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4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1

隨著國際金融風暴逐漸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產品訂單減少、生產下滑甚至停產,量工人失業,一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歸程。最近,我們對全市農民工迴流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情況不容樂觀。

一、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1、返鄉迴流人數近一成。20xx年全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約110萬人

,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95萬。據調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鄉迴流約9萬人,約佔全市外出務工農民工總人數的8%。

2、返鄉迴流時間提前2個月。農民工返鄉時間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

3、返鄉迴流農民工中年齡偏者居多。據調查,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1%,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40-50歲的齡農民工為主,這部分農民工部分因文化水平較低,從事的是高體力、低技能工作,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迴流農民工主要來自沿海地區和勞動密集性行業。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約佔70%以上;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出口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總數達到66%,其次為建築房地產業,佔19%。

5、部分返鄉農民工對打工期間的工資待遇較為滿意。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5%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專案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據調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兩者合計,近九成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5%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二、目前農民工迴流的原因

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臨澧縣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鬆說“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幹了。”其所在工廠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採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返鄉迴流工的收入相對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臨澧縣太浮鎮王化村的農民工楊振國說,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麼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麼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僱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豎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當前農民工量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消費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的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全市部分農民家庭收入銳減。為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我市各區、縣(市)制定了返鄉農民工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搞好為農民工“五送”活動,即:送崗位、送資訊、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和扶工作,關係發展和穩定的局,為了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議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絡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桃源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對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進行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唯美學校培訓工業設計、電腦軟體高階技能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後的再次就業增強競爭力。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助返鄉農民工創業。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六是積極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可以象臨澧縣那樣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助提供小額貸款,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從而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儘早助返鄉農民工渡過難關,儘快重新就業。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2

為了全面摸清掌握我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我們在全面統計的基礎上,開展了點面結合的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據調查統計,到20xx年6月底,我縣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4家,社(會)員5933個,平均每個專業合作組織93個;固定資產1206.2萬元;經營服務總收入57128萬元,平均每個組織89.2萬元;純收益1741萬元,平均每個組織27.2萬元;返還社(會員)收益64.35萬元,平均每個組織1萬元,平均返還給每個社(會員)107.5元。分類情況體現出4個為主:

1、按從事產業來看,以種養殖業為主。其中從事種植業的25家,佔39%,從事畜牧業的27家,佔42%。

2、按會員分佈來看,以當地鄉鎮、村社農民參加為主。會員或社員集中在鄉鎮範圍內的35家,佔54.7%,會員跨鄉鎮的3家,佔4.7%。

3、按興辦方式、依託情況來看,以專業大戶牽頭興辦為主。其中依託農技部門牽頭16家,佔25%,依託鄉村幹部牽頭14家,佔22%,企業牽頭10家,佔15.5%,農民牽頭24家,佔37.5%。

4、從註冊登記看,以社團法人登記為主。經工商部門按企業法人登記的14家,佔22%,按社團法人登記21家,佔33%,農業部門批准登記7家,佔11%,其他部門批准登記2家,佔3%。

(二)執行特點.

1、在合作方式上,實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農民參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不影響自主經營權利,不變更家庭財產關係。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社員開展服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經營活動,充分發揮了社員和合作經濟組織兩個層次的積極性。如永清鄉蔬菜協會20xx年成立以來,已有會員210個,協會為會員提供技術培訓、參觀、收購產品,會員按照協會的要求種植蔬菜,協會和會員分工負責,有統有分。

2、在經營內容上,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社員往往由從事同類產品或產業的生產、經營的農民和組織組成,其名稱也由從事的產品或產業而命名。全縣就有兔、鴨、魚、花椒、西瓜、果、菜等,具有明顯的專業特徵。如大廟鎮的兔業協會,是由從事養兔生產、經營的農民和業主組成。

3、在組織管理上,實行自願結合,民主辦社。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農民自願組成,只要符合入社條件,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重大事項由社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

4、在辦社宗旨上,對內以服務為宗旨,對外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其成員開展技術培訓、資訊諮詢、農資供應,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對外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參與市場競爭,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不斷壯大自身實力。

5、在利益分配上,讓社員充分得到實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無償、低償為社員開展技術培訓、技術輔導、資訊釋出,甚至無償提供良種等;幫助社員進行產品銷售,或者按不低於市場價統一收購後銷售;產生的收益按交售量實現二次分配,給社員帶來實惠。

(三)初步作用.

第一、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一是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如福果鎮兔業協會,組織養兔積極分子到四川省畜科院參加養兔知識培訓、引進優質良種兔,並向社員推廣。二是積極開展技術推廣與培訓。三是收購農產品,為農民提供產品銷售服務。如舊縣鎮果品協會,幾個運銷大戶聯合收購水果外銷,協會做好協調工作。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3

一、調查源起

芷江縣農民收入多年來一直存在兩個指標。一個豎家統計局芷江調查隊通過120戶抽樣調查的指標,截止20xx年上半年,芷江農民現金收入20元;一個是由調查隊提供,縣統計局上報市統計局的農民收入指標,截止20xx年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1929元。兩個指標長期並存,雖然差距只有幾十元,但對外形成了很的誤導。芷江縣是一個農業縣,剩餘勞動力轉移較多,農民家庭收入情況到底怎樣?根據縣人民政府劉擁副縣長的指示,該局組織人員對農民家庭現金收入開展了調查。調查工作為期一週,於20xx年7月26日至8月2日進行。

二、調查經過

這次總共調查鄉鎮17個,它們是羅卜田、曉坪、禾梨坳、羅舊、巖橋、洪山、楊公廟、土橋、洞下場、碧湧、壠、板山、羅巖、麻纓塘、竹坪鋪、木葉溪、五郎溪,包括21個村、84家農戶、302口人。調查按照上門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人員根據預先設計的表格所設計的問題提問。

根據統計口徑,農民收入由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構成(具體內容附表)。根據這四項包含的具體內容,逐一向被調查農戶提問,把農戶的回答記入表格相應的欄目中,通過電腦錄入彙總資料,得出調查結果。

三、調查顯示的農民收入的特點

據調查統計彙總顯示,今年1-7月份,被調查302戶農村居民家庭現金總收入人均達5306元,比今年同期預計的全縣農民現金收入2241元多3065元,增長了136.8%;比今年同期的全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828元多848元,增長了17.6%;是今年同期預計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4396元的36.9%。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為4193元,佔現金總收入79%;家庭經營性收入人均為950元,佔現金總收入17.9%;轉移性收入人均為163元,佔現金總收入3.1%。農民現金收入呈現的特點:

1、工資性收入中,打工收入為主,而打工收入又主要以外出打工(本鄉以外)收入為主。鄉內打零工人均收入614元,佔工資性收入的14.6%;鄉以外從業收入人均3548元,佔工資性收入84.6%。

2、家庭經營收入中,主要以糧食蔬菜瓜果銷售為主。糧食蔬菜瓜果銷售收入人均660元,佔家庭經營收入69.5%;畜牧家禽銷售收入人均209元,佔家庭經營收入的22%;漁業收入人均53元,佔家庭經營收入5.6%;林業收入人均28元,佔家庭經營收入2.9%。

3、轉移性收入中,主要以各種政策性補貼為主。糧食補貼人均100元,佔轉移性收入的61.4%;報銷醫療費補貼人均47元,佔轉移性收入28.8%;親友贈送(人情往來)人均8元,佔轉移性收入4.9%;養老金收人均4元,佔轉移性收入2.5%。

從上述情況看,被調查農戶的'現金收入主要勝資性收入,這塊收入佔到了農民現金總收入的78.4%。家庭經營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12.5%,其他佔9%左右。這表明,當前農民收入主要以打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

四、調查資料的可信性及對全縣農民現金收入推算結果

這次調查採取進村入戶面對面提問的方式進行,資料來源是真實可靠的。所調查的17個鄉鎮中,一類鄉鎮4個,二類鄉鎮7個,三類鄉鎮6個,農民外出務工數和收入數都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根據302人佔全縣32萬農村人口的比重,除去城鎮人口和僻人口數進行推算,芷江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致在4477元左右。

五、建議

1、加速推進城市化,力發展二三產業,擴農民本縣打工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一方面為農民開闢更廣泛的就業門路,另一方面方便農民工照料家庭。

2、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力發展農村集約經濟。土地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要素,靈活有效的流轉機制,農業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優化,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效途徑和必然趨勢。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力發展農村集約經濟,培育糧食蔬菜瓜果、畜牧家禽、林業、漁業戶。

3、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研發短平快專案,快速增加農民收入,短期完成農村原始資本積累。

4、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一項農民增收的基礎性工程。

5、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

一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速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使農村弱勢群體衣食無憂。二要加對農村僻人口的排查力度,力爭使符合條件的農民做到應保盡保;二是要保證縣級配套資金的落實,確保低保物件足額領取保障金;三是加強監督,嚴格杜絕人情保、關係保,確保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公平、公正。

總之,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構成,從表面的現象揭示其內在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外出打工的困難:一是今年打工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二是打工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三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起步更加困難。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4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並在鄉黨、政府的引導和力支援下發展壯,它在解決農民增收、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壯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

截至20xx年9月底,我鄉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3個,其中專業協會9個(古坊鄉茶葉協會、上坊村茶葉協會、下坊村茶葉協會、古坊村茶葉協會、前進村茶葉協會、王程村茶葉協會、上坊村茭白專業協會、古坊村茭白協會、王程村高山蔬菜協會),專業合作社4個(XX縣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古坊清源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上坊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互助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會員(社員)近千人,帶動農戶2100戶。

二、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

(一)增加了農民收入。經調查凡是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收入都高於非成員農戶的收入。截至20xx年9月底以茶葉協會為主當年銷售幹茶39噸,銷售產值420多萬元,增收近80萬元;古坊蔬菜(蔬菜品種以茭白和芋頭為主)全部是通過協會和合作社銷售,20xx年度共銷售蔬菜4300噸,實現產值1032萬元,增收近130萬元。

(二)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開放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經濟帶來了活力,但它很難適應新形勢下規模發展的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按照市場需求開展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系列化服務,引導同業農民有序地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並積極發揮戶示範引導帶動作用,逐步將土地經營轉化為集約化、生產模式轉化為企業化,克服了種植和經營規模過小的劣勢,從根本上改變了分散農戶在市場競爭中孤作戰的局面,增強了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利於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益。

(三)提高了農民素質。通過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廣會員在掌握科技、分工協作、組織管理、市場營銷以及決策等方面得到了實踐的鍛鍊,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科技意識、意識、市場意識,使他們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負盈虧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程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依託當地資源和產業發展情況,把農民組織起來,圍繞主導產業從事生產、加工、銷售等經營活動,從而有效地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壯,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向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上坊村茭白專業協會20xx年成立時基地面積只有400畝,到20xx年已帶動全鄉五個村1000多農戶發展茭白3000多畝;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20xx年試種芋頭成功,20xx年種植面積已擴到1600畝,茭白和芋頭收入已成為古坊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為推廣標準化生產,打造品牌農業奠定了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科技示範、組織培訓等多種形式,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極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意識;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準入條件,對農戶實行產前、產中、產後統一服務,為培育特色產品、打造品牌產品奠定了基礎。上坊村、古坊村茭白協會和XX縣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古坊清源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上坊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互助種植專業合作社嚴格按照“統一安排供種和栽插時間、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品牌和包裝、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銷售和結算”的模式運作,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有力推動了蔬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確保了產品綠色、有機、無公害,確保了食品安全,確保了產品有序上市銷售,古坊產出的的蔬菜以優良的品質、純正的口感暢銷武漢、南昌、九江等中城市,下坊村茶葉協會的“長嶺蘭芽”成為我省農產品著名品牌,連續三年獲得“中茶杯”全國評比一等獎、特等獎後,被授予金獎。

(六)提高了農產品抗風險能力。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帶動下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一般還有合同約定,一旦市場出現變化,能夠使成員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七)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自我決策、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負盈虧,不僅農民的生產經營自得到了肯定和尊重,而且政府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抓配套服務,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會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即使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也主要通過內部進行協調解決。同時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通過開展有效的對口扶,帶動僻戶發展生產,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會員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

三、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執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資金籌措難。政府雖力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仍處於弱勢地位,承擔著較高的市場風險和運營成本。在財政扶持上,儘管政府安排了部分專項資金扶持發展,但還是杯水車薪。在信貸支援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信用社貸款只能以農戶個人的名義得到小額信用貸款,且利率高、期限短,在產前、產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只能靠個人集資來維持運轉。

(二)宣傳推介力度不夠。古坊地處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資訊不暢,導致與外界聯絡不密切,合作經濟組織資金經費又十分有限,產品包裝檔次低、宣傳推介不到位,外界不知道或不瞭解我們的產品,造成了產品品位高價位低。

(三)科技投入亟待加。古坊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在家的農民多為老弱婦幼,文化程度相對較低,而培育新品種,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而農技部門提供的服務難以滿足農民全方位需求,因此必須加科技投入,加培訓力度,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四)運作機制不規範,發展壯難。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都建立了規範的章程,但難嚴格按照章程運作,處於鬆散半鬆散狀態,在蔬菜栽插時間安排、病蟲害防治、產品包裝、產品質量標準和銷售等方面雖有“六統一”的要求,但合作社和協會沒有硬性措施約束,很難達到理想的目的,由於利益連結不緊,產權關係不明,加上農民的合作意識較差,只看到眼前利益,有利就加入,無利就退出,合作組織的盈利都分光沒有積累,很程度上制約了合作經濟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壯。

四、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需加快。古坊是嶽西重點的茶葉鄉,但目前生產茶廠是個數多、單個生產量小且標準低,產品難以上規模上檔次、競爭力不強,需要政府支援新建一個規模的高標準茶廠。我鄉蔬菜是以茭白和芋頭為主要品種,尤其是茭白是水生蔬菜,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定時定量向田間供水,對水利設施灌溉要求嚴格,目前我鄉的水利設施很難滿足需要,需要政府加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靠合作組織自身無法解決。

(二)蔬菜品種尤其是茭白亟待更新或改良。由於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缺乏技術力量和資金,難以開發新品種,目前茭白單產不高,必須更新品種或因地制宜進行提純復壯,努力提高單產和品質。

(三)蔬菜無深加工企業,儲藏和運輸瓶頸亟待突破。古坊區位劣勢明顯,交通不便,無加工企業,有時蔬菜很難在當天運出或市場銷售不暢時,目前已建的冷凍庫存量小無法保證庫存量,因而導致產品品質下降,造成銷售收入降低。因此必須發展加工企業走農產品精深加工之路,或再建規模更的冷凍保鮮庫以調節市場。

五、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優惠政策,推進加快發展。一是加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支援新建一個規模的高標準茶廠,改善水利基礎設施,繼續實施蔬菜包裝袋補貼,引進蔬菜新品種和進行品種改良;二是加信貸資金支援力度,農村合作銀行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戶貸款新機制,評定信用等級,合理確定信用額度,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為群眾提供快捷服務。

(二)培育新型農民,保障全面發展。建議把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的培訓納入新型農民培訓計劃,安排專項經費由鄉組織分層次對基層幹部、組織成員和農民進行理論和現場實地培訓,努力提高廣農民的整體素質,同時利用各類媒體加宣傳力度,樹立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氛圍和環境。

(三)建立健全各種機制,實現規範發展。要健全服務機制,把服務滲透到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環節,形成功能齊全的服務體系;要健全內部保障機制,執行好章程和相關制度,實行規範管理;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執行狀況進行公開,處理好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的利益分配關係,確保群眾和會員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使更多的群眾瞭解、支援、參加、創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四)加強指導和服務,確保健康發展。必須正圈理好政府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關係,加強指導和服務,要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能影響農民自主經營權,不能改變財產關係;要堅持農民“入會自願、退會自由”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要堅持依託當地資源和主導產業,多種形式發展合作組織;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的原則,力助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引導和促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快速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5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家整理的縣經濟開發區要素需求情況調研報告x調研報告,歡迎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家有所助。

近年來,縣、縣政府深入實施“工業立縣”的戰略,把主攻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心,工業區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漸突出。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工業區已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增長點所在、推動力所在,是招商引資、提高經濟開放度的有效載體,是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集聚的主要平臺。但隨著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地位的確立,引進專案逐年增多,工業區的要素承載能力受到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如何順應形勢,強化工業區的功能建設是當前亟待研究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對龍遊經濟開發區進行了走調查,並根據開發區現有招商企業開工、建設、投產進度和招商趨勢,綜合開發區空間拓展和產業佈局情況,對今後二年的要素需求進行分析預測,提出加強工業區建設的初步設想。

一、工業區現狀

1、企業要素需求

(1)用工需求。工業區現有投產企業10家,職工1235人;預計到20xx年底新增投產企業13家,職工需求總數5000人左右;20xx年底投產企業總數27家,職工需求總數8000人左右。

(2)用水需求。20xx年,投產企業用水量119萬噸;預計20xx年底投產企業日用水量1萬噸左右,20xx年底將達1.5萬噸左右。

(3)用電需求。到20xx年底,裝機容量1.3萬千伏安,投產企業用電量2300萬千瓦時;預計20xx年底裝機容量2萬千伏安,全年用電量4500萬千瓦時左右;20xx年底裝機容量2.5萬千伏安,全年用電量6000萬千瓦時左右。

2、工業區要素承載能力

(1)用工。隨著企業的發展,我縣已由勞務輸出地向勞務輸入轉變,勞動力優勢已不復存在,企業用工基本上以外地引進為主,招工難是我縣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遇到的普遍現象。開發區企業到20xx年底將新增6800名職工,如何助企業突破招工瓶頸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2)用水。開發區已完成了工業、生活供水管網及日供應2.5萬噸工業水廠建設,並正常投入供水,能滿足20xx年底企業日用水量1.5萬噸左右的需求。

(3)用電。現有企業線路由城北變電所接入,隨著入區企業的增多,35千伏城北變電所已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

3、工業區綜合配套設施

(1)交通。到目前止,開發區無專門的公交線路,職工上班、進城只能依賴自備交通工具或現有農村線路營運車輛。

(2)治安。開發區外地職工多,人員複雜,偷盜現象時有發生,而企業對外來職工情況不瞭解,管理難度。

(3)生活設施。開發區職工吃、住、娛樂、購物等生活設施還未配套,職工住宿只能分散在當地百姓家,業餘生活單調,既不利於社會治安管理,更不利於職工隊伍的穩定。

(4)公益設施。開發區路燈未投入使用,夜班職工上下班安全得不到保障;醫院、學校等設施不配套,給職工就醫、子女入學帶來很困難。

二、開發區亟待解決的問題

1、基礎設施方面

(1)開發區亮化工程。開發區已完成了五縱八橫道路中粒層瀝青面的澆築,鋪設長度近23公里,但路燈設施建設未跟上,開發區夜晚漆黑一片,給企業生產生活帶來很困難。

(2)變電所建設。35千伏的城北變電所已達滿負荷,不能再滿足後續投產企業的需要;而且由城北接入企業供電線路過長,投入成本高。開發區建設110千伏變電所既可降低企業投入成本,也可滿足日益增多的投產企業的需求。

2、綜合配套設施方面

(1)公共交通。到目前止,開發區已有1200多職工,到年底將增至5000人左右,沒有專門的公交車,職工上下班極為不便,交通問題給職工生活、企業招工、生產都帶來較影響。

(2)區內治安。開發區從外地引進職工多,如浙昕鑽飾90以上是外地職工,隨著投產企業的增多,外地職工比例還將進一步增,暫住人口依靠企業自身力量難以管理;由於區內無治安管理單位,偷盜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

(3)汙水處理。特種紙是龍遊經濟開發區規劃的一產業,環境保護對造紙企業的汙水排放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汙水處理設施不完備,開發區現有造紙企業汙水經排汙管網直接排放,對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隨著投產企業的增多,這一矛盾必將越來越突出。要加快建立汙水處理系統,解決工業區企業汙水出路問題。

3、職能部門服務方面

(1)企業用工。招工難已成為入區企業的共性問題,有關部門應將破解招工難題作為服務企業的當務之急,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使企業招工難題得以緩和。同時引智和培育並舉提高勞動者質量,在制定出臺人才引進和培育政策時,優先考慮產業發展對人才和技術的要求,積極引導企業與職業技能教育聯合,實施特色學校工程,提高勞動者質量。

(2)專案審批。去年工業服務月以來,專案審批一改過去的串聯式審批為並聯式審批,辦事時限壓縮了35左右。但有的職能部門服務上還存在一定問題,在審批過程中急事急辦做得不到位,影響了業主的投資積極性。

(3)302國道收費站問題。開發區企業的`煤、原材料、產品進出均需通過320國道收費站,過多的過路費使企業運輸成本幅上升,加重了企業負擔。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目前開發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要堅持工業區經濟主戰場的地位不動搖,進一步創新思路,深挖潛力,在轉變職能和資源整合上狠下功夫,全力推進開發區繁榮工程,加快構築環境更加優越、條件更加良好的工業經濟發展平臺。

(一)職能轉變

1、轉變部門職能,強化責任機制。

(1)公交車。加強引導,促進交通部門適時起動開發區公交線路,以方便職工上下班為主要目的,安排車輛班次。

(2)收費站。開闢開發區企業運輸綠色通道,通過對企業原材物料及產品運輸量的調研,確定每家企業免費通行車輛數,及時發放免費通行證。

(3)治安管理。建議小南海派出所搬遷至開發區,或由派出所向開發區派出駐勤點,增強開發區治安管理力度。經常性開展開發區及周邊治安要素調查和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積極推進工業區治安防控建設,依法打擊各類偷盜企業財物、阻撓建設施工等違法犯罪活動,最限度地遏制、少案件的發生,保障工業區建設順利進行。

2、整合部門力量,推進開發區建設。

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開發區建設的扶持力度,整合優勢資源向開發區傾斜。一是多方籌集資金,加投入力度。開發區建設速度慢的很因素是投入不足,純靠縣財政的資金是有限的。政府要加強與金融部門協調,籌措信貸資金,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吸引外商投資等方式籌資。二是加強專案包裝,爭取上級支援。相關職能部門都有一定的資源優勢,政府要加以引導,儘可能將優勢引向開發區。如電力線路建設,加以包裝,爭取列入農網或城網改造專案;道路網路建設爭取列入交通部門的改造專案;浙西渡假村可爭取列入水利部門的改造專案,等等,以上級的政策支援推動開發區的建設,降低開發區自身投入成本,加快建設進度。

(二)繁榮開發區工程

1、政府推動。將原模環、士元和蘭塘三個鄉的辦公樓轉讓,統籌規劃,聯合建造模環鄉和開發區辦公樓,提高資源利用率。

2、部門配合。部門應將小南海派出所搬遷至開發區,既有利於解決茗皇公司與派出所的用地糾紛,有利於開發區的治安管理。電信、移動、廣電、交通、電力等部門也應加強與開發區的溝通,加快開發區配套工程建設,促進開發區功能設施進一步完善,增強開發區吸聚能力。

3、企業自建。徵求企業意見,為有能力、有意向的企業規劃生活用地,由企業自行投資建造,方便職工生活。

4、開發商建設。採用市場化運作手段,轉讓區內綜合配套場所用地,由開發商投資建設區內生活、娛樂、商業等設施場所,再向企業出租或拍賣職工住房。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6

一、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

1、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把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服務“三農”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截至目前止,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97個,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69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28個。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市級試點的有3個、縣級試點的有5個,共涉及果業、蔬菜、生豬、水產、農業機械和糧食等6個產業,共有農戶3500戶,佔全縣總農戶的5%。

通過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了全縣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一是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二是增強了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三是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四是解決了農村部分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五是實現了農民增收。

2、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型別

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五種:

一是能人或專業戶牽頭興辦,如新地專業合作社等;

二是依託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牽頭興辦合作經濟組織,如生豬產業類合作社;

三是依託農業技術服務組織,與農民聯合創辦合作經濟組織,如農業機械服務類的合作社;

四是農村經濟組織或村會根據本地產業情況牽頭興辦,如蔬菜(香菇)專業合作社;五是農產品加工企業聯合建立合作經濟組織,如糧食專業合作社。

3、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特點

一是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縣所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都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聯合組建的。農戶加入合作經濟組織後仍然是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營主體,家庭承包責任制沒有變,土地承包關係沒有變,個人財產所有權、處置權沒有變。農民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但沒有削弱家庭承包經營,而且進一步發揮了家庭承包經營的潛力。

二、是堅持自願參加、自主興辦。

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都是農民自願聯合興辦的,農民自願參加、自由退出、自主經營、自我服務、管理。有的是農戶與農戶之間聯合辦,有的是農戶與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技術服務組織聯合辦。社員管理機構,制訂規章制度,凡是涉及社員切身利益的事,都由社員會或社員代表會討論決定。社員代表會閉會期間,由社員的理事會、監事會處理日常事務,充分體現了"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

三、是經營形式靈活多樣。

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分佈廣泛,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在合作形式上,既有勞動、產品聯合型,又有資本入股和土地經營權入股型;在合作領域上,涵蓋了農林牧漁各業和生產加工及農業的開發建設;在合作內容上,既有側重於技術服務型,又有側重於產品營銷型,還有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型;在利益關係上,既有實行服務讓利型,又有以最低保護價保利型,還有按交易量返利型和按股分紅的。

四、是以主導產業和產品為依託。

圍繞主導產業和產品進行聯合與合作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一個突出特點。從調查的情況看,凡是農業結構調整搞得好,主導產品和產業突出的地方,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發展得快;凡是專業化、市場化程度高的產業,如糧食、蔬菜、水果、畜牧、水產等,依託這些產業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多。許多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名稱都體現了所從事的主導產業或生產的主要產品,通過專業化分工、社會化服務,將不同經營主體結合起來,促進銷售公司與農戶、農戶與基地及市場的緊密聯絡。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的調查報告7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並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和大力支援下發展壯大,它在解決農民增收、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

截至20xx年9月底,我鄉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3個,其中專業協會9個(古坊鄉茶葉協會、上坊村茶葉協會、下坊村茶葉協會、古坊村茶葉協會、前進村茶葉協會、王程村茶葉協會、上坊村茭白專業協會、古坊村茭白協會、王程村高山蔬菜協會),專業合作社4個(XX縣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古坊清源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上坊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互助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會員(社員)近千人,帶動農戶2100戶。

二、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

(一)增加了農民收入。經調查凡是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收入都高於非成員農戶的收入。截至20xx年9月底以茶葉協會為主當年銷售幹茶39噸,銷售產值420多萬元,增收近80萬元;古坊蔬菜(蔬菜品種以茭白和芋頭為主)全部是通過協會和合作社銷售,20xx年度共銷售蔬菜4300噸,實現產值1032萬元,增收近130萬元。

(二)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改革開放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經濟帶來了活力,但它很難適應新形勢下規模發展的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按照市場需求開展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系列化服務,引導同業農民有序地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並積極發揮大戶示範引導帶動作用,逐步將土地經營轉化為集約化、生產模式轉化為企業化,克服了種植和經營規模過小的劣勢,從根本上改變了分散農戶在市場競爭中孤軍作戰的局面,增強了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利於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益。

(三)提高了農民素質。通過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廣大會員在掌握科技、分工協作、組織管理、市場營銷以及民主決策等方面得到了實踐的鍛鍊,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科技意識、民主意識、市場意識,使他們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負盈虧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程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依託當地資源和產業發展情況,把農民組織起來,圍繞主導產業從事生產、加工、銷售等經營活動,從而有效地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壯大,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向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上坊村茭白專業協會20xx年成立時基地面積只有400畝,到20xx年已帶動全鄉五個村1000多農戶發展茭白3000多畝;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20xx年試種芋頭成功,20xx年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600畝,茭白和芋頭收入已成為古坊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為推廣標準化生產,打造品牌農業奠定了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科技示範、組織培訓等多種形式,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意識;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準入條件,對農戶實行產前、產中、產後統一服務,為培育特色產品、打造品牌產品奠定了基礎。上坊村、古坊村茭白協會和XX縣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古坊清源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上坊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互助種植專業合作社嚴格按照“統一安排供種和栽插時間、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品牌和包裝、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銷售和結算”的模式運作,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有力推動了蔬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確保了產品綠色、有機、無公害,確保了食品安全,確保了產品有序上市銷售,古坊產出的的蔬菜以優良的品質、純正的口感暢銷武漢、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下坊村茶葉協會的“長嶺蘭芽”成為我省農產品著名品牌,連續三年獲得“中茶杯”全國評比一等獎、特等獎後,被授予金獎。

(六)提高了農產品抗風險能力。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帶動下大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一般還有合同約定,一旦市場出現變化,能夠使成員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七)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自我決策、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負盈虧,不僅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得到了肯定和尊重,而且政府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抓配套服務,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會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即使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也主要通過內部進行協調解決。同時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通過開展有效的對口幫扶,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會員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

三、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執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資金籌措難。政府雖大力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仍處於弱勢地位,承擔著較高的市場風險和運營成本。在財政扶持上,儘管政府安排了部分專項資金扶持發展,但還是杯水車薪。在信貸支援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信用社貸款只能以農戶個人的名義得到小額信用貸款,且利率高、期限短,在產前、產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只能靠個人集資來維持運轉。

(二)宣傳推介力度不夠。古坊地處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資訊不暢,導致與外界聯絡不密切,合作經濟組織資金經費又十分有限,產品包裝檔次低、宣傳推介不到位,外界不知道或不瞭解我們的產品,造成了產品品位高價位低。

(三)科技投入亟待加大。古坊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在家的農民大多為老弱婦幼,文化程度相對較低,而培育新品種,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而農技部門提供的服務難以滿足農民全方位需求,因此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培訓力度,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四)運作機制不規範,發展壯大難。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都建立了規範的章程,但難嚴格按照章程運作,處於鬆散半鬆散狀態,在蔬菜栽插時間安排、病蟲害防治、產品包裝、產品質量標準和銷售等方面雖有“六統一”的要求,但合作社和協會沒有硬性措施約束,很難達到理想的目的,由於利益連結不緊,產權關係不明,加上農民的合作意識較差,只看到眼前利益,有利就加入,無利就退出,合作組織的盈利都分光沒有積累,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合作經濟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四、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需加快。古坊是嶽西重點的茶葉大鄉,但目前生產茶廠是個數多、單個生產量小且標準低,產品難以上規模上檔次、競爭力不強,需要政府支援新建一個規模大的高標準茶廠。我鄉蔬菜是以茭白和芋頭為主要品種,尤其是茭白是水生蔬菜,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定時定量向田間供水,對水利設施灌溉要求嚴格,目前我鄉的水利設施很難滿足需要,需要政府加大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靠合作組織自身無法解決。

(二)蔬菜品種尤其是茭白亟待更新或改良。由於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缺乏技術力量和資金,難以開發新品種,目前茭白單產不高,必須更新品種或因地制宜進行提純復壯,努力提高單產和品質。

(三)蔬菜無深加工企業,儲藏和運輸瓶頸亟待突破。古坊區位劣勢明顯,交通不便,無加工企業,有時蔬菜很難在當天運出或市場銷售不暢時,目前已建的冷凍庫存量小無法保證庫存量,因而導致產品品質下降,造成銷售收入降低。因此必須發展加工企業走農產品精深加工之路,或再建規模更大的冷凍保鮮庫以調節市場。

五、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優惠政策,推進加快發展。一是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支援新建一個規模大的高標準茶廠,改善水利基礎設施,繼續實施蔬菜包裝袋補貼,引進蔬菜新品種和進行品種改良;二是加大信貸資金支援力度,農村合作銀行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戶貸款新機制,評定信用等級,合理確定信用額度,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為群眾提供快捷服務。

(二)培育新型農民,保障全面發展。建議把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的培訓納入新型農民培訓計劃,安排專項經費由鄉組織分層次對基層幹部、組織成員和農民進行理論和現場實地培訓,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整體素質,同時利用各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氛圍和環境。

(三)建立健全各種機制,實現規範發展。要健全服務機制,把服務滲透到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環節,形成功能齊全的服務體系;要健全內部保障機制,執行好章程和相關制度,實行規範管理;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執行狀況進行公開,處理好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的利益分配關係,確保群眾和會員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使更多的群眾瞭解、支援、參加、創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四)加強指導和服務,確保健康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關係,加強指導和服務,要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能影響農民自主經營權,不能改變財產關係;要堅持農民“入會自願、退會自由”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要堅持依託當地資源和主導產業,多種形式發展合作組織;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的原則,大力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引導和促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快速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