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集》讀書報告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1W

相信很多人拿到《朝聞道集》的時候,都會被“104歲老人的20萬字”所吸引,這是對一個長壽之人筆耕不輟的褒獎?還是對能力戰勝年齡的奇蹟的豔羨?我想對於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分子來說,恐怕思考之延續性,精神之一貫性是他們更為注重的問題。而我關注的是,作為經歷過“五-四”,深受德、賽兩位先生薰陶,當他們在經歷了歲月的諸般洗練,他們是否還能保持住那個年代的先鋒和自由,而這種先鋒和自由,以及作為一個經濟與語言學家所應有的理性務實,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是否還能繼續煥發出思維的光芒。

《朝聞道集》讀書報告範文

讀《朝聞道集》,一直有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洗盡鉛華。文字的洗練和暢白。那些繁複叫人摸不著頭腦的理論名稱,在他的筆下很容易就變成了一句很簡單的定義。我不得不思考,文章這樣寫,道理這樣通,這種不經意地疏離當代學者文章風格的寫作,是合理的嗎?其實,閱讀本身的'快感已經為我解決了這個疑惑,文字是簡潔的,道理是明白的,讀完讓人通體暢達,而不是墮入雲霧,這難道不是周老要達到的目的嗎?

對於一個學人來說,學問是什麼?這個很基本的問題我在周有光那裡得到了答案。學問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是為了更清醒地明白人應該怎麼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看周老的文章,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他很明白學問是用來幹什麼的。其次,學問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學識的傳播必須納入學人的思考之中,成為學人做學問的一個目的之一。

在我看來,周有光的《朝聞道集》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他秉持的這種目的性明確,方法簡省有效,表達清晰有力,思維精簡通達的治學方式。如果翻翻與他同一,或是更早時期學人的文章,我們會發現,原來如此清新有力的文字是早有淵源的,只是我們的學者不願再堅持罷了。也許,這個堅持與否的問題,也能同時體現兩代甚至三代學人的責任感和自信力吧。

熱門標籤