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4.18K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國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農村語文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他們對農村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特色、今後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語文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瞭如何使語文教育適應當地經濟條件,促進學校教育與生產過程結合,增強學校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指出要“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作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但是,這些實踐與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農村經濟不發達的,貧窮落後這一層面上進行的。作為21世紀逐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農村,它的教育又將怎樣更好地培養適應新農村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使我們的教育更好地服務於新農村的建設,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課題。

2、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昇華農村教育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

3、從20xx年5月份起,我們學校著手進行課堂改革,從學習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起步,發展到現在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打算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的各個中國小,進行農村學校高效課堂改革,期間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時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怎樣走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高效課堂改革的路子,是農村學校教研的重要課題。

4、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

6、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和完善,優化師生關係,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界定

“語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語言和文字”。我們這裡談的“語文”主要是指語文這門學科,“高中語文”即指高中語文這門課程,它包括課文的教與學、試題研究、寫作實踐、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現有課堂時間和課堂資源的情況下,教師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索”是指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結合農村發展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對語文課堂和課外教學進行的有價值的研究與探索。其核心就是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的對話式、交流式的教學組織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理論依據

(1)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重大問題”,“農業的根本

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2)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習慣。”

(4)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張。

(5)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構建”過程,即主體藉助自己的認識結構去主動構建知識;人們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構活動是具有社會性,強調生生互動,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6)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傑羅姆·s·布魯納認為:發現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徵,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元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以周至中學高效課堂模式——“三步五環”為視窗,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昇華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形成互動的語文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現狀。

施行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個案研究。對本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高效課堂開展以來的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社會上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

2、新教學管理模式下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及教學模式。

3、研究高效課堂語文教學方式對農村中學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

1、參與物件:陝西省周至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

2、研究步驟(20xx.4—20xx.12)

(1)準備階段:(20xx.4-20xx.5)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佈置落實課題實施細則。學習《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教育改革檔案,學習語文科的《課程標準》,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合作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專著。

(2)實施階段:(20xx.5-20xx.6)

a、(20xx.5—20xx.6)調查研究,明確要求。通過對自身及教研組成員的教學行為研究、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瞭解縣內其它學校課堂教學等方法,分析周至縣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具體要求、學生學習現狀、現行教材及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情況等等。

b、(20xx.9—20xx.10)設計案例,具體實施。根據第一階段的調查,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並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xx.11—20xx.12)小結規律,進一步實施。小結一年來課題開展情況,總結並探索出有關規律及體系,根據這些規律、體系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實踐。完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相關案例的搜尋整理。

(3)總結階段:(20xx.11-20xx.12)彙總研究資料,統計相關資料,分析綜合,撰寫課題報告。邀請上級領導、專家進行結題評鑑。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物件是農村學生,研究者又是農村中學教師中的一員,我們學校作為我縣農村中學的領頭軍,擔負著把農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聖使命,因而我們自身的行動研究尤為重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具體過程中結合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

調查研究

研究方案 教學設計文獻資料交流學習

教學反思

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學生的反饋意見研究論證

實踐理論

反覆分析、評價

概括、調整

2、文獻資料法。

對國內外有關語文教學的材料加以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3、調查分析法。

通過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為發展

農村教育提供依據。

4、個案研究法。

圍繞典型個體案例開展研究,全面調查和剖析,尋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途徑、方法。

5、經驗總結法。

重視積累,及時總結,形成規律和方法。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刻制課堂教學實錄光碟。

2、撰寫課題研究心得,並形成研究論文。

3、整理編排研究期間的教學課件、調查訪談錄音及問卷調查等相關資料篇三:國小語文課堂匯入方法研究”開題報告[1]

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國小語文課堂匯入方法研究

  負責人:張xx

  聯絡方式:

  日期:20xx年11月10日

國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2

課題批准文號:

課題類別:(綏化市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

一般課題學科類別:基礎研究

課題負責人:丁xx

負責人所在單位:

一、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的提出是基於以下的思考:

在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導下,許多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運用於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是師生文字對話不可缺少的環節,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手段。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更重要的是它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具有創新能力和交際能力。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利用教學動態來促進學習,以小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合作學習既是一種教學方法,又是一種學習形式。在提升語文成績和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更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要面向未來,合作學習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深得民心,合乎民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種教育改革理論

二、課題的界定

新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是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方式,以培養合作意識與能力為出發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的,探討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師與生雙邊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課堂管理與成績評定等動態因素達到最佳狀態、最佳效果的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1、建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構和諧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是我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在認識和理論上一次新的飛躍,對指導如何解決好我國目前存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順利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實意義。

教育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問題、新矛盾、不和諧的因素很多。在教學中,主要表現為師生關係倒置、教學方法簡單,教師在新的改革面前無所適從,要理順、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改革。

“操作策略”研究,就是從問題出發,從課堂教學著手,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解決問題,確保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課堂教學得以和諧發展。

2、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需要。

教育的發展,關鍵在改革。新課程提出了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課堂教學如何改革指明瞭方向。“操作策略”的研究,就是為了把新課程理念變為教師教學

的導向與“工具”,為教師提供實踐上的策略,使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使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得到協調發展,從而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

3、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需要。

未來的社會是開放的、互相依存、充滿競爭的社會。要使我國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培養大批的具有全域性觀念、戰略眼光、有包容精神、協作精神、實幹精神、創新精神的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封閉的、“孤軍作戰”的教學,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關心的是“自我”,忽視了他人的存在與作用。這樣的教育,培養的人才顯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操作策略”的研究,能為我們提供怎樣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的方法、手段與途徑,從而,確保課堂教學既充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又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之中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不斷完善,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國內外研究情況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發展趨勢):

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到了20世紀70~80年代,合作學習在美國的研究和應用已相當廣泛。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一些中國小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推動了中國小語文教學領域的改革。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它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任務式學習活動。以學習目標和任務為導向,以設疑、常識、引導、體驗、比較、探究為基本方式,講求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小組學習這一形式,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並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提供幫助。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以方法,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課題提出的理論根據。

美國教育學理論家加齊(Gage.w.l.)指出,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活動,這一過程包括:

1.教師的觀察和認知過程。

2.教師的行為。

3.學生的觀察和認知過程。

4.學生的行為。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和教師被賦予同樣的權重。因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包括行為投入、認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教學民主是學生進行主體性學習的外部條件,也是培養新世紀人才民主素質的必然要求。發揚教學民主可創造出一種自由寬鬆的民主氣氛,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的心理氣氛,從而促進教學的有序有效進行。

課堂交流是學習情境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溝通思想感情和共享資訊的活動,學習目標的實現、任務的完成,較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生生交流的水平和型別。師生關係融洽,同學之間團結友好,可以產生積極、健康活躍的課堂心理氛圍。

六、課題研究內容

1、本課題是一項課堂教學改革中的系統工程,要從實施素質教育的廣度、深度、層次三點上去進行考慮,力求通過研究、構建一個關於小組合作學習與具體操作過程中的策略體系,其研究具體內容是:

⑴小組合作學習氛圍的營造

A確立民主平等的教學觀念

B促進形成良好的班內人際關係

C創設多維互動的學習氛圍

⑵小組合作的實施過程

A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

B教師做好學習促進者的角色是合作取得成功的關鍵

2、本課題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⑴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成績評定及獎勵策略。

⑵小組學習合作時機策略。

⑶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技能培養策略。

七、本課題採取的研究方法

1、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側重課題的前期論證,收集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研究的觀點、方法2、教育調查法:深入學習小組,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現狀進行調查,找準問題所在,明確研究物件。

3、小組帶動法:通過個別學習小組,再帶動、感染其它小組的學生也來積極主動地學習。

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髮展的方案。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八、課題研究採取的技術手段

1、教育統計法:對調查、測驗、問卷等研究工作所收集的數字資料加以整理計算檢驗。使之條理化、明晰化,便於分析和應用。

2、統計資料的整理方法:資料整理製表、製圖使之直觀形象,便於分析和應用。

九、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國內、國外已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實驗及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為我們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論和經驗上的基礎,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作深入細緻的研究。我們相信,有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有本校教師的熱情參與,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十、課題研究的特色、創新之處

在本課題的研究未全面完成任務及未全面推廣實施之時,繼續對其進行應用性探索與研究,將有助於使其理論得以驗證,使其操作得以更加完善、具體、實用。

本課題的研究縱觀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就如何科學、客觀地對學生個體、團體的學科成績進行基礎評定與獎勵評定,尚未見到系統的闡述和驗證。因此,本課題研究的重中之重應確定在此,期望通過實踐,探索出針對這一重點的理論和實施策略。

十一、課題進展步驟及成果

課題進展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11——20xx.3)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抓好技能培訓;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對課題組成員實行分層次培訓。

2、做好網路平臺的構建,網路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二)研究實施階段(20xx.3——20xx.8)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學中具體實施,同時開展好各子課題的研究。

4、及時收集研究資訊,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

(三)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0xx.9——20xx.11)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2、申請結題,舉辦研究成果展覽。

3、召開驗收鑑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預期成果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1、論文:《建構語文課堂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調查問卷》

3、班級小組分組名單及分工

4、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和案例

5、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課例(聽課記錄)

十二、課題研究基礎

1、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在以前的教學研究工作中,學校部分語數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初步嘗試,經過一年的實踐,獲得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並積累了一定的文

國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3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文言文,具有三千年的歷史,記錄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繼承這份遺產是繼承整個民族文化的前提。中國的文字來源於古漢語,中國文化建構思想道德的大廈仍建立在古文字的基礎上,學懂了古文將會更好的理解中國文字,瞭解中國燦爛的文化與文明,將會欣賞古文化的經典美,將會了解前輩的主流意識。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載體,是民族之根。

但他又因離我們這個時代那麼遙遠又古奧難懂,使學生學習起來索然無味,難以引起學生共鳴。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學習就會有成效,所以要在教法上、引導上下功夫,培養學生課內外閱讀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古文化的語言美、文采美、思想道德美······並將這些美傳承、發揚,所以選擇“培養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這一課題來探討。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研究本課題,目的在於探索出一整套培養國中生文言文閱讀興趣的方法,從而提高其文言文閱讀的能力。本課題研究物件是中學生,其中的興趣指教師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摸索出一套提高中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方法。包括:課堂朗誦課堂提問促進興趣結果,多媒體教學促進興趣,利用工具書促進興趣,“字字落實”促進興趣,還有“整體把握”促進興趣等。

指利用課外時間,在國中三個年級組織背誦課內外古詩文,讓學生把常用實詞及虛詞補註結整合冊等活動,通過此活動來促進學生興趣。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5月—6月20),準備階段。

申報立項。

完成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召開主題班會、座談會等形式調查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不高的原因。

設計研究方案和活動計劃。

大致分為兩步:課堂與課外(見下)。

第二階段(6月21—11月30),實驗階段。

將每班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課前利用工具書認真預習。

教師課前認真備課、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程式,運用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以培養其學文言文的興趣,具體做法如:在課堂上指名學生朗讀古文、或分角色朗讀、或分小組合作翻譯、或採用多媒體教學、或利用早讀多背名家名篇等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外開展活動。a分年級進行課內外古詩文比賽(進班隨意抽學生進行比賽)。b分年級進行課外古文閱讀理解競賽。c古詩文朗誦賽。d分年級整理常用實詞虛詞補註結整合冊。

(進行以上活動時,做好活動記錄、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第三階段(12月1日——2月初)。

資料歸納、分析整理、完成總結論文、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學生方面

1,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得到提高。

2,學生基本掌握課內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意思,能辨別國中階段常見文言句式,學生能欣賞文言文所呈現的古典文學的魅力。

3,學生能閱讀並從整體上把握課外文言文的意思。

4,鼓勵學優生嘗試文言文的寫作,並在校內進行展覽。

教師方面

1,主件:結題報告。通過活動的實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興趣的教學方法,在此報告呈現。

2,附件:教育敘事、案例分析,、心得體會、論文,以上各四篇。

國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4

一、研究的問題

“國中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是屬於實踐性的研究課題。本課題結合了本校城鄉結合部寄宿學校這一特定的教育環境,以七年級、八年級部分班級的學生為研究物件。本課題研究的立腳點在閱讀教學,著眼點在習作訓練,是為了尋找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有效的結合點(拓展點)和有效的結合(拓展)方式與方法,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寫”的拓展、遷移與輻射,從而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而展開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問題:

1、“閱讀”與“寫作”關係的研究

讀和寫是一個互補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絡著。在語文教學中,讀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寫則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是文章作者的寫的逆想活動過程。因此,“正確把握閱讀與寫作的關係”是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首要條件,也是本課題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

2、“挖掘讀寫結合點(拓展點)”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的問題)

讀寫對應原則要求讀寫要有相應的結合點(拓展點)。所謂讀寫結合點(拓展點)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不管是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所選的文字無論在佈局謀篇、遣詞造句,還是在寫作手法運用等方面都是學生模仿習作的範例。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挖掘文字中的“寫”的因素進行多方位的遷移、拓展。這樣,文字中的好段、佳句、片語都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讀寫結合點”是本課題要研究的關健問題。

3、“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有米難炊”的問題)

關於“讀寫結合”的方法與模式研究已經不少,但並不是每一種都適合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形成一種“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這是本課題要研究的中心問題。

4、“提高教師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閱讀教學中寓寫於讀,就要求教師能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功能,將教材“一課兩用”。因此,如何使課題組教師“形成獨立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尋找教材中讀寫遷移點、拓展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個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結合部全寄宿制的學校。本地學生大部分是城市化過程中“被居民”的農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無暇顧及小孩的教育而選擇將孩子送進我校,家庭文化的氛圍較差,家長缺乏對孩子智力投資的意識,沒有太多的課外讀物,沒有良好的文化資訊來源,導致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知識面窄,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低。大部分的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導致沒興趣、沒信心。教師雖煞費苦心地指導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和“有米難炊”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成為我們迫切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另外,如何提高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三、擬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主要採取以下步驟與措施: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物件

1)課題組成員由我校三名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語文教師組成。包括:

課題主持人:

課題成員:

2)研究物件包括三位老師所教班的學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級的語文教材。

2、分析我校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收集國內外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尤其是讀寫結合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論,分析歸納“閱讀”與“寫作”關係,為下階段的實操打下理論基礎。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階段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

(二)實施階段: 10月—9月

1、開題。

2、調查研究:設計相關調查表格,針對實驗物件進行調查研究並進行分析。

3、開展實驗:實驗老師根據結合調查研究得出的結果,以所教文字為憑藉設計並實施各單元課文的讀寫結合訓練方案,使每一節閱讀課都成為說話、寫話、習作訓練課。在實踐中,形成一個操作性強的讀寫結合策略。這樣,在解決學生習作文“無米之炊”與“有米難炊”難題的同時,又在寫作構思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使用教材的水平。

讀寫結合策略初步構建如下:解讀目標,明確單元讀寫訓練重點——精讀課文,挖掘文字讀寫結合點——指導方法,掌握讀寫結合技巧——遷移拓展,運用讀寫結合方法——小結回饋,提升讀寫結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單元為例,說說我們是怎樣實踐讀寫結合策略:

第一步,我們先明確這個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景物描寫”;

第二步,我們精讀這個單元的4篇文字,各自挖掘出與單元訓練重點相關的讀寫結合點: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圖與春雨圖時分別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虛實結合法、多感官描寫法;《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蓋下的山”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移步換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繪色法;《秋天》一文中,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動靜結合法;在總結4篇文字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課文寫結合點比較多,如果我們都跟學生練習的話,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所以我們還要精選出最適合的結合點。

第三步,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

第四步,通過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從句子、片斷過渡到長文訓練,讓學生從讀到寫,遷移拓展。

第五步,對學生習作及時的回饋,在反覆訓練中提升其讀寫結合能力。

4、實驗分析:分析實驗作文的內容,分析實驗過程所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及時收集過程性材料,及時總結實驗工作經驗,及時矯正實驗行為。

本階段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三)總結階段:20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實驗過程性資料,歸納總結成功作法和經驗,撰寫課題實驗報告。

2、收集整理實驗當中所產生的課題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案例、課堂實錄等,形成相應的文集和光碟,在全校推廣研究成果。

本階段主要採用經驗總結法。

四、預期成果形式

1、實驗研究報告(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

2、課題研究論文若干篇;

3、課題相關教學設計、案例、實錄、片斷等;

4、學生相關習作若干篇;

5、形成適合學校學情的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

五、參考文獻

[1] 《丁有寬與讀寫結合法》 丁有寬 國際文化出版社 20xx年8月

[2] 《中國語文讀寫結合研究》 汪潮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xx年

[3] 《教育科學研究》 裴娣娜 李春山 孫鵬 科學出版社 1997年9月

[4] 《朗讀手冊》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xx年8月

[5]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

[6] 《閱讀學新論》曾祥芹語文出版社 20xx年

[7] 《當代美國教育》中國文獻出版社 20xx年

[8] 《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董菊初語文出版社 1995年9月

[9] 《中文廣泛閱讀》香港教育署 1997年第1期

[10]《大語文教學法》姚竹青社會科學出版社 20xx年4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