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2W
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1

皮亞傑認為:教育的最高要求應該使兒童具有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掌握複雜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訓練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貯存記憶,是培養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僅僅是博學多才。我們應順應社會需要,使孩子習得初步的數學思想方法,學會用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遊戲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以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現教育內容,使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活動中、遊戲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

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

一、轉變觀念,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的內涵

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到處是數,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裡,也到處充滿數學:早上按時上幼兒園(時間);來了幾個、缺席幾個孩子(數量、統計);玩什麼樣的玩具(形狀)等等。在窗臺上的自然角中,孩子們把上面的東西分為:種植區、飼養區、果實區等;在觀察蔥、大蒜、小白菜等植物生長情況的同時,又在不經意中比較高低、長短。

對此,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確立整合的教育觀,根據孩子生成問題中的求知解惑、學習及發展等需要,將相應的有關數、量、形、時空等方面的數學內容較自然地與主題、與其他教學領域、與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進孩子多方面的發展。

二、根據孩子的生成預設活動,有機地整合數經驗

大班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比較強,教師應抓住孩子的生成問題、現象進行討論交流或預設活動,使我們的數教育也能關注孩子的基本經驗、興趣需要和他們當前關注的熱點問題,讓活動更有價值。旅遊節的開幕,國慶節又將至,孩子們從花車巡遊到F1賽車中國站的比賽,無不津津樂道。在逛街時,他們看到清河路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相對來說城區中心廣場——博樂廣場倒是有點冷清,毫無節日氣氛。孩子們發現了這一問題,說“如果多放一些花花草草就好看了,心情也會舒服的”。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他們對周圍事物開始關注,也能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於是我就預設了數活動《擺花盆》,整合數的排序經驗和社會性情感,通過個體習得的排序經驗,享用共同的經驗,並加以拓展運用,同時也激發了積極的情感。這種整合是非常地自然。

三、在數活動中激發孩子美好的情感,體現德育教育

在《我是中國娃》主題中,一開學就碰到了許多節日,10月22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敬老節。孩子們去年也參觀過嘉定社會福利院,大家通過照片對此還是記憶猶新,表示我們今年還要去。

在《綱要》第三部分中有一條內容與要求:“有同情心,樂於關心和幫助老人、殘疾人和有困難的人”。《指南》中也要求老師拓展了孩子學習的空間,為孩子的體驗性、探索性學習創造了條件。結合我園的辦園目標,《我為爺爺奶奶準備禮物》就這樣出爐了,“注重情感的培養,並運用已有的數經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我此次活動的目的。大家通過小組活動給禮物分類、討論“怎麼樣讓爺爺奶奶都得到禮物”和實踐操作,自主表達、積極思索,給予他們完整的情感體驗,愛心充分得到了放大,我想這對他們終生髮展是有利的。

作為教師,我們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思考的腦袋,一顆對生活充滿著美好向往的心靈,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數知識,滲透於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這樣,數活動的意義就更為突顯了。

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2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這說明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對促進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幼兒正處在身體、心理迅速發展階段,幼兒參與活動過程,就是幼兒各方面經驗積累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幼兒逐漸成長的過程。我們要想促進幼兒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就必須為他提供良好的條件和機會,讓他們積極運用感官,充分地與周圍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通過主動的活動,真正獲得發展。

那麼教師如何轉角色,讓幼兒在主動的活動中獲得發展,成為發展的主體呢?

一、重視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陳舊的師生關係是“我教你學”的關係,教師不瞭解幼兒,不研究幼兒,只是一味地灌輸,幼兒只能被動地接受教育,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不到發揮,內部潛能不能充分發展。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教育觀有了轉變,我們越來越重視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們認為教師和幼兒的關係應該是:教師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啟發誘導,讓幼兒主動去活動,去探索、去發展。這其中,強調的是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給幼兒更多的探索、思考的機會。如要培養幼兒喜愛樹的情感,可以讓幼兒在公園或樹木觀察,各種各樣的樹,和樹建立朋友般的感情,引導他們積極地探索,驚喜地發現,樹不僅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來源,樹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還可以組織幼兒用多種材料製作繪畫樹,在幼兒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在於提供合理和適度的影響,並且使它具體落實到促進幼兒發展的全過程中,教師應當成為幼兒學習的啟發者、幫助者、推動者。

二、鼓勵幼兒積極交流。

幼兒只有在與同伴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才能學會相互合作,比如解決幼兒遊戲時搶玩具的問題時,教師應讓幼兒從爭爭搶搶的不快樂的情緒體驗中,明白爭搶玩具是不好的行為,再引導他們商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分組玩,輪流玩等。這樣幼兒的社會化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很好發展,在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中,每個孩子既是交往的主體,又是交往的物件,交往夥伴在幼兒社會化及個性形成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交往夥伴是幼兒模仿的榜樣和行為的調節度,每個幼兒為了能被同伴接受,為了維護與同伴的交往,都必須作出一定的努力,如自我剋制,自我調節,或積極影響同伴,改變同伴的行為,從而協調自己與同伴,與群體的關係。如在遊戲活動《螞蟻搬豆》中,幼兒通過合作交往遊戲,體驗了螞蟻互相協助團結合作的快樂,他們的行為習慣,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就是在這樣的與同伴的不斷交往中逐步發展的。

三、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幼兒的心理髮展,離不開手和腦的活動,幼兒通過手的觸控、操作和各種感官的綜合運用,才能認識事物的各種屬性和內在聯絡,如在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引導幼兒關注自然現象,感知水為什麼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變化,小水滴哪去了?水為什麼會變成冰等?幼兒通過親手實驗操作,獲得了直接經驗,同時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大量的直接操作的機會,創設條件,讓幼兒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的色、形、音、味、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屬性,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發現各種各樣的現象,如《有趣的磁鐵》中磁力的存在,《大樹和小花》中中植物的成長等等,幼兒在自己親手操作活動中,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發展了各種能力。

四、讓幼兒充分接觸大自然。

幼兒在與外界環境的接觸中,知識經驗逐漸豐富,認識能力得以提高,春天來了,我們帶幼兒在曠野中放風箏,讓幼兒感知春天大自然花開草綠的美景,我們還組織了幼兒去農村參加“摘桔子”的活動,金燦燦的稻子,黃澄澄的桔子,田園一片果實豐收的景象,使幼兒陶醉。在引導幼兒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奧祕的探究精神。

五、讓幼兒積極置身於社會活動中。

要讓幼兒瞭解社會,適應社會行為規範的要求,就必須使他們置身於社會中,在社會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情感,如在“小鬼顯身手”這一主題中,我們組織幼兒參觀了麵包房,瞭解了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幼兒對面包師傅的勞動產生了尊敬感激之情,我們帶領幼兒走進學校、超市,讓幼兒在參觀社會、接觸各種職業地人的過程中,獲得感性的體驗,發展交際能力。

實踐表明,幼兒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總是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因此在組織一切活動時,教師應當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動用所有感官,讓幼兒在動中發展,要努力創造條件,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3

傳統的幼兒園數學教育過於強調靜態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一般以正規性的集中教育活動為主,把數學課當成幼兒學數學的唯一形式,採取的教學方式也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高系統性、高結構化的教學,存在“—————————————————————————————”

著重知識、輕思想方法的傾向,過分重視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使得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併成為一種負擔。而在新頒佈的《綱要》精神中兒童數學教育所要追求的並不在於掌握多少數學知識——人類思維的結晶,而在於獲得遷移和構建數學知識的能力——個體發展所必備的品質,它重視幼兒園數學情感、態度的培養,重視數學的廣泛應用性,重視課程的整體效益,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對實施“以人為本”,探索培養幼兒學習的自主性、發展幼兒的個性,釋放創造性等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以“趣”導航,激發幼兒內在學習動機

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中最活躍的成分,是激勵幼兒有效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推助器。由於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幼兒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不感興趣,這就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合理設計遊戲情景,讓幼兒玩中學,如:在教幼兒學習分類時,讓幼兒坐在位置上將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幾何卡分類,不如帶幼兒一起掃“落葉”。我在教室裡撒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背面有算式的“落葉”,然後將幼兒分組,要求各組動腦將“落葉”合理拾成幾堆放在一起。

這樣就很容易引發幼兒的興趣,他們在遊戲中發現可以將同顏色的樹葉堆在一起;可以將同一形狀的樹葉堆在一起;也可以將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樹葉堆在一起,在此遊戲中,所有的幼兒都自主參與,不同水平的幼兒均能得到練習,提高,使得他們的個性、創造性也得到發展。

二、營造賞識氛圍,激發幼兒自信

自信心在人的一生髮展中佔據著基石性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能力,而賞識氛圍是一種微觀的心理環境,它是建立自信心的“孵化器”。因此我們首先要建立尊重幼兒、相信幼兒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因為這種環境能讓幼兒有安全感,從而使他們產生思維與創造;其次要建立一種激勵、鼓舞、感化和召喚的環境,因為這種環境能讓幼兒保持開放的心態,有利於他們產生充滿活力與創造的體驗,使其自身的個性化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處處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的一言一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體驗、感受,並通過“你真棒!你能行!”……等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孩子們暢談、暢想、大膽探索。

三、在操作體驗中發揮幼兒主動性,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皮亞傑兒童認識發展的理論中認為兒童最初的知識發源於動作,三至六歲幼兒處於前運算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通過操作讓幼兒具體地理解數學概念,直覺地體驗到物體的形狀、數量以及它們的關係,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構建起初步的數學概念,促進思維活動的發展。因此,操作活動是聯絡幼兒周圍環境和

心理結構的一個較好的紐帶,幼兒只有通過自身的各種操作實踐活動這一紐帶才能獨立、自主、自發地獲得有關數學感性經驗。那麼我們就要採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如:幼兒在認識 、 、 、三種形的基礎上,進行“圖形拼搭”操作,幼兒並不能預知組合出什麼圖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兒,促使其主動作用於單一圖形的材料。在反覆的操作中,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圖形組合,通過主動探索,將未知變成已知,發展了幼兒思維;同時在拼搭的過程中,發揮了想象,釋放了創造力。

在操作活動中教師要遵循面向整體和注意個體相統一的原則,對智力、能力強的幼兒要充分發揮其潛能,注重瞭解、保護、誘發其學習數學中獨特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對一時學習能力較弱的幼兒要格外關注,耐心開導,積極鼓勵,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持之以恆地開發其學習數學的能力。如:複習幾何圖形( 、 、 、)這一活動,我給能力強的一組幼兒提出問題:如何將半圓形、長方形變成圓形、正方形(半圓形、長方形數量若干),讓他們邊操作邊思考,瞭解圖形中的轉換關係,能力中的幼兒讓他們將圖中的幾何形與相似實物連線,能力弱的幼兒讓他們用不同顏色給幾何娃娃上色彩(同一形狀用同一顏色)。這樣就激發了幼兒努力追求的積極性。

四、表達與分享數學經驗

在幼兒形成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操作與語言有密切關係,動作是語言的基礎,語言對動作又能起調節、輔助作用,教師要給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數概念的理解的機會,一般在操作過程與操作後進行,主要起交流和整合的作用,也有利於幼兒對感知的分析、綜合、歸納。如:當我以主動、形象的語言配合具體的實物操作,讓幼兒知道什麼是三角形以後,啟發幼兒用三角形有三條邊,有三個角這樣的語言來表達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幼兒通過操作,通過自己的探索,對數學中的某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感受,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讓幼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並和同伴一起討論他們的'發現和問題,即分享數學經驗。

五、將數學學習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

新綱要明確指出“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幼兒生活在充滿數學知識的現實環境中,教師應讓幼兒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幫助幼兒獲得經驗,進而讓幼兒理解數概念。

(一)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如:幼兒周圍的人,有“高”的、“矮”的;外出乘車有“大”的車、“小”的車;分點心可感受“1和許多”,分杯、勺時又能感受一一對應;家中的衣服,有爸爸的、媽媽的、我的,有春季的衣服、夏季的衣服、有不同布料的衣服中感受分類……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做個有心人,增強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讓幼兒積累數學感性經驗的意識,引導幼兒在無意、有意中通過各種感覺通道感受到來自生活的種種數學資訊,培養幼兒對數學的敏感。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由於幼兒樂於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我們就應當儘量使數學教學過程生活化。一要提供來自生活的學習材料。選擇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為部分數學操作材料,既受幼兒的喜愛,又更具有變通性。如:火柴梗、廢舊鈕釦、花生玉米粒等,幼兒可以用來拼搭圖形,進行點數、排序、比較、分類等。二要情節設計貼近生活。幼兒的教學學習活動是在教師所設計的情節的引導下產生展開的。如果教師所設情節是幼兒生活中有所感受並能喚起相應體驗的,幼兒的興趣會更濃,如:請幼兒按穿鞋子的種類排隊,進行分類、排序記數、比較、製作標記等訓練。

(三)讓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絡還應包括幼兒運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有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成功與愉快。如:角色遊戲中玩商店遊戲《逛超市》。幼兒由認識超市物品——擺超市——購物,從中掌握了分類、對應、感知物體數量、鞏固加減運算知識。又如:計算活動《鋪路》中,幼兒在完成“鋪路”的過程中,掌握了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關係。幼兒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大大激發了其學數學的熱情。

六、尊重差異,提倡個性化的數學教育

幼兒是具有獨立個性的人,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沒有完全相同的。由於幼兒的成熟水平,知識和能力背景不同,他們對數概念的掌握以及他們的思維過程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解決問題的質量高低不一,此時,我們就要特別注意尊重兒童發展的“差異性”和“獨特性”,給兒童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創設開放的活動環境,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不但要“求同”,更要“存異”。個性化的數學教育是“教育應以人為本”思想的直接體現它既滿足了個體發展的需要,也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

總之,教師在數學活動中幫助幼兒主動學習,讓每個幼兒積極運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圍世界,在探索過程中有自己的發現,才能有效地釋放幼兒的創造性,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其智力、情感、態度的發展。

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4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教育有著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它既需要教師系統地、有目的地精心設計和組織數學環境和活動以啟發、引導幼兒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概念,同時又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操作、生活等活動中貼近幼兒,逐步培養起幼兒數學思維的一種能力。

一、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

長期以來,幼兒數學以它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特點一直約束在特定的數學環境中。的確,幼兒數學按其學科的特點必須遵循規律有序地進行,但這種有序只有與幼兒生活情景相結合,才能更加寬泛地體現它的教育價值。當數學回歸到了幼兒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兒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與願望,才給了幼兒將數學思維實踐、運用的機會。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可見新課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們把目標定位在,讓幼兒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從而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因此我們選用了大量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作為本課活動的教育素材,如幼兒的衣服,幼兒熟悉的自己幼兒園的環境,媽媽的項鍊等等。我們從觀察幼兒的衣服引入,使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進入了教師的預設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既能初步的感知規律的含義,又能激發起他們尋找更多事物規律的興趣。有了這樣的鋪墊後,當教師出現幼兒熟悉的幼兒園場景等製作而成的課件時,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尋找這些事物中的規律。在此環節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和理解了規律的這個概念,並複習鞏固了幾種規律,為下一個環節做了鋪墊。

在課件中,最後以媽媽的一條有規律的項鍊結束,目的是為後一個環節——“做項鍊”起到了一個過渡作用。項鍊來源與生活,並且由於它特有的美感很受小朋友的關注,而卻竄項鍊對於幼兒來講也是一個既熟悉又有吸引力的生活活動。這些元素都取材於生活,使整個教育活動顯得更貼近幼兒。

二、 操作材料從幼兒生活中取材

操作材料是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教師提供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係著幼兒參與操作的興趣,探索與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操作材料並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本次活動中我們提供的操作材料都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用品和玩具,如繩子、木珠、雪花片、吸管等,這樣既避免了新材料對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同時還從另一層面上增加了幼兒操作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新奇,原來這些東西也能竄項鍊。

三、活動方法關注幼兒的經驗與學習特點

《綱要》中明確提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幼兒的數學學習活動必須以具體的操作活動作為載體。這是由學前兒童特有的具體形象思維所決定的。我們希望孩子在具體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知數學知識和建構起數學的思維,讓孩子通過與物理世界、教具、同伴、教師的相互作用,逐步建構、整合、修正出屬於自己的數學概念和技能。

在竄項鍊這個操作過程中我們讓幼兒自己運用一種規律來竄,這樣的設計既可以瞭解每個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同時又可以從中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既AABC等排序的形式的學習。在把幼兒竄好的項鍊展出、歸類的過程中通過同伴間資訊的交換和教師適當的知識的梳理使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一個提升的過程,孩子既證實了自己的這種排序方法的正誤,同時在討論同伴項鍊規律的過程中學到了更多的排序方法。就這樣孩子們在於材料和同伴的互動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對規律這個數學概念的新的理解和認識。

四、活動過程關注幼兒經驗的遷移

杜威曾說:“教育應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準備。”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兒生活的本體,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楚地意識到,有規律地排序這一知識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地應用,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設計為,讓幼兒以自身為客體來體現規律。孩子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按男女孩子間隔排隊,這也完全源於孩子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在知識點上沒有起到鞏固前面知識的作用,因為這裡是兩個元素的排序,但是在讓孩子把知識和實際運用聯絡起來中卻起到了一個很好的銜接作用。在接下來一個環節中我們引導幼兒用流動性的動作來表現規律,因為在律動、舞步等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成人會通過找其中的規律來幫助自己記憶,而孩子這方面能力卻比較弱,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個環節的活動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定的思維聯絡。孩子們可以通過手、腳、頭;拍、踏、搖等等動作組合表現規律,這對他們來講既有經驗又有挑戰,同時使他們的知識經驗得到了很好的遷移。

五、教育目標應關注幼兒的終身發展

幼兒數學教學中既要注重數學的嚴密性,給孩子正確、科學的數學知識,同時還應注重數學的內在邏輯性,讓幼兒在思考、推理、解釋、調整的過程中形成數學的思維方式。我們認為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與它的答案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成人應在讓幼兒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著重啟迪幼兒的思維潛力,這意味著賦予他們了一種數學學習的潛力,給了他們一把開啟數學知識大門的鑰匙,為幼兒在日後的學習中更快、更好地獲取新的數學知識和解決新的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本次活動因為考慮到大班孩子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排序知識和經驗,許多排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對大班孩子來講都顯得比較容易,於是我們就把切入口定位在讓孩子自己探索和發現中去學習新的規律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沒有顯性地給孩子任何的學習模式,而是在遊戲、操作、討論、交流等過程中不斷地給孩子呈現問題,如:這些場景中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是怎麼樣的規律?請你自己想想要用怎樣的規律來穿項鍊?我們可以設計出怎麼樣有規律的動作?孩子們在綜合地、創造性運用各自已有的排序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這些非單純練習題式的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數學的思維方式。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是被動地接受一個數學的定論或結果,記住一種排序的模式,而是通過主動的探索、主動的學習,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對規律的理解。

總之,我們應走進幼兒的生活,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來選擇幼兒真正感興趣的數學活動,同時在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又要注重幼兒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數學教育才是真正有利於幼兒終身發展的教育。

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5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總是散出一種天真、幼稚快樂。有時看著他們快樂的身影,實在是不忍心把他們“訂”到小椅子上,那就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

一、提供一個豐富的閱讀環境,提高幼兒語言發展能力。

為幼兒在圖書角提供豐富的大量閱讀物,也可由孩子輪流帶圖書進行互看互換,分享活動,閱讀物可定期進行更換,同時又可增加孩子的新鮮感,在看圖書時教師和孩子一起安靜地看書。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大膽地進行表達,使每個幼兒都能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願說、愛說、敢說,同時我們教師應以大朋友、小夥伴的身份融入幼兒之間,成為他們的熱心觀眾,並經常給予激笑、讚許,表示肯定與鼓勵,使孩子充分感受到與人交流的樂趣,讓孩子壯起膽量,鼓起勇氣,培養自信,建立信心,同時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

二、提供材料,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現實生活。

喜歡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在角色遊戲區裡,孩子們可以像媽媽一樣拿刀切菜,做菜給寶寶餵飯,也可以像爸爸一樣修理東西,幹一些顯示男子漢的活,這種娃娃家遊戲是孩子對成人活動的再現模仿,在表演活動中,既接近孩子們平時的日常生活,

同時也滿足了孩子們的表演慾望,他們非常熱衷於角色的表演,他們已具有了能夠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現實生活,渴望像成人那樣,善於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同時發展了孩子們的社會安全能力,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同時分清了社會上的善惡美醜。

三、提供有趣的數學環境

在我們的數學區裡,首先應讓孩子感到環境溫馨,使幼兒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忘掉,願意來玩,我們在數學區周圍的牆上貼有挑戰性的語言,試試看,我能行等,請幫他們找朋友,找鄰居,牆上佈滿了可操作的動物,幼兒因此非常感興趣。我們還對數學區的材料也要定期進行更新,使幼兒同時也感到新鮮又好奇,根據課程涉及到的知識,及時進行增添活動材料,避免了平時死背硬記的老的教學方活,使幼兒快樂地學習數學,主動地探索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絡www,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同時也開拓思維,發展智力。

總之,“玩”會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玩”讓幼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活動之前,我們何不有意識地讓幼兒盡情地玩呢?

走近幼兒的數學教學觀點報告6

在生活和遊戲中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

讓我們從兩個案例談起。

一個上過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在媽媽讓他“數數來了幾個客人,算算吃飯時要加幾雙筷子和幾個碗?”時卻說“不會!”原因是隻會老師那種。

我園大班幼兒會用玩教具手口一致點數,但讓他們點數30個果實時,他們卻總也數不清……

明明幼兒已經學會,但到了實際生活中她們卻應用不上?幼兒的學與用的脫節說明了什麼呢?

20xx年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的發展目標。在內容與要求中又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這些目標和要求既指出了數學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也萌發了我們“在生活和遊戲中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的研究願望。

那麼生活中能夠進行數學教育嗎?帶著這個眾人皆有的疑問我們首先進行了學習,讓教師瞭解生活中進行數學教育是近幾年來國內外倡導的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樹立在生活和遊戲中進行數學教育的目標。而後我們做了如下嘗試和探索:

一、幫助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建構數學經驗

“生活和遊戲”是幼兒學習的基本和重要的方式,因此抓住生活和遊戲中的時機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是我們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主要方法。

1.生活中善於發現和把握數學教育時機

研究使教師發現:“秋天收穫、吃午點、做值日”等許多尋常的生活環節都有數學教育時機,只要教師善於觀察和把握。就能抓住教育的時機,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學會解決問題。從而使幼兒獲得主動發展。

2.遊戲中有目的創造條件促進幼兒建構

心理學表明:幼兒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的。遊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的良好途徑。“搭建停車場、它們是什麼形狀的”這些案例生動的說明教師如何通過有目的投放材料、進行引導為幼兒創造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的。

3.幼兒喜歡學數學用數學

近兩年的研究,幼兒積累了許多數學經驗,他們不僅喜歡談論有關數學的話題,而且也在悄悄的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解決自己遇到的生活中的問題,滿足自己好奇、探索、想象、創造、生活等的需要,“用奶瓶喝水”就是其中最鮮明的例子。

二、幫助教師在支援引導幼兒活動中獲得成長

研究同樣也使教師得到了成長。她們不僅能夠敏感的發現數學和其他教育時機,而且能夠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各種經驗。這種成長,是我們和教師一起不斷的反覆學習《綱要》等各種文獻,研究數學教育學科特點,幼兒學習特點,根據教師不同的問題和需要採用:“管理者先行思考、運用案例分析……”等支援策略,才得以實現的。

當然,我們的研究還剛剛開始,要深入學習和貫徹〈綱要〉精神,還仍然需要我們這樣以點帶面的深入學習和研究,從而達到舉一反三,全面學習和落實〈綱要〉的目的。

創造性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創造發明史。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民族,在東方歷史長河中湧現的無數的發明和創造革新家,浩如群新的發明創造成果為全人類鐠成了光彩奪目的篇章。眾所周知,無論是物質文明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都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依靠全體勞動者的素質。因此,開發青少年的智力和創造力,培養一代富有開拓精神的創造性人才,是時代的召喚,是社會的要求,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歷史職責!

我們作為新時期的幼教工作者,要時刻謹記創造性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在國外國內關於培養和開發幼兒創造力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同"幼兒教育”這個概念一樣,“幼兒創造教育”實際也是一個外延很廣的普遍概念。廣義的幼兒創造教育,是啟發幼兒創造性的教育。

在研究幼兒的創造性時,至少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其一,是絕對尺度的創造性,即以某幼兒與過去相比看是有哪些創造為標準;其二,是相對尺度的創造性,其標準是與別人相比幼兒能否發展到最高的階段,問題就在於幼兒創造效能力的發揮。我經過長時間的見習實習,加上一個多月的工作經歷實在是感慨良深。並且切實感覺到創造性對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幼兒教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舉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在現在的幼兒園裡,牆壁上畫的,掛的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差不多一個模子,感覺上像是拷貝了老師的作品。老師怎麼做,幼兒也就跟著怎麼做。當然,這中間必然有幼兒的模仿行為,他們的眼裡,只有老師的才是對的,殊不知,老師並非是聖人,老師也會有犯錯的時候。

在換個角度,這樣的教育也不能一味地抹煞,畢竟這樣的教育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創造性在他們的身上也是有所體現的。幼兒園裡司空見慣的一些東西,雪碧瓶子剪成絲可以成為柳樹條。但是孩子們卻覺得這是很神奇的事情,他們還可以根據這些想想還可以做什麼別的。無疑,這樣肯動腦筋想的自然是好的。如果我們可以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做,去嘗試,效果肯定更好。

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擴散(發散)思維和集中(收斂)思維的辨證統一。但是首先更多表現在擴散思維上。幼教工作者在這方面應注重幼兒的擴散思維訓練,擴散思維教學。此外,在構成幼兒創造力的諸多因素中,觀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三者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創造教育中的三個基礎性難點。我們要運用大量的實際事例來啟發,誘導幼兒學會觀察,思考和想象,逐步使他們形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敢於想象的習慣和個性,提高他們的創造效能力。

總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我們需要的是時時刻刻記住創造性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要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