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7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合集15篇)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

這周,本校老師佈置給我們一個任務——進行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作為本校學生的我和三名同學在一天時間內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

一、調查物件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市60名國小生為調查物件。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三、調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學通過兩種方法進行調查。一種是網路調查(在爸爸的幫助下,製作成網路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群發動調查)。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進繡山公園進行隨機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男生有33人,佔總人數的55%。女生27人,佔總人數的45%。一年級學生有15人,佔總人數的25%。二年級學生有7人,佔總人數的11.67%。三年級學生有3人,佔總人數的5%。四年級學生有11人,佔總人數的18.33%。五、六年級學生都是12人,各佔總人數的20%。

從早飯吃的地方資料可以看出我市國小生多數是比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國為少數(9名)男生愛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愛在路邊吃,而女生只有少數(3名)愛在小店吃,並沒有人在路邊吃。其次,男生較愛在小灘小販購買食品,只有少數男同學不在小店裡買食品,女生多數不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只有極少數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並且男生多數在小店裡購買一些屬於三無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個別去購買零食,可以說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為罐頭食品較為好吃,就誤以為罐頭食品是衛生的,這可以說明全市可能會有極個別同學把好吃食品當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從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及其他問題可以看出現在的國小生並不是極為重視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顧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結論與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裡我要提幾個建議:

1、 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 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3、 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於紙上,貼於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 同學們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是高的,不過請個別對食品安全意識較低的同學引起注意。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2

尊敬的XX領導:

一、調查物件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市60名國小生為調查物件。

二、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5日

三、調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學通過兩種方法進行調查。一種是網路調查(在爸爸的幫助下,製作成網路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群發動調查);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進繡山公園進行隨機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男生有33人,佔總人數的55%;女生27人,佔總人數的45%。一年級學生有15人,佔總人數的25%;二年級學生有7人,佔總人數的11。67%;三年級學生有3人,佔總人數的5%;四年級學生有11人,佔總人數的18。33%;五、六年級學生都是12人,各佔總人數的20%。

從早飯吃的地方資料可以看出我市國小生多數是比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國為少數(9名)男生愛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愛在路邊吃,而女生只有少數(3名)愛在小店吃,並沒有人在路邊吃。其次,男生較愛在小灘小販購買食品,只有少數男同學不在小店裡買食品,女生多數不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只有極少數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並且男生多數在小店裡購買一些屬於三無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個別去購買零食,可以說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為罐頭食品較為好吃,就誤以為罐頭食品是衛生的,這可以說明全市可能會有極個別同學把好吃食品當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從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及其他問題可以看出現在的國小生並不是極為重視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顧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結論與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裡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3、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於紙上,貼於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同學們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是高的,不過請個別對食品安全意識較低的同學引起注意。

特此報告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學校門口有許多賣小吃、辣條的小店,可是大部分小店沒有“衛生安全許可證”,同學們還是瘋狂地購買。辣條安全嗎?怎麼做的呢?吃了會中毒嗎?對此,我對辣條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展開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訪問同學、老師以及爸爸媽媽。

2。上網查閱。

3。閱讀有關書籍。

三、調查情況以及資料整理

1。同學們說,辣條怎麼做的我不在意,只要好吃,我喜歡就行!

2。老師說,辣條不衛生,它們都是用變質的油、爛肉等做成的,所以我希望同學們以後不要再吃辣條。

3。爸爸媽媽認為,辣條賣得便宜,說明其成本極低,因此,衛生和安全問題也難以保障。

四、結論

大家都看到了,只有我們國小生不懂,還在吃辣條,大人和了解事情的人都說辣條是個“健康殺手”,而且辣條中含鉛很多,一不小心就會中毒。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吃辣條,也希望小店在賣食品時能夠嚴格把關。還希望有關部門加強檢查,不要讓不健康的東西來傷害我們幼小的身體!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4

一、活動背景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但近幾年來,問題食品嚴重危害了社會的穩定,損害了人民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教育。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健康更加受到家長的重視,一些家長怕孩子不到吃飯時間就餓,往往每天都給一些零用錢,讓孩子買零食吃,以補充正餐的不足,但是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導致一些同學身體發育不正常,有的身體逐漸消瘦,有的過於肥胖,究其原因目前市場上的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口味各異,非常受青少年的青睞,但是許多食品如餅乾、漢堡、香腸、飲料等食品中存在著對身體健康不利甚至有害的成份,有些已被世界公認為垃圾食品。

面對這種局面,我們開展《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的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明白垃圾食品及其危害,從而遠離垃圾食品,造就健康體魄!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調查諮詢、查閱資料等方式,明確垃圾食品的定義、型別和危害。

2、學習瞭解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關注食品安全,遠離垃圾食品。

能力目標:

1、通過在活動中親歷採訪調查、資料收集的活動歷程,培養蒐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鍛鍊動手實踐、收集、分析、處理、利用資訊的能力,以及嘗試如何在活動中與他人進行交往,和更有效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2、通過辦板報、手抄報,寫標語等形式對全班及全校同學進行“講究食品安全”的宣傳活動,提升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體驗式學習活動,瞭解垃圾食品危害,切身體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從而提高食品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遠離垃圾食品。

2、通過這次活動,瞭解食品安全現狀及相關法律法規,懂得用法律維護消費者合法的權益,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物件:五年級學生

四、活動時間:20xx年8月—10月

五、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方案

2、明確小組分工,確定活動方向

3、明確研究方法,制訂活動日程

第二階段:調查活動階段

(1)、深入學生生活,調查班內同學喜歡吃的小食品價格,及購買地點。調查生活中常見的有害食品,知道它們對人體的危害。

(2)、向全校學生做問卷調查

我們總共向全體同學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5份,其中有效問卷93份。回收率為95%,有效率為93%。

(3)、網上查詢資料,瞭解“三無食品”、“垃圾食品”的含義,食品新增劑的種類、“膨化食品”、“洋快餐”等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所謂“三無食品”一般是指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名稱。也有說法是:無生產廠名,二無生產廠址,三無生產衛生許可證編碼的產品。

1、“三無”食品,多數是用有毒、有害、變質或劣質原料製作的食品。“三無”食品是最不安全食品。為了加重口味,這些食品新增香精、糖精、色素等損害人體肝、胃等器官。如果大量食用這些食品,還容易致癌。卡片、玩具與食品混合包裝,造成了食品的二次汙染。

2、不合格的膨化食品、醃製和油炸食品衛生指標中的菌落數、大腸菌群、過氧化值指標超標,還能產生亞硝胺、鉛等致癌物質,食用會導致胃腸不適、腹瀉並損害肝臟。

3、果凍、糖精、飲料、巧克力、方便麵、罐頭和泡泡糖等兒童不宜多吃,在這類小食品中大多加入了防腐劑、色素、甜味劑等新增劑,食用過量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危害。

4、不合格果脯、蜜餞中甜蜜素超標,不合格烤魚片、牛肉乾等食品中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超標。

5、像笑笑、脆骨、饞嘴貓之類的三無食品裡的油是用地溝油做的,也就是說,都是人們用過的油,那些都是很髒的。

6、學校門口賣的米線、串串香、燒烤等食品,都可以被稱為三無食品,這些食品大多是一些小作坊生產的,在衛生和質量方面很難保證。

(4)、分小組到超市,商店,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小攤實地調查各類食品。

1、大型超市

第一小組去了大型超市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5%。

2、小型商店

在小型商店,第二小組的組員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3、學校附近的小店

在學校附近的小店,第三小組的組員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80%,有保制期的食品有80%,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7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小攤

在街旁的地攤上,第四小組的組員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50%,有保制期的食品只有50%,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3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5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食品,儘量不要到小型商店購買食品,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食品!

(5)、藉助網路等多媒體瞭解當前食品安全現狀,懂得正確選購安全食品,維護合法的消費者權益。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食品安全狀況,我們上網查了資料,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第三階段:整理收集材料階段

整理分析蒐集到的資料,形成書面材料。

第四階段:彙報展示階段

開展徵文、食品安全知識競賽、黑板報、主題班會等活動宣傳垃圾食品的危害。

六、活動成果與感受

在這次實踐活動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情景,聽到了一些聲音,我們看到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在超市裡,我們看到了人們已經開始並習慣使用環保袋了,這是值得欣慰的。為了能讓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們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1、不要吃街頭小吃,注意衛生。

2、少吃油炸類食品,比如:薯片,薯條等。

3、應少吃學校附近小店裡賣的零食。

4、不吃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質量安全標誌、廠方地址的食品。

5、不吃沒有營業執照的小型店鋪裡銷售的“垃圾食品”。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學會了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與分工,學會了與他人交往,學會了綜合應用資訊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還知道:要購買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綠色標誌的由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還懂得了用正當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附國小生食品安全衛生知識調查問卷

為了讓您掌握相關食品安全衛生知識,遠離不合格和假冒偽劣食品,保護您和家人免受食品相關疾病的影響,珍愛生命,從小做起。請您認真配合完成以下調查問卷:

一、請選擇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打“√”。

1、食品色彩越鮮豔越好嗎?是()否()

2、你認為可以購買流動攤販或路邊無衛生許可證的小店裡現做現賣的食品嗎?

可以()不可以()

3、你認為帶零食到校園吃的行為好嗎?好()不好()

4、你是否認準了食品安全QS標誌才購買食品?是()否()

5、你是否能做到認真對待食品“有效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過期產品,發現過期產品向上的經營者報告。如果包裝食品在包裝上標明的有效期內“變壞”或回家後發現包裝破損,立即退貨並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報告?是()否()

6、你在準備食物和吃飯前一定洗手嗎?是()否()

7、如果對水果和蔬菜等生鮮食品質量有懷疑,正確的做法是“煮熟、烹調、削皮或扔掉”,對嗎?對()不對()

8、食品標籤不得與包裝容器分開。食品標籤的一切內容,不得在流通環節張變得模糊甚至脫落;必須保證消費者購買和食用是醒目、易於辨認和識讀,對嗎?

對()不對()

9、白開水最適合人的生理需要,是兒童的最佳飲品。對嗎?對()不對()

10、經常大量飲用易拉罐飲料對兒童有危害嗎?有()沒有()

11、長期飲用礦泉水和純淨水不利於兒童健康是嗎?是()不是()

12、彩色汽水和膨化食品對兒童身體有害無益,不利於兒童的身體健康對嗎?

對()不對()

13、蔬菜是鹼性食品,魚、肉和穀物是酸性食物,鹼性食品對身體有益對嗎?

對()不對()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5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315前夕,北京等40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與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共同釋出的《全國食品安全調查報告》顯示:四成多消費者不細看食品標籤及說明;79.46%的消費者表示對食品安全問題“遇到過,但較少”;六成多消費者遇到過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不易辨識的情況;六成多消費者認為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最易出問題;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後選擇找商家要求退換或賠償的消費者佔比最高,同時仍有 19.91%的消費者“忍氣吞聲,自認倒黴”;六成多消費者對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很多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能否落到實處持懷疑態度;七成多消費者認為只有嚴格執法、加大監管力度,才能提高消費信心。

四成多消費者看標籤不仔細

調查發現,消費者在購買食品場所的選擇上,92.89%的消費者通常會在超市等大型購物場所購買食品,佔比最高;五成多的消費者會選擇便利店和農貿批發市場,還有三成多的消費者會選擇網店和食品零售店。同時,86.51%的消費者認為路邊早、夜市或小攤最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佔比最高;其次是網店,有57.13%的消費者認為網店最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相比較而言,超市等大型購物場所的食品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只有11.17%的消費者認為這裡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佔比最低。調查顯示,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路邊早夜市、小攤販及新興網店的食品安全檢查,使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

在被調查者的消費習慣上,調查顯示,44.37%的消費者在購買食品之前會檢視包裝標籤及說明,但看得並不仔細;同時有1.53%的消費者根本不看。在“消費者關注食品包裝上的哪些資訊”中,92.42%的消費者表示會關注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而有四成多的消費者卻不關注食品的生產廠家、廠址及產品成分等資訊;還有六成左右的消費者不關注食品新增劑、貯存條件、規格、淨含量及食品安全標識等資訊。這說明很多消費者還須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確保自身消費安全。

調查發現,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受品牌、價格的影響最大,分別有77.04%和76.77%的被調查者會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影響。這要求企業在給消費者更多實惠的同時,要像愛護自己的羽毛一樣呵護品牌形象。另外,因為食品的特殊屬性,75.97%的被調查者表示食品的生產日期與保質期也是影響他們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近半消費者對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官方面並不敏感,六成多消費者沒受到產品成份、生產廠家的影響。這也提醒部分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還應多關注食品的色澤、外觀及產品成分、生產廠家等因素。

近八成消費者:偶爾遇到食品安全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79.46%的消費者表示對食品安全問題“遇到過,但較少”,另有14.96%的消費者則表示經常遇到,僅有 5.56% 的消費者表示還未遇到過此類問題。

在消費者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事項沒有顯著標註,不易辨識”佔比超過60%;“宣傳虛假或誇大”、“餐飲企業生產環境髒、亂、差,衛生不達標”和“標註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過了保質期還在銷售”三種情況的佔比均超五成;另有四成消費者遇到過食品摻假摻雜、腐敗變質、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情況;還有兩成多的消費者表示遇到過“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新增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等汙染物含量或致病性微生物超標”、“轉基因食品沒有按照規定顯著標示”及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沒有宣告“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等違法情況。這些問題都應當引起食品經營者的高度關注。

從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環節來看,65.47 %的消費者認為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最容易出現安全隱患,16.65% 的消費者則將原因歸咎於種植養殖環節;另外,分別有10.83%和7.01%的消費者認為餐飲消費環節和批發零售環節最容易出現問題。這說明多數消費者對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是否安全、衛生非常擔憂,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對這一環節的監管以及處罰力度。

那麼,在遇到這些食品安全問題之後,消費者會如何處理呢?調查顯示,選擇找商家要求退換或賠償的佔比最高,為56.70% ,向行政部門或消協投訴的,排在第二位,佔比17.81%;直接聯絡生產廠家的則較少,僅為4.29%。這就要求食品銷售者要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不要推諉責任,力爭將消費糾紛解決在這一環節;調查還發現,仍有 19.91%的消費者在遇到問題食品後,會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這就要求消費者要強化維權意識,勇於維權,不讓不法商家逍遙法外。

在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的總體看法方面,51.25%的消費者持悲觀態度,認為問題很多,並表示擔憂;33.07%的消費者則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表示“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還有15.62%的消費者更為積極樂觀,認為形勢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從消費者的態度看出,我國食品安全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令部分消費者非常擔憂,但相關部門改善現狀的努力,已使不少數消費者感受到了政府的決心。

從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來看,七成多的消費者認為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利慾薰心,而相關部門執法不嚴,監管力度不夠,以及對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懲罰力度不夠,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因;還有54.20% 的消費者將原因歸咎於自身,認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知識的欠缺以及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也導致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這就要求食品行業要加強行業自律和信用建設,監管部門也要嚴格執法,加大不法生產經營者的監管和懲處力度。

六成多消費者對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

20xx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那麼,廣大消費者對這一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武器瞭解程度如何呢?對於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最關心的又是什麼呢?調查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竟有63.41%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新的《食品安全法》瞭解很少,甚至有12.50%的消費者完全不瞭解。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強新《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普及工作,擴大這一法律的社會認知度,使其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而對於新的《食品安全法》,73.41%的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是消費者的投訴能否得到及時處理,37.45% 的消費者關心從源頭到餐桌如何實現食品的全程監管,37.89%的消費者關心各部門能否狠抓落實,嚴格執法,讓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

對於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對不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這一舉措,消費者又是怎麼看呢?調查顯示,64.24%的消費者表示效果很難說,關鍵要看是否真正落實到位;30.88%的消費者表示非常好,可形成有效震懾;僅有4.89%的消費者持否定態度,表示這一舉措未必能起到預定效果。這顯示了消費者對新的《食品安全法》能否真正落實似乎信心不足,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對此,執法監管部門還應嚴格執法,避免法條形同虛設情況的出現。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呢?調查發現,選擇“嚴格執法,加大監管力度”的最多,佔被調查者的74.88%;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生產經營者誠信自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生產經營”,佔比為71.09%。這也說明,消費者信心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執法監管部門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和生產經營者嚴格依法生產經營。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6

(一) 調查研究

1.調查背景

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展開了關於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2.調查目的

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讓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重建信用規範市場秩序。

3.調查時間

8月20日―8月23日

4.調查地點

學府平價超市,中青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5.調查方法

(1)實地調查

學府平價超市

我去了學府平價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5%,有的食品是95%。中輕超市

在中輕超市,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70%,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學校附近的小店

而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85%。

街旁的地攤.

在街旁的地攤上,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中輕、佳惠、旺達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2)上網調查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食品安全狀況,據網上資料顯示,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二)調查認識

其實,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從總體上說是好的。黨和國家一向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把保障食品安全視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重大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標準化能力大大加強,優質品牌農產品市場佔

有率穩步提高;食品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部分食品企業加工技術和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型企業普遍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產裝置和檢驗裝置。同時,一套基本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一套各部門聯合行動,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體制也已建立起來,基本覆蓋了食品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但是,保障食品安全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由於從食品種植到消費的環節多,各監管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涉及的行業發展水平不一,涉及的利益關係複雜,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希望通過社會的輿論監督與相關部門的有效控制可以給廣大老百姓一個放心安心的飲食生活環境。

(三)總結問題

我們總結出管理上出現問題的一些緣由:

1 法律、法規、規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

(1)、食品在衛生、安全方面的標準跟不上時代

有的標準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與臚庀冉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亟待修訂完善。就我們在三門縣的一些街道小鋪看到,許多包子鋪一類的店,裝置簡陋,可以說根本不乾淨。一則關於在饅頭裡添加了甜蜜素的新聞可以說又是一個警鐘。當問及當地居民時,竟然都一點不知道,知道新聞播出大家才有醒悟,原來是自己的鄰里。危險就在身邊,黑心加工坊就在旁邊。

(2)、隨著科技的M步,出現的新問題。

如三聚氰氨、瘦肉精等問題。比如雙匯香腸,我們是一直吃到大的,但就在記者報道出雙匯香腸也出問題,才沒碰香腸了;方便麵裡出現了塑化劑②,可以說是令人震驚。但是我們仍在實地走訪的超市中看到大量的香腸、方便麵的存在。當我試圖採訪超市員工時卻別她們的領班阻止。

(3)、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制訂多有滯後,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2 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不力。

(1)、各個部門互相推諉

食品的衛生、安全問題,從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銷售直至餐桌上,其環節很多,其監督、管理又涉及政府數十個部門,其監管的職責範圍界限有的還不夠明確、細化,造成互相推諉或大家不管,有的站在本部門、本系統的利益上,趨利則上,遇到疑難問題、新問題等就以法規、標準不全、職責不清等種種藉口,或不作為、或不管不聞,或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還貪贓枉法。

①苯乙醇胺a:又稱克倫巴胺,被農業部第1519號公告列為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水中使用的物質,苯乙醇胺a與“瘦肉精”同屬於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20xx年底農業部公告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新增該物質。

②塑化劑: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新增劑。

(2)、監督管理者缺乏有力的監管。各級都並未積極採取對居民,特別是外來務工者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這是制度方面的缺陷。在黃岩縣後莊村的居民進行訪問時,他們更是表現出對當今負責食品安全的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的不相信。在走訪時我們感受到的更多是外來打工者的心寒。

3 社會不良風氣有所抬頭。

(1)、部分奸商、不法分子道德、誠信缺失。

太多的人為了賺錢都趨之若鶩,但是卻見利忘義,為追求高額利潤,使用種種手段,摻假摻雜甚至摻毒,違紀違法。因此很多的黑心工坊也就見怪不怪了,他們絲毫都不顧及人民的安全。惡臭的環境下,超負荷工作的人們,瘋狂加工出不合格的產品。雖然我們並未深入到一些加工坊中,但在平時的新聞上也可以瞭解到,化學藥劑的胡亂使用在食品上,。例如地溝

油的壞影響,甚至影響到了學校,據有的學生看到,有人在自己學校的食堂旁邊掏地溝油回收。我們可以在網上瀏覽到地溝油的再加工是如何的。在實地走訪部分居民家時,大家更是說出了不太敢去酒店、飯店,因為怕那是地溝油做成的菜。

(2)、非法的新增不合格的物質

食品新增劑對於抑制食品中有害物質和微生物的生長、增強食品的營養價值、消化吸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都有完善嚴格的法律標準規範食品新增劑的使用,其根本的前提的是對人安全。

在實地訪問中,我們知道了多數民眾的看法是食品新增劑裡可以新增的。對於有害的食品新增劑,許多民眾都希望有關部門能給予強硬的監管手段使這些非法的手段可以得到制止。饅頭裡新增甜蜜素只是增加了甜味卻沒增加任何營養;方便麵裡增加塑化劑有利了什麼呢?

(3)、居民對政府、企業、經營者產生了信譽危機。

很多受訪者都表示我們這種活動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一位村長更是抱著憤世疾俗的態度說我們搞這項活動沒用,聲稱那些生產者和銷售者弄虛作假欺騙群眾,而政府的制度卻絲毫不起作用,甚至還進行庇護,老百姓投訴與他打官司值不得,即便真的打官司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老百姓。一直到我們離開他還是對我說我們的宣傳工作是徒勞的。可見有一部分居民的確對政府、企業、經營者產生了信譽危機③。

(四)

在調查中我發現,大眾對食品科普知識的掌握還是甚少的,即便是高學歷的知識一族對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瞭解也較淺薄.人們一般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瞭解一點常識,其他諸如閱讀科普書籍或者參加講座等這些活動還是沒有普及!儘管這樣一個資訊時代,人們交流機會眾多,但很明顯,食品科普知識還無法成為一種時尚去深入我們的生活。

1、當前消費者主要通過電視、報紙、網路的曝光來關注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

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要求從未像今天這樣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食用的產品是否安全,是否影響健康以至是否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都成了老百姓的熱門話題。調查中個企老闆林老闆說她每天都會從報紙上關注食品這方面的資訊,而且現在好多的“三無”產品她都不敢吃,而且她也是比較看重qs標誌④的。對於受採訪的學生來說,名人效應是明顯的,所以他們對於名人代言的食品都比較信任,他們也聲稱食品廣告對他們是有影響的。因此,繼續保持和加強媒體對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的報道和宣傳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2、產品基本屬性、售賣地點對人們選擇的影響。

消費者也是非常關心食品的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品牌、質量標誌、成分和營養等,尤其是食品是否含有色素、新增劑、防腐劑和有毒有害。從調查情況來看,被調查者絕大多數認為一些信譽好、規模大的商場和超市的食品比較安全,個體小攤點的麵包、牛奶、糖果、糕點及無包裝的糧食製品存在過期、黴變、以劣充優的現象。但是對於浦頭村的菜場就建立在工廠旁邊,路邊擺攤現象更是明顯。為了搶上一個位置,攤主更是起早貪黑。①企業信譽危機是指企業由於管理不善或操作不當,使企業的信譽在市場中、社會上的威信下降,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不良影響,使企業處於可能發生危險和損失的狀態中。

②qs標誌:是食品市場準入標誌,由“質量安全”英文字頭qs和“質量安全”中文字樣組成。

(五)由實踐而得出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和相關法律法規,要讓以身試法者有所“畏懼”。

無論是大小品牌還是大小企業,一經查處,嚴懲不貸。全力避免一切腐敗現象的發生與發展,逐步消除政府、企業、經營者及檢測者的信譽危機。尤其要加大對農村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努力打造城鄉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矗

(2)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形式多樣化。

絕大多數人認為我們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的,聲稱通過我們的宣講和宣傳資料的發放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到的知識,還要求我們平時多開展一些類似的活動,也有部分人群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幹什麼。還有些人認為這些東西無所謂。因此,除了對一些不法生產經營者介入監督和曝光外,新聞媒體還應多做些增強人們健康消費意識的宣傳教育,提倡健康消費,不盲目貪便宜。

(三)引進高素質人才,儘快完善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

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有利於協調各部門職能和統一食品安全標準。為提高食品的生產質量、增強食品監測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應當從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擴大其覆蓋面。特別是地方民營企業和監測部門,更應加強與各大高校的聯絡多引進技術。

(四)加大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採取的工作,提高部門間的協作能力。加強政府有關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理順協調好部門之間的關係,明確職責任務,K有嚴格的制度,加強對監督部門的監督,對不作為、亂作為者嚴肅處理。

(五)多聽取相關代表和廣大老百姓的意見和建議。

民以食為天,各部門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置於高度重視的位置,多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多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饋,讓老百姓買到放心食品。還要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動,多多向大眾傳播食品科普知識,使大家真正的瞭解到食品的重要性和食品安全問題上我們改如何處理,解決。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7

我區食品安全整體狀況究竟如何?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現狀是否滿意?如果買到劣質食品,百姓會採取哪種方式維權?9月下旬,國家統計局上虞調查隊在我區開展食品安全問卷調查。

近日,這份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已新鮮出爐。食品安全,市民到底怎麼看?這些資料可以告訴你。

食用油、肉及肉製品、蔬菜,排進市民最不放心前三位

調查顯示,“食用油”和“肉及肉製品”成為當前居民最不放心的食品,分別佔到29%、27%,其次是蔬菜,佔21%,均超過了兩成。另外,奶製品、糧食、豆製品、水產品等食品分別有13%、5%、2%、1%的居民認為它們是當前居民最不放心的食品。

“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被居民認為是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最主要環節。有64.7%的居民認為食品安全問題主要來自生產、加工環節,其次是食品銷售環節,佔到17.3%。種植、養殖環節,餐飲服務環節,分別為12%,6%。

“由於食品生產、加工方面資訊的不透明和不對稱,一方面透露出居民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表現出深深的擔憂和不信任,另一方面反映了居民對政府加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和查處力度的希望。”調查人員根據資料分析表示。

另外,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居民都對食品安全問題有一定的關注。52.7%的居民對食品安全問題表示“關注”,“比較關注”的佔到40%,“一般”關注的佔7.3%,沒有受訪者表示不“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狀況較有所改善,但消費者維權知識仍不足

在調查報告中,記者發現,上虞居民對本地食品安全現狀總體滿意。選擇“滿意”和“比較滿意”的總人數佔到75%,僅2%的群眾對本地食品安全現狀的總體評價為“不太滿意”。

此外,絕大多數居民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狀況比前幾年有所改善。資料顯示,居民認為有明顯改善的佔到14%,認為有所改善的佔到72%。不過,也有0.7%的居民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狀況與前幾年相比比以前更差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八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或多或少遇到過購買過過期、不安全食品的情況。那麼買到這些劣質食品,百姓是否會維權,採取哪種方式維權?這些問題都可以從資料上找到答案。“尋求消費者協會幫助”成為受訪者維護自己權益的主要方式,比率高達53.3%。26.7%的居民選擇“與經營者進行交涉”,10%的居民選擇“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也有10%的居民選擇自認倒黴。

然而,遭遇食品安全侵權行為時,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投訴,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全部受訪者中,僅16.7%的居民知道食品安全投訴電話為96317,這反映出消費者維權知識上的不足。

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建立完善舉報投訴渠道

“希望能把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過程放到‘陽光’下,讓我們吃得放心!別再讓大家為‘舌尖上的安全’擔心了。”昨天,家住恆利社群的吳大媽也向記者對食品安全領域的擔憂。

當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令人防不勝防,汙染食品、假冒食品、劣質食品、轉基因食品等充斥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如何提高食品安全,受訪居民有話說。

“政府和監管部門要加大食品安全執法力度,依法嚴懲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日常的排查工作,加大對製假售假者的處罰力度,嚴格查處三無問題食品,堅決取締無執照的小作坊和黑加工點,努力避免有害食品流入市場,還市民一個良好的食品市場秩序。”被訪者建議說。

“同時,也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加強食品監管工作人員的監督和管理水平,加強監管部門對生產供應商的有效監管,及時反饋食品安全資訊。”受訪者表示,希望能建立和完善舉報投訴渠道,及時處理群眾的投訴事件,營造一個人人都來監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8

20xx年6月至11月,商務部市場執行調節司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全面系統調查。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範圍覆蓋北京、重慶、湖北、寧夏、吉林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物件包括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各類食品批發、零售市場和消費者,其中城市市場1329家,農村市場1108家;城市消費者3547位,農村消費者2879位。調查內容包括市場基礎設施與安全監管條件、食品質量管理與市場準入制度、檢測檢驗狀況與市場管理水平、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與最關注的安全問題等。

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狀況基本滿意,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檢測手段、監管條件和市場管理等方面明顯改善,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食品的全程質量安全監控與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一、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增強

調查結果顯示,城鄉消費者普遍關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有信心。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注度增強。據調查統計,有82、6%的城市消費者表示關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了10、8個百分點;有58、1%的農村消費者表示關注食品安全,比上年提高了6、3個百分點;有78、5%的城市消費者認為超市是相對安全的食品購物場所,並且有69、3%的城市消費者把超市作為首選購買食品場所;選擇“價格便宜”為購買理由的農村消費者比例為36、4%,比上年下降了7、3個百分點。實地訪談還發現,農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注度與當地的發展水平和年齡呈負相關關係,越是偏僻落後地區的消費者越不關注食品安全,老年人比年輕人更不關注食品安全。

消費者認同當前食品安全狀況。調查顯示,七成左右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表示認可。有79、1%的城市消費者和85%的農村消費者給當前食品安全狀況打及格以上分數;有66、2%的城市消費者和75%的農村消費者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不大,可以解決;有76、9%的城市消費者和81、8%的農村消費者對目前政府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表示基本滿意。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逐步建立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市的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能力正在提高,全程質量安全監控與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場地(廠)掛鉤制度進一步加強。調查顯示,53、7%的城市批發市場與農產品供應基地或生產廠家建立了場地(廠)掛鉤制度,比上年提高了15、3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市場有41個掛鉤供應基地和85個掛鉤生產廠家;有15、3%的批發市場表示定期對掛鉤地(廠)進行源頭質量檢測,比上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調查還顯示,在超市經營的初級農產品中,32%由供應商直供,22%由自建基地供應,有效促進可追溯體系的建立。

索證索票制度基本建立。調查顯示,有80、4%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商品進貨索證索票和驗收制度,比上年增加37個百分點,對入市經銷商索要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比例分別為81、4%、82、1%和58、8%。有78、1%的農貿市場建立了商品進貨索證索票和驗收制度,對入市經銷商索要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比例分別為88、8%、87、1%和59、7%。超市不僅完全落實索證索票,還對部分商品的運輸條件、標識以及上游供應商都有嚴格的准入政策。城市市場還對入市商品推行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證明(QS)、定點屠宰加工證明(肉類)、檢疫證明(肉類)、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商品條碼證明(包裝食品)、認證食品證書和標識、保健食品批准證書(保健食品)和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等索證制度,有效提高了城市農產品市場的誠信度和產品的質量水平。

商品購銷臺賬制度逐步完善。調查顯示,有78、2%的批發市場建立了商品購銷臺賬制度,比上年增加38、6個百分點;有70、7%的農貿市場建立了商品購銷臺賬制度,比上年增加13、2個百分點。

商品質量承諾制度基本建立。調查顯示,有80、9%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商品質量承諾制度,比上年增加了3、9個百分點;有86、5%的農貿市場建立了商品質量承諾制度,比上年增加了5、2個百分點;還有89、9%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87、6%的農貿市場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上海市通過“上海食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資訊平臺”對食用農副產品的生產過程監控、條碼識別和網路查詢進行系統管理,給?30?家蔬菜園藝場建立了“電子檔案”,併為全市?300多家千頭以上的規模化養豬場建立了檔案。這些檔案的建立,保證了農畜產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山東省在壽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進行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的探索,通過編碼系統對蔬菜生產流通的全過程資訊進行記錄,從農民生產出蔬菜到包裝、倉儲、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資訊都可以通過編碼顯示出來,如果發現蔬菜質量問題,監管人員即可通過編碼系統進行追溯,查明責任。

三、城市市場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明顯加強

城市農副產品市場食品安全保障設施明顯改善,相關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有效遏制了製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淨化了市場環境,規範了市場秩序。被調查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檢測合格率分別為95%、94、8%。

食品安全保障設施明顯改善。56、1%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有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室,比上年提高了29、6個百分點;平均每個檢測室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人,比上年增加了2人;配備速測儀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比例由上年的15、9%增加到78、4%,還有26%的市場配備了色譜儀等高精度檢測儀器,比上年增加14、4個百分點。50、5%農貿市場擁有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室,比上年增加了24個百分點;平均每個檢測室有專業技術人員4人,比上年翻了一番;配備速測儀的市場比例為28、1%,與上年26、7%相比略有增長。

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平均擁有2、4輛冷藏車,建有封閉式垃圾樓、汙水處理設施的比例分別為23%、28、4%,比上年分別增加了10、4個百分點和12、7個百分點,汙水排入市政汙水管道的比例比上年增加了64、7個百分點,提高到89、7%;超市擁有清潔衛生裝置的比例為77%。

上市食用農產品認證和分割槽銷售得到實施。被調查城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平均上市食用農產品82種,其中,無公害農產品佔12、1%,綠色食品佔5、9%,有機食品佔4、4%;農貿市場上市農產品中無公害農產品佔10、4%,綠色食品佔4、1%,有機食品佔0、6%。部分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設立了分割槽銷售,其中批發市場中設立無公害農產品專區、綠色食品專區、有機食品專區、國家免檢商品及名特優商品專區比例分別為27、7%、16、1%、7、1%和4、4%;農貿市場中設立上述專區的比例分別為19、2%、12、9%、6、7%和5、3%。在被調查的超市中,經營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比例分別為91%、91%和74%。

質量檢驗檢測制度得到加強。調查顯示,大部分市場對進場交易的食用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有64、8%的批發市場對蔬菜有機磷進行檢測,比上年上升26、7個百分點;農貿市場檢測蔬菜有機磷和注水肉的比例分別為51、2%、53、1%,分別比上年增加6個百分點和7、5個百分點。肉類產品氯黴素、水產品甲醛、麵食及豆製品吊白塊、熟食品色素、熟食品亞硝酸鹽等常見食品安全專案在城市農副產品市場均有不同程度檢測。有21%的超市對食品的每個批次進行檢測,有50%的超市對出售的商品每天檢測一次;還有21%的'超市引進了第三方服務機構,大大提高了檢測的公正性。

有關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實施。?80%以上的城市農副產品市場普遍建立了商品抽檢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日常巡查制度、投訴處理制度、資訊公示制度和監督自查管理制度。分別有89、9%、87、6%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比上年分別提高26、8、20、1個百分點,其中採取協議銷燬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分別佔41%和38、7%,採取退市處理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分別佔48%和47、8%。在被調查的超市中,有26%的超市設定了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門,比上年翻了一番;有38%的超市負責食品安全的部門獨立於採購部門,提高了管理公正性;政府主管部門對超市的監管全面嚴格,沒有提前通知的隨機抽查比例高達96%。

四、農村市場食品安全形勢值得關注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市場的交易環境、檢測條件和配套設施總體上有所改善,經營者、消費者和管理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逐步增強,但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狀況依然令人擔憂。

散裝食品仍然是我國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的最大隱患。調查顯示,雖然經營食品中散裝食品所佔比例在50%以上的市場由上年的21、5%下降至14、9%,但比例在30%以下的市場比上年增加近16%,達到61、1%。仍有超過50%的農村市場經營散裝豆製品、散裝乾果、散裝糕點、散裝熟食,有超過30%的市場銷售散裝酒、散裝醬油、散裝醋。

市場秩序有待規範。調查顯示,“三無”食品是農村消費者遇到最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有56、4%的市場經銷商品主要來源於流動送貨商,有34、4%的被訪者購買過“三無”食品;還有14、4%的農村市場對過期食品進行降價銷售處理;有13、2%的市場不標明食品保質期。雖然有44、5%的市場對過期食品向經銷商退貨,比上年有2、7個百分點的增長,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少數被退掉的食品被更改標籤後又出現在其他地方,被重新銷售。

市場基礎設施仍需進一步加強。資料表明,農村市場交易場所地面硬化率剛剛過半,僅為55、3?%;還有73、4%的市場沒有配備最基本的速測儀;只有48、6%的市場配備了陳列冷櫃,缺乏冷庫及其他現代化保鮮設施;市場平均擁有分類垃圾桶僅4、8個。

五、生產環節把關不嚴是最大隱患

調查顯示,仍有48、4%的種植地和養殖場周邊環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汙染源,與上年48、8%的比例相比基本無變化。35%的農民在生產中使用農藥和獸藥時沒有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只是憑經驗使用,64%的農民種植的蔬菜上市前沒有進行產地檢驗,這兩項指標和上年相比均無明顯好轉。另外,農村小作坊、黑加工點的食品安全狀況令人堪憂,其原料和加工過程均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

綜合調查結果顯示,近期在城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出現的食品質量安全主要問題依次是:農藥殘留、假冒偽劣、過期食品、包裝不合格、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新增劑、注水肉;城市農貿市場出現的食品質量安全主要問題依次是:農藥殘留、過期食品、假冒偽劣、注水肉、包裝不合格、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新增劑。上述問題大多源自生產環節。對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中源自生產環節的問題比重較大,其中城市消費者遇到有害物超標的比例為52、7%、注水肉為48、8%、三無產品為45、3%、病害肉為40、6%、包裝不合格為34、8%、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為32、16%;農村消費者遇到三無產品的比例為34、4%、注水肉為29、8%、有害物超標為17、9%、包裝不合格為16、7%、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為14、8%、病害肉為12、?9%。

今年9月份,上海連續發生了“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波及到上海市9個區300多人。而引發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一批具有合法檢疫證明的豬肉及豬內臟。廣東省工商局9月28日公佈的近期食品抽檢報告顯示,超市售賣的熟肉製品和非發酵類豆製品的合格率分別只有45%和36%,這兩部分商品的微生物超標較為嚴重,有的超範圍或超量使用食品新增劑。

六、建議

針對我國流通領域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製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在農村市場;儘快完善適合中國國情的食品質量全程安全監控和可追溯體系,以及監管體系中有效的問責制;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努力營造人人關心和重視食品安全的市場秩序;理順食品供應鏈中各環節關係,調整有關法律法規的有關條款,合理確定食品質量責任主體。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9

一、調查原因

如果你從中國小門前經過,你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中午休息或者放學後,大部分同學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餓虎撲食般地朝學校對面的小賣部或者周邊的小攤點衝去。他們掏出家長給的零花錢,買了一些色彩鮮豔、包裝簡易,還贈小玩具的食品或者買了一些“吸足”了灰塵的“串”食品,它們到底是什麼?你們吃過它嗎?你們喜歡它們嗎?於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物件

以全校以及周邊國小生為調查物件。

三、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 ——20xx年12月

四、調查方法

1.向同學發放調查問卷,針對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錢,這一問題設定四個問題。 2. 走訪調查。選擇一個路邊攤,在放學期,開展為期一週的觀察,計算購買零食的學生人數。

五、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於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1-6年級的60名同學。情況如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說“好吃”,有的說“因為好玩”,還有的說“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麼好吃嗎?它們衛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洩不通,都搶著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因為反覆利用,鍋裡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飲料“的色彩過於鮮豔,明顯是色素超標;“辣條”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誌;那些油炸食品製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衛生……

帶著調查的結果,回來後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裡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衛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新增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新增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調查分析

1. 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肚子餓了、想吃。

2. 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新增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豔、“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 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於是就來購買。 4. 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六、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裡我要提幾個建議:

1、 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 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學校召開相關班隊會,學生加強食品健康安全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6、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與處理力度,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0

(1)調查背景

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展開了關於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2)調查目的

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讓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重建信用規範市場秩序。

(3)調查時間

8月20日—8月23日

(4)調查地點

學府平價超市,中青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5)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上網調查。

走訪調查

(1)學府平價超市

我去了學府平價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5%。

(2)中輕超市

在中輕超市,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3)學校附近的小店

而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7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攤

在街旁的地攤上,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地點 綠色商標 生產日期 保制期 質量安全標誌 廠方地址

學府平價超市 85% 95% 95% 90% 95%

中輕超市 80% 90% 95% 80% 80%

學校附近的小店 50% 65% 75% 70% 85%

街旁的地攤 15% 10% 5% 5% 1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中輕、佳惠、旺達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上網調查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食品安全狀況,據網上資料顯示,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調查認識

其實,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從總體上說是好的。黨和國家一向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把保障食品安全視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重大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標準化能力大大加強,優質品牌農產品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食品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部分食品企業加工技術和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型企業普遍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產裝置和檢驗裝置。同時,一套基本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一套各部門聯合行動,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體制也已建立起來,基本覆蓋了食品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但是,保障食品安全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由於從食品種植到消費的環節多,各監管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涉及的行業發展水平不一,涉及的利益關係複雜,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希望通過社會的輿論監督與相關部門的有效控制可以給廣大老百姓一個放心安心的飲食生活環境。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1

為推進石家莊超市行業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石家莊市市政府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石家莊市商業聯合會、石家莊市資訊工程職業學院等三家組成調查組於20xx年4月24日至29日對我市有代表性的超市和重點食品經營單位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較詳細的調查。

本次調查採用了詢問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對我市的10家超市公司、10家便利店、2家食品商場、3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共計25家公司、5個居民區和街頭千餘名消費者進行了攔截式調查,針對25家公司發放25套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3套共計100份,對消費者發放《消費者食品安全狀況調查表》800份,共收回問卷800份,有效問卷737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超市食品安全的現狀

(一)、大部分超市對食品安全管理均有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規定 超市作為現代流通渠道的代表,從自身的發展角度出發,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控制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

(二)食品商場和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經營管理上領先於其他渠道 在所調查的超市企業中大多數公司都建立了較嚴格完整的食品製作、儲藏、銷售、清理標準和流程。

(三)、消費者對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指數明顯領先於其他渠道,關注

因素多元化

(四)、消費者十分看好媒體的食品知識傳播及對食品安全的監督

(五)、在擔負食品安全的責任上,認為生產者、經營者重大

(六)、對我市食品安全形勢認識及監管力上不容樂觀

(七)、消費者缺乏有關食品安全和自身權益維護的法律知識.

二、超市行業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正視和解決的突出問題

雖然百貨公司和連鎖超市是食品流通兩大安全通道,但目前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上仍存在以下需加以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全員加強食品安全意識雖有,但普遍存在麻木僥倖的心理,不能切實迴歸消費者安全至上的理念上

(二)、超市中食品安全職能部門的組織結構的設計不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

(三)、超市配送中心和門店食品安全相關設施投入嚴重不足,難以適應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

(四)、連鎖超市對代理商的食品安全控制需要加強

(五)、聯營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安全管理有待加強

(六)缺乏對供應商直接送達門店食品的食品質量監控

(七)食品質量控制中的管理執行力度彈性大,伸縮性強

(八)大部分超市缺乏基於HACCP(全球食品工業最佳衛生安全質量管理工具)的質量控制,弱化了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質量保證

三、改善食品安全狀況的幾點建議

(一) 對超市公司的建議

1、切實樹立起“消費者至上”營銷觀念,打造“百年超市”謀“長期利潤”發展之路

2、進一步健全超市食品安全職能部門的組織結構的設計。

3、加大食品安全相關設施投入,大力推動零售商的第三方檢測。

4、加強對超市聯營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和對供應商向門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並加大管理執行力度。

5、加強對超市自制的或自採食品的HACCP控制,即注重生產過程的危害分析和關鍵點控制,作到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的食品質量控制,切實提高經營能力,適應國際化競爭。

6、加強商品資訊電子化管理,建立食品經營各環節的電子資訊檔案管理。

7、對有能力的超市公司可建立自己農副產品的基地,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對農產品食品安全的直接控制能力。

8、建立一整套食品衛生安全明示制度,主動承擔起引導消費者安全消費、健康消費的社會責任。

9、核准供應商的准入制度,嚴格供應商的稽核流程,把好索證驗證關,消除對加工食品質量控制存在的隱患

10、加強員工的經常化、慣例化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二)對政府行政監管部門的建議

1、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各食品監管的行政部門在分工明確基礎上,強化協調,成立鬆散型統一的機構消除存在的部門壁壘現象,杜絕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政出多門的現象。

2、政府直接投資建設統一規範的食品安全的法定檢測網路體系,提高檢測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與異地協調,改變目前檢測機構、水平不到位的尷尬現象 ,切實把好食品安全關。

3、政府引導、扶持超市公司、大型批發市場進行產銷一條龍經營,建設農產品基地,開發自有品牌農產品形式的零售終端型組織和批發分銷型組織,正本清源。

4、發展電子政務,落實完善食品資訊公開制度。

5、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成為真正溝通政府、企業、消費者之間的一座橋樑。

6、完善食品經營法律法規,加大食品安全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

7、發揮新聞媒體人民的喉舌的作用,大力普及宣傳食品安全的知識,更要作好食品安全的監督和跟蹤,為規範經營企業樹立好形象,對非法經營者進行懲治的利器

8、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地方公眾轉變角色,由維護消費者利益單一功能轉變為服務於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雙向功能。

9、依靠群眾,廣泛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動,齊抓共管,打好一場食品安全的“保胃”戰爭。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2

前言

翻翻近兩年媒體的報道,有很多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資訊披露。每一次質量問題的暴露,都造成了消費者對市場所賣的琳琅滿目的商品越來越不放心,彷彿處處都存在著陷阱,稍不注意就會碰到各種食品安全問題。但諸如此類讓消費者不放心的食品在市場上已經不是個別品種或偶然出現的問題,而是時有發生,甚至動輒波及全國的知名品牌企業。企業都怎麼了?從食品新增劑到瘦肉精,再到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事件,哪一次不是炒得沸沸揚揚?連雙匯這樣佔市場份額榜首的品牌企業也上了黑名單。凡此種種無不讓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法商販的利慾薰心,一次又一次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聊天題材,吃完不安全的食品之後,聊著食品安全事件,真是個絕大的諷刺。

一、調查目的

瞭解食品安全事件對消費者的影響及他們對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程度,從消費者的角度認識商家要如何行動才能讓消費者放心,瞭解影響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建議。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物件:社會消費群體(具有一定認知能力)

調查地點:福州晉安區萬達廣場、鼓樓區東街口和臺江區中亭街及一些街道

調查的實施:小組7個人分為三隊,三個小隊分別前往福州萬達廣場、東街口和中亭街三個人流量大的地點,按照小隊各自行動、任務按時完成的原則執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概況:共發放200份問卷,收回200份,有效問卷182份,問卷有效率達91%。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如下表

通過對回收回來的問卷進行分析,對資訊進行整理統計,對相關問題進行資料分析。

1.食品安全概況

1.1 食品安全具體概況

根據得到的資料我們進行初步的分析,瞭解食品安全問題的最基本資訊。

就年齡段來看,不論何種年齡,人們對食品消費所選擇的購物場所最多的都為超市,而便利店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減少在此消費,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30歲以下青少年群體。這個年齡段的人由於工作、經常和友人出去、談戀

愛等因素比較經常在便利店這種隨處可見的店面消費。集市或固定的路邊小攤消費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的青少年群體和5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青少年群體由於方便等因素會經常在此消費;而老年群體則由於長期的傳統觀念所致,習慣性地在這樣的場所進行消費。除此之外老年群體還經常通過自己種菜、種一些糧食等方式來獲取食品的原材料並製作食品。在調查群體中20~30歲的新一代年輕父母也逐漸認識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部分也採用了此種方式。批發市場消費主要集中在30~55歲之間,此類群體主要為有家庭或者自己有經營的店面等會經常性由於工作或者生活需要方面,批發一些自己認為沒有安全問題的食品。

從如下資料(圖)中可以知道人們進行食品消費所選擇的購物場所隨著月收入的增長逐漸偏向於超市,而其他類的購物場所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這是由於收入高的人群往往對食品安全方面的關注度更高,所瞭解到的食品安全問題會更多一些。而且由於有能力去選擇更好的替代品或選擇質量更高的產品,對自身健康程度的關注度更高。

在調查中教育程度也會對人們食品消費購物場所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消費問題,在調查中研究生一般都是去超市,高中、大專、本科生主要消費場所在超市,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場所也是比較常去的,比如便利店等。不過選擇超市的比例隨著學歷的增加也在不斷的增長中,人們相信超市裡面的產品普遍是讓人們信服的品牌。

1.2 食品安全關注度

在調查群體中,男女性別在調查群體的比例中,女生對食品安全問題更為關注,且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與媒體的宣傳有極大的關係,在調查群體中人們主要通過從“電視”、“網路”、“報紙”和“有購買經驗的人”處獲取這方面的知識,並且通過人們在生活中的認知而不斷的加強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在調查人群中人們對瘦肉精的認知度最高為86.80%,無論是電視報道數、報紙報道數還是網路報道數都是最高的。隨著近日食品安全問題的屢屢曝光,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方面的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中。一直居於人們認知首位的染色饅頭和瘦肉精之所以會有那麼高的關注度,與媒體的關注度和曝光度有直接的關係。

為了客觀地反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資訊的關注情況,我們根據所調查食品安全事件(問卷第一題),通過問卷中消費者是否知曉這些食品安全事件,來判斷消費者對事件資訊的關注情況。我們對“電視”、“網路”、“報紙”這三個主要食品安全問題的資訊來源渠道進行分析,以調查群體中人們對某一項食品安全的關注為因變數進行關注度分析。

消費者對事件資訊關注度不同,可能與新聞媒體宣傳曝光的強度有關。我們輸入關鍵詞到百度中搜索,用相關資訊出現的統計數來反映網路報道頻率,以“新聞”代表“報紙”,以百度中搜索的“視訊數”代表電視。

對以上資料進行迴歸分析,分析各個變數的顯著性水平。會得到以下模型。關於食品安全問題對電視報道數、報紙報道數和網路報道數的迴歸模型為其中模型中表示,在其他變數不變得情況下,每變化一個單位,平均上升單位,表示在其他變數不變得情況下,每變化一個單位,平均下降0.009807個單位;表示,在其他變數不變得情況下,每變化一個單位,平均上升個單位。

判定係數=0.801940194229249,表示在因變數的變差中能夠被與、、之間的線性關係所解釋的比例為80.19%,從這個比例可以看出,迴歸方程的擬合程度一般。估計標準誤差=18.9396,預測誤差一般。

Significance F(即P值)與給定的顯著性水平進行比較,由於Significance F=0.0009964<,所以此迴歸模型中與、、之間的線性關係是顯著的。所以此模型成立。

從模型中可以知道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與電視報道數和網路報道數成正關係,由於報紙報道數在此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線性,使得其的正負號與單變數分析時的相反,為負值。從總體上看,驗證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資訊的關注情況與媒體報道的直接正關係。

食品安全對消費者安全意識的影響,可以從表格中看出“固定在幾家超市或幾個品牌購買”和“儘量選擇在家用餐,減少外出用餐次數”佔據了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比例分別為26.53%和23.21%,達到近50%。另外“注意媒體報道,選擇推薦品牌,避免購買網上黑名單的商品”佔據18.37%的比例,顯示出在當前資訊社會下,網路媒體為消費者資訊的傳達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為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及提供安全資訊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讓食品安全事件肇事廠商難逃輿論的監督。此外,消費者選擇通過“不在馬路市場、農貿市場上購買”及通過“儘量購買有機食品或無公害食品”分別佔據14.54%、13.52%,“其他”則只佔據3.83%。

2.2對消費者食品安全信任度的影響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出現食品安全事件但經過重新整頓後的消費品態度,保持“觀望”態度的消費者佔據絕大多數,達57.1%,體現了消費者的理性態度,同時反應了對整頓後消費品的期望。另外有27.5%的消費者表示“不信任”,造成這樣的結果只能怪廠商的唯利是圖。此外15.4%的消費者表示願意購買。從這些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即使那些曾經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的大企業和知名品牌經過整頓生產的產品沒有什麼問題,但還是有很大部分的消費者對他們不相信,且相當大比例的消費者對此持觀望的態度,可見一旦消費者遭受到食品安全問題時,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就會大大下降。

2.3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

消費者在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尤其是媒體曝光出來的安全事件的影響下,往往會對自己平時的消費行為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改變。消費者的所思、所想、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他們個人的購買決策都會受到周遭社會環境和事件的影響。當消費者平時的消費習慣受到影響時,就會採取其他的替代品。消費者只能選擇從一種品牌到另一種品牌;一種方式到另一種方式。而消費者購買數量的行為變化則是一種“連續”的變化,雖然有包裝單位的限制,但從理論上講,消費者仍然可以“連續”地選擇變化的多少;加之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品牌終究有限,因此,消費者做出購買數量的變化比品牌的變化相對靈敏且容易調節。

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後,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產生的影響方面。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消費者“轉向消費其他同類品牌的食品”有34個,佔了18.68%;“轉向消費國外進口品牌的食品”有9個,佔4.95%;“轉向更有安全保障的消費場所”的有81個,佔44.51%;“轉向價格更高更有質量保障的商品”有20個,佔10.99%;“自己動手種菜、做飯或做饅頭等DIY活動”有22個,佔12.09%;“其他”的有16個,佔8.79%。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的選擇受多方面的影響,比如商品品牌、質量、消費者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這些都可以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在這些行為選擇中,轉向更有安全保障的消費場所所佔的比例最高,可以看出消費者的行為正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影響。

3.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

3.1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

從表格資料分析,容易得知對於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被調查者中50.5%的消費者認為“問題太多,令人失望”,佔到了一半的數量,說明在目前愈演愈烈的各種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產生了消極看法,打擊了消費信心;同時,有34.6%的消費者認為“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說明雖然在當前不容樂觀的食品安全形勢下,仍有相當部分的人對此持理性態度。有11%和3.8%的消費者分別選擇了“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和“無所謂”。此外性別並沒有造成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認識差距。

3.2調查物件中年齡因素與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

由表格資料分析可知,本次受訪的消費者年齡層次中20~30歲和30~55歲的人群居多,其中20~30歲的群體佔據了超過一半的比例。這兩個群體的看法集中體現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態度。說明食品安全事故對消費者中的年輕化群體影響更為深刻。在20~30歲的消費群體中有39.09%選擇“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體現了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以及對當前存在各種問題的理性看法。

綜上分析可知,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免讓消費者產生消極的看法,當然也有不少保持理性看法的消費者。在市場經濟中不僅需要商家良好的道德操守,消費者雪亮的眼光,同時還需要政府在諸類事件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提升消費者的信心。

4.企業或廠家應採取的措施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消費者選擇“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 ”的因素佔據了首要選擇,達到了39.50%的比重;“價格”這一因素則佔據了次要因素,佔有22.13%的比重;其次“品牌因素”佔據31.3%的比例;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觀方面佔據13.17%的比例;“相關檢驗證明”佔據5.60%的比例;“生產加工廠家”佔據3.64%的比例;“其他”則佔據1.96%的比例。因此廠商應該著重做好“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這方面的有效工作,讓消費者能買到合乎基本保障的食品。

此外,從性別差異來看消費者首選因素的差異,女性在“生產加工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和“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官方面”三個因素分別比男性高出4.46、4.77、2.69個百分點,男性則在“價格”和“品牌”比女性分別高出8.43和5.54個百分點;在“相關檢驗證明”和“其他”方面則差異不大。因此廠商應根據男女性別的差異做出適應消費者選擇傾向的措施或者綜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將其賦予同一個商品上,例如將“生產加工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官方面”、“價格”和“品牌”這幾個方面同時體現到商品上,使得商品符合更廣泛消費者的消費傾向。

4.2從消費者所遇到的問題來考慮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消費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中,“過了保質期還在銷售”是所調查消費者遇到問題最多的情況,佔19.10%;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佔16.29%;再次是“非法使用新增劑”,佔據14.61%的比例;其餘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佔據13.48%的比例;“農藥殘留”佔據12.73%的比例;“沒達到國家衛生標準”佔據10.86%的比例;“沒有標明轉基因、進口食品”佔據5.24%的比例;“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佔據4.31%的比例;“其他”則佔據3.37%的比例。

從所調查群體所反映出他們在消費中遇到的問題可以看出“過了保質期還在銷售”、“假冒知名品牌” 和“非法使用新增劑”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是消費者最常遇到的食品問題,因此消費者在消費時除了要多個心眼外,廠商應在不超出產品保質期銷售、不假冒名牌商品、在符合國家的規定下使用食品新增劑、達到國家衛生標準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4.3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消費者對廠商要如何提高消費者信心的認識中,大部分認為“嚴格食品檢驗檢測”佔據絕大比重,高達44.5%;其次是“通過國家有關食品認證”,佔據26.4%;其餘的“開展誠信經營及行業自律”佔據16.5%的比例;“樹立放心品牌”佔據8.8%;“採用最新防偽技術”佔據1.1%的比重,“其他”則佔據2.7%的比重。

從結果可以看出廠商應該在“嚴格食品檢驗檢測”、“通過國家有關食品認證”和“開展誠信經營及行業自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其中嚴格食品檢驗檢測是消費者認為廠商必須做的,這也體現了在當前食品安全事件高發的背景下,消費者希望有合格的消費品的基本要求。另外所調查的男女消費者在“樹立放心品牌”方面體現了明顯的差異,在這點上女性比男性高出5.09個百分點,體現了女性對品牌消費品的較高要求。

4.4商家在哪方面宣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從對消費者的資訊獲取渠道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網路佔據了重要位置,“網路”這一資訊渠道佔據了37.90%的比例;“電視”佔據了32.17%的比例;“報紙”佔據了20.38%的比例;“有購買經驗的人”佔據7.64%的比例;“其他”則佔據1.91%的比例。

從結果可以看出網路、電視和報紙是消費者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網路佔據了消費者資訊獲取的重要位置,反映出網路在現代社會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資訊傳播方式。因此廠商一方面要利用網路、電視和報紙的資訊途徑樹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大眾傳播媒介的監督,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改進解決。

5.影響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及行為的影響因素

5.1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認知

由於消費者的資訊獲取途徑的不同和關注問題的差異,容易導致消費者忽視和誇大食品安全風險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忽視日常消費各類食品的安全風險,誇大各類食品危害因素的風險水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風險存在的矛盾認知,對同一食品安全問題表現出相反的行為,存在著認知方面的差異,比如說轉基因的食品,科學家說沒有什麼風險,但是公眾不相信,例如對於日本食品輻射問題,在日本方面就有這樣的問題。還有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認知的差異就導致不同的消費行為。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食品購買意願和行為。食品安全風險意識是消費者對於可能威脅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風險的反應,不同消費者面對同樣的風險或認知同樣的風險的情況下,因為其健康風險反應意識的不同就可能做出不同的反應。因此儘管很多人都知道食品普遍存在健康風險,但因為健康風險反應意識的不同,消費者就顯現出不同的購買意願和購買行為。

5.2食品安全危機中消費者心理

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消費者通常表現出:恐慌、逃避、悲觀、破壞、逆反的心理。

恐慌心理:食品是直接與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聯絡的商品,因此食品安全問題比其他商品的安全問題給消費者帶來的驚恐要大得多。此時人們迅速拒絕購買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利用各種渠道不間斷傳播關於食品安全方面的資訊,容易產生對食品安全的過敏化和擴大化反應,不僅拒絕消費帶有安全隱患的食品,而且連帶性地拒絕消費其他相關食品,造成食品市場的跌宕起伏乃至全面蕭條。

逃避心理:消費者在認為自己無力改變現狀時產生的一種消極避讓的心理,其行為特徵是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儘量遠離帶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和人群,採取極端

自我保護措施,有時不願意配合政府和有關部門為緩解食品安全危機所作的努力,對他人在食品安全危機中遭受的傷害也表現得比較冷漠。

悲觀心理:行為主體喪失信心的心理表現。持這類心理的消費者為緩解自己由於悲觀而產生的過高心理壓力,可能採取違規性消費行為,比如繼續消費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

逆反心理:這些消費者往往對政府、醫療界、媒體持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所採取的行為與這些機構倡導的行為剛好相反。

破壞心理:嚴格說這是一種反社會心理。一般只發生在極少數對社會現狀不滿乃至怨恨的消費者身上,但是其破壞性極大。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這類消費者內心不僅不感到恐懼,甚至還感到高興。他們往往通過傳播謠言,故意誇大或者縮小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有些甚至進行違法性消費活動,比如向他人推薦已經攜帶病毒的動物食品。

在食品危機中,如果缺乏對大眾心理的引導,那麼有可能導致大眾無條件服從某些消極、負面的心理,出現衝擊食品市場乃至整個社會秩序的嚴重局面。

5.3食品安全教育

相關部門及人員,通過網站、電視、報紙、中國小課本等,對不同人群進行靈活多樣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的宣教,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消費意識和能力,提高消費者的辨識能力。食品安全教育的宣傳,一方面,藉助網路、電視、報紙等大眾傳播媒介普及食品安全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注重中國小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倡導食品安全教育從小抓起,通過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農業體驗”和“參觀食品工廠”等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教育學生,把他們培養成擁有正確、健康食品消費觀念和食品安全生產法制觀念的消費者,形成未來具有理性消費行為的群體。食品消費屬於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特殊消費,而且由於消費者之間存在資訊溝通,食品安全市場的資訊擴散效應非常之快,消費者在受到食品安全侵害或者獲知食品不安全隱患的資訊後,會迅速採取措施從市場退出。在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教育缺乏,食品安全常識匱乏,安全意識缺失的情況下,消費者往往缺乏正確判斷能力,對負面資訊反應缺乏理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過度緊張,反應過於激烈,食品消費心理易受打擊,出現心理恐慌,以致出現"十年怕

草繩"的連環後果,嚴重影響消費信心,不僅消費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而且會破壞正常的食品市場秩序。

四、建議

1.1加強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

加強食品安全教育,一是使消費者成為清醒、明白的消費者,提高消費技能,能在市場上做出明智的選擇,增強消費者防禦和抵禦假冒偽劣商品侵害的能力;其二,是培養消費者對自己權利和所承擔責任、義務的意識,懂得消費者應該享有的權利,增強了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樣消費者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在購買和使用消費品的過程中受到的損害,特別是在其權益受到侵犯時,能自覺地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三是提高消費者的素質,從而提高消費者的能力,擴大消費需求。對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教育,要加強輿論引導,在電視臺、報紙等媒體開闢食品安全專欄,介紹食品安全知識,宣傳誠信企業和食品放心的企業,公開曝光不符合食品生產條件、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準確曝光食品違法案件,及時報道食品安全工作動態和食品檢測資訊。設立食品安全專門網頁,介紹食品放心工程的進展動態及信用體系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可對食品安全問題實行網上舉報。通過營造聲勢,擴大影響,形成良好的輿論和監督環境。

1.2 加強食品安全的資訊化建設

食品安全資訊化建設將有助於解決食品安全保護中的公平和效率問題。一方面通過資訊披露明確不同群體的責權,鼓勵幫助各種責權的反映和實現,倡導社會公平機制。另一方面,資訊披露可以豐富各群體掌握的食品安全資訊,有利於科學合理的決策過程,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在解決公平和效率的同時,受食品安全資訊分佈不對稱的嚴重影響,通過資訊披露,可以減少或消除其潛在影響。食品安全監管資訊應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釋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資訊的釋出程式,各級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要對食品安全資訊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制和工作責任制。要定期研究和督促指導食品安全資訊工作,制定食品安全資訊收集與釋出管理制度,建設食品安全資訊溝通報送網路,及時採集、更新食品安全資訊網站資訊,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資訊管理和綜合服務平臺。如實、及時地公佈食品危機中的相關資訊不僅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消費者在混亂的形勢面前消除各種虛假資訊的干擾,協作政府作好抗擊食品安全危機的工作。心理學的研究還表明,政府在危機期間向人們公佈“雙面資訊”即正面和負面資訊,能增加民眾的信心;相反,如果僅僅公佈正面資訊,反而容易引起民眾的猜疑,為流言和謠言的傳播留下空間。政府資訊越透明,越有利於消費者保持心理穩定,這已經為SARS期間的實踐所證明。

1.3 加強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

一方面,政府需要切實保護人民的切身利益,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工作,推進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化,加強普法宣傳和行政執法監督,以限制性措施規範企業行為,使企業嚴格在法制的軌道上執行;另一方面,政府還應以各種鼓勵性措施來激勵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並積極培育相關非政府組織和中介機構,積極參與和加強國際合作。同時,企業應加強學習研究,樹立科學的企業發展觀和正確的企業倫理觀,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融入企業管理體系,並積極解決內部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為穩定消費者心理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

1.4 加強政府在食品安全危機中的大眾心理引導

中國社會目前仍然是政府主導型的社會,政府在自然和社會災害救助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任何其他社會組織替代不了的。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政府應該利用自己的權威地位加強對消費者的積極引導,為消費者提供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幫助,並顯示戰勝食品安全危機的決心和能力,為消費者心理的穩定創造基本條件。同時,積極運用社群和群團的力量,貼近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效、及時的心理輔導工作,保持消費者的心理穩定。

總結

經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完成了這一體現不少消費者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調研報告,其中雖有不少阻礙,但最終還是被踏在腳下,並且體驗了社會的一些動態,付出與收穫並存。對於當前食品安全這一關聯各個社會群體、社會部門的關鍵領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不是哪一方面就能說得算的。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對於他們反應的問題要給予重視並加以解決。希望食品安全問題能夠防範於未然,我們的社會大環境能夠越來越好,國民的幸福指數能夠穩步上升。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3

對城市與農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識比較的調查報告--以海寧為個案xxx摘要:為全面客觀地瞭解當前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我們暑期實踐隊在暑假期間在海寧範圍內對居民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認識;對食品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遇到的食品問題以及處理方式;問題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食品安全意識;城鄉比較;

一、調查背景

近幾年,雖然我國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但"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產業鏈條依然危機四伏。衛生部的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更趨嚴重,頻頻見諸媒體和走進公眾視野的如廣東"毒大米"案件、"瘦肉精"豬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蘇丹紅一號事件"等。

我們進行此次關於居民食品安全的調查,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海寧各地區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觀念進行一次比較詳細的調查,瞭解在浙江這樣一個經濟和教育都比較發達的省份,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狀況以及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差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訪談法為輔。另外為了保證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我們還採用了觀察法與文獻法。觀察法主要是我們合身邊的實際情況,在農村或城市生活獲得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除此之外,我們還用到文獻法,在瀏覽一些資料,文獻,尤其是網路資源、報刊等二手資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話題調查活動及論文作為參考。

本次調查物件基本包含了各個職業,包括學生、工人、商人、農民、教師、行政官員及其他等。被調查者年齡從20歲到70歲,以20-40歲為主;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職業等);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認識;食品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食品安全的消費意識;遇到的食品問題以及處理方式;問題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等。

三、調查果及分析

1、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為98%。參與調查的居民中,男42名,女58名,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齡在20歲以下的佔24%,20-30歲的佔30%,30-40歲的佔26%,40歲以上的佔20%。調查物件基本包含了各個職業,包括學生、工人、商人、農民、教師、行政官員及其他等。

2、消費者眼中的食品安全狀況調查發現,對於近幾年中國的食品安全環境,農村居民中有35%認為是逐年好轉的,而城市居民中有高達59%的居民認為是逐年好轉的。20%的農村居民和11%的城市居民認為食品安全狀況的一年不如一年。

消費過程中曾遭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農村城市食品不清潔加工12%17%轉基因食品24%37%食品新增劑超量使用44%32%農藥、抗生素、重金屬等高殘留8%10%食品過期變質28%33%據調查現階段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最擔心的問題主要有食品過期變質,農藥、抗生素、重金屬等高殘留,食品新增劑超量使用,食品不清潔加工等。

在被問及已經暴露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否被解決的時候,有34%的農村居民和46%的居民認為有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只有3%的農村居民和11%的城市居民認為產生的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3、食品安全意識調查表明大多數居民都十分關注食品安全,其中64%和62%城市和農村居民表示對食品安全十分關注。少部分的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一般,但是仍有35%的農村居民和39%的城市居民表示無所謂,很多人認為只要吃不死人就無所謂。不少群眾還存在"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落後觀念。尤其在農村地區,衛生意識缺乏的情況令人擔憂,農家宴多而雜的剩菜剩飯等都"捨不得丟",衛生質量難以保證,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一般來講,消費者對購買農產品的地點選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調查發現,有35%的城市居民平時選擇在大型超市購物,而農村居民為25%。有30%的城市居民選擇在小商店購物,而農村居民高達38%。另外有小部分居民選擇在攤點等其他商店購買商品。

56%的農村居民選擇在小商店、小攤點等購物,這與農村的食品銷售方式以小型商場、各式的小賣部,小攤點等為主有關。這也導致農村食品市場構較為複雜,安全管理難度很大購買食品主要關注的方面:

農村城市生產日期、保質期82%92%品牌30%36%價格63%67%認證標誌15%25%外觀1%2%淨含量0%0%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在購買食品是最關注的是價格和保質期。因為農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很少關注產品標識,容易形成對假冒偽劣等食品存在認知缺陷。

4、維權意識當被問道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會通過什麼方式解決時,有46.7%的農村居民和40.8%的城市居民表示會與生產經營者協商解決;有17%的農村居民和35.7%的城市居民表示會通過消費者協會解決;有12.7%的農村居民和21%的城市居民表示會向行政部門申訴;有29%的農村居民和35%的城市居民表示不嚴重的話則自認倒黴,以後小心(見下圖)。

可見,城市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的維權意識高於農村居民。我們這一問題時多選題,但只有36%的城市居民會選擇請消費者協會調解,21%的城市居民會向行政部門申訴。這主要是由於相關部門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且程式複雜。在遇到食品質量問題時,他們不願去投訴,去索賠,更談不上追究生產者、經營者的責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製假售假者以可乘之機。

5、消費者認為食品安全問題眾多的原因及解決方法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眾多的原因:農村城市不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個人利慾薰心46%49%懲罰力度不夠26%35%主管部門職責不明21%25%各執法部門溝通不暢13%11%購買者鑑別能力不高27%16%消費者維權意識落後29%25%近半成的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認為不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個人利慾薰心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眾多的原因。政府因加強對不法加工企業的查處和取締,同時企業應加強自身的自律行為,重建和增強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信心。

政府及企業採取什麼措施能夠提高民眾的消費信心:

經調查,在政府及企業採取什麼措施能夠提高民眾的消費信心這個問題上,47%的城市居民和41%的農村居民認為政府和企業應當嚴格食品檢驗檢測。38%的城市居民和37%的農村居民認為應當通過國家有關食品認證6、總通過這次調查,讓我們瞭解到了食品安全對人們的影響,同時也加深了群眾對有關食品安全的關注和了解。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飲食衛生及安全。食品安全的保證離不開政府,社會,以及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是消費者最基本的權益,只有懂得理性消費、文明消費理念,善待農民,食品安全才有保障"。廣大市民是食品消費的主體,能否保障他們"吃"得安全,是政府各級部門關心的重大問題之一。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提高農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併力求使人們從觀念的轉變到他們的行為意識上去,以引導人們健康消費,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促進全民健康發展。

在實踐中我們也瞭解到了居民的無助和無奈,瞭解到他們的現狀和真實想法。很多居民對於食品安全的現狀十分不滿,但苦於沒有反應的途徑,他們希望我們能把他們的想法和建議帶給相關部門,我們也希望居民們的疑慮最終能依靠某些部門得到落實。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4

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它與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關。這次在我們的家鄉河北滄州的調查主要圍繞當前食品營養健康和質量安全狀況展開,為期一週的調查表明,消費者食品營養與安全意識及食品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等方面有所進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城區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明顯增強,農村居民消費觀念有待轉變。

城區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健康營養價值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據調查,城區消費者中特別關注食品營養與安全的佔69%,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不到10%,購買食品時他們首選質量,寧可多花點錢也要選擇質量好一點的食品,通常在大型超市和商場購買食品,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這與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的城區居民消費水平是基本相符的。

而處於低收入階層的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和“實惠”。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購買食品的主要地點是集市和附近的小賣部,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抱有“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種玩笑似的傳統觀念。他們當中只有5%的人認識綠色食品的標誌,只有17%的人認識質量安全的標誌。農民為了價格優惠通常在收集整理集市上和小賣部裡買食品,雖然他們有一定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意識,但這種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完全保護不了自己。比如,當問及“如果你購買到過期變質食品時會怎麼處理?”的問題時,90%以上的人選擇扔掉忍氣吞聲,沒有人選擇投訴。

從這一點城鄉差距就可看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程序中的不和諧因素,努力縮小城鄉差距、打造城鄉和諧勢在必行。

二、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有所提高,關注點不斷增加。

雖然目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總體上還不是特別高,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正逐漸為廣大群眾所重視。

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在提高。從調查來看,當前消費者主要通過電視、報紙、電臺的曝光來關注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有的已擴充套件到網際網路。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要求從未像今天這樣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食用的產品是否安全,是否影響健康以至是否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都成了老百姓的熱門話題。居民對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通過媒體瞭解,還有就是通過親友及其他途徑瞭解,比如,“蘇丹紅”、“瘦肉精”、“多寶魚”等食品安全事件,居民基本都知道。因此,繼續保持和加強媒體對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的報道和宣傳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點在增多。隨著群眾消費觀念越來越理性,對食品安全也越來越重視。消費者非常關心食品的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品牌、質量標誌、成分和營養等,尤其是食品是否含有色素、新增劑、防腐劑和有毒有害。從調查情況來看,被調查者絕大多數認為一些信譽好、規模大的商場和超市的食品比較安全,個體小攤點的麵包、牛奶、糖果、糕點及無包裝的糧食製品存在過期、黴變、以劣充優的現象。95%以上的居民均表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到信譽較好的超市、商家購買食品。怎樣消除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更是居民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群眾已經認識到的不安全食品主要有:注水豬肉;農藥殘留較多的蔬菜水果;市場上的假酒、假飲料、假油、假米、假調料;對人有致癌危險的商品;經過現代技術加工的膨化食品、方便麵、果凍和很多零食;抗生素、色素殘留超標的食品;各種過期的、防腐劑、新增劑含量超高的食品;沒有保鮮措施的貯藏品,不衛生的散裝食品等等。

 三、城鄉食品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等產生新的變化,食品安全管理監督和市場管理機制有待加強。

在農村,現在出現了一大批小型自由集貿市場,那些小攤位的貨主定時定期到村裡擺攤,為農村食品交易環境注入了新的元素。一些初具規模的代銷點貨架上的食品種類也越來越多,這在給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食品安全監管和市場管理帶來了困難。衛生防疫部門對經營生鮮的超市、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進行抽樣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在新聞媒體上公示。但據消費者稱,有些工作純屬走形式並未真正起效。試想本身就不是很健全的“治理之手”怎麼能夠深入到那些農村死角中不規範的小攤小店裡呢?

由於農村居民收入遠遠低於城區,農村市場對低價食品有著很大需求,購買渠道主要是自由市場和小賣部。加之農村執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場監管嚴重缺位,農民購買食品既不查驗相關證照,又不索要銷售發票,致使一些“三無”食品、過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場拒之門外的食品流向農村市場。調查顯示,農村市場經銷的食品中多為自產自銷,來源於流動攤販;糕點、熟食、乾果、酒等散裝食品所佔比例很高;部分包裝食品沒有標明保質期;店主對過期食品選擇降價銷售。種種此類,都要求我們的監管部門在農村食品交易環境日益複雜化的程序中切實做到為百姓健康負責,為人民謀福,努力打造城鄉和諧。

四、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眾多問題,腐敗現象時有發生

食品安全是直接關係人民健康,維持市場穩定的重要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國正處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時期,當前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國食品管理監督嚴重滯後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大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和擔心,使消費者對政府、企業、經營者產生信譽危機,這不得不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被調查的居民和食品生產廠家大多認為有關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這樣就造成政府執法不力、管理不嚴,執法監管時無規範性和堅持性。執行制度時不是一種監督執行的過程,而是一種履行手續的過場。這就導致無論是從衛生狀況還是產品質量上都存在極大問題,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更有甚者,在違法生產者和經營者因謀取暴利而造成食品問題時,相關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卻滋生了腐敗因素。政府的制度卻絲毫不起作用,甚至還進行庇護,可見有一部分居民的確對政府、企業、經營者產生了信譽危機。

五、由調查而得出的幾點建議

1、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和相關法律法規,要讓膽敢以身試法者有所“畏懼”。無論是大小品牌還是大小企業,一經查處,嚴懲不貸。尤其要加大對農村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形式多樣化。除了對一些不法生產經營者介入監督和曝光外,新聞媒體還應多做些增強人們健康消費意識的宣傳教育,提倡健康消費,不盲目貪便宜。告訴消費者怎樣來區別食品是否安全,一旦遇到假冒偽劣產品,該怎樣進行舉報,怎樣為自己維權。

3、加大投入,引進高素質人才,儘快完善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有利於協調各部門職能和統一食品安全標準。為提高食品的生產質量、增強食品監測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應當從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擴大其覆蓋面。

4、聽取相關代表和廣大老百姓的意見和建議。民以食為天,各部門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置於高度重視的位置,多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多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饋,讓老百姓買到放心食品。

作為大學生,我要承擔起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的責任!期待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5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學校門口有許多賣小吃、辣條的小店,可是大部分小店沒有“衛生安全許可證”,同學們還是瘋狂地購買。辣條安全嗎?怎麼做的呢?吃了會中毒嗎?對此,我對辣條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展開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訪問同學、老師以及爸爸媽媽。

2、上網查閱。

3、閱讀有關書籍。

三、調查情況以及資料整理

1、同學們說,辣條怎麼做的我不在意,只要好吃,我喜歡就行!

2、老師說,辣條不衛生,它們都是用變質的油、爛肉等做成的,所以我希望同學們以後不要再吃辣條。

3、爸爸媽媽認為,辣條賣得便宜,說明其成本極低,因此,衛生和安全問題也難以保障。

四、結論

大家都看到了,只有我們國小生不懂,還在吃辣條,大人和了解事情的人都說辣條是個“健康殺手”,而且辣條中含鉛很多,一不小心就會中毒。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吃辣條,也希望小店在賣食品時能夠嚴格把關。還希望有關部門加強檢查,不要讓不健康的東西來傷害我們幼小的身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