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德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德調查報告

品德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對外來文化的傳入及影響,以及我們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不全面,導致全社會的信任危機、社會危機等。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深入開展,社會各個層面都開始關注德育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教育必須使學生全面發展,家長和社會要求孩子既要成才,更要成人。中學生因為其可塑性很強,道德教育更應該抓緊。思想品德課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目標,是學校德育的主要形式,在教學中更要滲透德育教育。

二、調查目的

瞭解中學思想品德課程中道德教育的現狀,以便學校和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對症下藥”提高思想品德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對於正在從事或將來將要從事思想品德學科教育的人們提供一點幫助。

三、調查時間、物件、方法

調查時間:20xx年2月至20xx年8月

調查物件:富平中學學生,發放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35份,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文獻查閱法。

四、調查結論分析

中學思想品德學科課程改革第一,在課程設定方面新課改要求多門功課同時學習,這對於學生來時是能夠全面發展,但同時也客觀上增大了學生的負擔。從課程設定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學教學主要將時間、精力集中在語數英三門主課的學習中,而思想品德學科只佔了0.068個課時比例。第二,在教材方面

教材應是一個能有效幫助國中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文字。思想品德教材是為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

不僅僅是知識和資訊的載體而且還是一個能夠與國中學生展開對話並需要學生進行創造的文字。教材應使學生意識到德育課程對自己生活、對社會生活的意義、對參與德育課程產生興趣。教材內容為學生喜愛並易於理解與實踐,發揮國中德育課程的育人效益。

當前德育的重點強調道德教育轉向道德學習,既由培養論轉向學習論,強調學生自主的道德學習。學生是道德學習者。在教材上,該校選取的是魯教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

第三,在考試方面。

新課標的對於教學內容上做出了調整和充實:

對七年級的教學內容結構作了調整,把心理品質教育、道德教育與健康人格教育結合起來,以加強學生的品格修養。在課題上進一步突出品格修養的要求,把單課題式改為雙課題式。如將“鍛鍊心理品質”改為“鍛鍊心理品質,加強品格修養”,“善於調節情緒”改為“善於調節情緒,保持樂觀心態”。在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中,增加品格修養的內容。比如,在“鍛鍊心理品質”的教學內容中,加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助於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養”。

八年級強調對學生進行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增加“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自我保護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

九年級加強國情、國策教育,課程結構作了較大調整。將資本主義以前的簡史部分合為一個單元;新增“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個單元。增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充實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國兩制”和“科教興國戰略”等國情國策方面的內容以及有關當今世界形勢的知識。

第四,在多媒體教學使用方面

新課標強調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時代感,強調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提出“有條件的學校,應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進行教學,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八年級法律常識採用以案說法的方式,將原“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改為“針對性”原則,以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

通過對幾位老師使用媒體教學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在上七年級年課時往往採取多媒體教學,因為七年級年一般一節課只用一兩個知識點,利用多媒體播放視訊、音訊等形式能夠很好地帶動學生的學習氛圍,更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學生主動學習模式的形成。八年級年相對七年級年學習任務增加,學習內容難度也更大,教師一般會選取機會進行多媒體教學,但次數不多。而對於複習班的學生來說,一般教師不會採用多媒體教學。複習班的學生複習面廣且雜,多媒體教室反而效率更低。

(二)當前學生、教師、領導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

新編《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誌。它對學生足部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存在著理論上重視而實際上輕視的傾向。有一句順口溜說道,“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中學思想品德課的課程地位實際被架空,各項功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去甚遠。政治教師在評職、選優、晉級和獎金分配上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品德調查報告 篇2

為了瞭解掌握網路文化對我校國小生思想品德影響情況,端正學生上網態度、樹立學生正確上網意識,教會學生正確學習網路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2022年上半年圍繞“網路文化對國小生思想品德影響”這一專題在我校開展了“國小生上網現狀”調查活動。

一、調查物件

三年級、五年級學生,學生年齡在7-11歲之間。

二、調查形式內容

(一)調查形式

1.問卷調查

三年級學生50名,男女各25名;五年級學生50名,男女各25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和我校學生家庭環境的特珠性,制定中、低兩段不同樣卷調查問卷。

2.個別談心

對問卷調查中和師生交流了解中發現的個別問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3.實踐活動和班會

通過有目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和主題班會,瞭解學生在網路活動中的現狀,發現問題及時引導。

(二)調查內容

對於五年級學生主要從學生有無接觸不良網站不良資訊、處理不良網站不良資訊的方法、網路對個人影響的方面、網路對學習的幫助、學習退步原因受到上網影響等方面調查。

對於三年級學生主要從學生上網時間、上網目的、上網地點、對網路的看法、對網際網路資訊的看法、家長對學生上網的態度、對學生上網的監護等方面調查。

三、調查結果

(一)現狀

在調查中發現,高年級學生上網人數多於低年級學生,男生上網人數多於女生上網人數。上網人數佔總人數的92%。

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有:幫助學習、聊天、遊戲、個人愛好。

學生在校進行計算機課程學習時,老師按照教材內容實施教學,基本上在無網路的狀態下學習,實踐操作偶爾上網,所以學生上網主要在家裡,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鄉下,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學生由媽媽或爺爺奶奶在縣城租房陪伴讀書,住在出租房內,多數學生在沒有家長的管護情況下上網,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條件上網,使得這一部分學生到網咖、到朋友家中上網,失去家長管護,容易受到網路不良影響的侵害。低年級學生有的還沒有上網的經歷,能上網的大部分並無荒廢學業,陷入網中,但也有個別高年級學生在家長監管不得力的情況下,出入網咖,或過度上網的狀況,還有的出現不安全事故。

(二)問題及建議

通過網路學生可以學習國小作文、國小奧數、國小舞蹈、兒童教育、手工製作、簡筆畫、變廢為寶、橡皮泥、黑板報、樹葉貼等等,豐富課外知識,學生還通過網路參加班級名片設計活動、參加班級安全教育、衛生防疫知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電子板報編輯、參與班級主頁的製作、參與國小生網頁製作的比賽、參加網上繪畫、徵文活動、還可以參加班級qq群的學習和討論,在這些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在資訊課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提高個人的網路操作水平,有效地利用網路,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在網路中找到童年樂趣,端正了上網態度,樹立了正確意識,形成了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

但是在使用網路時,有時候正在網上學習會自動彈出一些色情或庸俗的圖片和內容,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有的國小生被網路各種資訊的吸引,一時沒能管理好自己,沉迷於網路遊戲、聊天中去,使心理髮生變化,不願和家人同學來往、不願上學完成作業、也不按時吃飯休息、過度地上網視力下降等等;還有的國小生容易被外界干擾,自我保護能力差,在網上聊天遇到壞人分辨不出來,給壞人實施詐騙、教唆等犯罪活動留下可乘之機;有的.國小盲目崇拜、模仿網上某些行為,做出犯罪活動自己還不知道,結果成為少年犯。

作為老師、家長,要加強學生上網環境的安全教育,告訴他們上網必須要選擇合適的環境,雖然老師、家長不強硬限制學生上網,但要有時間限制、有選擇地指導上網,應該在家中或學校機房由家長和老師輔導上網,向學生推薦一些與國小生學習生活有關的網址、有學習價值的網站國小生學習網、兒童樂園、少兒天地學校的網站、班級網站、國小生作文網等。組織學生利用有效資源開展有益的網路活動。網上閱讀,幫助寫作;網頁製作比賽,建立自己的主頁;網路搜尋,搜尋植物、動物、汽車、飛機等圖片,並瞭解相關內容,豐富課外知識;網上學習:學少兒歌曲、舞蹈、學會繪畫、手工等等;參與討論、參加比賽;參加學校及班級網上平臺的學習和討論;參加徵文、繪畫等比賽。

總之,通過正面引導、教育以及對學生上網做具體指導,使網路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起到積極的影響,道德行為健康發展。

品德調查報告 篇3

為深入瞭解我校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把握其思想脈搏,探索教育規律,為學校開展教育活動提供參考和借鑑,為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我德育處會採用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先後組織七年級,八年級年共500多位學生就中學生思想道德的現狀問題進行調查。

一、調查的主要內容:

1、思想品質:包括當代中學生的愛國情感、理想信念以及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的關注程度。

2、道德品質:包括當代中學生道德品行的養成,以及道德判斷、法制觀念形成的標準和依據。

3、心理品質:包括當代中學生文明素養水平、心理健康程度和青春期人格取向形成的原因,以及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煩惱。

4、生活品質:包括當代中學生對網路生活的認知程度、消費觀念的形成原因,以及學習、生活等方面特性養成的背景因素。

二、調查結果分析:

1、積極的思想道德狀況

學生的思想道德基本表現在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心理品質、生活品質等幾個方面。調查結果反映出大部分學生信念正逐漸成熟,思想道德修養等正向健康積極方面發展。主要表現在:

(1)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現實,具有濃厚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情感。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當代中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民族尊嚴感,絕大部分學生對祖國都抱著一種正確的情感和態度,能熱愛的祖國,對社會的關注度高。其表現為:

①作為一名中國人,有75.86%的同學感到驕傲和自豪;

②有95.57%的同學認為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責任;

③對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前景的看法中,充滿信心的佔96.85%;調查結果還顯示,中學生對社會現實問題特別是社會熱點問題是比較敏感的,而且他們對社會熱點表現出的關注傾向也是與他們自身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的。

(2)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中,大多數學生都重視個人社會價值的體現,能擺正國家,集體和個的利益關係,42.36%以上的學生選擇“為國家的利益,集體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56.65%的學生選擇“權衡利弊,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在對“您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這一問題的看法時,60.59%的同學選擇“誠實守信”、54.19%的同學選擇“待人真誠,善良寬容”、30.54%的同學選擇“自尊自強”。在問到:“看到有人做出損害學校或晉江形象的事,你會怎麼做”時,33.99%的學生選擇“主動上前勸阻”,36.45%的學生選擇“視情形而定,能勸阻的就勸阻”,只有0.49%的學生選擇“與我無關,視而不見”。在對自己的信仰問題上,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做出正確的認識,如在入團或入黨的問題上有72.9%的學生認為是積極上進。在社會公德意識上大多數學生反映出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如在買東西時,如果售貨員多找了錢,91.63%的學生選擇“主動退還”,在擁擠的公交車上,遇見老人、孩子或孕婦時74.88%的學生會馬上起身讓座。在學習方面,我校58.62%的學生在學習上具有較強的主動性,當他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不上別人時,選擇“佩服他,並努力趕上”;34.48%的學生選擇“發展自己的特長,在其他方面超越他”。在課餘生活方面,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並對這些活動產生了極大關注和熱情,如對“青年志願者行動”的看法上,80.3%認為很好;對班級組織的聯歡會、運動會等活動,64.53%的學生選擇“積極主動參與活動”。

(3)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和法制意識顯著增強

調查顯示,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明顯增強。在他們回答“將來你選擇職業的標準可能是什麼”時,有56.65%的人認同的是“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能否發揮個人特長”,有18.23%的人認同“職業將來的發展前景”,有16.26%的人認同“工資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在回答“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和困難,你的態度是什麼”時,選擇“相信自己,征服困難”的人佔了61.58%。另外,從他們對學習態度的認同中,也可以折射出這種主體意識的增強。在回答“你的學習態度主要什麼”這個問題時,46.31%的被調查者認同“有選擇地學習和吸取老師和同學的知識”,39.41%的人認同“根據自身特點,攻已之長,補已之短”,兩項之和為85.72%。

至於合作意識,在問到“對班級舉辦的聯歡會、運動會等活動,你會怎麼做”時,有64.53%的人選擇的是“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在問到“當你和別人發生矛盾時,你會如何處理”,有62.07%的被調查者表示要“溝通交流,化解矛盾”,有33.5%的被調查者表示要“寬容、忍讓他”。在問到“老師與你商量,將你的座位調到學習較差的同學旁邊,你會怎麼想”時,有39.41%的人選擇的是“欣然接受”,表明大多數學生的心胸是開闊的。

與此同時,他們還表現出較強的法制意識。當問到“在上下學途中,當穿越馬路遇到紅燈時,有87.68%的學生選擇“嚴格遵守交通法”。

此外,在此次的問卷調查中,我校中學生還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能較好的處理老師、父母、同學之間關係。如在問到“當老師教導您怎樣做人與父母教導不一致時,你的選擇是什麼”時,有63.05%的被調查者表示“誰對就聽誰的”;在問到“在街上遇到曾經教過你的老師,你會怎樣做”時,有85.22%的被調查者表示“主動問好”;在問到“你與父母交流嗎?”有45.32%的被調查者表示“主動交流”,有40.39%的被調查者表示“視情況而定”;在問到“每天進出家門時,你會怎麼做”,有89.16%的被調查者表示“主動和父母打招呼”。在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有40.39%的學生認為“應當繼承,並由成人發揚光大”,另外有55.67%的學生選擇“努力瞭解,並從我做起”。在網路普及的今天,大多數的學生能較好的利用網路抵制不良內容的誘惑;在學生對德育工作的態度和要求上,47%的學生認為對其影響較大的是“先進人物的事蹟”,33%的認為老師的言傳身教對自己的影響較大一些,29%的學生則認為是“思想政治課”對自己的影響較大一些。

從以上資料上可以看出,我校學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大多數學生能夠胸懷祖國,緊貼時代,思想活躍,視野開闊,興趣廣泛,體現了新時期中學生鮮明的特徵。

2、消極的思想道德狀況

調查結果同時也反映和暴露出當前我校學生存在著一些令人憂慮的狀況。突出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思想品質上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是缺少遠大的人生抱負。調查表明,在學習動機中,48.28%的學生是為了“出人頭地,提高社會地位,過好日子”,2.96%的學生學習是“迫於社會父母的壓力”,1.97%的學生說是“沒目的,得過且過”,只有46.8%的學生是為“國家和社會進步做貢獻”。在職業取向上,56.65%的學生選擇“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能否發揮個人的特長”,16.26%的學生選擇“工資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18.23%的學生選擇“職業將來的發展前景”,只有8.87%的學生選擇“職業對社會貢獻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思想觀念上帶有明顯功利主義。調查中,關於“考試時,老師因故離開時你看見有人作弊,這時你會怎樣做”,有48.28%的學生選擇“與我無關.”。

(2)、道德品質上出現一些偏頗。

調查表明,現在學生的價值觀更加突出“利益”二字,現代青少年更加註重實際利益,並把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奉獻統一起來,對奉獻與索取統一的要求更為實際。調查中,關於“奉獻和索取的關係”中,有31.53%的學生表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12.32%的學生表示“奉獻與索取應該完全相等”。在問到用非正當手段能解決你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你會採用嗎?有30.05%的學生表示“可能會”。而對於“面臨生活困境而採取不道德的行為獲取錢財”的現象,你的看法是什麼?有9.85%的學生表示“贊成,我也可能這樣做”。調查還顯示,目前少數中學生公德意識淡薄,缺乏誠信。如在問到:你是不是一個“做錯了事勇於承擔,絕不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人?25.62%的學生“視情況而定”,4.93%的學生回答“不是”。這些資料表明了道德實踐資源短缺制約了道德水準整體提升。調查還表明,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大。在對當前道德生活狀況的看法調查中,55.67%的學生認為“部分人的社會道德不好”,11.33%的學生認為“完全認同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嚴重,對這一社會問題的治理缺乏信心”。

(3)、生活品質方面存有不良傾向。在調查中還發現愛攀比、擺闊氣、追求時尚等已成為當今一些學生的通病。

3、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因素

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個人特質。它包括個人的生理特質和心理特質,是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內在因素。

二是家庭因素。中學生在家庭中與父母發生長期的面對面的互動,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養和生活方式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是很大的。

三是教育因素。學校教育以其自身的'特點在塑造學生思想品德方面顯得更有優勢。學校教育具有正規、系統的特點,它不僅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基本理論的灌輸,而且還為學生提供培養思想品德的各種訓練。學校教育有明確的目的性,即培養四化建設的有用人才;而且學校教育有專業的老師,科學的教材並在學校這個專門的環境中集中、系統的進行,因此更具有科學性。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青年學生思想品德不斷有新的要求,品德教育必須適應這種社會變遷的需求,學校與家庭比,對社會需求的反應更靈敏,而且也能更及時地把握方向,更新內容,緊緊跟上時代的脈搏。

四是社會心理因素。當代中學生時刻受著各種大、小氣候的影響。這種種大、小氣候主要是各種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因素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大眾傳媒和輿論的影響。在經濟的高速發展,資訊瞬間萬變的時代,學生接受資訊渠道便利暢通,每天都沐浴在資訊之雨中。而大量的資訊主要是通過大眾傳媒和輿論來傳播的,因此大眾傳媒和輿論已經成了影響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影視作品、報刊中充斥著許多不良資訊,將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2、社會風氣的影響。尤其是在資訊時代,校園是八面來風。各種社會風氣、社會潮流一陣陣地湧向校園裡的莘莘學子們,他們去看、去聽、去比較、去鑑別、去模仿或摒棄,這個過程就是在社會風氣吹動下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過程。學生們雖然身在校園,但是眼睛卻已經開始密切關注著社會,並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社會為參照物來調整自己的品行。

3、校風、班風的影響。中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階段,良好的校風對於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就如同適宜的水溫條件對於正在萌芽的種子一樣重要。另外,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友、娛樂等等大部分活動都是以班集體的形式進行的,他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也都在班級這個環境中度過,因此班級是他們的主要的活動空間,班風對他們當然也很重要。

4、同齡群體的影響。同齡群體包括同齡朋友和同學。美國心理學家阿希通過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旦個體處於群體之中時,就與該群體融為一體了。當他獨自一人時,他可以以一種十分冷靜和明朗的態度看待某一事物,但是,一旦置身於某一群體而且該群體表現出自己的傾向時,他就不再單獨地依賴自己的判斷看待事物了。實踐也證明,從眾行為大量存在,尤其是朋友圈或其他同齡群體裡,群體取向的壓力是相當明顯的,許多同學都不願意孤立於群體而獨行。中學階段是人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奠基的關鍵時期。若在這一時期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誤和欠缺,將會對學生以後的發展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和缺憾,並給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改進中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對策

由於影響學生思想道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的工作也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要靠學校的努力,也要靠家庭和社會的配合。為此,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制定和實施好德育工作的方案:

1、加大新課改力度,強化課堂教育的育人功能。

加強和改進中學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必須加大新課程改革力度,強化課堂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切實改變“重智輕德”傾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如課堂教學應增加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內容,注意密切聯絡實際;要遵循學生認識、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身心特點出發安排教學內容;教師要在教育觀念、知識結構、能和結構、教育方法與教育手段上適應新的需要。另外,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把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有機統一與教材之中,並保證佔有適當分量,努力構建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中學德育課程體系。

2、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於一體的德育體系,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一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家庭和溝通。學校儘管是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主陣地,但家庭、社群也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學校要主動與學生家長、社群各方面進行溝通,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常規聯絡,以使“三教”互為補充,形成教育合力。如可通過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建立家校必要的聯絡制度。二是要建立學生、教師、家長全面參入的德育評價體系,從各個方面對學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為進行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教育者再根據評價結果發現受教育者哪些方面存在缺點和不足,以便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增強德育針對性,提高德育的實效。

3、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學校德育內涵。

德育具有實踐性,必須注重實踐教育。因此,學校德育必須走出以教師和課本為主的課堂教育模式,走向實踐,走向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去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我們要從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符合教育規律、符合中學生身心特點及成長成才實際需要出發,圍繞全面提升中學生綜合素質,開展富有成效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活動,使青少年在實踐中開闊視野,磨練意志,增長才幹,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既極大豐富學校德育內涵,又增強了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4、積極做好各種宣傳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我們要做好各種宣傳工作,讓全社會都積極營造有利於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修養的環境。一是文化部、公安部與當地管理部門聯合起來,加強管理力度,把《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落到實處,使網咖管理走上正常化軌道。二是主要教育網站要發揮主力軍的作用,開設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網頁、專欄,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網上教育活動。三是要加強校園內網站的管理,規範上網內容,充分發揮學校管理教育的功能,如在學校的網站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書,倡議全體同學:①不進網咖玩遊戲;②進網咖上網必須徵得家長同意;③上網要上健康網。四是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等高科技教育手段,拓寬思想教育的渠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聯絡。

總之,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髮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我們要理清新課改的工作思路,認真學習,轉變觀念,勇於探索,積極構建新型德育體系,為學校德育的改進提供科學的理論,使學校德育走向現代化、科學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