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總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61K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總6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面臨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家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大學生似乎喘不過氣來。如果處理不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得影響,其後果或大或小,小即產生抑鬱、自閉、暴力傾向,大則引發自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學生自殺現象則證明了這一點。為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處理和應對心理壓力問題,特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方法、物件

1.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20日至27日

2.調查方法

在網上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共發放100份問卷,有效問卷100份

3.調查內容

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從壓力的大小程度、壓力主要來源方面進行調查

4.調查物件

此次調查問卷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主要是針對專科和本科大學生

三、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世界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激烈,社會關係日趨負責,大學生們承擔了

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就業的壓力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在無形中讓大學生身體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學會提高抗壓能力更具有挑戰性和不可忽視。此次的調查的物件並非同一間學校,而是來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問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總結出了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如下:

(一)從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看:

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61%的大學生表示對目前的學習偶爾有壓力,而認為壓力非常大的佔了22%,只有13%的大學生認為很少有壓力,這結果表明,對於目前的學習,普遍大學生都存在壓力,覺得壓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視。當然在這一點上,也有著不同因素的影響,性別、來自的地區、性格都會對這以資料產生了影響。在調查報告中分析,對於壓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壓力大:54.55%男生認為壓力非常大,女生只佔45.45%,跟傳統觀念很有影響,長期以來,男的都被認為是家裡的頂樑柱,是要養家的,要學會獨自,學會更好地面對社會,也許很早就在他們的心理紮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長期教育下,兒子要繼承後業,贍養父母下無形中有了擔子,特別隨年齡的增長,男的比女生更快認識社會的殘酷和現實,不免會比女生的壓力要大。

除了性別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有影響,學生來自的地區也有著很大的作用。來自農村的學生會普遍比來自城市的學生壓力大:在調查報告中顯示,選擇壓力非常大的,農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選擇偶爾有壓力的,農村的佔43%,相對來說,城市的佔18%,這一結果也在我的預想中,農村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從小,農村的學生就被灌輸讀好書,走出農村的教育,所以農村的孩子在讀書方面也會更努力,可這麼一來,壓力也無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見慣了村裡的人不斷往城市去就業、謀生,甚至有些人家情願在城市裡租房子住也不願在農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實擺在農村學生面前,除非自己夠優秀,比別人更努力,自己才會有出路,才能擺脫貧困的生活。而城市裡的學生也許是過慣了舒適的生活,對生活危機感方面就不會比農村學生敏感,因為他們知道起碼自己還有家父母的靠山,壓力就會比農村學生壓力小一點。

當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問及現在的壓力性對於以前來說,性格開朗的學生要比內向、冷漠、孤僻的情況要樂觀得多。

正如影象顯示的,選擇壓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開朗的人佔了43.90%,內向的人佔了46.34%,在選擇壓力小了,性格開朗的人中佔了70.97,內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較懸殊,可見,抗壓方面,越開朗的學生心理壓力方面要小些,這也許是因為心態不一樣,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表現得就不一樣。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主要來自就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交往、感情處理這四大方面。

從現實的結果看,在主要心理來源中,77%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壓力、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32%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交往的壓力,30%選擇了感情壓力,當然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壓力,77%和43%的比例讓我不得不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之重,幾乎可以說1中就有6、7個人有就業壓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顧慮。在問及家庭教育中給壓力最大時,74%的學生選擇了是來自父母的期望,18%選擇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經濟不夠好,6%是因為家人關係不好。

從中看出,就業和家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經濟問題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主線,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壓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壓力大,性格內向比性格開朗的壓力大。

(三)壓力的來源分析

1、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說是幾乎存在大學生活中的,並且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社會的複雜,競爭的激烈,人心的難測,讓在習慣了風平浪進的大學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更有恐懼感。近年來,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而相對提供的就業缺口卻還是不怎變化,要想在人才濟濟的社會裡鑽出一個角落,真是難上難。加上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專業滿意程度不高,在調查中,43%的學生選擇了不是很滿意,而24%表示沒感覺,這麼一種狀況的確令人擔憂,專業方面給不了他們安全感,就外面的競爭又是如此的激烈,兩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讓他們心裡憂心忡忡。他們擔心就業後的職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資也怕不盡人意,或是就業中逃脫不了遲早一天被競爭淘汰。

2.家庭壓力

來壓力來源這塊,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可見份量不樂觀。望子成龍,望女成分,一直是眾多父母的願望,他們從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這方面的壓力會更明顯一點。寒窗苦讀十幾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夠大學畢業找份好的工作,而學生本身也理所當然地揹負了這種期待。他們也想盡自己努力不讓家人失望,可反觀自己的條件和社會的挑戰遍不得不感嘆前途渺茫,更是時時擔心最終大學畢業就是面臨失業,給家人當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學生的壓力也來自於家庭的家境,18%的學生認為在家庭壓力這塊,家境不好和家人關係不和諧,也是他們心裡負擔的一個原因。面對著種種的壓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點溫暖和支援,可家人間總是鬧矛盾,吵吵鬧鬧,的確人人很揪心,心情也會不好。從身邊的事例中,我們也可發現家庭和諧的學生性格會比較開朗,心理承受壓力能力也會強很多。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

3.人際交往

大學算是半個社會,我們天天都得跟老師同學打交代,相對國中高中來說,和人打交代的頻數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對的人更是各種各種,這要求我們的人際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的交往作為了心理壓力的一部分,他們也許煩惱該如何更好地與他們交往,因為在大學,人脈很重要,關係到你的各種評優,況且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辦事起來都非常順利,朋友也會有很多。且不談生活在校園中,僅僅說在宿舍,如何與舍友相處,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學四年,我們幾乎都在同一個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樣陪伴在身邊,如果連和他們都溝通不好,又該如何度過這四年的大學生活。

4、感情問題

到了大學,很多人都選擇了拍拖,感情的不確定因素,讓大學生們也會苦惱

大學生們會嚐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調查報告中,也有30%的人把這點列入了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為

情所困的例子在我們身邊很多,再加上性格內向,不懂得如何去減輕壓力的則更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失戀自殺現象也不罕見。

5、學習壓力

到了大學,面對了和與往不大一樣的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所改變,雖說學習的東西不會像國中高中那麼多,但是要是真正學起來會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學生對自己專業學習的科目不感興趣,慢慢學會了逃課和養成了厭學心理。而有些是由於在學院當了幹部,不能很好得處理學習和工作的關係,變得會很煩惱。一方面既想通過工作得到鍛鍊,可卻往往對學習有所影響。

四、結語

從調查的結果和我們的分析上看,大學生心理壓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減輕心理壓力,促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議及策略:

1.形成良好積極的心態。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何況生活在小型社會的大學校園裡,不要跟別人比,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著目標腳踏實地地走,即使在過程中失敗了,也要學會堅強站起來,因為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不要過於看重專業的“冷”和“熱”。社會是瞬間變化的,沒人可以猜測到以後哪個專業會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現在也就不會出現“冷”與“熱”之分。學好自己的一技之長,因為普遍來說社會還是需要專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當然專才也並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識,而是“術業有專攻”。在學會控制好自己的厭學情緒外,還得正確處理好學業和工作的關係,要在這兩方面取得豐收,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學會與家人溝通。家庭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重點是我看我們怎麼去處理。我們的出生我們不能選擇,可我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要學會體諒家人,無論家人對你什麼樣的要求,但出發點都是愛你的,要始終認清這一點。要學會和家人溝通,只有走近家人,才會更好地處理與家人發生的矛盾。

4.放開心胸,學會與別人訴說。心情低落,要學會正確地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可以找別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去舒緩自己的心情。也許有些人會比較放不開,對周圍的人和事會採取一種防備的逃避心理,這時我們需要適當地放下防備,學會走近別人,這樣別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裡。

5學校要多舉行有助心理輔導的活動,讓學生在活躍的活動氣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洩和放鬆。開放心理諮詢室,讓學生有途徑去解決自己的困惑,學會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當然也需要心理諮詢老師尊重學生的隱私,不洩露學生的祕密,更要更好地進行疏導。

附加: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的調查問卷

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調查問卷

首先感謝您對本問卷的'檢視!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心理壓力狀況,弄清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煩惱,配合引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特作了此次問卷調查活動。再次感謝您的作答!

1、請問你的性別是()

A男B女

2、你是哪裡人()

A農村B城市

3、你對現在的學習有壓力嗎()

A.完全沒有壓力B很少有壓力C偶爾有壓力D壓力非常大

4、與大學前相比,現在壓力()

A更大了

B還是一樣

C壓力小了

D沒感覺

5、你對你目前的專業滿意嗎

A非常滿意B不是很滿意C不滿意D沒感覺

6、你覺得你的壓力主要來自哪方面()【多選題】

A就業壓力

B家庭壓力

C在校與老師同學交往的壓力

D感情壓力

E在校任職學生幹部的壓力

F其他

7、壓力對你的生活起什麼作用

A正面影響

B較為負面影響

C很大負面影響

D沒影響到生活

8、家裡讓你最有壓力的是()

A父母的期望

B家庭教育

C家境欠佳

D家人關係不好

9、你覺得你是個什麼樣性格的人()

A活潑開朗B冷漠C內向D孤僻

10、感覺到壓力時,你的心情是()

A心情低落,啥事都不想幹B煩躁

C開心,因為有動力D平靜,和平常沒兩樣

11、你會採取什麼方式面對壓力()

A壓抑自己B宣洩C轉移D順其自然

12、你覺得學校哪種方式最能使你釋放壓力()

A多開些關於心理健康問題的講座

B多組織一些外出活動

C每天開放心理諮詢室

D舉行多種比賽

非常感謝你對本次問卷的支援。如果你想發表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那麼請你把你的寶貴意見寫下來。謝謝!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手機是現代人的隨身助手,也是我們方便的通訊工具。手機在人們普通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但它也是人類的殺手之一———手機輻射。據統計,目前全球約30億人用手機,是吸菸人數的3倍。中國13億多人口,行動電話使用者已經突破7億,也就是說,平均兩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擁有手機。作為使用頻率最高的數字產品,很多人幾乎24小時手機不離身。

因為它與人們相伴出行,往往對人體造成的輻射量比電視還大,那到底手機輻射對人體有那些危害呢?

、調查方法

1、閱讀書籍瞭解什麼是手機輻射?

2、閱讀報刊了解手機輻射的危害有哪些?

3、上網搜尋關於手機輻射的注意事項。

4、上網搜尋幾種人不宜使用手機。

5、閱讀書籍瞭解手機輻射危害怎麼辦?

二、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瞭解什麼是手機輻射?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這些電波就是手機輻射。 一般來說,手機待機時輻射較小,通話時輻射大一些,而在手機號碼已經撥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最大,輻射量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這些輻射有可能改變人體組織,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瞭解手機輻射的危害有哪些?

手機致癌性或比香菸強 直板機袖珍機輻射最大訊號弱的地方少打。訊號差時手機的功率會自動加大,從而造成其輻射的強度增大。同樣的道理,在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裡使用手機也會使其輻射強度增大。

關於手機輻射的注意事項。

第一,最好在撥出或接通2秒鐘後接聽;

第二,最好不要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尤其是行駛在高速公路的車輛上使用手機,此時手機與基站距離不斷變化,輻射時強時弱,對人體危害較大;

哪幾種人不宜使用手機?

1、癲癇(dian jian)病患者;

2、嚴重精神病患者;

3、白內障患者;

瞭解手機輻射危害怎麼辦?

1、注意手機的擺放位置。由於手機只要處於待機狀態就會產生輻射 而且輻射對人的各個器官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同的。醫學專家建議我們 手機不用時最好放在包裡 或是夾克衫的口袋裡 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 也不要直接掛在胸前。

四、總結

鑑於手機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共識,世界各國均對手機輻射制定了安全標準,英國政府明令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機;日本政府規定出售手機必須連同手機防輻射裝置一同出售等等。但我認為未成年人用手機不是不可以,但是切記要少用。我國手機使用者已近二億部,相當數量的手機輻射嚴重。為保護數億國民的健康,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儘快頒佈我國的手機防輻射安全標準並認真執行。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調查背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九零後將逐漸成為社會話語權的主導者。他們日漸長大,社會對他們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社會對新生一代的工作、學習、思想等給予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可在關注他們的同時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並且提出了質問與批評:自我中心、玩世不恭、不懂禮儀、不擅與人交往等。要知道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生存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際關係指的是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依存的社會關係。現在的中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性格孤傲或是不善與人交往。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學習和生活。正確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

高中時期是一個人心理和生理趨於成熟的階段。學習和交往時處於此階段中的兩件重要大事。某些高中生還沒有很好的掌握處理人際關係的竅門,無法處理較複雜的人際關係,以至於人際關係的情況較差,我們人際關係的情況怎麼樣?如何才能很好處理人際關係呢?對此,我們展開了調查。

調查目的: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態度、個性、背景、行為模式及其價值觀。人際交往是獲取知識和交流資訊的重要渠道,也是個體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更是一個集體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增進中學生集體的凝聚力,成為集體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隨著高中生的交際面越來越廣,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使中學生更好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密切聯絡和日益複雜的人際關係。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佔據主動地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調查意義:

1、人際關係影像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大多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 ,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

2、人際交往影響高中生的精神生活。高中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人生理想,訴說喜怒哀樂。 人際交往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高中生對友誼,歸屬和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從而獲得充實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3、人際交往影響高中的情感和情緒變化。正處於青年發展期的高中生,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產生焦躁,憤怒,緊張等不良情緒。實踐證明,友好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不良情緒的控制和發洩。

調查概況中學生人際關係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我們是來自掇刀高一十班的同學。今天我在此與你展開一段心路旅程,一起探討我們共同面對的境況--中學生的人際關係。感謝你在百忙之中給我們提供第一手的最新資料,支援我們的課題。

A、很重要 B、一般 C、不是很重要 D、很不重要

2、你自己在平時人際交往時注意了要處理人際關係嗎?

A、非常注意 B、偶爾 C、沒想過

3、你覺得處理人際關係包括以下那幾個方面?(可多選)

A、說話談吐 B、表情 C、動作 D、眼神 E、其他細節動作

4、你認為你是個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嗎?

A、是 B、不是 C、不清楚

5、你覺得人際關係會對你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影響嗎?

A、會 B、不會 C、不清楚

6、增進友誼的方式:你與好朋友如何利用時間增進友誼?

A、努力學習 B、訴說心事 C、玩耍取樂 D、其他方式

7、至親密友的人選:你覺得怎樣的人最容易成為你的至親密友?

A、學習上的佼佼者 B、一起娛樂的人 C、志趣相投的人 D、其他

8、決定人緣好壞的因素:你覺得人緣好壞的因素是?

A、相貌穿著 B、談吐舉止 C、身份背景 D、學習成績的好壞 E、其他

自我小結

用了問卷調查的調查方法。調查物件是掇刀高中全體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4份,實際回收52份,其中有效問卷49份,回收率約為98.14%。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在第一問你覺得在校園生活中人際關係很重要嗎中。有68.75%的學生認為校園生活中人際關係很重要,有20.83%的學生認為一般,8.33%的學生認為不是很重要,還有2.08%的學生認為很不重要。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都認識到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但同學們對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的認識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認為,每位同學都應該認識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從而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

二、在你平時在人際交往時注意了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嗎?這一問中。有53.88%的同學經常注意在人際交往時處理人際關係,這是值得提倡的,一個好的人際關係也是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人際關係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而有41.59%的同學還沒有很好的注意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要處理好人際關係這一問題 ,需要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

四、第四問你認為你是個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嗎。有35.42%的同學認為自己是個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人,認為自己不是個會處理人際關係的同學佔總調查人數的16.67%。有50%的同學不清楚自己是否是個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人。這說明大部分同學對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還不清楚,自我認識不足。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還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調查背景:

眾所周知,大學校園裡每學期都會有很多的講座,不同學科、不同種類的都有。然而,每次去聽報告的人數少之又少,大多數的講座都是學校硬性規定要求必須到場的,對於大學生爭著去聽講座,甚至沒有座位站著聽也樂意的狀況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是現在的大學生都不愛學習了還是現在大學裡的講座都失去了實際意義和吸引力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展開了以問卷為模式的調查。

  調查目的:

通過了解大學生對自己參與過的講座的認知以及對講座的個人看法,從而進一步分析造成現在大部分講座在大學生中沒有市場的現象的原因,以便對此有針對性的進行全面的分析、診斷,提出合理化的改進方案。

 調查物件:Xx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

  一般情況:大部分大學生參與過大學校園講座,且對講座形成一定認知,具有自己的評判能力

  調查方式: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面向Xx工程學院全體學生隨機選擇,並當場收回的形式。共發放100份有效問卷,收回98份,其中男生38人,女生60人。調查主要涉及教科院、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土木學院以及經濟學院。

  調查時間:20xx年5月15日至20xx年5月23日

  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基本情況、獲知講座途徑、參與講座頻率,關於講座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及大學生期望獲得的講座情況和效果。具體見調查表。

  調查結果:

我們此次的調查活動涉及Xx工程學校各個學院各個年級,屬於一個較小範圍的調查,儘管我們的調查結果反映並不全面,可是這些結果仍能反映出大學生對於講座的基本態度,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從我們的調查來看,71.43%的學生獲得講座的來源是通過輔導員、班主任或者班長告知;我們學校的講座安排不規律,學校考研與就業的講座佔58.16%,然而學生對於講座感興趣的講座型別有76.53%人選擇與之相反的社會傑出人士講授經驗的講座。在時間安排方面,有51.02%的人希望可以每月一次講座,46.94%的人對於講座可以接受的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其中,對於一個講座學生是否感興趣,有78.57%的人選擇了講座的內容是否合適。大多數學生聽講座的目的是因為專業的興趣、就業的需要、學校的強制要求。而講座之所以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有62.24%的學生認為演講者缺乏魅力,54.08%人認為內容陳舊沒有吸引力;對於如果學校實行強制聽講座或聽講座加學分的制度,68.37%的學生是不贊成強制要求也不贊成加學分制度的;對於講座對人生產生影響的機率,66.33%的學生認為有可能但是機率不大。這結果充分說明了大學講座的某些侷限性,及其改進完善的迫切性。

  調查體會: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了大學生對校園講座的普遍心理,大學生普遍認為關注校園講座安排時間是否合理,主講內容與自身學習與就業的相關性以及主講人個本_資料,來.源/於;貴_州學,習.網 gzu521.com人魅力等等。因此大學校園講座為了吸引大學生的關注與積極參與,必須改變目前對其組織宣傳力度不完善的局面,對此我們給出了以下意見。

1) 在講座開辦前,注重宣傳,以其演講內容的重要性新穎性吸引學生,儘量避免學生被動參與的厭惡心理。

2) 講座內容豐富新穎,形式多樣化,注重主講人個人魅力,在調動聽眾積極性上多予以側重。

3) 在選擇演講課題時,多關注與學生相關的資訊,使學生主動參與。

4) 在講座時間安排上,主要以學生空閒階段為主,前半學期最為適宜,講座一般維持在兩小時內效果最佳。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為進一步瞭解我區各校區中國小生的思想狀況,把握新時期學生的各種新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在近期內,區教委基教科對各直管學校、鄉鎮各校開展了大規模的德育調查活動。調查在我區城鄉12所國小,18所國中、5所高中中進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內容涉及學生的理想與追求、自我認識、基礎文明、親子關係、興趣愛好、兩性交往、法制意識、心理狀態等8個方面。調查兼顧了城市、農村的各級各類學校,基本能反映我區中國小生的真實現狀。在此基礎上,區教委組織各校德育骨幹進行資料統計、歸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形成報告材料,以期為今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提供一些較為客觀的依據。

一、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理想與追求

調查顯示,當今的中國小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更務實、更現代、更人性,也更重視個人的發展,這是社會的人本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的具體體現。無庸質疑,這一代的中國小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代,他們的獨立性很強,不來虛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卻有紮實的追求,雖然在太強調自我的時候可能忽略了對別人的關照;他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可能對社會的責任想的不多,但這些都不能否認這一代人本質的優點。

1、功利的學習目的,務實的人生態度。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一個體現人生價值取向的鄭重的問題。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學生把金錢、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在被問及“你認為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時,多數學生選擇了“為自己以後能找個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報效祖國,服務大眾”。可見,昔日學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在今天學生身上以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態度。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孩子們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他們目睹了下崗的危機,暴富的神奇,逐漸拉開的貧富差距使他們十分現實地考慮自己的將來。這種表現在城市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城市國小、國中、高中學生選擇為自己而學習的比例均大大超過農村學生)。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種傾向作為個人主義來批判,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很好地處理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充分肯定他們重視個人、重視個**利以及自我價值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分地關注自我,也會產生社會化方面的不良傾向,會產生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問題,這也是當前教育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老師們似乎也不再喜歡用高尚的道理來教育學生,他們已經習慣於用“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來激勵學生,他們認為為國為民的大道理太過空泛,遠不如小道理來得實在,但這些看似實在的小道理永遠無法搭建起青年一帶神聖的精神的殿堂。

從國小到中學,學生的價值觀呈現明顯的滑坡。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傳進來的種種基於個人本位的思想觀念,既強化了中學生自我奮鬥、自我拼搏的意識,又強化了中學生注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慾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觀念。這在客觀上促使中學生的價值觀念從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轉移,進而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和自主性。近年來,各中學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分數漸漸成為老師們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於“授業”,卻漸漸忘卻了“傳道”的責任。長期流水線式的工作方式讓中學老師們對教育的神聖內涵日漸麻木。這一點在“非典”肆虐之時表現的尤其明顯,危難當頭,大戰在即,中學老師們的熱情與責任心遠不如國小的同行。在這種功利的社會背景和教育氛圍之下,相當比例的學生對學習的目的表現出迷茫與困惑,這種困惑在國中生身上最突出,調查顯示:國中生選擇“說不清楚為什麼學習”的比例遠遠高於國小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識卻鄙視勞動。

在被問及自己理想的職業時,學生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再也沒有過去“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那種異口同聲,可見當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遠勝與前人。希望成為高階知識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數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選擇做一個機關工作人員,這三項合計人數接近80%,想當老闆的人並不算多,僅佔16.7%,只有願做知識分子的人數的一半。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作用普遍認同,而且學生對金錢的態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們心中知識更重於金錢。但93.2%的學生還是趨向於收入穩定而豐厚的職業。

調查顯示,選擇做技術工人或農民的人數合計不到8%,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當前工人和農民的境遇和社會地位的確無法與其他幾種職業相比。而且這一代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即使農村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也遠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更少。家長、老師僅對學生的成績提出要求,甚至還向學生灌

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落後思想,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學生

中的大多數也將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大軍,追求較高層次的職業本也無可厚非,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的態度既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也不利於個人成長。因此在中國小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對生產勞動的深厚感情是一項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3、長大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仍是孩子們的首選。

69%的學生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22.7%的學生不想參加任何政治組織,希望自己成為**黨派成員的學生佔8.7%。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黨的知識瞭解很少,但長期的教育使他們對黨有一種樸素的感情,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動機的參與,但至少說明對黨的支援與信任是當代學生思想的主流。這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基礎文明

1、基礎文明水平顯著提高。

調查顯示,43.1%的學生認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40%以上的學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隨地吐痰。兩項合計人數超過80%,這個比例應該遠遠好過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風景區會將吃剩的果核放在包裡,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進敞開的別人的房間時會先敲門,這無疑是十分有禮貌的行為。有不少同學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處處展現著自己的道德素質,把口香糖吐在紙中扔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低聲說話,男孩子知道謙讓和照顧女生等等。同學們都喜歡與有愛心,彬彬有禮,文明守紀的人交往,很少有人會喜歡一個總是不顧忌別人感受,行為粗魯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識已漸入人心。另外,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德育的方向從高高在上的政治說教轉向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多年紮紮實實的工作,目前已初見成效。 實習報告網

但也要看到,學生在問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與人們的感覺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覺亂扔雜物、隨地吐痰在中國小生中十分普遍,這說明問卷調查的結果並不完全反映了真實的情況,很多同學只是紙上談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應該怎樣做,但落實到行動上就不是這樣了。因此加強學生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仍然任重道遠。

2、城市學生優於農村。

城市學生選擇“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比例遠高於農村學生。其中城市國中此選項比例為49.4%,農村為20.4%,相差29個百分點;城市高中為48.2%,農村為38.5%,相差近10個百分點。這一方面說明基礎文明水平與物質環境密切相關,城市孩子的居住環境、公共活動場所、學校環境都大大優於農村。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村學校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可喜的是農村國小生不隨地吐痰的比例已與城市學生不相上下。文明的習慣需要長期的積澱,相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還會不斷提高。

3、國中生行為習慣最差。

“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學生國小有45.6%,高中有43.4%,國中只有38.5%。而國中學生選擇“能意識到,但做不到”或“認為做到做不到無所謂”的比例卻遠高於國小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釋是:國小生聽話,高中生已經懂事,國中學生最難管。誠然,國中正處於反叛與激變的關鍵年齡,他們不再像國小生那樣對師長的指令言聽計從,而且還沒有像高中生那樣的自我修養意識,許多人對個性的理解極不成熟,在訪談中發現,很多國中學生把奇裝異服當作“美”,把汙言穢語,不拘小節當作“酷”,國中生的違紀率,和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率都要高於國小和高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小升中考試的廢止,國小素質教育漸入正軌,國小生的基礎文明習慣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優秀國中畢業生的集合(本次調查職高比例較小),諸多習慣差、學習也差的學生沒有機會進入高中校門。因此,高中學生整體素質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國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對升學率片面追求,使國中德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而實效性也大不如國小和高中。

國中是人生的關鍵年齡,此時的學生逐漸開始形成關於人生的最初的觀念,行為習慣也漸漸定型,此時的教育往往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抓好國中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幾點建議

1、協調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會都關心教育的氛圍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政府要對影響學生成長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監管,要在社群中加大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活動場所建設,要鼓勵興辦民間的旨在培養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對各種問題學生進行幫助的志願者服務組織和進行各種教育諮詢服務的中介機構。教育部門要積極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同時要做好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傾向,讓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陰雲,在愉悅寬鬆的環境中自然的成長。

近年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無一不在表明黨和國家的一種決心--教育要轉軌,必需從應試教育的死衚衕中走出來,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的發展。可實際情況是,智育一家獨大,學業負擔並未減輕,加班加點屢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夾縫中堅難的生存。今天的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觀念、新思想對他們來講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身在其中的校長和老師們總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實身不由已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學校當以育人為本,育人當以立德為先,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質,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務。

3、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德育應該隨著整個教育改革的程序而不斷髮展,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識、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德育目標是課程目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認真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實現德育與智育的有機滲透,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對自己的理念、內容、方式、手段進行反思,從時代特徵出發,努力弘揚主旋律,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發展需求出發,努力實現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學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養,高度重視教師對學生影響力正在降低的問題,要更新教育觀念,改善師德狀況,提高業務水平,改善教育行為,用豐富、美好、高尚的優秀文化去構築學生的精神世界。

4、現階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幾個具體工作。

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對學生的理想與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講小道理,要理直氣壯地宣傳共產主主義的理想與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沒有科學的信仰就會失去精神的家園。

要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為學生的日常習慣,內化為穩定的信念並在時時處處體現出一個現代文明人的精神與氣質。

要特別關注問題學生群體的教育。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會從此呈現另外的景觀。同時,問題學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們自己最痛苦,最需要關懷與幫助。問題學生雖然所佔比例不大,但他們也是社會的一分子,他們的表現對校園的秩序,社會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

要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調查顯示,好逸惡勞,缺乏責任感、敏感脆弱是當今學生的三大弱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感情,形成正確而又現實的勞動觀念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導、諮詢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網路道德、性道德的教育雖然剛剛為人們所重視,但可以預見,如果不以負責的態度去落實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掉入成長的陷阱。

5、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以坦誠、務實、負責的態度去研究新時期中國小生面臨的新問題。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對學生狀況的調查應當經常化,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教育才會有針對性。面對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教育者應當更加虛心,對學生思想中的新動態,要報有寬容的態度。在新的教育氛圍裡,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評判者,而是新舊道德對話中的一方,而勝利永遠屬於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新道德的締造者。教育要求和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而這並不意味這悲哀,在師生雙方的矛盾鬥爭中,學生成長了,教師成長了,教育也就發展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專案研究背景

近日,中國控煙協會發布的《全國高等院校無煙環境建立評估暗訪報告》顯示,全國800所被暗訪的高校中,只有139所高校校區無煙環境達到60分以上。也就是說,超八成被訪高校校區無煙環境得分不合格。其中,學生食堂、男生宿舍、教學樓三個地點吸菸率最高,體育、政法和農業三類專業的學生最易染上吸菸的習慣[1]。本課題研究試圖通過實證調研的方式,來分析在校大學生吸菸的原因和環境因素。有人將香菸作為緩解壓力的工具,有人將其作為發洩情感的手段,更多的觀點是認為,香菸是人社會交際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總之,香菸帶給吸菸者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影響,更加讓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它帶來的心理上和社會的意義。本課題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對控制大學生菸民提出針對性的措施。

二、關於在校大學生抽菸問題的實證調研及其分析

(一)研究物件選擇

本課題的研究首先從吸菸大學生主體出發,運用深度訪談以及發放表格的研究方法,並對結果認真分析,從大學生吸菸的行為、心理以及社會環境幾方面進行深入剖析並進行闡釋。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吸菸行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過程,而是一個與環境、心理、關係、性別等各方面交織複雜的社會行為。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為揭開戒菸難之謎,幫助大學生遠離菸草做出一定的參考建議。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主要立足於本市範圍內的幾所高校進行研究,基本能反映本地區高校大學生吸菸的現狀。

(二)調研結論統計

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親自走訪相關高校,發放400份調查問卷,經過資料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吸菸行為方面的分析

2、不同年級的吸菸比例資料分析

3、大學生菸民消費水平情況分析

在課題調研過程中,課題組還對吸菸大學生購買不同價格的香菸進行了統計。具體統計資料見下表。

調研顯示,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菸民的消費來源都是來自與父母,本身並無收入。

三、對在校大學生吸菸問題的控制與對策

調查顯示,90%的大學生指導菸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對吸菸危害健康的知曉率較高。然而,他們雖然知曉菸草中的有害成分和吸菸對健康的危害性,但吸菸率水平仍較高,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控煙健康教育。經過調查研究,結合部分學校對於大學生吸菸問題的對策,課題組認為,我們對高校大學生菸民的控制與防範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大學生吸菸問題主要還是在學生自己身上。建議高校學生會可以成立大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由大學生自己來約束自己,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效果。由於大學生群體更多的是自我管理為中心,杜絕吸菸,也應從自我做起。加強學生群體的自我監督,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重視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每星期可安排心理專家為有心理波動大的學生提供諮詢服務,避免大學生因心理抑鬱而去吸菸。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群體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的心裡問題,甚至有些極端的學生走上了自殺的道路。因此,高等學校必須重視心理諮詢建設,及時化解學生的心中的負面情緒,引導積極樂觀的正面精神。

再次,優化大學生的管理制度。吸菸行為不僅是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群體行為[2]。針對在校大學生吸菸狀況及影響因素,應在大學校園積極開展控煙健康教育。學校不要一味的強勢打壓應該更加人性化,多與學生交流多瞭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

第四,完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設立警示標語。吸菸危害相關知識的獲得途徑,主要有社會健康教育、學校教育、報刊雜誌和廣播電視報道等[3]。學校應加強吸菸危害的宣傳,經常開展健康講座,並要求學生積極參加;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的課程,讓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吸菸的危害性。

最後,多開展有益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大學生是朝氣蓬勃的群體,高校應充分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引導積極向上的氛圍,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活動中降低不良的情緒,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使得更多的學生遠離吸菸。

四、結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吸菸現象不是朝夕能杜絕的,但是我們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逐步減少大學生菸民。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在通過實踐調研的基礎上,為減少大學生吸菸提供一些建議,希望能為建立無煙校園做出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

[2]楊素梅,馮向先,郝小剛.在校大學生吸菸現狀及相關知識調查分析[J].長治醫學院學報,20xx(04).

[3]丁書姝,李太順,魏明偉,汪徐林,汪鵬,袁慧.大學生吸菸現狀及其對菸草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J].環境與職業醫學,20xx(1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