙染,直接危及綠色農業生產,已成為民眾之憂、民生之大患,對此要從源頭上管住。對濫用農藥做出懲治規定,實施問責;責任部門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對非法生產、銷售的高毒農藥的責任人嚴厲懲治;技術監督部門和農藥管理部門要重新修訂農藥的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和規定。同時要加大對農藥及包裝物回收力度,科學處理有毒包裝物,以淨化生態環境,從源頭上保障綠色農業生產。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綠色農業的快速發展。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需要多部門、多行業的通力協作,更需要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從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本地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從稅收、信貸、財政、科技等方面,扶持農民和企業建立擴大綠色農業生產基地,要通過採取減稅、減費、補貼、財政轉移支付等綜合措施加大對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開發的投入,推進企業、農民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促進綠色、有機農業的快速發展。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統一品種、統一耕作、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的模式,擴大生產規模,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提高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6.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形成一定的輿論氛圍。要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導向作用,大力宣傳、普及綠色、有機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同時要加大對產品標準、認證程式、國內取得認證的情況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廣大消費者對綠色、有機食品的認識。要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結合本地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儘快培育好典型,建立綠色、有機食品生產示範基地,抓好綠色、有機食品的示範企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依託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食品調查報告11

企業人員培訓、體檢情況:我廠所有和生產相關的人員均參加了體檢,取得食品從業許可證書(健康證),並定期參加企業組織的食品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食品技術知識培訓,並備有員工培訓記錄。

現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著。而物質生活充裕了以後,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健康長遠意義上講並不是說你病了然後予以治療,而是從平時就開始防病,可是通過藥物來達到這一目的在現代人看來顯然是極其不可行的,常言說“是藥三分毒”嘛。我們最容易實施和控制的,我想應該莫過於食療了。只有平時注意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長壽。食品業和醫學在不斷進步著,於是功能性食品便應運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譽為“21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為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品的瞭解程度,並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各種年齡層次、各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一、社會調查

1、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隨機人群的調查發現,約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麼功效;約62%的人對功能性食品不是很瞭解,對其功效不認可,覺得效果不明顯,同時對功能性食品的鑑別也缺乏相應的知識;只有23%的人瞭解功能性食品,瞭解其功效,並且知曉很多種類的功能性食品和國內外大品牌。以下為部分被調查者的問卷分析結果。

大學生:對於功能性食品不瞭解;其效果不明顯,開始有作用,後來就沒感覺;對於功能性食品不信賴;從廣告等媒體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歲的男士:多少了解一點,不是很明白;其功能應是抗疲勞;用過腦白金,效果不錯;價格有點偏高,應有適當下調,仍需改進,要適合長期服用。

30-40歲的阿姨:不太瞭解,也不用;孩子用過清華同方的產品,家人用過海藻類的產品,使用過對腸胃有幫助的產品;看過產品說明書和廣告,但是仍然覺得對功能性食品的常識不瞭解。

30歲左右的知識分子:瞭解一點;功能性食品應補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質;用過如安利、完美等產品;覺得是無聊的消費;鑑定要有國家體系認證、說明、用法。

六七十歲的老人:瞭解;認為功能性食品純屬吵作;用過如深海魚油、螺旋藻、天然維E;不看宣傳;廣告要務實,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廣告,要看療效。

目前人們知曉的市場上銷售的品牌主要有:鈣爾奇、蟲草烏雞精、腦輕鬆、血爾、血樂、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長快樂等。同時,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目前社會上對於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幾乎沒有,消費者對起其處於零概念,也導致了虛假廣告活動猖獗。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範,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誇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群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於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2、調查建議

(1)儘快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範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網上查詢資料,瞭解“三無食品”、“垃圾食品”的含義,食品新增劑的種類、“膨化食品”、“洋快餐”等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3)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4)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5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二、功能性食品

1、定義及分類

我局對照本部門職責與《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的相關要求,對我縣20xx年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進行了自檢自查。現將自檢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1)據國際生命科學學院對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義,將其定義為: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一種或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適當的營養作用,還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改善人體健康狀況及降低患病風險的作用。“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功能”的解釋是:當以正常的日攝入量食用某種食品時,只有有證據證明它有益於人體健康,或者以有效攝入量攝入某種食品時,其有益作用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食本站能被稱為功能性食品。

(2)分類: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健康消費群(諸如嬰兒、老年人和學生等)的生理特點與營養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促進生長髮育或維持活力與精力,強調其成分能充分顯示身體防禦功能和調節生理節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種功能性食品(特種保健食品)著眼於某些特殊消費群(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病患者,便祕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體狀況,強調食品在預防疾病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以解決所面臨的“健康與醫療”問題。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稱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這些成分的物質則稱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質,即功能因子。已確定的活性物質主要包括9大類,具體品種有上百種。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纖維、抗腫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內能性甜味料(劑):包括功能性單糖、功能性低聚糖、多遠糖醇和強力甜味劑。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膽鹼等。

(4)自由基清除劑:包括非酶類清除劑和酶類清除劑等。

(5)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

進一步規範學校商店經營行為。對學校校門口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的違規經營小攤點,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堅決取締。同時,教育廣大學生不吃零食,不吃“三無”食品,養成良好的食品衛生習慣。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鍺、鉻、鐵、銅和鋅等。

(7)肽與蛋白質: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壓肽、促進鈣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等。

(9)其他活性物質:如二十八烷醇、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和皁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脂、調節血糖、調節血壓、改善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腸道菌群,潤腸通便,保護胃黏膜)、改善骨質疏鬆、促進排鉛、抗突變、抗腫瘤、抗疲勞、提高應激能力、清咽潤喉、保護化學性肝損傷、減肥、美容、促進乳汁分泌、改善營養性貧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學習記憶力、增進智力、促進生長髮育、改善視力、耐缺氧作用、抗輻射等。

4、市場上常見的功能性食品

對有關人員的處罰力度不夠,是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主要問題。因此,一旦發現假冒、有毒食品,要嚴懲,讓他們沒辦法,也沒有膽量再從事假冒偽劣或製作有毒食品活動。集公司根據上級領導的整體安排,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一是深入開展普法教育,通過召開安全生產會議等形式,宣傳和學習《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二是豐富宣傳活動形式,通過組織職工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參加消防安全演練及氯氣洩露演練,並利用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宣傳各種安全知識、及安全法規。使廣大員工深入瞭解安全,廣泛重視安全,極大提高了全員安全生產意識。

自開發功能食品以來,各國各企業熱衷研究的課題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腫瘤食品、防痴呆食品、糖尿病患者專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專用食品、老年護髮食品和護膚食品等。

現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針對其作用而生產p銷售。常見的有補充微量元素、補血、補鈣等。

5、目前存在的問題

(1)總體問題

a、產品結構不合理。現有22類功能性保健食品,無論從審批數還是實際生產情況看,產品結構都很不合理,導致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b、企業分佈不平衡。北京等6個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業的總數約佔全國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區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還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說明我國保健食品企業的地域分佈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國保健食品企業全年科研專案的經費支出僅佔銷售收入的1、55%;而廣告宣傳費平均佔銷售收入的6、54%,由於科技投入少,所以技術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產品就很少。

(2)企業問題

a、保健食品不實宣傳問題十分嚴重:廣告用語明顯帶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廣告中還以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和組織的名義,為產品的功效做證明,違反了《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誤導了消費者。《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使用醫療機構、醫生的名義或者形象。

b、非法新增違禁物品問題時有發生。新增違禁藥品比較突出的情況包括:在生產調節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藥;在生產減肥保健品時新增興奮類藥物;在生產抗疲勞保健品時混入“偉哥成分”;在生產改善睡眠保健品時新增安定;在生產“增高”類保健品時摻進激素;在生產免疫調節保健品時新增一些中樞食慾抑制劑。

c、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d、非法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問題率禁不止。

食品調查報告12

蕨菜介紹

產品名稱:蕨菜(又名龍頭菜、蛇蕨、拳頭菜、如意菜,被稱為山菜之王)

蕨菜食用方法:可鮮食或晒乾菜(製作時用沸水燙後晒乾即成)。乾菜吃時用溫水泡發,再烹製各種美味菜餚。

蕨菜的化學成分:每百克蕨菜含蛋白質1.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10克,鈣24毫克,磷29毫克,鐵6.7毫克,胡蘿蔔素1.68毫克,維生素C35毫克等成分。

蕨菜小貼士:

≮功效≯

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清熱解毒、殺菌消炎。

蕨菜所含的礦物質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所含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能清腸排毒。民間常用蕨菜治療洩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適用人群≯

適合所有人食用。

≮適用量≯

每次30克左右。

≮特別提示≯

鮮品或幹品食用前應先在沸水中浸燙一下後過涼,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質和土腥味。

炒食適合配以雞蛋、肉類。

≮健康紅綠燈≯

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蕨菜銷售市場現狀

加工行業野蕨類資源不足,軟包裝罐頭為主導產品。

我國的蕨菜加工行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加工鹽漬品出口日本,80年代已有玻璃瓶包裝的產品生產。90年代研製開發了蕨菜軟包裝罐頭。軟包裝罐頭採用蒸煮袋真空包裝殺菌而成,具有包裝美觀、衛生、開啟方便、便於攜帶等優點,現已取締玻璃片那個罐頭。另還有脫水產品,脫水產品採用自然乾燥和熱風乾燥方法進行。蕨菜產品市場主要是日本、南韓、和國內市場,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對純天然無汙染的野蕨菜需求越來越大。野生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為進一步開拓山野菜的市場,就進行山野菜人工栽培。

在當今的市場所銷售的蕨類食品只有當季的新鮮蕨菜類、風乾類、醃製類這三類,市場蕨類產品比較單一化。沒有將蕨類產品發展更加全面,沒有將這種綠色產品的綠色突現出來,可見蕨類還有更多大的發展空間,現市場蕨類的特點如下:

現蕨類產品的優點:

1. 銷量大

2. 包裝精緻

3. 價格較貴

4. 銷售範圍廣

現蕨類產品的缺點:

1. 產品單一化

2. 本身的綠色食品特點並沒有突現

3. 親自調查發現衛生問題還存在問題

4. 醃製產品中有的.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新增劑

蕨菜的市場前景

蕨菜味道美、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由於蕨菜是野生無農藥汙染,有“森林蔬菜”的美稱,國外稱之為“長命草”、“山菜之王”,早己把它列為健康食品,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業己把它列入“綠色食品”加以開發,成為對外出口的大宗暢銷果蔬食品之一。市場前景看好,據悉一袋500克的幹蕨菜在歐美市場上可賣到30美元左右。

如果制定一系列的可實施方案,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推出自己的品牌,將其推向市場。讓綠色純天然蕨菜在國際與國內市場食品行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蕨類銷售市場分析與計劃

分析:

蕨類在市場中的特點狀況是優點與缺點並存的,要想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就應該作出一份完整並獨特的商業計劃。

計劃:

1選定蕨類品種

進行蕨類調查,選定幾類優質品種,為育種做準備。

2進行野蕨菜育種、馴化和栽培

以保護野生植物資源、保護生態、保持野生植物資源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進行選育、馴化、加強種植技術的研究,建立種植基地、培育示範園和蕨菜栽培基地。

3加工技術需進一步提高

通過自然乾燥、熱風乾燥、鹽漬品加工和軟罐頭加工,但這些方法在加工過程中會使蕨菜營養大部分流失,參考《中國林副產品》“蕨菜加工前後營養成分分析”蕨菜微量元素加工後損失了69%,維生素類損失65.7%。由此可見,蕨菜的儲存和加工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採用微波爐高溫瞬間滅菌技術和冷凍真空乾燥技術能夠有效減少蕨菜的營養損失。

4在產品開發方面應向更深、更廣度方面發展

1) 醬菜系類產品,集合醬菜製作技術開發蕨菜即食系類產品。

2) 蕨菜可與麵食結合加工製作各種蕨菜餃子、包子、麵條、麵點。

3) 利用榨汁、浸泡提取、勾兌等工藝製作各種飲料,如:蕨菜汁、食用菌飲料等。

4) 利用粉、碎、浸、提等加工技術製成各種粉劑,如蕨根粉、蕨菜細粉、蕨菜粉絲等。

5) 開發美容化妝產品,以蕨菜和食用菌的提取為原料,研製開發有助於人體延年益壽、滋潤面板等一系列的美容化妝品,如:蕨菜洗髮香波、蕨菜潤膚膏、蕨菜汁面膜等。

6) 開發活體保鮮蕨菜產品,在生產基地將蕨菜進行低溫處理、保鮮包裝、冷藏運輸供應市場。

5加工過程和產品標準應向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看齊

蕨菜來自林區,營養豐富,沒有汙染,在加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產生操作要求進行。在工廠建造、器具使用、新增劑應用等方面均應使用綠色產品,以防二次汙染,保持蕨菜的原有特性。還應脫苦、脫毒和脫澀等處理。

6蕨菜的加工方向應向功能食品方向發展

蕨菜是介於菜、藥之間的蔬菜食品,應研製開發出如開胃、健脾、消炎、美容、抗癌等功能性食品。

7在對蕨菜包裝方面應向禮品盒裝方向發展

初普通裝以外還應用禮品盒裝,其特點是美觀、大方、高檔化等。

8在培育方面應注意植物的保護、育種和栽培

選擇無汙染的土地建立繁育基地,進行栽培技術,建設綠色食品蕨菜栽培基地,規模化種植。

9在科研方面向專業化聯合方向發展

蕨菜馴化、良種繁育、蕨類栽培、加工機理、工藝流程、產品配方、成分分析、質量檢驗等聯合發展。

10蕨菜產業應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

銷售網路化格局,在蕨菜經營方面,應與多家經營 商建立生產基地開發產品聯網銷售。

蕨菜生產是一項及植物學、生態學、物理學、栽培學、食品加工學、營養學和經營管理學於一體的綜合科學,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發展優勢有較好的發在前景。

蕨類主打品牌

1.“蕨菜罐頭”

工藝流程:原料洗滌--殺青--冷卻--去殼--整理--漂水--裝桶(罐)--注水--封罐--殺菌--冷卻--貯藏

2.“幹蕨菜”

將採的鮮蕨整理後,放入95~98℃熱水中煮5~7分鐘撈出,在日光下晾晒,柔搓而成幹品,呈金黃色,間有微紅淡綠色,新鮮幼嫩,美味可口。

3.“酸辣筍乾”

冼淨切段,以旺火煮沸,每百公斤蕨菜加約3斤食鹽,再用炆火燜煮,加辣椒、醬油、味精及醋,直至鍋水熬幹,撈起晒乾包裝。特點:酸辣味美,可作速食包裝。

4.“五香筍乾”

取嫩蕨菜切段,100公斤加食鹽2公斤和適量五香粉或茴香、味精,煮約4小時後取出晒乾,再回籠蒸一小時以上,取出置火上烘乾,包裝。特點:醬色,味香鮮,脆嫩。

5.“風味蕨菜”

將蕨菜除去下部硬化部分,紮成直徑7釐米小把,按鮮蕨菜100公斤加食鹽20公斤醃製兩週、瀝盡澀水,再用食鹽15公斤醃製而成,菜色嫩綠,味道鮮美,不老化,不變質。

6.“糖醋筍乾”

取蕨菜切段,入鍋煮至柔軟,用清水漂1小時,再入鍋用炆之火燜半小時,撈出晒至半乾,用糖(每百千克鮮筍加糖2-3千克,留一千克待入罐時用)醋(約佔1%左右)拌和。裝入罐或桶中壓實,32小時後取出晒成九成幹品,再加糖拌和,裝入罐或壇,壓緊封藏。特點:鮮、甜、微酸。

市場預測及營銷策略

1、 市場預測:

綠色食品近年來風糜全球,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國際市場上的食品結構已朝纖維方向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日本目前每年纖維食品市場年均銷售額達13億美元、美國則達18億美元。從國內市場上看每年來吉林的資源豐富,但產品種類不是很豐富。一旦形成規模生產系列產品後,市場將會進一步拓寬和擴大,在有能力的條件下,還可加工外銷產品,為國家創匯。總之,蕨類系列產品無論在國內國外,都有極大的市場前景。

2、營銷策略:

立足吉林,做大全國,開拓國際市場。定位為純生態保護區生態綠色農副產品,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北京、上海等沿海市場集中發展直營,在其他省會城市設立代理商銷售,聯合農產品出口貿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品牌銷售策略

1. 以自己打造出蕨菜獨特的品牌,通過電視傳媒、傳單、書刊、POP等製作最獨特的廣告,擴大自己的銷售度與認知度,更好的為自己帶來收益。

2. 主要的是要有最好的食品質量品質,讓消費者信得過,這樣的人力宣傳,是傳播最快的移動廣告,具有宣傳的速度快、範圍廣等特點。

3. 用心打造出純天然綠色食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品牌,以“綠色無汙染”與“純天然”為主要賣點。

4. 擴大銷售範圍,向國外市場進軍,在國外市場打出“中國的純天然綠色無汙染食品”的口號。

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雖然現在的市場對蕨菜的需求量很大,但蕨類產品發展不完善,所以發在空間很大,經濟效益也很高。

2.社會效益:專案實施後,除產生經濟效益外,還可增加吉林山區群眾收入創造300-400個就業機會,安置部分社會閒置人員及下崗再就業問題,同時還可帶動吉林綠色食品產業的開發利用,促進旅遊、商業、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3.生態效益:本專案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無廢水、廢氣排放汙染環境問題,可視為無煙工業。專案實施後,可使我縣豐富的自然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推動我縣綠色產業開發步伐,促進我縣群眾對竹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結論

本專案實施後,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都有很好的作用;對增強吉林農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著重大意義。該專案回收期短,所在地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原材料供應有所保障,產品有廣闊的市場。經濟效益好,專案抗風險能力強,要建立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市場管理追蹤體系。可以肯定地說,該專案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展潛力巨大。因此,該專案具有著科學性和可行性。

  調查人

  日期

食品調查報告13

一、問題的提出

每次爸爸看到我吃飯時慢騰騰,難以下嚥的樣子,總是會提起他們小時候的事情,他說,他小的時候,由於整個社會物質匱乏,很多人是上頓接不上下頓,如果你稍微吃慢一點,早就沒有了,大家吃飯總是狼吞虎嚥,像他兄弟姐妹多,煮的麵條奶奶只能吃一點麵湯,大家麵湯都要搶著吃,有時奶奶麵湯都得不到吃呢,關於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外公、外婆也時常給我講過去的日子,覺得我們現在生活在好時代了。由於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糧食產量大大提高了,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我覺得我們生活在好時代,非常幸運,感謝祖國。可是……

近幾年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事件,首先是“紅心蛋”蘇丹紅事件,再次是“大頭娃娃”三鹿。人們看待食物杯弓蛇影,大人們經常說,現在吃飯嚼之不香,食之無味。我在想,肯定是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不挨飢受餓了,天天大魚大肉吃多了,把味道沖淡了,當然覺得什麼都不好吃了,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了《金沙講壇》第32期由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原鶴洋主講的《解讀飲食汙染與健康》講座。聽了原教授的講座才明白,原來現在市面上食物真的不如過去的香了,不是長輩們味口吃高了。而是現在在種植和生產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我們家還是非常注意食品安全的`,因為爸爸是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諮詢師,經常接觸一些食品生產企業,或動物飼料、新增劑的生產企業。所以經常告訴我,哪些新增防腐劑多不能吃,這種食品怎麼選擇,那種白水怎麼選擇,像我到商場去賣食物,要注意生產日期,QS標誌,還有食品新增劑及防腐劑的多少等等。但我每次站在琳琅滿目的商品前,總是躊躇不前,這些食品或多或少總是添加了各種各樣的新增劑及防腐劑,多的防腐劑就達七八種,少的也有五六種。很多時候我都是無功而返。至少這些商場的商品還是明確標示出來,我們還可選擇,在自由市場購買的蔬菜、水果、家禽、肉類呢?又怎麼辨別呢?大家是否在選擇過程中注意到食品安全了呢?於是,我決定對我們生活中最密切聯絡的蔬菜、水果、肉類等作一個隨機小調查,瞭解一下大家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現狀。也好提出建議!

二、研究方案的構思

本次調查採用網路和現場調查表的形式進行。調查物件不確定具體人群、歲數、性別、學歷,在社群公共區域隨機調查。時間從20xx年9月30日至20xx年10月6日,共計7天。調查表的設計過程應考慮到調查物件中各年齡各層次的人員都有,我對調查表設計要求考慮內容簡單易懂,填寫方便,數量不宜太多,選擇的材料也要貼近人們生活。選擇品種主要選擇了三個方面:水果、蔬菜、其它食品等日常生活中必須品。水果類:香蕉、獼猴桃、蘋果、桃子;蔬菜類:黃瓜、西紅柿、花菜、茄子、波菜、韭菜;其它食品:肉類、滷製品、菜油、熟食品。個人資訊等內容,如:性別、年齡、學歷。選擇它們主要是它們在人們餐桌上幾乎天天可見,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由於考慮到不同層次人員及網路填寫方便,設計為打勾的形式,所有選擇題均採用單選題,多選或不選視為無效調查表。最後也希望收回大家的意見,或許有比我們方法更好的我們也可以吸收,所以增加了建議一欄。還考慮到調查表的發放與收回需要一段時間,得儘早發出調查表,才能儘快完成調查。

三、研究過程與記錄

調查過程在社群隨機向路過的行人發放調查表45份,本次調查活動在策劃時間內共收回43份,回收調查表中有效41份,無效2份(回收調查表附後),網路調查收回6份(已用連結方式確定調查表的有效性),收回的有效調查表共計47份。在本次調查的47人中。其中女性公民18人、男性公民29人;35歲以下24人、35歲至55歲14人、55歲9人;接受調查人群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25人、高等教育18人、研究生以上4人。根據收回的調查資訊,我請媽媽協助我設計了柱狀圖進行分析。

四、分析與思考(建議)

1.總體分析

總體分析得出肉類正確選擇佔89。4%;滷製品正確選擇佔61。7%;菜油正確選擇佔95。7%;其它熟食品正確選擇佔95。7%。水果類正確選擇率最高的是獼猴桃為77%;最低的是香蕉為25。5%;蔬菜類正確選擇率最高的是茄子為66%,最低的是西紅柿為25。5%。從分析中發現大家對肉類、菜油、滷製品、熟食品等能正確的選擇和識別,比如菜油這些正確選擇率非常高。相比之下對蔬菜和水果的正確選擇和識別便不盡人意了。

2.按年齡段來分析

年齡在35歲以下共計24人,對其它熟食品正確率為100%,最低為蘋果16。7%。發現大家都喜歡選好看的,果皮溼潤的。其實並不是很好,反而你認為不好的蘋果才是相對綠色無汙的。

年齡在35歲至55歲共計14人,其中正確選擇率最高的是菜油為100%,最低是香蕉為28。5%。發現人們對水果的認知有待提高。

年齡在55歲以上共計9人55歲以上共計9人,其中正確選擇率的是菜油和熟食品為88。9%,最低是黃瓜其正確選擇率為0。從上面幾個年齡段分析可以高齡段對水果正確選擇率略低。

食品調查報告14

三綠工程是由商務部會同中央12個部門聯合實施的,以建立健全流通領域和畜禽屠宰加工行業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為目的,以嚴格市場準入制度為核心,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闢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系統工程。為深入推進“三綠工程”建設,商務部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圍繞當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對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商務主管部門、20xx家城市市場、1324家農村市場和4507位城鄉消費者進行了為期三個多月的調查。調查表明,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及食品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市場管理、檢測手段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城市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明顯增強,農村居民消費觀念有待轉變。

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據調查,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

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農村居民的投訴率極低。據對南京市所轄的溧水縣調查,93.4%的農民在買到有問題食品時放棄投訴,高於城市35.8百分點。

二、城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工作剛剛起步。

各大城市高度重視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工作,嚴把市場關口。上海市把建設100家標準化菜市場和20家生鮮超市建設作為政府實事專案來抓;南京市每年從財政預算內安排10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蔬菜農殘檢測和農副產品市場等建設,建立蔬菜農殘快速檢測站點370個,添置檢測儀57臺,配備檢測人員610名,覆蓋了全市各蔬菜批發、零售市場和超市、大賣場;合肥市投入1.2億元新建、改建、擴建農貿市場23個,拆除違建及騎路農貿市場14個,每月2次定期對全市16個經營生鮮的超市、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抽樣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在新聞媒體上公示;青島市完善了以市菜籃子商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為核心、170家批零市場、生產、配送、消費單位全面布控的三級檢測網路體系,今年1-9月全市累計抽查重點農副產品43.3萬批次,同比增長47.9%;湖南省大力推行產品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掛鉤等准入措施,確定了4家著名食品工商企業為肉類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設省級試點單位,3家著名超市公司和農產品市場為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省級試點單位,各市州也確定了3-4家食品安全試點企業。

農村食品安全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只有浙江、福建等少數地區將此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如浙江省構建了“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督責任網”、“群眾監督網”三張食品安全網,福建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食品安全檢測網路體系,有效地推動了農村食品安全工作,但絕大部分地區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城市市場準入制度得到有效實施,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狀況有待改善。

組織實施食品市場準入制度,成為部分城市食品經銷企業的自覺行動。被調查的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承諾的達77%,對消費者實行先行賠付的達24.5%;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和質量驗收等制度的達43.05%,比上年度上升了18.6個百分點;開展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的達38.41%,為上年的2.2倍;建立自檢制度的佔75.8%,其中開展入市檢測的佔66.29%。城市農貿市場中,建立不合格食品處理、商品質量巡查、投訴處理、資訊公示等制度的達70%以上,對蔬菜有機磷進行檢測的佔45.2%,對水產品甲醛進行檢測的佔33.9%,對面食及豆製品中的吊白塊進行檢測的佔31.01%,對注水肉進行檢測的佔45.6%,對熟食品亞硝酸鹽進行檢測的佔25.62%;大型連鎖零售企業普遍建立了對供應商進行現場稽核制度,其中39%的'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對所有供應商進行現場稽核,部分零售商還建立了較系統的供應商稽核流程,一些大型零售商已趨向於依靠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對食品質量安全做定期檢測。各城市流通基礎設施也有了明顯改觀,交易廳棚發展迅猛,其中批發市場的交易廳棚平均面積較上年增長82%,農貿市場進入廳棚交易的已近八成;擁有陳列冷櫃等保鮮裝置、運輸冷藏車等均成倍增長,鮮活食品的保鮮條件改善;批發市場內設立檢測室增長了50%,農貿市場中有26.68%配備了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過去檢測設施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速測儀與色譜儀的平均保有量比上年均增長2倍多。

由於農村居民收入遠遠低於城市,農村市場對低價食品有著較大需求,購買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賣部。加之農村執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場監管缺位,農民購買食品既不查驗相關證照,又不索要銷售發票,致使一些“三無”食品、過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場拒之門外的食品流向農村市場。調查顯示,農村市場經銷的食品中,65.2%為自產自銷,46.1%來源於流動攤販;散裝食品所佔比重達30%以上,其中散裝糕點、散裝熟食、散裝乾果的比例達到50%以上,散裝酒高達80%;23.8%的包裝食品沒有標明保質期;19.2%的店主對過期食品選擇降價銷售;生肉銷售大多沒有保鮮措施,落市後第二天繼續拿出來出售。

四、食品生產源頭存在隱患,部分單位市場準入流於形式。

據對農村生產者調查,絕大部分農民不知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和獸藥目錄;近50%的農民在使用農藥和獸藥時沒有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只是憑感覺使用,一藥多用現象相當普遍;一些農民受利益驅動,打過農藥的蔬菜未過休藥期即採摘上市銷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沒有經過產地檢驗;10%以上的種植地和養殖地周邊環境存在汙染源。

由於對食品安全事件處罰過輕、以罰代刑,導致部分企業負責人社會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據調查,部分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不願意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場當成出租攤位、收取管理費的“搖錢樹”。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市場準入制度,但只是掛在牆上而已,並未付諸實施。一些單位雖然購置了檢測裝置、汙物處理設施,但由於運營成本高,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只為應付檢查,平時閒置不用。

部分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例如,在採購環節,不合格的原材料加工和不充分的供應審查導致食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在運輸環節,零售商不能完全遵從基本的儲存和消毒要求;在銷售環節,現有的裝置和處理辦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在整個價值鏈上,冷鏈完整性都沒有被很好地發展;在組織結構方面,總部缺乏獨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部門和外部質量審計監查,使整個企業食品安全的執行變得困難;在人力資源體系方面,目前的招聘、培訓和激勵體系不能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足夠的支援。據調查,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食品變質、有雜物異物、過期商品銷售(包括贈品過期)等;有關部門查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標籤不符、新增劑超標等,其中包裝食品標籤不符中缺斤少兩佔50%左右;從食品類別看,問題最多的是鮮肉及肉製品,佔24%,其次是休閒食品和乳品類,分別佔15%和11%。

五、監管部門職責仍有交叉,有待進一步理順。

據調查,儘管國務院已明確食品安全管理遵照“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原則,但由於涉及眾多管理部門,有的地區涉及30多個部門,彼此理解不一,導致職責不清,難以形成合力,各自為政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越位,有的缺位;有權的搶,有責的推;同一部門,既當規則的制定者,又當裁判員,還當運動員;城鄉執法力量不平衡,不同部門執法寬嚴不一;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充當不安全食品的保護傘。凡此種種,使廣大群眾關注的問題難以儘快得到解決。例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投訴解決方案的滿意度僅為30%左右。這給食品安全工作留下了巨大隱患,既加大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難度,也增加了國家治理食品汙染的成本。

六、有關建議

針對當前流通領域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建議國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支援流通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商業網點;由重點治理生產源頭轉向重點培育綠色市場,加強對上市銷售食品的安全監測,實行市場退出機制,引導安全生產;加大對犯罪分子的懲處力度,使犯罪成本遠大於犯罪收益;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

食品調查報告15

在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擇業技能差是導致摩擦性失業的重要原因。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當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科學地分析市場、客觀地認識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善於利用市場資訊,善於在就業市場中“推銷自己”,通過市場落實就業單位。

一、前言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就食品消費而言,大學生有其自己的特點,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食品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食品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須,如果不合理應該怎麼改進。

二、調查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對食品的要求日新月異,這也成為了我們更好地瞭解城院在校大學生購食品的情況。

(一)人、財、物力支撐不足。一是人力資源不足。機構改革後,我局編制空缺數目大,人員遲遲沒能到位,現有人員是多部門整合而來,食品安全監管業務需經歷學習期、磨合期、熟練期三個階段,食品安全問題也會經歷一個集中爆發期。二是物力支撐不足。目前我局辦公裝置、執法裝備嚴重匱乏,嚴重製約了全縣食品行業的監管,為食品安全隱患埋下伏筆。三是財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投入少,抽檢經費缺乏,發現可疑食品不能及時開展抽樣檢驗,鎖定證據,致使執法監管陷於被動狀態。

在兼職次數調查這道題上,只有133個同學填答,33個同學沒有填答。從調查結果看,做兼職次數最多的同學多達10次,而平均兼職的次數是2.33,絕大多數同學僅做過一次兼職。

本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希望,嚮往城市生活,家庭關係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後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係很好,89.4%與父親關係很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援來源。

三、調查目的

隨著人們對於健康的日漸重視,飲食是人們首先關注的,而零食作為一種被人們曾經當作不健康飲食的消費品,現在因為人們對健康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已經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本次調查意在瞭解大學生的零食消費狀況和習慣。

四、調查內容

1、食品品牌包裝對大學生消費有什麼影響

2、選購食品的時候主要關心什麼

3、學生們經常在哪裡購買食品比較多

4、生主要購買什麼型別的食品

5、大學生對食品的價格的要求

五、調查方式和方法

研究型別:定量研究

上網查詢大學生愛吃零食的有關資料。

發調查問卷,對被訪者面對面訪問收集第一手資料,所有被訪問者隨機產生。

整理、統計資料,瞭解大學生被周邊零食吸引的原因。

六、調查區域及物件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及教師

七、調查情況

我們於10月1日到7日之間,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隨機的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0收回有效問卷36份。

八、資料統計分析

1、購買趨勢

大學生普遍都喜歡吃零食,是各種食品的高消費群體。他們經常在學校小賣部或者去大超市購買各種食品。他們購買次數較多,購買批量一般。

2、購買時主要考慮的因素

價格、質量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

3、購買地點

我們經常在學校小賣部或者去大超市購買各種食品,如樂購、沃爾瑪等等。

4、品牌廣告的影響

大學生是年輕的群體,他們追求時尚。各種明星代言的食品深受大學生的信賴和喜歡。大品牌的食品容易使大學生接受,品牌對他們有一定的影響。

5、購買食品型別

買包裝類食品比較多,男生比較喜歡肉類食物。女生則比較喜歡糖果類食品。

九、結論

本調查報告通過對抽樣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從頻率、方式、內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學生食品消費的基本狀況和表現出來的特徵。並分析了男生和女生在食品消費時考慮的因素和購買型別。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結果有以下幾點:

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推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整改各類“習慣性”消防違章,確保長效管理,確保“硬體過硬,軟體不軟”,兩者互為推動、互為促進,形成良性迴圈。

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之後,市、縣(區)及時召開各種會議,專題安排部署精準扶貧工作,明確工作思路,提出實施“123456”精準扶貧推進行動計劃;加強組織領導,全市基本實現了“縣有指揮部、鄉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縱向領導機構;突出“六個精準”,科學編制“1+18”實施方案和“2表+8圖”作戰方案;加快組建駐村幫扶隊,達到了貧困村全覆蓋;圍繞精準識別,積極開展建檔立卡工作。總體來說,市、縣(區)、鄉、村各級對精準扶貧的認識不斷提高,措施力量不斷強化,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初步顯現。

家庭的消費情況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有重要影響。我在對一些同學的訪問中發現,一般來說,農村的大學生每月的消費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開支主要是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們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學校的消費也和在家裡一樣,不會太講究。而城裡的學生在消費上就相對大手大腳些。

1、大學生普遍都喜歡吃零食,是各種食品的高消費群體。他們經常在學校小賣部或者去大超市購買各種食品。

2、他們購買視屏的價格在3~4元的比較多,一元以下和4~6元也相對較多。

(三)增強監管意識,強化責任意識。宣傳食品安全法的同時,我局進一步加強了酒類流通管理,加大生豬定點屠宰執法力度。與定點屠宰企業簽訂《XX縣生豬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責任書》,督促被監管單位誠信經營。要求定點屠宰企業學習《生豬定點管理條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向酒類經營戶宣講《酒類流通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食品企業和經營單位的誠信意識和自律意識。

3、在購買食品時考慮的因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自主性,他們喜歡各種包裝可愛的食品

4、廣告和品牌對大學生購買食品的影響非常大。

一是大力發展資訊中介組織和網路型中介組織,以各類專業協會、企業、合作社和能人銷售為依託,逐步形成縱橫交錯、運轉靈活、輻射全國的農產品營銷網路。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完善功能、增強輻射的思路,想方設法擴建現有市場,開創新型市場,對接外地市場,開拓國際市場。三是不斷完善市場資訊收集釋出、質量安全檢測、網路服務和配套設施建設;規範市場交易規劃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堅決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產品加工經營企業為龍頭,以千家萬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培育農村的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和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走“農戶+協會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三)農資經營網路日趨完善,群眾購肥方便。近年來,供銷社積極推動“新網工程”建設,全市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路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全市執行中的農資配送中心5個,連鎖經營店234個,75%以上的村有農資店或加盟的農資連鎖經營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經營店配備了送肥下鄉專用車輛,送肥進村,農民購肥方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