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5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村環境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1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理念在農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現形式,是農村居民擁有實實在在獲得感、幸福感的實現載體。年初,中央、省都對此項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結合實際情況出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9月上旬,市政協組織五個調研組,分赴我市八縣兩區,併到山東、安徽、湖北等相鄰省份,深入到鄉村一線,通過實地調研、開座談會、聽取彙報、檢視資料等方式就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本次調研主要圍繞農村垃圾治理、廁所糞汙治理、生活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護機制建設等五個方面進行,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農村人居環境總體向好,農村環境面貌有了較大改觀。

(一)治理垃圾全面開展。按照農村垃圾治理“掃乾淨、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四個環節的要求,加大了對設施裝置的修建投入力度,共配置垃圾桶8萬餘個,修建垃圾池近2萬座,購置各類垃圾收集運輸車輛近8千輛。積極探索垃圾分類處置,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比如新縣在新集金河村、陳店梅花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採取“兩次四分法”將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垃圾進行初分,然後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進行再分,垃圾的產量減少了70%,極大地減少了垃圾運輸成本和處理成本。

(二)糞汙治理分類實施。推進“廁所革命”,排查摸底,建立臺賬,對驗收合格廁所進行補助,引導群眾主動改廁。堅決防治畜禽汙染,督促環保基礎較好的規模養殖場提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依法關停不達標的養殖場;禁止農戶家庭畜禽糞汙隨意堆放,做好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規模場、進入合作社、進入市場的引導工作。

(三)汙水治理梯次推進。因地制宜,採取截汙納管、建人工溼地、修生態沉澱池等方式分類處理農村生活汙水。比如,淮濱縣已建成汙水處理廠2座,收集縣城區及周邊農村生活汙水,日處理生活汙水4萬噸,處理後均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進行排放,有效保護水體生態環境。同時,各縣區結合“河長制”推進工作,持續開展清河行動,強化河道綜合治理,不斷把汙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四)村容村貌明顯提升。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通過規範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綠化田園、淨化村莊環境等多種措施協調推進,促進村容村貌改觀。比如,商城縣專門印發了《關於開展村容戶貌“12345678”集中整治大提升活動的實施方案》,在脫貧攻堅為引領下,不斷提升工作成效。

(五)管護機制逐步完善。各縣區均成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督導,鄉鎮成立專門部門,對接落實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隊伍、有經費的管護制度正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通過直接購買或實施PPP模式,每年投資6億元以上,引進了38家公司,創造了4萬多個公益崗位,平均比例約佔農村總人口的4‰,基本實現保潔服務全覆蓋。

二、存在問題

(一)要素欠缺,投入不充分。改善人居環境,既要投入大量資金到基礎設施建設之中,又要總體統籌協調各鄉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援和社會強有力幫助。

現階段

一是缺少建設資金。投入無法做到全包全攬、面面俱到,各村鎮之間競爭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現象;全市統籌宣傳不夠,沒有一個完整的宣傳計劃,城市投資者對農村現實情況瞭解不多,環境治理專案吸引力低,社會資本投入有限;農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資金投入能力不足。

二是缺少建設人才。一方面農村很多年輕人為了賺到更多的錢,選擇到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適齡勞動力缺乏;另一方面限於公共服務不完善等因素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缺乏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農村人才缺失,尤其是汙水處理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三是缺基礎設施。道路、房屋、排汙排水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娛樂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環保設施、教育設施等各個方面,仍然相對滯後。比如,排汙管網配套不足,截汙納管集中處理率偏低,人工溼地、生態沉澱池修建數量較少,部分排水渠設計不合理,排出的汙水也是流入農田和村莊外圍的宅基地,帶來二次汙染。

(二)力度不均,推進不平衡。

一是黨政推進和群眾參與不平衡。

各地黨政能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建立領導小組,完善工作機制,出臺實施方案。但是部分農民群眾由於生活習慣,對改善環境參與度不高,維護環境衛生的自律意識不夠,愛護村莊的基礎設施裝置的意識薄弱,存在“政府幹、群眾看”的現象。

二是具體工作和長效機制不平衡。

一些“專項行動”、“重點工程”成效顯著,但沒有形成系統的工作思路和操作辦法,缺乏長效的管護機制,特別是合理的付費機制。三是鄉村之間工作開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原因各村的環境狀況不一樣,整體來看,南部山區縣情況較好,北部平原縣問題突出。

在行動過程中,基礎相似村鎮因重視程度不一樣,反映在工作成效上也差別明顯。有的村工作組織有力、思路清晰、措施得當,亮點紛呈;有的村工作相對滯後,領導幹部重視不夠,把此項工作當成臨時工作應付檢查,推動力度不足,廣度深度不夠,短板弱項明顯。部分村鎮面源汙染問題突出,化肥農藥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農業廢棄物隨意丟棄,逐年積累危害土壤生態環境;部分村鎮把水產養殖作為主導產業,換水清塘時往往不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和土壤汙染;部分村鎮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汙的.散養戶,甚至出現“畜進人退”的現象。

(三)整合不足,系統不完善。

一是缺少科學規劃。

部分鄉鎮規劃缺乏前瞻性,編制滯後於建設發展的實際,建設專案不在村莊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導致在規劃審批中,因缺乏法定依據,制約了專案的後續建設。部分鄉鎮規範缺乏立體性,雖然也制定了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區控制性規劃和部分村建設規劃,但未結合特色產業、山水資源、革命老區等優勢制定發展規劃。

二是缺少部門合力。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基層不少公共服務部門還屬於垂直管理,習慣於在自己業務範圍內開展工作,缺乏溝通配合,對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要求不一,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缺內生動力。美麗鄉村最終需要產業來帶動和支撐,如果沒有產業帶動,那麼建到最後也將會是一個空殼村、空心村。目前我市農村普遍都存在著主導產業弱,產業組織化和發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場競爭力弱,產業規模效益不明顯,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

(四)疏於管理,保持不到位。環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廣,直接經濟效益不高,在長效管理中存在困難。

一是管理體制不健全。

部分縣區還沒有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主要依靠村、鎮自行管理,以致出現“中阻梗”。比如隨著陳年垃圾清理和日常衛生保潔工作的全面覆蓋,鄉鎮中轉垃圾量劇增,由於中轉運力不足,處理不及時,垃圾外溢情況突出。

二是購買服務崗管理難。

政府通過直接購買服務或實施PPP模式,委託企業對農村垃圾治理進行管理過程中,一些鄉鎮在與中標服務公司簽訂合同之後,監督、管理和服務沒跟上,缺乏督查考評措施。

三是動員群眾保持難。

一些農村地區群眾習慣了農村安逸平靜的生活,對國家出臺政策不夠理解,不願意去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配合程度不夠。比如,一些農村外出人員返鄉後,填塘埋田、大拆大改,修建了一些偏離農村風格的房屋,破壞了村莊原有風貌和自然環境;一些村鎮除了主幹公路沿線外,其餘地方存在垃圾亂丟、雜物亂堆現象,特別是一些偏遠的村落,陳年垃圾處理問題依然嚴峻。

三、意見建議

(一)規劃引領、產業支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需要合理的規劃作為指導,規劃不僅是長期發展的遵循依據,也是近期投資的成本考量。要立足農村自然文化資源稟賦,隨行就市、量力而行,要強化整體性、前瞻性和系統性,科學確定建設內容、建設任務、建設方案、投資規模,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推進。同時,要明確鄉村環境改善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現實體現,要注重發揮環境改善和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

鄉村環境改善並非“燒錢”,農村環境治理帶來的良好生態環境,能催生農家樂民宿、養老養生、觀光休閒、採摘體驗等綠色文化旅遊活動,推動農村眾創空間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動廣大農民創業就業和增收致富。要把改善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和產業發展協調推進,狠抓“多彩田園”示範工程建立,把投入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價值,做好跟進扶持,發展農業保險,為農村產業保駕護航。

(二)增強合力,健全機制。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首篇文章,在全域範圍內,加大投入,全力推進。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財政對農村投入,真正讓公共財政投入對美麗鄉村建設起到引導、支撐和保障作用。

二是理順部門責權關係,相關部門應積極整合專案,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三是健全農村環境投資回報機制,吸納社會資本。通過村企結對共建、金融資本參與、社會捐資、民間投資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資源、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環境改善中來。將本地區的優勢資源通過媒體、網路等渠道向外推廣,讓投資者清楚地“看”到鄉村發展的優勢資源,投資鄉村建設的經濟回報,主動到農村投資建設,形成迴圈資金鍊,使美麗鄉村建設能夠持續穩定的發展。

(三)明確責任,加強督導。

一是進一步強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領導機構。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建立鄉、村、組三級衛生保潔網格化管理機制,明確各級具體責任人和片區責任保潔員,切實加強對各責任轄區的環境衛生日常化監管。並鼓勵各中標服務企業鄉級辦公地點與其同設定,以便於溝通協調和監督管理。

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督查、協調、考核工作機制。採取抽查、督查等辦法,提升考核實效,加強考核成績運用,獎優罰劣。建立政府購買崗位激勵機制,建議中標環衛企業設立績效工資,由鄉、村兩級和中標環衛企業每月對保潔員工作情況進行績效考評,核發績效工資,以增強保潔員責任感和積極性。

三是進一步明確標準。建議出臺《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標準》,包括垃圾收集處理標準、汙水收集處理標準、村莊環境清潔標準、住房飲水用電安全標準、長效機制建設標準等方面,以促進農村人居環境評價更客觀全面。

(四)提升素質,營造氛圍。村容村貌的改善與農民素質提升緊密相連,環境治理需要走入群眾內心。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編寫宣傳材料、書寫固定標語等方式,教育和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遵守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自覺做好房前屋後的環境清潔和綠化美化建設。應當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採納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見,激發和調動農民群眾的參與熱情。

此外,還建議大力開展幫扶及幫建活動,動員和發動各級部門及各級幹部深入村屯、農戶家中瞭解民情民意,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形成美麗鄉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2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諧、幸福的新渡,xx年6月份,鎮人大向鎮域市鎮人大代表發出調研通知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調查問卷》,要求每位市鎮人大代表走訪5戶以上村民進行問卷調查瞭解,7月5日前由各村人大代表工作室召集人集中收集駐室代表的走訪、調查問卷,並進行問卷答覆彙總,寫出調查報告交鎮人大辦公室。xx年7月11日鎮人大主席團組織了部分市鎮人大代表,並邀請鎮環境保護和規劃建設管理分局、鎮綜合執法辦公室、農業辦等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通過座談、聽彙報、實地察看等方式對全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進行了調研。

一、調研方式

(一)問卷調查

全鎮84名鎮級人大代表、駐鎮18名市級人大代表,除少數代表外出務工等特殊原因沒有參與問卷調查,市鎮人大代表有94人蔘與問卷走訪調查,問卷設計共24項。發出問卷470張,收回問卷470張。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整理,得知本鎮村民對目前我鎮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看法:目前我鎮環境衛生整治存在不少死角,有待於加大力度解決。

(二)聽彙報、代表座談。

(三)集中乘車到大關鎮小關村參觀學習,到本鎮老梅村實地察看。

二、目前我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情況

當前我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鎮政府召開動員會、下發檔案,要求每10天報一次進度,9月底完成專項整治任務。截止目前,已組織上千人上路清掃、清理垃圾480噸,陳舊衛生死角580處、草堆、柴垛500處,投入剷車、汽車180臺次,拆除亂搭亂建80處,整治亂擺攤點、佔道經營420處,清理牛皮癬280處,空中懸掛物、橫幅170處,有效的改善了我鎮農村環境。但陳舊垃圾、違章建築、改水改廁、環境衛生、亮化綠化、長效機制建立等還存在不小差距。

三、新渡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問題

(一)村民思想認識不夠,環境衛生意識急需加強

村民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普遍比較差,村民不但垃圾亂丟、雜物亂放,而且對村中的“髒、亂、差”長期視而不見,這種觀念和陋習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農村基礎條件差

一是農村長期來缺乏環境衛生方面的宣傳教育。在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推進過程中難免會發現“上邊熱、下邊冷”的現象,部分村幹部和村民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不夠積極主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過低,對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缺乏足夠認識,從而造成了在整治過程中的群眾性、基礎性工作難以深層次推進。

二是村莊佈局規劃滯後。我鎮部分村莊佈局規劃不盡合理,整體佈局散亂,沒有綜合考慮排水、排汙、綠化、雜物堆放、家畜飼養等農村實際問題,給農村綜合整治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三是亂堆亂放、垃圾成山等歷史遺留問題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後亂堆亂放現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亂倒建築、生活垃圾現象,這些問題也影響了我鎮環境衛生的整治效果。

(三)綜合整治經費得不到保障

環境整治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鎮農村環境治理資金遠不能滿足建設要求,因此在落實配套整治資金過程中存在很大難處。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中轉、處理以及運輸等多個環節尚未步入正常軌道。而垃圾清運、保潔,環衛設施建設及維護,環衛裝置購買、更新及日常維護等等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

(四)長效管理機制不完善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非一項一勞永逸的工作,必須建立健全一個統一管理機制。

一是缺乏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總體規劃。長期來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沒有對農村的環境衛生的總體規劃進行統籌,農村環境保護條件不充分,工作很難全面、協調、有序地開展。

二是農村環境衛生保潔隊伍力量薄弱。

三是農村環保宣傳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資金等條件限制,保護農村環境的宣傳教育還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

四、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

(一)提高村民思想認識,加強宣傳教育

改變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環境,關係著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係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成效,關係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黨委、政府要把農村環境衛生問題當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事來抓,要認識到農村環境衛生差不僅會影響農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與地下水汙染,危害生態環境。要改變農民長期形成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需要長期的宣傳、教育、引導和管理。

第一,進行經常性地宣傳教育。可以以發放宣傳單、流動廣播、樹立宣傳欄等形式,進村入戶,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義、措施方法的宣傳教育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和健康知識的常態化宣傳普及,引導群眾自覺保護環境,增強衛生觀念,使環衛知識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寬宣傳途徑。可以從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細化出以“講文明,愛衛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為主題的中國小生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將其納入國中、國小甚至幼兒園的日常課程安排中去,讓學生充當環境衛生整治的宣傳者和實踐者,讓他們從小樹立環境衛生良好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通過他們進而帶動父母長輩自覺參與到全鎮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來。

第三,以典型促發展。可以在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好的工作經驗、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傳推廣,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樹立和推廣典型,促使我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科學規劃,加快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的建設

科學的規劃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取得長遠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村莊建設規劃是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長遠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規劃不合理,勢必影響農村的後序建設與發展。

第一,要高度重視鎮村規劃工作,真正實現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進行農村村鎮建設規劃,結合當地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綜合考慮道路、水溝、公共場所、公益事業設施、綠化美化等多種因素,標準要高、要實用、要注重體現人文特色和生態特色。

第二,在美麗鄉村和布點村莊建設規劃時,要綜合考慮道路、水溝、公共場所、公益事業設施、綠化美化等多種因素,派專業人員進行建設指導,使村莊建設科學合理,整潔美觀。

第三,尊重村民意願,號召全民參與,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效性。村莊的整治與規劃必須充分尊重村民的'意願,使整治規劃成為廣大村民的共同認識。在整治規劃與方案中,要廣泛瞭解村民的需要。農民是村莊整治工程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在推進村莊整治工程的過程中,沒有村民們的廣泛參與是難以正常進行的,只有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設計出村莊整治的最好規劃與方案。

(三)拓寬資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機制

在整治農村環境衛生工作方面,長效管理要想順利進行,除了要有完備的長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長效管理的資金來源。為此建議:

第一,政府主導。政府對實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專案資金支援補助,以填補資金運轉難的空缺。

第二,部門幫扶。尤其是環境、農業、林業等職能部門,要積極參與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處理工作,提供專案、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幫助聯絡村解決環境“髒、亂、差”的問題。

第三,村民參與。要想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與村民的切身利益聯絡起來,就必須讓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過程中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衛生保潔費制度,使村民形成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保障長效管理走得更遠。

(四)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整治成果。

機制既是活力、動力的源泉,又是約束的保證。建立和落實長效工作機制是搞好農村環境衛生的關鍵,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點多線長面廣,是一項高難度的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艱鉅性、動態性和反彈性的特點,僅靠緊一陣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須結合實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確保工作“不斷線”,持續深入有效開展。

第一,繼續強化領導機構管理。現有環境衛生整治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配備好專職人員,明確工作職責,統一指導和管理農村環境衛生工作的開展。制定年度整治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農村環境衛生大掃除,引導村民自覺對門前佔道及亂堆亂放現象進行清理、保潔。

第二,強化考核,實行滾動式管理。要對村建立年度目標責任制、督促協調機制、動態管理制度。嚴格進行考核評比,鎮環境衛生整治領導小組對各村採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訪、跟蹤互查。經過考評考核驗收達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給予適當獎勵補助。

對未達到合格要求的村責令整改,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教育談話。

第三,設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意見箱”。在鎮主幹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處理地段安放意見箱,廣集民智,向村民取經,並對能提出實用性意見的村民進行嘉獎表彰,在無形中營造“愛護家園,全民參與”的氛圍。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3

農村環境衛生作為建設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為進一步搞好農村環境衛生,結合本人工作,對全辦15行政村進行了調查。從調查情況來看,雖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仍需下大氣力,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

一、目前現狀和存在問題

從調查情況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農村環境明顯改善。近年來,辦事處對農村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加大,按照“戶清掃,村收集,辦拉運。”的新思路,逐步建立長效機制。 二是農村改廁穩步推進。在市愛衛辦大力支援下,大打了農村改廁攻堅戰,改廁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雖然近年來我們通過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農村環境衛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少數 村幹部認識不到位。有部分幹部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快經濟發展上,認為環境衛生工作微不足道,可有可無,更談不上組織和發動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二是大衛生觀念不強。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汙染的問題始終未能解決。三是組織機構不全。主要表現在部分農村衛生隊伍不健全,環衛設施不配套,長效機制不完善。四是資金嚴重不足。比如農村改廁工作政府投入資金有限,而農戶又不願投入,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此項工作的開展等等。

二、今後工作思路

從我辦目前現狀和存在問題出發,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初步確立了今後工作思路。即:健全一個機制,抓好四項工作,實現一個突破。

(一) 健全一個機制。即:建立健全愛國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根據“戶清掃,村收集,辦拉運”的思路,逐步完善衛生管理體制。

(二) 抓好四項工作。

一是改水改廁工作。舊村改造和群眾積極性較高的村,要突出戶廁建設,讓辦事處的改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是衛生建立工作。積極開展建立衛生村和社群活動,力爭到20xx年底,建立建立省級衛生村2個、渭南市級衛生村(社群)3個、5個 村和社群達到市級衛生村標準。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全面開展健康教育,不斷改善人居環境,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力爭到20xx年,農村開課率達到90%, 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90%,衛生行為形成率達到90%,公共場所禁菸率達到80%。

四是除害滅病工作。以疾病防控宣傳為重點,全面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把四害密度控制到不足為害的程度。

(三) 實現一個突破。即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目標,實現愛國衛生工作“全市聞名,全省領先,全國掛號”的新突破。

三、主要措施

愛國衛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長期工作。為此,我們必須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做好我縣的農村環境衛生工作。

(一) 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愛國衛生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把愛國衛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把農村改廁、除害滅病、健康教育、衛生建立等重點專案列入財政預算。

(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愛國衛生長效機制。愛國衛生工作,需要發動群眾,需要集中整治,更需要建立長效機制。要把垃圾填埋場、垃圾池、煤池建設作為硬仗,堅持不懈地打好打勝。同時,農村改廁要把握重點,嚴格標準,明確分工,責任到村(戶);衛生建立要鄉村有目標,年年有創新,從而,全面推進愛國衛生工作向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化邁進。

(三)強化監督,嚴格考核愛國衛生工作。愛國衛生工作是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新城形象,構建和諧社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確定標準、分解任務、定期督查、嚴格考核、綜合排隊、及時通報,從而紮實推進我辦的愛國衛生工作,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做出應有的貢獻。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4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紮實推進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加強村莊規劃佈局,引導農村社群建設,高度重視農村環境建設,把村容整潔擺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確要求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始終把土地整治工作與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土地置換安置小區建設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村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一些試點示範村鎮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也有不少鄉村環境衛生髒、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其城管局所駐的鎮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戶,16個村民小組衛生髒、亂、差較為突出的小組有:河邊、學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車站及邱屋、楊屋等。雖然工作隊進駐後與鎮、村一起不定期進行裝運,但由於經費、人員等問題的困擾及村民素質的問題有待提高等客觀因素制約著多項工作的總體推進。“三送”工作隊就此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現報告如下:

一、當前農村環境衛生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生活汙染不斷加劇。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之生活汙水和垃圾數量也持續增多。現場觀察到,農民生活汙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經處理,就隨意傾倒、隨意排放,日積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汙染越來越重,區域性地區溝渠淤塞,汙水橫流。本村河邊小組(老一中對面)有一個村委的簡易垃圾池,周邊300多戶的生活垃圾全部傾倒在河邊,大雨來時直接被大水沖走,由於車子進不去,給周邊的村民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

(二)公共設施配套不齊全。

大多數村只注意農民住房主體工程建設,而對新村道路、供電、供水、排汙、衛生、綠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汙水處理等附屬設施大多沒有同步建設、及時配套。

(三)管理機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級衛生隊伍不健全,環衛設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衛生管理機構,環境衛生長期處於無人抓、無人管、放任自流狀態;三是沒有形成村環境衛生工作機制,收集、處理垃圾(汙水)的責任沒有落實到位。

(四)飲用水安全難以保障。

目前村自來水水源大多為地表水,極易受到各類汙染源的侵蝕,水質差,且大部分無處理裝置;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嚴重影響農民生活用水。村處於城鄉結合部,部分村民還未安裝自來水,問題比較突出的如老屋小組黃日春等25戶,要求安裝自來水問題多次與工作隊聯絡,但由於目前火車站的自來水壓力不夠,只能等到206國道改建後,新增自來水新管線方能解決。

二、主要原因分析

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環境汙染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長期累積所致,其根源在於發展不足或發展不當。

一是重視不夠。長期以來,城鄉分治的二元結構使得環境整治的重心幾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對農村環保工作重視不夠,廣大農民的生存環境權益未能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城市和工業汙染防治相比,農村汙染防治工作,既無全面系統的措施,也無強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基礎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技術支撐、監督考核等方面亟需進一步加強。

二是投入不足。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欠帳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務投融資機制和政策,導致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雖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環衛經費,但到現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裝運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隊先行墊付。

三是意識不強。不少群眾對環境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日常生產生活行為缺乏必要的.環衛知識作指導,尚未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相關部門環衛宣傳教育力度不大,未能達到進村入戶、家喻戶曉,導致農民參與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統籌城鄉發展的主體作用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三、加快推進新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幾點建議

目前我統籌城鄉發展環境衛生狀況不容樂觀,已經成為影響各地紮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突出問題,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為此建議:

(一)將農村清潔工程列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造福百姓的基礎工程。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實現村容整潔勢在必行。建議各級黨委、政府以統籌城鄉發展和蘇區振興發展為契機,進一步重視抓好農村的環境衛生整治,將農村清潔工程納入各級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工作推進機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改善農民人居環境。

(二)堅持規劃先行,研究制定農村環境保護規劃。

要科學編制鄉鎮、村莊建設規劃,統籌安排建設村鎮基礎設施,推進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區域共建共享。要以市、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基礎,認真編制農村環保規劃和垃圾處理等專項規劃,明確農村環境整治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推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向農村覆蓋延伸。

(三)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農村環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積極爭取國家、省專案資金支援的同時,市、縣政府應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和土地出讓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於鄉(鎮)、村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中轉補助;市、鄉財政應對垃圾運輸和養護保潔經費予以保證;村莊清掃保潔費用可適當由村集體(置換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體房用於衛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讓所得)和農民自籌,也可設立“村衛生保潔基金”。從長遠看,各級政府應將農村環保和環境衛生整治專案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逐年提高佔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建立農村環保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

(四)重視抓好專案資源整合。

目前,國家和地方對農村環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個部門,建議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以市(縣)為單位,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涉農環保獎金,將農村環保與農業綜合開發專案、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程、村村通工程、農村飲用水工程、生態家園富民工程、農村清潔工程、文明村鎮建設、農村改水改廁、農網改造、村衛生室建設等有機結合,聚合有限財力,集中區域,統籌使用,抓好試點示範,從而產生集聚效應。

(五)注重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

各級黨委、政府應把農村環境汙染防治納入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總體安排,抓緊制定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和農村清潔工程實施方案,將環境整治納入市縣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加強鄉村環衛隊伍建設,制定和完善環境衛生管理村規民約,加大對環境整治的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逐步建立適應農村環保工作需要的監管體系和環境衛生保潔執行管理的長效機制。

(六)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環境整治。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當前,應鎖定有限目標,在統籌規劃建築垃圾、汙水和糞便處理設施的同時,把垃圾集中處理作為新農村環境整治的切入點,加快推進覆蓋市鄉村三級生活垃圾收集、中轉和處理網路建設,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完善收運系統,將農村生活垃圾轉運到城鎮垃圾處理場處理或實行垃圾分片劃區集中處理;在缺乏垃圾處理場的地方,鼓勵農民開展簡易、有效方式處理。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5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事關村民福祉的實在民生。本文以xxxx鎮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例,管窺當下我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有關問題,並積極進行探索。

xxxx鎮是我市經濟百強鎮、市級中心鎮,幅員面積132平方公里,轄28個村居、168個村民小組,有戶籍人口8萬餘人,為全縣第一人口大鎮。近年來,較大的人口生產生活壓力和較快的經濟發展,一度對該鎮環境衛生狀況帶來不小衝擊,特別是老集鎮所在地及其周邊村居的髒亂差現象尤為突出。為此,xxxx鎮將村鎮環境衛生整治列為重要工作,深入發動、全民動員、以建促治,整體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一、基本做法

(一)認識提高度。正確、統一的認識是做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前提。為此,該鎮著力在提高認識上想辦法。一是嚴考核。連續兩年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納入重點工作,對該項工作“逢會必講、進村必看、每月必查、每季必評”。出臺村居環境衛生考核評比細則,明確目標任務。與村居簽定目標責任書,於今年上升到對村居工作考核“一票否決”。二是建機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導、村居主體、單位聯動、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即鎮政府以獎代補,對國道326沿線村居、平江河、太平河等入境河流沿岸村居每年以獎代補1200元用於保潔清漂,並以召開現場會形式每季度評比一次,對工作開展較好的村居按人口多少進行1000—1500元的獎勵,減輕村居在工作中的資金壓力。具體工作由村居負責,企業、學校、醫院等單位聯動,每戶每年自願繳納約60元的衛生管理費用,合力助推工作開展,工作推進較為順利。

(二)主體擴廣度。廣泛、有力的參與主體是做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基礎。為此,該鎮著力在擴大參與主體上下功夫。一是強宣傳。堅持宣傳教育、引導監督相結合,通過入戶宣傳、文藝演出等方式,提高群眾知曉率。充分發揮老年協會、老年健身隊作用,精心編排文藝節目,弘揚文明風尚。二是促規範。各村居因地制宜,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行量化管理,納入村規民約,進一步規範群眾衛生行為。三是造氛圍。積極進行正面宣傳,樹立先進典型,每季度評比一批文明衛生單位、村居、文明衛生戶,營造村看村、戶看戶、學先進的比學趕超氛圍。

(三)工作推深度。紮實、有效的工作推進是做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根本。為此,該鎮努力在工作推進上求突破。一是建設帶動。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改變農村面貌。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加大“一池三改”的實施力度,已建成沼氣池2860口;引資2700萬元動工建設天然氣工程,鋪設主管網23公里,將使6萬餘人用上清潔能源。二是建立推動。按照生態建立標準,堅持政府引導、村居自治、群眾參與原則,採取“以獎代補”及“以衛生養衛生”方式,積極建立“美麗清溪”,溪西、大寨等6個環境優美的村莊脫穎而出,力爭建成市級美麗村莊。實施綠化、淨化、硬化、亮化“四化”行動,去年以來,全鎮植樹造林1842畝,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32公里,硬化鄉村公路20公里、人行便道18公里,為11個村安裝路燈628盞。三是管理聯動。成立環衛工作所,建立環衛專抓隊伍,在集鎮聘請垃圾清運、保潔人員18名,各村居落實1-2名環衛人員。先後投入200萬元,採購灑水車1輛、垃圾轉運清運車11輛,安裝果皮箱200個、垃圾箱30個,修建垃圾池186個。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煥然一新,髒、亂、差現象根本改觀。

二、主要問題

該鎮在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不斷地探索中,也發現並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無專業規劃。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無一蹴而就之法,也無一勞永逸之法。要想徹底解決當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存在的缺資金、少場地、易反彈、垃圾處置不科學等具體問題,編制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管理方面的專業規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目前,xxxx鎮尚未啟動相關工作,導致該鎮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處於觀望或是盲目狀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項工作的持續、有效發展。

(二)缺專項資金。該鎮有21個村居衛生基本實現了常態化管理,其經費支出情況為:每村平均1個保潔員,月均工資1200元,每年小計30.24萬元;外加修建垃圾池、垃圾轉運車及燃油費、專項整治費用,各村約為2萬元,小計42萬元;總支出約為72萬元。收入情況為:按戶均每年60元收費計算,除外出務工人員外,應收29.13萬元,實收13.27萬元。加上鎮政府採取“以獎代補”政策,補貼資金約10萬元,總收入為23.27萬元。所以,21個村居有近50萬元的資金缺口。

(三)基礎配套弱。據估算,全鎮每日新產生垃圾15噸,垃圾中轉站日均轉運垃圾7.5噸,意味著全鎮約50%的垃圾採取深埋或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極易造成二次汙染。另外,該鎮每日產生生活汙水約為1800噸,且未實現雨汙分流,約有60%的生活汙水屬於直排;正規劃建設的鎮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也僅為1500噸,建成後也只能解決集鎮所在地及其周邊部分村居的汙水處理問題。

(四)協同管理難。比如在河道汙染整治方面,該鎮河道總長約86公里,太平河、平江河等河流途經該鎮12個村居。今年來,該鎮雖花費5萬餘元、先後兩次對主要河道的積存垃圾進行徹底清理,但由於機制、意識等原因,部分企業、群眾利用雨天、晚上、不檢查之時等“特殊時段”偷排、漏排、私倒汙染物的情況仍然存在,河道汙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作建議

(一)借力鄉村旅遊,助力“基礎完備化”。旅遊獲譽“無煙工業”,在於其效果好、可持續,加之“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等概念的出臺,加快我縣旅遊發展勢所必然;xxxx鎮乃至我縣景點的特點在於散、小、多,走鄉村旅遊之路是最佳選擇,而清潔衛生的鄉村環境則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本要求。建議:一是借力我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之際,把村居環境衛生規劃納入正在編制的`鄉村旅遊規劃,對鄉村環衛設施進行系統規劃。二是抓住鄉村旅遊基礎建設、農民新村建設、生態移民搬遷等機遇,逐步完善村居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並規劃做好村居的綠化、淨化、亮化、硬化等工作。在這點上,xxxx鎮在今年首屆油菜花節以及正在進行的“龍鳳花海”景點打造中已有成功探索,星寨等村居的基礎設施得以有效改善。三是加強專案論證,嚴格專案審批,規範專案建設,確保不增加新的汙染源。

(二)拓寬資金渠道,力爭“投入多元化”。按照“縣鄉財政補助一點,村級集體投入一點,農村居民自籌一點”的原則,多渠道籌集整治資金。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政策,爭取農村環境保護與汙染整治專案資金。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財政投入在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建設方面的資金比例,通過以獎代補、以物代補等形式,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運轉。三是全面整合資源,在不增加村民負擔的前提下,適當提高村居投入比重,將每個村十萬甚至百萬元計的土地復墾等村級集體資金劃撥部分用於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使其使用合法合理、有為有效。四是吸收民間資本,逐步探索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市場化運作。

(三)建立長效機制,確保“管理常態化”。一是定調,即按照“兩違整治”的模式召開一次全縣性的電視電話大會,並由廣大幹部職工帶頭開展一至兩次全縣性的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努力營造大家動手,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切實擴大農村面源汙染治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在全縣幹群中的影響力。二是定責,即出臺一套系統、規範、可操作的具體檔案,配套出臺相關考核政策,並將之納入對相關單位和幹部的考核,並實行“連續末位處罰制”,引起廣大幹部職工的“真正重視”。三是定向,即加快樹立一批優秀典型,集中建設一批示範路、示範渠、示範小組、示範村,形成“樣板效應”,在全縣範圍內營造比學趕超、爭創先進的風氣和氛圍,並通過長久持續地宣傳、教育、引導和管理逐步改變村民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著力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6

為促進我縣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按照《xx縣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要點》安排,3月下旬至xx上旬,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清明帶領調研組,先後深入到xx、澗池、xx、xx、雙河口等鎮及村、社群、規模化養殖企業、搬遷安置點,xx、月河沿線,圍繞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情況、環保設施建設情況、水質及水源地保護情況、大氣汙染防治情況、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情況,通過視察、暗訪、座談等形式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較為全面的掌握了近年來我縣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深入實施生態立縣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調研情況看,近年來,我縣堅持生態立縣、迴圈發展的工作理念,採取建管並重、綜合治理等各項措施,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一)垃圾清運保潔實現全覆蓋。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移民搬遷快速推進,我縣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任務逐年加重,各級對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斷提高,積極探索了垃圾清運保潔的執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xx年率先在全市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試點工作,在逐年擴面推廣的基礎上,xx年,我縣再次修訂完善了《xx縣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工作方案》,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440萬元用於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專項補助及績效考核獎勵,在全縣全面推行“確保重點、覆蓋一般、市場運作、政府監管”的執行機制,在80個重點保潔村,採取“農戶收集、公司清運、集中處理”的保潔模式,在59個一般保潔村,採取“農戶自我管理、公司定期清運”的保潔模式,實現了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全覆蓋。自xx年xx份以來xx鎮與博元公益推行的“扶貧+環保+公路養護”模式,共投入經費50餘萬元,配備保潔員及公路養護員40名,實現了全鎮“所有路段有人管、河道垃圾有人清、歸集垃圾有人運”的良好局面。xx鎮鎮人代會作出《農村生活垃圾費收繳實施辦法》的決定,有力促推了該鎮農村垃圾費徵收工作。xx鎮中壩村從xx年開始,在全縣農村率先實施了村級生活垃圾費收繳,每年收取衛生費10萬元左右,對村內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收集、集中清運、分類處置,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村級垃圾清運保潔的長效機制。xx鎮原大興村將河道垃圾清撿分段承包貧困戶管理,實現了河道無白色垃圾汙染目標。在澗池鎮的率先創新示範帶動下,全縣10個鎮相繼結合本鎮實際,普遍推行了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公司化運作模式,運營機制逐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二)農村環保設施裝置不斷完善,近幾年來,縣政府及縣環保、財政、住建、農林科技等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相關專案資金8000餘萬元,且不斷加快專案實施和裝置採購,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相關設施建設、裝置配置逐步完善。累計新建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33個、汙水收集管網8400米、檢查井210座;

新建垃圾中轉站24個、垃圾填埋場32個;

配備垃圾轉運車45輛、配套垃圾轉運箱596個、垃圾桶2萬餘個。通過專案支援、合力共建,農村環保配套設施裝置不斷完善,為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夯實了硬體基礎。

(三)水質及水源地保護進一步加強。圍繞水汙染防治,加強水源地保護,確保全縣飲用水安全和“一江清水送北京”,縣政府制定並組織實施了《xx縣月河水質治理達標工作方案》。xx年以來,縣鎮兩級財政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xx、月河沿線6鎮15處集鎮生活汙水治理過渡性工程,生活汙水向xx、月河直排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投入中央水汙染專項資金1000萬元,實施平梁至xx段汙水管網建設,及時解決了平梁集鎮至xx段沿線生活汙水收集,並引入縣城汙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達標排放;

對全縣近40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開展專項整治,11戶規模化養殖企業補辦環評手續,配套建設畜禽糞便沼氣處理設施,基本根治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汙染問題;

通過下達禁採令,聯合執法,依法對月河沿岸24家採(洗)砂企業非法採(洗)砂行為進行了整治,盜採行為得到有效制止;

通過政府舉債投入專項基金500萬元,實施月河河床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月河生態攔砂壩12道,促進了月河河床加快生態修復;

對月河工業集中區15戶涉水企業進行重點監管,督促新入駐企業嚴格按照環保“三同時”要求配備建設環保設施,規範了涉水企業排汙行為;

積極推進河長制,制定了《xx縣境內河流河長制管理工作方案》,逐級簽訂了河長責任書,落實了“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工作要求,夯實11位河長、92位巡河長水質監管工作職責,切實促進了水質保護工作;

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積極爭取秦嶺生態、水汙染保護專案資金300餘萬元,建成xx水庫水源地和大木壩水源一級保護區圍網工程17公里,規範設定了水源地交通警示牌、界標牌、宣傳牌,落實了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應急預案,同時嚴格按照加強水源地保護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將2個水源地列入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從源頭上控制了汙染產生,縣城2個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全縣醫療機構廢棄物定期統一運往市醫療廢物中心進行集中處置,各鎮衛生院醫源性廢水處置系統於xx年底全部建成投用,確保了醫源性廢水不直排汙水管網和河流。

(四)大氣汙染防治取得新成效。

一是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有效控制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嚴格落實鎮村屬地管理和三級網格管理責任制,將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細化到田、責任落實到人,對縣內重點禁燒區域,實行宣傳車巡迴宣傳、24小時輪守、集中收購、財政以獎代補、嚴格考核通報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疏堵措施,xx年夏季秸稈焚燒現象較上年同比下降90%以上,xx年縣政府制定印發了《xx縣“鐵腕治霾.保衛藍天”xx年工作方案》,秸稈禁燒工作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在全縣全面推行,並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不斷深化燃煤汙染治理,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加快清潔能源推廣使用,加大“氣化xx”推進力度,以工業園區企業為重點的鍋爐“煤改氣”紮實有效推進,冒黑煙汙染大氣現象基本杜絕。

三是相關部門和各鎮逐步將建築工地,道路揚塵管理納入重點監管範圍,對道路、施工場地、砂石及渣土車運輸分別採取灑水、圍擋、覆蓋等抑塵措施。

(五)農業面源汙染得到有效控制。近年來,我縣深入推進科學施肥,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xx年化肥施用量4萬噸,同比減少%,商品有機肥施用量達萬噸,同比增加50%;

大力推廣新型農藥,推進綠色防控,實現農藥減量控害,xx年農藥使用量噸,同比減少%。農藥、化肥用量實現“零增長”,商品有機肥用量實現大幅增長,有效減輕了農業面源汙染。我縣以規模化畜禽養殖大戶為重點,按照畜禽養殖專案建設“三同時”的要求,走“圈—沼—菜”種養結合迴圈發展之路,全縣規模化養殖企業大部分都配建有沼氣池及糞汙沉澱池,並流轉有一定面積的種植用地,用於消納畜禽糞汙,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汙染。xx年,縣政府印發實施了《xx縣土壤汙染防治方案》,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我縣在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面對農村環境治理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大,農村環境汙染源點多、量大、面廣的實際,以及中、省環保督察巡查交辦的信訪舉報案件來看,我縣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應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環保法的宣傳有待加強。部分群眾對環境汙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參與農村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沒有認識到自己既是環境汙染的製造者,也是環境汙染的受害者。部分監管幹部對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缺乏緊迫感責任感,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重視不夠,缺乏有效手段。部分單位和企業在處理髮展與環保的問題上,沒有做到統籌兼顧,重發展、輕環保的.問題依然存在。

(二)投融資渠道單一,農村環境治理專案建設滯後。目前我縣農村環境治理硬體設施短板不少,急需建設的專案多,主要依靠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和本級財政投入,資金缺口大,導致xx、月河沿線6鎮兩廠(場)及配套管網建設滯後,部分鎮村無力配建垃圾轉運站,部分鎮村非標準化垃圾填埋場無力改造整治,全縣垃圾清運車輛及配套收集箱配備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保持農村清運保潔全覆蓋、常態化、標準化需要的資金量大,群眾籌集部分落實不到位,僅靠財政預算資金難以提質增效。針對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專案基本屬於公益性專案,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不高,兩廠(場)運營ppp合作模式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群眾環衛保潔自籌資金不到位,上級專項及本級財政資金有限等問題,如何解決多元化投資,加快專案建設,提升農村環衛保潔水平問題十分緊迫。

(三)執法監管不到位,環境汙染問題仍然突出。

一是農村垃圾清運保潔工作規範化、標準化不高。公路沿線、搬遷安置小區、重要景區等區域三堆六亂現象仍然嚴重,清掃保潔還不及時,垃圾收集轉運時效低;

人為破壞環衛設施的行為時有發生。

二是水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集鎮居民生活垃圾汙水隨意向河道傾倒、排放現象依然存在;

月河沿線豆製品加工小作坊生產廢水直排問題時有發生;

各鎮現有汙水處理設施運營不正常,難以實現全面收集、有效處理、達標排放;

部分地方小河小溝汙染嚴重;

xx水源地保護區記憶體在居民未搬遷問題,越網垂釣現象時有發生,汙染影響較難控制;

月河沿線偷挖盜採砂石現象未能完全杜絕,網格化、“河長制”制度執行不力,基層巡河長水質監管職責履行不到位,xx、月河水質令人擔憂;

2106年安康市水質監測通報顯示,月河三同出境斷面水質在全市14大支流監測點位排名倒數第二,較上年呈變差趨勢,出境斷面水質達不到國家地表水ii類水體標準的要求;

礦產開採及尾礦庫造成的水汙染不容忽視。

三是汙染大氣現象有禁難止,影響空氣質量。群眾主動配合參與秸稈禁燒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露天焚燒秸稈落葉、垃圾現象時有發生;

建築工地抑塵措施監管不到位,運輸砂石、渣土車沒有實現全覆蓋,沿途拋灑現象十分嚴重;

個別企業生產仍存在冒黑煙的問題。監測顯示今年1-xx我縣、pm10平均濃度持續高位,空氣質量指數在陝南各縣區中排名靠後。

四是農村面源汙染不容忽視。部分畜禽養殖企業在禁養區和限養區內依河而建,配套治汙設施簡陋、容量小,畜禽糞便沒有及時有效處置,就地排放河道的問題依然存在。五是農村醫療廢棄物管理還存在短板。村衛生室醫療垃圾、醫源性廢水處理不到位,醫療廢棄物處置還不夠及時,未達到相關法律規定的每兩天收集一次的要求。

(四)主體責任不清,農村環境綜合監管力量薄弱。目前,我縣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機制不夠健全。部門之間、部門與各鎮之間責任分工還不夠明確,協調配合不夠有力,治理措施還不夠有效。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主要依靠政策宣傳、行政推動,剛性執法手段運用較少。隨著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任務的加重,各鎮沒有農村環境治理日常監管工作機構,未配備專職的監管工作人員,難以保證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監管工作正常有效開展。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法制宣傳,提高環保意識。縣政府及縣環保、司法等部門要以“七五”普法為契機,把新《環保法》及配套法規作為我縣“七五”普法的一項重要內容,運用多種形式開展更為廣泛、深入的法制宣傳,切實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和文明意識,增強民眾保護環境、防治汙染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二)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環保專案建設。要繼續加大向上爭取環保專案資金的力度;

根據財力情況,逐年提高縣本級財政對環境保護的預算資金投入;

要大力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保專案建設;

加快推進ppp合作模式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廣泛實施;

要借鑑外縣的好經驗,積極探索推進農村垃圾清運保潔“全民繳費、有償清運”制度,有效彌補清運保潔經費嚴重不足問題。要切實加快推進xx、月河沿線6鎮兩廠(場)及配套管網建設進度,對鎮村新增規範化垃圾轉運站、增配清運保潔裝置作出專案清單,適時建設。

(三)強化執法監管,整治環境汙染突出問題。針對本次調研指出的執法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建議由縣環保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再次梳理彙總,查明問題原因,列出整改清單,明確整改責任單位,督導限期整改到位。

(四)強化責任落實,加強農村環境綜合監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長效推進機制,各責任部門、各鎮主要領導要把環境保護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真正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責任落實到位。部門之間,部門與鎮之間要協調配合、整合資源、資訊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好“縣、鎮、村三級網路”的環境監管體系作用。要充實基層環保力量,保障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監管工作正常開展。嚴格執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對不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工作不力、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的,要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7

一、基本情況

20xx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點上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面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點面結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頂層設計基本形成。從20xx年開始,我市啟動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用於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計劃用三年時間對全市2985個建制村實現全面整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xx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xx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檔案。同時,明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強化了牽頭部門、推進部門職責,各縣市區、鄉鎮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導機構,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環境整治初見成效。全市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春節、春季戰役、夏季戰役,目前正在穩步推進“淨美榆林”攻堅戰。積極開展試驗示範,探索適合榆林本地的無害化戶廁模式,到20xx年6月底,全市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31.27%,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19.69%。目前,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達到了90%以上,行政村治理率達71%,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585個建制村的汙水集中式治理,佔全市總行政村數的20%,佔需要治理行政村數的68.9%,農村汙水治理加快推進。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持續開展拆危、拆舊、拆違和硬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等“三拆五化”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持續改善。依託鄉村振興示範村、標杆村和美麗宜居村,按照“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工作思路,連片治理,整區域推進。每個縣市區至少形成一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連片治理區,且各具特色。榆陽區已形成南部丘陵溝壑區和北部風沙草灘區兩條連片治理區,給全市農村環境治理提供了範例。

三是考核督查機制不斷健全。我市已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的重要部分。實行月排程、季評比、半年排名、年度考核制度,對工作紮實、成效明顯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進行通報批評、約談,直至追責問責。目前已對各縣市區進行了三次通報,且進行了半年排名。各縣市區也建立督查機制,形成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存在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有了較大改觀,但各縣市區工作還不平衡,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地方、部門和幹部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認識還不到位,沒有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認為三年行動目標太高、不合實際,沒有從農村人居環境欠賬多、需要補短板的角度去認識。少數幹部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缺乏責任感、緊迫感,存在敷衍塞責現象,工作中措施不力,手段不多,行動上搞面子工程、短期突擊。相當一部分村民長期以來養成不重視環境衛生的習慣,積習難改。有的村民雖然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認可度高,但參與度低,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等靠要”思想嚴重,不主動作為,參與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認為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極觀望,存在“幹部幹、群眾看”“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

(二)環境治理難度大。雖然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由於相當長時期內環境整治的重心在城市,對農村關注不夠,投入不足,欠賬太多,基礎薄弱。一是立地條件差。南部縣區多為丘陵溝壑區,溝壑縱橫,交通不便,農戶分散,導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難度大。北部縣區農民居住點多面廣,我市平均每村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部縣區),最大村面積達88平方公里,村域面積大,垃圾相對點位較分散、收集較困難、運輸距離遠,收運成本較高。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重、管網長,分散處理技術不成熟,小型聚居點和散居農戶汙水處理難度較大。農村住房普遍佈局比較凌亂,房屋、廁所、圈舍、圍牆等建設存在自發性、隨意性和無序性。村莊通組入戶道路硬化率低,出行“最七年級百米”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北部縣市區部分礦區村空氣、土壤、地下水等汙染問題不斷加劇,加大了農村環境治理的難度。三是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嚴重。我市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農村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農業兼業化問題嚴重。根據調查推算,全市目前有近50%的村莊不同程度存在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農業兼業化問題,尤其是南部丘陵溝壑區情況更為嚴重,2/3農村戶籍人口外流,農村人居環境實施的一些建設工程勞力缺乏、生產能力減弱,土地撂荒,農村公益性工程、重點專案無勞力實施。

(三)資金投入缺口較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大、執行成本高。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很大。部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建制村基本實現100%通硬化路,但村組路、自來水管、電力等設施年久老化需要進一步維修改造,加之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要求改善人居環境的專案多、標準高,還需大量配備垃圾清運車、垃圾箱、填埋場,鋪設汙水管道、處理廠,進行改廁、改廚,美化、綠化、亮化,對資金需求量大。二是缺少相應的管護資金。公路管養經費、汙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費及保潔人員工資等,都缺乏持續的資金保障,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排水排汙管網、農村改廁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缺口較大,多數專案只預算初建投資,執行、維護、管理所需經費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多元化籌資機制沒有建立。由於涉農資金整合難度大、多渠道投入機制尚未建立,導致有的環境治理設施配備後由於缺乏資金沒有啟用。加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社會資本參與程度較低,村民自籌難度大,資金短缺已成為當前困擾我市各縣市區和基層的最大難題。

(四)村莊規劃普遍滯後。由於長期缺乏村域規劃,盲目性、無序性建設普遍存在。雖然近年來重視並加快編制村莊規劃,但也只有示範村、標杆村、美麗宜居村等少數村完成了規劃,大部分村只有村域現狀分析與規劃指引。部分規劃編制缺乏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較差,指導性不強。有的村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道路規劃、產業規劃、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缺少有機銜接與融合,沒有形成“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群眾對規劃的知曉率低,參與度不夠,多數規劃難以執行或執行較差,規劃和建設脫節、“兩張皮”現象較為普遍。

(五)長效機制不夠健全。部分縣市區機構不健全,鄉鎮無環保、住建等站所,人員編制少,清潔員配備不足,力量薄弱,農村環境衛生監管工作幾乎是空白。有的城鄉結合部出現“三不管”現象。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8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係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局。為促進我縣衛生事業的發展,年初,縣人常會把農村衛生工作列為今年一項重要的審議議題。審議前,組織了調查組,在縣人常會副主任張建平的帶領下,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

先後聽取了縣衛生局有關工作彙報,深入走下各、福應等12個鄉鎮、街道,實地走縣人民醫院等5家縣級醫療機構和8家鄉鎮(中心)衛生院,分別召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13個相關部門及相關醫療機構負責人座談會,聽取意見,瞭解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衛生部門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黨和國家一系列關於農村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一)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近年來,縣政府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縣“xxx”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先後制訂出臺《關於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試行意見》等相關政策檔案。省、市、縣重視農村衛生事業投入,xx年共投入4450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895萬元,加了對公共衛生和醫療事業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衛生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各鄉鎮(街道)重視衛生工作,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抓好本區域內的農村衛生工作。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紮實推進。

一是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成效顯著。“農民健康工程”是xx年省、市、縣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我縣全面開展農村公共衛生三類12項服務,xx年為13萬多名農民進行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分類管理。該工程受到了上級有關領導的肯定,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後進行採報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轉有序,三年來,已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執行機制。xx年,全縣參保人數33萬多人,參保率達78%,累計有近40萬人次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參保農民患者的醫療負擔。

二是農村疾病預防控制有效開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非典、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免疫規劃,兒童“五苗”接種率均達95%以上。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縣無重疫情發生。

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紮實開展“母嬰健康工程”工作, xx年孕產婦首次實現零死亡,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衛生環境整治力度加。目前,全縣共有560個自然村建起了自來水站,19萬多人用上了自來水,拆除露天糞坑8000多隻,建成公廁349座,完成4.7萬戶廁所改造。五是無償獻血工作成績突出。全縣無償獻血工作6次被評為省、市“無償獻血先進縣”。xx年10月,縣政府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單位榮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

(三)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形成了7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8家鄉鎮(中心)衛生院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42個村級社群衛生服務站。

二是對鄉鎮(中心)衛生院推行股份責任制,在中心衛生院全面實行經濟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改進服務模式,鄉鎮(中心)衛生院經營狀況得到了一定的好轉。

三是農村衛生人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嚴把人員入口關,嚴格要求,考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農村醫療機構。實施了鄉村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通過開展“十佳駐村醫生”評選、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組織各類學歷教育等形式,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四是全力抓好醫療質量建設。制訂了《仙居縣醫療質量建設工作方案》,加強醫療單位自身能力建設,通過開展等級評審,提高了醫院的管理層次和服務水平。

開展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爭創百日無事故”活動,切實加強醫療安全教育,實行醫療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制訂完善了鄉鎮(中心)衛生院醫療質量考核標準,建立每月督查通報制度,抓好督查落實。五是衛生監督工作不斷加強。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和《職業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衛生許可、職業衛生等專項整治,加農村衛生綜合執法力度,促進食品衛生和用藥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衛生工作的氛圍還不濃。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的意識及衛生理念還不強,未形成農村衛生工作合力。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群眾衛生主體意識不強,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衛生保健知識,預防為主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共識,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

一是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後。我縣醫療機構普遍缺少發展規劃,經營場所十分緊張。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最的綜合性醫院,佔地面積僅40畝,醫療用房十分擁擠,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xx年醫院遷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項和土地報批,但由於各種原因,至今未動工,嚴重製約了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中醫院、婦保院、精神病院等縣級醫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經營場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緊張、條件簡陋,縣疾控中心、池醫院至今還在租用房屋辦公;多數醫療單位普遍存在設施裝置落後等問題,鄉鎮衛生院還沒有配備救護車,難於開展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全縣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嚴重缺少,在全縣1350名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僅佔14.9%,高階職稱只佔6.8%;鄉村衛生技術力量更加薄弱,514名衛生技術人員,本科學歷只有16人,高階職稱僅有6人,中級職稱也只有96人,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差、壓力、工資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還未落實。

三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範。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外流現象不少;醫療糾紛發生呈上升趨勢,醫~件時有發生,處理難度較;個體醫療單位數量多,管理較難,打擊非法行醫難度。四是村級衛生服務網路薄弱,全縣722個行政村只有42個村級服務站,群眾就醫不便映較。

(三)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緩慢。

一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還有薄弱環節。各類傳染病預防及重疾病防治任務依然很重,群眾疾病預防觀念不強。

二是食品安全隱患和藥品監管問題映較。農產品調入問題越來越突出,農產品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設施裝置落後,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突出。農村藥品供應網路不夠健全,藥品監管相對薄弱,群眾用藥安全難以保障。

三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任務艱鉅。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較為突出,橫溪、白塔等鄉鎮及周邊平原村、城郊結合部等沒有集中供水設施,直接飲用地下水,由於地下水汙染,飲水安全問題突出,群眾呼聲較;露天糞坑仍普遍存在,改廁任務較重,有的村雖然建了公共廁所,但後續管理工作跟不上,沒有發揮作用;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進展緩慢,城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運作機制缺乏,環衛設施缺少,垃圾處理問題突出;排汙問題沒有引起重視,排汙設施沒有配套,地下汙染嚴重。上述公共衛生問題的存在,致病返貧現象突出。

(四)農村衛生投入相對不足。縣財政雖然每年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衛生事業經費所佔同級財政支出比例卻不斷下降。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渠道不寬,數量不多。由於投入不足,制約著疾病預防控制、衛生執法監督、改水改廁等公共衛生建設以及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和裝置更新,影響了我縣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速度。

(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夠完善。

一是對農醫保的政策宣傳不夠,部分農民對農醫保的認識存在偏差,群眾參保積極性還不高。

二是農醫保政策還不夠完善。群眾對門診報銷、在外地看病報銷手續、額度、參保率任務指標等意見較多。

三是籌資難度較。我縣外出人口較多,以戶為單位收取難度較,部分鄉村幹部存在畏難情緒。有集體經濟的村由集體支付,影響村經濟發展,幹部響較。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保健康促發展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良好氛圍。健康是人生最的財富。做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事,使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任務,是各級黨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縣政府要從落實執政為民的職責出發,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重意義,進一步加強對農村衛生工作的綜合領導。要深入貫徹、省、市關於農村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制訂農村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明確目標,落實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加強組織協調,形成相關部門、鄉鎮(街道)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要重視和加強對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衛生主體意識,增強預防保健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營造保健康、促發展的社會氛圍。

(二)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水平

一要加強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要對各醫療機構發展作出統籌規劃,明確發展規模。要高度重視縣人民醫院建設,儘快研究,科學確定建設方案,積極組織實施,加快解決目前縣人民醫院用房緊張的突出問題。重視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中心)衛生院的發展,抓緊縣疾控中心、池醫院的遷建工程建設,積極助解決縣中醫院、婦保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擴建問題,重視解決縣精神病院用房緊缺、醫療條件落後、經費缺少等實際問題和一些鄉鎮衛生院的危房問題。更新醫療機構的設施裝置,提高醫療檢查可信度,適應醫療發展需求。

二要加強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醫療機構的生存與發展,關鍵取決於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技術人才決定著醫療技術水平。因此,要加醫療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改進人才引進和考錄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強在職醫務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中、高階醫師及執業醫師的從業比例,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人員整體素質。重視解決醫療衛生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問題。

三要加強醫療質量建設,規範醫療秩序。縣人民醫院要培養和集聚高、精、尖醫療專家,不斷推進全縣醫療衛生技術上新臺階,減少病人外流。鄉鎮(中心)衛生院要加強醫療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全科醫術水平。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要重視發揮中醫藥在農村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間醫藥技術及祖傳祕方。要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抓好醫德醫風,增強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和職業自律意識。加強對個體醫療單位管理,發揮個體醫療單位方便山區群眾就醫的積極作用,堅決打擊各類危害農民群眾健康的非法行醫行為,規範醫療秩序。

四要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要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換機制、加強監管的原則,從解決群眾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完善醫療機構執行機制,強化公共服務職能,規範服務行為。要推進鄉鎮(中心)衛生院,合理配置資源,改進服務模式,形成有生機活力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激勵機制,提高效率。加強村級衛生社群服務網路建設,擔負常見病初診治及預防保健任務。發揮社會個人舉辦的醫療機構作用,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提高整體效能。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為農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衛生是人民健康的源頭。

一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加強重點傳染病、職業病等重疾病的預防控制,健全農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處理重疫情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

二要加強婦幼保健工作。要認真實施母嬰健康工程,重視產科、兒科建設,加強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礎素質。

三要加強藥品、食品衛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農村藥品供應和監督網路,加藥品購銷監管力度,組織對農村衛生機構的藥品採購渠道、質量、期限及藥價的檢查,保證農民用上安全、有效、價廉的藥品。要以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為載體,積極開展衛生綜合執法監督,加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及餐飲業的監管力度,加對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新增劑和生長激素等農業投入品整治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汙染。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儘快建立縣藥品農產品綜合檢測中心。

四要進一步重視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橫溪水廠建設,及早解決橫溪、白塔等鄉鎮的飲用水問題,加強城郊結合部的自來水管網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城郊居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要加強農村衛生戶廁建設,公共廁所建設要因地制宜,發揮已建公共廁所的作用。要抓緊縣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力爭如期建成使用。改善農村垃圾處理設施,提高處理能力,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城鎮、鄉村垃圾分級處理運作機制。要重視鄉村排汙設施建設,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要充分發揮居民、村民的主體作用,引導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提高生活質量。

(四)進一步加投入,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要嚴格按照、省級有關農村衛生工作政策規定,增加對農村衛生的投入,其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衛生事業經費投入佔同級財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經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保證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經費及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建設資金。

要合理安排鄉鎮(中心)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經費和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加強農村衛生經費管理,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投入體制。

(五)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切實提高廣幹部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識,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宣傳和典型引導,提高農民的自我保障意識、互相共濟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提高參保率,減輕村級經濟負擔。

二要認真研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從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對醫療報銷、手續辦理、報銷額度、參保率任務指標、定點醫院設定等問題,要專題研究,加以改進。

三要積極做好農醫保的籌資工作,形成有效的籌資機制,用好、管好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保證合作醫療資金有序運轉,發揮農村合作醫療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9

農村環境整治事關農業的持續發展、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的和諧穩定,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黨中央在12月31日釋出的一號檔案中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協調推進並儘快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探索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縣政協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全縣農村環境開展調研,併到全省農村環境整治示範縣攸縣進行了學習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當前我縣農村環境的狀況

近年,省委、省政府開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各級政府組織力量對農村環境衛生進行了集中整治和連片推進,農村環境面貌大為改觀。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治理,為改善農村環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數的增加,農村綜合開發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仍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生活汙染越來越多。

歷來我縣農村以群居的形式發展,農村建設缺乏規劃,環保基礎設施嚴重缺乏,環保意識淡薄,生活汙水亂流亂排,到處汙水橫流,臭氣熏天;生活垃圾亂堆、亂丟、亂倒、亂放,農藥瓶、塑料袋、泡沫、煤渣、爛衣爛鞋等生活廢棄物隨處可見,遍地開花,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兩旁、田邊地頭、水塘溝邊,有的還成了垃圾山、垃圾河。另外,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城市生活、建築、工業、醫療垃圾往往也向農村轉移,更加快了垃圾圍鄉圍村現象的形成。我縣農村每年約產生生活汙水約萬噸,生活垃圾近3萬噸,大部分得不到有效處理,嚴重影響農村環境衛生。

(二)面源汙染越來越大。

農村面源染主要來自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使用不科學和處置不妥當。據統計我縣化肥使用量為65582噸(226公斤/畝),農膜的使用量為1178噸,農藥使用量為801噸,一般來講,化肥、農藥只有少部分利用,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給農村空氣、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帶來不小危害;不少農膜及各種塑料廢棄物,沒有及時收集處理,散落在田間地頭,破壞了土壤結構,影響了農作物的品質。農村小規模和散養的畜禽糞尿大多直排或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導致水體環境汙染,過去清澈的溪水已不存在,“70年代淘米洗菜,80代年勉強灌溉,90年代垃圾覆蓋”已成為了真實現狀。據統計,我縣規模化養殖業已有28家,喂一頭豬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汙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汙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汙物排放量。另外,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我縣每年要產生60多萬噸的秸杆,至少有一半以上就在田間地頭焚燒,產生大量煙霧浮塵,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還汙染了農村和城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

(三)企業汙染越來越重。

全縣現有的鄉鎮企業廢水、廢氣、廢渣等汙染物排放總量極大,據統計so2(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87噸,cod(化學需氧量)年排放總量3328噸,遠遠大於環境承載能力。少數企業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不惜以身試法,有的雖有治汙設施,但長期閒置,沒有正常執行,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有的企業甚至私設排汙口,偷排現象嚴重;不少鍋爐、窯爐、生活大灶煙塵超標嚴重,影響了廣大農村的環境質量。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和根源

我縣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因環保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大,人們對“什麼是環保,為什麼要環境,怎樣才能環境”缺乏充分的認識和認知,導致部分領導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政績,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沒有把環境和生態優先考慮,沒有將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在處理環境與經濟關係時,片面強調眼前和區域性利益;廣大群眾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有些根本就沒有環保意識,沒有想過環境汙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部分群眾往往會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或投訴,而對自身破壞或影響環境的行為缺乏自我約束。

(二)傳統習慣難以改變。

我縣農村生產技術較落後,科學文化水平不高,幾千年來農民養成了許多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譬如缺少科學種田的指導,濫用化肥、農藥;生活垃圾隨處扔、汙水隨便排;稻草、秸稈一燒了之等等,這種淡薄和落後的環保意識在人們身上根深蒂固,難以根治。

(三)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全縣338個村(居)中除幾個城中村和鄉鎮鎮區村省市縣鄉財政安排了少量環境治理資金,其它大部分村幾乎沒有投入,村中缺乏基本的環保設施,也沒有環衛人員。近年組織實施的一些示範村由於治理資金不足,垃圾汙水處理設施沒能配套建設,後續管理跟不上,也出現了髒亂差反彈現象。

(四)科技推廣尚欠到位。

因科技在農村中沒得到根本的重視,尤其在農業生產中,測土配方施肥,合裡使用農藥、除草劑,作物病蟲防治,畜禽養殖場合理設定和規範運營、水產養殖與農村飲水安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科技普及不到位。

(五)監管體系還不健全。

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涉及部門多,目前我縣農村環境治理缺乏統一管理,出現多頭管、重複建設、存在死角的現象。

三、農村環境整治的建議

面對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開展城鄉同治,統籌城鄉發展。

(一)要形成統一認識,以強大的合力組織整治。

環境整治不像專案建設那樣創造財富、不像城市建設那樣立竿見影,但事關未來發展、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必須要有高度的認識和強大的合力組織實施。

一是統一思想認識。

形成治理共識,環境整治涉及範圍廣、人口多、投入大、任務重,全面開展難度非常之大。但當前開展城鄉環境整治逐漸成社會的熱點和各級政府工作的重心,因此,我們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站在為民謀福祉、謀健康的高度,用抓專案建設、生態建設的'力度抓環境整治工作,上下齊心,統一認識,全縣“一盤棋”推動環境整治工作的實施。

二是組建高規格班子。

環境整治牽涉的職能部門多,為統一指揮排程,縣委、縣政府要組建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高規格領導小組,設立常設辦公室(或與“三創辦”合併設立城鄉環境同治辦),由一名處級幹部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全縣環境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

三是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在縣委、縣政府的組織下,各單位和各鄉鎮要迅速將行動統一到工作安排上來,全縣動員,全民參與,全力投入,下定決心,堅決打贏環境整治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二)要深化宣教形式,以濃厚的氛圍推動整治。

環境綜合整治,政府是主導,群眾是主體。要以營造環境保護氛圍,提高環保意識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環境整治宣教力度。

一是注重宣教媒介立體化。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宣傳資料等媒體,製作豐富多彩的視訊、畫冊、讀本等廣泛宣傳和普及環保知識,讓廣大民眾明白“什麼是環保,為什麼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

二是注重宣教內容多樣化。

要科學歸納宣傳的內容,突出宣傳的重點,如將環境整治的政策、環保帶來的效果、環境汙染的影響、垃圾分類處理、文明習慣等內容製成內容豐富的宣傳資料,向廣大居民廣泛宣傳,讓廣大居民積極投身到環境整治行動中來;要結合縣城建設、新農村建設、三創工作,引導農民群眾正確處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關係,發動群眾積極投工投勞搞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要通過正反典型案例向居民、群眾說明“汙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柴草亂垛、畜禽亂跑”對生活環境的危害,增強居民群眾愛護生活環境的自覺性,促進廣大居民觀念由“要我環保”向“我要環保”轉變。

三是注重宣教形式廣泛化。

要積極搭建參與平臺,充分發揮工共婦、義工、協會等群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組織企業、學校、居民廣泛參與以城鄉環境治理為主題的活動,引導群眾積極投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形成全民參與、攜手共建的社會氛圍。

(三)要強化工作舉措,以有力的措施開展整治。

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用科學的理念、創造性的工作,持之以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組織開展,推動深入,達到效果。

一是抓住治理重點。

要加強飲用水源的保護,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立水源保護牌,切實加大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的力度,消除養殖廢水汙染,實施雨汙分流,確保飲水安全。

垃圾的治理要出臺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方案,制定對現有垃圾和今後產生垃圾的處理措施,如攸縣形成了“戶分類、村收集、鄉集運、縣處理”處置流程,每家設“四筐三桶”,戶處建焚燒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燒的焚燒,有機垃圾田土中填埋轉化有機肥,剩下不多的收集處理。同時,進一步加快城鄉環衛基礎設施和保潔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城鄉生活垃圾清運處理體系,形成垃圾清運處理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汙水的治理要堅持區域統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技術可靠、經濟適用的原則,加快城鄉汙水處理廠、村級汙水集中處理池、人工溼地、沼氣池等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完善生活汙水收集管網,有序推進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要加強日常執行管理,嚴格執行相關規範和標準,提高企業汙水收集處理率,減少廢水廢氣廢料排放,確保達標排放;要儘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積極發展良性迴圈的生態農業,加強農藥、化肥控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繼續實施生態綠化攻堅,加快路邊、水邊、山邊生態建設,美化居住環境。陋習的破除要加強文明禮儀宣傳教育,著力破除隨地吐痰、亂扔亂放、亂寫亂貼等頑症陋習,營造“潔、齊、美”的城鄉環境。

二是著力多元投入。

城鄉環境整治是一項只有投入、惠澤於民的民生工程,要拓寬籌資渠道,形成多元投入路徑,逐步建立政府保障、專案帶動、居民盡責、社會參與的投入長效機制,保障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持續開展。財政預算投入就是縣鄉兩級財政要加大環境整治投入力度,有計劃地用於“三清四化五普六改”和垃圾池、垃圾站、垃圾車、汙水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治理有基本的資金保障。縣財政還要建立“以獎促治”的管理機制,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爭資立項投入就是縣鄉兩級政府要整合專案,如:新農村建設、農業面源汙染、畜禽養殖廢水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和保護和小城鎮建設等方面的資金,聚集資金,集中整治,整體推進;職能部門要抓住國家加大對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資金投入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大爭資立項力度,爭取更多地專案資金,用於鄉村環保規劃編制、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處理、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生態文明建立等工程建設,確保農村環保投入穩定。投資捐助投入就是拓寬融資渠道,用積極有效的政策吸引和鼓勵民營企業、個體私營業主投資、捐資支援城鎮、鄉村建設,帶動環境配套設施建設。制定獎勵政策,鼓勵在外的工商業主、民營企業家以及有良好社會影響的代表人士聯絡,充分利用各種社會關係爭取外援,推動農村環境治理。

三是嚴格監督考核。

加強督查監管,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制度,報刊、電視臺、網站設立城鄉環境治理曝光欄目,對治理不紮實、整改不到位和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推進整治的開展。嚴格考核考評,將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實行年終考核與日常考核、單項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做到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並依據考核結果嚴格獎懲,對治理工作開展得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公開表彰,並作為年度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對治理工作中不履行職責、失職瀆職和治理效果差的單位和個人通報批評,並嚴肅追究責任。鄉鎮參照考核辦法實行到村考核,考核結果全鎮公開,村考核到組,組評比到戶,形成後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競爭氛圍。

(四)要建立長效機制,以科學的模式持續整治。

環境整治是一項多部門、多人員的全域性性系統工程,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長期性、艱鉅性工作,因此,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強考核監管,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堅持認識的高度。

明確一把手負總責、具體要求抓,落實年度目標考核“一票否決”,築牢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思想基礎,確保人力、物力、財力,促進全縣環境保護工作的平衡發展。

二是堅持管理的密度

把管理內容具體化、管理指標區域化、管理責任網格化,推進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真正形成城鄉環境治理聯動機制,推進無縫隙管理。

三是堅持發展的速度。

把整治工作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國際宜居城市建設等結合起來,統籌思考、協調推進,逐步實現城鄉環境治理的全覆蓋。

四是堅持問責的力度。

建立健全城鄉環境整治的領導機制、考核機制、執行機制,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能和幹部職責,探索建立問責制,強化督促檢查,做到獎懲分明。()職能部門要加大日常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專案環保“三同時”制度、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汙、違規採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要堅決嚴厲查處,決不姑息遷就。

五是堅持健全的制度。

按照城市和市容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和條例規定,健全和完善政策和規章、制度,推進依法治理步伐。相關部門和鄉鎮要大力推廣農村環境保潔,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鄉處理”和“組保潔、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辦法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潔制度;要積極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潔機制,增強居民的自主保護環境能力,促進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10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汙染也開始向農村蔓延,並已經成為環保工作的一項現實而嚴峻的課題。我國明確提出,到20xx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村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這些都為我們構建生態新農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們只有切實解決好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才能使農村真正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道路。

環境汙染已經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昔日的先汙染在治理的方針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勢。目前人類已經部分認識到了自身與環境的脣寒齒亡的關係(人類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或者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時,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汙染),同時人類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決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關的環境汙染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吧。

一、水汙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迴圈。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汙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迴圈、自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為每年3000億立方米,佔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佈與人口的分佈並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佔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為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汙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汙水排入江河湖海,汙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為“水汙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汙染。水的汙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汙染;另一類是人為汙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汙染。水汙染可根據汙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汙染、物理性汙染和生物性汙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於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同時,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汙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汙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於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大力研製迴圈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汙水淨化技術等,並對排放汙水或汙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汙染

1、概述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汙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汙染排放的汙染物對區域性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所謂的”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溫室效應,其中有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汙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彙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籤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20xx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汙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迴圈,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汙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臺一系列關於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範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裡。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衝能力,並儘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才能奏效。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是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汙染的天空下吧。

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11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農村沼氣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切入點,是炊能革命、有機肥革命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縣廣大幹部群眾的歡迎。

一、我縣農村沼氣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沼氣池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設生態縣的重要內容來抓,把沼氣池建設、庭院經濟和文明生態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農村沼氣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我縣已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61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9處,年產沼氣10.77萬立方米,折標煤76.9噸。

沼氣建設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當前,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直接導致了農產品品質下降,人體健康受到危害,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蟲病菌少,能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一個戶用沼氣池年產沼液沼渣25~30噸,可滿足2~3畝無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減少20%以上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噴灑作物葉面,可滅菌殺蟲,肥壯秧苗,糧食能增產15%~20%,蔬菜能增產30%~40%。同時,農村沼氣將畜牧業與種植業發展連結起來,形成了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迴圈經濟基本模式,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多渠道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沼氣建設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生活用能,保護了生態環境。三溪鄉井南村是沼氣建設示範村,建有沼氣池26個,村民照明、做飯、洗澡都用上了沼氣。他們說:“有了沼氣池,不僅可以節省電費,還帶動了養豬業發展,保護了生態環境。”據專家調查測算,一個沼氣池年產氣量可替代燃燒薪柴1.5噸左右,相當於3.5畝薪炭林或6畝林地的年生長量,同時還可減少兩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發展農村沼氣,解決了農民“沒有柴燒就砍樹”的問題,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沼氣建設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在建沼氣池過程中,政府引導農民把沼氣池建設與改廁、改圈、改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禽畜圈養,畜廁分離,有效地治理了農村的髒、亂、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裡豬糞豬尿橫流,臭氣熏天,但現在村裡路面乾淨,人和禽畜的糞便排入沼氣池密封起來,空氣清新了很多,蚊子、蒼蠅也減少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提高。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成效明顯,但在建設及推廣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認識程度不夠。有些幹部對農村沼氣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責任心和緊迫感不強;沼氣知識普及不夠,部分農戶對沼氣建設的好處還不太瞭解,持等待觀望態度;七十年代建的'舊式沼氣池因應用技術科技含量不高,技術不夠成熟,質量差,現已無法使用或者說有的在當時就是效果不好,在群眾頭腦中的不良印象一時還難以消除。

2、自然條件不好。建一個沼氣池需要二、三十個平方米的空地,而我縣的村莊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間較少,比較擁擠,缺少建沼氣池所需的場地;鄉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簡單,飼養牲畜又不多,難以保證沼液量。

3、後續服務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氣池農戶缺乏經驗,管理維護意識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時維修,導致少數農戶使用情況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氣服務機構不健全,配套物資供應不上,存在配套環節上的死角。

4、技工素質不高。我縣參加過市能源部門培訓的沼氣技術人員只有2人,而且還沒有職業資格證書,技術力量相當薄弱,再加上有些農民技工的責任心不強,從而出現個別沼氣池建設質量不過關,如管道安裝不規範、不產氣、漏氣等現象。

5、建設資金不足。雖然現在國家對沼氣國債專案的補助力度較大,但我縣曾在XX年對國債沼氣專案進行可行性調查,調查顯示我縣沼氣工程上國債專案的條件無法具備,所以爭取不到中央的補助,只能靠群眾自籌資金和少許的縣補助,農戶感到建設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沼氣的建設和推廣。

三、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面向社會廣泛宣傳實施農村沼氣工程的目的、意義和內容。通過組織幹部群眾參觀、召開現場會、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沼氣建設知識,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基層幹部群眾建設沼氣工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加強領導,紮實推進。把發展農村沼氣、建設生態家園納入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特別是要作為解決農村生產生活用能、防治農業面源汙染、保護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推動、農民為主、自建自用”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通過示範點、示範村的建設,輻射、帶動沼氣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3、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在充分發揮農戶自主投入主體作用的同時,採取“五個一點”的辦法籌集沼氣發展資金,即積極創造條件上國債專案,向中央財政爭取一點、從公益生態林保護資金及新農村建設資金中劃出一點、各級財政安排一點、各有關部門投入一點、發動和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捐助一點,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同時,各級政府應在政策、資金和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提高農村沼氣建設的規模和水平。

4、配套建設,綜合利用。農村戶用沼氣要積極推動“一池三改”,在建設沼氣池的同時,對圈舍、廁所和廚房進行改造,並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條件和農業產業結構,採取“豬—沼—果”、“四位一體”等能源生態建設模式,引導農戶將沼氣建設與種養業發展結合起來。在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要積極實施“一池三建”,將大中型沼氣池與原料預處理設施、沼氣利用設施和沼肥利用設施結合建設,並儘可能將養殖業、沼氣工程和周邊農田、魚塘等進行統一籌劃、系統安排。通過各種配套建設,同時實現解決環境汙染、生產清潔優質能源、環境治理和綜合利用等目標,節約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迴圈經濟發展,提高沼氣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5、健全體系,提高服務。建立相應機構和沼氣服務站,面向農戶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幫助搞好沼氣池的設計、建設、安裝,沼氣配件的維修、供應,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務推廣等工作。加強技術人員培訓,將品德高尚、技術過硬的農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氣建設隊伍中,並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培訓,切實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做好沼氣技術入戶工作,在專案村定期開辦培訓班,向農民群眾講解沼氣知識,使其逐步掌握沼氣技術,確保沼氣池的使用率。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12

按照縣政協xx年重點工作安排,近期,由副主席帶隊,抽調縣政協有關委辦、環保局、住建局、農牧局負責人和部分政協委員組成調研組,先後深入到太極鎮下古村、盛邦牧業有限公司,鹽鍋峽鎮汙水處理廠施工現場、垃圾集中填埋場,王臺鎮中心衛生院、xx回中,三塬鎮廢舊地膜處理廠、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12個點,通過現場察看、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形式,對全縣農村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同時,召開全縣農村環境整治情況議政協商會,縣環保局、住建局和農牧局彙報了全縣農村環境整治情況,縣發改局、劉家峽鎮等20個單位和鄉鎮作了交流發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汙染治理,並結合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州建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全縣農村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主要表現在:

一是組織領導堅強有力。縣委、縣政府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與重點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抓,部門組織協調,鄉鎮為責任主體的工作格局。各鄉鎮和部門高度重視,把城鄉環境整治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細化工作方案,靠實工作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紮實開展環境整治各項工作。縣委、縣政府督查室適時跟蹤督查,掌握工作動態,及時通報督查情況,督促整改落實,確保環境整治穩步有序開展。

二是汙染治理成效明顯。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和禁燒工作,集中開展大氣汙染防治“百日大會戰”行動,實現秸稈飼料化利用16萬噸,利用率達75%;

建成劉家峽、太極鎮等秸稈飼料化利用示範鄉鎮7個,示範點52個,利用率達到90%以上。積極探索廢舊農膜“以舊換新”回收機制,按照1:10的兌換比例,去年共回收廢舊農膜1880噸,回收率達65%。全面開展鄉村燃煤小鍋爐汙染整治,完成鄉村企事業單位燃煤小鍋爐提標改造27臺。集中對古城新區周邊禁養區畜禽汙染進行專項治理,21家養殖場全部關停、轉產或搬遷,農業白色汙染和大氣汙染治理成效明顯,農村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基礎建設重點突出。投資億元和1800萬元,先後動工實施了古城新區、鹽鍋峽鎮汙水處理工程建設專案。配備玉米秸稈加工機械212臺(套),新建秸稈飼料化永久性窖池萬立方米,累計達萬立方米。鼓勵興建廢舊塑料回收加工企業5家,回收站點35個,機動回收點16個。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專案,修建垃圾分揀站5處,購置垃圾壓縮車、轉運車13輛,手推式垃圾清運車359輛,戶用分類式垃圾桶3500多個。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安裝天然氣管道64公里,劉家峽、太極鎮和三條峴鄉10個行政村用上了乾淨、方便的天然氣。

四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大力實施危舊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劉鹽八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搬遷避讓等安居工程,全縣農村d級危房得到全面消除,先後建成搬遷點42個,搬遷安置困難群眾6860餘戶。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36個,環境整潔村48個。集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拆違排危專項行動,排查登記認定違法建築259處,危牆、危房、廢棄院落等6883處,已拆除1260餘處。大力實施農村垃圾清運工程,縣財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補助資金523萬元,用於農村垃圾收集轉運處理,探索出了“五個一”農村環境治理新模式。以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州建立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大整治,排查清理城鄉陳年垃圾6萬餘噸,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縣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環保意識有待提高。部分鄉(鎮)、村幹部政治站位不高,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綜合性、長期性和艱鉅性認識不足,認為環境整治就是突擊打掃環境衛生,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不強,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多數群眾環保意識淡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亂扔亂倒、亂採亂挖、亂搭亂建等現象仍然存在。

二是管理機制亟需完善。農村環境整治涉及內容多、範圍廣,鄉鎮和相關部門在監管治理方面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不同程度存在“各自為陣”的現象。鄉鎮作為農村環境整治責任主體,工作中行政執法權有限,對私搭亂建、亂倒亂燒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執法難度大。城鄉結合部、鄉鎮交界處環境衛生存在監管盲區和衛生死角。大多村“兩委”班子作用發揮不充分,組織動員群眾能力弱。村莊建設缺少統一規劃佈局和管理,無序建設普遍存在。

三是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全縣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基本以簡易填埋方式處理,部分填埋點選址不科學,也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二次汙染風險較大,如鹽鍋峽鎮垃圾填埋場,垃圾和汙水沉澱池長期處於裸露狀態,如遇暴雨天氣,很有可能造成鹽鍋峽集鎮和黃河水質的`二次汙染。全縣除縣城周邊部分村莊外,其他村均未建設排汙管網、汙水集中處理池等汙水處理設施。大部分鄉村社沒有配備垃圾清運車、垃圾箱等基本保潔設施。農村文化、體育、娛樂、休閒等公共基礎設施普遍不足,綠化、美化、亮化等基礎建設整體滯後。

四是資金投入十分有限。全縣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主要依靠涉農、環保專案建設資金帶動開展,縣級財政投入有限,民間資本帶動不足,資金投入缺乏針對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整體進展緩慢。

五是整治力度仍需加強。全縣拆違排危量大面廣,綜合整治任務依然艱鉅。西河鎮等高原夏菜主產區,大量尾菜堆積田間地頭,缺乏大批量處理的有效途徑。畜禽養殖汙染僅完成了縣城周邊禁養區的治理任務,大部分鄉鎮禁養區養殖戶轉產搬遷工作進展緩慢。鄉鎮衛生院醫療垃圾仍然以簡單焚燒方式處理,達不到徹底無害化的要求。村莊廢品收購站雜物亂堆亂放,環境衛生差,安全隱患大。農藥化肥施用粗放,流失過量,造成農田及周圍環境交叉汙染。白色汙染、秸稈隨意焚燒現象依然存在,控制與治理任重道遠。

三、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瞭解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注重建立長效機制,著力提升環境整治水平。一要堅持規劃引領。結合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及現有各項行業專項規劃,科學編制鄉村建設規劃和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合理安排空間佈局、整治任務,突出規劃引領作用,確保鄉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健康有序推進。二要加強監管執法。從政治和全域性的高度,加深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對農村環境整治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樹牢“一盤棋”思想,落實“一把手”責任,加強聯合監管執法,切實形成上下聯動、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下放部門行政執法權,利用鄉鎮現有的行政執法框架體系,創新鄉鎮行政執法體制,整合鄉鎮轄區內具有行政執法和管理職能的機構、編制、人員及財政等資源,在鄉鎮建立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全面加大日常綜合監管執法力度。三要推行自治管理。充分發揮村級陣地作用,積極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規民約,實行分片包乾,責任到人,將環境整治責任落實到村社幹部,細化到背街小巷、村民院落。優先選擇有勞動能力、熱心公益事業的低保戶和發放報酬的社幹部、生態護林員等擔任村社保潔員、環境監督管理員,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四要狠抓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精神,借鑑先進地區經驗,研究制定出臺“禁塑令”,在全縣開展“禁塑”工作。完善落實環境違法舉報獎勵、處罰、資訊公開制度和鄉村垃圾收集清運管理、環境檢查評比等日常工作制度,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制度化、常態化。

(二)大力推進集中整治,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一要加大村莊整治力度。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拆違排危專項行動,繼續整頓空心村、廢棄危房和棚圈等殘垣斷壁,並結合此次專項行動,對道路兩旁、村莊周圍、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的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整治,徹底消除衛生死角,全面清理陳年垃圾;

對農村廢品收購站點進行集中摸排整治,依法查處關停無照經營和拆遷、整改不規範不達標的廢品收購站點,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二要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在開展農膜“以舊換新”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推廣使用生物降解農膜,從源頭上減少農業白色汙染。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積極引進、示範推廣成熟的田間堆漚肥和尾菜還田等經濟實用型處理技術,引導鼓勵農戶開展尾菜資源化利用,達到尾菜清理、養分還田的目的。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農藥化肥。三要推進養殖汙染治理。結合實際,科學劃定禁養、限養區域,集中精力紮實開展村莊畜禽養殖汙染專項治理行動,對剩餘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和規模養殖戶限期搬遷、轉產或關閉,徹底改變人畜混居現象。嚴把新建畜禽養殖專案審批關,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規模化養殖場,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防止汙染源的產生。四要規範醫療垃圾處理。設立鄉村醫療垃圾回收站,由鄉鎮衛生院負責轄區內醫療垃圾回收、暫存,回收站負責統一轉運、集中,並交有資質的機構銷燬處置,實現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理。

(三)積極拓寬投入渠道,切實增強資金保障能力。

一是強化專案帶動。緊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三區三州”脫貧攻堅規劃和“三農”政策導向,提前做好專案策劃,及時對接爭取專案資金向環境整治重點區域、重點鄉鎮和村社傾斜,以專案建設帶動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質量改善。

二是打造整治亮點。在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的同時,將農村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景區景點打造、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相融合,有效統籌整合資金,集中財力重點抓好美麗鄉村示範村、旅遊村鎮、易地扶貧搬遷點的環境綜合整治,高標準、高質量打造一批農村環境整治的典範和樣板,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三是撬動社會資本。堅持“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研究制定優惠補貼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產生活垃圾、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領域。充分運用“一事一議”政策規定,在做好群眾工作、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用足用活政策,做好籌資籌勞。

(四)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一是加快實施劉家峽庫區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工程及貧困村環境綜合整治後續專案建設,配齊配強農村垃圾清運車、分類式垃圾箱、戶用垃圾桶等環衛設施,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和建設,推進全縣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二是統一謀劃,科學選址,按照垃圾就近處理原則,在全縣範圍內分片建設3-4個標準化垃圾填埋場,鄉鎮負責拉運集中填埋處理,徹底杜絕垃圾二次汙染;

積極謀劃建設標準化垃圾處理廠,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三是加快實施縣城周邊和鹽鍋峽片區為重點的農村汙水管網建設,爭取早日併入古城新區、鹽鍋峽鎮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在其他有條件的鄉(鎮)村逐步計劃實施排汙管道、汙水集中處理池等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截汙收集到位、安全有序排放。四是大力實施清潔能源工程,繼續擴大天然氣通村面,爭取有條件的鄉村早日使用天然氣;

制定出臺獎勵和補助政策,鼓勵農村實施“改氣、改電、改炕、改灶、改暖”工程;

全力加快鄉村企事業單位燃煤小鍋爐改氣、改電、除塵等提標改造進度;

儘快建設縣城煤炭集中交易中心、鄉鎮煤炭銷售配送網點,加強民用煤炭市場管控,從源頭減少農村大氣和麵源汙染。

五是進一步完善農村文化、體育、娛樂、休閒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安全飲水、道路、綠化、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五)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大力提升全民環保意識。一要注重面對面宣傳。將農村環境整治與精準扶貧、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發揮相關部門、鄉(鎮)村幹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的優勢,面對面向群眾宣傳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並經常性督促指導農戶搞好自家環境衛生,不斷提高群眾環境意識,形成講文明、愛衛生、樹新風的良好習慣。二要堅持全方位覆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微信、手機簡訊等媒介多視角、全方位強化宣傳,加大輿論監督和曝光力度,注重樹立和推廣典型,通過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三要開展集中式活動。婦聯、團委、文明辦、文廣局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開展各種鮮活生動的主題教育和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的文明道德素養;

鄉(鎮)村社要定期組織村民參加農村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切實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努力營造大家動手,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四要重視青少年教育。在中國小廣泛開展以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建立美麗家園、建設生態文明排頭兵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多形式組織中國小生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監督治理活動,在教育培養學生從小樹立良好環境意識的同時,通過學生影響家長及周邊群眾,形成“小手拉大手,小手管大用”的良好效應。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13

根據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堅持工作、清潔兩不誤原則,利用20xx年2月19日、20日兩天時光,組織本單位幹部職工,對邊貿局大院、城區清潔職責區、掛鉤聯絡村開展一次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集中清理垃圾、雜草、衛生死角、排水溝、物品亂堆亂放等,效果十分明顯。現將此次整治活動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用心參與

我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此次環境整治活動,明確職責分工,指定兩名局班子成員分別負責城區清潔職責區和掛鉤聯絡村的環境衛生清潔工作,其他沒有工作任務的局領導班子成員都用心參與。

二、組織機關工作人員,集中整治大院衛生

2月19日上午8時30分,我局堅持清潔環境衛生不誤業務工作原則,利用事務少、外來辦事少的時光節點,組織機關全體人員,對局大院辦公區、宿舍區、停車場、辦公樓前院的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對大院區域內排水溝、衛生死角、雜草、爛草進行全面清理,為廣大幹部職工創造清潔整齊、舒適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三、整改存在問題,規範建築材料堆放

對督查存在的問題,用心採取應對措施加以整改。分管領導、局辦公室和物主對大院實地考察,為堆放在第一棟宿舍樓東邊的建築材料重新選定堆放地點,並責令物主在限期內將存放在局大院的建築材料搬至新地點,堆放整齊,並負責清理積存的垃圾、枯枝、落葉。

四、用心參與城區清潔職責區衛生

我局作為城區清潔職責區(按《關於印發〈東興市“城鄉清潔工程”職責分割槽方案〉的通知》劃分的職責區)成員單位,積極主動聯絡職責單位,明確時光和職責要求。2月20日,組織機關幹部職工,由局領導帶隊,參加城區清潔職責區環境衛生清潔。認真清理街道垃圾、雜草、夜市廢棄物,集中整治街道衛生死角,有理有據整頓臨街商鋪貨物亂堆亂放現象,用心動員商家經營規範、有序,向市民廣泛宣傳“美麗東興。城鄉清潔”活動的重要好處,提高市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五、深入掛鉤聯絡村,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

我局黨員、中層幹部、工作人員一行12人,在局領導的帶領下,於2月20日下午,和市旅遊局、市人防辦、菸草局等包村單位一齊,深入掛鉤聯絡村—馬路鎮平豐村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本次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主要是清潔水源,對平豐村基圍組河段的河岸垃圾、水上漂浮物進行清理。在村委幹部、包村單位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共清理河岸垃圾、水上漂浮物大約1.5噸。

xx鄉今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標,將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緊緊圍繞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這條主線開展各項工作,以人為本,重拳出擊,以加強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整治環境衛生髒、亂、差為突破口,採取集中整治行動和常態化推進相結合的方法,全面促進了全鄉環境衛生狀況的根本好轉,徹底扭轉了此前的落後局面。自今年5月份以來,檢查評比均在全縣的前例,其中5月份排二系列鄉鎮第一名,7月份全縣26個鄉鎮第一名,9月份迎市檢獲全市18個鄉鎮排名第六的好成績,10月份排小組第一名,全縣26個鄉鎮第二名,二季度綜合評比獲第二系列鄉鎮第三名,獎勵3萬元。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1、設立常設機構,成立以鄉長為組長的`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明確主管領導和整治辦專幹具體抓,常態化推進。

2、採取鄉主要領導和片長包片,其他片領導包所在片重點村,駐村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長、黨員包戶的層層包乾責任制,鄉黨委書記米成柱聯絡工作一片,鄉長陳林習聯絡工作三片,人大主席譚毅聯絡工作四片,政協聯工委主任劉建英聯絡工作二片。

3、書記、鄉長親自抓,親力親為,每月的集中整治行動現場督戰,市縣檢查時次次陪同。特別是鄉長陳林習在每次現場督戰途中,發現垃圾親自撿起集中處理,感人至極,領導重視的程度可想而知。

4、按照職責分工和“屬地管理”原則,將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工作片、各村委會和鄉屬各部門單位,做到各負其責不留死角,實行鄉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目標管理責任制,分片、分村、分部門進行嚴格考核落實。

二、加大宣傳攻勢,營造整治氛圍

1、鄉村幹部大小會議和村組幹部黨員會議強化宣傳,逢會必講,將衛生工作作為一項硬性任務來完成。同時定期組織座談會,共商搞好環境衛生整治的有效辦法。

2、製作高標準醒目永久性宣傳牌(20塊)、大型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宣傳欄(35塊)和標語橫幅(1200餘條),分別安裝在公路沿線和人員集中顯眼的區域進行廣泛宣傳,形成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宣傳文化長廊。

3、每個月的中旬出動宣傳車在全鄉範圍內集中宣傳一週,平時利用下鄉的機會經常宣傳;有條件的村還利用高音喇叭滾動播放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宣傳錄音。

4、組織全鄉中國小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將《致家長的公開信》送至每一位家長,每學期舉辦一次以“我為創衛添彩”為主題的徵文或演講比賽,同時每個學校全年至少組織兩次學生走出校外進行衛生宣傳和清掃活動,由學生帶動廣大家長自覺形成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5、規定駐村幹部、村組幹部和黨員每月分割槽域進組入戶開展衛生文明大規勸活動,分院落召開戶主會議和衛生評比,發放“致全鄉廣大人民群眾的公開信”和“環境衛生村規民約”各7000餘份,張貼在全鄉每個農戶家最醒目的門上,統一廣大群眾思想,引導村民提高衛生意識,樹立“講文明、講衛生、樹新風”的良好風尚,發動群眾自己動手,促進全鄉環境衛生的根本好轉。

三、示範帶動,整體推進

1、專項整治,清除死角。一是採取教罰並舉、疏堵結合的方式徹底整治了4個鄉村集市;二是按屬地管理原則,鄉里安排專項資金徹底清理山塘水庫、溝渠小溪與河道垃圾,確保岸潔水清,如對原韓家鋪、桎木山村河邊的堆積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三是組織專門隊伍開展公路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清除公路沿線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現象;四是開展鄉機關、鄉屬各部門單位包括所有中國小、村級活動中心和農戶房前屋後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清除積存垃圾、衛生死角、雜物廢料,確保乾淨整潔,如對韓家鋪國小門口的成年積存垃圾清理後煥然一新。

2、打造示範院落,帶動整村推進。今年我鄉調整工作思路,要求每個村必須打造2-3個高標準示範院落,以此帶動整村整鄉推進,通過5-7月連續一個季度的實踐效果明顯。

3、提倡農戶“門前三包”責任明,自家垃圾自家清。明確規定農戶對自家垃圾合理分類,該賣的賣,該燒的燒,該埋的埋,確保垃圾不出戶。自行能處理的垃圾(如爛衣服、舊棉絮、柴草、爛菜及土灰等等)不準往垃圾桶裡倒,違者每次罰款300-500元。

4、常態化推行鄉、村、組、農戶評比活動,每月一次,並在全鄉45處環境衛生宣傳欄張貼公佈,以此帶動全鄉各部門、行政村和農戶逐步形成你追我趕的新局面。如匡家鋪村9組村民匡壽山7月份被評為最不清潔農戶,他看到評比結果後覺得很不光彩,便暗下決心,8月份屋前屋後和室內打掃得乾乾淨淨,受到了村裡的公開表揚。之後他家一直保持著乾淨整潔,在院子中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四、落實經費,確保整治工作的正常執行

今年鄉黨委、政府採取內擠外籌等方式繼續加大對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經費投入,確保足額經費50萬元以上用於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宣傳、村級保潔、兌現考核獎懲和清潔戶物資獎勵費用,對於各村修建垃圾池、焚燒爐、購買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的費用鄉補助50%。另外對垃圾處理投入大、效果好的村,優先安排“一事一議”等專案用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鄉安排的基本經費原則上按各村人口數量核定分配,分大、中、小村年分別為11000元、9000元和7000元。各村所安排的經費按全年12個月平均,根據每月檢查評比情況分出好(90分以上含)、中(80分含—90分)、差(80分以下)三個檔次分別按100%、90%、80%計算出各村當月應得經費並按季度兌現撥付,對衛生工作沒有實質措施和動作的村不予撥付經費。今年新增中小型焚燒爐35個,240升垃圾桶160個,壓縮式垃圾車一輛。

五、強化考評,重獎重罰

今年我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考評和獎罰嚴格按“羊發【xx】8號”檔案執行,採取“月檢查、季考評”的方式進行。

考核分組評比按得分高低獎罰,受獎單位考核得分必須在90分以上。

20個行政村:分季度考核評比,每次獎前三名,分別獎20xx元、1500元、1000元,在市、縣檢查中獲前5名的村直接進入鄉前三名。最後二名分別罰1000元、500元,在市縣檢查中排倒數前5名的村直接定為鄉倒數前3名並定為處罰物件。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納入村級績效考核,與年度工作評先評優掛鉤,每次評比前三名將分別加績效考核分3分、2分、1分,最後二名分別扣減績效考核分2分、1分。對駐村幹部和連片領導按村裡的一半進行獎勵或處罰。每月將考核結果在全鄉大會上予以公佈,並對全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進行講評。最後兩名的村責成限期整改,給予通報批評;連續兩次排最後兩名的村由鄉主要領導對村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連續三次考評排名倒數前兩名的,對村支書就地免職,對村主任予以停職;在市縣檢查中排倒數前五名的由鄉主要領導對村固補幹部誡勉談話,連續兩次排倒數前五名的,村支部書記就地免職,村主任予以停職。對鄉主要領導、片線領導、駐村幹部的處理按縣兩辦73號檔案執行。

17個部門單位(學校):分季度進行考核評比,每次獎前兩名,分別獎1000元、500元,最後一名罰500元,排倒數前兩名且考核分在80分以下的,第一次通報批評,連續兩次排倒數前兩名的由鄉主要領導對單位負責人誡勉談話並上報其主管部門。

實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風險抵押金制度。所有鄉幹部和村固補幹部每人交納風險抵押金600元,年底總評進行獎罰。

①鄉機關事務線包17個部門單位,年底單位總評得分在95分(含)以上,退還風險抵押金,另按交納風險抵押金1:1的比例進行獎勵;得分在95-90分(含),退還風險抵押金,另按交納風險抵押金1:0.5的比例進行獎勵;90-85分(含),退還風險抵押金,不獎不罰;85分以下,每少1分(不足1分按1分計算)扣除風險抵押金100元,直至扣完為止。

②片領導、駐村幹部、計育聯村幹部和村幹部包村,片領導和計育聯村幹部都要分配到村和駐村幹部、村幹部一起抓衛生整治工作。年底村總評得分在90分(含)以上,退還風險抵押金,另按交納風險抵押金1:1的比例進行獎勵;得分在90-85分(含),退還風險抵押金,另按交納風險抵押金1:0.5的比例進行獎勵;85-80分(含),退還風險抵押金,不獎不罰;80分以下,每少1分(不足1分按1分計算)扣除風險抵押金100元,直至扣完為止。

③四大家領導包片,年底按所包片幹部的平均數享受獎勵或處罰。

六、重視基礎工作,落實保障措施

1、健全的組織機構。鄉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和整治辦,組織、協調和考核工作井井有條;村和部門單位實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有專門的保潔員和監督員,並落實好待遇。

2、強有力的工作方案、衛生管理制度(村規民約)和經費投入。

3、強勁的宣傳氛圍,有宣傳車、永久性宣傳標語、橫幅和宣傳欄。

4、常態化的鄉、村、組、農戶評比考核機制,並定期公佈,兌現獎懲。

5、逐步完善的垃圾收集設施和處理場所。

6、完整規範的環境衛生整治資料,受到了市檢查組的好評和兄弟鄉鎮借鑑的樣板。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篇14

目前,鎮黨委、政府在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將農村規劃佈局、村容村貌、環境整治擺在了十分重要位置,要求大力加強環境整治和保護工作,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並以多種形式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部分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但由於經費、人員及村民素質等因素制約著多項工作的總體推進。

一、當前農村環境整治面臨的問題

(一)農村生活垃圾不斷增加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垃圾種類、數量也持續增多,大部分未經處理及垃圾分類,就隨意丟棄、傾倒,成為鼠、蟑、蚊、蠅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及細菌、疾病的傳染源,給當地村民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20xx年4月起,鎮農村垃圾清運由縣執法局統一招標的第三方公司承包,但該公司對我鎮農村垃圾沒有及時清理,導致垃圾堆放過多、異味重,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低

目前我鎮農村的生活汙水處理率約佔總戶數xx%建成無害化廁所約佔總戶數xx%,寶塘村220戶和五豐村173戶“廁所革命”正在推進,大部分村民生活汙水都是順著自制排水溝流到田裡,處於無序排放的狀態,造成土地汙染日趨嚴重,地下飲用水安全難以保障。

(三)農村環境整治設施、人員配套不齊全

農村住房大多著力於主體工程建設,而對道路、綠化、排汙、衛生等附屬設施大多沒有同步建設、及時配套,部分村級衛生隊伍不健全,公共衛生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甚至部分村建立的公共衛生設施也因打掃不及時、管理不當、資金缺乏等造成設施裝置經久失修,長期未納入使用。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村民環保意識不強

農村生產技術落後,資訊資源匱乏,科學文化素質不高,不少村民對環境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日常生產生活行為缺乏必要的環衛知識指導,尚未養成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習慣,相關部門宣傳教育未能全面進村入戶,達到家喻戶曉的效果,導致農民參與環境整治建設的積極性不高。

(二)環境整治投入不夠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及環境整治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村級衛生隊伍、環衛人員等需加強,在加上缺乏有效投融資機制和政策,導致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工作開展難度較大。

(三)環境監管力量不足

鎮村兩級分別建立了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設立相關負責人,但因農村具有範圍廣、地勢多樣、人員分散等特點,宣傳教育及監控管理等難以全面普及和隨時管控。

三、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的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環衛隊伍建設

各級黨組織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因地制宜制定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和農村清潔工程實施方案,制定和完善環境衛生管理村規民約,加強鄉村環衛隊伍建設,積極發動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工作,逐步建立適應農村環保工作需要的監管體系和環境衛生保潔執行管理的長效機制。同時,建議縣執法局加強對第三方公司的管理,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更好地服務。

(二)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環保意識

充分利用海報、廣播、宣傳單、微信微博等,通過壩壩會、入戶走訪等形式,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等措施,調動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和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農業生產指導,抓好專案資源整合

積極向村民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幫助解決農村產業佈局不合理、農藥等化學物質使用過多等問題,有效減輕水源汙染及土地汙染。同時,將農村環境整治與產業發展、文明村鎮建設、“廁所革命”、村衛生室建設等有機結合,抓好環境整治試點示範,從而產生集聚效應。

(四)多渠道整合資金,加大環境整治力度

將農村環保和環境整治專案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年提高生產總值的比重,建立農村環保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可適當通過村集體和農民自籌的方式增加農村環境整治資金,設立“村衛生保潔基金”,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並公開透明資金使用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