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市場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7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藥品市場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1

食品藥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安民之策。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無論是食品還是藥品行業作為一類關係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性行業,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加強對食品藥品市場的監督管理,是考驗我縣食品藥品監管能力的現實問題。為全面掌握我縣食品藥品監管情況,進一步做好全縣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對我縣食藥市場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一)食品市場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餐飲服務經營企業560家,學校、托幼機構食堂28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地食堂近52家。由於政府職能調整,原由衛生部門承擔的餐飲服務監管職能劃歸縣工質食藥監管部門。

(二)藥品市場基本情況

全縣藥品零售企業17家,藥品批發企業1家,醫療機構24家。藥品市場經過多年來的有效監管,假、劣藥品發生率明顯下降。

二、存在問題

(一)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學校周邊小飯桌缺乏監管。學校周邊小飯桌多為私人經營行為,大多以家庭為單位在民宅內經營,其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監管缺位,給學生飲食安全帶來隱患。二是建築工地食堂監管有待加強。建築工地食堂多為臨時性,多則一年,少則半年甚至幾個月,食堂經營者辦理有效證件的意識淡漠,若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即為群發性食物中毒事故,危害嚴重。三是小攤點、市場內加工點、流動兜售盒飯經營者無部門監管。此類經營行為多為各部門聯合監管範圍,沒有明確的單一監管要求,實際工作中也相應的產生出推諉扯皮現象,給百姓飲食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同時,即使是有許可的餐飲服務單位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和安全隱患。一是採購食品及原料索證不全,食品進貨查驗記錄不及時、不全面,臺賬記錄不完整。二是各種規章制度執行情況欠佳,落實不徹底,貫徹不到位,有近三分之一工作人員無健康證上崗。三是不能按要求做到每餐食品留樣,或者留樣不足48小時,甚至無留樣記錄。四是防蠅、防鼠設施不完善。無紗窗或紗窗損壞後更換不及時,未設防鼠板等防鼠設施。五是餐具消毒保潔措施不規範。存在有消毒設施不利用,餐具不消毒,餐具消毒保潔措施不規範或無封閉式餐具消毒保潔櫃現象。六是食品加工環境差。食品加工區清掃不徹底,食品處理區記憶體放個人用品。七是容器具及水池無功能標識,未按功能區分使用,存在生熟食品交叉汙染的風險。

(二)藥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軟體、硬體設施差,給藥品的貯存帶來安全隱患,尤其無法保障一些有特殊溫溼度貯存藥品的質量。二是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藥物的不合理應用甚至濫用都將危害百姓用藥安全。三是藥學專業人員缺乏,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差,不能夠提供合理的指導用藥,甚至給予不切合病情的盲目指導也將帶來用藥安全隱患。四是技術監管手段嚴重缺乏,不能通過有效的技術保障杜絕假劣藥品的出現,致使不符合規定藥品流入市場,危害群眾用藥安全。五是虛假違法廣告屢禁不止,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給群眾帶來財產損失和生命健康的危害。六是藥品流通環節違規行為仍然比較嚴重,部分藥品經營企業放鬆質量管理,違規出租出借經營許可證、出租出借櫃檯,採取非法手段銷售藥品、擅自擴大經營範圍,違規使用醫保卡,致使藥品流通使用環節秩序比較混亂,帶來用藥安全隱患。

(三)食品藥品監管基礎建設亟待加強。由於餐飲及保化監管隊伍沒有到位,監管手段相對落後,仍在採用落後的人工方式進行監管,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裝置嚴重缺乏,技術支撐力明顯不足,嚴重影響了對食品藥品安全的有效監管,食品藥品監管基礎建設亟待加強。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食品藥品監管的投入和支援。進一步加強對食品藥品監管的人員配備,改善辦公條件,配備相應的執法車輛,保障監管需要。要加大監管機構檢測裝備投入力度,提高檢測能力,實現檢測常態化。

(二)繼續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建議組成民間學術團體,採取有償服務,聘請專家、學者及藉助各相關部門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負責人和從藥人員加強法律法規和藥學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從業人員知法、懂法、守法、自覺依法辦事。同時,要加大對廣大群眾的普法宣傳,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形成食品藥品監管的群防群治網路。

(三)強化責任意識。一是強化政府保障公眾飲食用藥安全的責任意識。進一步落實藥品安全責任,建立健全各級政府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評估本地食品藥品安全狀況,找準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二是強化監管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意識。食品藥品安全涉及相關部門,在使用環節管理、廣告監管和聯合打假行動等方面,各相關部門要密切合作,齊抓共管。三是強化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大力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生產組織化、加工集約化程度,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將生產使用偽劣產品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向全社會公佈,促使企業真正成為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四)加大專項整治和綜合監管力度。大力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和專項整治。監管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紮實有效地搞好食品藥品各個環節的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認真組織開展食品藥品市場安全整治行動,堅決防控藥害事件的發生。

(五)增強執法的權威性。要將專項檢查、食品藥品抽檢、日常監督、食品藥品質量管理(使用)規範檢查相結合,堅持教育和懲罰相結合,強化執法力度。針對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經常出現的問題,建立不良紀錄檔案,制定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檢查預案,對查出問題並有懲處依據的,要不折不扣予以懲處;對尚無明確處罰依據的則下達懲戒通知書,責令規範整改;對不服監管、列為重點監管的物件,要增加監管頻次。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對食品藥品安全進行監管,形成專業執法隊伍監管、有關部門協同監管、社會力量參與監管的齊抓共管格局。

(六)切實加強監管基礎建設。一要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充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的執法力量。二要加快推進監管資訊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基礎,搭建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共享平臺,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測分析、資訊通報和公共服務水平;抓緊建立並完善企業監管、應急指揮等監管應用系統,對藥品線上監控和動態監管,不斷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七)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強化藥事法律法規宣傳,重點宣傳食品藥品法律法規以及省市相關的規章制度。通過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使用機構的責任意識、依法誠信規範經營意識,切實保證食品藥品質量,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放心的食品藥品消費環境。要通過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進企業、進社群、進學校等活動,增強公眾科學飲食用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形成全民參與抵制假劣食品藥品的良好氛圍。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2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難免有些疾病,此時該如何選擇所需藥品,這是直接關係到民生的問題。近期我國藥品市場產生了哪些變化,出現了哪些新的問題,這將會導致怎樣的後果,這些一直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為了瞭解消費者如何選購藥品及選購藥品時所受影響因素,我們在20xx年5-6月份對周邊的同學及親朋好友(年齡在20-30之間)進行了藥品市場調查。本次調查是通過網路進行的問卷調查,其內容主要涉及到人們自身藥品知識程度,關注的藥品廣告型別,藥品選購的影響因素和對待藥品宣傳及出現問題的態度等方面,其調查結果如下:

一、人們對藥品知識瞭解程度不高

在當今社會,許多年輕人對藥品相關知識的瞭解程度還是比較有限的,這可能是由於現在的年輕人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知識,因而很少關注。在調查過程中,對於“您認為你的藥品知識符合哪種情況”的問題,回答“一般”的佔到了55.17%,回答“比較匱乏”的佔到了31.03%,這兩個回答所佔的比例是本問題中最多的。由此可見,當今年輕人對有關藥品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匱乏的,因此,他們在選購藥品的時候,總是很依賴醫生或藥店服務人員。對於“您一般選購藥品時的依據是什麼”這個問題,有87.36%的被調查者表示是“醫生的指導”。

二、人們關注的藥品廣告型別

現在許多藥品廠家都通過各種渠道來宣傳各自的藥品,但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得最多的是哪些渠道呢?本次調查也涉及到了這個方面。調查中,對於“對於藥品廣告,您比較關注哪類媒體”這個問題,大部分人表示關注的是“電視”,佔了59.77%,其次到“網路”,佔了39.08%。這可能是由於在日常生活中電視機的普及率較高,人們能接觸最多的媒體也就是電視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網路也將慢慢會普及。對於藥品宣傳廣告,人們不是很熱衷於明星或名人做廣告,“對於明星或名人做廣告,您感到”,有64.37%表示“無所謂”,“您是否

1信賴明星或名人所做的藥品廣告”,有56.32%表示“無所謂”,“下列哪類廣告更能引起您購買藥品的慾望”,有47.13%的被調查者回答是“單純介紹藥效的廣告”,有36.78%的被調查者回答“純解說性質的廣告”,由此可見,現在的明星廣告已經不再具有明星效應,普通老百姓都比較傾向於直截了當、簡潔明瞭的藥效廣告。

三、人們選購藥品的影響因素

普通老百姓在選購藥品的時候,通常會把療效放在第一位,先考慮到什麼病適合吃什麼藥,吃什麼藥最有效,這是非常正常的思維方式。其次,在買藥時會考慮到價格,想盡力能買到療效最好價格最便宜的藥品,這也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在本次調查當中,當問到“您在選購藥品時一般會考慮哪些因素”,有82.7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療效”,其次有44.8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價格”。由此可見,人們在購買藥品時,通常著重考慮療效和價格這兩方面。現在醫藥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有關藥品安全的事故,這些事故是否會影響藥品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呢?這些事件會給藥品消費者造成怎樣的影響?本次調查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近期頻頻出現的藥品安全問題,有79.31%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影響到其對所有藥品企業和產品的信任度。當問到“被曝光企業的藥品,您今後是否還考慮購買”時,有55.17%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會”。由此可見,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藥品安全問題還是比較重視的。調查中發現,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藥品,人們比較放心購買的藥物型別為外傷用藥、消炎藥、成人感冒藥、面板病用藥。調查結果如下表:

調查結果還顯示,消費者比較信賴的藥品企業或藥品如下:哈藥六廠(8.05%)、雲南白藥(4.60%)、輝瑞(2.30%)。

四、人們對藥品宣傳及藥品出現問題的態度

現在有關藥品的宣傳廣告隨處可見,但其中也不缺乏過於虛高誇大的廣告,在調查中,對於“您認為我國目前的藥品廣告中虛假廣告的現象”這個問題,有35.63%的被調查者表示“十分普遍”,有40.23%的被調查者表示“比較普遍”。還有57.4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藥品行業中,廣告宣傳的功效與產品實際的功效不符的情況經常發生,其中有39.08%的被調查者遇到這類情況,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藥品廣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虛假問題。出現這類情況的企業或藥品名稱及其調查結果如下:

對於頻頻出現的藥品安全問題,有78.16%的被調查者認為責任在於“企業本身”,有75.86%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在於“政府監管部門”,還有71.26%的被調查者則認為是在於“執法部門執法不嚴”。而且有78.16%的被調查者表示藥品行業頻頻出現問題會影響其對政府監管部門的印象。如果藥品企業出現問題,而且該藥品企業拒不承認事實、繼續錯誤並欺騙共眾、拒不配合檢查以及不採取任何補救措施的,大部分群眾(60%以上)表示堅決不能原諒其行為。如果由藥品企業牽頭,定期向消費者介紹一些有關選購和使用藥品的知識,43.68%的消費者表示非常歡迎,有29.89%的消費者表示比較歡迎。有54.02%的消費者表示對於藥品企業的監管,除了政府部門、衛生部門之外,媒體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組織非常應該介入加大對此行業的關注度。由此可見,對於藥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認為責任在於企業本身,相關的監管部門應輔助監管,第三方組織應該加入對企業的監督;對於出現問題的企業,如果採取消極的處理措施將會導致消費者對其堅決不原諒,因為大部分人都有所謂的正義感,因此對這些危害消費者的行為是非常憎恨的;對於企業牽頭開展的宣傳藥品知識活動,消費者是會很歡迎的,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本身藥品知識不夠,需要從別的渠道去了解,企業的這種活動就能為提高消費者藥品知識做出貢獻,同時也能很好的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如果一個企業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向群眾,不做坑害消費者的行為,相信這樣的企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是非常好的。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也涉及到了企業的社會形象問題,調查結果如下表:

由以上調查結果可知,消費者認為在社會形象做得比較成功的企業有哈藥六廠、雲南白藥、修正藥業、輝瑞、海爾集團、強生;做得比較失敗的企業有三鹿、感康、腦白金。

五、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對藥品知識的瞭解程度不是很大,可能是由社會風氣所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傳播這方面知識的媒體較少。而且從這份調查結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有關藥品性質療效及使用方法的宣傳媒體較為有限,人們大多隻能從電視上的廣告來了解一些藥物的性質療效,而且廠家為了盈利,在廣告中有時會誇大藥物的療效,或者只是介紹藥物好的一面,而藥物的一些毒副作用、具體用法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並未能傳達。因此導致了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消費者藥品知識比較匱乏,選購藥品時比較依賴醫生或醫務人員,這也是目前社會普遍存在藥價虛高的一個因素。除此之外,過於誇大的藥品廣告,給消費者帶來了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從而會導致消費者對藥品企業的信任度及購買率。因此,現在消費者比較放心購買的藥品為:外傷用藥(44.83%)、消炎藥(41.38%)、成人感冒藥(40.23%)、面板病用藥(25.29%)。觀察可知,普遍為外用藥。

目前醫藥市場上還普遍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藥品安全問題,這個問題也造成了消費者的恐慌。據調查結果可知,有55.17%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會再考慮購買被曝光的企業的藥品。由此可見,企業生產藥品時應該慎重生產。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消費者認為哈藥六廠、雲南白藥、輝瑞是比較值得信賴的,而且他們在社會形象方面也是做得比較成功。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3

1.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醫藥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解消費者對選購藥品的認知水平和治療用藥情況,我們於20xx年5月-6月在柳州等城市75個個體進行了《藥品市場調查》,本次調查通過網上答題和訪談深入瞭解消費者選購藥品的心理。調查結果通過資料處理和統計分析,計算不同選項的百分率,進而分析居民對選購藥品心理的認知評價。為企業的研究與策劃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市場依據。

2.正文

2.1調查方法

採用隨機抽樣方法發放問卷,發放調查問卷共90份,回收75份,回收率83.3% 。在調查過程中,由於一些被調查人不能完全理解問卷的內容,我們的調查人員只能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向他們解釋,若是在網上發放調查問卷,則是通過網路向其解析,再根據其回答選擇答案。所以我們的調查是深入瞭解實際情況,真實地反映城鎮居民對購藥心理的認知水平和治療用藥情況。

2.2調查物件

年齡範圍18-45週歲,主要是不同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國中畢業生,以及工作的青年、中年人。調查樣本中,男性37人,佔總人數的49.3%,女性38人,佔總人數的50.7%。

2.3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18-45週歲消費者選購藥品時,醫生指導佔86.7%,其次是藥店服務人員的介紹58.7%,少部分消費者選購藥品還有其他的依據,具體如下:

調查顯示,對於藥品廣告方面,81.3%消費者更關注的是電視宣傳,佔所有消費者的絕大部分,下面是消費者在各類媒體對藥品廣告的關注度的關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廣告宣傳方面,最能引起消費者購買慾望的是單純介紹藥效的廣告,佔所有消費者的52.0%,其次是純解說性質的廣告,佔46.7%,而普通消費者做的廣告佔28.0% 。如下表所示,

對於藥品廣告的真實性,有50.7%的消費者認為藥品廣告的虛假現象是比較普遍存在的,29.3%的消費者認為藥品廣告的虛假現象是十分普遍存在的,16.0%的消費者認為虛假現象是一般存在的總體上,就有96%的消費者認為虛假廣告是存在的。只有4%的人是說不清是否存在藥品廣告的虛假現象。

虛假現象又包括廣告宣傳功效與產品實際功效不服的情況,其中有72.0%的消費者認為,廣告宣傳功效與實際功效不符的情況經常發生,24.0%的消費者認為是偶爾發生,1.3%的消費者認為很少發生,2.7%的消費者說不清這種情況是否經常發生。如下表所示,

當問及到是否遇到藥品廣告中虛假廣告現象以及是否遇到過藥品廣告宣傳功效與其實際功效不符的情況是時,遇到過,未遇到過各佔45.3%和49.3%,剩下的消費者未表明其態度,如下所示:

從本次調查來看,有41.3%的消費者藥品知識一般,而44.0%的消費者藥品知識比較匱乏,由此可知,所調查的樣本中,消費者的藥品知識不容樂觀,如下所示,

選購藥品時,消費者考慮的因素也是我們調查的重點之一,產品的療效、安全性、以及價格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藥品的安全與否,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藥品安全問題令消費者藥品企業和產品的信任度各佔如下比例:

對被曝光企業的藥品,有50.7%的消費者表示不一定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33.3%的消費者表示不會影響,9.3%的消費者會表示影響,如下所示: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藥品,消費者更放心購買的是外傷用藥和成人感冒藥,如下所示:

對於藥品安全頻頻出事,85.3%的消費者認為責任在政府監管部門,84.0%的消費者認為責任在企業自身,74.7%認為是執法部門執法不嚴,如下所示:

對於藥品行業頻繁出事,66.7%的消費者認為會影響其對政府監管部門的印象,21.3%的消費者認為不一定影響,只有1.3%的消費者認為不會影響,如下表:

藥品企業出現的問題,消費者認為最不能原諒的是拒不承認事實,佔84.0%;82.7%的消費者認為最不能忍受的是繼續錯誤並欺騙公眾;80.0%的消費者認為,不採取任何補救措施是堅決不可原諒的;61.3%的消費者認為拒不配合檢查是堅決無法原諒的。如下表所示:

如果由藥品企業牽頭,定期向消費者介紹一些關於選購和使用藥品的知識,絕大多數的消費者表示歡迎,只有2.7%的消費者表示不歡迎,如下表所示:

對藥品企業的監管,除了政府部門、衛生部門之外,有41.3%的消費者認為媒體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組織非常應該加入對藥企的關注度,44.0%的消費者認為媒體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組織應該介入加大對此行業的關注度,如下所示:

3.總結

本次調查消費者對選購藥品的認知水平和治療用藥情況,為今後的研究策劃提供了市場依據。調查顯示:

1 我國醫藥消費者的藥品知識比較匱乏,86.7%消費者都依據醫生的指導來購藥。若是有藥品企業牽頭,定期向消費者介紹關於選購和使用藥品的知識,這會極大的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2 在藥品行業的廣告,81.3%的消費者關注的是電視,多數消費者認為藥品廣告及宣傳藥品功效存在虛假現象,且對明星或名人做的藥品廣告,74.6%的消費者表示無所謂。

3 藥品的購買慾望方面,單純介紹藥效的廣告,純解說性質的廣告以及普通消費者做的廣告比較能引起人們的接受。

4 消費者選購藥品時,最先是考慮藥品的療效及價格,其次關注品牌的知名度,口碑及企業的信譽等。

5 目前消費者最放心購買的藥品是外傷用藥和成人感冒藥,各佔58.7%和49.3%。被曝光企業的藥品,不一定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

6 藥品安全頻頻出事,消費者認為,責任在於政府監管部門佔85.3%,企業自身的責任佔84.0%,執法部門執法不嚴責任佔74.7%。

7 若藥品企業出現問題,80%消費者堅決不可原諒的行為是拒不承認事實,繼續錯誤並欺騙公眾以及不採取任何補救措施。

8 對藥品企業的監督,除了政府部門、衛生部門之外,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媒體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組織應該介入加大對藥品行業的關注度。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4

最近幾年,寵物市場是越來越熱。可能有不少人發現,身邊的寵物食品用品店、寵物美容店在幾年之內增加了很多,就連超市的寵物食品貨架也由原來的一個貨架,擴成了一排貨架,小區周圍的小型超市竟然也新增了寵物食品用品的貨架。周圍養寵物的鄰居和朋友越來越多,各大主流網站也紛紛開闢寵物論壇,到處可以接觸到關於寵物的各種資訊,寵物成了很多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確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寵物市場開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據有關資料顯示:單以寵物犬為例,北京目前就有50多萬隻,而且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上海約有70萬隻,每年在寵物上的花費更是高達6億元。據粗略估算,全國寵物犬隻的擁有量大約在三千萬以上。這也讓寵物相關行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民以食為天,也同樣,寵物市場的周邊消費也主要是集中在寵物食品消費方面。因此,中國的寵物食品市場也成為國內國外主要食品生產企業必爭的風水寶地。

寵物食品市場品牌之爭

幫小狗買衣服,可能不會具體有什麼牌子的要求,看著舒服就買。而寵物食品市場卻和寵物用品市場不同,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程度非常高。因此,寵物食品生產企業打起了品牌之戰。品牌之爭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各大生產企業為了爭奪中國的寵物食品市場利潤所進行的明爭暗鬥。

首先進入市場的是國外專業寵物食品生產商,市場上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法國皇家”等老牌寵物食品。隨後,跨國公司,尤其是傳統食品生產企業,也進入了這一領域:跨國公司瑪氏,其名下有“寶路”、“偉嘉”;而雀巢公司則採用收購方式將“普瑞納”、“康多樂”,收歸旗下。與此同時,各種大大小小的國際品牌和合資品牌也魚貫而入。

在寵物食品市場看好的情況下,國內資本也紛紛轉向該領域,並在市場上佔據了半壁江山。筆者採訪了目前發展迅猛的中國本土寵物食品生產企業“上海福貝寵物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汪迎春。據他介紹,由於進口品牌價格較高,而寵物食品市場正在走向平民化,所以國產品牌市場的銷售逐漸看好,尤其是那些價效比高,寵物適口性好的國產產品。正因此,他們生產的“AIBEI愛貝”犬糧、貓糧才能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使他們的銷售總量增長速度在兩年內實現了翻兩番的突破,成為國內寵物食品市場中數一數二的一線知名品牌。

目前國內的寵物食品市場是這樣的情況,洋品牌價格貴,國產品牌價格便宜,兩者的產品其實相差不遠。然而,許多愛寵人士卻很迷信洋品牌,不過這種情況在幾家國產寵物食品龍頭企業的帶領下會慢慢好轉起來,福貝等國內企業都在努力,要多打造幾個象“AIBEI”的國內品牌。

寵物食品“中國製造”和“三足鼎立”

由於中國的原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要遠遠低於國外,所以,很多外國品牌的`產品也選擇在中國生產加工和包裝。而國內目前合資的寵物食品品牌則大都是在國內生產或者找工廠代加工的。比如雀巢就通過收購在天津建立了其生產基地。其次,很多企業選擇“中國製造”是因為隨著中國對於食品行業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中國的飼料原料行業不斷規範,品質也不斷提高,已經基本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和標準。更有“中國製造”的寵物食品成品遠銷國際市場。

在國內,寵物食品製造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寵物食品生產製造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四川,三地。其中上海和天津的寵物食品製造業最發達,這些企業主要依靠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以生產出口產品和品牌代加工為主要業務。具體分析一下目前的情況是:

一,上海地區以“上海福貝寵物用品有限公司”等為該地區龍頭寵物市場企業,生產自主品牌如:“AIBEI”系列,暢銷國內市場,並出口到歐美和東南亞國家。

二,天津地區則聚集了很多大中小型不同類別的寵物食品和飼料生產企業:如品牌的生產型企業,雀巢;以及一些專做出口產品生產的企業和專做原料的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圍成圈,也佔據了市場一定份額。而四川,雖然也有部分優秀的寵物食品生產公司,規模和所佔的市場份額卻比前兩者少一些。

消費者和經銷商:喜歡什麼

隨著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寵物食品的市場教育越來越普及,很多愛寵人士都認識到了給寵物喂專業寵物食品的重要性。所以,越來越多的養寵人士選擇長期給寵物餵食寵物糧食。

而進口品牌高昂的價格卻往往讓許多平民家庭望而卻步。因為寵物已經不是高收入家庭的專利了。許多中老年人,為了排解子女不在身邊的寂寞,都養起了寵物。而對於他們來說,顯然不能承受太高的寵物消費費用。根據調查,北京人平均在寵物消費方面每月花費200塊錢,(寵物護理花費也包括在內)。

因此,市場的主要消費層次還是集中在中端價位的產品上。專做寵物食品生意的王先生告訴筆者,目前,市場上銷量最好的產品都是價位在12至16元每公斤的品牌。他們店賣的最好的就是那些國內生產的價格適中,質量過關,適口性好的寵物食品,比如福貝公司生產的“AIBEI”系列的寵物食品,因為價錢實惠,質量也好,狗狗和貓咪們愛吃,所以主人們一般買過一次後就會認準這樣的品牌,下次還會繼續來購買,所以他們也很願意代理這樣的產品。

經過筆者的調查發現,雖然國內寵物食品市場風起雲湧,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總體而言,卻是本土品牌與洋品牌之間的戰爭,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促進了所有寵物食品公司的進步,造就了像“AIBEI”這樣的優秀品牌,筆者相信,國內寵物食品市場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5

一、基本情況:

1、調查總人數:共回收調研表格113份。

2、應用分類:用於養生11人,藥食聯用2人,藥食交替2人,食療94人,病後康復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數:具有應用保健食品前後對比資料的材料72份。

4、材料來源情況:美羅國際按中華亞健康研究協會的要求,發放統一表格,由消費者填寫後直接寄給協會。

5、調研涉及產品:均為美羅國際產品,靈芝菌絲體膠囊、香杞膠囊、松茸膠囊、仙葉膠囊、慧源膠囊、新慧通膠囊、慧清膠囊、玫瑰膠囊、仁美營養膠囊、和中膠囊、紅鈣D將囊、欣舒寧膠囊、桑菊靈芝茶、多糖蛋……等。

二、調查主要內容與結果:

㈠、產品應用定位:

1、養生:單獨應用食用菌類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養生、防衰、強生(防感冒等疾病)。

2、藥、食聯用:在應用明顯毒性藥物的同時,加用可減輕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腫瘤化療時,加用靈芝系列產品。

3、藥、食交替:在應用具有依賴性(成癮)的藥物(如藥物)時,為減輕依賴性,開始服藥時,同時加服於藥物相似功效(如鎮靜、安眠)的食用菌類食品,然後逐步減少藥物用量,最後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脫藥物的依賴。

4、病後康復:在病後或手術後,應用保健食品加快體力恢復。

5、食料:對一些長期“藥療”無效的人群,乾脆放棄“藥療”,改用“食療”,用保健食品進行全身調理,讓體內慢慢增強抵抗力,從而獲得康復。

㈡、經濟對比

對72例保健食品應用前後有藥物治療作對比的人群,進行了經濟負擔分析,72例在應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藥物治療花去醫藥費共計208.4352萬元,人均花費2.8949萬元,但結果均未獲得滿意效果,臨床症狀獲得暫時緩解的人僅20人,佔27%,其餘均無效。這72位消費者因藥療效果不佳,停止用藥。改為食療,共花費25.1573萬元,人均消費0.3494萬元,取得顯效的60人,佔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佔16.6%。

㈢、治療與時間對比:

對上述72位消費者,在藥療和食療上所耗的時間進行了對比,72位位消費者進行藥物治療所耗的時間總數為6558個月,人均消耗時間為91.08個月(相當於7.59年),停用藥療,改用食療後,72人用於食療的總時間是327.89個月,人均消耗為4.55個月。

三、對調研結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應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應用定位,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定位不當往往會有違反食品管理的有關法規之嫌,但消費者是講實效的。因此,這次調查出現了五種應用定位,這是消費者從實際需要出發,靈活處理“食療”與“藥療”關係的結果,是群眾自發的創舉。這五種定位,從我國傳統“食療”的觀點分析,應該認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學的,對疾病的治療,隨著科學的發展,也開始強調不能單純的依賴藥物,而應該從全方位(包括飲食、環境、工作壓力、生活習慣……)來進行綜合治療。因此,五種定位中提到的“藥食聯用”、“藥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學的“藥、食”結合。癌症的化療藥物公認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抗結核藥亦是公認有毒副作用的藥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夠減輕抗癌藥物的毒副作用,能夠減輕抗結核藥對肝臟的損害,實際上“藥、食”結合應該是今後醫療技術創新的一個方向。

關於定位中的“食療”,有人會認為是把保健食品當作藥品,是違規、是誤導消費者,這實際上是對“食療”的認識問題。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指出“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可見食療為治療之首選,以食治病由來已久。現在科學進步了,卻否定了“食”與“治”的關係。把“藥”作為治病的首選甚至是“唯一”,但在實際生活中單純“藥治”無效現象是屢見不鮮的。這次調研中採用“食療”的消費者,都是“藥療”無效後才改用“食療”的,是消費者處於絕望的情況下,寄希望於“食療”。《現代醫學報》07.3.27題為“望聞問切、把脈中醫”一文中,談及中醫是否偽科學時,引用了一位普通群眾的一段話“科學不時最高目的,中醫是科學還是偽科學並不重要,只要中醫中藥能夠在西醫之外,提供另外一種就醫的可能性,就沒有捨棄中醫的理由,西醫也不是萬能的,那麼多一種選擇,對病人來說不是更好嗎?”對待“食療”,筆者認為也應該持有這種觀點,“藥療”不是萬能的,多一種“食療”對病人來說有什麼不好呢?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度”,食品和藥品絕不能等同,“食療”是“食療”,要讓消費者明白二者的區別,不要誤導消費者。

2、保健食品的經濟意義:

從調研材料分析,在“食療”前,用於藥療的費用是人均2.894萬元,開始“食療”後人均費用為0.349萬元,“食療”費用為“藥療”費用的12.06%。有效率從“藥療”27%上升到83.3%的顯效率。(這裡的“藥療”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藥療”,而是由於調研中都是“藥療”效果不好的物件。

醫療費用明顯高於“食療”,其原因除醫、藥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條,調研中的人群均屬慢性、頑固性疾病,所耗治療時間長,總費用相應較高,而食療所耗時間均較短,見效快,費用就較低(實際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範圍內,其費用不一定低)

3、時間就是金錢:

72位消費者,藥料時間,人均所耗時間為7.59年,採用“食療”後,所耗時間僅4.5個月,是“藥療”的4.9%。這不僅減少了疾病折磨的時間,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復,恢復了工作能力,能為社會、為家庭創造新的財富。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調研材料中,保健食品應用於“養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佔調研總數的9.7%,其中純粹是為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佔4%,他們每年購買保健食品的投入數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強全年無感冒發生,年齡偏高者還呈現“年輕態”!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獲得全年無病災,真正實現了“花錢買健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